想写好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改报告范文(优质4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改报告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改报告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确保广大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做到“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现制订我校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防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如下:
一、加强防疫保障
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我校和考试期间的防疫工作指导和支持,完善考场的防疫工作措施和处置流程。
(一)环境防疫管理
1.扩大外警戒范围。为防止出现外送考人员聚集,外围要设立警戒线,扩大警戒区域范围,除本校原有师生员工外,仅限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进入。
2.加强食宿管理。开展卫生防疫专项行动,就餐区域开展安全和环境卫生治理,进行消毒、通风等处理,并明确张贴完成标识,确保测试学生和工作人员食宿安全。加强食堂管理,包括所有食堂工作人员的行踪管理以及近14日体温和健康状况的管理等,同时要求食堂要加强消杀工作。尽可能不买进口的农产品或者冷冻的食品,食品一定要煮熟,不得生吃。实施分散用餐。需要集中用餐的要严格坚持分批次、错峰安排、保持间距,避免扎堆就餐、面对面就餐,避免交谈,确保安全。餐前餐后必须洗手。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做好食品留样,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时间、程序,建立就餐、消毒等管理台账。
3.有序组织交通。有序组织,确保测试学生能顺利到达考场。提醒测试学生提前准备好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准备好测试室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
(二)测试室入口通道防疫管理
1.在测试室入口设置体温检测通道,配置检测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所有进入测试室的测试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在测试试室入口准备一定数量的快速手消毒液供测试学生使用。学生完成测试教室入口体温检测相关程序洗手后直接进入测试教室,不得再随意走动。
2.测试教室旁设置体温异常测试学生复检室和防疫特殊通道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身体异常测试生由专人引领入场等候处置,安排校医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个别学生身体不适不能坚持完成测试,经确认后,准其退出测试,交医护人员处理。
(三)设置防疫管理
1.每个考场按30名测试学生进行编排。测试教室座位须单人、单桌、单行排列,桌口尽量朝前。测试学生座位横向间距不得低于80厘米,纵向间距根据考场实际面积尽量增大。
2.做好测试教室防护措施和消杀工作。测前对测试办公室、测试教室等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对空调通风系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等处理。测试期间应持续开窗通风,保持测试场所室内空气流通。可采用风扇等设备加强机械通风,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四)加强防疫物品配备等条件保障。按每人每半天1只的标准为监测工作人员配备口罩,并为测试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口罩(原则上测试学生口罩自备)。要配备数量充足的速干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
二、强化各类人员保护措施和防疫培训
(一)加强人员配备和防疫培训
1.安排专业校医到现场指导测试学生、测试工作人员防疫、检疫事宜以及对有疑似症状测试学生进行专业评估。
2.工作人员要履行相应的防疫工作职责。监测办配备一定数量的机动主监测员,配备一名机动监测员并参加培训,以备处理突发事件处置。
3.加强对监测工作人员防疫基本技能的培训。增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确保参训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掌握防疫基本技能和各样本校内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等基本内容。
4.加强测试学生个人防护技能培训。要提醒测试学生自觉服防疫工作安排,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做好口罩、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测试学生之间要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测前14天尽量在校内活动减少外出,避免与外地来粤人员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不要离开居住地,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不服从安排的,取消测试资格;故意隐瞒病情和相关接触史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实施测试学生及监测工作人员测前健康状况监测
1.学生须至少于测前14天申领健康码。测前14天前到考试结束,负责对学校学生、监测工作人员进行全员连续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测前第14天和测前第7天,组织对所有测试学生进行健康状态数据筛查。
2.对所有监测工作人员和相关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在测前14天要对样本校所有监测工作人员和测试年级学生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要求学生于测前14天每日记录师生健康状况、目前所在地、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信息。测前14天内或考试期间如发现身体异常监测工作人员或学生及测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境外活动轨迹的,要立即报告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监测工作人员不得承担监测工作,学生不得参加测试。
(三)加强对测试学生入场和考试防疫管理
1.测前,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学生防疫与安全须知,熟知测试的各项要求。未申报健康码的学生要如实填写个人健康调查表。
2.各测试教室入口检测体温。所有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进入各测试教室必须佩戴口罩和检测体温,测试学生要注意与周边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测前,各样本校组织所有进入各样本校的监测工作人员和测试学生沿体温检测通道逐一接受体温检测。要控制入场速度,保证间隔,有序入场。持绿色“健康码”,体温低于37.3℃正常的测试学生、监测工作人员方可进入。第一次测量体温不合格的,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
3.若测试当天参测学生因体温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嗅味觉异常等相关症状不能入校参加测试,按照缺测进行处理,主监测员在《测试情况记录表》中说明情况,同时样本校出具证明并将证明随《测试情况记录表》一并装入“测试情况记录袋”。该生不必参加后续测试,按缺席测试生处理。若监测工作人员测试当天因体温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嗅味觉异常等相关症状不能入校组织测试,样本校须及时将情况上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经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组织机动人员代替完成现场测试的相关工作。
4.要在测试试室入口准备一定数量的快速手消毒液供测试学生使用。测试学生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应直接进入考场考试,进行违禁物品检查和进一步身份核验等工作。尽量避免再用手接触其他物品。
5.测试学生进入测试教室时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要统一规范对测试学生佩戴口罩的监管,测试学生需佩戴口罩进入各样本校,测试学生进入测试教室前脱下口罩,做好个人口罩保存工作,入测试教室后不需要佩戴口罩,如测试学生需在测试教室内佩戴口罩的,可向监测员领取统一配备的口罩。负责体温测量的工作人员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测试教室监测员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所有测试学生、监考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手卫生。
(四)全方位做好测试学生心理辅导
组织心理老师和班主任通过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和身体状态,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引导学生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引导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减压。做好预防预警,针对性落实心理干预,切实做好心理疏导。测试后,要加强家校沟通,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严格落实测试前后的防疫措施
(一)做好消毒工作。测前,各样本校要指定专人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明确张贴完成标识。各样本校要进行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测试学生、监测工作人员进入考场前宜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或者洗手。
(二)做好测试教室降温和通风工作。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试办公室和测试教室可以保持自然通风,也可以采用电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电风扇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如使用冰块降温,应保证冰块及制冰使用的水卫生安全。在使用电风扇或冰块降温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
(三)加强测试结束后的防疫工作。每场测试结束后,测试学生要按监测员的指令有序疏散,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监测员在监测办公室要有序交接考试材料,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
四、做好跟踪统计上报工作
(一)全员要求。所有测试年级学生必须准时上报本人的健康状况信息,学校每天跟踪统计测试学生健康状况,确保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所有测试年级学生健康状况。
(二)专人负责。统一组织对本校学生及师生员工“粤康码”注册情况进行核查。
五、应急事件处置机制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省的要求,规范、严密、安全、有序开展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杜绝和减少重大事件发生。要专门就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时的评估、甄别、报告、处置流程进行细化,明确不同情形下的处置具体程序,明确各部门在各流程处置节点上的工作职责。要充分做好应对考试期间发生自然灾害、试卷安全保密和考试实施等各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要专门针对可能的极端天气影响,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测试安全顺利。
有关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下:
(一)监测工具的保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出现泄密,应立即实施现场保护,并向区监测办和市监测办汇报,并立即组织有关力量排查。
(二)临场处置机制:对于监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根据其对测试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在测试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在符合检测规范与要求、不影响测试工作正常秩序、不涉及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校长、责任督学按照《广东省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示例共同商议解决,并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上,必要时向区监测办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
2.对于校长、责任督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校长、责任督学须立即上报区监测办,由区监测办上报局监测办。在符合监测实施原则,不影响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局监测办商议,做出应急处置,并于处置后做出书面汇报。
3.凡涉及监测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不能按照规定的测试要求与程序执行监测实施工作,或发生其他重大事件(案件),须立即将情况报告到局监测办,局监测办立即逐级上报至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具体应急事件示例及处置办法参照《操作手册》“应急事件处置预案”。
在测试中出现严重影响测试工作的重大事件(案件),特别是发现如泄密、失盗、严重损毁等重大事故,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事态发展扩大,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按照3级应急事件进行处置,立刻逐级上报至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因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不力或不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篇2】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改报告
学了《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方案》后方知: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客观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现根据我校近几年来的质量检测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整改方案。
一、管理方面
1、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把教育教学常规考核纳入年终个人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奖惩制度还需完善, 要充分调动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教务处常规检查采取抽查(或随堂听课)与全校检查结合,首先是不定期抽查,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其次每月进行全校彻查。而且对每位被检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都评定等级。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按相关制度考核。
2、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责,扎实常规工作。教研组长是带领任课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组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并能通过教研活动受益多多。督促组员认真准备听评课活动,互相帮助,解决教学困难。
3、丰富老师、学生的教研活动。我校目前在老师教研活动中,多数是有关听评课的活动相对单一,不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开展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基本功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活动较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力争开展写字、作业展评、诗词朗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充分利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带来的福利,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开展阅读、书法、手工艺、舞蹈、音乐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学生课内行为习惯还需班主任来强化,开学时教科书包封皮,作业本准备以及课前学具准备等要求;课时听课要求,如何作笔记;课计后作业完成"纠正错误,期末自主分层重点复习等都规范教育。
二、教师方面
1、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教研活动,可以看出个别老师在专业方面欠缺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知识点混淆,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教师还需通过多渠道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领导不定时推门听取常态课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改进,使老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务处组织老师观看优质课视频,并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评价。
3、提倡布置鼓励性作业。很多老师觉得学生写得越多,知识吸收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学生只顾把大量的作业快速完成,而并没有达到识记的效果。老师可以把作业分成脑力作业和体力作业,分层次地布置作业既能达到有效识记,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力争快速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3】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改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临州教基函20-[71]号),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学区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学生语文学业表现的城乡差异较大。四年级城市学校学生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高于农村学校24.8个百分点。
原因分析:一是全学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学区共有11所学校,有几个村小老龄化严重,教学资源分散,使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形成了城乡校际间学生语文学业表现的差异。二是缺乏专业老师的配备,加上乡村学校学生的家庭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及信息技术资源比城镇学校学生少,在家庭资源上的劣势造成学业的落后。三是乡村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狭窄,对语言的敏感度偏弱,思维欠缜密,遇到具体问题时,难以用语言做出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四是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城镇家长,对教育投入相对有限。
整改措施:
1.配合县教育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教研联盟”,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全科教师,使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积极争取跟岗实习特岗教师,开展“青蓝”结对工程,缓解我学区师资缺乏、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3.加强教研工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利用国培、省培计划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业务水平。
4.加强全学区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2.0项目,加强学区各校信息化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的家庭资源短板。通过智慧教室建设、专递课堂等,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弥补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不足。
5.开展研学游活动。充分利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组织开展乡村学校学生研学旅行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大胆表现,锻炼自我,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6.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语文成绩质量提升的助推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征文活动,提升语文作文水平。
完成时限:20-年年底前完成。
预期成效:学生语文学业总体表现保持良好,四年级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内城乡差异不断缩小。
(二)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差异较大。四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13.0个百分点,音乐、美术成绩分别低于非留守儿童52分、38分。
原因分析:近年来,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其监护人多为老人,个人文化程度低,根本无法辅导、督促孩子学业,更没有音乐、艺术素养。另外,盐锅峡学区艺术学科专任教师比例不高,60%以上艺术课由文化课教师兼任,专业化教学能力不强。
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通过音体美教师学区内走教,解决各学校艺术课教师不足的问题。通过项目培训,加强对音体美兼职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督促教师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加强备课、教学过程、辅导、教学评价4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生结对”“生生手拉手”等方式,从学科教学、学业辅导、文化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增强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和艺术素养,从而健康成长。
3.积极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国旗下的演讲,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鼓励随迁子女大胆参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挖掘自身艺术才能,充分展示自我,点燃艺术学习火花,增强发展一技之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依托省级优质课程资源、优质教学资源库,接收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完成时限:20-年年底前完成。
预期成效:县域内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差异不断缩小。
(三)部分样本县县域内学生艺术表现校间差异较大。
原因分析:一是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艺术课课时不足,甚至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艺术课,有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二是学校艺术课专业教师和配套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均衡,缺乏开展艺术教育必要的条件;三是城乡学校学生基础艺术素养不均衡,农村学校普遍较弱;四是城乡学校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教育投入悬殊较大,造成学生艺术表现校间差异较大。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健全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课程规程,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艺术课程、开足艺术课时、上好艺术课。严格落实学校艺术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把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学校考核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均衡配备艺术教育资源。采取均衡调整现有艺术课教师资源、走教等方式着力补充部分学校艺术学科专业师资力量。
【篇4】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改报告
根据宁教体发[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二、整改措施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3.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在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强身健体,提高综合素养;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四)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不够规范、数学教师教科研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整改措施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