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内容页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7篇

分类:工作报告发表于 2024-07-29 18:23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工作报告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7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7篇,供大家参阅。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1

我县共有山林面积248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3.5%,其中楠竹34万亩、马尾松28万亩、杉木83万亩。现有活立木蓄积量529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4239万根。近几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竹木资源,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业,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最近,我们深入乡镇和企业,对全县竹木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总的感觉是,来势喜人,任重道远。

  一、我县竹木加工业的来势喜人

我县竹木加工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自1998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竹木加工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来势喜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从1998年到xx年,企业数量由58家增加到93家(不包括家庭作坊式加工业),其中年产值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5家增加到14家;竹木加工业总产值由0.9亿元增加到1.7亿元。全县竹木原材料加工的比例大概由40%增加到60%。特别是金裕、恒达、长城纸业、东资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年产值已过1000万元,龙头作用日益明显。

2、产品种类日趋多样。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竹木产品已基本形成了竹木胶板、松杉板方、杉木拼板、竹木浆纸、竹木卫生筷、竹地板等10个系列。其中金裕的竹地板已打入国际市场,肖家、金龙的竹筷已占领北京竹筷市场约60%的市场份额。同时,一些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新兴产品开始出现,如林果加工产品、林药加工产品、炭化森能宝产品、竹木工艺产品、林化产品均有起步。

3、加工效益日渐明显。在经济效益方面,竹木加工环节每年可提供税收980万元左右。各乡镇通过兴办竹木加工企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财政的压力;竹木加工业给林农带来了实惠,同时带动了交通运输、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社会效益方面,全县约有4000多劳动力常年从事竹木加工业,约有1.1万人季节性地从事竹木加工业,其中安置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近400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发展竹木加工业,支撑了乡镇集镇的建设和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发展竹木加工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林政管理工作,保护了生态环境,激发了林农造林积极性。

4、企业运行机制灵活。经过全面改革,竹木加工企业的产权进一步明晰,经营方式更加灵活,现已出现国有、集体、个体不同经济成份共存,本县经营户和县外客商多元投入的格局。

  二、我县竹木加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我县竹木加工业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面临的制约因素还很多。

1、企业档次较低,竞争能力不强。一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全县93家竹木加工企业的年总产值仅1.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的年产值只有183万元。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仅5家,500-1000万元的只有9家,200-500万元的只有8家,而100万元以下的'有62家,占企业总数的67%。同时,产业集中度低,如生产竹筷、杉木拼板、松板方的企业全县分别有13家、18家和17家。由于企业规模小,导致企业的资金分散,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同时,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同行业之间相互争资源、争市场的“窝里斗”现象突出,导致竞争过度,难以形成整体实力。二是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大部分企业的设备陈旧,工艺流程老化,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且企业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经营者开拓精神不强,短期行为突出。产品大路货多,特色不明显,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上游产品多,终端产品少,附加值低。三是产业链不健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衔接不紧密,企业易受外部环境波动的冲击,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效益不高。

2、管理体制不顺,竞争秩序较乱。各乡镇考虑自身财税任务的完成,都想自己办“自己”的企业,结果造成企业产业结构雷同,遍地开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引发不公平竞争。竹木经营者太多,已达170余家,导致资源管理难度加大。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缺乏“交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没有共同的行为规则,一些企业为了私利,往往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林业部门完成创收任务与严格执法的矛盾突出,加之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个别乡镇林管站、木材检查站、林农和企业之间为了其“共同”利益,往往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达成某种“默契”,建立不正常的关系。据反映,个别林业执法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不同方式或明或暗地、不同程度地参与或自办竹木加工企业,给竹木加工领域埋下了“乱源”。采伐指标下发滞后,预办出口的办法尚欠完善,导致企业在1-3月时常出现“断粮”现象,开工不足。特别是楠竹采伐指标如果在3月份以前未落实下去,就意味着要到6月份林农才能砍竹,中间几个月无竹可收购,企业只好干着急。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上,商品材指标主要由林业部门掌握,民用材指标则由乡镇政府掌握,林业部门和乡镇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容易形成“两张皮”。

3、原料渠道萎缩,生产需求不足。从我县现有竹木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来看,每年可加工楠竹160万根左右、木材(主要是杉木和松木)9万立方米左右。从理论上计算,我县每年可新增“可用”楠竹240万根、木材18万立方米左右。考虑到民用材和流入、流出因素,我县现有竹木资源勉强能自给自足,且已呈现出原材料供不应求的趋势。一些企业受原材料的制约,开始出现开工不足的现象。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原材料的来源渠道呈“萎缩”之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我县位于长江中上游,随着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不管是县内还是我县周边地区,上级下达的采伐指标将呈递减之势,封山育林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继而造成原材料的来源渠道萎缩。就我县而言,目前已封山育林24万多亩,约占全县山林面积的10%。二是我县周边地区特别是国家西部地区正在利用其优惠政策,对我县竹木资源形成强势吸引力,千方百计吸引我县资源外流,这种“冲击”在小河片几个乡镇已明显能够感受得到。三是我县兴办竹木加工企业的氛围持续升温,竹木加工规模呈继续扩大趋势,必定从客观上造成原材料相对紧张。

4、企业负担较重,环境不够宽松。据了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县竹木加工企业与周边地区的同类企业相比,负担相对过重,导致在产品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据反映,在加工用电电价方面,我县就比周边县市要高;在税费负担上,各项税费约占产品价格的20%左右,高于周边县市,如每根楠竹上交0.7元的财政利润的问题在周边县市就不存在。从企业自身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难以“轻装上阵”。企业的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林管站、林派所、木材检查站、工商局、环保局、消防大队、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收费、轻服务和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一些部门到企业“化缘”的行为难以杜绝。

  三、发展壮大我县竹木加工业重在创新

纵观我县竹木加工业的发展历程,采取的是一种传统的、顺其自然的发展模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跳出传统的模式,加大创新力度,才能推动竹木加工产业跨越式发展。

1、创新经营思路,拓展发展空间。从表面上看,随着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竹木加工企业因受原材料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空间似乎很有限,但只要我们创新思路,就一定会拓宽发展空间。一是要通过拓宽和延伸原材料渠道拓展发展空间。要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原材料基地的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竹木资源的蓄积量。要鼓励、动员企业到县外建立原材料基地,并畅通原材料导入渠道,为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基础。在这方面,金裕、长城纸业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金裕约有70%的楠竹、长城纸业约有60%的原材料来自县外,要进一步引导好、发展好。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竹木资源的利用率拓展发展空间。目前,竹木加工企业主要停留在对竹木原材料的杆进行加工,利用率较低,今后,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对竹木的根、枝、叶、果、花、汁等的开发力度,使竹木资源真正被完全利用起来,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三是要通过扩大树种的开发范围拓展发展空间。除了对楠竹、马尾松、杉木等传统树种进行加工之外,还要拓宽视野,大力发展紫珠等中药材产业和茶叶、茶油等绿色食品产业。

2、创新企业结构,形成整体优势。一是要着力推进横向一体化。要通过加强引导、推动资产重组等方式,推动同行业企业加强横向联合,组建板材、浆纸、地板、卫生筷等方面的行业协会甚至企业集团,变同行业企业的内部竞争关系为统一协调关系,变“窝里斗”为“携手干”,把开拓市场的分散力量凝聚成强大合力。二是要着力推进纵向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原材料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销售公司以合同、契约等形式,建立起稳定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在加工环节要促进初级品、半成品、成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协作,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把成品生产企业“拉”近来,落户我县境内,另一方面,要开阔思路,主动走出去靠大靠强,加入到优势企业的生产经营链中去。三是要着力推进企业布局区域化。重点是要抓好原三00电厂厂区的工业园区和以金裕为核心的大石板竹木加工园区建设,引导竹木加工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或与园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整合资源,形成优势。四是要着力推进企业民营化。要坚持民营为主的方针,广泛招商引资,充分挖掘民间资金的潜力,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五是要着力推进企业规模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扶优扶强,限制新上和逐步淘汰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竹木加工企业从量变向质变飞跃。重点扶持壮大金裕竹业股份公司,使其在XX年以前达到年产50万平方米豪华竹板的生产能力;继续抓好长城纸业、恒达造纸厂的技改和扩产项目,构建纸业集团;严格控制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

3、创新科技进步,提升竞争能力。要实施科技先导工程,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2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名词。从国家层面到县市层面,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xx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城市和工业强市,如何适应趋势,抓住机遇,将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加快经济建设进程?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最近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一、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涟源的电商行业还处于松散摸索阶段。可以说既没有走上正轨的示范企业,也没有特色鲜明的电商平台,只有几家网店和微店。

(1)就电子商务商业实体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有意识,有思想,有待培养”。20xx年,xx注册成立了电子商务企业——嘉利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是目前唯一的电子商务企业。企业今年7月入驻中南煤炭机械物流园区。直接从业人员258人,办公面积800平方米,仓储中心3000平方米。已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19条物流配送线路和100个村级配送点,发展了1200多家加盟店,网上商城落户85家商户。网上销售了7600多种产品(包括56种当地特色农产品)。目前销售收入28。企业依托本市附属供应商和村级社区服务站,按照b2b2c模式服务农村商业。下一阶段计划再投入1000万元,在三到五年内进一步完善独立电商平台、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但面临资金缺口巨大、人才储备不足等多重压力,有望得到政府大力培育。

另一种是“有意识,不思考,摸索”。前一阶段,xx市推出了由广州电商企业项瑾集团主办的“xx市特色农产品电商推介会”。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发现很多线下销售好的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电商业务非常感兴趣。这些企业虽然在尝试网上销售,但由于缺乏电子商务人才,基本没有发展电子商务的想法,对依靠第三方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存在疑虑,无法开发建设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

第二种是“无意识,不思考,等着看”。这些企业虽然产品不错,市场也不错,但一直不敢尝试线上销售,因为对电商缺乏深入了解。即使他们有自己的网站,也只限于产品推广,不开辟网上交易渠道。他们还在走传统的线下销售的老路,比如实体店,超市,寄售。他们在“网上销售”方面没有动过脑筋,对电子商务仍然持观望态度。

(2)电子商务参与者也有三种类型

第一,“实体,在线”的商业个体。这些经营者大多是曾经经营店铺的个体户。他们在上级销售部门的指导下,主要通过实体店参与线上到线下的销售,并尝试通过所代表品牌所属的电商平台从事线上销售。

第二是“非实体、代理”的商业个体。这是目前我市部分年轻创业者热衷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加入某国外厂商的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微店,并在网上销售部分产品,这是f2c的结尾。

第三,不经营只消费的个体消费者。也就是在JD.COM、淘宝、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消费购物,相信90%的人都参与过。

以上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因为他们运营、代理、消费的电商平台都在外地,所以他们的业务量和消费金额不会计入涟源。这也是xx市社会零售额总量被国外电商平台转移的原因。

电商行业虽然不是气候,但不代表涟源不能搞电商。我们认为至少有几个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湘中的交通网络是发展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之一;二是产业优势突出。涟源是省级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三是有强大的“商业”基础,“重义倡商,敢作敢为”的精神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行业保障;第四,旅游文化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名片,便于网上推广。

  二、现场经验

前段时间我们考察研究了两个电商xx县:江西xx县和湖南xx县。这两个县在农产品加工制造上有产业优势。

xx县电子商务近两年发展迅速,被评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全年网上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电商企业13家,20xx年全县实现网上销售额6亿元。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改造企业厂房,打造电子商务孵化园,把电子商务孵化园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桥头堡”,引进品牌电子商务企业,发挥“龙头”作用,打造网上交易“旗舰店”,带动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信网”、“流通网”和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农村网络设施、农村流通服务中心和冷链物流,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培育,重点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工业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入农业网络;产业方面,支持传统制造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打造“宁都制造”线上销售品牌;第三产业,以客家宁都文化为基础,将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引入线上销售。

xx县电子商务始于20xx年,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xx县和省级电子商务模式试点县,拥有3家“湖南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5个自建网上交易平台。目前辖区内家电企业118家,家电企业2200家,电商交易额6.2亿元,20xx电商从业人员1.4万人。他们的主要做法:

第一,产业融合方面,以当地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先引导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再向其他产业渗透;

第二,在发展思路上,主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依托“万村前巷市场工程”和邮政快递物理网络,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物流系统;

第三,在电子商务模式上注重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是b2b、b2c、o2o等模式,还要发展f2c模式,积极引导电子商务公司搭建自己的交易平台;

第四,注重特色产品的`品牌包装和行业示范企业的培育和引导;

第五,从制度和机制上,注重三网融合、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

宁都和桃江的共同特点;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成立了以县长为首的大型领导小组,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出台一系列引导措施和扶持政策,对新建电商中心、物流仓储中心、电商企业、自建电商平台、电商示范企业等给予重奖。特别是在xx县批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后,xx县将把每年1000万元的国家补贴全部用于发展电子商务产业,xx县也将把每年20xx万元的国家补贴用于支持电子商务发展。

三是以电子商务孵化器或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为重点,科学规划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在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用地、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比如xx县规划了3个综合电商基地,5个专业电商基地;xx县由政府出资近900万元租赁一个开发区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器,对落户的电子商务免费提供,3年内免收租金和水电费用。

四是大力引进和培养电商。一方面,培养干部,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失业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五是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将电子商务工作纳入各相关单位和乡镇的绩效考核,共同推进。

  三、相关建议

参照国外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制度和机制。成立高标准的xx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各相关单位纳入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放到新的战略高度,纳入各单位、各镇绩效考核范畴,实行整体推进。

(二)确定“互联网加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以种养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餐饮住宿业和旅游业为重点,将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先发展电子商务,再逐步拓展电子商务领域。

(三)规划“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或“电子商务孵化器”等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可以考虑以中南煤炭机械物流园区转型发展为契机,引导其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培育嘉里多等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基地内配套设施完善的b2b、b2c等电子商务模式。有条件的话,在现有写字楼或涟水名城等商业建筑的基础上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器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入园,发展f2c、o2o等电子商务模式。

(四)实施“电信网、有线网、互联网”三网融合。鼓励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商建立多线服务器,为电商孵化器和电商产业基地提供云平台服务。同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邮政电子站建设,拓宽网上购物和网上销售快递业务,提高物流配送能力。

(五)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在鼓励联谊电商回乡创业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引导和激励,加大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尽快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干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将“电子商务产业”列为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的一大部分,对电子商务产业招商引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实施“一案一议”,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3

“十五”以来,市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以努力打造“一城两基地”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发展迅猛,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尤其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产值过亿的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显著提升,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强有力地拉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

1、大型企业数量增加。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20xx年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法人企业数量为41户,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其中,大型企业6户,比20xx年增加3户;中型企业35户,比20xx年减少4户。其中,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法人企业有35户,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2、大中型企业资产增长。截止20xx年底,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08.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84.2%。其中,大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414.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38.5%;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493.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45.7%。

3、非国有经济贡献显著。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xx年底,市非国有经济大中型企业已发展到33户,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户数的80.5%;产值达到206.2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2%;实现增加值113.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1.3%,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2%。

4、以能源生产为主。20xx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覆盖了市工业六大主要行业,但主要以能源行业为主。原煤开采、炼焦及火力发电大中型企业共有29户企业,占大中型企业的70.7%。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特点

1、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xx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7.8%,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6.4%。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近7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近半的地区生产总值,产值总量逐渐向大中型企业集中。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总量的高度集中化,体现了我市规上工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骨干企业带动整体经济正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2、成效率较高。20xx年,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4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63.7%,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2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35.9%;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27.8%。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过十亿的有11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47.2%。这11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全市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影响。

3、市场份额较大。从产品生产情况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部分主要产品在全市工业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xx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的'六成以上,5种产品更是达到了100%。PVC、洗煤、焦炭等产品在自治区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分别达到47.1%、31%、34.9%。

4、提高了社会就业率。我市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属于资源生产型企业,就业容量大,工资福利较为稳定,吸引着大量劳动者到大中型企业就业。20xx年,我市规上工业共有从业人员7.0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5.7%。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7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1.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5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0%,占全部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50.5%;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0%,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31.2%;小型企业有12828人,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18.2%。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结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行业结构较为简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大中型工业企业更为明显,企业生产皆依靠资源和能源,且企业门槛低,产品多属于初级产品,技术相对简单,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现有的产业链不长,企业缺乏增长动力,受市场影响严重。

2、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企业资金回收困难。截止20xx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82.8亿元,同比增长45.3%,存货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6.6%。这两项资金占到企业流动资产的42.1%,对企业生产现金流影响较大,对企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负债经营,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截止20xx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负债合计664.7亿元,同比增长36.6%,资产负债率高达73.2%。负债率偏高,将影响到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投入力度还不够。企业的科技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企业科技创新程度的指标。20xx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为4.9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企业科研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2%方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5%以上才有市场竞争力。据此表明我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市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是大型集团在我市的能源生产基地,缺乏自己的研发基地,科技投入的不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1、推进集团化发展,加强企业交流合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性,集中优势培养和壮大一批产品过硬、技术领先的、具有优势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以支撑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培育大中型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要遵循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效益关系,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打造名优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直接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经过多年培育,我市拥有了蓝星玻璃、草原水泥、黑猫炭黑等一批名牌产品。大中型企业不仅要保护好现有的名优名牌产品,还应该不断创新,大力打造更多更强的名优品牌产品。只有树立企业的优质形象,保证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3、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积极推动和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用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工业大中型企业加大研究和开发投入的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在企业销售费用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并且要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对我市发展形成良性增长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如华油天然气等项目,对我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加大投入,优化产业结构。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推进大中型企业的产业升级。对企业落后产能和设备等进行严格的淘汰制度和全面的技术改造及行业重组,延伸企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4

近几年来,陕西省神木县神府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自1994年起,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投入89亿元,20xx年实现工业产值11.3亿元,开发区在建项目于20xx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投入将达到185亿元,年可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为地方增加税费约6亿元,为了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20xx年5月3日,县上组织15名宣传理论工作者,对陕西省神木县神府经济开发区,锦界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

  一、神府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xx年,19xx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处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东胜侏罗纪煤回腹地,不但有丰富的煤碳资源,而且石英砂也有相当储量,开发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设有锦界、店培、燕家塔、神树塔四个工业园区,区内现有各类企业112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工业项目总投资168亿元,产业涉及煤碳、电力、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现有神华集团、山东鲁能集团、陕西银河集团、河北晶牛集团、山东力诺集团、陕西省投资集团等一批大型国内集团公司入区投资建设,同时也涌现出恒源集团亚华集团、五林集团、北方化工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地方民营企业。

锦界工业园区是神府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小区,位于神木县城西南约35公里处,距榆林市75公里,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于20xx年3月17日正式启动,目前已开工的项目表6个,投资总规模约148亿元,其中,锦界6×60万千瓦电厂及配套煤矿项目规划容量360万千瓦,概算投资123亿元;60万吨/年煤制甲醇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0.14亿元;力诺玻璃制品项目总投资6.6亿元,锦界热电厂总投资4.3亿元;10万吨/年聚氯乙烯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

  二、对神府经济开发区调查的基本认识

1、领导高度重视、科学利用资源优势,是神府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基础。

神府经济开发区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石英砂也有相当的储量,神木县领导高度重视,把握时机,科学利用当地的煤炭,石英砂资源办起了发电厂、玻璃制品厂、聚氯乙烯等大型工程实现了资源开值,推动了神府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锦界6×60万千瓦电厂及配套煤炭资源项目,就是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一期工程建设4×60万千瓦空冷机组,配套1000万吨/年煤矿,概算投资104亿元,计划20xx年机组发电,20xx年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运。

2、政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是神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依据。

为了适应工业项目的建设需要,给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神木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在:

①木县南北两个11万伏变电站已建成投运,使园区实现了双回路供电;

②锦界大街,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等设施一次建成,日供水9万吨的自来水厂建成投运;

③商品房开发已达6万平方米、建行、电力、广电、税务、医院、宾馆、学校、工商、交警等办公楼均已建成投运;

④总投资4000万元的锦界集装站已建成投运;

⑤总投资1000万元的绿化工程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锦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达3.5亿元,20xx年打算再投入1亿元,以确保工业项目建设的需要。

3、优惠的招商政策,是锦界工业园区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神府经济开发区之所以发展的迅速,离不开当地优惠的招商政策。他们提出,县区外客商进区办厂,三年内可免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外来客商投资兴办的高新技术项目,返还所得税10年,兴办生产经营性企业,返还所得税8年,兴办基础设施项目,返还所得税6年;另外凡时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留县企业所得税两年全部返还,三年减半返还;而且他们规定凡是在工业园区内的投资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种种优惠政策的制定,政府不断地让利,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合资办项目,例如:锦界6×60万千瓦电厂及配套煤矿项目就是由神华集团、山东鲁能集团、陕西银河集团按6:2.4:1.6的股份合资建设的,概算投资123亿元。

4、高标准、高素质的企业管理机制是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并发展的关键。

神府经济开发区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起步区、高科技工业的工艺创新是和企业的发展管理结合起来的,往往一个工艺的创新过程就是企业发展的过程,神府经济开发区,依据榆林市制定的《神府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授权,管委会实行小政府建制的全新管理机制;他们对开发区进行封闭式的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据了解,除财政、税务这一块以外,管委会应有的主要取能基本从榆林市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所需用要的管理人才必须是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名牌大学毕业生。

  三、通过对神府经济开发区的调查,所受到的启发

(一)转变思想观念,立足加快发展

1、领导要高度重视,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我县要围绕建设一个“高科技、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业园区的经营理念,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创造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例如:神木县领导自19xx年建立开发区以来,工业园区的建设就投入89亿元,据来到20xx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投入将达到185亿元,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投入大量资金兴办特色工业园区。

2、要树立机遇观念。眼下我们正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工业园区的建设的历史机遇,抓住有利条件、知难而进、不失时机地为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登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3、要大力宣传开发工业园区与加快发展我县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要通过教育和启发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形成合力。这就要充分发挥我县报纸、广播、电视台、报道组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认识,以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强规划管理,协调经济运行

1、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其事。我县应防止各行要将工业园区的建设纳入我县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工业园区的`效益真正体现在我县的经济发展上。

2、要引进大量人才,尤其是企业管理型人才。神府经济开发区用资金、房产、汽车等一体化服务的战略眼光,引入大量高科技人才,他们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我县应加大工业园区的人才的运用。例如,工业园区的讲解员,素质应有所提高,因为她直接就代表了一个企业对外宣传的形象。

3、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在发展项目上使其各具特色,以充分满足我县各个方面的需要。例如:我县可以充分利用油田搬迁的闲置资产,申请政策,制定措施,请入技术人才,联合兴办一些属于自己的或与石油相关的企业,如橡胶、轮胎制造、汽修、制蜡、小化工等等小型企业,使这些小型企业在我县境内广泛分布,从而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发展。

(三)实行倾斜政策,推进加快发展

1、制定有利于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如在市场准入、待遇、投资、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都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吸引国外和省外有管理经验的人才、资金和企业来参与我县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我县经济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神木县自工业园区兴办以来,已投入4.5亿元专门用来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应加大水电厂、商品房、绿化工程,尤其是运输方面的建设、力度,尽可能的实现公路、铁路、航空三方面的交通运输网络,以吸引大量外商合资兴办项目。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5

要全面实现彝良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和重点资源产业规划,进一步发挥水电、铅锌、煤炭、石英、生物资源和交通、城镇化建设及后发优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矿—电”结合工业发展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彝良经济的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现将XX县县域工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工业发展现状(包括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及县域工业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成效

(一)工业经济基础现状

经过半过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一五”规划初期的快速发展,我县的工业经济基础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已经形成冶金、化工、电力、煤炭、建筑、建材、机电、酿造、医药、食品加工等10个工业项目产业链,并初具规模,各具特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县域工业经济体系。

1、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2006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9.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1353万元,第二产业102621万元,第三产业42536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6.13:52.22:21.65,仅从2006年开始第二产业相对较快。表明工业化从初期向中期开始过度,城市化水平为xx%,“工业强县”战略刚刚起步,但基本属于粗放型、资源型经济,工业附加值仍然不高,产业链仍不长。

2、工业企业与工业经济:

到2006年,全县工业企业436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6户,集体工业企业16户,私营工业企业38户,个体工业企业376户。实现工业产值9.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5.1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3.47%,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49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46.53%。个体私营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煤炭和铅锌的开采,促进了县城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

3、主要工业及主要产品:

全县工业主要以水力发电生产、铅锌采选及冶炼,原煤生产及煤化工,石英砂的开采冶炼、建筑、建材及酿造等六种类企业作支撑。工业产品主要有电力、原煤、铅锌、硫酸、石英砂、硅铁、电石、合成铵、碳铵、水泥、砖、白酒、纸、服装、日用陶瓷、铁制农具、副食品加工等。

4、主要工业化指标:

2006年,人均工业产值1754元/人年,而人均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仅790元/人年,还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1390元的43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工业增加值 元相比,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最低层次阶段。

5、对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作用

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55万,生产总值19.65亿元,财政收入1.37亿,地方财政收入6047万元,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0%左右,但对工业的支持力度极为有限。

  二、工业发展的资源(包括矿产、农产品等资源及区位等基础条件)

(一)我县是一个资源富集县。

一是水电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白水江、洛泽河、田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86.76万千瓦,可装机50万千瓦,现有洛泽河电站、熊沟电站、麻窝电站、关口电站、长龙电站、双龙电站等多座电站相继出力,现总装机达17.51万千瓦。目前正在实施庙林等17座电站的相即开工建设。到十一五年可实现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二是煤炭量大质优。储量达18亿吨,仅小发路片区无烟煤是世界四大优质煤块之一,是重要的煤化工原料,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目前,有42对煤井进行生产,旺立集团、天源集团、九欣化工集团等企业推动了我县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旺立达集团正在筹建10万吨/年铸造型焦、天源集团60万吨/年电石一期工程开工在即,九欣化工年产碳铵6万吨。三是铅锌质优价高,储量有1千万个金属吨以上,品质好,价格高,初步判断为特大型矿床,有云冶集团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60万吨/年铅锌选厂。四是硅质原料石英砂储量23亿吨,居云南首位。sio2含量高达98.86—99.02%,是生产白玻璃、高档泡花碱、采砂地板、结晶硅、单晶硅、多晶硅和工业硅的优质原料,是彝良今后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五是优质生物资源。尤其是天麻、五倍子、竹荪、紫皮大蒜最为珍贵,极具有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可开发价值。天麻、魔芋、山嵛菜、乌骨鸡、黄牛、生猪等初具规模,将培育为生物资源加工基地。

(二)区位优势:

我县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腹地,XX市中部,北进四川、重庆,南抵贵州、广西,与三省八县(区)相连,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内昆铁路通过我县境内工业园区,建有大寨火车站,以及巧威、镇大两条省级公路自西向东横穿全县境地,构成彝良工业园区内“夫”字型交通网络环状,纵横交错,向西60公里连接昭通机场,向北60公里至213国道高速公路,通往云南北大门水富港口,转接长江黄金水道,四通八道。

  三、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我县通过广泛调研,深化了对县情的认识,针对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确定了“工业XX县”战略,制定了彝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即:建设“能源化工矿冶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红色生态旅游基地”三个基地,重点培育“铅锌、煤炭、电力、硅铁、天麻、旅游” 六大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税费达到4亿元以上,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由现在70%提高到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60:20的目标。重点是抓好六大产业集群的`培育。

(一)快速做大做强铅锌产业集群。

按照“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规模开采、综合利用”的思路,积极整合资源,发展铅锌原矿深加工。力争到20xx年,原矿生产能力达到60至70万吨,建成驰宏公司铅锌矿60万吨/年洗选厂和10万吨/年的电解锌厂,实现勘探、采掘、洗选、冶炼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目标,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工业增加值10亿元,税费2.8亿元。

(二)扶持做大做强煤炭产业集群。

坚持整合资源、规模开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全县原煤产量300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坚持走煤化工一体化路子,大力发展天源集团60万吨/年电石、4万吨高压硫酸锌10万吨/年,精甲醇和旺立达集团10万吨/年铸造型焦等精深加工,努力实现电石产值15亿元,工业增加值10亿元,税费1.5亿元的发展目标。

(三)加快发展壮大电力产业集群。

坚持“中小并举”的方式,抢抓机遇,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到20xx年,实现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电力总产值4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同时,经初步测算,未来几年全县工业项目需年供电18亿度以上,将实现产值7亿元、税收9000万元以上。

(四)积极培育硅、铁产业集群。

坚持招大商,引大资,规模开发,力争建成1至2个亿元加工企业,努力把彝良建成昭通最大的硅质原料基地。

(五)加快培育以天麻为代表的生物产业集群。

重点以天麻种植保护、精深加工为重点,扩大种植面积,加快产品研发,力争到20xx年,天麻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量375万公斤以上;建成深加工企业1个以上,深加工天麻100万公斤,实现增加值2亿元以上。拟定将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设与发展与四川山山药业集团九欣化工公司(收购彝良氮肥厂厂方)进行谈判。

(六)积极培育旅游产业集群。

以昭彝、彝油交通建设为契机,坚持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以培育三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打造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九个“红色旅游经典景色”为着力点,依托铅锌和煤炭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昭彝地缘优势,打造红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力争把县城建成以铅锌和煤炭资源加工为重点的工业重镇和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精品小城,成为昭阳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把牛街建成历史文化名镇,把小草坝建成生态旅游新镇,把奎香建成区域中心集镇和红色旅游名镇,形成一批“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集镇,提高中心集镇辐射带动作用。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6

“十五”以来,以建设“一城两基地”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它们已成为该市工业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有力地推动了该市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

1、大型企业数量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新颁布的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20xx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的数量为4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6%。其中,有6家大型企业,同比增长3以上20xx;中型企业35家,比20xx家企业少4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法人企业35家。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大中型企业资产增长。截止20xx年底,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08.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84.2%。其中,大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414.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38.5%;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493.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45.7%。

3、非公有制经济贡献显著。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xx年底,全市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相继下达展到33户,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户数的80.5%;产值达到206.2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2%;实现增加值113.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1.3%,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2%。

4、关注能源生产。20xx,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覆盖全市六大产业,但主要是能源产业。原煤开采、焦化、火力发电等大中型企业29家,占大中型企业的70.7%。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特点

1、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xx,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3亿700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5%;全年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2%,带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贡献率为67.8%,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区域GDP的46.4%。占市级以上工业企业26.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了市级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70%和地区GDP的近一半,总产值逐渐向大中型企业集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高度集中,反映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骨干企业带动了整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成效率较高。20xx年,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4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63.7%,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2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35.9%;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占行业总产值和销售额的27.8%。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1家,产品销售收入30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销售额的47.2%。这11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全市工业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3、市场份额较大。从产品生产情况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部分主要产品在全市工业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xx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的六成以上,5种产品更是达到了100%。pvc、洗煤、焦炭等产品在自治区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分别达到47.1%、31%、34.9%。

4、提高了社会就业率。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大多为资源型企业,就业能力大,工资福利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劳动者到大中型企业就业。20xx年度我市规模以上行业从业人员70500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5.7%。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7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1.1%。按企业规模计算,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5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0%,规模以上行业从业人员的50.5%;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0%,规模以上行业从业人员的31.2%;小企业12828家,占规模以上行业从业人员的18.2%。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经过多年的调整,我市产业经济结构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相对简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大中型工业企业更为明显。企业的生产依赖于资源和能源,企业门槛低。大多数产品属于初级产品,技术相对简单,缺乏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现有产业链不长,企业缺乏增长动力,受市场影响严重。

2.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企业难以收回资金。20xx年度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82亿8000万元,同比增长45.3%,库存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6.6%。这两项资金占企业流动资产的42.1%,对企业的生产现金流有很大影响,对企业的生产有一定影响。

3、负债经营,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截止20xx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负债合计664.7亿元,同比增长36.6%,资产负债率高达73.2%。负债率偏高,将影响到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程度的国际性指标。20xx年度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4亿9000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2%。根据国际共识,如果企业科研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小于1%,企业将难以在市场上生存,2%可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5%以上可以具有市场竞争力。这表明,我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市大中型企业主要是我市大型集团的能源生产基地。他们缺乏自己的研发基地。科技投入不足将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1.推动集团化发展,加强企业交流与合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性,集中优势,培育和壮大一批产品优良、技术领先、优势明显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持全市工业快速发展。在培育大中型企业的过程中,要遵循大中型企业共同发展的规律补和优势互补,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效益关系,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打造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的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市拥有蓝星玻璃、草原水泥、黑猫炭黑等一批名牌产品。大中型企业既要保护现有的名牌产品,又要创新,大力打造更多、更强的名牌产品。只有树立企业的优质形象,确保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积极推动和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用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工业大中型企业加大研究和开发投入的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在企业销售费用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并且要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对我市发展形成良性增长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如华油天然气等项目,对我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增加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特点,推进大中型企业产业升级。对企业落后产能和设备进行严格淘汰制度、综合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企业产业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遗产调查报告范文7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涌现出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企业,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乡有从事加工的各类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74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厂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碾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为100%私营经济。按加工品种可分为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砖制品加工三大类。这些小企业围绕服务农业、农村、不同行业农民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首先,它促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它可以转化各种农产品资源,造福农民,激励农民种粮,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动经济发展从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龙头鹅”的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行业的载体,是市场的驱动力,是龙头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可以带动农民实行订单农业,改造本土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赢效应。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购销难的历史难题。

  二、我乡加工工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的加工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制约其各方面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深思、研究、探索和解决。

第一,整个行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稳定,农业支柱产业转化为工业产值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大多在自己的村子里卖,没有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售面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长缓慢的客观现实。

第二,资源和加工之间存在矛盾。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农产品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融资难。金融业流动性贷款的门槛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实现增产增效的主要“瓶颈”。

第三,下一步

1.坚定不移、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表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加快产业突破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农业和工业并重的基础。

2.加快加工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现有企业建设多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要有远见,不要停留在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想向前滚动,必须努力升级产品。第三,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支持企业依靠质量进入市场,依靠名牌提高效率,各有关部门要大力积极协调和支持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研发。

3.引入支持和激励机制。对于各级财政支持,扶贫资金应给予加工业。

4.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好的加工项目,争取金融支持。信用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要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效益好的加工业给予贷款支持。

5.加强领导。研究相关问题,点面结合,上下衔接,全面推进加工业大发展。

标签: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