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内容页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范文(精选7篇)

分类:工作报告发表于 2023-04-29 15:55阅读数:0

想写好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范文(精选7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所谓课题,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课题包括: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篇1

  我校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大道,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按照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设,于20XX年9月开学。学校建有实验室、微机室、科学探究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室,多媒体、监控、电话多网合一,为教育教学带给了便捷,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带给了保障。学校拥有60台电脑的教师办公自动化系统、28套电子白板班班通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设备。

  为了更好地将白板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水平,我校申报成功了《基于交互式白板的课堂教学重构研究》这一课题,成为第三批实验单位之一。学校课题组成员在贾文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子课题“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本课题于20-年6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年12月结题,历时一年半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电子白板使用状况。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校15个教学班的老师上室内课均使用了电子白板,全校做到了电子白板全员培训,人人掌握,操作娴熟,白板使用率、普及率高,覆盖学科广。

  二、研究进展状况。

  (1)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我校课题组自申报获得批准时就专门召开了教研组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到达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构成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方案》,拟订本课题共设置了“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研究”等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教科室主任、教务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数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数学教师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状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2)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分析。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发现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操作部熟练,展示与教学设计不同步、工具利用不充分。二是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利用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3)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与潜力,我校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开学初,电子白板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交互式白板教学指导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考核,实验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理论和操作技能出众,获得优秀等次。我校还把有关电子白板的所有技术资料打包放在学校校园网内,供教师学习。之后,学校召开电子白板课题组会议及全员培训六次,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科研意识,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研究潜力。透过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潜力得到了提高。

  2、认真上好实验课,努力发挥各个课题组成员的创造性,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水平。课题组陈坤老师运用电子白板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课题组全体人员参加了听课活动。透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大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研究成果和经验。

  透过实验,我校课题组目前取得以下成果:

  1、各级竞赛获殊荣。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参与了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人运用电子白板的课堂竞赛荣获市二等奖,2人获区一等奖。教师在校上公开课使用电子白板课件76人次。课题组的成员还用心制作电子白板课件,上交学校11个优秀课件。其中,陈坤老师的教学课件《鸡兔同笼》获得省级一等奖。陈卫老师制作的电子白板课件获得区一等奖。

  2、交流活动促提高。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次“十分钟使用电子白板状况的交流”活动,心得体会在网站上刊登。

  3、说课竞赛展风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说课竞赛。老师们制作得实用、精美,都能将白板的交互功能,以及其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的功效运用于课堂上。

  4、教学模式导教学。我校课题组成员重点围绕“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这一研究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验教师们不断学习、交流,初步总结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创设,引出问题→分层学习,协作释疑→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1、情境创设,引出问题。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资源创造出形象而直观的问题情境;从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蕴涵在贴合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中,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创造问题情境;(3)学生表演,再现问题的情境;(4)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模型。

  2、分层学习,协作释疑。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之后,要透过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协作,最终解决疑问。这一环节里,教师出示学习资料后,可让学生自主选取学习资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当然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思维潜力。

  常用的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使他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有些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阶段后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透过协作共同释疑。

  3、分层练习,及时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成果汇报的基础上,经历了疑问、辨析、释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老师合理选取和设计相应的练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到达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力的目的。

  练习分层形式:(1)例题变式与题组比较练习。(2)对学生进行错解的分析剖析。(3)相互命题,考察效果。

  4、分层指导,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分层。教师辅导优生。辅导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工作能够由优生和老师来做。透过优生带读、领读,带学、领学的形式来带动其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由小组长来辅导后进生,老师也注意随时随地的关注。主要形式有:提问分层、检查分层。

  5、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也要采用分层的形式,根据选做和必做的要求,出示几种类型的题目: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题,思维训练拓展题,这些题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取,鼓励学生勇挑难题,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同时透过小组之间互相命题,体验当小老师的乐趣。三类作业完成以后的展示形式有:练习本上书写、黑板上板演、白板上练习。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学校的教师把电子白板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常用的一种模式,虽然它没有做到人机互动,但我校电子白板的图形、动画以及仿真等功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直观明了,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的容易,教师教的简单,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将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潜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潜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缺少理论支撑。比较注重电子白板功能的使用,缺少对使用实效的思考和阐述。研究成果的质和量有待提高。

  五、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探索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练习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

  3、积累教育资源,整理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三年级、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集。

  4、建立信息资源库,丰富教学手段,到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和教学设计潜力,并用心尝试探索使用一些简单的模板,提高教师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6、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篇2

  2013年3月,我的小课题——《不一样教学资料的语文高效课堂研究》正式申报。从申报至今,已经过去了3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我针对这个小课题开展的系列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景

  1.研究的目标

  (1)提高不一样教学资料的课堂效率,异常是让学生颇为头疼的文言文,考试过程中失分较多的诗歌鉴赏题、语言运用题以及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

  (2)重在教授答题技巧与作答规范。

  (3)经过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添加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课题研究的资料

  (1)如何尝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乐学、乐问,展开较有计划的实践研究。

  (2)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对于我任教的两个教学班语文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当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提高,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高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理解知识为简便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进取投身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从近几年大型考试以及高考等命题质量很高的试卷中选取定性训练题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使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构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经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供给较为直接的材料。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1.方案准备阶段:(2013年3—4月)

  (1)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2)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2.方案实施阶段:(2013年5月—6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工作,围绕研究资料,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资料,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构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不一样教学资料的语文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申报实施以来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不断调整方案、细化目标,使课题脉络清晰,异常注意不一样课型的语文课堂的学生反应、领悟以及答题本事,及时有意识的向课堂注入新鲜的活跃因素,充分调动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进取性,大多数学生喜欢学语文,更加进取主动地去学语文,构成良性循环,效果不错。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但我在这方面有时不能及时做个有心人,未能及时及时做书面记录与总结。

  2.少数语文学困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了必须的认识,但在具体转化过程中仍然有必须程度的畏难与懒惰情绪,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转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3.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多一些,留给学生去练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阶段的研究中,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上都有了必须了解,经过初步实验,探索出在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友好关系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供给了保障,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切实制定好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资料,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促使课题研究向前迈进。在学期结束采取成果汇报制度。

  3.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大胆实验,研讨分析,努力解决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反复做好少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反弹。

  4.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将根据实际情景,灵活应对,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篇3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资料,最终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可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本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与发展。

  研究目标:经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构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经过研究,提高学生两种本事。一是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本事;二是应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本事。

  研究资料: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本事构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本事,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情景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团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我的教学行为。我们课题组看过的理论著作有:(略),撰写的教育随笔共14篇,分别是:(略)经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30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本事构成的主要因素。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进取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我的教学与思想,在教导处的支持下,进取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迄今为止,课题组教师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有:(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构成“初中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见附件)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本事构成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认知方式、表征方式等。

  (3)我们初步提出的解决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②以生活原理为载体,提炼出数学思想。③探索数学建模训练,加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论文:毛利益教师撰写论文《提高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几点做法》并进取投稿。许文英教师撰写了论文《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见附件)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本事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运用意识和实践本事,逐渐地学会数学化的方法,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我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我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我的特长,进取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毛利益教师和许文英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团体备课的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团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主角、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篇4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是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课题,课题于20-年11月批准立项,20-年11月开始课题研究,计划于20-年11月结题。课题实施以来,在xx市和xx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依托教学能手工作站这一平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班级学习共同体为载体,扎实开展研究,带动了学生学习潜力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取得了必须的效果。现将课题中期实验状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

  问题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是透过创设有感染力的问题及情境,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构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务必解决的求知状态,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练习,在尝试中创新的教学方式。一般包括“学习准备、目标解析、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检测与评价”六个教学环节和“问讲读议练做”六种基本方法。提倡做到:第一,不确定环节用时。第二,不拘泥环节应用完整。第三,不规定环节顺序,能够不完整重复呈现。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潜力,一个是学习关系。

  学习方式不仅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情感交融、观念沟通的活动结构。因而,学习方式最核心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升华的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建构方式。如果我们把教学活动或学生的学习仅仅看作是获取符号知识的活动,那么理解性学习也许就应是最主要的方式,然而教学活动事实上并不只有获取符号知识这个单一的目标,如果我们仅仅采取理解性学习这种方式,显然有问题。因为理解性学习难以满足师生情感交融、观念沟通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实施状况:

  (一)开题论证、制定研究目标资料

  20-年11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批准立项,课题组聘请了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郭xx老师、xx区教研室副主任李xx老师、xx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吕xx、物理教研员董xx老师为指导专家。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论证,讨论并透过了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制定了为期一年的研究计划。

  1、课题的研究目标

  (1)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创设简单和谐的育人环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切实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

  (2)以此为契机,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化我校前期的研究成果,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构成一支教学潜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题的研究资料

  (1)探索各教学环节中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

  教学环节包括:自学质疑环节、交流展示环节、互动探究环节、精讲点拨环节、矫正反馈环节、迁移应用环节

  (2)探索学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

  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目前采用最多的合作学习样式就是小组合作,我们计划在实验班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每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有明确的小组分工和职责,最大限度的发挥成员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3)探索探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学习是近些年来人们强调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务必具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问题或主题,二是方法,三是过程,四是条件。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潜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4)构建多元评价方法

  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构成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的评价机制,也是实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的重要资料。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时,不仅仅注意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潜力的增强与提高。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习有关理论,打下研究基础

  2月18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分工,课题组重点推荐并统一购买了一批教育理论书籍及有关教育专著,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资料和成功经验。每位成员都撰写了读书笔记并在博客中发表。高武生老师的《学会合作》读后感、李xx老师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心得体会、雷xx老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读后感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刻地谈到了学习有关书籍的体会。透过组织学习,提升了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讨研究方法,确立实施步骤

  为了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实践指导性,我们研究组发放了200张学生调查问卷和100张教师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完成了调查报告,明确了研究方向。同时课题组确定了8个课题实施的实验班及课题研究计划,召开了班级学习共同体动员大会,将班级学习共同体作为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载体,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论证,撰写了开题报告,并于4月25日在我校召开了课题开题仪式暨工作站揭牌仪式,区教育局副局长刘xx、区教研室副主任李xx出席了会议并为工作站揭牌。

  1、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有手段,从图书、期刊、报纸、网络上查找与问题探究、学生学习方式有关理论文章,并以此为研究依据开展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透过在师生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的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透过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形式到本地和外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他人优点,提升自我发展。

  (4)案例分析法。根据八个课题研究实验班带给的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反思、评价,不断完善研究方案,改善教学方法,总结出有效的学生学生学习方式。

  2、课题实施步骤:

  此项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学习有关理论,了解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报告会,由专家认定并启动此课题的研究,完成开题报告。

  (2)组织各项相关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收集各学科教学案例。

  (3)及时搜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定期召开研讨会,做好各阶段的总结,构成中期报告。

  (4)聘请专家进行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5)研究个体撰写研究个案、论文及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统计和分析课题资料,汇编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案例及反思),撰写结题报告。

  (2)申请结题。

  (四)科学拟定量表,理论结合实践

  目前,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课堂实践阶段

  1、校内公开研讨促进老师反思成长

  在理论应用于实践之前,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讨论并拟定了比较科学的量表从三方面用于课堂观察,在我校课题组成员范围内,进行了课例研究活动。

  课例实践中,我们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操作模式,透过“学习准备、目标解析、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检测与评价”六个教学环节和“问讲读议练做”六种基本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研究中提倡做到:第一,不确定环节用时。第二,不拘泥环节应用完整。第三,不规定环节顺序,能够不完整重复呈现。

  王xx、张xx、霍xx等老师分别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数学、物理等不同学科在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课题组成员参与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评课等各个环节。课堂观察依据量表,各个成员任务明确,观察仔细。课后评课活动科学规范,讨论热烈,评价中肯,雷xx老师对王xx的授课撰写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案例反思,霍xx老师的《摩擦力》教学反思都是对我们的课题应用于实践的进一步思考。在评课议课中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得以碰撞,教学实践水平得到提高。所有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都用录像、摄影、笔记等形式做了详细记录,为今后教学及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实践学习资料。

  2、校际同课异构加大辐射带动

  5月14日在xx初中举办了“实验初中共同体校本研修成果展示”活动,我站教师王xx、霍xx和xx初中教师曹维静、韩xx,就八年级语文和八年级物理作同题异构课展示。工作站的全体成员及共同体学校的代表100余人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们对这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评课活动进行的十分扎实有效,老师们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真诚地交流讨论,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3、依托电视媒体增强宣传力度

  20-年4月,渭南电视台《教育在线》联手与xx市教育局、xx区教育局推出了一档新栏目《名师讲堂》。工作站成员霍xx、张xx老师参与了节目录制。录制前期,课题组全体成员对霍老师和张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磨课,最终构成了比较成熟的示范课。两位老师共录制了五节示范课,于4月28日――6月12日在xx电视台播出。节目播出后,课题组成员对这几节课的光盘进行了观摩学习,大家反复观看,从自主学习时间的把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转换时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推荐,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

  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20-年2月高xx的《二氧化碳的制法》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制取氧气》(教学实录)获市级一等奖。

  2、20-年3月雷xx的教学论文《跳着趣味的舞蹈前行在写作课上》荣获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省级一等奖。

  3、20-年4月,霍xx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挂牌成立。建立了建立了“霍xx教学能手工作站”博客,工作站QQ群,作为工作站发布消息、交流沟通、解疑答惑的平台,为成员带给一个温馨的网络之家。

  4、霍xx老师的《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做为一个知识系列专题分别于4月28日、6月9日、6月12日在xx电视台播出。张xx老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勾股定理》分别于5月1日、5月8日播出。

  5、20-年4月,我校教师肖xx的《紫藤萝瀑布》、雷xx《人琴俱亡》、姜xx《氧气的制取》分别荣获xx区20-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教学课件类一、二、三等奖。

  6、20-年6月,课题组指导的张xx、张xx、马x荣获20-xx区教学能手称号。

  7、课题组收集了二十余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录制了十余节课堂实录;理化组收集了三十余件学生自制的学具。

  三、对研究资料、研究过程和方法等状况的反思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中,课堂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许多优秀的学习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课题实验班班级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展富有成效,多种学习方式的应用已初见成果,实验班学生学科成绩在期中考试中有大幅提高。对此我们有如下反思:

  1、唤起兴趣,发挥学生能动性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活动的主体,教学首先要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准备阶段教师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或故事导入。教师将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开始就得以唤起,迸发出强烈的探究热情,从而迅速地进入自主思考阶段。

  2、自主探究,展示预习体验

  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是方法上的,而不是结论性的。例如王xx老师的《黔之驴》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看注释,并用比比看谁了解的更多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文言文学习中看注释,学文言的方法是一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此又一次得以培养。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读不准的字词,又是读书动笔习惯的培养。

  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应到达的目标与要求之后,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主思考,用心发言,认真聆听同学发言,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学会听讲、创造及发散思维的潜力得到提高,自主、倾听、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在流淌的听课当中毫无雕痕地得以培养。

  3、合作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一种合作探究的环境,课堂气氛简单,讨论问题难度适中,学生讨论热烈,教师及时融入讨论当中,予以合理指导,学习激情一向处于高涨状态。

  4、归纳总结,奠定自信的基础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适时学生反思与回顾,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又是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中,透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及时批注积累等习惯得到了充分培养,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值得借鉴与学习。

  研究中我们也在思考,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更适合于那个水平段的学生;对哪个学科的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更显著;“自主、合作、探究”与“自律、自由”如何有效协调,如何提高学生合作中参与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到达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经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表此刻:

  1、课题组成员基本上都来自教学一线,教学任务繁重,不能保证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题研究,有些研究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2、前期研究构成的文字性成果比较多,但交流发表的较少。

  努力方向:

  1.及时对课题前期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不足,加强自我评价和课题管理,同时提出改善的意见和深化研究的方向。

  2.用心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进一步加强课题组、工作室成员交流与协作,丰富课题手段。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修养,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3.按照研究计划,有效推进实施,力争后期获得更丰富的课题成果。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篇5

  尊敬的教科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区教委领导: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我区指导工作。

  我受课题组委托,在这里就北京教科院委托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前一阶段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次汇报。

  这个课题是门头沟区教育学会、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立项的一个委托研究课题。自2007年10月25日开题以来,得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也得到了门头沟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按照研究计划安排,今天在这里做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前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就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希望能得到各位的中肯的批评和具体的指导。

  下面我首先汇报课题组已经作了的工作。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

  此课题全部完成跨三个年度,课题组成员分布在全区十几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先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统筹做好。

  1.为了便于联系和沟通,课题组建立专用公共信箱和QQ群组,及时交流信息;

  2.为使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且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确保课题保质保量准时完成,为此专门制定了课题经费使用办法;

  3.便于本课题的各项工作开展和进一步研究,一开始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包括培训信息、图片,培训的讲义、课件,以及影像资料等,这一条我们作为工作制度一直坚持;

  4.面对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委托专人做好课题组大事记,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二)组织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和前期基本数据调研

  20xx年11月7日和19日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一次是由李四平主讲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构想及任务”,另一次是“课题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

  之后,我们制定三套调查问卷,采取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九个镇四个街道的教育专干于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1月25日,历时近60天,就村民基本情况、自然村基本情况、镇基本情况进行了情况调查,内容涉及到村民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接受培训的内容和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以及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540份,回收3340份,抽样覆盖了全区六个镇121个行政村,覆盖率65%。

  经过我们对各项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四个调研报告和对策及建议,并重新修改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子课题研究方案:

  1.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旅游服务培训的研究

  2.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研究

  3.实施三教统筹,开展适合城镇化建设的培训研究;

  4.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学历教育的研究

  调研报告:

  1.总报告:门头沟六镇农村教育及相关问题基本情况分析

  2.农民家庭收入、就业岗位的现状分析

  3.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4.门头沟区农村学习资源运用的思考

  最后形成课题的《对策及建议》

  (三)指导实施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培训信息,收集整理培训资料

  08年4月10日,区教委召开了由各镇主管镇长、文教办主任、教育专干参加的农村教育工作会,王东生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协调和沟通各乡镇支持此项工作。课题秘书、职成教研室主任李四平在大会上通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这个协调会为课题培训阶段的有效实施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各乡镇教育专干积极组织各项培训活动,并协调乡镇其他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课题组也组织有关人员及时下乡调研,随时了解并指导培训工作。

  1.据初步调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九个镇开展各类培训163场3万人次,中等以上学历教育在读925人。

  2.课题组成员数十次深入到乡镇、农村了解培训情况,其中于8月19日至20日和9月11日课题组两次集中到雁翅、清水、斋堂三镇及潭拓寺镇调研:调研主要内容是两个,一是三教统筹实施情况;二是各种培训进展情况。

  (四)分析培训情况,积极准备中期汇报

  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展和工作需要,自8月14日开始着手准备中期汇报,召开多次研讨会、情况交流会和工作研究会,课题研究主要责任部门——进校职成教研室给每个子课题确定了具体的联系人,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材料、撰写子课题中期汇报研究报告。9月23日课题组会同区教科所有关人员就中期汇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国庆期间的10月5日,课题组又对中期汇报的材料进行了研讨。国庆节前夕电话请示时院长中期汇报时间安排,节后再次与院长联系最终确定今天的活动。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再一次地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门头沟指导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课题研究对于区县基层单位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许多欠缺,尽管我们努力地想做好,但肯定与专家的要求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因此衷心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中肯的批评。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们下一步的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在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结合镇域经济发展重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直到乡镇开展针对性项目培训,并整理、总结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成功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围绕农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题成果与经验的普遍性这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1.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实施培训前后农民素质、农村面貌、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挖掘山区教育资源,通过开发、整合辖区之内以及更大领域的各

  级各类教育资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二)最后,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

  1.总结统筹与培训经验,形成课题的结题报告和若干研究报告

  2.整理培训资料,围绕特色种养殖业,尤其是像京白梨、香白杏、薄皮核桃等唯一性产品汇编农民培训教材。

  以上,就是我做的工作汇报,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篇6

  一、课题简介

  20X年6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同年10月得以立项,20xx年10月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改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乡的人文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与学校的科技特色活动相结合,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地方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应该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可以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进教育方法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题组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进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进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

  (1)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通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内容:

  (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籍贯、民族分布、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家庭情况、家庭经济等情况。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应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探索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研究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科学规律的学习习惯,探究怎样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挖掘、整理家乡的人文资源,既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又发展他们的交往、创新等能力;如何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怎样在课堂学习中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鉴别能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xx年6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xx年2月——20xx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聘请太仓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严乃超老师来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

  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相关情况,为我校的主课题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不记名的情况下,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时间为20xx年6月——20xx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机构,落实研究计划,确立课题方案,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具体工作为:

  在20xx年6月,以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申报工作。在20xx年11月成立了6个子课题组,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xx年5个课题成功申报了太仓市级课题(1个重点课题、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20xx年10月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时间为20xx年11月——20xx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具体工作为:

  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在校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课老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课题组利用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苏州市家长学校的心理学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对外地民工子女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适时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国内外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xx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访谈,了解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学习、行为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区别、是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接触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印象如何等等;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平时会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孩子如果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你是怎么教育的、对老师或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有学生人数、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在班级间是如何分布的、学校招收了较多的务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负担、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务工子女有没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对教师的安排有无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为习惯。这为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子课题的研究

  在主课题申报以后,各教研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各组长分别撰写了子课题的方案,并且进行了申报。申报的结果是:包志凌的课题《农民工子女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太仓市的重点课题,她以她们班级中的外来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各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曹磊的课题《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在历史的教学中,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在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课题《体育课中对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指导的研究》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指导,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三个课题都是从不同学科来探索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策略,充实了主课题的内容,也为我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陆涛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问题的研究》和朱巍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研究》在今年已经顺利结题。以上两个课题主要从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研究的,是我们主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随着外来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为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浏家港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学校举办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活动

  在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孝心、关心和爱心三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特别是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冲动。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爱心和关心,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也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举办了“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都必须举办一次。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相应比本地小孩大1或2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有些学生回家要帮助父母干农活,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强。他们的父母在固定单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个体经营,还有部分家长承包种蔬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少,交流不多。对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低级、粗俗,礼貌缺失;满口土语、俗语;行为蛮横、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欢动手动脚、甚至拳打脚踢;不尊敬老师;同时撒谎、不诚实、欺负弱小现象也时有发生。从父母的文化程度可以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应都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但仅仅是问一下子女,很少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当然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外来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务,一般在生活上都很节约,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但是好多外来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在穿着、学习等方面,总觉得自己落后一等;有的觉得自己言语十腔十调,穿着土里土气,担心同学笑话;本地孩子见多识广,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于是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成绩较差,见识不广,更感到自己差劲。自卑导致他们特别介意别人的说话,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变成了挖苦、讽刺。从而导致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外来民工子女的异地就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稳定,而且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的管理体制、教科书的选择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势必造成他们在知识的衔接、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与人的相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科上新旧知识断档情况非常严重,以上种种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年级组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我校的受导学生一般是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女优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德育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作业)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

  (2)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6、导师奖励制度:

  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30%)+受导学生与家长评分(20%)+受导学生实际表现(30%)+其他教师评分(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

  (2)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7、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根据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一些导师则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一些导师则利用电话、“心灵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积极报道学校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创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我校决定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班会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2、“学校道德讲堂”工作目标

  1)倡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以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覆盖的目标。

  2)“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4)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3、“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目的

  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

  4、“学校道德讲堂”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统一安排一次班会课开展活动,初一以“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强自立为主题,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制作一个“道德讲堂”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一名“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宣讲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环节内容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各班需提供:学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云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效率》发表在20xx年的《科学大众》;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对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运用》获20xxx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奏响自主学习旋律》获江苏省第十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素养,漫漫长路需求索——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获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三等奖;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陆涛老师撰写的论文《用爱浇灌他们心中的音乐之花》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耐心走进内心真心换得信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张瑾老师撰写的案例《为你打开一扇窗》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许爱林老师撰写的案例《老师帮我拍张集体照吧》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王芳老师撰写的案例《逃学风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姚云娟老师撰写的案例《宽严相济——-“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给你一个机会,还我一个奇迹》获太仓市班主任案例评比三等奖。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的报告篇7

  立项号:HLXKT2019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

  负责人:臧前伟

  所在单位:海林市柴河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就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部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而就本校而言,地处乡镇,学生多为附近农村的孩子,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留守儿童多,无力对孩子阅读做出更好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明显欠缺。另外学生的阅读缺少系统性,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缺少有效的衔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性格塑造、人格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绝大多数是在阅读中形成的,而三分筑基在课内,七分筑塔在课外。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我们要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将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进行“主题阅读”,提倡阅读教学的“1+X”,让课堂知识作为课外阅读的根基,课外阅读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在基础与拓展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1+X”阅读  主题阅读  有效衔接

  课外阅读:它是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的,指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对非教材内容的阅读而提升其理解力、拓宽其知识面的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有报刊、书籍、网络文本等。

  “1+X”阅读: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

  主题阅读:即大单元主题教学法,就是把语文书上的课文内容和主题一致的课外内容相互融合,通过一定的阅读模式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阅读的量至少是原来阅读内容的二倍甚至是三倍,扩充阅读量,积累语言、感悟写法,丰富人生积累。

  有效衔接:衔接即连接,指通过课内阅读延伸至相关课外文本,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过程。轻松愉悦、活泼有趣、张驰有度、收放自如、前后呼应的,学生自主而非他主方为有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教材为圆心,以课堂阅读为辐射源,课内得法,课外发散,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使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主题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教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

  2.探索“1+X”阅读模式,筛选适合学生的读物,增加学生阅读量。

  3.探索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模式。如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经典诵读课、主题队会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堂结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以达到预期效果,完成预期成果。

  综合调查法: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为师生提供素材,构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理论体系。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概括、归纳,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

  课题研究时间:2019年6月-2020年6月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9年6月)

  1.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各项准备工作。

  2.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人员明确分工,做好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臧前伟:课题负责人,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

  苗林霞:课题培训,理论学习。

  赵艳秀、苗林霞:课题资料的记录、归档、搜集与整理。

  孙晓春、高  峰:调查、调研、组织座谈。

  其他成员:参与教学研究、实践研讨活动。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9年7月-2020年5月)

  1.进行初步研究,深入了解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包括语文教材的拓展阅读情况、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的分配、已阅读的阅读量、阅读书目的选择等,进行记录和资料整理。

  2.继续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

  3.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实验。加强有效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有效实用的阅读方法,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探索“1+X”阅读模式。筛选适合学生的读物,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探索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模式。如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经典诵读课、主题队会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堂结构。

  6.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如故事会、心得交流、手抄小报展等,强化榜样的导向作用。

  7.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8.收集资料,总结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20年6月)

  1.对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

  3.撰写相关论文或其他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结题报告。

  2.班级推荐阅读的书目。

  3.学生阅读心得和完成的阅读作业。

  4.阅读交流展示活动计划及小结。

  5.每人一篇高质量课题研究论文。

  6.课题研究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视频等。)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课题组共有11人。全体实验教师都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均参加过“十二五”和“十三五”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样的科研队伍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课题着眼于语文阅读教学第一线,将受到除课题组人员以外的一线广大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2.我校是科研课题研究先进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健全,领导高度重视,能保证研究顺利开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课题

标签: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