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内容页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7篇)

分类:工作总结发表于 2023-07-24 12:08阅读数:0

想写好工作总结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7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7篇)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

今年,我被XX县农业局聘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XX县”项目技术指导员,指导彩云镇10户科技示范户。通过几个月的科技入户工作,不但提高了示范户科技水平,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本人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科技入户示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农民种植不但要产量高,还要节工省本,减轻劳动强度,原来常规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滞后于发展的要求。尽管他们有些生产经验,我们农业部门也在会议上、广播里宣传、推广新技术,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他们还是难以掌握,需要农技人员到户去指导。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真正地把农业新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为农民学习新技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科技入户是农业技术的优化应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珍惜和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掌握情况、频繁入户、言传身教。

熟悉各户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定期安排各种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来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是科技入户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做到平时定期到户,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必要时可以电话咨询,随时与农户沟通,保证不误农时,把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农户手里。在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教他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统一新品种的应用等,直到成熟收割为止。到农户田头指导技术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为了提高到户率,工作中尽量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腿勤”。“嘴勤”就是不管什么技术要把农户说懂,说通,遇到水平低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直到听懂。“腿勤”就是做到至少一周到一次农户家中,带技术宣传资料到田头现场诊断,当场提出栽培管理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好处方,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手勤”是到户时有时要亲自下田示范,实际操作让老百姓容易接受、掌握。

三、科技入户示范辐射作用强。

今年春季,为了施好玉米的肥料,我到示范户家中劝说他们改掉施肥方式,告诉他们根据玉米各个时期按需施肥、配方施肥等,经过我认真细致的讲解,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最终获得了高产,而且每个示范户带动了20个农户,玉米产量都有明显提高,他们又辐射带动了大批普通农户,这样通过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使得老百姓个个都能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四、科技入户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凝聚干群关系。

只有自己掌握了最新、最实用的科学技术,具备了与农户沟通的能力,我们才能去指导科技示范户,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所以,科技入户工作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我们自身对业务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我们通过科技入户这个载体为民办实事,融洽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改善和提高了我们农技部门和群众的关系,因而我们技术推广、技物服务的覆盖面也更宽更广了。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2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__届五中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xx镇按照县十二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开展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和国家投入、镇村自筹、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方式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了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镇村重点抓。年初,我们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xx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即“明确七个重点,促进五个提高,实现五大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队指导抓。镇里成立了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下乡工作队队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三是文明单位结对抓。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县里安排的文明单位与国省道沿线村进行结对,重点扶持沿线村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xx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xx社区和xx村,与xx社区“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县直包扶单位是农机中心和农开办、镇直文明单位是地税所,与xx村“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包扶单位是卫生院。以上共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实际,结合包扶村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包扶工作。在群众健身新活动广场的建设中,地税所出资XX元帮助社区购买健身器材,县文体局又协助解决了一套蓝球架子和两套乒乓球案子,卫生院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组织医院各科室骨干到包扶村x村利用集日开展义诊活动两次,义诊群众256人,诊断出患病群众17人,这些文明单位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被包扶村解决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体现了文明共建。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我们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如xx村形成了以烟叶种植,xx村以蛋鸡养殖,、xx村以大田制种,、xx村以露地蔬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今年镇财政出资25万元,村出资5万元扶持烟叶、奶牛、冷棚建设,镇出资70万元,村出资60万元用于各村村级公路建设,开通了、等村的镇区外围环路,达到了国家三级砂路标准。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县级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支持联系村的农村建设,我们还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以劳代资开展新农村建设,折合资金40万元,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在农村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加快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xx镇城郊结合的优势和传统基础,大力发展以蔬菜、烟叶、瓜果、制种为主的设施农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步伐。XX年年发展露地蔬菜26000亩,新增日光温室202亩,冷棚200亩,发展食用菌107万单位,发展烤烟2300亩,晒烟1600亩。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在巴林村新建投资500万元,占地302亩的四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并建立蔬菜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准备育苗进行生产。该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使用新材料,利用秸秆收回和粪便产生沼气,建成冷暖搭配的新模式。该项目以种植瓜菜为主,以育苗和实验新品种为辅,通过与辽宁省农科院、辽宁农业大学合作,做为研发新品种的实验基地。我镇将该项目和自治区千亩烟叶示范基地作为我镇两个重点建设的“科技致富基地”,引领广大农民科技致富,带动xx县的设施农业向集约化、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二是全镇烟叶生产实现了稳产增收。今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收购烟叶90万斤,烟农收入334万元,实现税收66万元;三是畜牧业发展强劲,全镇奶牛存栏2508头,蛋鸡存栏36万只,生猪养殖达到14500头。创建了奶牛,养猪,蛋鸡,烟叶、蔬菜,烟叶等五个专业协会,形成了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大户,大户带群众的良好格局。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建设xx次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xx镇公路网络建设为重点,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拓宽融资引资渠道,努力构建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西移北扩,东提南展”的思路,加快城区开发建设和公路网络建设,XX年基础建设投资达到1亿元。一是以开通完善城区环路为重点,拉大城市框架,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改造拓宽长青路北段,开通双赢街,实现建设路与南环路对接,向南延伸大宁路,已经初步建成城市环路体系。二是加强铁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长青路、花园街、金融街西段、友谊路南段等装铺工程,完成了天旺街、金融街、友谊路人行道装铺等附属工程建设。推动金三角市场周边开发,引导城市重心向西转移;三是加快铁东区改造步伐。实施双拥街装铺工程,依法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抓好城区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四是开发建设规模化经济适用住宅小区1处,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五是抓好影响群众出行的小街小巷治理,建设中蒙医院金都广场,站前广场,实施金三角等城区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六是完成了长青路以西,哈河大街以南,化肥厂旱河以东、x1000亩的征地任务,完成了x社区就业局、运管所等单位建设用地的征地任务。七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筑,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了新型农民。各村创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室,试点村xx社区在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万余元建设了一处占地近400平方米的群众健身文化活动广场,购置了蓝球架、跑步机、摇臂机等10套健身器材,该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乃至镇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另外xx社区还投资近6000余元,建设了居民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该阅览室有120平方米,图书资料近600册,配有电教设备,今年集中培训农民6次达到530多人。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序上满足了农民需要科学致富知识的需求,为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在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围绕“五清”(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圈)、“五建”(建集中供水网,建村路绿化带,建沼气池,建综合活动室,建村民娱乐场所)、“五上”(上无线电广播,上有线电视,上电话,上移动通讯设施,上网络宽带),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今年共集中开展卫生整治活动4次,重点清理了主街路的五堆,达到了主街路两侧无垃圾、无粪堆、无路障、无柴草垛,院内干净整洁。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电话普及率达到60以上,手机普及率达到70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100的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部分中小学的撤并。卫生医疗方面,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工作已全面展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3

根据《中共××区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派出单位20__年工作总结的通知》的要求,现结合我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实际,特对近一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派出单位基本情况。××区招商局是主管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区政府直属机构,现有干部职工9人,其中,中共党员5名。在推进新村建设工作中,我局本着“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原则,把派驻村的帮扶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议事日程。根据区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__年我局派出副局长段克丽同志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一年来,我局对派出的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为推进水寨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局协调资金20000元、直接拨款5000元帮助和支持水寨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驻村基本情况。水寨乡历史悠久,曾经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全乡最高海拔2485米,最低海拔1163.5米,有耕地面积11023亩,森林面积1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总人口14606人,辖10个村委会,103个村民小组。全乡以烤烟产业为主,盛产木材,花椒、核桃,另外,水寨的松茸、块菌、生态鸡、火腿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局挂钩的村是水寨村,该村辖8个村民小组285户1141人,党员38名。有土地面积988亩,种植烤烟324亩,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泡核桃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包谷、水稻、豆类和小麦等。

二、所作的主要工作

(一)工作上积极支持。段克丽同志作为第三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驻水寨村委会以来,我局始终作为“娘家”人,一如既往的给予工作上的大力支持,为水寨村委会排忧解难,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为真正做好挂钩工作,局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水寨村委会,通过与村委会干部座谈和走访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广泛听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对水寨村委会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帮扶措施,努力为当地提供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及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次热情接待了水寨村委会的干部,为他们办事提供方便。

(二)生活上亲切关怀。在段克丽同志派驻期间,我局领导十分关心她的工作和生活,多次以不同方式叮嘱注意饮食,保重身体。20__年3月21日,由刘宗伟局长带队前往村委会看望;6月12日,由刘宗伟局长带领4名同志前往水寨村委会看望段克丽同志;12月24日,局党支部和水寨村党支部进行了联欢活动。我局在工作上生活上的积极支持和亲切关怀,极大的鼓舞了段克丽同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我局的挂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单位无项目和资金,帮扶乏力,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二是当地资源匮乏,发展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4

为有效解决当前阜南县64.5万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及时知晓村务动态,党的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到农村,村民意见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受理,村务村情不能有效为民所知、受民监督,线下村委会不能有效统揽村情、村务、服务管理村民等问题,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阜南县于20__年开展“智慧村里-数字阜南乡村治理”建设,借助大数据打造“智慧村务”,架设干群融合“连心桥”,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探索创新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一、智慧村里简介:

“智慧村里”通过智慧城市暨智慧阜南建立线上干群沟通平台,建成一个以村为单位,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线上村委会,践行数字乡村和数字治理的创新探索,主要职能是宣讲政策、收集意见、破解难题、服务百姓。“智慧村里”根据群众需求,设置“公告公示、线上村务、先锋园地、务农互助、外出务工、我的家乡、外出登记”等8个相关版块,方便村民获悉上级政策、参与村庄治理、提交意见建议、开展邻里互动、了解村务公开、进行信息发布、参加群众会(阜南夜话)、监督村级事务等活动,促进村级管理服务政策透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智慧治理、发展共建,让服务群众由线下转为线上、由适时转为实时,努力为办事程序做“减法”、服务质量做“加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村级治理智慧化、数据化、便民化、常态化。

二、主要板块功能介绍:

智慧村里有完整版APP和轻量版“一村一码”,其中

(一)APP功能:

1.公告公示:对县、乡、村三级与群众利益和需求相关的通知、村里公告栏的内容等及时公开,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到,接收到。如致在外务工父老父老乡亲的一封信、开展疫情防控的通知。

2.线上村务:及时将村里动态、村务村事采取图片+文字的以论坛形式形式,将村里的动态及时传递给全体村民,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村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参与到村务中,拉近外出务工人员的乡情、村情、亲情。

3.先锋园地:将村两委开展党的建设、党员活动、党建宣传利及时公开,动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决策精神,宣讲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宣讲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例,注重在政策宣讲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4.务农互助:捐赠物资、各类救助、补贴补助等活动和政策进行宣传公开,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村民间互帮互助、打造和谐美丽乡村。

5.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动态、本地企业招聘、人员返乡宣传等展示出来,为外出人员提供家乡服务,及时解决外出人员的工作、村务、村事等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远在外地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关怀。

6.我的家乡。实现村两委对村民人员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也实现互相通讯,聊天等功能,形成以村为单位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二)一村一码

一村一码在每个村(社区)生成一个服务二维码。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扫一扫”功能,直接进行访问,查看有关功能:

1.政策公告“码上知”。一码可查跟村民紧密相关的乡村概况、政策文件、招标采购、通知公告、工作动态、事物公开、脱贫攻坚、回应关切等内容,及时知道村里开展的各项工作。

2.村情民意“码上说”。村民可以在本村圈子发帖跟贴,参与话题讨论,让一个村里的老少爷们在一个村级论坛里活动,并可参与村务主题活动,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3.破解难题“码上办”。居民的意见建议、遭遇的难事、信访投诉、咨询服务等都可通过码上“扫一扫”进行马上办,解决村里遇到的大事小事,破解村里矛盾难题。

4.返乡登记“码上报”。实现对外出务工人员全员登记,包括身份信息、职业信息、务工地区、返乡安排等信息,做到疫情精准管控、精准防控。村两委可以及时对外出人员流动进行跟踪服务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三、智慧村里取得的成效

(一)构建线上互动交流,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目前,“智慧阜南”累计注册用户75.6万,加入“智慧村里”板块用户数为56.1万人,“智慧村里”总访问次数 596万次,月活跃量13万人次,日均活跃量3082人次,累计发帖10.6万条。共发布政策信息1266余条、招工信息587条,帮助村民足不出户了解家乡政策和招聘动态。通过智慧村里消息群,村民可以在群内交流聊天、对家乡建设发表意见建议,村干部也可以在群内替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政策。对于在外务工人员,也可以及时通过智慧村里了解家乡发展情况、获悉政府政策方针、咨询行政事项办理、开展便民服务等,智慧村里受到了在外务工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基层突出矛盾

阜南县328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一村一码”全覆盖,村码张贴发布在村宣传栏、公共场所和各类微信群。群众可以随时扫“村码”登录,参与村务治理,建言献策,乡镇也安排专人负责意见建议台账登记,及时处理回复群众意见建议。20__年3月17日至31日,依托“智慧村里”平台开辟“群众意见建议一封信”收集活动专栏,活动期间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35条,目前已办结8029条,其中涉及环境卫生类1291条,基础设施类2563条,社会保障类734条,政策咨询类1498条,公共服务类558条,点赞肯定类316条,其他类1075条,六条未办结问题已转接相关部门正在处理。

(三)助力疫情防控,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当前正值夏粮收获期间,为了让在外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免于两地奔波,减轻家庭负担,结合党史的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智慧村里”平台发放《致在外务工父老乡亲的宽心信》,各村(社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不仅安排专人统计代收申请信息、登记汇总代收台账,还主动下户摸排留守家庭情况,帮助在外务工人员联系农业机械进行夏粮收割。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智慧村里外出登记46万人,推动已返乡人员7万人进行免费核算检测,摸清46万外出返乡人员行程安排、务工所在地。村干部可以随时跟踪返乡人员流动信息和核算检测情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大作用,在省疫情防控召开电视电话会中多次表扬阜南智慧村里的做法。智慧村里成为联系群众、督导村务、了解民意、纾解民怨的载体,形成基层数字治理新模式。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5

为按照《关于印发<20xx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深入开展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搭建“大数据平台”,加快农村数字化脚步

一是加快县级数据平台建设。县数据资源(政务服务)管理局积极全县范围内展开数据归集工作,按照“应编尽编、应归尽归”的原则,目前全县已归集政务数据总量5169万条,归集电子证照种类65类45万余条,为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及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实现政务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做好5G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1月30日,萧县已建设完工5G基站14座,施工中5G基站6座,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建设完毕。

二、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

一是聚焦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坚持动态认领和编制政务服务实施清单,萧县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24599项100%达到“四级”办理深度,依托“皖事通办”平台,采取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等方式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全程可办。二是聚焦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坚持完善和落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部署要求,积极跟进市局进度,全力推进更多的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三是聚焦服务更加到位。立足萧县实际,坚持服务前移,做好服务“最前一米”,变“被动反应”为“主动服务”。在大厅入口处前移志愿咨询服务台,组织帮办代办人员和志愿者热情主动提供事项咨询、办件发号、办事引导等服务,尤其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门好找、脸好看、事好办”。四是聚焦服务更加多元。严格执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引,积极落实以移动端为引领,电脑端、窗口端、自助端、电视端的“一源五端” 线上线下服务要求,聚力推进“7×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三、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功能

一是聚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萧县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303个均已实现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务服务事项线下100%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县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综合窗口运行模式,开设“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便民服务”3个“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乡、村两级事项“一站式”办理,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根据国家政务服务评价工作指南和政务服务工作规范,积极落实“好差评”制度,做到线上“一事一评”、线下“一次一评”,倒逼各项服务再提升再优化。目前,全县“好差评”好评率100%。

二是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积极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同步推出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提供“开办餐馆”“开办旅馆”等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公布标准化办事指南及流程图,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目前,已实现127个事项“一件事联办”和1764个事项“一件事导办”,20xx年,努力实现更多“一件事”告知、申请、受理、审批、办结、送达等全过程一次完成。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建设萧县大数据平台。尽快建立、完善我县大数据平台,加大大数据归集共享力度,将纳入数据归集目录范围内的政务数据全量归集至县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快归集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电子材料归集运用脚步,优先推广电子材料应用。真正为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创新等政府决策参考提供有效支撑。

二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提升。全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有序推行帮办代办。进一步简环节、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限,做好“网上办、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努力实现更多的事项“全程网办”。落实7×24小时不打烊服务。继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6

按照县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安排和要求,跑马坪乡新农村工作队进村入住后,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指导员们积极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现将我乡新农村工作队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半年来开展工作的情况

1、加强学习,完善制度,为新农村工作打好基础。为提高队员的素质,工作队确定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学习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最新动态和文件材料,吸取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以便驻村期间更好地开展工作。工作之初,重点学习了《宁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指导员管理办法》、《关于下派第四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通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手册》等文件精神,在工作中一是队员们相互学习、沟通,二是经常向乡村两级的干部和村民中的能人贤士学习。另外工作队还制定了每月一会的工作制度,每月20至25日期间召开一次会议,了解队员们的.工作情况、查看工作日志和学习笔记。

2、主动听取乡党委政府意见,明确工作重点。积极协助乡、村两级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是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四个指导员都经常参与乡党委、政府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队长、副队长还列席了乡党委、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工作队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导,以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为主要任务,按照乡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分阶段实施的指导思路,明确了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找到了工作目标,工作重心和方法步骤,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调动了积极性。

3、走村窜户,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了解群众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因此,工作队员认真履行指导员“六大员”职责。为充分发挥“六大员”的职能作用,工作队要求队员首先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实地了解村情,了解村民的意愿及生活现状,掌握所驻村的自然条件、村级组织建设以及农户生产生活等情况;同时要求队员结合村组实际,倾听民意,与群众一道,边调查边思考,群策群力,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发挥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制度建设的督导员、组织建设的指导员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4、立足村情,力所能及办实事半年来,指导员们主动协调各方,争取部门支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解决指导村的实际问题为主,努力做好服务,集中力量办好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出发点和总要求,抓好年度工作。重点解决了一批迫在眉睫的村民生产生活、产业发展、文化教育等困难。

第一、羊场是今年上半年我乡受冰雪霜冻和旱情最为严重的村委会,挂钩指导员与乡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一起,深入到各村民小组、到农户核查灾情,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指导村民抓好抗旱、春耕生产等工作。在羊场重修了灌渠417米,加固维修了灌渠3000米,解决了三件人畜饮水工程,工程总计长4200米,解决了103户,521人,5860头(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抢通了山体塌方堵塞的水渠一处,向核桃种植户分发了600个水胶桶,向秧苗受灾户分发了35卷地膜。

第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单位县工商局,听取指导员调研走访情况汇报后,局领导带领部门同志,带着单位同志对村民的深情厚谊,前往沙力坪村委会,与村两委一起探讨经济社会发展,鼓励村民迎难而上,共创美好家园。实地慰问了困难党员11名,把20__多元人民币亲自送到了百姓的手中。同时,帮阿罗村小学解决了20套课桌和4套教师办公桌。另外,驻村指导员参与协调建设完成了沙力坪阿罗村黑山羊养殖场和香港“无止桥”基金会投资的拉马丁桥。

第三、在指导员的精心指导下12公里的二村乡村通达公路和投资150万的以工代赈项目已经全面竣工,二村和跑马坪村委会正在建设的农网改造工程也基本完成。

二、存在不足

一是全乡基础设施脆弱,交通、水利、能源设施离新农村标准差距太远,后备不足,给工作队的规划带来了难度。二是产业化程度低,支柱单一,无规模。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支柱产业面临不少困难。

三是资金投入少,普及新农村建设仍停留在思想宣传上,启动举步维艰。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指导员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新农村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更好地完成年度新农村建设任务。二是尽心竭力做好各项工作。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履行指导员工作职责。

三是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支持,争取投入,协助乡党委政府尽可能地为群众多做实事,为早日实现新农村目标再尽一份力。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7

根据县委、县政府20xx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今年县工信委安排在乡村三组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驻点村,为把帮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我委党政主要领导非常重视,迅速部署,成立工作组,深入驻点村了解村情村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村组各项制度完善情况等,一年来,通过工信人的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了村基本情况

村三组坐落在恩江渠的中下游,距县行政中心约2公里,乡政府约1.5公里,全组人口132人30户,中共党员5人,困难家庭5户,全组90%劳动力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做手艺、经商办厂、年轻人外出务工,全组人多田少,10%的无一技之长劳动力在家耕作仅有81亩地经济来源。

二、新农村建设在继续

工信委帮扶三组前,整村都实施了新农村建设,20xx年就邀请了城建部门对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序合理规划,20xx年全面铺开了农宿、道路、沙道、小渠村庄整治建设,村民新住房屋基本上是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合理、现代网络,并对村内原有房屋实施了统一全面改造,未发现一例违章建筑。到20xx年底,村三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8公里,村内主干道水泥路面硬化600米,小巷道水泥路面硬化1000米,水泥硬化通道率达100%,河塘的周浆砌塘堪1200米,浆砌水沟500米,有效地加强了村安全防范,村民排污有效得到改善,自来水入户率100%,大大的改变过去村民饮水无安全保障日子,无害化水冲厕入户100%,村庄内房前屋后闲地、道路两旁空地基本进行绿化,水沟、河道、水塘垃圾进行有效清理,村内在合理据点发放了分类垃圾桶,配备兼职保洁员,垃圾统一送焚烧地焚烧处理,村庄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三、协助村健全完善村制度

20xx年村自筹资金30万元,初步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初步设村民议事室、文化阅览室、党员活动室、休闲娱乐室等场所,各项制度初步议订,村规民约、卫生环境、一事一议、村民理事会和监事会、财务公开、党建工作、矛盾调解等法律法规制度,待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全面完工后各项制度装表上墙,今后实现按制度、按原则办事,真正实现法治治村。

四、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我委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正副组长,主要科室负责人、后备干部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组,成员配齐配强人员,确保落实到位,工作时间到位,制定了《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20xx年奖励乡村建设驻点帮扶工作计划》,完善了工作组工作制度、工作组考勤制度和工作组学习制度,党政一把手多次深入村组出谋献策,共商村建设大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会议与干部群众座谈,与三组村民面对面接触15余户,特困难家庭3户。

五、带信息、资金下基层帮扶

通过下基层了解村情村貌和以前帮扶单位的帮扶的情况,我委今年出资2万元,尽绵薄之力解决了村三组新农村建设后续的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建设村中路边鱼塘护栏100米,为村民解决了出行安全;二是维修村中总出路加高硬化水泥地面;三是协助村新村活动楼;四是协助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五是帮助村道两旁空地、房前屋后空地绿化;六是我委出资带领村主任、村长赴浙江桐乡狄蒲、保、环溪三村新农村建设考察,收获颇丰;七是我委挤出资金走访了69名孤寡老人,李细英患有鼻癌多年丧失劳动能力,仅靠丈夫在外务工经济维持生计的杨二英,患有胃癌及肿瘤、丧失劳动能力依靠妻子一个人的经济维持生计的傅四毛和患有精神病年治疗需2万多元傅正年,每户400元的`慰问金,尽绵薄之力,解燃眉之急。

六、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为大力宣传“法律六进”活动,法律进乡村,推动法制建设村级平台,营造“六五”普法浓厚氛围,协助村活动中心建立各规制度,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治村”创建,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推动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落实,指导村级全面实施村庄整治工作,确保创建“四零平安村”打下了良好根基。

在工作组的全力协助下,村民团结了,心齐了,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强了,村民的致富信心更足了,我们想信,村的美丽明天会更好。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8

数字乡村工作主要是通过建设信息网络体系,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化、现代化服务。20xx年我单位数字乡村工作任务主要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巩固提升网络扶贫成效等。按照州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州、县的统筹安排,数字乡村工作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完成了数字乡村重点任务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为了确保全数字乡村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由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股室负责工作的组织实施,落实到点、责任到人。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效规划,明确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三是营造氛围,加大宣传。通过智能信息化手段宣传数字乡村带来的安全、便捷、实效性。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加强基层医生远程教育培训、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已完成全县13个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系统设备安装。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州“互联网+远程医疗”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我县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截至11月底已完成培训3419人次,10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在卫生扶贫方面,持续落实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的报销,截至10月救助贫困住院人口753人,救助金额:132.07万元。扎实开展城乡居民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10239份,建档率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239人,覆盖率100%。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问题。

(三)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现代化。同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预防、控制、化解、消除重大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势在必行。县人民医院建立了his、lis、ris/pacs系统,可通过自助机、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挂号、缴费等,及大的改善了就诊流程。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有限,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速度十分缓慢,维护也十分困难,造成乡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

(二)专业人才缺乏。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数量极少且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县级信息管理员都是兼职人员,乡村信息服务人才更是极度缺乏,加之卫生信息化涉及到卫生管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专业学科,所以网络维护、系统应用等更是难上加难,制约了信息建设的推进。

(三)信息资源未优化整合。各类智慧应用功能还处于各自分别应用状态,还有待进行系统性统筹。同时,上级配发系统较多,各系统互不相通,数据重复录入,增加基层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9

自驻村以来,驻百子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创新载体,建立完善各项机制,进一步强化管理,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作用的发挥,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现将驻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搞好调研。一方面,参加了村委会的班子会议,对村委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深入村组调研,进村后,我们首先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做好调查,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二)拟定工作计划。结合调研情况,与村委会干部一同进行了研究,对一年的工作作了初步的规划。同时,对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三)广泛关注民生。驻村后,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民生改善和产业培植上,对各村组的抗旱保民生、森林防火、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困难群众救助等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督促落实。并对全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烟草种植规划、大春作物种植面积落实等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向村委会和村组提出了意见建议。

(四)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村委会工作经费紧张的实际,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目前为村委会争取了1万元的工作经费,用以缓解村委会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主动融入基层工作,全力以赴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抓好大春粮烟生产、抗旱保民生等各项常规工作。

(二)继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呼声,增强基层工作能力。

(三)积极向上争取汇报,协调相关县级部门安排项目和资金,力争解决几件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

(四)积极争取项目,在村委会举办2至3场科技培训,推进新型农民培养工作。

(五)继续争取资金,为村委会解决办公条件简陋、工作经费紧张等问题。

(六)广泛开展调研,结合实际对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对各村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再调研、再思考、再规划。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0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和20xx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xx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xx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三、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1

今年以来,县根据市推进5G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全力贯彻落实市关于《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xx-20xx)》等文件要求,积极响应“加快云改数转、推动高质量发展”号召,积极探索高效率推进机制和有效举措,有力保障了全县5G基站建设的顺利推进。截至11月份,县共建成并开通5G基站521个,完成率88.01%,位居五县(市)第二位,仅次于长丰县。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总结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为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加速5G产业发展以及在垂直行业的应用,经县政府同意,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21个县直部门、乡镇园区分管负责人及5G建设运营商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5G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5G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5G建设的工作任务;协调解决5G建设推进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督促和指导全县5G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督促各乡镇园区、县直相关成员单位5G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等。

2.定期调度协调,跟踪反馈。县推进5G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认识到5G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5G工作推进反馈机制,针对5G建设过程中各建设单位反映的疑难杂症,认真梳理、逐条记录、跟踪协调、逐项解决。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推进5G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针对高校落地难等专项对接会2次,及时学习传达省市关于推进5G建设的最新部署要求和扶持政策,通报全县5G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安排。根据项目建设推进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相关单位召开专题推进会,系统收集各基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领导小组文件印发5G基站建设问题交办单,对汇总梳理的52个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逐个问题确保按期销号,确保基站建设顺利推进。

3.着力纾困解难,全力推进。围绕5G建设涉及的宣传推广、项目审批、公共资源开放、供电保障、通信设施保护等重大问题,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属地乡镇园区的职责,由各单位制定1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协调保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个别5G基站落地难等问题由分管副县长亲自带队,现场协调;建立县5G建设工作微信群,及时传达交流各项工作信息,加强建设单位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工作推进合力,及时解决5G工作推进过程的具体问题。截至11月份,累计落地难站点55个,已解决47个,下剩8个已经完成对接并达成初步意向;需开放公共资源站址8个,已解决7个,下剩1个已达成意向即将进驻施工;有条件“转改直”站址83个,已完成24个,受阻19个。

4.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平台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5G通信科普知识学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5G活动,让5G科普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减少群众对5G基站辐射的恐惧和误解,保障5G建设的顺利推进。县会同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移动分公司等服务商及相关乡镇园区多次组织5G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宣传5G科普知识。截至11月份,共组织5G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9次,发放宣传手册450余册,参加人员630余人。

5.加快5G组网,推广运用。持续推进5G和宽带网络建设,加快5G独立组网(SA)建设,在实现5G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区功能性覆盖。目前已形成覆盖县城城区、经开区、大学城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蓝图,5G网络开通区域覆盖率已达98%,服务5G用户超过25万户。积极推进5G应用落地,与先进企业、小区开展深入合作,目前已推出“智慧社区”、“智慧工厂”等多个5G智慧技术应用。三河镇的5G+AR观景、市振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5G+视频会议、新宁供应链智慧工厂、美的暖通开展5G智慧工厂和5G智慧生产管理应用实验等5G商用已在稳健运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加强5G科普宣传。将5G科普宣传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工业发展目标考核范围,制定5G宣传实施计划,落实乡镇园区5G知识宣传管理责任。

二是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由县5G领导小组牵头,督促经信、发改、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依据职能统筹协作,依法查处5G建设中的乱加价、乱收费、破坏电信设施等违规违法行为,对于性质恶劣的,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并纳入征信管理,为5G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三是着力加强沟通协作。移动、电信、铁塔3家具体建设单位加强与属地乡镇园区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尤其是做好与具体对接单位的有效沟通;县5G办进一步加强与3家建设单位的对接,适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疑难杂症;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专门协调小组,责任明确到人,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四是强化推广运用。全面提升我县网络带宽,实施“千兆入户、万兆入楼”的光纤覆盖计划。推进骨干网互联节点的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升级,实现IPv6骨干网网间高效互联互通。以网络优势带动垂直行业应用发展,加快乡镇集中区域、工业园区5G全覆盖建设,推动远程医疗、无人驾驶、5G智能工厂、5G高清视频传输、智慧养老等5G运用。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2

一、三项措施,强保障

为了确保全乡“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实行直接领导协调,并要求各村委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图片的采集和录入,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业务骨干分成数据采集、图片采集、软件技术、数据录入、图片处理、质量审核和后勤保障七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并从学校和各站所抽调了电脑硬件、数码相机、车辆等设备,为工作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三是从乡财力中划拨了1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缺口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后勤保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启动。

二、四个明确,定目标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地开展,9月12日,乡党委政府结合楚雄、玉溪试点单位取得的成绩,召开了各村委会文书和抽调工作人员会议,结合沿江实际,一是明确总体思路,通过“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展示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网站建成服务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新载体。二是确定了10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和乡级机构共76个单位为网页制作基本单位。三是明确了工作步骤,把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分为筹备、数据图片采集、审核、录入、校对、汇总上报六个阶段。四是明确了工作任务。根据抽调人员特长把工作人员分为六个工作小组,按六个工作阶段分别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

三、三个统一,提效率

一是在筹备阶段成立了组织机构,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了数据采集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了指标、口径和采集方法,9月20日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二是在数据采集组采集数据的同时,完成了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离线录入软件的操作,并利用投影仪对图片处理小组进行图片处理软件acdsee演示,统一了图片规格和对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图片的处理方法;三是制定了数据图片录入、图片处理工作流程,统一了工作步调,从根本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四个把关,保质量

为了确保数据、图片质量,一方面对采集的数据,由质量审核组审核后交由数据录入组录入,凡是因数据采集和质量审核小组把关不严,在进行录入时,每出现一个指标错误,从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人员责任制考核中扣除5分,有效地控制了采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对当天采集到的图片,晚上召开图片质量审核专题会议,图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由乡四班子成员进行审核验收,总结当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安排下一工作日的工作任务。通过图片把关,在不断提高图片采集组工作人员的拍摄水平的同时,全乡图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没有出现返工现象。三是数据图片全部录入完成后,由各村委会书记、主任、文书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单位的录入数据、文本和图片进行校对审核,及时进行修正补充,确保了网页使用的图片文本信息的真实性。四是乡级网页所有使用的图片和文本信息,经过班子会议逐一讨论通过后才进行数据上传。

五、取得的经验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涉及了全乡农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盛市、区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沿江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乡长亲自抓,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在乡农经站电脑设备、数码相机、工作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及时从学校借用了7台电脑,从各站所筹集了8台数码相机,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工作人员,抽调车辆3辆,并从十分紧张的乡财力中提供了10万元工作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区政府及时调集资金购置了数码相机,按照乡镇业务量大小进行调剂,解决了器材不足的迫切问题。

(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环境。图片采集工作组采集的图片共计13500余张,全部来自群众生产生活,有的图片采集需要进到农户家中,拍摄反映农民家庭基本生活设施的场景;有的需要爬到农户房顶,拍摄反映村庄全貌的写实图片;有的需要进入厂房内部,拍摄企业生产实际的图片;有的需要进入种养殖大户的种养殖场,拍摄反映农村经济的来源图片;还有的需要拍摄群众在田间劳作、休闲娱乐的大量图片资料,这些图片的采集都得到了群众们的热情配合,这也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无私奉献的工作队伍。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数据图片的采集、录入、修改和数据上报工作,和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把关,参与工作难点的化解。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了国庆假期,有的同志还带病坚持,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在分工不同的各个工作小组之间,需要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只有相互沟通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盘工作的开展。虽然正值国庆长假期间,各小组成员都比平时上班时间早到半个小时,相互交流沟通,确保工作步调一致。

(四)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过硬的技术力量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摸索开展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上离线软件的开发的时间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全乡的数据采集录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工作人员中抽调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业务人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在当天工作结束以后,针对录入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测试录入图文信息显示、导入导出数据是否规范、完整、准确,及时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确保了全乡离线数据录入软件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为使工作人员真正掌握数据采集、图片采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录入等技术要求,确保工作人员技术到位,除了业务人员培训以外,实行“每天一会”、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数据录入、图片处理、图片采集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上级配套设备和资金没有全部到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乡财政划拨使用的资金仅仅能够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和缺口硬件的采购,而上级配套的设备迟迟不能到位,调剂的电脑配置不一致,以及离线录入软件的不稳定性,经常因操作系统和电脑硬件驱动程序冲突,引起系统崩溃,导致数据丢失,问题出现原因查找难,造成了工作重复。

二是工作时间安排的过于紧张。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上图片资料采集的季节性,从安排部署到要求结束的时间较短,造成了工作强度的增加,数据图片的质量把关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3

一、工作目标

到20__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

1.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强化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监管,加快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粮食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升级完善国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卫星遥感、土壤水分数据融合等气象监测技术的应用,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2.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快建成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监测技术,加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全程监控、精准管理。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探索运用遥感监测、信息化管理手段监管黑土耕地质量。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测。

(二)持续巩固提升网络帮扶成效

3.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完善优化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

4.优化完善网络帮扶措施。加大对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支持力度。继续面向脱贫户开展精准降费。持续推进广播电视重点惠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运营服务水平,扩大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规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巩固拓展生态扶贫成果。鼓励中央企业结合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脱贫地区数字乡村项目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利益联结覆盖。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支持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网信企业优势,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聚力行动公益项目。

(三)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

5.持续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推动农村光纤和4G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面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及偏远地区,逐步推动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加快使用低频开展农村5G网络覆盖。补齐边疆地区通信网络设施短板,综合运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接入手段为用户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持续推进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6.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归集和共享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持续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先行先试。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保障能力。支持商务流通、邮政、快递企业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

(四)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7.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高分卫星数据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移动物联网覆盖,加大农业生产场景窄带物联网(NB-IoT)部署。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重点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依托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深入推进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8.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建设数字育种服务平台,加快“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逐步发展设计育种。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加强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云用数赋智”。健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功能,发展移动端交易。加快供销经营服务网点的`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继续做好数字农业农村项目的推进实施与监督管理,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9.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加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重点专项。利用专项支持适应于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机械等一批农机装备。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加快国家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工作。搭建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效能。

10.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持续完善有机产品认证追溯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的公众查询服务。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开展质量追溯。加快推进中国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建设完善全国棉花产业信息平台。

(五)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11.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深化“数商兴农”,培育推介农产品网络品牌,开展特色农产品认证资助和推广,以品牌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邮政快递服务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工作,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深入实施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组建“青耘中国”直播助农联盟,广泛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持续发展“巾帼电商”,培育扶持妇女优势特色产业。

12.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强化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品牌线上宣传推广力度。完善乡村旅游监测工作体系。继续举办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推动创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推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

13.强化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持续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稳妥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推广,加快研发适合广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授信覆盖面。持续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广农村金融机构央行账户业务线上办理渠道及资金归集服务,推进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向县域农村地区下沉。

14.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健全国家、省、市、县等互联互通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应用平台,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指导各地健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制度,提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交易鉴证、权益评估、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等服务。探索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六)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

15.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扩大县级融媒体中心东西协作交流公益项目覆盖范围。加大对“三农”题材网络视听节目的支持,增强优质内容资源供给。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宗教有害信息监管和处置力度,大力宣传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继续开展“净网”“清朗”等各类专项行动,为农村地区少年儿童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16.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继续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实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依托乡村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展览,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

(七)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

17.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优化升级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全覆盖,加强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政务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提升工程,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农房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18.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化智安小区、平安乡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区域视频图像系统建设联网应用,积极推进视频图像资源在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各行业各领域深度应用。继续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移动智能调解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9.推进乡村应急管理智慧化。完善智能数字网格预报技术体系,推进暴雨、局部地区突发强对流预警信号精确到乡(镇、街道),构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强农村多灾易灾地区灾害风险监测。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等工程,加强面向偏远农村、牧区、山区的预警信息服务。持续开展乡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20.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强化农村疫情信息监测,升级通信大数据平台,支撑农村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提升区域协查数据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推进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一码通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应急广播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知识普及宣传。

(八)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

21.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网络建设,提升中小学校网络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通过卫星电视、宽带网络为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促进数字资源东西协作。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和捐赠活动,提升农村地区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持续研发数字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继续开展民族语言信息化研发工作。

22.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稳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集约化云上部署。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继续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服务,推广“出生一件事”联办。深入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深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落地应用,逐步建立救助患者医疗费用信息共享机制。20__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23.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进一步优化乡村基层社保经办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推广应用全国社会救助系统,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拓宽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全程网办”。增加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的监管功能,提高补贴发放精准性。开展互联网网站、APP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制定属地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方案。

24.深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脱贫人口、农民工、乡村青年等群体就业监测与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汇集岗位信息,拓宽广大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帮助其就业创业。推动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互联网助农项目,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25.推动农村消费升级。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拓展,加快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推广农村寄递物流末端共同配送。推进抵边自然村邮政普遍覆盖。引导传统商贸流通、邮政企业强化数据驱动,推动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为农服务精准化,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升级。

(九)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

26.提升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继续组织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开展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扩展建设。探索推进包括农村在内的全国生态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与应用,推动感知平台各相关业务系统“真用真连”“互联互通”。推进全国林草信息化示范区评选工作。

27.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农村居民通过APP、小程序等方式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加强环境要素和重点监管对象监测。提高农村地区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能力。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信息管理,提升村镇污水垃圾治理水平。开展高分卫星在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应用示范工作。

(十)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28.加强统筹协调和试点建设。指导地方建立健全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__-20__年)》落地实施。研究制定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印发实施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持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完成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总结评估,鼓励地方开展区域性数字乡村试点。充分利用融媒体、直播平台、网络视听节目等渠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9.强化政策保障和金融服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引导力度,按规定统筹利用现有涉农政策与资金渠道,支持数字乡村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金融机构对数字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和优质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就业创业群体的信贷、融资支持。持续加大乡村金融供给,提高全国整体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因地制宜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地方探索构建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30.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口的数字素养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育培训。继续加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巾帼人才信息化培训。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4

20xx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二十字”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新农村建设各项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注重特色,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主要抓好示范村、“五个一”工程村及主要公路沿线村屯新农村建设。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标准完成春耕生产

坚持高标准、市场化、科技型备耕。及时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高油大豆补贴2121万元,落实春耕资金5.3亿元,下摆化肥1.3万吨,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50期,累计培训农民6万人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5.6万亩,大豆34.4万亩,玉米15.8万亩,水稻5.4万亩。全县良种播种率达100%,种子包衣率达100%,克服了早春干旱和春耕期低温多雨等不利条件影响,高质量完成了春耕生产任务。

(二)特色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上半年黑木耳、烤烟、果菜、特色养殖、劳务经济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①黑木耳产业势头强劲。加速推进标准化、工厂化、产业化进程,第三届黑木耳节正在紧张筹备,全力做好升格工作。生产规模达5、79亿袋,预计总产2.2万吨,预计总收入8.8亿元,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②烤烟产业标准化推进。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管理,落实面积3.8万亩,签定收购商品量11万担,合同金额5500万元;

③果菜产业外向化推动。积极实施出口果菜产地备案和注册登记,稳定面积18.5万亩,重点发展对俄出口果菜6.5万亩,其中棚室蔬菜3100亩,预计总产16万吨,总收入1.33亿元以上;

④特色养殖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化圈养,肉牛存栏21490头,出栏4068头,生猪存栏38855头,出栏30051头,貂存栏43000头,预计今年牧业产值在1.2亿元;

⑤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突出“县校联合、定单办学”的模式,加大对俄劳务输出,阳光工程培训1300人,其中技能培训300人,引导培训1000人,新转移1272人,其中新增赴俄158人,预计全年实现劳务总收入3亿元以上,拉动农民增收1500元以上。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xx年初以来,我县为了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制定了《加强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优惠政策》,从工商、税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农业生产、农村优抚、农村医疗等六大方面予以扶持,极大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

1、试点村农民增收势头良好。我县9个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仅黑木耳就发展到7332.5万袋,同比增长62.9%,占全县发展黑木耳总量的13%。省级试点村发展规模过千万袋的村达到4个,占全县千万袋村总数的36.4%。

2、集中推进新农村项目。大城子、夹信子、三岔口、泡子沿四个村建设项目全面启动,现已完成6个项目建设,其中三岔口村文体休闲广场正在建设中,泡子沿农民公园工程过半,大城子村渤海国遗址展馆主体即将完成,夹信子村的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3、“五个一”工程全面展开。创优村新建、续建主导产业园区6个,新建、扩建文化大院和农民休闲广场4个;达标村完成90%的验收项目,其余进入收尾阶段;提档村建设项目完成80%;重点环境治村全部完成整治任务,规划村正在组织规划。

4、村屯绿化、环境整治效果明显。上半年绿化村屯18个,绿化面积592.5亩,栽植绿色树木4.8万株;全县清路障186处,新修边沟1万多延长米,清边沟8.95万延长米,清垃圾1.03万吨,清柴草粪堆1827处,村屯环境明显改善。

(四)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完善培训措施。

我们与黑龙江盛世新农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建设80个农村科技文化信息播报站,现已建成52个,并根据东宁实际上报环境整治、科普、政策法规等信息。完成了16个村“六位一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迎检收尾工作。全县102个行政村创建计划生育“双新”示范村30个,示范户300个。印发《农民应知应会》宣传单3万份,《农村法律法规汇编》5000册,科技人员下乡1600人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50期,发放资料30万份,播放科普录像270场,培训农民6万人次,占农民总数的60%。

(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上半年超常规运作,重点扶持宝荣中俄批发大市场、天宇种猪厂、六畜兴种猪厂、富鹏木业有限公司、鹰鹿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入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省市龙头企业总数达15个。新增一品专业村18个,一品村总数达51个。新组建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协会、组织达81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达标工作难度大。

二是农民难发动,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三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安全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首批省级试点村达标验收年,将采取集中帮扶,连线创建,提升标准,全力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省级试点村建设。

一是抓住农业生产不放松。全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强化关键期管理。黑木耳强力推行八分熟采摘技术,人工修剪晾晒,分级包装,同时加强秋耳生产管理;烤烟实施疏叶控株,增强通透性,提高品质;果菜做好蛀果蛾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指导;特色养殖业要重点发展家庭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抓好肉牛品种改良、母猪繁育,无重点疫情发生。

二是抓好8个首批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达标工作。今年下半年将此项工作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呼兰现场会议精神,按照十项基础建设20条标准抓好落实,做到逐条对照逐项落实,不丢项不落项,高标准完成试点任务。

三是抓好项目落实。按照公益优先、多建多投、多元投入的原则指导省级试点村落实“以奖代投”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争取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任务。认真抓好“五个一”工程32个行政村各个项目落实,确保“五个一”工程落到实处。全面抓好“九大民心”工作的实施,确保我县新农村整体建设上水平。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5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要求各乡村医生转变“重治轻防”的思想,要把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疾病治疗当成同等重要的工作去抓,两手抓,两手都不能放松。通过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减少辖区居民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的生活质量,当好辖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守门人。

二、明确责任,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骤

通过这次培训,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工作职责,制定了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责任到人;二是从入户建档到健康查体再到重点人群定期随访,进一步细化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骤,为下一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顺利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学习,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质量

在确保健康档案真实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这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核心,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一是要求乡村医生切实入户建档,通过面对面的查体,采集真实、准确的健康信息,完整、科学地建立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二是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重性精神病人进行随访,科学指导重点人群的日常活动、饮食和治疗,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症状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重点人群的生活质量;三是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业知识。这次培训,从健康人群的体格检查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再到后续的健康指导,都做了详细的培训和指导,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保障。

四、扩大宣传,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和认同度

各乡村医生要通过张贴宣传公告、发放宣传单、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辖区居民对此项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6

一、基本情况

经梳理,兴庆区自然资源局共涉及5项任务,其中3项目前未发生,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二、20xx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1.推动建成全国农田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等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情况:一是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向各单位提供国土调查成果,及时向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数据。推动建设实景三维银川数据库,完善更新1:20__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建设完成银川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二是协助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向各单位提供国土三调数据成果。初步形成银川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及时提供现势性强的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成果,初步建成村庄规划数据库。三是配合银川市初步形成银川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现已提交兴庆区国土三调数据。四是完成季度遥感监测工作,根据季度遥感解译矢量数据,分析动态监测成果,可对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耕地保护与非法占用动态监测,作为执法依据进行违规核查,辅助自然资源管理;为生态修复项目的设计、实施、验收提供依据;根据湿地动态监测可以准确掌握各类湿地的分布状况、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的治理进度情况,为银川市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实现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的动态精准化管理。五是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根据自治区同意下发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监按年度更新林草资源数据库实现动态掌握全市林草资源底数变化。六是融入自治区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建成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和工作平台。制定《兴庆区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落实“林长制+生态警长制”,“一长两员”全面到位。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深化森林草原综合执法改革,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2.全面梳理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情况:兴庆区本级目前不涉及自然资源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内容,但仍积极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做好相关政务数据的梳理、汇报工作。

3.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情况:按照《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在《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xx-20xx年)》中确定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绘制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配合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将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纳入自治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兴庆区自然资源局目前未接收到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相关转办件,今后将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4.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化工作,完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情况:兴庆区自然资源局目前未接收到相关转办件,今后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规划、用地资料。

5.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情况:一是开发田长制巡查APP。利用平台将国家下发的占用耕地图斑按乡镇和村下发至各级田长,各级田长利用平台可以反馈图斑信息及整改情况。并出台《银川市兴庆区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在土地监管工作中的职责,有效遏制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杜绝耕地非农化。二是湿地保护工作。兴庆区目前湿地保有量11258.8548公顷,湿地率17.37%,湿地保护率达到63%。目前,已成立野生动植物巡查工作小组,采取不定期的巡查方式,到辖区湖泊湿地巡查是否存在非法盗捕、盗采、贩卖野生动植物事件,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三是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根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对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的要求,兴庆区自然资源局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全面部署,按照要求组织技术单位进行外业质量检查工作,目前外业工作在持续进行中,预计2020__年初提交林地资源现状及林地动态变化分析成果报告,助推在全区实现动态掌握全市林草资源底数变化情况。

(二)问题困难

1.专业人员紧缺,土地管理难度加大。因机构改革等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兴庆区严重缺乏有专业的土地、规划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土地管理工作推进较为艰难。

2.生态建设资金不足,项目审批难。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任务重、标准高。兴庆区近年来可用于造林的土地资源紧张,从征地拆迁到苗木栽植和后期管护成本非常大,中央、自治区、银川市补助资金申请困难,多年来一直以本级财政投入为主。

3.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不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等,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保密范围需要等,导致调查结果不能技术运用到现实工作中。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兴庆区自然资源局将积极、有序对接区、市跟进开展相关工作,常态化做好土地监管、湿地巡查及自然资源普查工作,确保各涉《兴庆区数字乡村任务分解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重点任务

1.加大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一是落实兴庆区河滩地收回及土地移交工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申报实施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及景观工程项目;二是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土地巡查检察,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加大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方式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做好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签定工作;四是持续做好兴庆区城乡公园、绿地、广场、林带养护管理工作,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城固、建立生态保护屏障。

2.在重点项目用地服务保障等工作上用心思。更加主动服务企业,加强重点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勤跑自治区银川市厅局,加强沟通,推进一批在规划调整和办理用地手续方面有困难的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3.全面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兴庆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兴庆区掌政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配合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完成兴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月牙湖乡、通贵乡、掌政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4.积极推进实施林长制、田长制,全面推进土地权、山林权改革任务落实。将兴庆区建成县区、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将各林区、片区林木管护责任到人,确保一树一木都有专员专管。一是积极参与配合自治区、银川市落实土地权改革,协调开展用地规划管控、土地确权、土地资盘活源、土地执法监管等重点改革工作任务。以通贵乡河滩村黄河人家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通过该项目积累了在民主决策、公开运作、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经验及教训,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程。二是积极参与配合自治区、银川市落实山林权改革,协调开展山林地确权登记、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建立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市场化植绿增绿新机制、健全林业服务管理体系等重点改革工作任务。

(三)有关建议

重点针对人员、资金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河滩地为主战场,努力推进乡村黄河两岸湿地保护、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申请国家级、自治区级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努力获得上级林业部门资源保护资金支持,确保各项目顺利实施,使兴庆区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自然资源科技和人才支撑。做好自然资源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创新管理机制,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要抓手,激活现有人才,组织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在职培训。二是创新选育机制。积极与人事部门、财政部门沟通,争取新增新聘专业技术人员名额指数,争取高新人才引进、高职称技术人才的津贴补助,创造优越的环境、合适的待遇在基层引进并留住人才,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7

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610户,2696人,其中党员32人。全村总面积3020亩,人均不足1.2亩,其中耕地面积957亩,山地面积1635亩,自然资源十分贫乏。今年来,村干部群众在党的__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乡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理清思路、凝聚民心,充分发挥种养、采矿、务工、经商等传统产业优势,一心一意谋求新发展,为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下坚实基础。主要做了个方面工作。

一、抓阵地,强班子

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以提高领导和服务功能为抓手,按照“三个率先、六个一流”的要求抓好阵地建设。一是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目前洋尾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公道正派、团结协作,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是村民认可的好搭档,今年换届,两委班子成员原班连任。二是配齐功能科室服务农民。设立新农村建设服务站,配齐六大员,实行轮班制服务;设立农村夜校,配备一台42液晶电视,一台教学用电脑,并与闭路宽带联网,可供40余人上课;设立信息技术服务室,配备10台电脑供农村学习和上网查阅信息;设立图书阅览室,购置上千册书籍供群众阅览。目前我村村部成了农民劳作之余必不可少的.学习充电场所。

二、抓宣传,聚民心

我村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建不成的,所以,我村十分注重对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首先,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学习领会吃透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再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动员部署,并请市委党校老师专题授课,系统学习。第二,通过印发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安排党员和村民代表入户宣传讲解,使群众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涵义,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实际行动中,如在铺设村内水泥小路和改建主干道公路时主动捐款让地,在清理河道水沟时积极投工投劳。同时我村还投资1万元设立了三块大型宣传牌,并完成闭路电视与永安联网。

三、抓学习,增素质

我村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信息技术服务室、阅览室、科普宣传栏的作用,抓好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抓好科学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培育懂科学、懂技术、懂信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信息技术服务室、阅览室每天开放服务,每周安排2个晚上请学校老师教授电脑基本操作知识;农民夜校每周安排播放1次适用技术电教片,每月安排1次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栏每二十天更换1次板面内容。

四、抓生产,促增收

我村人多地少,只有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化、土地耕作集约化,才能向宽裕生活目标迈进。今年我村种植安贞雪蔗500亩,同时套种蔬菜、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预计亩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多数富余劳力从事古银币交易、耕牛交易、经商开店、外出务工,总人数达900余人,足迹遍及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农民收入大大增加。今年我村还引进了一家有75台设备的鞋面加工厂和一家鸭绒加工厂,增加就业100余人。为了增加村财收入,我村投资30万元购买了南山电站股分,仅此一项每年村财收入3.5万元。

五、抓整治,美环境

一是结合新村建设完成“三清六改”80余户;二是发动村民集资10万元铺设人行水泥路1700米;三是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清理河道800米;四是设置垃圾池3个;五是动员农户兴建沼气池,现登记要建20口。通过“三清六改”系列措施整治,我村环境更加优化美化。

六、抓建设,谋发展

为改善发展环境,我村今年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60万元建设村部并配套完善服务“三农”的设施设备;二是投资25万元兴建日产150吨可供200户居民饮用水需要的自来水厂;三是投资5万元,做好住宅小区、工业园区规划和突出古银币、耕牛交易特色的市场规划;四是投资2万元整修老年学校;五是安排农户建新房50座;六是聘请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对我村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进行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