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工作报告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课题开题报告13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课题开题报告13篇,以供借鉴。
课题开题报告1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xx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xx年3月——20xx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xx年5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xx年8月——20xx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xx年3月——20xx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参加各项考级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自觉阅读、自愿背诵和快乐写作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争取在二年级末识字量达到平均2800字以上,小学学习生活结束时平均阅读量超过300万字,背诵积累的名家名篇、古诗文平均超过200篇,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在全校掀起多识字,多读书,多积累的语文学习热潮,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从而促进其他学科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课题开题报告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崔峦老师关于“语文素养”作了以下的阐述: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其中比较重要的四点是:a、丰富的语言积累、背诵一定量的优秀语段和诗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b、熟练的语言技能:基本的阅读技能(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口头交际技能(会话、独白)、基本作文技能(写实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最基本的语感(正误感,连贯感)。c.良好的学习习惯。d.深厚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其次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身为中国人,作为教中文的教师,不少的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对国学的精粹知之甚微,用之更甚少。随机抽查任何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全背《三字经》《千字文》的有多少人?能背《论语》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也是如此,一个毕业生,小学或初中毕业后不懂、不会背《三字经》《千字文》的人比比皆是。而这些都是最普通、较为浅显的国学经典啊!
作为老师,我们心痛的觉得,现在的学生缺少人文素质,不懂礼仪,不会关爱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他人着想,更加不会待人接物。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意识到培养读书和知礼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对小学的读书和知礼养成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读书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整体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通过知礼养成教育的培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逐渐将国学精粹“礼”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提高个人自身修养,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读书:
国外观点: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据说犹太人在孩子读书之前,总会在《圣经》的第一面沾上蜂蜜,然后让孩子用舌头去舔,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可见,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国内观点:
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一文中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
2、关于礼仪
中国早在2.7万年前就有“礼”的仪式。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特别提倡礼仪制度。
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文化把“礼”当作治理国家的基础,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
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人云:“礼者,人道之极也。”孔子教学的六艺中,“艺”排在第一位。
自从民国以来,我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所以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礼。而且在这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传承古代文明仍是教育所担任的基本功能之一。接通文化脉络,培养孩子具有开阔的视野、豁达的胸襟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的界定
定位是:小学生读书和知礼养成教育进行的研究。通过读书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整体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通过知礼养成教育的培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逐渐将国学精粹“礼”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提高个人自身修养,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从而达到“为学先为人”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探索小学生有效读书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根据《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和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探索小学礼仪教育中切实可行的途径和策略,价值和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阶段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培训老师,成立课题组。
(半年20xx年9月——20xx年9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一年20xx年9月——20xx年7月)
第三阶段:课题的深化与推广(—年20xx年9月——20xx年9月)
第四阶段:课题经验总结(半年20xx年10月——20xx3月)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统计法、测验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
七、课题预期成果:
1、涌现了大批好人好事。
2、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古诗背诵能力大大提高,并评出多名读书积极分子。
3、读书知礼成为习惯逐渐形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礼仪养成教育有长足发展;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读书、知礼意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了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格局初步形成;加快了朝办学总目标“努力把三小办成优质的育人乐园”迈进的步伐。
4、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报告、论文、教案、文稿、专著、软件、课件、举行研究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的照片等。
八、课题的组织和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组
组长(课题主持人):李尚武(策划)冯结莲(策划)
叶慧文(具体实施)韦庆莲(组织实施)
副组长:伍海红(组织并具体实施)
组员:全校教师
2、课题制度
(1)本课题实行总课题主持人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由总课题主持人直接负责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工作。
(2)课题组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实行定期学习和交流研讨的制度,每两周进行依次的学习和交流,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制定。每个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自觉进行学习和交流研讨。
(3)资料保管与使用制度。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应该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各项资料归档保管,以半个学期为期整理好交给课题组,每个成员享有借阅参考的权利。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与使用
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科研经费拨款。用于购买教学课例和讲座的光盘、外出听课、学习、交流,奖励教师、学生的经费,资料的整理收集等。
课题开题报告3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结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结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结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结题报告结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性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评价综述各级组织对本课题的意见,并注明典型评语。
实践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录像设备、录音设备、网络设备、同事之间、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教学用书》等。
课题开题报告4
课题界定: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不是在其他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整体性。我们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指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是指应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为载体,着重研究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按实验、研究、总结、推广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我们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深入、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进行个案研究。
2、行动研究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有效实施的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有效实施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课题研究的对象:
利民路小学一、二、三、六年级学生。
研究阶段划分:(按学期)
(一)准备阶段,xx年第二学期(xx年5月至xx年12月底,)
1、确定课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小学数学学科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开展情况,初步拟定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有效实施的研究》作为我校低年级数学组的主攻课题。
2、制定方案
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3、开题报告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二)实施阶段,xx年第一学期(xx年3月至xx年7月)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学期组织教师在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分析“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案例,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4、撰写论文
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三)总结阶段,xx年第二学期(xx年9月至xx年1月底)
1、论文交流
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
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
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邀请校有关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和上级领导部门,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4、成果展示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有效实施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等。
主要阶段性成果
20xx年5月至xx年12月,即准备阶段其间,制定出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3月至xx年7月,即实施阶段其间,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20xx年9月至xx年1月,即总结阶段其间,撰写结题报告,撰写由优秀课例构成的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有效实施的论文和创造性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教学设计。
成员分工:
苑兰凤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人员的组织协调,研究报告的组织和撰写。
杨永良、杨艳蕊、陈丽、(王芳、陈静、闫爱民此为更改人员)负责撰写实施阶段研究报告或论文。
乔梅、师玲雪、张凤杰、(史艳丽此为更改人员)负责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
全组人员负责实验执行、研究个案、优秀课例或实践作业资料的收集。
课题开题报告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 小场地、大课间 ;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2、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3、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2、研究措施:
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六、课题研究步骤
XX年5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3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
完成结题报告20XX年3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
课题开题报告6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市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盖章
年 月 日
课题开题报告7
一、开题活动简况 :时间、地点、报告人、评议专家(姓名、单位、职称,不少于3人)、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专家评议要点: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800字以内)
专家组通过审议开题材料、查看相关资料、听取主持人报告、课题组答辩,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形成一致性意见: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颠覆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20xx年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四、重要变更:根据评议专家意见,对课题研究所作的重要调整(可加页)
根据专家评议意见,结合课题实际,课题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对课题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
1、关于概念界定: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要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兼顾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把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2、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删去“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 。对应的研究问题删去两个:(4)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6)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调整为:
研究目标:
> 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让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积累学科生活素材,善于把握课堂上精彩内容。能在各科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把作文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能把各科学习中的见闻、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实记录,在快乐作文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
(1)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研究;
(2)学科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学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学科学习和作文关系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把方法顺序重新调整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调查问卷、文献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8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领导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少于2人)。
20xx年09月13日上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罗山县定远乡田洼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罗山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陈涛主持。
第一项: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L20140061)
内容: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方法: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组织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定远乡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研究内容与负责人:
针对学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查找问题,分析成因。(XXX)
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确立教学目标,研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时机、类型、选择与运用。(XXX)
达成情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XXX)
实战演练,提高教学实效。(XXX)
总结经验,推广传播。(XXX)
课题开题报告9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XXXX年1月-XX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XXXX年1月-XX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杭州大学教育系,1977(8)。
2杨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1999年第12期。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xx年第8期。
4徐丽,练成燕。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发展机制[J].《上海节能》,20xx年第7期。
5李津军。生物工程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吴遵民。《外国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9)。
7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张诗华。加压与常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xx年第15期。
9陆艳阳。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8期。
10曾繁荣。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绘图的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1冯庆婷,全刚。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2黄建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2期。
13苏霍姆利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14王荐。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xx年。
15胡姣娥。让初中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J].中小学教育论坛,20xx(3)。
16黄建书。《生物探究教学论著》(第一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xx(1)。
17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
18张大钧。《教师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19肖国琴。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一期。
20赵占良。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二期。
课题开题报告10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xx年11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 “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 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xx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 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最好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 员: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朱桂芬 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12)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 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 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2-20xx.8)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朱桂青 杨文波 王秀双 徐 娟 朱桂芬 万吉雷)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郑志芳 王秀双)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课题实验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 整理小学生素质评价资源库。
六、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拓宽我校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努力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课题开题报告11
课题名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导课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政治课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学生一直视其为“副科”而长期得不到重视,这给政治课的教学带来了不可预期的挑战。如何让孩子喜欢政治课,课堂导课设计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
德国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又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又怎么能鼓舞人呢?”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前就能就像一块磁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效果。
因此,探索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导课的研究很有必要性,也迫在眉睫。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有的称为开讲。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鉴于要想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求立足于课堂和学生现状,深入教学实际探索,我们决定在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这一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征集问题设置调查问卷。(XX年9月- 10月)
重点了解学生对导课方式的评价体制。
第二阶段:深入课堂,反馈老师导课方式的意见,获取学生的建议。
教师整理问卷。完善自己信息(XX年11月-XX年12月)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同内容导课方式的变化,了解学生接受能力、认可度等的变化,着重探索不同导课方式的课堂效果。
第三阶段::反思有效地导课方式(XX年元月-3月)
在实践中总结有效地导课方式,在今后课堂中应用推广有效地导课方式,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第四阶段:建立理论体制(XX年4月—5月)
师生交流完善合适的导课理论,形成切实可行的体制。
整合意见形成合理的有效地导课理论体制。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的成果将以论文、随笔、叙事、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
课题开题报告12
题目:校本开发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瓦解……,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中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民族风俗上、剪刻技术上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价值,它不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剪纸不论对于今人还是后人,都有着珍贵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目前,国内许多民间团体、国外很多国家如日本、瑞士和欧洲都非常重视开展剪纸。尤其是我国台湾已将传统民间剪纸发展为一种纸雕艺术,在中小学有专门的手工劳动剪纸课程。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的:“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XX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应该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工艺课本中已经把剪纸艺术做为教学内容,我校通过几年的剪纸艺术进校园的实践,不仅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通过剪纸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剪纸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运用剪纸的特殊语汇和艺术思维来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完善和塑造。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心灵,美化生活,这就是剪纸艺术的神奇魅力。这个昔日历史悠久,民间广为流传而被誉为“国风”的剪纸艺术,今年也首次列入了国家级艺术节,如今正享受着极高的待遇,登上了大雅之堂,说明了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这对剪纸艺术来说,无疑是迎来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和锦绣的前程。
二、课题涵义的界定
课题中的剪纸校本课程活动,主要是指常规课堂教学和课外剪纸活动两方面内容。常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校本课程中渗透剪纸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剪纸意识,掌握基本的剪纸技艺。课外剪纸活动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使学生在调查、参观、搜集、制作剪纸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剪纸教学实践,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使剪纸成为我校的教育特色,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剪纸小能手。在“人人有剪刀,人人会剪纸,人人有作品”的基础上,达到“人人能创作”,通过剪纸,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努力提高教师利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引领一方文化的品牌课程。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剪纸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开发剪纸活动的校本课程。包括剪纸内容的编排体系、活动设计方案、教学活动原则、评价标准等。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通过剪纸艺术与校园文化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拓展多元艺术教育,扩大美育效果,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养成主动观察、探究及创新的能力。
4、通过整合校园优势资源,开发出主题式剪纸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课程纲要,形成较为完善的主题式剪纸艺术教育活动体系。
四、研究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热爱剪纸、热爱生活,着眼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学会富有创意地生活。
(二)自主性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剪纸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自己决定剪纸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与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真正地使学生“解放大脑、解放思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解放动手”。
(三)趣味性原则
运用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发挥剪纸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状况和认识特征,设计活泼多样的剪纸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以赋予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精神是每个社会成员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创新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广泛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到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统一;不断激发创新的欲望和自觉追求创新的有机统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五)发展性原则
通过本课题的活动,使学生自觉参与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有限为无限,形成发展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新方法,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样,可以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具有实践性,具体性,探索性的特征,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力求体现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使之有推广价值。
1、文献研究法:搜集、学习有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专著和科研信息,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实验法: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3、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寻找理论依据,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价值,做好实验资料的储备、整理工作,运用于整个实施阶段。
六、具体实施步骤、成果、及成果呈现形式
本课题完成时间为XX年12月末
(一)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4月)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师资结构以及教学设施等进行客观分析。
2、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剪纸教学的理论。
3、撰写研究方案和“快乐剪纸进校园活动计划”。
(二)实施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培训学习,编写剪纸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2、方案论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3、在剪纸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具体步骤如下: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
①把握现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剪纸刻纸作为校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为此,学校动员教师和学生广为收集有关剪纸刻纸的书籍和资料,并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由课题组负责把这些材料整编成册,作为剪纸校本教材。
②因地制宜,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资源短缺,教学设备相对于城区小学来说简陋了些,但是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开发新的资源。充分利用地方和民间艺人这一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作讲座、指导,传授剪纸刻纸的技术和方法。
③扬长补短,挖掘活的资源。
一提到课程资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材。其实,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课程资源可以挖掘利用,教师和学生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如教师,不可否认,教师之间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互相交流、学习的联络点。同样,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有的学生剪纸、刻纸的水平较高,有的相对差一点,我们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指导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学生之间毕竟比较容易沟通。这样,既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效率。
(2)加强宣传,做到学科间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普及剪纸艺术。
通过多种渠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剪纸艺术。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布置上师生的剪纸作品,发挥校园隐性环境课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学校广播等媒体进行定期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方法,借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剪纸教学网站,开展为学生作文配剪纸插图的活动,编制“小巧手”剪纸学习专栏。使学生对剪纸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转为亲切,激起探究欲望,营造积极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
(3)开展各种形式的剪纸作品评比、展览。以生活即艺术的观点为支撑,将艺术融入生活,将学生的艺术作品悬挂在学生日常出入的地方,使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艺术熏陶。
校园展示方案
①楼梯剪纸艺术长廊:创建剪纸艺术长廊。分别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裱装框,悬挂在1——4楼的楼梯走道上。是一个面向全校的展示台。
②橱窗展示优秀学生剪纸作品:每班都有一个面向全校展示自己班级美术特色、宣传自己班级的窗口。每月重新布置一次,每月组织全校各班级负责同学评比一次,同年级评比一个星级橱窗。
班级展示方案
美术角: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张贴学生日常美术课上的优秀作业,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展示台。
学生展示方案
现场乡土艺术剪纸表演:以艺术节和学校大型活动为契机,对前来参观的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同学们进行特色艺术剪纸的现场表演。
(三)、结题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剪纸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主题式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剪纸教学与我校悠久历史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传承并发扬传统艺术文化,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最终研究成果:校本教材、学生作品集、活动影集、论文《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快乐剪纸进校园》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一)课题组成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本课题负责人张玉芳老师为我校美术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工作,吉林市剪纸协会会员,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十几年,多年来潜心从事剪纸艺术的钻研和探索,辅导学生100余件剪纸作品曾在省、市、国家的各类大赛中获奖,发表国家级论文两篇,研究市级课题两项;刁富为青背九年制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小学高级职称,大学本科学历,蛟河市收藏协会会员,吉林省优秀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涵养,其他参与人员由学校教导主任、后勤主任等相关领导及多位骨干教师组成,这些成员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育领域均取得多项成果。
(二)时间和条件保障
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下优势、能力和精力完成该课题。
1、校长为校本课程负责人,对研究工作大力支持并亲自参与研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
2、研究成员涉及各个学科教师及相关领导,研究教师素质高,肯学肯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3、聘请民间剪纸艺人和专家作定期指导。
4、学校、家庭、社会都对本课题研究持支持态度。
八、参考文献
1、《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剪纸》编著:蔡卫东出版社:
2、《剪纸艺术(农村集)》王镜明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3、《河南剪纸选集》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吉林民间剪纸》吉林省群众艺术馆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5、《北京剪纸集》北京群众艺术馆编,北京出版社出版。
6、《民间窗花》佟坡、慈旭、华迦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7、《鞋花剪纸》杨琦编,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年出版。
8、《剪纸图案集》蔡千音设计,熊崇荣制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9、《剪纸·刻纸》董雨萍、薛廷翔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0、《苗族民间剪纸》黔东南功族侗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研究室主编,钟涛编撰,贵州美术出版社出版。
11、《民间剪纸》王子淦作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12、《剪纸图案集》金曼白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课题开题报告13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会议时间:20xx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