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工作总结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关于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
关于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篇1
品德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下,较好的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各项计划,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目标,认真教学
学期之初,我们制定了比较详尽的教研组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根据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每位老师在教学时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二、认真开展“五认真”工作
针对学科特点,我们依然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按照教研室的要求,进行备课。尤其是对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的质量进行了要求。并认真的进行了检查。每月的五认真检查,由年级组进行统一检查,另外,教研组也进行2次全面检查,结合我们的年级组视导,应该说检查的力度加强加大,而老师们都能认真按照教研室要求备好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三、重视理论学习
我组教师按时参加各级的品德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品德研究课和展示课活动。利用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不断地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将新《课标》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实效。
任何优秀的理论如果没有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组教师在本学期里除了坚持理论学习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的探索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实效性。不仅如此,为了让每一次活动落实,我们认真研究课程目标、结合本册的单元目标以及学情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活动目的,并在活动的过程设计中逐步分解目标,坚持从细节入手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让我们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部牵头引进的一项以培养具有使命感的社会公民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项培养学生社区参政议政意识,开发学生的理性调研、批评性思维、有效沟通等学习技能的公民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强调的是通过公民教育实践让学生获得真知。这次活动的开展,联合卫生局,走上街头,多方调查研究,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和有效性。
我们品德组的很多成员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虽然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篇2
我们教研组以“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为主题,以“自由是学习的形式,自主是学习的归宿”为课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回顾本学年教研工作如下:
一、领会课程标准实施课题方案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因此,只要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就能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我们反复品读了新课程的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及教材的编排,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题:自由是学习的形式,自主是学习的归宿。并围绕主题,拟订研究活动的方案:(1)每位教师上好一堂“三优课”,共同研究教材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共同剖析得与失。(2)要求教师互听随堂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认真写好教学心得、案例分析与反思及教学经验总结等(3)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月一次的备课考核,每周进行备课课、说课和议课等研究活动,集思广益,使研究活动进一步得到深化。
二、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这是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发挥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过师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与应答,共创共生、求异创新。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处理教材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是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注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或是知识探索的起点,由此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教《心中的110》时,首先,我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本校或者社会有没有儿童、少年因警惕性不高而上当受骗的.事例,有没有儿童少年迷恋游戏机、网吧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被骗,被拐,被勒索,被伤害的事例。做好课前相应的准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共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教师将课程内容变成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将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利用学科整合,通过丰富的体验和表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实施赏识教育探索评价方法
新教材呼唤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采用赏识教育能创设这种氛围,因为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和鼓励。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从以下几个层次去操作: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生活课中,实施赏识教育:我们“定环境,找感觉”,时时处处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让学生找到好的感觉。
评价工作是课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活动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下,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别人,学会做人的道理。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杜绝学生校内校外表现的差异,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目的。具体操作: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注意分清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注重被评价者的起点和发展过程,提供多层次评价,重视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评价。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步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四、注重师德修养增强人格效应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是学生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
关于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篇3
中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同时为国家建设培养后备劳动力量的重要职责,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而班主任又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建设者,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和关键,能够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学教育的成败。
要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让学生既怕你又爱你,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以身示范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
一、展示自我,塑造形象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首先要让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和敬佩,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那么对进校的初一新生来说,作为班主任的你不是在学生面前摆弄自己而是向学生介绍你当班主任以来所取得成绩:你做过哪些事情,获得哪些奖励,班级学生取得哪些成绩。在介绍的过程中向新生展示你的能力和才华。让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认为你是他们学习的楷模,你会给他们带来好运。这样你的班主任工作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以身示范,模范带头
虽然在前面的认识和接触中,学生对你有了很深的印象和好感,他们还要观察等待,你是不是纸上谈兵、徒有虚名。现在你得展现你的真功夫。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每天晨练,你自己得坚持晨练,学生不休息你不得休息;要求学生整理好内务:被盖的折叠,床单的平铺,脸巾的晾挂,鞋子脸盆的摆放你都得一一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你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你的好感和佩服。认为你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三、选拔助手,培养干部
班级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人能做好的,更需要得力的助手。这就是班干部。看准苗子、选好班干部是形成班风的关键。如何选班干部呢?首先让每个学生作自我介绍来了解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然后从表现比较出众、有班干部经历的学生挑选出来,这些学生就将成为你的管理助手,但是班长人选要慎中有慎,除了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你特别喜欢。这样才便于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多的交流和沟通才能提高信任度。还有你的班干部助手应该是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优越的,这样的学生会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感恩、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冷暖关怀,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潜力。
在物色班干部时最好各样两个,以备后用,物色好后不要立即宣布,通过试用一段时间在有取舍的情况下进行无记名投票的形式选举产生正式班干部,这样是学生自己选的便于班干部的工作开展。
班干部上任后第一二周内要悉心指导,真诚关心,不要把全部工作交给他们。首先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该为班级做什么,然后是形成班干部制度,定期召开班委会,总结分析前阶段的工作,布置下阶段的任务。“同时,要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发动全班同学对他们进行考核测评,对不能胜任的班干部应及时调整,逐步形成一种有压力、有动力和有战斗力的骨干队伍,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早日走上正规。”[1]
四、规范管理、建立制度。
新时期、新环境条件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学生的家庭条件更为优越,并且每家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父母对孩子加倍疼爱、娇生惯养,使学生养成了懒惰、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相互攀比等不良习惯。而有的家庭因为父母离异、父母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作为班级主要负责人的班主任必须严抓班级管理,建立完善并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真正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班级干部,让同学们自己选出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威信、有专长的人当选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同学们通过对班级的管理逐渐形成良好的素养,培养他们就能够脚踏实地的做人、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通过会议增强班干部和班主任的沟通,以便班主任随时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引导班干部在班级会议上畅所欲言,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召开班干部会议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制定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班主任也可以更多的了解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或下一阶段的管理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五、宽容理解、善于沟通。
作为一位班主任,在教导学生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经常能够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及时给予引导、表扬和鼓励,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班主任需要怀着一颗真诚和善良的心来对待学生,宽容和理解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宽容。
“理解万岁”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这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行动上实现它。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摆出一副高不可攀的姿态;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甚至错误,需要班主任真诚、耐心、严肃的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而不是歧视、讽刺和挖苦,后者
的做法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更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和设计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主题班会、运动会、班干选举等;班级的日常工作更应该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明确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用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来对待别人。
六、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生除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还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还能促进班级团结互助、奋发向上,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所以在突出课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以及大课间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如:学校举行班级广播操比赛,我就在入场和服装上下功夫。我们班入场时,学生就伴着节奏感强,有动感的进行曲音乐精神抖擞地迈进比赛场地,这是和所有的班级入场不同之处,非常有特色。在09年秋,学校开展教室、寝室文化建设比赛。我们班充分进行了教室的布置,美化学习环境。我们精心安排布局结构,合理利用空间,注意整体协调,注重形式的丰富多彩,在色彩搭配上力求和谐自然,相映成趣,使班级每一块墙壁会说话。我还让学生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下“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鞭策自己勤奋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的教室布置有特色,有新意,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正因为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总能获得好成绩。成功激励学生进步,快乐伴随学生成长。我们的班级凝聚力就在这一次次品尝成功的收获中增强。让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总之,初中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任务是艰巨的。要搞好班主任工作,既要吃苦耐劳,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又得研究方法事半功倍,关注细节,把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好!“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初中生。
关于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与学校“伙伴式德育”相结合,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教研组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打造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体教研内容及目标
品德学科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品德学科的教学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填平学生认识与行为之间的鸿沟,是全体品德教师研究的内容。
1.低段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与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协调好关系,共同担负教育学生的重任。
(二)特色工作:
1. 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
(2)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2.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都既要上语文课、做班主任,又要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德育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并能适时地延伸课堂的时间空间,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渗透效应。
(三)一课三磨,提高实效
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改的相关精神,积极参加联片、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学习研讨其他学校优秀的品德课教学设计,观摩录象课,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课三磨”计划,由沈馨远老师执教《诚实的孩子》一课,张燕芳老师执教《健康过冬天》一课,沈洁琼老师执教《学习途径多》一课,胡育红老师执教《我们为祖先而骄傲》。通过教材解读、微课展示再到成熟的整堂课展示,组内老师群策群力,备课、研讨、修改……我们做到“一课三磨”,使得课堂更加完善。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也促使品德组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水准
这学期,我们品德组的课题跟通学校的德育课题——伙伴式德育“故事型情境对话为载体的品德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选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切实推动教育科研。全员参与,群策群力,使教研活动向高层次发展。
(五)本学期教研组及其教研组成员取得的成绩
张xx老师xx区公开课执教《健康过冬天》;发表文章一篇(省级刊物);一师一优课获省优;第四节“同一节课”结对指导。
沈xx老师执教xx区公开课《诚实的孩子》。
沈xx老师执教xx区公开课《学习途径多》
关于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校品社教研组以推进“二期课改”和“两纲”教育为中心,围绕着“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从培训、实施到研究,形成了“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提高了本校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 积极参加学科培训,提高德育课程意识。
本学期,教研组继续组织全校品社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让每位教师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及“两纲”推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针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推广,积极组织参加了市区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让教师进一步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教材的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 积极投入校本研修,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选派了相对稳定的教师组建了品社教研组,由副校长直接深入,以德育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专职教师为骨干,进一步规范了教研组活动。一学期来,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 以案例探讨为形式
教研组针对部分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学失效性的现象,分不同年级选取了一些案例,组织教师对课堂中“小组合作”“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总结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措施,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2、 以听课评课为途径
教研组以教师的公开课、展示课为重点,组织教师们听课,评课,各抒己见,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就课堂上的某一环节发表自己的点评和看法,帮助执教老师完善教学设计,同时也让教研活动成为人人可以发表见解的讲台,本学期,教研组还利用全员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们共同观看了网上的优质课,每位教师均完成了评课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气氛,并在教研活动中,让教师们有所思,有所得。
3、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本学期,教研组以《以教学生活化提高品社课课堂实效性》的论文结束了对品社学科教学生活化研究的课题,获得了学校科研成果的二等奖,又提出了《构建品社学科生成性课堂研究》的新课题,课题组成员正在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并在日常教学中,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以骨干教师为引领
本学期,学校选派了骨干教师参加了市“两纲”高级研修班,并根据“两纲”推进的新动向、新理念来指导教师教学;骨干、专职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到各年级的集体备课中,就一些热点、焦点提出有效的建议,为兼职教师提供帮助。以点带面,带动了教师一起改进教法,研究学法。
5、 以市区比赛为契机
我校教研组在本学期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以比赛为契机,深入教研,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努力,使得参赛教师获益匪浅,参与教师收获不小。我校教师也在比赛中赛出了精彩,获得了黄浦区教学案例评比的优秀奖,教学课件评比的优秀奖。
三、 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德育课程资源
本校教研组在进行案例研讨、课题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开发教材资源。根据四、五年级脚踩实空性强,跨度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创建了适合教材内容的图片、生活案例资料平台,并依据上海教育资源库的范本,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说明,归入校园网的资料库中,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
此外,教研组还注重和校本主题活动的联系,使校本主题实践活动成为品社课教学的外延和深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到实践中得到体验和感受。从“看京剧”到“遍中国结”,从“了解特奥”到“过民族节日”无一不让学生感受提升,也为丰富课程资源提供了另一个通道。
我校教研组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锻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好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