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内容页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精选12篇)

分类:工作总结发表于 2023-09-01 11:10阅读数:0

想写好工作总结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生态创建工作总结(精选12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精选12篇)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1

一、生态农业创建工作概况

延平区位于福建的北部,闽江干流的源头,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20xx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批准立项后,延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应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区农业局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调整工作重心,把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区农业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延平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项目标。现全区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已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效益和循环农业方向转变,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成效

1、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生态农业5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20xx年,秸杆利用率98%,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1.6%,比20xx年提高个10.6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每公顷3.32公斤,比20xx年下降0.48公斤;农用膜回收率94%,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57公斤,比20xx年下降1公斤。通过创建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积极开展了低产田(地、园)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我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创建以来,全区共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150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9万亩。我区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依托,加大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截止20xx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6921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72处,建池总容积达8.94万M3,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建立百口沼气池的行政村20个,建立“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综合利用示范点8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2、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创建目标,几年来,我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区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其中省级4个,分别是在坎下果场350亩瓯柑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王台镇200亩省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翠冠梨标准化示范区;夏道镇洋头800亩省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横镇和意省级杏鲍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级1个,太平五风果场1500亩市级雪柑、脐橙、夏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区级2个,分别是洋后镇大演村一品岗果场1000亩区级无公害油奈、黑李示范区;西芹沙溪口果协20xx亩区级无公害柑桔示范区。二是组织制定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已制定的农业标准共计2项,分别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截止20xx年底全区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6万亩,完成农业“三品”认证33个。3、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制定了《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延平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20xx年设立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特别是20xx年国家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极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4、农民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建立延平农业信息网站,形成以“969155”农业服务热线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开通“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延平区农业信息网站以我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中心,推广生态技术,开展生态农业信息指导,以增强农民和生态意识。同时,我区还积极实施依法护农行动,为建设生态农业保驾护航。几年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170多个,立案65起,挽回经济损失630万元。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经营环境,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有力推动我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5、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区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十分注重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延平农业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立足点和根本目标,让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到20xx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比20xx年16.05亿元增加13.25亿元,增长8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560元,比20xx年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长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延平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子规划》,针对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现实抓好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实施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专门抓,局相关业务单位具体开展实施,把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抓点示范,树立样板。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是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筛选确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全区已建和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500万元。

4、科技支撑,资金投入。我区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推广健身栽培,实行换茬轮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过科学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合理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增加生物农药比重,减少传统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减少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等,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设施栽培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片,推介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农药、开展农业技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生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经验和体会

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事业。目前,我们只是刚刚迈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突出绿色农业这一主题,着重抓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等工作。

1、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区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拓展绿色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强全区现有的省、市、区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及我区作为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这一发展机遇,精心选择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农业产业集中区进行整体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主导产品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抓紧制定品种、生产、加工、贮运等系列成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全区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区,实现用标准化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的目标。二是以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4、推广绿色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综合服务组织与市场化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四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每年举办新型农民培训100场以上。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努力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和推广普及率。

5、改善绿色环境,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推进的原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我区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2

当前城市居民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胁迫及社区环境对居民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多样、内容分散,研究设计及其逻辑尚无系统完备的研究体系做支撑。以下是“生态社区创建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年来,在省生态办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建设生态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主线,强化措施,狠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较好的完成了生态市建设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市建设工作情况

(一)不断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体系

3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暨生态市建设大会,对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部署了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原市长张秋波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xx-20xx年度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新一轮责任书在总局制定的生态县指标体系上增加了辐射环境安全、环境应急系统的建立健全、河流水质出境断面考核、燃煤电厂脱硫等内容,使责任书内容更加的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将加快生态市建设列入要着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认真实施《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

《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于20xx年6月通过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论证。该规划主要分为启动和推进阶段、发展和提高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安排了工业结构调整,生态工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等9大类、152个、总投资为315.65亿元的生态市重点建设工程。确保在20xx年前,把聊城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市和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国江北水城。围绕这一规划目标,我们对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开展了督查工作,有关责任单位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制订工程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力争按期竣工。

(三)狠抓污染防治,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反应机制

为改善环境质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点源治理为重点,组织编制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二是组织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治污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经消毒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三是对各电厂完成脱硫任务作了计划安排,督促各火力发(热)电厂加快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对进度慢的电厂下达了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四是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修改完善了《聊城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反弹

通过采取110环保联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在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认真论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超标排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地遏制了污染反弹,保障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五)“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从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模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28项指标已达到了国家考核标准,10月31日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12月12日,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技术核查组反馈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迎接国家环保总局的最终验收。

(六)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全市深入开展了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生态市建设。一是建成了莘县、东昌府区、东阿县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冠县、临清、高唐、茌平、阳谷等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高唐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生态县建设试点,阳谷县和东阿县也积极开展了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三是建成了东昌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了6处森林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受保护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达8.42%。四是聊城凤凰新城、中通时代豪园、高唐怡园小区、大田小区等4个住宅小区开展了省级生态居住小区创建工作。五是冠县梨园、马颊河度假村、东昌府区姜堤乐园、阳谷县景阳冈等4个风景区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七)生态林业建设成绩显著

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聊城的决定》,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构建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不断完善提高绿色通道工程,努力优化树种结构,着重抓好黄河故道、引黄沉沙池等重点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使林业生态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6.13%。

(八)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

全市不断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重点抓了10个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启动了畜牧场中、小型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全市新建沼气池7500余户,是去年的3.5倍,累计建池可达23000户,全年我市共争取财政资金支持1225万元,目前已到位765万元,专款专用补贴给农民,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沼气生态家园新建20__户,是去年的3.3倍,累计可达8000户。新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200余处,累计达2700处,建成了东昌府区大屯生态家园新村、东阿县大成“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园、东庙沼气示范村。

(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

目前,全市共有9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工作中,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始终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当作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来抓,通过努力,今年全市共有27个乡镇提出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4年来,全市共批准三批90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试点,其中有37个通过了生态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在农村的深入开展。

(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市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9月初,各县(市、区)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土壤调查重点区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和省环保局的有关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审核。10月份,我们又按照《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区域选择原则和布点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核查,确定了66个重点调查区域和约17000个监测点位,从而为做好下一步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生态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产业占较大比重;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偷排偷放超标污水现象时有发生;生态居住小区、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太小。今后,我们继续突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保护生态的法治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和公众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构建现代生态文化体系。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搞好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彻底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推进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试点。

(三)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各项指标要求,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加强对水污染、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船舶污染、生态及面源污染的治理等工作,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力争春节前通过国家“创模”验收。

(四)以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围绕实施“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南水北调工程和饮用水源地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重点抓好燃煤电厂脱硫工作,运用高新技术加快造纸、化工、电解铝、水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把好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继续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超标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努力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

(六)以国土绿化为重点,推进“绿色聊城”建设。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构建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完善提高绿色通道工程,抓好黄河故道等重点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努力提高林业生态防护能力。加强城市绿化,优化树种结构,实施拆除违章建筑造绿和拆墙透绿,重点搞好广场、公园、道路等公共活动场所绿化。

(七)以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加强对湿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监测系统与预警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建设。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3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乡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基本概况

高平镇位于泾川县东南部,地处312国道沿线,距县城22.5公里,镇域东接飞云乡,南邻灵台县,西接太平乡,北于罗汉洞乡相邻。高梁公路和高太公路横穿全境,全镇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10.4公里,总面积228平方公里,全镇辖28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8550个农户、3.6万人,现有耕地8.5万亩,人均耕地2.42亩,是泾川县南塬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 镇政府充分认识到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资源消耗也急剧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社会、经济能协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积极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责任,把创建工作列为党委、政府班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务实求精,从20xx年开始通过细致的实地调查、分析、编制创建规划工作,全面着手生态环境优

美镇建设。确定“工贸强镇、苹果之乡”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念好山水经,唱响绿色戏,走出致富路的新思路。把资源优势发展为经济优势,全力推进高平镇四个文明建设上新水平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新发展。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我镇依照创建规划,全面实施、重抓落实,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建设新型生态和谐林业,积极改善村镇生态环境。通过努力,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镇政府根据中央提出的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神,充分发挥高平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联系镇情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契机和平台,作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通过创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的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自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以来,我镇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在县环保局的认真组织下,通过艰苦努力,我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组建机构,形成网络,争先创优,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镇政府将创建工作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强领导,组建机构。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

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与协调指挥及资料汇编工作。一年来,我镇在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解决了农村饮用水源不足、村镇环境脏乱差、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工作中,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研究部署了本年度的创建工作、监督和检查。三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绩效考核范围。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四是加强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抓培训,除组织有关单位参加镇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分级组织培训班,培训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抓指导,各部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规划,统筹发展,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和生态村镇建设标准要求,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指导,因地制宜,通过认真调查、研究,镇政府编制了《高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以解决制约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

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镇集镇发展速度很快,为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到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集镇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

(三)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过程不仅是攻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我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过程。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据环境规划,对照各项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严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程。在环境优美创建工作中我镇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了垃圾问题、污水和大气污染问题,坚决打击违法行为,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并把经营集镇的理念运用到小城镇建设当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使镇容镇貌保持优美宜人。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镇区基本实现了绿化成带、庭院绿化点缀的绿化格局。镇区绿化覆盖率、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三是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河道整治、电网改选、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的力度,完善集镇功能,提升了集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四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的传统社会模式,进一步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五是是生态产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下步打算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将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着眼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4

今年来,市环保局软环境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确立“百姓是天,客商为重,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建设“行为规范、有诺必践、运转高效、公正廉洁”的服务型机关,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及开放型经济的生命线来抓,在加强对企业、群众的服务,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推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形成,我局进一步加大了软环境建设工作力度,建立软环境建设网络,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局领导班子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把改善软环境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并召开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交流成果,布置任务。

二、主动服务企业,改进机关作风

今年来,市环保局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宣传活动,制定领导干部包保联系企业制度,深入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和创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送交各自的服务联系卡。对市软建办再次交办的问题,认真做好协调工作,跟踪服务,及时反馈企业意见,使此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在机关作风的改进上,一是狠抓机关管理,健全制度建设,对机关干部出勤执纪情况进行了随时抽查,发现违纪行为及时纠正处理,杜绝了机关干部上班时间打游戏等现象,提高了“人人都是投资软环境”的意识。二是向社会公示服务承诺、行业禁令、投诉电话等,进一步介绍职责职能、办事规程,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三是进一步深化为企业的服务,指定帮扶企业的对口科室,做到上门服务,及时帮助,有求必应,诚恳听取企业负责人对投资软环境的看法和建议,随时了解企业对改善经营环境的反馈意见,积极与西城水泥厂联系解决国电龙华产生的灰渣,帮助国电解决堆放,积极为天池球团争取脱硫2300万项目资金,真正做到了“帮忙不违规、服务不添乱”,受到企业的好评。

三、完善信访制度,提高办理质量

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投诉查实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制度。凡是企业和群众来办事,都要求办事人员做到热情、周到,能够当场办理的就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说明办理时限,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因、作好解释工作,为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局机关在显著位置对办事程序、行业制度、职能职责进行了公示,同时简化办事程序,使办事人员一目了然;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我局建好了信访接待室,制定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建立了企业、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受理、调查、办理、反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做到了企业、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80件,做到了及时出现场解决问题,未发生越级上访,得到了信访举报人的满意。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局领导干部多次到有关乡镇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领导干部下访联系卡,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对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今年来,我局在软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企业、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局以这次全市软环境建设工作检查为契机,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的经验,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观念,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为企业、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5

春的萌发,夏的热烈,秋的沉稳,冬的蕴蓄,在四季的轮回中,泸化小学已经走过七十一年的风雨历程。今天的泸化小学乘着生态校园建设的春风,又一次奏响了一曲激越奋进的凯歌。创办1939年的泸化小学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高坝盆地。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两年来,学校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了与创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

一、健全的管理网络

自20xx年学校被授予生态校园实验学校以来,创建工作随即展开,学校成立了生态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生态校园的创建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而应该融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以及各项创建工作,应当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国卫迎复审活动以及无烟学校、书香校园等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因此学校将创建生态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列入学校教导处、总务处、教科室、德育处、各学科组、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学习讨论,研究创建工作。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强化职责。由总务处负责校园绿化和日常维护,教导处负责环保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机渗透,教科室负责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德育处负责组织开展主题环境教育活动。健全的生态校园建设管理网络的形成,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合理的校园布局

泸化小学的校园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组成,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又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一)教学区

1、气势宏伟的一号教学楼迎门矗立,主楼高四层,设有28间教室,12间办公室,集教学、办公、实验、图书阅览于一体,已经成为泸化小学的标志性建筑。

2、一号教学楼后面是一幢已有50多年历史的教学楼。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已经将拆除旧教学楼,兴建多功能教学楼二期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列入规划。

3、紧邻旧教学楼的是一幢多功能教学楼,典雅别致,功能齐全,设有智能化的多功能教室一间,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数码摄像机,这里是学校举行小型会议和观摩教学的场所。此外还设有三间高规格的计算机教室,配备品牌电脑130台,建有局域网,开通因特网,并向全校师生开放;音乐教室三间,均采用钢琴教学。目前多功能教学楼的一期工程980平方米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1227平方米正在筹建之中。二期工程建设为4层全现浇结构,符合抗震要求,预计安排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4间,办公用房10间。多功能教学楼二期工程已经成为泸化小学生态校园规划的重点,我们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让校园的布局更为合理。

(二)体育活动区

多功能教学楼后面是宽阔、平整的运动场,以足球场、篮球场场等各类运动场为主体。此外还设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

(三)生活区

运动场的北面是一幢教师住宅楼,周围绿树环绕,生机盎然。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齐全的辅助教室,先进完善的运动设备设施,为泸化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多元的广阔的空间。

三、美丽的校园绿化

早在20xx年泸化小学就获得了“市级绿化示范学校”称号,构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学校生态校园建设领导组制定了相应的绿化工作管理制度,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见缝插绿,想方设法提高绿化率。

校园树木以常绿树为主基调,棕榈树、小叶榕树、蓝花楹、香樟树、龙爪槐、柏树、银桦等树木让校园绿色常驻。同时,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小蝴蝶花、玉兰花、太阳花、天竺葵、六月雪让校园五彩缤纷。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空间实施垂直绿化,空中绿化,在一号教学楼走廊的十几个空中花坛中种植了三角梅等花木,增加了学校绿化覆盖率。如今,近百余种植物使学校绿化工作做到了无缝隙绿化: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盖率高,校园绿化面积已达45%以上;植物观赏性强,同年可看之花有10余种,形成了四季花开不谢,终年松柏常青的校园景观。

走进泸化小学,你会发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在绿色之中,处处生机盎然。

四、丰富的校园文化

在满足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需要后,我校开始进一步拓展校园绿化的内涵,注重学校独特校园文化底蕴的体现。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构建了一套“以真为本”的独特的人文化治校理念,“真味、真性、真知、真人”八字理念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想。

绿色生态文化的建设让泸化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一块块石,一面面墙,一草一木都赋予了生态文化的涵义:文化墙让学生了解了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加热爱我们的泸化小学;走廊文化集中展现了学生们具有生态气息的书画作品,让他们树立了自信;办公室文化为学生树立了生态师表,发挥着榜样的作用;“星级班级”文化形式新颖,让每位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凝聚力。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墙让学生个性张扬。课间,学生阅读着从校阅览室借阅的《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等书籍,浸润在书香之中,在这样的绿色生态文化氛围熏陶下,享受着生态和谐的校园,营造着生态和谐的校园。

五、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

新课程教材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生态教育思想在各学科教材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泸化小学的每一位教师立足于课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因素,利用课堂教学,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知识载体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生态教育。

语文教师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指导学生分析黄河由孕育人类生存变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根本原因,在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中懂得保护和治理好生存环境,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数学教师找准教材习题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素材,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渗透点。比如,六年级下册的练习题读一读,并说出下面百分数的意义:按照规划,到20__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我国森林覆盖率达18.221%,西部12个省市区森林覆盖率为11%。教师把为什么泸州要提出建设建设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环保问题融入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生态教育。

品德教师在教学《花草树木点头笑》时,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自己和学生都变换成植物世界的一员。教师是一片枫叶,担任“森林舞会”的主持人,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了人类和植物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大家应该和谐相处。

科学教师在《做一个生态瓶》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当上了小侦探“有个同学做了个很不错的生态瓶,养了一条黑鱼、一条泥鳅、两粒螺蛳,还种了水草和浮萍,同学们都很羡慕。但第二天,生态瓶里的泥鳅不见了,他断定是被某个同学给偷了。后来查实没有人动过这个生态瓶。泥鳅到底哪里去了?”让学生感受了生物与生物、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

体育、音乐、英语等学科的教师也纷纷投入到生态教育的队伍中,梳理出了各科教材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的形成,让生态理念深入泸化小学每一位教师与学生心中,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六、形式多样的生态活动

(一)绿地认养活动把责任落实到班级,落实到个人,把绿化、净化校园,作为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个准则。每一片绿地征集学生的护绿标语,“人来人往解花语,花睡花醒知人意”“小草有生命,珍惜靠大家”“你的呵护将换来翠绿一片,你的汗水会润成花儿更艳”饱含情感的生态教育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了学校绿化工作之中。

(二)树木挂牌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对全校树木进细致、系统的普查,给校园内各类树种加挂了介绍植物的特性、生长环境等一些基本知识的标牌,这些植物“名片”使校园景观成为学生认知自然的教育基地。

(三)环保“十个一”活动。组织学生看一本环保的书籍;写一篇环保的警示文章;参加一次环境保护活动;参加一次环境类兴趣小组;参加一次环保考察或宣传活动;写一条环保警示语;提一条环保小建议;讲一个环保小故事;做一张环保手抄报;做一件环保实事。

(四)系列主题活动

1、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师生进行植树绿化劳动,调整花木布局。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我为学校添新绿”活动。

2、3月22日,世界水日——低碳节水行动。“节约1升水”,重复高效利用家庭用水。

3、3月27日,地球一小时。晚上8:30-9:30,熄灭灯光,加入到对抗气候变化的行动中,为我们的绿色星球一起行动!

4、4月22日,地球日。少先队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主题队会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5、6月5日,环境日。开展“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活动,并向全体师生宣讲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使师生进一步明确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形式多样的生态活动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得到培养,生态能力得以提高,生态道德逐渐形成。在各类比赛中,学生捷报频传:张隽若同学的作文《保护我们的家园》获得市一等奖,陈森林等同学的作文分别获得了区一等奖、二等奖;胡健萌同学制作的手抄报《美丽城市幸福家园》获得区一等奖。

一抹绿意,一片阳光,几缕清风,几声鸟鸣……漫步泸化小学,你一定会被这这座生态式的学校所吸引。校园内芳草葱茏,绿树流云,生机盎然,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生态校园的打造,让泸化小学更绿、更美,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6

伴着南凌河的悠悠碧水,迎着新林林场的茵茵绿意,新林小学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近年来,学校把环境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环境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环保氛围,渗透环境教育

在校园建设中,学校以绿色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营造环保氛围,建设环保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环境教育。

1、环保之景。校园内景点分布错落有致,驻足校园几十载的广玉兰,树姿壮丽,叶厚光亮,花朵更是妖娆而脱俗。真是“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一切尽在默默无言中。教学楼前造型别致的花坛,绿色操场旁别具一格的“热带风光”,让人赏心悦目,具有浓烈的环境教育氛围。一块块花木“自我介绍牌”,成了学生亲近自然的桥梁,一个个垃圾分类收集箱和红领巾“绿色回收站”,也成了亮丽的风景。一年四季,校园里绿意盎然,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建筑色彩的搭配尽量雅致,赏心悦目,同时在建筑内部的走廊和教室里布置名人画像、优秀学生作品等,既实用精致又励志美观。

2、环保之窗。校园里建有十几个环保橱窗。橱窗以环保为主,分期展示学生的环保书画、手抄小报、环保“金点子”、建议书、倡议书。文学社刊《好望角》和各班的板报中也开辟了环保之窗专栏。有绿色蓝图、环保日记、环保故事。环保之窗既成了宣传环保知识的阵地,也展示了学生的才华。

3、环保之声。学校添置了校园音响系统,成立了红领巾广播台,每周播放环保儿歌、歌曲,定期请专家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节目中有表扬环保小卫士的“小喜鹊”,有批评“垃圾虫”的“小刺猬”,有提出环保要求的“小号角”,还有传播环保信息、知识的“小灵通”。这些节目既体现了教育性,又具有针对性。

二、注重教育科研,优化环境教育

1、以课题组为堡垒,讨论环保教育。以课题组为单位,每月研讨一次环保教育。研讨侧重于学情的分析、教材的理解、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本地环保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研究环保教育。学校有计划、有专题、有层次、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一是分学科(语文、思品)开展研究;二是分年龄(老中青)开展教研;三是分层次(年级组)开展研究;四是专题(环保知识或环保行为)开展教研。

3、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环境教育。学校主要加强三种课型的研究,即环保教学课、语文、科学等其他各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空间较大,对此,学校主要研究了环境教育融合进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近几年学校在市家庭环保知识大赛中获组织奖。

三、搭建活动平台,推进环境教育

1、争章活动结合环保。学校在德育目标系列中设立了“环保章”,如电池收集章、种植章、饲养章等,各班开辟了“争章角”,形成了“个体达标”和“集体达标”,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系列活动中,个个争当“绿色队员”。他们写出了一份份绿色公约,一个个绿色承诺,一块块绿色警示牌。在《中国环境报》举办的“绿叶杯”等环保征文大赛中,我校有多人获等级奖。

2、主题活动突出环保。学校开展主题活动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植树节、科普周、爱鸟周、世界水日等开展“环保知识知多少”演讲活动;二是各班组合班情和学科教学内容等,开展“我爱地球妈妈”等主题班会;三是在学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中突出环保内容,自然实验室里的生物角,美术室里变废为宝的环保创意小制作。

3、体验活动实践环保。首先,学校引导学生开展校园体验活动。学校举行“环境保护我参与”签名活动、少先队聘请环保督查员每日检查,逐日公布,各班开展校园环保用语、绿色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其次,学校开展家庭体验活动。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绿色家庭”的活动,评出了十多个“绿色家庭”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再次,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区体验活动。学校雏鹰假日小队去海边做实验、拾白色垃圾。每年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型企业,并举行“善待地球,爱我家园”的宣誓仪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新林小学扎实有效的环境教育工作,改善了教学环境,培养了师生素质,提升了办学品位。近几年,学校10多名师生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环保教育先进个人、县市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抓实环境教育,提升办学品位》等3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交流获奖;在省市环保书画大赛中有60多人次获等级奖。学校先后获得县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生态示范单位、环境教育先进集体等殊荣。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坚持现有的制度化、系列化的前提下,加强目标层次管理,把环境教育逐步升华到环境美育的境界,并将以此为动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7

一、建设生态篇家园,打造古风

——乡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__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8

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建设“美丽龙山”和“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家园”的总体目标,以创建省级卫生镇和省级森林城镇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推进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生态建设工作得到稳步推进。现将我镇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龙山镇生态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生态工作机制建设方面

一是加强生态工作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化和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大环保”的理念,重视环境整治和源头治理,做到思想认识、责任措施、财政投入和督查指导四个到位。同时将生态建设专项行动工作内容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多次通过书记办公会议和党委扩大会议的形式专题听取和商量生态建设工作,并予以落实。

二是加强生态建设任务监督。制定了20xx年度龙山镇生态建设任务书,确定了各项工作任务责任人,落实了重点生态实事工程每月督查工作机制,将任务纳入了镇村干部“干事对帐”工作体系,在班子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和全部镇村干部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集体对帐,并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二)水域生态管理方面

一是加强河道污染预防整治。编制完成镇村“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对5条市级河道、40条镇级河道、208条村级河道实

施“河长制”管理,同时确定施山泓和三八河作为河道精细化管理的提升河道,实现了河道管理“河长制”全覆盖,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完成镇级河道整治15千米。对涉河污染源及河道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完成农药减量控害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杜绝因排污引发的河道发黑、发黄、发臭现象。

二是加强饮用水源日常管理。对三座水库及一级环境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查和不定期巡查,实行“禁钓”常态化管理。定期对水库库区及周边区域清理垃圾,严格禁止水库上游溪坑边养殖畜禽,关闭畜牧场3家,基本消除水库水质污染源头,同期水质明显改善。

三是加强生活生产污水处理。完成市政污水管网铺设5000米、污水纳管单位42家、核发排水许可证20家;新西村、太平闸村、筋竹村三个村全面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网铺设工作,淞浦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招投标。落实专人对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和已建成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对19座公厕进行改造,到目前已经有15座通过了验收,余下的四座已经建成,将在11月底验收。强化对新建小区和新建农民公寓生活污水处置力度,要求将生活污水治理列入“三同时”,单独编制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三)绿化生态管理方面

一是深化森林龙山建设。制定出台了《龙山镇“20xx年秋-20xx年夏”植树造林实施方案》,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030亩,其中山地中幼林抚育1000亩,完成“珍贵树种进百村”任务,

并顺利通过省专家组对我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的验收。

二是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方家河头、潘岙等村沿山精品线道路两侧增绿优化面积19300O,通过外包给农场种植苗圃林的形式对三塘横江沿岸进行绿化,完成绿化面积160000O。顺利完成长邱线、横筋线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坟墓“白化”治理扫尾工作,并对已完成坟墓“白化”治理的绿化进行长效管护。

(四)工业生态管理方面

一是执行污染企业月查制度。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电镀、重金属酸洗、铅酸蓄电池等重金属行业实行动态监管,对无证无照且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予以取缔。重点强化对小印染、小印花、小锻打、非法废塑料等行业的查处及反弹预防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发出环境违法行为整改通知书106份、立案查处18件,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重大环境群访事件。

二是提高重点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行业污染整治,目前已完成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的铜熔炼行业整治以及宁波大华锁业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喜尔美厨具有限公司的金属表面酸洗行业整治,宁波卓成化纤有限公司、宁波联纺化纤有限公司的化纤行业整治正在验收,慈溪市晨阳包装有限公司、慈溪市龙凤纸业有限公司的造纸行业整治按照进度正顺利推进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力度,积极构建镇村两级落后产能巡查网络,三禾厨具、晨阳电器及龙山汽配等3家申报清洁生产目前已经通过审核,伟吉电子5月份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五)废旧产业生态管理方面

一是推进废旧产业整治。积极做好雁门岭、笔驾山等6个废弃矿山整治工作,目前雁门岭已于10底全面完成,金岙村的徐家岙项目完成八档坡度治理的三档,邱王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废塑料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累计开展集中专项整治35次,出动镇村各相关人员达380余人次,实现了非法废塑料加工在8月底全面取缔清零,48家持证废塑料经营户在9月底全面依法关停,目前正在进一步推进违章建筑的核实和拆除。

二是严格垃圾焚烧管理。建立垃圾焚烧日常巡逻管理制度,配备皮卡车一辆,专业灭火器10台及数十把铲、灭火扫把等相应设备,同时对热水供应点进行日常巡查,杜绝热水供应点焚烧垃圾、废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发生。

(六)生态创建宣传方面

一是深化各类生态创建。今年我们提出争创省级森林城镇和省级卫生镇,省级森林城镇上半年已经通过考核验收,省级卫生镇就在前两天刚刚通过了省考核组的检查验收。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市级森林单位、市级森林家庭创建也积极推进,等待有关部门的验收。美丽家庭创建氛围浓厚,创建工作基本完成,等待市级相关部门的验收,筋竹村新农村生态河道示范村建设完成整体建设工作,在11月底进行验收。

二是强化环保理念宣传。结合“三〃五”、植树节、“六〃五”等纪念日,镇、村、学校等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植绿护绿活动等十余次。成立了镇志工委,拥有环保志愿小分队44支,日

常开展植绿护绿、环保监督、生态宣传等志愿服务。村级宣传教育栏均设有环保宣传的内容,镇广电站长期进行环保宣传语滚动播出。

二、桃湾区块整治落实情况

桃湾区块位于龙山镇方家河头村,是一个在山坳中历史遗留逐步形成的家庭作坊型加工区,共有加工作坊19家,主要从事五金配件、塑料制品等经营生产,据查无重大污染企业。该区域为非聚雨区,不直接影响水源,近年来由于市级饮水工程桃湾引水工程横穿其中该区域才被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尽管如此,从该区块实际地形地势来看对引水水质造成的影响也不大。从该区域加工作坊性质来看,该区域的加工作坊主要从事的是一些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五金配件、塑料压铸等家庭作坊,月均用水量超过100吨的加工作坊只有3家,有12个加工作坊月均用水量在30吨以下,是以生活用水为主的,基本上无工业废水产生。

考虑到该区块毕竟已列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党委政府对下步处置也十分重视,镇属有关部门也多次现场钻勘分析。下步,我镇将根据《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堵疏结合开展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工作,同时以落实村第一责任单位为落脚点,形成镇牵头抓、村主动抓和村民互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切实堵截该区块对饮用水质可能带来的一切影响。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9

据《XX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和《今年度XX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计划》安排,今年,XX县坚持通过规划引领,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工程,生态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自县委、县政府作出创建生态县决定以来,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按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部署,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各项工作,生态县建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建省级生态县的20项建设指标全面完成,今年9月,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省级生态县现场考核、验收。今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第四批安徽省生态县。全面完成年度创建目标任务,为20xx年创建国家生态县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做法与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县创建领导小组分别于4月、6月、8月多次召开生态县创建工作推进会,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出席,亲自督查,统一安排部署创建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县创建办每月调度,县政府督办室跟踪督办。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青阳生态县建设规划》经过多次征求县直相关部门意见后,召开专家论证会通过论证,并按程序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正式颁布实施,为青阳生态县创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发展方向。

三是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或定期更新了以下信息: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国家生态县创建年度工作计划、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动态。

四是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申报工作扎实推进。各乡镇迅速行动,设立环保机构,确定办公人员,落实创建工作。修编、完善《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政府批准实施。积极申报各级生态乡镇,认真对照《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等国家级、省级创建标准规范,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选择创建基础较好的乡镇、村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今年,我县又有5个乡镇2个村获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命名。共有7个乡镇申报国家生态乡镇。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对照创建国家生态县22项建设指标,要巩固达标项,补齐短板项,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完善创建工作资料。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盯紧既定目标,紧抓责任落实,如期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为青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来,市环保局软环境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确立“百姓是天,客商为重,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建设“行为规范、有诺必践、运转高效、公正廉洁”的服务型机关,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及开放型经济的生命线来抓,在加强对企业、群众的服务,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快速发展。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10

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统筹经济、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乡在柑桠村修建了一个生态文化休闲广场,现将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申报和方案制定

乡政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全面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于20xx年9月向市发展和改革局的申报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柑桠村生态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多方筹集资金。

二、组织机构情况

乡政府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柑桠生态生态文化休闲广场建设领导小组,由副乡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协调建设用地、招标比选、施工协调、质量监督等工作,成立办事机构,做得工程有人抓、有人管、有组织领导。

三、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民胜乡柑桠村生态文化休闲广场紧邻柑桠村委会,位于柑桠村中心地带,在通往柑桠村、核桃村的村道旁,交通十分方便,距乡政府6公里。广场总占地7亩,建设时间从20xx年4月至10月。建设内容包括厕所、健身活动区、篮球场、排球场、舞台、喷池、绿地和停车场等,功能配套、设施齐全,总投资48万元。

四、社会效益

民胜乡柑桠生态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为本乡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提供了标准的舞台。同时,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化乡镇,改善群众生态宜居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11

20xx年,我镇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应急办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工作原则。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有效地维护了全镇社会政治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将我镇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整管理机构,落实岗位职责

为全面落实应急管理的各项要求,确保我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科学、安全、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我镇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对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行了及时调整和加强,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及站、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对应急队伍也进行了相应充实调整。

二、强化宣传措施,营造应急管理工作氛围

我镇结合工作实际,加大应急管理的宣传力度,同时结合年初制定的应急管理规划,组织应急小分队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培训和演练,大力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管理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推动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制定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加大防范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责任制,镇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预案的制定和统一安排布置。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和牵头实施。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即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森林防(扑)火、地质灾害、重大事故、食品卫生、消防、重大疫情等应急预案)。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贯彻落实好应急值班制度。四是预防为主,加强管理,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为了使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坚持利用每周的工作例会,对上周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进行收集、分析、汇报、总结,对下一周工作进行安排布置。在每月下旬安全工作例会进行专题小结、通报,要求各单位、部门认真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治,矛盾纠纷早调处早防范、措施早落实,把一切不安全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今年以来,我镇共组织了4次实战演练。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使群众知道地质灾害的危害性、突发性和严重的破坏性,懂得如何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相关常识,明白了逃生路线、方向、警报信号、避难场所等,锻炼了救援队伍的实地救援本领,有效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森林防(扑)火应急演练。通过演练,使队员们掌握和了解山火发生的特点、灭火的方法、人员协调和灭火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原则。三是一般室内(敬老院)灭火演练。通过灭火演示,使五保老人知道了预防火灾的常识,懂得了怎样逃生自救,怎样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四是学校师生地震避险疏散逃生演练。通过有组织、守秩序地避险疏散演练,增强了学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锻炼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组织指挥能力。通过演练,在灾情发生时,能有组织、高效科学地做出准确反应,确保生命不受伤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极大地提高了我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检验了各项应急措施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加强了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能力,为我镇的安全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了应急管理工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同时也为改进缺陷、优化预案提供了很多办法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崭新的姿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我镇正在开展的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为建设平安、和谐、稳定的兴隆作出新的贡献。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12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工程,20xx年毛垟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把生态环境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

建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四边三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等与环境生态保护相关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强对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全面推动了我乡生态环保工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研究环境保护、生态创建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专题研究部署年度生态乡建设工作任务,并层层落实乡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与各村签订环境保护建设责任书,将生态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办公室,任务落实到人,列入各村及乡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同时设置毛垟乡环境保护站,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工作会议、工作联系、卫生保洁、年度考核等工作制度,各村聘请了村级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乡一直以来都始终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切实加强河道、土地、森林资源管理,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现象;近三年来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到地块。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划定的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占用。如有违反行为,及时制止,并迅速处理。

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我乡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禁止重污染和环境敏感企业进入。从源头上加强环境监管工作。截止目前,全乡无重点工业污染源。

在政策方面,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发展绿色工业和生态效益农业的思路,其中渗透了生态与环保理念,新农村建设规划更突出了美化和绿化的特点,工业发展突出了水利水电工业。效益农业中的吊瓜种植收效较好,毛竹、黑木耳、茶叶等都强调了环保和效益意识,其中毛竹、茶叶均是我乡今年重点培育产业,更注重绿色环保工作的落实。

在宣传方面,为进一步明确生态创建和环保工作的重点,提高工作水平,我乡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会议、座谈等形式和中心小学开展争当“小小志愿者”、“爱我家乡”征文等活动,并在各村大量张贴环境保护宣传标语,加大了生态环保的宣传力度,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三、全面完成生态县建设任务。

我乡在年头就开始着手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积极对全乡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落实重发展更重环境的`思想。

今年以来,我乡继续推进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以“户收、村集、乡运、县埋”的方式对全乡垃圾集中处理,并健全辖区内生活垃圾保洁机制,完善了领导机构,建立了举报热线,各村生活垃圾按要求定期清运,加强了垃圾工作督查力度,执行行政村月考核制度,按月对各村考核并公开排名。乡辖区内村庄主要道路、河道、沟渠都定期开展了清扫,垃圾收集覆盖率现已达到100%,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率100%。

本年度,我乡虽然没有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但是依然为此做好准备,积极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三沿两区”坟墓治理,推行生态葬法,并扎实推进“四边三化”行动,通过上半年的双清工作和下半年来对“洁净乡村”行动的深入推进,我乡整体环境面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一是个别行政村一些陈年垃圾、无人清理的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整治。二是村主次干道、农户门前的垃圾乱扔、乱堆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全乡共有7个行政村,1371户,1177户达到整治要求,完成了85.85%。其中乡政府所在地毛垟村共有 332户,302户达到整治要求,完成了90.96%。

为确保饮水安全,县里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对水质状况进行不定期的监测,结果显示,水质均能达标,农村饮用水合格。另外,毛垟乡污水处理厂自20__年组织实施,工程总投资90万元,分两期进行。污水收集管网安排合理,分布全面,实行雨污分流。该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工投入使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全乡所有行政村,全部经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这些经过整治的村庄,农户均建成三格式化粪池加生态绿地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基本上达到了污水治理要求,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同时,我乡还完成了20__年度毛垟村避灾场所建设任务,以及库头村避灾场所建设任务,其他剩余五个行政村均有避灾场所,并设有避灾点标识牌,完成率为100%。并积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毛垟乡辖区内居民总户数为1371户,其中使用液化气479户,25户同时使用太阳能、28户使用沼气、127户使用电能,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83%,并配合农业部分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符合。积极开展农产品有机认证,大力发展农家乐,尤其是毛垟欧源农家乐更是积极争创四星级农家乐。

总之,一年来,我乡认真按照与县里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确保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乡将继续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的谐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