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武国定副省长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刚才,孔昌生副书记作了开班动员讲话,讲话站位高、落点实、要求严,针对性、指导性很强,为办好这次培训班明确了方向,希望大家悉心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题,与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大意义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成为“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第一位的任务。那么,为什么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又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八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五级书记一起抓、层层立下军令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倾注无数心血汗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在中原大地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级答卷。脱贫攻坚战打得很艰苦,也很出色,成果来之不易,务必倍加珍惜。今年是党中央宣布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我们必须凝心聚力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否则就无法向党中央和人民群众交代,也无法向历史交代。
第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现实需要。通过脱贫攻坚,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从脱贫地区看,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据统计,2020年全省53个脱贫县中,只有2个县(栾川县、新县)的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有4个县(淮阳区、上蔡县、内黄县、鲁山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50%,有37个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80%;只有10个县(郸城县、沈丘县、淮阳区、商水县、西华县、太康县、扶沟县、伊川县、镇平县、潢川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有5个县(舞阳县、范县、台前县、卢氏县、鲁山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80%。从脱贫人口看,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比较脆弱。2020年,全省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9元,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8元的67.9%;脱贫户中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下的有8500户。有的脱贫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还不稳固,存在返贫的风险。从边缘易致贫人口看,一些边缘户本身就晃晃悠悠,稍微遇到点风险变故,马上就可能致贫;有的农户产业就业不稳定,有的因病因学因残因意外造成了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存在致贫的风险。同时还要看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把脱贫县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持重点,确保脱贫县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不掉队。国家层面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我省立足实际,确定卢氏、嵩县、台前、淅川4个原省定深度贫困县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将各县(市、区)划分为示范引领县、整体推进县、巩固提升县,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34个巩固提升县都是原国定贫困县,重点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集中资源推动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其中首先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走前列。所以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重要基础。只有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了,乡村振兴才能根基牢固、才有条件实现,也才有可能走在全国前列。
二、切实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第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们务必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决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要求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在我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楼阳生书记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防止返贫抓重建,牢牢守住不发生因灾致贫返贫的底线,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坚决追责问责;在荥阳市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守牢底线,坚决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王凯省长也强调,要守住群众不因灾因疫返贫致贫底线。省委、省政府组织27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27个受灾严重的县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组织27个厅局对口帮扶,并出台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若干政策措施》。省委工作会议明确了“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一,强调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敬畏之心,认清肩负使命和责任之重大,不折不扣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务必奋力攻坚克难、守牢防贫底线。我省现有脱贫人口201.1万户654.3万人,截至10月7日累计识别认定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变故导致的严重困难户“三类户”14.06万户44.29万人,规模均居全国第3位,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规模性返贫。特别是7月份以来,我省遭遇了多轮强降雨、许多地方的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导致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扶贫项目大量损毁,不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住房、饮水安全等受到严重影响,灾情涉及脱贫县37个、脱贫村2759个、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8.67万户31.64万人。当前,灾后重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很重、难度加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充分估量面临任务的艰巨性,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全力以赴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因灾返贫致贫底线。
第三,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忧患、补齐短板弱项。从省里调研督查、日常监测情况看,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和部门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视不够,研究部署力度弱、频次少;工作浮在大面上,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停留在开会传达、安排部署层面,一抓到底、狠抓落实的劲头不足;一些乡村干部工作状态不佳,有的干部在扶贫机构调整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有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减少、帮扶力度减弱。二是帮扶政策不熟悉。有的干部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有的干部对老政策不熟悉、新政策不掌握,有的驻村第一书记对村里情况还不了解。客观上受今年党委(支部)班子集中换届、扶贫部门机构调整、驻村工作队轮换影响,主观上还在于紧迫感、责任感不强,进入工作角色慢,对政策学习不重视、不深入。三是工作推进不扎实。有的地方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不实;有的地方衔接资金投入大幅下降,有的地方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迟缓;有的地方水毁扶贫项目恢复重建进度不理想,有的地方小额信贷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地方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有的地方扶贫资产管护不到位,人居环境脏乱差。这些问题不但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也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必须尽快解决。
第四,国家后评估要求十分严格,我们务必抓牢最后战机、争创一流业绩。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亲自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是后评估的第一年,党中央对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国家后评估将坚持“严”的总基调。胡春华副总理明确指出,后评估的工作要求相比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评估,只会更高,不会降低。国家层面还明确传递出来信号,就是要揪落后尾巴,抓负面典型,严肃追责问责。大家一定要知轻重、明利害,利用有效工作时间,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等,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在整体工作上创一流,在专项工作上争先进,绝不能因为工作疏漏在国家后评估中出岔子、当负面典型,更不能拖全省、全国的后腿。
三、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重点工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及我省《实施意见》作了明确安排,今年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部署,关键在狠抓落实。结合近一段工作开展情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持续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举措,是第一道防线,一定要守牢守好。一是确保应纳尽纳。要坚持实事求是,精准识别。既不能该纳不纳,也不能为了数量不该纳入而纳入。要坚持“干部入户排查、群众自主申报、部门信息比对”三种渠道相结合,把“三类户”识别准,识别一户纳入监测一户。要发挥干部入户排查的主渠道作用,真正把排查工作做细做到家,不能靠村组干部凭印象、随意定。要加强防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调动群众自主申报的积极性。要加强部门数据比对,结合因灾影响需要纳入监测对象的“七种情形”,重点关注因灾“房屋严重损毁”、“庄稼严重减产或绝收”、“安全饮水短期无法恢复正常”和“整户低保户”等4类人群,及时将数据比对情况交由乡村核实。要防止怕麻烦、怕检查,不顾群众利益,不深入开展识别监测工作;防止搞“体外循环”“两本账”,只帮扶不纳入,人为控制规模。要坚持公开透明,把监测对象公示出去,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精准帮扶。对所有监测对象都要明确一名公职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根据返贫致贫风险点,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开展“一对一”帮扶,不能把帮扶责任推给村组干部。帮扶责任人每月要至少一次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要落实帮扶政策,“三类户”可以享受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就业、产业、金融、综合保障等方面的帮扶政策要逐一落实到位,做到应享尽享。要采取“明白纸”“爱心墙”等方式,把帮扶责任人、帮扶政策措施等列出来,入户上墙,让帮扶对象清楚该享受什么政策、已享受什么政策。三是做到审慎退出。对监测对象,通过实打实的帮扶,在确实达到风险稳定消除标准的前提下,再标注“风险消除”,不能为了追求风险消除率快进快出,甚至在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没有达标的情况下就标注风险消除。
第二,坚决兜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两不愁三保障”是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稍有放松就容易反弹,必须紧盯不放,防止脱贫质量滑坡。教育保障方面,要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落实“依法控辍、管理控辍、质量控辍、分类控辍、环境控辍”五个长效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医疗保障方面,要认真落实“一核实三监测五精准”动态监测预警与救助帮扶机制,即动态核实核准贫困地区人口基本健康状况,对贫困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及其他户开展病因监测预警,做好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精准“五个精准”健康管理服务,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脱贫人口继续实施“三个一批”分类精准救治,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住房保障方面,要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进行常态化监测,对新出现的危房采取科学有效方式进行改造,严把质量关和验收关,切实保障基本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方面,要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和村民饮水状况,及时解决问题,强化工程管护,确保饮水安全持续达标,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水质严重不达标等问题。
第三,大力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也是增收的潜力所在。国家明确要求,中西部省份脱贫劳动力输出数量要保持去年水平。尤其是今年我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农民经营性收入有所下降,更要靠工资性收入补上来。各地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帮扶工作,确保应就业尽就业,确保全年就业总规模稳中有升,确保农民收入稳中有增。一是强化技能培训。要将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教育、科技等部门的相关培训结合起来,提高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的技能培训率、持证上岗率,促进务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优化就业结构,增加工资收入。二是推动转移就业。要组织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做好组织动员发动和劳务输出服务,采取点对点、组团式输出方式,让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走出农村、走出本土,并积极协调输入地帮助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稳在企业、稳在当地。三是推进就近就业。要动员和支持帮带企业、扶贫车间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要适当扩大公益岗位规模,积极开发排涝清淤、灾后重建、疫情防控、生态修复等公益岗,力争在去年基础上全省再新增10万个以上。要因地制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安排灾后重建项目,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务工收入。四是支持返乡创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返乡创业人员需求,制定完善资金、土地、技术服务等优惠政策,用更加精准的服务措施、更为合理的操作流程,打通政策落地环节的堵点,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让支持政策“看起来很美、用起来给力”,让好政策惠及更多的返乡创业者。
第四,着力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帮扶既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也是农村发展的长远之计,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越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越要谋划好、做扎实。久久为功,抓出成效,把帮扶产业做成当地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一是做大主导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将产业发展“十大行动”不断引向深入,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四链同构的思路,推动乡村产业由点状布局向点面结合延展、从“小而全”向“大而精”迈进,逐步形成区域性、框架型、体系化的发展格局,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要切实将50%以上的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并逐年提高投入比例。要重视以金融资金助力产业发展,省里已经明确,“过渡期内,财政资金对5万元(含)以内部分在2023年12月31日前产生的利息给予全额贴息,2024年元旦后产生的利息给予部分贴息”,这是一项重要的利好政策,各地要充分运用好,对有小额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贷尽贷,对因灾无法按时偿还小额信贷的及时办理续贷手续;同时,要加大精准帮扶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帮带企业发展壮大,带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增收。三是优化帮带模式。要加强产业扶贫基地、带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四大载体”建设,推广应用好脱贫攻坚期内探索形成的有效帮带模式,比如,“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扶贫基地+贫困户”模式,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金融”等带贫模式,使脱贫群众与带贫主体之间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四是抓好消费帮扶。要继续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严格扶贫产品向上申报的审核标准,实行扶贫产品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建好、管好、用好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持续推进帮扶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让脱贫地区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第五,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兜底保障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坚持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兜尽兜、应保尽保。一是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突出抓好“渐退期”“分类施保”“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落实,有效保障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二是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制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我省已决定将农村低保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524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各地要认真落实到位,并根据本地情况确定合适的标准,可以高于省定标准,但不能低于省定标准;7月份以来没有补发的,要尽快补发到位。农村低保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都要按月发放到位。三是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刚性支出大导致基本生活困难人口为重点,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展常态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对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低收入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对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人口,给予专项救助。四是创新急难社会救助。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探索在急难发生地申请临时救助。强化急难救助功能,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用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增强救助时效性。开展“救急难”工作,及时化解群众遭遇的各类重大急难问题。五是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六是强化保险帮扶措施。鼓励支持各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客观公正、群众受益”原则,针对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因自然灾害等返贫致贫风险,开展保险帮扶工作。近年来,不少市县积极探索实施“防贫保”,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各地要加大对“防贫保”保费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防贫保”覆盖面,既要精准支持脱贫户,还要把“三类户”也纳入支持范围。同时,扩大涉农保险覆盖面,探索价格险、产量险、自然灾害险等新路径。保险业金融机构要简化理赔程序,依法依规快赔早赔、应赔尽赔,把返贫致贫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六,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由于受连续降雨的影响,前一时期恢复重建工作进度总体较慢。据全省防返贫监测平台统计,截至10月9日,全省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损毁住房的重建或危房改造率只有29.16%;受灾脱贫村中,通村公路修复重建率只有15.5%,桥涵修复重建率只有10%,设施农业、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电站和扶贫基地的修复重建率只有15.77%,卫生室、文化室、文化广场、学校和党群服务中心的修复重建率只有10.65%。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耽误的进度赶回来。据统计,洪涝灾害导致农村地区倒损住房约26万户,其中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倒损约1.5万户,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最大。各地要组织对农村受损房屋全面开展评估鉴定,优先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因灾损毁住房进行修缮或重建。一般危房要在10月底前完成维修加固,倒塌和严重损毁住房,分散重建的,要在年底前完成重建任务;集中重建的,住房高度在3层以下的,年底前主体工程要完工;多层建筑也要保证明年6月底前完工。在新房建成以前,要由乡、村帮助解决过渡性住房,并发放3个月的过渡性生活安置费。同时,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将受损的道路、桥涵、供水设施、校舍、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产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电站等扶贫项目,纳入灾后重建的重点,相关行业部门专项资金要优先予以支持,确保11月底前全部完成恢复重建。
第七,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85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25.97万贫困群众。完成搬迁任务只是第一步,后续扶持更重要,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一是支持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要加强搬迁群众就业情况动态监测和预警,发挥好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作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搬迁安置点产业园区扩大就地就业容量,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加大对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二是推动安置点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科学规划一批产业园,积极培育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电商流通业,支持发展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用好安置点配套扶贫车间优惠政策,开展“百千万”行动和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做大做强安置点周边优势特色产业。三是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要将安置点基础设施纳入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健全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要持续提升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平等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四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要强化属地管理,加快补齐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便捷服务。要健全组织体系,建强服务队伍,合理划分服务半径,对具备基本条件的安置点,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推动建好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培育用好社会组织,加快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综合治理体系。要加强对搬迁群众感恩教育,推行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当地居民风俗习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搬迁群众稳步融入新社区。
第八,不断激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群众是主体,要坚持依靠群众,强化志智双扶,充分调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要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帮扶方式,组织动员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参与帮扶项目实施,加强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等培训,推广“爱心超市”“孝善基金”等有效做法,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二是加强典型引导。要培育选树一批群众身边的奋进致富典型,开展“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在村里设置致富光荣榜、道德风采榜、善行义举榜等,营造见贤思齐、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教育引导。要强化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深入开展“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要用好主流媒体平台,设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题专栏,定期推出各地强化扶志扶智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的经验作法。
第九,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从去年3月起,我省启动了扶贫项目资产的摸底和确权工作,目前已完成确权登记1131.43亿元,这是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家底”。下一步,要在全面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的基础上,切实管好用好各类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一是合理界定资产权属,规范收益分配使用。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由其自主管理运营,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二是坚持分工负责原则,落实后续管理责任。省市两级要指导、监督基层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县级政府要履行好后续管理主体责任,相关行业部门要履行好后续管理监管职责。三是借鉴典型经验做法,提升资产管理成效。去年以来,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上,涌现出舞钢市“六权同确”、西平县“四张清单”工作法、兰考县“5分钱工程”、睢县“6344”管理模式、郾城区“五清”工作机制等好的经验做法,各地要积极借鉴,结合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第十,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的整体形象,也影响着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这次洪涝灾害对一些地方的农村人居环境破坏很大,必须尽快开展整治,恢复农村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省里已作过全面安排,各地要切实抓好落实。一是清除村庄垃圾。对村庄主干道、房前屋后、背街小巷进行大清除,彻底清理积存垃圾、淤泥、杂草树枝、农业生产废弃物等,尽快恢复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完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二是治理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对水灾形成的村内污水抓紧排除,对水毁坑塘、沟渠尽快修复。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群众意愿,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实现愿改尽改、能改尽改。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期管护服务。对水毁厕所全面排查、逐一修复,确保尽快恢复使用。四是整治村容村貌。引导群众及时拆除残垣断壁,清理倒伏树木,修复水毁基础设施。五是整治户容户貌。要把脱贫户和“三类户”作为重点,采用定期评比、“积分制”等办法,引导帮扶对象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努力争创“四美庭院”,防止出现“进不去门、插不进脚”的现象。
同时,还要从严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把省级防返贫督查、驻点指导发现的问题与国家暗访、本地本部门发现问题的整改有机结合起来,把问题整改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体整改落实到位。要建立工作台账,拿出硬招实招,确保问题动态清零。要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四、坚决扛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治责任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第一,抓组织领导到位。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和保证。要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聚精会神全力抓,其他领导同志要分工负责协同抓,带头落实联系分包责任、带头研究解决问题、带头督办工作落实,继续通过推进会、现场会、调度会等推进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要严格落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乡村振兴部门要一马当先,切实当好主力军、先锋队,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导考核等职能作用。相关行业部门要主动担责,加强对市县对口部门工作的督办和指导,推动行业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本部门承担的帮扶项目建设任务,要加强监管、确保实施进度,不拖全省整体工作后腿。要严格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充分发挥驻村帮扶派驻单位“后盾”作用,选优派强驻村帮扶干部,扎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定点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到定点帮扶村调研至少2次,其他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4次。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要落实好“五天四夜”工作制,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提高精准帮扶实效。
第二,抓资金项目落实。要强化资金保障。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今年要保证省市县财政衔接资金投入规模不低于去年规模。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此后调整至乡村振兴帮扶县实施,脱贫县要用足用好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受灾脱贫县原则上整合资金规模不低于去年规模。要加快项目实施。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大抓项目,狠抓项目,第四季度要加快年度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各类项目全部竣工。要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全流程管理,优化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严格项目质量管控,落实项目绩效管理要求,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要加快资金支出。严格执行国库集中和报账制要求,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进行阶段性报账,确保年底前各级衔接资金支出完毕,统筹整合资金支出进度不低于80%。
第三,抓帮扶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承接落实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加快优化调整我省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帮扶政策,确保政策执行不断档。目前,省级已经根据中央精神出台19个政策文件,对医疗保障、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交通运输、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兜底保障、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等一系列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各地要原原本本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各类帮扶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尤其是对优化的、调整的、新增的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帮扶政策家喻户晓、落地生效,充分惠及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
第四,抓信访舆情处置。要高度重视涉贫信访工作,持续抓好公共服务热线的公开公示,专人负责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夯实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责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进村接访、入户约访,精准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及时将信访问题消化在当地,严格信访问题化解标准,确保问题真正解决、群众真正满意。要做好信访积案、重复信访问题化解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做到化解一件核减一件、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对于热点信访问题,要在最短时间内妥善解决到位,防止升级为舆情。要加强涉贫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和预警防范,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处置,确保舆情信息不扩散发酵。对涉贫重点网络舆情,要及时正面发声,掌握舆论主动权。
第五,抓作风能力建设。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再次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更大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我们靠过硬作风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也必须靠过硬作风把成果巩固好。省委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要率先体现出来。要持续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传承发扬连续作战、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作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要躬身入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当甩手掌柜,不搞花拳绣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多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难题,真正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用实际工作成效检验作风本领。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县乡村干部和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新任职干部、新调整的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蹲苗”干部进行重点培训。省级重点培训各市县级分管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市、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市、县两级培训其他干部,10月底前要培训一遍,要把培训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转变作风、推动落实的过程。
第六,抓督导考核问效。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尤其是要以结果论英雄。现在距年底所剩的时间不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强督查,加紧紧逼,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今年年底前,各级督查巡查的重点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地要加强暗访式、蹲点式的督导和调研,聚焦动态监测帮扶、产业就业帮扶、资金项目落实、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工作,聚焦个别地方暴露出来的松劲懈怠、等待观望、推诿扯皮、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实施跟踪督办,指导问题解决。要实行重点工作周通报制度,对进度慢、问题突出的该约谈提醒的约谈提醒,该通报曝光的通报曝光,把严的基调、实的导向鲜明地树起来。11月份,省里将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标准要求与往年考核评估相比将会更高更严,并按照省委的有关规定用好评估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一下立足抗灾保麦播问题。寒露已过,当前正是小麦适播期,受连续降雨影响,全省大部分地方土壤湿度太大,影响适时麦播。希望各地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种足种好小麦。要尽快排除田间积水,有针对性地推广晚播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全省麦播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为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打牢坚实基础。
同志们,在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中,我们一鼓作气夺取了全面胜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征程中,我们也要信心百倍创造出辉煌业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接续奋斗,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