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成本分析报告5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本分析报告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成本分析报告
食堂成本控制的费用,意思要减少流通环节,也就是要直接到生产厂家、农户或一手批发商处进货,以减免多层盘剥。二是找准供货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同货物不同价格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就要求采购和监督做到腿勤眼亮:“货比三家”,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设法寻找价格适宜的供货商。三是在同等条件下(质量、价格相同),就近进货,这样可以减少运输费用。食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去市场调研,找到更好的材料供应商,把这些信息反馈给食堂承包经营者,如果食堂承包经营者不采纳食堂管理员意见,需提交合理的书面解释。
杜绝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要求员工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一根菜。采购人员要有计划进货,避免计划不周造成浪费。仓库要加强管理,食品、原材料坚持“先进先出”,杜绝食品过期变质造成浪费。厨房内部有些员工由于节约观念淡薄,或工作安排不合理(如配菜失误、菜谱安排不当等)都可能造成浪费。因此从原料加工、成品生产到窗口售卖,在每一个环节相关管理人员都要跟进以防止浪费。食堂管理员要全面督查这个过程,对发生浪费现象按照食堂管理处罚细则进行处罚。
食堂需要采购易耗品等的时候,由于要计算进食堂营业成本,在采购这些物品的时候,必须经过食堂管理人员的同意才能进行购买。如果确实是食堂的必需品,要及时回复同意,以防止阻碍食堂的正常营业。如果是可有可无的物品,应立即予以拒绝,即使对方购买,也不应计入营业成本。
要搞好食堂成本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采购进来一定要验收复秤,防止*,采购验收单要公布。
2、建立库存、消耗、收入、成本、费用等账目,核算盈亏,编制报表公布。
3、采购和使用的物品,每天都要进销登记,精确计算出材料采购成本。
利润率控制方面:
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营业收入由于是按照卡机直接计算出来的,所以不需要进行考虑,先行暂定控制销售利润率为%以下,根据营业收入和上面计算出来的营业成本,我们就可以计算出销售利润率,如果实际销售利润率超过我们核定的利润率,那我们就在付款的时候自动扣除多余的部分,把这些多余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以补助形式返还给员工。
成本、利润率控制方法的好处是:
1、由于很多盈利机构,会由于各种原因,持有两种以上的报表,人为的改变采购成本。
⑴如果他们成本报的比实际高,会表面降低其利润率,会让我们核定的利润率没有启到实际的核定效果,我们可以按照成本核算上面的方法就可以对其提出合理的进货渠道,降低其采购成本。
⑵如果他们成本报的比实际低,会表面降低其采购成本,会让我们在成本核算上面没有实际的效果,但是它可以无形中提高虚高的利润率,我们可以按照利润率的核定方法,把多余的部分予以去掉。
2、大量减少对饭菜定价等其他程序,提高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3、这样可以让员工感觉到食堂是福利食堂,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食堂,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
【篇二】成本分析报告
公司领导:
长期以来职工食堂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xxxx年12月亏损达900余元,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食堂饭菜价格普遍偏低是食堂亏损的主要原因。下表是食堂各类菜品成本和售价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食堂每售出一荤一素的菜品至少要亏1元以上。
2、为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多地满足职工的饮食习惯,早餐的小菜增加了几样新品种,每天的例汤增加了汤料,每天的辣椒不中断供应,成本增加。每天至少增加0.5斤酸豆角、1斤黄豆、1斤筒骨、2斤牛角椒,成本相应增加25元。
3、为改善职工伙食,提高生活质量,食堂供应高成本纯荤大菜的频率明显增加,成本相应增加。
4、为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所有食用油和调料品均采用正规厂家产品,产品价格在同类产品中略高。
5、所有蔬菜由专人从忻城市场采购,运费、人工费平均分摊到菜价,其价格略高于市场价。
6、肉类定点采购,双方约定猪肉不能注水,价格略高。
7、长期以来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临近年关,物价普遍上涨,经营成本增加。
8、职工食堂亏损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饭菜的售价明显低于成本价,当然食堂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烹饪的个别菜品偏油腻,造成食用油不必要的浪费。今后我们一定会加强食堂管理工作,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篇三】成本分析报告
今年9月下旬至11月,根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统计局有关工作部署,省事管局会同省统计局圆满完成河南省20xx年度机关运行成本统计调查工作。本次统计调查共涉及727家省本级及省辖市政府所属行政和参公单位,累计收集数据10.18万条,根据数据统计情况形成《河南省20xx年度机关运行成本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和《河南省20xx年机关运行成本本级综合表》。
一是思想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过紧日子”要求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开展统计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理顺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流程,逐步完善单位内部开支标准体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机关事务标准化管理水平。省事管局工作人员认真领会上级意图,统一思想认识,确保统计任务高起点展开。
二是周密计划安排,提前部署推进。作为主要牵头责任部门,省事管局对部门单位多、数据关联性强、信息来源杂等特点,利用国庆假期先行学习工作要求,熟悉统计软件,详细制订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任务部署会,明确了工作流程、任务职责、时间节点,倒排日程、挂图作战、拉单销账,有效克服了人手少、经验不足、统计数据工作量大等困难,保证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实干加巧干,严把数据质量关。本次统计内容涉及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的多类数据,省事管局建立了调查统计工作协调机制,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和部门,从源头抓好数据质量管控,严格落实“数据真、反映实、质量好”要求。落实统计联络员制度,建立省市两级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微信工作群,在线沟通反馈信息。局财务人员认真自学统计系统操作使用,同时组织其它单位统计人员共同学习,实时在线,24小时讨论分享填报方法及经验,对有关注意事项和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工作质效,圆满完成任务。
【篇四】成本分析报告
1成本核算的基础薄弱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食堂成本难以计算、后勤管理决策缺乏依据。后勤管理决策者对成本定额、成本标准很难依赖于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原始记录、计量、验收管理、定额管理、内部价格管理等工作。许多高校食堂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合理、不准确,甚至不合法、不正确,当然就不能制订合情合理的定额和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基础差,很难开展工作。
1.1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很多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只注重采购和加工成本的管理,往往忽视事前和事后控制,忽视了对其他成本和费用的分析。任何一种菜、食从购进到师生消耗,其食堂成本不仅仅是加工成本,食堂成本是贯穿整个菜、食的生命周期的,想要后勤管理获得强劲的竞争力和盈利力,就必须从价值链、成本动因等方面去思考。成本管理应该包涵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非物质成本如人力成本、资本成本、服务作业成本、环境成本等,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一些看得见的成本上,如劳动效率、设备利用率、场地利用率、经营安全率等经营成本指标,忽视了隐形成本。高校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拓展其管理范围。一些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往往以降低成本、节约成本为基本手段。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是降低能耗,预防菜食安全,降低采购原材料和设备成本。食堂成本管理沉溺于战术改进,还属于成本管理的初始阶段。从成本战略管理的高度来看,纯粹是一种目标任务管理,是相当落后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高校食堂应该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产出的方面出发,其成本分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食堂成本分析体系不完善,在成本分析方面非常薄弱,成本分析只局限事后分析,没有开展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多数分析方法仅限于报表分析,没有进行任何效益分析。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加强成本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需要,成为食堂成本管理重中之重。
1.2成本考核未落实处
成本考核是将责任成本、标准成本目标等指标,分解到各食堂,并具体下达到各班组和个人,明确各各班组和个人的责任,进行定期考核。成本考核实行的是内部经济责任制,成本考核和一定的奖惩制度挂钩,能够使食堂的成本得到降低。但是在实践中,成本考核的工作的落实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成本考核不能落实,部门和班组没有成本责任,后勤管理没有完全形成一套成本定额、标准成本核算和分析考评的一套管理机制,食堂成本管理亟待解决成本考核问题。
1.3成本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受后勤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校管理者和领导常常忽视这一点。高校领导往往认为食堂成本核算比较简单,不加以重视,对成本管理人才不予看重,许多高校食堂会计核算仍采用手工操作,会计人员往往陷入繁重的工作之中,其核算的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更没有时间去思考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更不用说如何加强成本管理了。因此,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培养出一支成本管理的专业化队伍,才能提高高校食堂的管理水平。高校食堂成本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高校食堂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管理由来已久,很多人把成本管理作为领导和财务部门人员的专刊,成本、效益离自己很远,这些都是成本意识淡薄的集中表现。虽然高校食堂已融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直接参与了一些政府采购,但这些采购价格也直接影响着食堂成本变化,近年来,虽然米面等食堂主料价格大幅上涨,政府采购成本也大幅上扬,学校维稳需要,再加高校食堂具有公益性,学校对食堂的价格不能轻易提高,相对成本升高,效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使食堂面临经营困难。
高校食堂的主要消费的是学生,学校的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经济基础、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对食堂食品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对食堂的成本管理也一定的影响,部分食堂为了吸引各地学生,在饭菜品色、饭菜质量、饭菜价格和服务水平上大做文章,成本水平很难得到改善。菜、食原材料的质量好坏、价格高低直接会影响到饭菜的质量和价格,也是影响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堂工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员工直接参与到了食堂工作的各个环节,员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水平等直接或者间接会影响到食堂的成本。当然水、电、气、煤价格、职工资薪酬、办公费、设备购置及维修等直接影响到食堂成本。从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着手,多角度、多方面寻求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对策,加强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很有必要。
2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对策
2.1改变成本管理观念
成本控制不是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专利,建立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形成成本自我管理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强调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自主控制成本费用,把技术性与经济性结合起来,降低食堂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员工有其危机感,并树立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观念向现代成本管理观念转变。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职工操作过程成本,不能只在乎降低原材料、人工费和加工成本,而应该转变为重视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菜食开发和销售等全过程的费用进行控制,及时进行成本预决策,以提高食堂的经济效益。
2.2改善成本管理制度和手段
改善成本管理制度和手段,首先要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建立成本责仼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机刎,将成本管理与师生消费需求紧密相联。并建立成本约束激励机制,制定高校具体要求的成本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成本管理程序和管理手段,实施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对成本管理好的员工,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员工进行激励。更好的提高食堂的经济效益。根据食堂的实际经营情况,推行战略成本管理,以师生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目标利润为中心,以标准成本管理为手段,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采用各种方式完成目标成本,通过成本管理把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不但从操作过程中严加控制,还要从采购过程、分销过程等全方位控制,食堂成本管理才会出现优秀的效果,良好的效益。
2.2.1加强成本基础工作加强原始记录、计量、验收管理、定额管理、内部价格管理等工作。加强采购、库存收、发、存记录,菜、食原料采购验质验量后,应妥善库存,库存应分门别类,该进行冷贮进行冷贮,该进行鲜存必须进行鲜存,库存必须具备专职或兼职管理员,加强库存管理,防止库存菜、食长期滞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物价较高的菜、食要设专人保管。对食堂餐具应做好记录,定期的盘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旧的的餐具要建立以旧换新的制度,加强监管,防止流失。对于各班组领用菜、食原料或物料进行定额管理,对于食堂与食堂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进行菜、食原料或物料交换,应建立内部交易价格制度。
2.2.2引入供应链管理通过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形式联结其他高校采购,控制和优化供应链,协助供应商降低供应成本和费用,建立高校食尝采购共享平台,快速导入电子交易集市平台,利用数据交换方式与高校ERP作业结合实施低成本且快速导入易,降低高校食堂库存成本以完整实务制度为基础,实时掌握供应信息,从请购开始至询价、报价、开标、议价、订购、交货、付款等所有流程,皆可于平台上完成,从而减轻采购工作负担,并通过对供应商评价运作业绩不断改进,降低供应成本。
2.2.3有效实施控制有效实施标准成本控制,制订合理的标准成本,按标准成本严格开支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标准比较,衡量各班组经营活动业绩,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实现标准成本控制。成本标准是以员工技术、食堂的实际情况等参照最优投入原则进行的,通过各种方法选出最优标准,对食堂成本控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2.4实行成本避免为了实现成本目标和实施标准成本,还应该避免无效的成本发生。因此,食堂应该加强物资管理,加强对班组的监控,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盘点抽查等,做到账、卡、物能够相对应,避免物资的流失,防止丢、损、毁等现象发生,对于比较重要的物资要责任到人,避免他人挪用而造成浪费,对闲置的物资可以出租、出让实现一定收益等,对饭菜质量严格把关,严防质量造成损失,实现成本避免。
2.2.5加强成本分析与考核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对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权威性。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工作成果好的员工与班组适度奖励。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更好的改进食堂,提高食堂的成本管理水平。还要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成本管理。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食堂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电算化会计提供的适时会计信息,为后勤管理决策者及时服务,以提高食堂的经济效益,增强食堂的市场竞争力。
2.3进行适当应急储备
近年来物价涨幅很大,这种情况有可能还会长期存在。在食堂运营过程中,可建立应急储备,在物价低迷或下降时,储备一批可储藏一定时间的物料,也可以相对降低食堂成本。食堂成本的构成是材料费和人工费,食堂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建立人工调节基金,当食堂获利较多的时,按一定的标准提取人工调节基金,以备不时之需,缓人工上涨的冲击,保持食堂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4搞好食堂资源循环机制
对于食堂每日都有很多的剩菜剩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对于剩菜剩饭可以用养殖一定的家禽,对于家禽的排泄物可以拿来种植一些平时用的较多但是价钱较高的蔬菜。在食堂员工空闲的时候,可以进行耕种和养殖,这样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食堂的稳定性,又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废物资源。
2.5完善师生意见反馈机制
不仅让员工参与成本管理中来,对于广大师生的意见也要慎重考虑,采纳一些对于食堂有利的管理方法,这对于食堂饭菜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也能提高广大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高校食堂的客户就是师生员工,师生员对对食堂的满意度越高,消费量自然增大。因此,食堂要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员工各种各样的需求,对于师生的需求,只要广大师生员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有利于食堂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意见,就应该慎重考虙,尊重师生意见,注意改进,从而扩大消费量,相对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总之,高校食堂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师生对食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食堂不仅要有盈利性,还必须具有福利性和服务性。因此高校食堂只有加强自身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化成本管理手段,才能在激烈的后勤管理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篇五】成本分析报告
[摘要]机关运行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研究,对于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水平、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财务控制的视角出发,借鉴了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有效经验,将机关运行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的控制,构建了以“全面性、全流程、重效果”为特色的机关运行成本控制闭环体系。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将目标成本分为标准成本和预算成本,并设计了各自的制定方法;在政府财务会计“费用”核算科目中增设了“成本”核算科目;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构建了成本控制定量与定性评价表,把成本控制的落脚点放在效果评价上,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关键词]机关运行成本;成本控制;考核指标
机关运行成本,通常包含物质成本、时间成本和公共机构能耗3方面,而从财务控制的视角构建机关运行成本控制体系,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物质成本和公共机构能耗这两方面,时间成本由于无法用会计工具计量,因此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从财务控制视角构建的机关运行成本控制体系一般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的控制。事前控制即前馈控制;事中控制即过程控制;事后控制即反馈控制。
1成本事前控制
制定准确的目标成本,是实现成本事前控制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准确的目标成本一定要参照机关的职责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结合历史数据来制定。在实际工作中,机关的职责定位相对明确稳定,但中长期发展目标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断调整变化,相应地,目标成本也会随着单位目标的调整、科技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变化而变化。此外,考虑物价、人员变化等因素,将目标成本设置为一个可以接受的区间值,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做法。因此目标成本是一个短期内相对稳定,长期内动态调整的区间值。目标成本可以参照目前新政府会计制度中业务活动费用、资产处置费用和其他费用(行政机关目前的费用核算仅涉及上述3个科目)项目下的明细科目设置,如:办公费目标成本、水电费目标成本等,方便财务会计统计、分析。1.1目标成本分类。笔者认为按照实际工作中成本是否可按标准计量,可将目标成本划分为标准成本和预算成本。标准成本是对成本中容易按单位制定标准的成本项目参照历史成本资料和工程技术资料制定的对机关成本管理最有用的标准,如:公务用车每公里油耗、食堂每工作餐燃料耗费和办公楼每工作日平均水电费等,均可以制定标准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成本中不易按照单位制定标准成本的项目,采用部门预算的方式进行控制,如:行政办公费用、维修费和应付职工薪酬等,均可以按照每年各项目的预算批复数除以人员总数或工作日数来计算。1.2目标成本的制定方法。1.2.1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首先,各机关应成立标准委员会,委员会由机关主管领导、内控管理小组成员和一线业务骨干组成。其次,参会人员要提供相关资料辅助标准制定。如:财务部门要提供过去至少5年内相关“业务活动费用”的会计记录;成本产生部门要提供技术方面的资料,如耗材耗用数量标准的有关成本资料;资产管理部门要提供设备的使用情况资料;一线业务骨干要提供没有经验就几乎不能预见的实际问题。最后,根据机关的职责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历史数据,标准委员会按照“标准成本=数量标准×价格标准”这个公式,确定本年度标准成本的基础值,以基础值的1.5倍设定为最高值,以基础值的0.5倍设定为最低值,确定区间范围。1.2.2预算成本的制定方法。预算成本的制定机构仍然是标准委员会,主要由财务部门提供部门预算批复数据,人事部门提供在册干部人数,资产管理部门提供设备的维修频次等相关资料作为参考数据,结合机关的职责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最终由委员会根据“预算成本=预算批复数/干部人数”或“预算成本=预算批复数/工作日数”的公式,确定本年度预算成本的基础值,以基础值的1.5倍设定为最高值,以基础值的0.5倍设定为最低值,确定区间范围。
2成本事中控制
2.1政府财务会计增设成本类明细科目。本文利用新政府财务会计中现有的“费用”科目设置形式,按经济用途在业务活动费用、资产处置费用和其他费用项下增设4个成本类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运行成本、履职成本和损失成本。预防成本,反映行政机关为了防止火灾或安全事故等发生产生的培训费、差旅费、专用材料费或购置维修设备等费用;运行成本,反映行政机关维持正常运转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履职成本,反映行政机关为实现职能目标所发生的资源耗费;损失成本,反映行政机关因发生事故而使人员、专用材料或固定资产遭受损失而产生的各项费用。2.2分阶段实施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消耗,因此必须按时间节点,如按季度对成本核算数分阶段实施分析、控制,及时纠偏。每季初由财务部门牵头召开机关的运行成本控制会,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部门季度成本核算数,与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揭示与目标成本对比后产生的偏差及原因,分析每项成本占3项成本的比重,探讨其合理性和可控性,最终提出管理改进措施,形成季度成本控制报告,报机关主要领导审阅。成本控制报告大致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总体情况分析,主要包括数据说明和分析判断。数据说明,即对各部门成本核算数的构成、比例情况进行统计说明,指出重要的、不正常的或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核算数与目标成本存在的差异;分析判断,即判断差异的重要程度和比重的合理程度。判定为重要差异和重大不合理的,要指明归属部门及责任者。此部分内容由财务部门撰写。第二部分:分部门剖析,主要包括分析差异产生、比重不合理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可以从人员分配、设备使用、材料领用、工作方法、部门间配合和制度制约等方面寻找原因,并对其可控性及在后续月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判断,而后提出解决方案。此部分内容由各部门撰写。第三部分:总结。这是分析报告中的结论部分,此部分内容要明确由审计部门、内控管理小组在后期的成本核算过程中进行单独或联合的追踪控制,以期将重要差异减少到目标成本的区间范围内,将重大不合理趋向合理。
3成本事后控制
内控管理小组负责单位的成本控制考评工作,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定。3.1定量评价。设立科学的成本控制考核指标是建立成本控制考核机制的第一步,属于定量评价。考核指标的确立,必须以目标成本为标尺,以成本年终核算数为依据,可与平衡计分卡结合,将指标分为财务维度和非财务维度。其中,目标区间值是目标成本的区间值按指标体系的要求换算而来的区间值,参考值指各行政机关某项成本控制考核指标的执行平均值,“某指标的得分值=(平均值-目标区间基础值)/(目标区间最高值-目标区间基础值)×(实际值-目标区间基础值)×分项权重”。根据公式计算的得分值如果超过目标区间最高值,取目标区间最高值;如果低于目标区间最低值,取目标区间最低值。3.2定性评价。表1是年度成本控制定性评价表。其中,“期望”指各部门的预期得分,用来预计成本控制的预期结果;“自评”指各部门自我评价得分;“机关评价”指行政机关对部门的评价得分;“专家评价”指外部专家对各部门的评价得分。评价结果包括“期望”和“得分”两类,“期望”来自上述表格中的“期望”分值结果;“得分”来自上述表格中的“自评”“机关评价”和“专家评价”得分的加权平均后的综合分值结果,具体权重设置各行政机关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3.3设置合理的考评等级。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各项分值确定后,内控管理小组综合平衡,确定最终分值。总分值在85~100分的为优,75~84分的为良,61~74分的为中,60分以下的为差。3.4制订明晰的奖惩方案。人事部门根据各部门成本控制的考核结果,综合考虑,制订合理可行的奖励方案,也可以将其作为部门或个人年终评优的参考指标。需要明确的是,效果评价既要避免流于形式、不痛不痒,也要防止就事论事或脱离实际简单挂钩,造成不必要的扭曲。
参考文献
[1]崔国萍.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樊燕.政府运行成本绩效优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山西省管理会计专家团队入企服务课题六组.山西路桥集团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财务与会计,20x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