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内容页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20篇)

分类:工作总结发表于 2023-08-15 11:58阅读数:0

想写好工作总结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20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20篇)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

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成果,进一步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成果各项工作做实做细,根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转发〈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镇充分发挥包村工作组和村组干部的'帮扶作用,积极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可持续。现已完成对全镇房屋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召开了专题会议并成立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和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重点。以村为单位,由包村领导负责,组织包村工作组、村组干部,在全镇范围内统一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入户排查整治中,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存盲区、不留死角”的工作要求,逐组逐户逐项开展排查,各工作组先后深入到农户家中,通过拉家常、实地查看等形式,详细了解了农户住房建设、鉴定等级和房屋安全等方面情况,同时积极向农户全面宣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举措和感恩教育思想,使之深入人心。对疑似存在隐患问题的农户,及时沟通予以解决,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通过排查存在问题,堵塞风险漏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持续推进巩固脱贫住房安全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排查发现问题

我镇下辖10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5565户住房,其中生产经营性自建房235户,目前阶段性住房安全排查工作全部完成,未发现安全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做好住房安全保障查缺补漏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房屋动态巡查机制,尤其是在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极端恶劣天气或有可能造成房屋安全隐患因素时,重点巡查;

二是广泛宣传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民群众房屋安全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三是坚持“八大红色品牌”创建活动,“头雁工程”成效显著。村党支部通过成立合作社,充分盘活土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以张心强博士为首的5为归国博士入驻,成立博士创业园,生产高端吸气剂等高新技术产品,充分带动了人才振兴发展。

今年以来,示范区村积极结合上级部门,发展药用玫瑰产业。计划总投资500万元,总体规划100亩药用玫瑰,30亩蝴蝶兰(玻璃温室大棚种植)、一座温泉井、20__亩玫瑰大田种植基地,药用可实现亩产干花200公斤。预计每亩地可实现至少4000元的经济收入,远远大于种粮收入。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现正在积极推动中。由于“头雁”效应突出,12月8日全市“头雁工程”现场会在村召开。村党支部积极作为,吸引本村在外人员王鲁军返乡创业,通过承包村内扶贫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瓜果,并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聘用村内闲置劳动力15人长期务工,提供临时务工岗位40余个,带动3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贫,充分调动了群众劳动积极性,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增强。前牟村党支部积极带动群众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已形成规模,近期统计共有117个蛋鸡养殖棚,存栏85.4万只,由于今年市场行情好,养殖规模仍在稳妥拓展中。

五、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无人机培训50人次,参加电商培训25人次,参加新型农民技能培训35人次,通过镇企业培训基地培训25人,参加面点培训105人次。

六、以乡村文化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招商落地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为市文化乡村振兴项目一期,由文旅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投资约3.8亿元,二期投资约6.5亿元。项目总占地1600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智能型玻璃温室、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康养中心、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及中医拓展训练中心等等。

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满足游客休闲、养生、娱乐需求,有力促进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青少年研学和拓展教育的开展,助推县打造中药特色文旅品牌。

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清障和规划已基本完成,水系已经完成设计。智能型玻璃温室正在开挖基础。游客接待中心基础完工,正在建设。园区大门和院墙、路网正在建设。

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

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镇81个自然村已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工作,共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2个,其中村级39个,组级33个。界定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20890户68862人,资产总额101587408.2元,其中净资产总额100632138.3元,成功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二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村工作。20__年8月份根据“三权分置”工作要求,示范区内相继有周洼村、村、西牟村、前牟村、王胡同村按照组织动员、调查测绘、结果公示、登记确权、增值收益、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流程妥善开展了“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宣传全面到位、摸底调查到位、信息收集到位、公开公示到位。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有偿使用杠杆,使所有闲置宅基地凸显了自己的价值。仅村就实现了村效益十多万元,年产值近320余万元。

三是巩固提升扶贫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工作成效。首先突出抓好“扶贫车间”利用。目前全镇建有扶贫车间23个,目前全部运行良好,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10人,其中贫困户668人,基本形成了以旅游帽、服装、电子、发制品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贫困人口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其次是突出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我镇集中建设了扶贫大棚基地,基地内共有扶贫大棚83个,大棚由企业承包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基地用工优先招用贫困户,企业按照项目收益与村内分红,分红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户,助力26个村脱贫致富。今年新增扶贫项目4个,投入资金13410062元,目前已完工1项目,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1个正在编制项目方案。贫困户受益资金达到1591186元。形成了乡村旅游、温室桃树种植、光伏发电、奶牛养殖、温室大棚、中药加工等产业。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重点工作。修补和新铺油路800;重修街边公园休闲走廊30延长米;修整水泥路200;修补文化墙230;治理坑塘护坡360;惠民超市对外承包工作已经完成,年租金20000元;新修一座公厕,待验收。经常性地保持了油路、村民活动广场、盛世公园、儿童乐园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整洁和功能完整。

二是日常工作。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坚持经常性环境治理,清理垃圾920m^3;修剪花卉确保整洁美观,其中修剪国槐800余棵次,月季3500余株次,其他花草1200;墙体刷白1500,绘制乡村振兴等宣传墙体画780。

三是办实事情况。春节前夕,对全村9户贫困户、3名老党员和1名复退军人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了米、面、油,带去了组织关怀和温暖。邀请涿州市范阳医院15名工作人员,由全国人大代表、院长周松勃带队为村民开展义诊,共为132人次测量血压和号脉,为13人进行了诊治。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请来了3名律师,2名公证员和2名工作人员来村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回答各种法律问题83个,发放宣传材料183份。由工作队出资近千元,为防疫值班、执勤人员购置了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等食品,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了努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制定计划,做到了有章可循。根据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围绕“人居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建设、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驻村工作实际,制定了驻村工作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驻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措施,为驻村工作取得实效安上了抓手。

二是虚功实做,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带头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级组织的规定和要求,把组织的声音第一时间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结合司法行政工作,我们在宣讲《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同时,还将《民法典》、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疫情防控和防网络诈骗工作等法律法规录入优盘,用宣传车在村里反复播放,提高了村民的法律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模范带头,以行动赢得信任。作为驻村工作队,不仅要有唱功,更要有做功。为此,我们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疫情防控带头值班、清扫垃圾不怕脏累,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与村“两委”干部积极妥善处理各种信访隐患,全身心的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调查研究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下去,而且工作不够细致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还比较窄,方法单一,没有真正打开。三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数量少,质量不够高。四是同职能和业务工作结合不紧。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把各级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学习好,并结合村中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二是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在最美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协助村两委筹建700的党群服务中心,修建油路5000。三是大胆招进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把有能力、愿为乔屯村发展做贡献的人招引过来。四是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争创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3

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贵部门《关于报送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及履职情况报告的函》要求,现将我委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标准编制我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

为高标准编制我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为我区未来五年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引领和方向,我委牵头编制完成了《xx市xx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并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于20xx年9月16下发。

(二)积极与国家及省、市部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情况

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委主要领导同志先后6次前往国家发改委对接了固定资产投资司、农村经济司、地区经济司、基础产业司等相关司局,了解国家部委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布局,项目及资金方面的相关政策,为我区在争资争项、项目包装策划及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委班子成员、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也经常赴省、市发改委对接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咨询投资政策等方面的事宜,及时了解上级部门投资导向,为我们项目策划包装及争资争项指明方向。

(三)乡村振兴项目谋划策划方面

为积极策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委组织召开了全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项目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20xx年中央预算内项目申报上,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报送了一批高质量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包装策划项目是基础,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是关键,要在规划的前期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相关专项规划,规划初期列入项目库是先决条件,才能获得争取资金支持的先机,为我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注入动力。

(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策划好项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社会治理等重点方面,在充分考虑群众需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谋划一批可操作能落地、可持续管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行动,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承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工作机制,调整政策措施,做实基础工作,巩固拓展78492名贫困人口脱贫、119个贫困村出列成果,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不断巩固提升,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7元,同比增加16.2%,脱贫人口收入不断增加,群众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高位推进工作开展。健全组织架构体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及时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体系,建立市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实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联系乡村振兴重点村全覆盖。调整、组建市乡两级乡村振兴指挥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构建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协调制定《天门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天发〔20xx〕14号),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协调召开2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和10次专题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十四五”规划。加大财政投入,20xx年财政投入衔接资金共2.83亿元,其中本级资金投入1.60亿元,比20xx年增长463万元。强化历年中央、省各类反馈问题整改,3个方面1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是压实部门责任,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坚持领导力量不变、五级书记一起抓不变、党委主体责任不变、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不变,健全市委领导、乡镇抓落实、行业部门主管的工作机制,完善和优化延续脱贫攻坚日常巡察、定期暗访、业务督导、交叉检查的督查督导机制,持续压紧压实各部门责任。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明确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作为重点纳入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切实将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统筹起来,确保考核力度和工作成色不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倒逼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三是强化帮扶责任,发挥驻村帮扶作用。严格落实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28人,驻村工作队160个,驻村工作队员489人,驻点村232个。切实做到118个脱贫村、3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一村一队一书记,59个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一村一书记。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建立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每月履职责任清单和工作纪实制,实行派出单位与驻点乡镇“双向评议”制度,落实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驻村工作紧紧围绕强组织固根基、稳脱贫防返贫、兴产业助发展、抓治理促和谐、办实事解难题等开展帮扶,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聚焦政策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扎实推进政策衔接。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全面梳理、优化脱贫攻坚以来出台的有关政策,按照“延续、调整、优化、新出台”思路,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针对脱贫出列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繁重的实际,及时研究出台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教育帮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制,全面落实资助政策,以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为重点,实现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资助最优先、标准最高档”。积极落实“雨露计划”,发放春季“雨露计划”金额172.5万元,资助1150人;发放秋季“雨露计划”金额186万元,资助1240人。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培训力度,今年招考引进教师375名,实施市级培训项目20个。全面推进“市管校聘”,全年合理流动教师400余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投入资金5300余万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三是扎实做好健康帮扶。会同市医保局制定《关于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严格执行健康扶贫政策,继续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实现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参保政府资助全覆盖。推进大病救治,大病救治病种继续保持30种,目前已组织救治大病患者36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72466名常驻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困难户进行了签约、建档、年度免费体检;为其中的17448名慢病人员每季度至少提供1次随访服务。在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票制、一站式”结算。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了“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全面加强乡村医疗体系建设,12个乡镇卫生院新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所有行政村均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组织200余名在职村医提升学历,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30名。

四是扎实保障住房安全。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xx年已完成危房改造131户,拨付改造资金235万元。持续抓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共完成304790户农村房屋排查。健全“农户日常自查、村定期排查、镇随机巡查、市监督抽查”的农房安全隐患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开展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回头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扎实保障饮水安全。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制度,出台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评价标准,深入推进农村供水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补齐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短板,确保农村供水安全长期稳定。目前,全市已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湾湾通”,全市脱贫人口用水均达到安全标准。

(三)紧扣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出台关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常态化监测和帮扶,采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摸排、部门筛查预警“三种方式”,以收入状况变化、“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组织开展防止返贫集中监测帮扶行动,健全完善监测工作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响应,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后,全市监测对象1231户356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11户1137人,边缘易致贫户808户2390人,突发困难户12户42人。

二是持续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奖补政策,确保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占比不低于50%。制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人口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脱贫户扩大产业规模。截至目前,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8197户,基本实现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全覆盖。切实加强金融帮扶。按照“能贷尽贷”原则,加强小额信贷。截至目前,全市扶贫小额贷款存量1307户5648.82万元。20xx年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户数897户、4113万元,累计户贷率35.98%,累计户贷量4.58万元。大力推进消费帮扶。截至12月底,全市消费帮扶采购金额1273.82万元。积极促进务工就业。发挥龙头企业、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作用,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就业。截至目前,全市脱贫户中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6461人,其中市内务工6134人。

三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实现农村水、电、路、通讯提档升级,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稳步提升,切实有效改善相对落后的社会事业条件。将“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20xx年统筹安排94个村实施衔接资金项目417个,总投资7318.4万元,涉及25个乡镇94个村(其中51个出列贫困村实施项目300个;43个非贫困村实施项目117个)。

四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明确“部门指导、乡镇主导、村级引导”分级分类管理主体,加大对农村公路、桥梁涵闸等基础设施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资产的管护力度,扎实开展扶贫资产清理、登记、确权及移交,确保资产管住不流失、管活提效益、管好促发展。截至12月21日,共清理核查扶贫项目资产6778个,涉及项目总投资96091.258155万元,形成项目资产94347.590682万元。已确权资产94347.590682万元,占形成项目资产的100%。

五是扎实开展省内区域协作帮扶。加强与十堰市茅箭区交流互动与协作帮扶,分别于今年7月和11月实现交流互访并签订区域协作合同。落实财政资金500万元,支持茅箭区建设蜂旅融合产业园。强化消费帮扶对接,推动茅箭区优质农产品进入天门消费扶贫馆,支持湖北红日子、湖北领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茅箭区农业产业合作。

二、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总体来看,天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顺利,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市乡村换届、机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工作衔接落实有难度,如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覆盖面广,行业部门专业化程度高,任务分解沟通协调机制尚需完善,部门联动有待加强。

三、20xx年下一步打算

20xx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市第九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为引领,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乡村振兴突围,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持续发力,确保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一)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上持续发力。一是动态帮扶监测户。通过“线上、线下”比对核实,找准监测对象,坚持精神和物质“双重扶持”、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两线发力”,做到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清零。二是巩固发展出列村。实施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好新上任村干部和新选派驻村工作队培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三是教育引导脱贫户。以建党100周年伟大成就引导脱贫群众感恩奋进,加强脱贫群众现代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夯实脱贫质效。

(二)在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上持续发力。一是坚持抓龙头引领。持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群众闯市场。二是坚持抓产品销售。持续实施电商帮扶和消费帮扶,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产品卖得出、价钱好。三是坚持抓务工就业。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促进农村脱贫劳动力更加充分稳定就业。

(三)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持续发力。一是切实做到平稳转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平稳有序做好扶贫系统机构职能调整优化工作,加强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激励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二是做好项目资金衔接。结合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相关行业规划,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具体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广大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一、今年以来工作指标及所做重点工作

1—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7%,居全省第二位。6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达118家,首次突破100家。1—10月份,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20xx年全市R&D经费15.2亿元,较上年增长7.5%,居全省第10位。R&D占GDP比重为1.35%,较上年度提高0.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获省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一)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完善《市科技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二是举办读书班,认真学习《选编》《纲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5次,到xx县板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9篇,认真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党支部、党小组讲专题党课。四是开展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坚持眼睛向内,相互咬耳扯袖。融合推进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和专题整改,制定完善领导班子和成员问题、任务、责任、标准“四清单”,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五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

(二)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一是《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已于20xx年12月1日实施。二是出台《淮南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突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17场次。四是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组织各类政策宣讲会、产学研用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等16场,服务企业600余家,发放《政策汇编》等资料20xx余本。五是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安徽省淮南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四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及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势头良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全省第一位次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毛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已通过初审。二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20xx年度全市184家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共计32944.81万元,减免税额8236.2万元。审定20xx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兑现资金3596.9万元,其中市本级承担2605.6万元,县区共同配套承担991万元,即将兑付。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获批6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8家。四是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新认定“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纳入局权力清单范围,简化办理流程,营造良好引智环境。

(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一是1—10月,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16件。截至10月份,我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35亿元,居全省第7位。二是新增市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2家。

(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38名,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村162个,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覆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5场,培训人员1500余人,帮扶贫困户2436户,推广实用技术62项,推广新优品种42个。二是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寿县瓦埠镇铁佛村“双包”工作,实现脱贫240户493人,贫困发生率由7。94%降至0.36%。

(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认真学习,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二是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系列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三是开展“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推进省委巡视我市和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四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组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召开20xx年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五是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二、存在问题不足

主要表现在:全社会R&D投入水平偏低,产学研结合紧密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能力相对薄弱,少数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还不够振奋。原因分析: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经营环境发展变化,我市大多数企业注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研发投入增长乏力;创新型龙头企业缺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多停留在个别项目上或临时合作上,没有形成长期稳固的结合;创新型人才队伍不足,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非常匮乏,特别是缺乏创新型企业领袖和企业家,相当数量的企业决策者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不强,载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能力较弱。

三、20xx年科技创新工作谋划安排

20xx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阵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R&D占GDP比重达到1。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

(一)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开展《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着力推动科技界作风学风转变取得新成效,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启动“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二)着力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具有淮南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加快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任务。

(三)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形成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积极培育高精尖科技创新企业,推进省级生物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矿用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

(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载体建设。推进国家高新区、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安理大科技园建设。建立大院大所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共新中国成立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各类省、市级研发平台。

(五)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等人才创新载体,推进院士工作站等建设,完善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

(六)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互动融合,加快建设一批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吸纳技术,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落实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50件。打通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通道,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七)着力推进科技惠民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贫困村全覆盖工作,争取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10个,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00场次,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全面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发展。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示范,培育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家。提升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壮大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潘集农业科技园区,争取迈入省级队。大力提升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实施生态环境应用技术研发项目;推进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确保通过科技部复核验收。

(八)着力提升科技系统工作能力。提升全市科技系统“学习力、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加强学习和调研,打造一流的科技管理部门。深化县处级领导干部、各科室对接服务基层制度。特别是针对重点目标任务、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和跟踪推进。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6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做法

今年以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局良好、推进有力。

(一)压紧夯实责任,系统部署推进。坚持“三级书记”抓振兴和“一办十四组”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先后36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压实县级领导包镇(街道)责任、部门行业主管责任、镇(街道)主体责任、帮扶单位包抓村(社区)责任、帮扶干部帮扶责任,形成“人人要担责、人人必尽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及时编制全县巩固衔接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行业部门《责任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原110支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增设8支驻村队伍,做到科学选派、精准“安窝”,全县调整选派11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257名驻村队员,确保驻村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二)守牢底线任务,防止返贫致贫。制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强化监测预警响应,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问题整改,县级行业部门每月开展一次数据集中比对,定期入户核实疑似风险点,逐一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细化《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十六条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灾情疫情影响。截止xx月xx日,累计纳入“三类人群”1466户4609人,占脱贫人口5.32%。今年新识别纳入“三类人群”761户2295人(脱贫不稳定户241户679人,边缘易致贫户117户30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03户1313人)。

(三)狠抓产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一方面,不断壮大特色产业。以有机产业为引领,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好“朱鹮”“有机”牌,壮大“米、果、药、畜、菌”五大主导产业,累计认证有机生产企业35户、有机产品15大类85种14。42万亩,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坚持“应贷尽贷”,精准摸排投放,截至xx月xx日,全县新投放小额信贷1648笔(户)5408.5万元。另一方面,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围绕“稳岗就业、提技赋能、返乡创业”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就业跟踪帮扶。截至10月底,累计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46753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5706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032人、创业培训339人;今年新认定社区工厂9个、就业帮扶基地2个,累计建成社区工厂27个、就业帮扶基地19个,认定创业孵化基地4个。

(四)用好衔接政策,巩固拓展成果。一是健康帮扶方面。严格实行脱贫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免收住院押金等政策,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便民服务。落实落细医保“三重”保障制度,实现“高糖结精”慢病随访率、大病救治率两个100%。二是教育帮扶方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明晰“七长”责任制,确保“零辍学”和精准资助不漏一人。20__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1186人次1730.49万元,其中资助“三类人群”家庭学生812人次40.23万元。三是安全住房方面。开展常态化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明确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全力推进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今年全县唯一住房因灾受损135户(C级62户,D级73户),目前均已落实安全住房。四是安全饮水方面。把牢安全饮水达标四项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631.8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全部竣工投用。积极应对汛情影响,投入资金660.7万元,修复供水工程103处。五是兜底保障方面。全县农村低保保障7371户1538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434.07万元;特困供养1538人,发放资金1087.33万元;临时救助3839人次,发放资金489.1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6603人,发放资金1529.11万元,筑牢兜底根基。六是深化社会帮扶。加大消费帮扶力度,通过企业“线上线下”销售、干部职工采购等,累计销售农产品金额达1.95亿元。全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全年实施中央定点扶贫项目13个,投入资金640万元;实施苏陕对口协作项目24个,资金5941万元,已全部开工建设。

(五)建项目强管护,提高使用效益。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补助(奖励)标准等。20__年计划整合资金3.17亿元,已整合到位2.92亿元,占计划92.09%;完成支出2.34亿元,支出进度达80%,其中财政衔接资金到位1.92亿元,支出1.65亿元,支出进度达85.7%。二是强化资产管理。稳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和资产移交,建立扶贫资产台账,出台产业项目资金管理《问题整改导引》,从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资产权属、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目前共确权资产24.2亿元。强化公益性资产维护,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护到位。三是强化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制定《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力度,20__年列入整合资金实施的101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工894个。

(六)全面过细排查,提升工作质量。一是不厌其烦排查。制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六查六问》《“六查六问十八核”》等方案,组织各级干部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多轮次拉网排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脚步丈量民情。印发《持续做好三级书记遍访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县遍访工作推进会,压实主体责任,从严从实开展遍访,倾听群众心声诉求,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举一反三整改。出台问题整改《工作导引》,按照“县级领导牵头抓总、镇(街道)部门各负其责、乡村振兴局督查指导”的思路,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力推进整改。今年以来,中省反馈问题认领120个,目前已整改到位102个,其余18个需长期整改的问题正在按照相关要求整改落实。

(七)严肃督导问效,强化作风保障。一是持续改进作风。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明责践诺创一流”作风整治活动,强化“三聚三查”,实现“五个过硬”,以最强决心、最实作风、最严纪律,确保巩固衔接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小。二是扎实开展培训。围绕抓党建促振兴、防返贫动态监测、驻村帮扶等5个方面,逐镇(街道)分层分批开展培训,实现干部培训全覆盖。印发《巩固衔接政策汇编》“口袋书”、《应知应会》“明白卡”1万份,随机对镇(街道)、部门干部进行闭卷测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确保做到“一口清”。三是巡回督导问效。由纪委监委、组织部、督查办和乡村振兴局组建联合督导组,按照“每天有问题、每周有通报”的要求,开展常态化督导暗访,对工作不在状态的及时提醒、督促纠正,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二、经验成效

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经验亮点,得到了各级的一定认可。

(一)“三个结合”做实动态监测帮扶。一是排查和比对结合,摸清问题。畅通农户申报渠道,在县、镇、村三级创新设置“防返贫风险申报窗口”。划小网格单元,全县选聘网格员3309名,实现所有农户全覆盖。抓实日常监测,网格员每周进行排查并上报结果。做细数据比对,建立18个部门监测预警联动机制,每月进行比对分析,确保风险发现及时、准确。二是研判和核查结合,对症下药。针对疑似风险点,实行“两研判、两核查”机制,村级初步筛查研判,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镇级对返贫致贫风险和帮扶措施进行综合研判,反馈行业部门进行核查,成立县级工作组入户核实,确保纳入精准、措施精准。三是交办和回访结合,确保成效。对纳入对象实行问题、责任和措施“三张清单”管理,明确责任人和帮扶措施。乡村振兴局采取电话回访或实地核查的方式跟踪问效,确保风险及时消除、问题有效解决。

(二)“五措并举”提升搬迁后扶成效。一是兴产业增岗位。在全县3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创办社区工厂27个,就近安置劳动力1977人;建设农业产业园28个,吸引附近群众就近务工增收。二是强指导促就业。由网格员精准摸排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建立就业信息动态管理台账,“点对点”精准推送务工信息,开展创业指导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今年全县搬迁群众就业5392人。三是强基础补短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库,储备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1260万元,逐步消除公共服务短板。改扩建磨子桥移民点中心小学,新增学位400个,满足搬迁群众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四是畅渠道优服务。实行易地搬迁点驻村帮扶全覆盖,在各安置点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或专岗,实现医保缴费、创业就业补助、交通费补助等在安置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五是细管理促融入。加快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县级点实行社区化管理,镇级点采用村组挂靠模式,配套超市、便民服务点,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生活。

(三)“多向融合”增强产业振兴活力。坚持“绿”字为先,有机引领、转型升级,以“六区联建”为抓手,按照“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和“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建的模式,大力实施黑米提升、果业扩展、食用菌提质、药材突破工程,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累计发展黑谷种植5万亩,猕猴桃、柑桔等果业12.5万亩,食用菌20万架850万袋,中药材13.1万亩,稻渔综合种养2050亩。龙亭田园综合体“荷蛙鱼”共生养殖项目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汉中市生态养蛙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洋县召开。深度挖掘朱鹮生态和文化内涵,成立全球朱鹮保护联盟,做强朱鹮文化IP,打造“农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开展朱鹮有机产品展销活动,提升产业附加值。洋县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在光明日报、省市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刊发。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全县以有机产业为引领的“1+5”扶贫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有机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是有机产品缺少实力强劲的市场经营主体或龙头企业实施深加工,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拓展缓慢,“优质不优价”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部分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强烈,尤其是对通组路、入户路期盼较高,但县级财力有限,只能逐年予以解决。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准化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落细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健全水电路讯等基层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二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落实消费帮扶、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政策,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一套账单明任务、六个平台促落实、一套机制强推动”的“161”就业帮扶模式,抓实稳岗就业,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进一步加强乡村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清洁美化活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加强平安洋县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洋州新风”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五是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不断健全完善“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一办十四组”工作推进机制,夯实各级工作责任,强化统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肃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提供坚强保障。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7

我镇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我镇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经济、生态、人文、幸福”四个高坪特色乡镇创建,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五个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我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江洪同志任组长,镇长欧建、人大主席江振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农办负责乡村振兴日常工作。确保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抓特色产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1.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力推进玄顶村花椒基地1400亩、瓦店村中药材基地500亩、高峰村李子园300亩、月台村和冒咕村粮油基地500亩、冒咕村柑橘和桃子等水果300亩以及新兴村竹鼠生态养殖。

2.多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三变”改革,实现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冒咕村在20_年被评为“三变”试点村、市“绿色新村”,实现生态优美、农户增收,推进冒咕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提质增效;

成立冒咕村、高峰村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农业、服务业的融合;

“小川东道”提档升级,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修文化墙2堵,休闲亭、茶铺、商铺等4个,修复古道石板20__米,安装移动公厕3座。沿途栽植行道树、风景树、果树等树苗8000株,形成集采摘、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乡村游发展典范。

3.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200亩,水稻保险500亩,全镇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达到26个,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个,农业经营主体69个。

4.加速生态建设,20_年全镇在原森林覆盖率48%的基础上新增退耕还林20_年2800亩,20_年2150亩、农村“四旁”植树80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新造25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400亩。共实施营造林6400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6.6%。生态河长制工作有序进行,狠抓了污染源清理、入河排污口普查活动,开展工业、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河道内源“四大”污染集中整治,制定了一河一策,责任明确,治理到位。

(二)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1.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协助开展大安公路高坪段9公里、瓦莫路5.3公里、茨玄路7公里、升级改造。推动新建和升级改造灌火路、堰黄路、李白路和天唐路“农村四好公路”12公里。

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位于新兴村的重点水源建设工程麻柳冲小一型水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自来水主管网全覆盖。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瓦厂沟水厂、青龙水厂现已移交鑫发集团,麻柳冲水库现已开工,瓦厂沟水厂启动户户通二期工程、青龙水厂户户通三期工程正在实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

3.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环保、市政、公路、河长制多部门通力合作,统一管理,避免了管理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形成了“户清扫、专人保洁、镇集中处理”的环卫模式,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4.加大镇容镇貌综合整治,乱搭乱建彩钢蓬、遮阳伞,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放等“顽疾”得到明显改善,修建青龙、冒咕公厕3个,统一规范天宝场店招店牌,实施天宝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青龙场镇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建设。新添置路灯89盏,安装公路沿线栅栏5.6公里,确保场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5.农村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新修泥结路4公里、便民路4公里、实施玄顶村产业路3.5公里,推进冒咕村“美丽乡村”、“绿色新村”建设,实施高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加大了招商引资,不断培育壮大超市、商贸等协同发展,着力繁荣城乡市场。

2.加大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和污染整治;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发展邮政、中通、顺丰等物流站点3家。

4.实现电商、金融、超市“三进村”,成立电子商务便民点8个,打造市级电商2个。在确保市场秩序稳定、规范有序前提下,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1.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8户、437人,实施危房改造C级12户、D级57户,投入扶贫资金86余万元,解决85户建卡贫困户的四配套问题。

2.农业惠民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精准落实到人到户,民生救助资金,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余万元,水库移民直补资金8余万元,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资金254.8余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35余万元,残疾补贴、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金67余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50余万元,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1652人。

3.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正在顺利实施中,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现已完成前期指界、勘验、绘图工作。

4.强化扶持引导,现有家庭农场10个、专业合作社16个。

(五)生态美村建设开始启动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房等设施升级改造,今年在全镇投放837户卫生厕所指标,统一免费实施,引导农民开展公厕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社投放、村收集、镇转运。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实施村级公路沿线植树造林,现我镇的冒咕村评为市级绿色新村,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市政、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贫困面大,因病因残因智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弱、人才缺。

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面广、管理人员少,设备设施简陋,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4.出台奖励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5.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带头辐射作用有待提高。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8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平发〔20xx〕8号)文件要求,立足我镇实际,按照“党建主业、脱贫主线、振兴主题、项目主导、村级主体、党委主抓”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最美梅仙”建设,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县委“344”总体思路,以“六主”思路为总览,以“四大会战”为抓手,以产业升级、村容整治、乡风淳化、治理提质、民生保障为重点,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示范点,让梅仙镇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夯实民生基础,3年内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镇治丧中心建设;两院,中心幼儿园区、集镇卫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蒙华铁路,S322、S208火电配套公路、运煤专线项目建设;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

2.城镇建设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将梅仙镇建设成具有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小镇。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4.社会人文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人居环境优良。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1.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双增双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移民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

3.开展“最美梅仙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梅仙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反对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

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梅仙镇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和百场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四、加快美丽乡镇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梅仙镇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梅仙七万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梅仙镇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镇区和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镇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三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乱搭滥建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梅仙。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建设条田林网,乡村主干道路100%绿化,G106沿线、S322、S208、通平高速道路两侧30-50米的绿化任务。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供暖、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镇区发展承载力。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坚决整治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新建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3.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减少非法开采砂石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地质环境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完成乡镇职能转型,提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实行梅仙镇落实户籍改革、金融服务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镇农村改革相关任务,打造全县第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示范点,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改革模式。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按照《关于x省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扩大农村互助担保基金试点范围;强化梅仙镇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加强“三农”保险发展;

(三)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确定资格、清产核资、资产量化、配置股权、制定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推进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投改股工作

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经营性生产建设项目资金采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业生产中进行分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林地管护、农水设施巡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六)改造提升镇村管理服务模式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审管信息互动政务云平台等功能,着力打造集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便民高效服务平台;加强城乡综合执法改革。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9

(一)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一、稳妥推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绩溪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于20__年12月经县委、政府研究出台,同时印发到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今年我社根据《绩溪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着手开展“三会”建设基础工作,完成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代表摸底统计工作,并进行理事会章程、大会议程等文件草拟工作,待市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后,启动此项工作。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一是广泛开展调研,谋划工作思路。今年来,我社根据出台的综合改革方案,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深入乡村开展调研,重点了解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产业发展态势及各村级发展意愿等,通过调研,我社决定先在寺后、高杨等五村以村社共建模式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并指派专人指导,落实责任,目前各村在积极推进,待今年村级组织换届后申请登记注册。二是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基层社建设。我社积极与组织部、农委、市监局对接协调,探索村社共建模式,争取部门支持,不断推进工作。

三、“新网工程”建设情况。今年新增专业合作社2个,增加经营网点3个,有效拓展了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申报“新网工程”项目,争取财政补贴资金55万元用于绩溪县黄高峰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100吨山茶油生产线项目建设和绩溪县临溪镇设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果蔬基地项目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今年我社对社有资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利用法律手段对近几年房租拖欠进行清理,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对部分资产水电线路进行改造,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资产经营成本。

五、着力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今年我社与省社基层网络建设投资公司对接合作,拟建绩溪县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仓储冷链设施。目前就项目积极跟进。今年5月我社到黄山供销社学习考察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向分管领导提交学习考察报告,积极与县农委、环保局协调对接,强力推广我县实施农药集中配送黄山模式,力争将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纳入(20__-20__)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强本固基,推进基层社建设。基层社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下半年,我社深入贯彻落实省社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意见,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强力推进村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完成村级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登记注册工作。根据各地产业特点,指导村级合作社开展特色经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引导农民参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合村级社建设,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文化、卫生等需求。按照“五有”要求,克服困难,推动经营网点和服务平台的再建工作。年底前将推动政府出台发展基层社的实施意见,保障基层社建设顺利进行。

二、拓展服务,推动惠农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为农民提供服务,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今年我社将在山核桃种植产区,推行“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山林托管服务路子,逐步将村级基层社打造成为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惠农服务综合体。

三、积极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牵头领办农业合作社,围绕我县“12345”总体发展要求,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加工业。20__年供销社牵头新增2个专业合作社,同时要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社的发展思路,以突出产业、自办引领、股份加盟,基层社承办的模式探索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四、搭建供销平台,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与省供销社基层网络建设投资公司对接,共同新建我县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仓储冷链设施,为我县优质农产品搭建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我县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供销合作社将成为农药集中配送实施主体,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五、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体系。积极筹备“三会”制度建设,以“三会”体制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成立绩溪县供销社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保护社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实行社企分开,双线运行模式。

20__年我社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推进综合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0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开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发展经营主体

以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中药企业,带动中药种植1.2万亩。

二、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抓好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助推产业振兴,对大舜果园、育雏鸡厂等优势产业给予充分政策支持,助推示范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提升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有机果蔬。大舜果园经过6年潜心研究,建立了以生物动力农业为核心的“舜田模式”,通过采用生物动力有机肥和土壤生物动力调控素,活化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生物群多元化,实现土壤的良性循环。目前,大舜果园在示范区内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种植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有机果蔬的品牌已打响,其生产的苹果已通过中国绿色发展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是目前我县唯一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育雏鸡厂目前已建有10处育雏棚,每个月育雏一茬,每茬50万只。目前该厂正在进行扩建,计划新上有机肥生产线,扩建育雏鸡棚10个,扩建完成后将形成一条完备的孵化、育雏、有机肥、有机果蔬的生态养殖产业链条,将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目前,示范区内畜禽养殖总数达到440余万头、只,其中蛋鸡养殖达到340万只,生猪1万头。三是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持续加大中药材种植培植力度,示范区内各类中药材复种面积达到3.5万亩,培育了牡丹、白芍、赤芍、金银花等十多种道地中药材。拥有全国17家之一、省唯一的一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多个村庄种植中药材,并涌现出了以解心景为首的青年创业骨干积极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逐步夯实中药材种植基础。四是积极发展经济林、苗木花卉种植产业。示范区积极响应落实“创森”工作,紧紧围绕创森指标体系,栽植片林面积共计4125亩,绿化县乡道路57.6公里,绿化河道2.3公里,绿化林网33公里。并充分把握机遇拓展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1680亩。

三、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积极开展“三清除”、“四清理”行动,累计投入大型机械350余次,垃圾清运车800余次,组织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清理河道垃圾2吨,清理陈年死角垃圾点120余处,清除各种垃圾广告牌30处,集中组织各村公益性岗位人员12批次300余人次对镇中心路段、经济大道等重点路段进行路肩除草、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和垃圾清扫工作。累计道路除草26公里、回收废旧地膜400余方、清理各类垃圾50余吨。建立监管机制,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联合建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群”,除日常环卫外,垃圾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清理,可以对环卫公司进行考核,扣除相应保洁费用。

二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今年投资40余万元,新购置垃圾分类垃圾桶2600个,购置垃圾分类设备。通过宣传引导,实现村民自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三是进一步规范化畜禽养殖。在去年畜禽养殖监管的基础上,推进蛋鸡养殖小区、肉鸭养殖区、养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推进全镇畜禽养殖逐渐集中化养殖。

四是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投资30多万元,对辖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完善,其中中药产业园污水处理站正在由处理生活污水规划提升为处理工业废水,提升后可满足中药产业园所有企业工业废水处理要求。

五是有效整治农村环境。引入生态养殖和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大型有机肥厂,届时可承担全镇养殖粪便收集用于制造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从而形成产业链条,有效整治农村环境。

四、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组织建设、招商引资、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预期计划。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每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按照财政掌握人口,人均4元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拨付,积极落实奖补政策。

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通过现代农业规模种植,随着养殖加工业蓬勃发展,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需求量逐年加大,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的工作推进,截止目前示范区共流转土地2.65万亩,涉及村庄53个,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三是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充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广泛动员村委会、村民小组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进行更新改造,规范使用行为,引导村民小组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输血”质量。

四是抓好党员培养工作。今年以来,彭楼镇在园区内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名,发展预备党员20名。收缴党费9万多元,出色完成预计目标。扎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规范完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和主题党日等工作制度并一一落实,以高度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深入落实组织系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在村两委成员中进行了二次“体检”工作,清除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6名。

五是坚持“八大红色品牌”创建活动,“头雁工程”成效显著。村党支部通过成立合作社,充分盘活土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以张心强博士为首的5为归国博士入驻,成立博士创业园,生产高端吸气剂等高新技术产品,充分带动了人才振兴发展。今年以来,示范区村积极结合上级部门,发展药用玫瑰产业。计划总投资500万元,总体规划100亩药用玫瑰,30亩蝴蝶兰(玻璃温室大棚种植)、一座温泉井、20__亩玫瑰大田种植基地,药用可实现亩产干花200公斤。预计每亩地可实现至少4000元的经济收入,远远大于种粮收入。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现正在积极推动中。由于“头雁”效应突出,12月8日全市“头雁工程”现场会在村召开。村党支部积极作为,吸引本村在外人员王鲁军返乡创业,通过承包村内扶贫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瓜果,并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聘用村内闲置劳动力15人长期务工,提供临时务工岗位40余个,带动3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贫,充分调动了群众劳动积极性,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增强。前牟村党支部积极带动群众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已形成规模,近期统计共有117个蛋鸡养殖棚,存栏85.4万只,由于今年市场行情好,养殖规模仍在稳妥拓展中。

五、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无人机培训50人次,参加电商培训25人次,参加新型农民技能培训35人次,通过镇企业培训基地培训25人,参加面点培训105人次。

六、以乡村文化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招商落地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为市文化乡村振兴项目一期,由文旅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投资约3.8亿元,二期投资约6.5亿元。项目总占地1600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智能型玻璃温室、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康养中心、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及中医拓展训练中心等等。

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满足游客休闲、养生、娱乐需求,有力促进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青少年研学和拓展教育的开展,助推县打造中药特色文旅品牌。

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清障和规划已基本完成,水系已经完成设计。智能型玻璃温室正在开挖基础。游客接待中心基础完工,正在建设。园区大门和院墙、路网正在建设。

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

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镇81个自然村已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工作,共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2个,其中村级39个,组级33个。界定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20890户68862人,资产总额101587408.2元,其中净资产总额100632138.3元,成功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二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村工作。20__年8月份根据“三权分置”工作要求,示范区内相继有周洼村、村、西牟村、前牟村、王胡同村按照组织动员、调查测绘、结果公示、登记确权、增值收益、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流程妥善开展了“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宣传全面到位、摸底调查到位、信息收集到位、公开公示到位。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有偿使用杠杆,使所有闲置宅基地凸显了自己的价值。仅村就实现了村效益十多万元,年产值近320余万元。

三是巩固提升扶贫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工作成效。首先突出抓好“扶贫车间”利用。目前全镇建有扶贫车间23个,目前全部运行良好,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10人,其中贫困户668人,基本形成了以旅游帽、服装、电子、发制品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贫困人口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其次是突出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我镇集中建设了扶贫大棚基地,基地内共有扶贫大棚83个,大棚由企业承包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基地用工优先招用贫困户,企业按照项目收益与村内分红,分红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户,助力26个村脱贫致富。今年新增扶贫项目4个,投入资金13410062元,目前已完工1项目,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1个正在编制项目方案。贫困户受益资金达到1591186元。形成了乡村旅游、温室桃树种植、光伏发电、奶牛养殖、温室大棚、中药加工等产业。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1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__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现将20__年“三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乡幅员面积_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辖十个行政村_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_户,总人口_人。辖区内地形以小丘为主,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在15℃以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_毫米,植被葱郁,草木覆盖面积广。__乡是纯农业乡,系县水稻主产区,有"小乌克兰"、"天全米仓"之称,水稻珍品"香谷米"相传为古代贡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主要畜产品有生猪、长毛兔、羊、家禽等。逢农历二、五、八赶集。

2020__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_元,截至20__年_月底全乡人均纯收入约为_元,预计12月底全乡人均收入能达到_元,增加额_元,增幅%。

二、产业发展规划及目前现状

(一)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的道路,围绕“一带两翼”产业布局,着力做大规模主导产业,“一带”即天老路农旅融合产业带,重点发展山药、金银花、七彩林、藤椒等产业;“两翼”即云顶、岩峰茶产业示范片,岩峰在管护好现有茶苗,云顶茶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大田、桐林发展。

(二)发展现状

1、传统产业持续巩固。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持续健康发展,油菜等粮油作物增产增收;生猪、长毛兔、禽类等传统畜禽养殖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2、主导产业不断壮大。__村建成三个山药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大户流转土地,完成山药种植面积达_余亩,其中__村_亩;__村等村打造林竹种植示范片,种植、管护笋用竹_亩;建立__村两个茶叶产业基地,规划种植面积_余亩,完成种植面积达_亩茶叶

3、小微产业竞相发展。以__为核心基地的羊肚菌产业不断壮大,乡域内种植面积达_亩,成功举办羊肚菌采摘节。在__村种植藤椒_余亩。在__村栽种金银花近_亩。今年在__村新发展羊肚菌_亩,正在建设之中。

三、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整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农“一事一议”、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革命老区建设、土地汇编等项目_个,总投资_余万元,已完成和正在实施__村道路建设3条5公里,新建__村便桥1座,启动__村安全饮水工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通过流转土地、盘活国有、集体资产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4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_

五、住户抽样调查工作有序进行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报表工作,每月按时上报红军村10户记账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台账。定期进行记账户培训,提高记账质量,做到日清月结、不重不漏,严格按照“六有六无”标准记账。今年记账工作电子化,我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截至11月电子记账户已达到80%。

六、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打造情况

__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以产业为基础、以民居为关键、以生态为依托、以乡风为灵魂、以富民为根本,实施“11332”战略,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进行整村打造,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农耕文明、发扬山歌文化,彰显本地特色,稳步推进红色旅游与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运行管理通畅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努力建成具有特色的“五美乡村”。

1、聚焦一个主题基地建设,凸显田园综合体核心要素。红军村拥有人文、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我们在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周围方圆1公里范围内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通过实施红军村改造一期工程,修复了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物,修建了荷塘、改造了红军广场、新建了练兵场等。通过整体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使红军村教育基地向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延伸。近来,已接待各类考察学习、参观旅游、开展主题活动等团队100余场次。

2、聚焦一条环线建设,拓展田园综合体纵深载荷。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修建集观光步游、便利产业发展的环形道路4.6公里。现观光旅游环形道路正在进行道路黑化,适当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一览或拍摄__梯田、__村、特色规模产业等美景,为整村推进创造条件。红军村二期工程已启动,将对环线内180余户房屋及庭院进行个性化改造,使民居具有本地特色,并将红军村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同时,大力改善了村内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旅游接待要素,新建了1个旅游接待点、1家特色民宿、1家农家乐、4家红军食堂、多个土特产购物点等,真正让游客吃得好、耍得好、愿再来。

3、聚焦三大产业发展,增强田园综合体经济收益。坚持“有机、绿色、优质”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召开院坝会、组织外出参观、大户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群众传统观念,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到示范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山药、七彩林、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宽增收渠道,带动群众致富奔康。目前,已建立370亩山药、120余亩油茶苗圃种植基地各1个,正在建设700亩七彩林种植基地。

4、聚焦三大特色文化弘扬,提升田园综合体底蕴内涵。红军村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地方,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发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我们将十八道水农民艺术团挂牌在红军村,吸纳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人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5、聚焦两大机制模式完善,保障田园综合体健康运行。以“绿美__”为切入点,实施“143”即:“组建1个机构、健全4支队伍、构建3大机制”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坚持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不断强化自治管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在红军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入“法治教育长廊”,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同时,通过农民夜校,增设德孝课堂,以文化传承__道德,通过评选“敬老孝老好人”“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七、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组织各村经常性对辖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对养殖户面源污染处理的宣传,采取强硬措施关闭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内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对全乡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3、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巡查、宣传和处罚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采取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措施,采用科学施肥、施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全面推进河长制,细化工作举措,加强了河道管护治理。

5、加强场镇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店铺店招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八、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群众普遍关心的发展难等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农民增收乏力。

三是无专业营销推广人员,销售信息不畅等现象。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时,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九、工作打算

明年我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依托农业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农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4、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小额贷款等措施,确实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5、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及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增产钱增收。

6、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7、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倡导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8、认真落实各项助农增收措施,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2

一、基本情况

邓襄镇下辖2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42600人。在农村清洁整治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不足,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进展情况

我镇以公路沿线的x10个村为重点整治面,全面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做法是:镇上成立了清洁工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工作中坚持领导包抓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要求各村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层层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做到人人有压力,人人挑重担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加强领导,增强上

下沟通,上下联动共同整治。为了夯实责任,镇上明确要求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靠上抓,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镇上先后出台了《邓襄镇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等5个规范性文件,把清洁工程分为集中整治和综合整治两个阶段来抓,重点整治主要街道和过境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各类垃圾、路边侵种,乱搭乱建乱堆放等现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部署清洁工程整治工作,制定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和卫生管理公约,采取制度形式把清洁工程整治落实到实处。

在镇村全体干部的努力下,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的投入,重新整修道路12公里,铲除道路两边杂草12000平方,道路绿化25000米,种植绿化树35000棵,清运垃圾1480立方,粉饰房屋210间共75户面积480平方米,砌护花墙1200米,安装实用美观的路灯80盏,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建成垃圾池78个,改建新厕所458座,安放了垃圾筒10个。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全镇各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实施集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邓襄镇综合市场开发建设步伐,现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全力提升了对外形象,从根本上了解决本地群众情愿进城、不愿上街的问题。

三、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议、座谈会,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创

建文明卫生村活动,编写宣传材料、刷写固定标语等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采用海报、简讯、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鼓励群众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积极使用农家肥。要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及时宣传、推广一批好的典型,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曝光批评。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加强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组织村民进行村庄垃圾整治,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制定实施村庄垃圾整治的村规民约,设置垃圾收集点,负责专业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本村范围内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公共区域保洁。

五、强化考评督查,确保整治实效

农村清洁工程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和督促、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制的落实,整治成效的考评要纳入年终统一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励的依据。要求各村委会每月定时或不定时自查,建立月报制度。镇建立抽查及定时检查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制度。考评好的给予表扬奖励,

达到“清洁工程示范村”标准的,经验收合格,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予以表彰。对整治不力的村委会将予通报批评并不得参加年度评优评先,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效能警告。

六、加强协作,齐抓共管

农村清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村镇各党员、干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整合力量,把我镇农村清洁工作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把农村清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工程、水利工程、造福工程、旧村整治、创建文明村镇、最美乡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3

xx街道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持“三点一线”工作法,狠抓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真正做到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农民得到实惠。

一、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一)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

为进一步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理清思路,xx月中旬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全体班子成员、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部门负责人150余人前往xx县代村、国家农业公园、压油沟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区及xx县许家崖美丽乡村连片整治项目,学习考察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及美丽乡村连片治理相关经验做法;xx月下旬会同县直相关部门前往考察学习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参观学习,对标先进,不但学到新理念、新思路,也开拓性的解放思想,找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工作的.方向。

(二)高点定位,深入谋划,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街道制定下发了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保障改善民生水平、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目标的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确定了近三年的工作重点,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计划,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确保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三)亮点引领,突出优势,打造产业振兴发展平台

立足将农高区建设成为“新六产”提质增效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兔果菌”三大优势产业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农高区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基本成形,已有浩阳物流、维蕾克纺织、御苑生物等8家企业入住,兔毛纺织、食用菌、机械制造及物流等产业雏显。园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科创中心前期立项、环评、规划、水保、图审、财政评审等手续全部完成,近期准备招投标;已完成征地任务,正在进行附属物清理;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均有序推进。

(四)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全力建设田园综合体

街道坚持高点定位、高点谋划,着力打造山水丰禾田园综合体和田庄田园综合体。

山水丰禾田园综合体项目专门聘请山东天人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详细规划,计划实施村庄改造、河道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休闲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立足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居住融合发展,打造新兴经济复合载体,逐步形成高效农业、文化景观、加工流通、综合服务、休闲聚集5大板块区域,形成农民全程参与、全程受益的发展模式。一是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建设四栋住宅楼144户,主要用于高速路扩容和拆迁户安置,明年老村陆续实施搬迁改造,改造完成后可安置村民900户、2700人,将有利的改善xx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环境。目前,安置区土地已征收完成;二是结合汶河治理和四坝建设对河道实施治理,聘请水利建设工程设计院对河进行防汛、景观于一体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规划正在设计,土地征收已完成;三是在项目规划建设当中突出古街建设,成为乡愁的归宿地。同时,规划建设一处养老、红白公事办理综合服务中心;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建设模式,着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目前已与xx集团、天津好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颐高集团三家公司进行对接洽谈。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年初,中央、省委、市委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分别下发了“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目标、措施和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高阳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县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全县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为此,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及示范区建设工作

制定下发《高阳县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搞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街道办)、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①1+5规划体系编制。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县情实际,《高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_-20__)》委托第三方制定,5个方案由相应的部门承接,正在制定中。

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情况。选定高阳县庞口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我县的示范区,已经制定工作方案,先期对南庞口村、北庞口村进行了大范围环境整治,下一步将对村内街道、村民活动广场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①农村厕所改造工作。今年是厕所革命攻坚年,省安排专项资金643万元,县级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3月份,到廊坊、文安、任丘的厕具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厕具质量、价格等。5月7日,组织相关人员去涿州、曲阳考察学习农村厕所改造有关事宜,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我县20__年农村旱厕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村厕具进行政府采购招标,施工建设与安装以乡镇、村为主体进行招投标,资金采取先建后补形式。6月12日,邀请省卫健委丁战辉处长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村改厕工作培训会,6月17日,省、市就改厕工作召开调度会,我县被定为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要逐步提高),要求各县结合实际调整改厕任务数,我县根据改厕资金情况给市里报的调整数是8000座,待省里开常委会后下发各县。目前,正在进行厕具招投标。招标完成后,在白洋淀上游1公里范围内的39个村整村推进改厕工作。

②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高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先后召开3次会议 ,动员全县党员干部搞好村庄清洁行动,目前脏乱差基本得到有效解决,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干净、整洁、美好。

③高速沿线集中整治工作。高阳县高速沿线涉及3个乡镇,5个村庄,分别是西演镇北辛庄村,庞家佐乡大兴庄村、北归还村,庞口镇安庄村、北柳庄村。经多次督查,要求有关乡镇进行整改,并建立台账。目前,庞口镇安庄村、庞佐乡大兴庄村对村里坑塘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恢复了坑塘原貌。

三是农业产业化工作

①完成对13个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服务,按时完成上年年填报表工作。

②完成保定硕丰农产股份有限公司为20__年创新型农业企业申报工作。

③完成保定硕丰农产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__年度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工作。

④高阳县硕丰现代农业园区被列为河北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平台。

⑤新增辛立庄葡萄种植、魏庄蚂蚱养殖“一村一品”示范经济村建设,发展规模经济,巩固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⑥今年我们主动和市、县统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把更多的企业列入农业产业化统计范畴,力争今年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

①稳步推进农村改厕施工工作,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今年任务目标。

②9月底,基本完成164个村村庄清洁行动“五清三建一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③继续加强对13个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服务,较好地完成下半年填报表工作。争取培树2-3家市级龙头企业。

④赵官佐、莘桥、东赵堡3个中心村积极完善开工前的各项手续,争取10月份开工建设。

三、剖析瓶颈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高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实施,成效显著,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是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有许多在外务工和在县城打工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仍然很大。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垃圾处理办法陈旧老套,村民环卫意识不强,环境整治资金缺乏,造成部分村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

三是各村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仍旧存在。一方面是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有的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集体经济不强。另一方面是不同领域的人群收入差距悬殊,伴随有一定的社会矛盾隐患。同时,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促进全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是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农

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分散经营的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众。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四是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发展产业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观,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意见建议

下一步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①加快补齐突出短板。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把道路、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通信、物流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

②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支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帮扶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农民投入资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好。

③依法简化项目程序。相关职能部门加大项目手续办理方面的工作支持、业务指导,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

二是搞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

①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突出城镇带动战略。着眼于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考虑乡村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城镇新型农村、新型社区为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城市辐射乡村的城乡融合体。

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思想。与国民经济增数相适应,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新增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农村。对于经营主体无力经营或利益不大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领域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按步骤建设。把项目资金的整合权更多的下放给镇街。

③统筹乡村产业布局,确立适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优先及重点产业。建立科学的产业发展保护体系,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在政策项目扶持上要有所偏重。按照当地资源禀赋的要求,遏制小而散、小而全的产业,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的作法。

三是尊重市场规律,明确政府职责。全方位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政府职责,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①科学制定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包括调整和完善原有的政策,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十九大精神相适应的新政策等,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惩治什么都要十分明确,通过政策这个指挥棒,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问题。

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重点是在项目审批、权利下放、土地流转、农业保险、融资保、用地用水用电、减轻企业负担、绿色通道等方面,规范部门职责,防止不作为。同时,更要防止添乱添堵的乱作为。

③加大重点产业的组织保障。建立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队伍、技术队伍,健全网络,配齐人员,保障经费。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5

作为文昌市铺前镇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两年来,我紧紧围绕围绕“十抓十好”工作主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感荣幸。静心回顾这两年来的工作生活,收货颇丰,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配合乡村振兴工作队其他队员以及村两委干部开展开展疫情防控,第一时间会同驻点组、村两委干部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村干部、村民采取积极行动,进行全面摸排和宣传工作,采取打电话、发短信、广播喊话、悬挂警示标语等方式,将疫情防控有关信息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家每户每个人。

二、在积极防疫的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全力做好交通运输、要素保障、防控物资协调等各项服务,在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有序复工。着力解决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工作中的突出制约问题,全力支持和推动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通村道路、垃圾堆放点、房屋内外、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坚决清除我场垃圾乱扔、杂物堆放、污水乱排等问题,做到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会同驻点组和村两委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民是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主体。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抓不懈,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真正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让乡村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积极配合村委会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美港村委会干部及乡村振兴工作队先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厕所革命的宣传和普及,通过悬挂横幅及分发传单等方式让更多村民知晓厕所革命及厕所革命排查的重要性。经过前期宣传后,美港乡村振兴工作队会同美港村委会村两委干部在分片进村入户进行农户厕所排查工作,对村委会辖区内农户逐户进行排查。每到一户,工作人员认真排查,详细了解农户厕所情况,包括建造时间、建造格式、户厕类型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登记,以便录入系统。

回顾两年以来的工作,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6

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7

今年以来,祁门县财政局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聚焦“两强一增”行动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深入开展基层调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有效举措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为“两强一增”提供财力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耕种方式落后,农民种植收益低下,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现代农村农业的发展。20__年,县财政局聚焦“两强一增”建立健全稳固的投入机制,统筹整合资金5286万元用于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送科学技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春耕生产,传授田间管理技术;推进农业示范乡镇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种植加工技术和营销手段,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加速“两品一标”农产品培育,全县已有21个农产品获得“两品一标”认证;制定印发了《祁门县茶园管理背负式除草机补贴实施方案(试行)》,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并实现农机“手把手”教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科技强农,提升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业农村自我“造血”功能,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项目管理方法,为“两强一增”提供项目支撑。“两强一增”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项目实施为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衔接资金项目储备库质量,提高项目实施的精准性、效益性,县财政局认真总结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实际情况,创新实施了“两上两下”项目库管理工作方法,制定《祁门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实操》,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申报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库建设管理,结合区域特色,在衔接资金项目申报上下功夫,推行申报农用机械化产业项目,将项目谋深、谋细、谋实,推行机械强农,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化“难题”,为高效实施衔接资金项目奠定基础,引领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切实提高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对“两强一增”的助推作用。

构建农业保险体系,为“两强一增”添压舱石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向纵深推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保险覆盖面也随之扩大。县财政局与保险机构下沉基层,依托基层,与乡镇政府、村两委成员、种粮大户等召开座谈会,了解实际需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县财政局在做好中央政策性农险的同时,根据该县特色及实际情况,安排预算资金360万元,及时将玉米、大豆等纳入保险范围,并进一步扩大茶叶、大棚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投保面积,创新开发食用菌种植特色农业保险。另外,从今年起,县财政投入近10万元,对全县种植水稻、油菜等险种种植面积低于10亩的所有农户,保费自缴部分全额由财政买单。通过不断完善财政补贴制度,提升保险机构服务水平,极大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切实提高农户生产发展抗风险能力,激发农户投保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一步,祁门县财政局将继续全力以赴,压紧压实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确保该县“两强一增”工作稳步高质量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规律办事。如何掌握规律?首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哪些实际情况?横向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纵向看,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以伦理道德约束为基础的乡村自治传统,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顺应城镇化大势,但也要认识到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来说,不管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哪一步,乡村都不可能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独特的国情,独特的农情,决定了必然要走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这篇文章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高度,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意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从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成效,也不能超越现实盲目大干快上。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看,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在实践落地,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乡村间差异迥然、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特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振兴举措,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

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看,必须着眼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还要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守改革底线,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19

xx街道按照xx区乡村振兴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度乡村振兴考核工作的通知》(委振兴办[20xx]22号)文件要求,就我街道乡村振兴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示范村xx社区进行了认真的研判。从年初开始便着力于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组织人力物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xx街道的乡村振兴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工作成效明显。现就xx街道特别是xx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产业发展逐渐状大,“一村一品”创建有力

xx街道从年初就制定了全街道8个村居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产业,针对xx社区的发展现状,出台了以丑柑产业为主导、传统农业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规划。xx社区发展“一村一品”丑柑产业600亩,占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5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农户占农户总人数30%以上;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网点2个。全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人才引进力量加强,作用发挥较为明显

建立健全各类人才信息台账,并及时更新各类信息资料;全年新增创新创业人才1名,建立了乡村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基地发挥作用较好;开展乡村人才政策宣传4次,开展了人才交流活动,落实了联系服务人才工作,细化了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措施;开展乡村人才政策宣传4次,开展了人才交流活动,落实了联系服务人才工作,细化了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措施。

三、文化丰富多彩,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梦想课堂、助老爱幼等活动5次;建立了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目录,落实了本土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制定了本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方案;xx社区演出、阅览、培训、展览、体育健身五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施齐全,建立了业余文艺队,并开展了4次的文化服务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及乡贤学习宣传面达100%。

四、生态发展更加环保,人民生活井然有序

落实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环卫设施完好、垃圾清运及时、陈年积存垃圾和暴露垃圾及时处理、垃圾箱体周边散落垃圾、收集转运过程未出现撒漏;已有村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1个,运行正常;全面完成了四旁植树任务,农村人居改全面完成任务;废弃农膜回收及时,无乱排乱放现象,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农约化肥施用减量达标。

五、组织保障全面推进,党的领导更加牢固

落实“网格+规范党组设置,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明显,公示公开及时,群众满意率高;社会两委班子配备齐全,有后备干部及本土人才;新发展党员1名,党组织制度落实好,带头效果明显;村级经济组织机构健全,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两委负责人担任,且效果明显;街道已开展了xx社区班子建设研判,落实班子成员包村及驻村工作人员,建立村级党组织考核制度;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设施设备齐备,制度完善,建立相关台帐并及时更新。

xx街道xx社区乡村振兴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了良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下一步的工作中将严格按照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改进和加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争取在来年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后盾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20

20xx年,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抓科技示范带动,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抓产业结构优化,抓农业专业协会组建,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以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增收。20xx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7526万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12660元,同比增长14.4%。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服务咨询,推行农村产权长久不变工作;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加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规模化经营、种植,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1、积极完善农村产权服务体系,完成产权变更登记 22宗,咨询服务60宗;继续推行农村产权“长久不变工作”,引导支持农民群众经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自主、自愿、规范签订“长久不变”决议。

2、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组织20余人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现有农业职业经理人20余人,加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规模化经营、种植面积约6000亩,其中规模化种植牡丹1500亩、猕猴桃约500亩、核桃200亩、常年蔬菜种植800余亩、藕200余亩、草莓300余亩、西瓜500余亩,其它20__余亩。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新建“XX县泓盛家庭农场”、“XX县成芳家庭农场”二个,推荐“XX县泓盛家庭农场”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

3、坚持市场化手段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正在与包装公司、县国土局对接完善4。20增减挂钩项目包装材料、申报材料。

(二)做好民生工作,确保民生安全

1、完成了动物春秋两季防疫并接受了检查组的抽查。完成了狂犬病防治,接受市狂犬病防治检查组的检查。

2、落实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及综合补贴等已全部补贴到户。

3、完成了20xx年度村组道路建设7公里的民生目标。

4、做好农业技术知识,秸杆焚烧、农业保险、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宣传。帮助7位购买了社保且符合补贴条件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申请了20xx年1—10月的社保补贴。

(三)统筹城乡发展,抓好新农村建设

1、完善已建小区总平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双福堰小区三期总平建设;正在实施双福堰小区四期总平;正在实施已建双福堰小区、九洞桥小区、同心小区、石虎小区配套设施建设。

2、抓好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完成了新场镇头堰村村规划初步编制方案。

3、制定了《新场镇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引进孺子牛生态农业项目,拟流转集体建设用地31亩,耕地500亩,建设集休闲、观光、养老为一体的特色项目。目前已完成农户45户搬迁,正在完善相关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

(四)抓好都市农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继续积极推进和服务好成都汇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作物种植基地建设、四川嘉好投资有限公司“溪山晴翠项目”建设和新场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清源半岛项目”建设等。抓好都市农业发展工作,组织20余人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促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清源农业、汇益阳光农场、江荣蔬菜、远洲果蔬、浩斌果蔬、康荣果蔬等合作社(农场)常年种植蔬菜800余亩。粮菜轮作1662亩。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新发展家庭农场二个。

1、清源半岛项目地址在新场镇文昌社区23、24组,目前已完成150亩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特色乡村酒店、酒吧一条街以及旅游业态调整。

2、溪山晴翠建设项目在新场镇文昌社区1、17组征地面积为112亩,总投额30000万元预计20xx年4月全面竣工,是打造以旅游公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地产项目。截止20xx年12月中旬,已投资6000万元完成87亩旅游地产主体工程和外观风貌建设等,总平、管网、绿化建设已完成。

3、扇子场旅游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流转集体建设用地20余亩,农户申请自愿腾退宅基地,搬迁农户40余户。

4、天府牡丹园建设完成已流转1500余亩土地的协调及地上附着物赔付、600余座坟墓的搬迁工作。目前正在做园区总体规划及三个村的村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目已流转土地1500余亩,并且完成了1100亩牡丹种植,举行了门景系统、接待中心和道路等修建的开工奠基仪式,截止20xx年12月,已投入投资10000万元。

5、四川喜玛高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爱尚农业产业园”进行提档升级,投入资金 80余万元改造园区大门、建钢架大棚26亩。

6、汇益。阳光有机农场已建成120亩有机作物种植基地、完成会议接待中心建设。

7、逸轩草莓采摘园流转20余亩土地的经营权,投入资金30万元种植冬草莓,现草莓已红了在陆续采摘中。

8、现正在与成都鑫鸿烨农业有限公司对接200余亩的猕猴桃采摘园规划事宜,目前已签成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完成了整地、垒地工作。

(五)其它工作

完成20xx扶贫工作、农经统计、林业工作、面源污染整治等相关工作。完成了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