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工作报告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在医院实习的实习报告》,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导语】本文是网友“duntuitangju”分享的在医院实习的实习报告,供大家参阅。
我于XX年5月20日至XX年5月20日在xx市中医院各科室进行实习。作为一名医学生从校园走向医院,从理论知识转向实际临床的第一步,这段经历充满了酸甜苦辣和深刻的感悟。像鱼饮水,冷暖自知,现将这一年的实习体会简要总结如下,分析其中的得与失、对与错,愿在未来的医疗生涯中,一路走来,倍加珍惜。我一直认为医学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事业。活在人世间,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悉心经营,认真雕琢,对于我而言,医学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古人有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又说:良医处世,不自矜其名,不计较得失,这是其立德之本;挽回大自然的创造,治愈顽疾,这是其立功之处;阐发奥秘,撰写方书,这是其立言之意。一门技能而三善俱全,医道与社会的关系,岂不是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呢!这让我对医学的认知更加深刻。然而,善言之者,必然通过实践来验证;善言的大道理,必然与小事息息相关。因此,一切还需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在这一年的实习中,我轮转了肛肠科、骨伤外科、内科(以心肺疾病为主,偶尔涉及肝肾病)、儿科门诊以及心电图科等几个科室,还跟随医院名老中医周xx教授、杨xx教授进行了短期学习。在临床中,我掌握了插胃管、导尿、手术室无菌操作、外科换药、拆线、肛肠科换药、快速血糖测量、胰岛素注射、病历书写和心电图的操作与解读等多项技能。当然,在临床诊疗思维和中医处方用药方面,我仍感到有所不足。先谈谈跟随两位国医堂名老中医坐诊的感悟吧。两位老师虽然都已古稀之年,但依旧神采奕奕。周xx教授在临床上擅长运用经典方剂,先辨病情,再辨证,通常仅依据三四十种常用方剂进行调整,却能取得惊人的疗效。他在治疗胃肠疾病时常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理中汤等方剂,每个方剂都能灵活加减、变化无穷,而不失其本旨。而杨xx教授则是湘潭杨氏骨科的传承人,他独自创建了xx市中医医院的小儿矫形科,专治先天性小儿马蹄内翻足,已成为全国重点中医专科。杨教授不仅在骨科领域出类拔萃,连内科杂病也游刃有余。尽管已年事已高,但他仍不懈学习,实为我等学生的楷模。杨教授的临床诊断水平极为高超,尤其擅长脉诊,患者就诊时,往往不需多言,仅凭脉象(当然也可能结合望闻而得出结论),便可对病情作出极为准确的判断,这让我印象深刻。然而,由于我跟诊时间尚短,知识有限,故难以领悟其处方用药的深奥之处。在肛肠科,由于某些原因,我在此待的时间最长,收获也是最多的。在近三个月的学习中,我掌握了各种病历的书写,了解了肛肠科的常规诊断和换药流程,学习了血糖测量、胰岛素注射等多种基本护理技能,也逐渐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培养了高效的工作方式和良好的病人管理习惯。每天一两台手术(大多是和主任一起),加上24小时住院和不同老师、护士的交流学习,令我受益匪浅。尤其是24小时住在科室,更让我深切体会到医患、医护间其乐融融的氛围,仿佛置身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在这里学习,最重要的收获便是“心态决定命运”。当以实习生的心态和即将成为医生的心态进行实习时,所收获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以实习生心态,往往是得过且过,学习不深入,粗略过关;而以即将工作的人的心态实习,必然自我强迫地快速掌握所有必备的临床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学习效果自然大为不同。在内科和儿科门诊实习时,由于缺乏这种主动性,实习效率自然受到影响。我成为医生涯中的第一次插胃管和导尿管是在骨伤外科完成的。当时医生和护士都不希望插胃管,我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自愿承担了这个任务。当时对于插胃管毫无概念,甚至不知道是从鼻子插还是从嘴里插,还问老师:“这儿有没有插胃管的视频让我先看看一下?”老师回答说:“没有!”就这样,我在科室主治医师的指导下,鼓起勇气去给病人插胃管,没想到居然一次就成功了!难以抑制的兴奋涌上心头。至于其余的外科换药和拆线,骨伤科手术室的操作流程,无菌操作的细致,回想起来都令人感到趣味盎然。在临床实习中,遇到一个优秀的指导老师十分重要,他教给你的良好习惯与思维方式,总是能让你受益终生。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向自己的指导老师学习,也时常请教其他老师,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收获。例如以往在外科拆线时,我总是心浮气躁,要么剪得过长,要么剪得过短,总是无法掌握剪的长度。后来,一位老师给我指点:剪线主要靠手感,只需凭借感觉一刀剪下去,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尤其在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这种手感显得尤为重要,平时也应多加练习这种敏锐的“第六感”和手感。此后,我平心静气,依靠感觉剪线,心中不再紧张,效果明显改善。此外关于“无菌观念”,刚进手术室时,我觉得无菌观念繁琐复杂,无此要注意,那边也不能碰,常感到无所适从。后来,一位负责手术室的老师告诉我:“无菌观念”其实是一种理念,而非仅仅是一种程序。如能在心中建立起这一理念,就会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什么不能碰,从而条理清晰,便不会迷失;当无菌观念真正内化为行动时,便会自然遵循之。姆此种种,无法一一列举。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无论何时都需保持求知的谦逊与积极的态度,尤其在作为学生阶段,更应向各位带教老师学习,而非只固守于一位老师,停滞不前。应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尤其是科室中那些优秀老师的良好习惯与品德。遇到明师,应积极学习,结交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