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工作总结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工作总结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教材教学总结8篇(编写教材总结)》,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教材教学总结8篇(编写教材总结),供大家赏析。
教材教学总结1
一、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教材高效教学的认识
1.教材解读,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基础。
依照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有了重大改革,现行的课本,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主题,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序列。因此解读教材首先必须从单元教材整体入手,准确把握编者选编教材的意图,抓出本单元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综合训练等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的主线(主题内容、读写训练重点),从而确定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它们都是围绕“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无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来写的。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然后研读各部分内容,准确地把握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教法。
如:精读课文,是单元主题内容、读写训练关键的一课,是本单元教学的主体。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要教给让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精读课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略读课文,是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读书方法自主学习、阅读,是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拓展阅读的桥梁。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各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线,可以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合力。
2.读写训练,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核心。
学生言语积累是在学生自身积极的参与言语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读书——领悟——积累——运用”,根据人教版教材单元编排双主题(内容主题和读写训练主题)的特点,在单元教学中突显读写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核心。
第一个核心是读:读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精读课文的高效阅读,我们传承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积累,实现言语的有效输入。在这一过程中要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二是略读和拓展阅读,把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内。或围绕内容主题,或围绕读写训练主题,开发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有效地加大输入量。为达此目的学校可以在4-6年级每周专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强化读书方法的运用,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二个核心是写。写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中,学习、记录、勾画精妙词语、句段,积累语言素材,学习表达方法,领悟写作特点。二是结合单元阅读课文内容进行主题小练笔。在实施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研究中,学校可以要求在学习每单元课文时,至少有两次小练笔训练,学生把阅读感悟,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实现有效输出。
3.落实三维目标,语文高效教学的充分体现。
(1)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读写能力构筑起语文素养的四个主要支架,单元高效教学强调以读写训练为核心的同时,并不忽视听说训练。我们应该以读写为核心,把听说有机结合到每一个单元教学的每一节课里面,采用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落实听说训练。集中,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里的口语交际教学。分散就是在单元各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有机重组教学内容,把听说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2)突显过程与方法。
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在语言实践过程领悟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自学能力。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语言实践——领悟方法——运用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
(3)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虽然以读写为核心,但并没有因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由于单元高效教学是以教材解读为基础,教师有了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准确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人文因素和语言实践因素,因此教学时,人文教育会寓于研读感悟中,寓于阅读拓展中,寓于练笔运用中,春风化雨,不着痕迹,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关于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做法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高效做法是以单元主题为明线,以方法领悟——形成能力为暗线,引领学生亲历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自身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过程中,主动建构语言、丰富语言。具体模式如下:
1、单元导读,明确主题,整体感知
单元教学伊始,引导学生细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内容和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简单了解学习方法。然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浏览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栏目,粗知单元学习的方向。单元导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性认识学习内容,并初步产生理性学习的意识。
2、开篇精读,构建新知,发现方法
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是单元主题内容,读写训练的关键一课。应紧扣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构建新知,夯实基础;品味语言,发现学法和写法。积累语言,进行练笔。
精读课文要做到以下四个字:精、实、法、用。精:全面、精细、深入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写作方法。实:基础知识(字、词、句、段)要夯的扎扎实实;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要训练到位。法:精读课文要在学生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中体会读书的方法和写作手法。如在细读课文处,采用的方法是围绕中心问题,读---画---思---悟,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为略读课文打好基础。用:在分析写法的基础上,有机的进行拓展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语言的精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3、略读自学,运用巩固,能力初成
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围绕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运用精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教师从中引导、点拨,巩固学习方法,学生在“读思议悟”中初步形成一定的读写能力。
略读教学也要做到四个字:简、放、拓、用。简:就是教师讲的'要简。不要逐句逐段的分析。应抓重点,提纲挈领把握基本内容,主题思想。放: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步形成阅读能力。拓:略读课文的作用是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一个单元的学习,仅就课内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适量的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用:要进行单元高效教学,单元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离不开把积累的语言、学法、写法加以运用,略读课文也是如此。张丹的这节课,预设要完成一篇略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还要进行小练笔,力求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4、口语习作,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实践运用是言语学习的目的。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应借助单元中有关课文的范例作用,引导学生把课文学习过程中对特色语言的品味、对表达方法的领悟迁移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学习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从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
5、回顾拓展,交流感悟,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整体回顾,围绕单元主题,课文学习、口语交际、练笔习作等方面交流学习体会,梳理学习方法,联结旧知,拓展能力,进一步感悟单元主题,丰富主题内涵,升华主题教学。在这部分内容概括为四个词:回顾、拓展、运用、升华。一般情况下“回顾拓展”“日积月累”是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之后进行的,会用两个课时。一课时进行交流平台的内容,一课时是进行日积月累和其他内容。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精读和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材教学总结2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已经历了两年的风雨洗礼,我在认真学习相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韶关地区统一使用的外研社高中英语新教材有如下体会:
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的级别目标,还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目标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对人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突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
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外语课程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育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程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外研社高中英语每册书的《致同学》中明确说明:本教材为同学们提供探究式、发现式、任务型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大家提供语言应用的平台。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力图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发展适合自己教学条件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扩招后高中学生的现状及教师对新课标的影响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一新生的整体素质呈下滑趋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连单词的发音都发不准,更别谈如何学英语,怎样学好英语,甚至对英语有一种抵触的畏难情绪。对于成绩良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一定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或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识,他们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记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却不知道怎么用;只知道语法很难,背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到头来却一塌糊涂;只注重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在题干中找暗示解题等等诸如此类的应试技巧,却不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自然这与考试的评价方式及教师的思想灌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举步为艰的结症所在。
目前,随着高考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这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逐步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相接轨。在英语高考的新题型中,正逐步删减占大比分的“碰运气”的选择题,增加体现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观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三、我的教学对策及效果
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于20xx年年底开始,就自己任教的三个教学班开展了小范围的教学研究活动。经过一个学年的摸索,我体会到:对学生而言,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沿用初中学习的方式,是适应不了高中学习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跨入高中就了解并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要激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及信心,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否则,学生就会越学越吃力,越学就越不想学。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我确定以《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培养》为课题立项研究,并于05年成功申报为乐昌市的英语教研项目。从此,我正式开始进行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以旧带新、结合生活实际、单项或综合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多种方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通过每天任务、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时放映流行的健康向上的英语国家大片,鼓励并引导同学们对影片进行讨论,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这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又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下面我将陈诉一些具体的做法,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新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教材教学总结3
(一)新教材的实施有其好的方面:
新教材的编排总体上感觉是好的。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选文注重了和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选文的`体裁多样性,篇幅短小,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使用新教材后,对语文课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具体表现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广阔的空间。他们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2、由于新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在学习中学生能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想象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不断地鼓励创新,另辟溪径,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由于数学英语课在初中的课时多,家长、学生等对其的重视程度又超出语文,因而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无法保证,只有让位给数学英语。
2、中学语文与初中脱节,给初中语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新教材教学中仍应强调基础拼音、写字、解词、品味词语,以及写作训练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
3、综合性学习课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就无法按书中的要求带领学生或学生自主结合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语言,欣赏自然美进)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活动。学生有时就会有应付的做法。
4、选文方面,依然感觉有个别篇目不太适合教与学。例如:《化石吟》虽是一首诗歌,但它只注重了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文学性较弱,学生对它难以产生兴趣。
5、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很困难的,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要么闲谈,要么跑题。因而教师一方面应在课堂中逐步地培养、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教材教学总结4
1.课前准备: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
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贴近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加入生活元素,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准备做了如下工作:认真研读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各单元之间的衔接关系,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知道应该结合那些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怎样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理念。
2.严抓计算能力和解题思路的思考能力。
计算的正确率和速率是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在持续的练习中逐步提高,本学期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思路的思考能力,特别是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和三位数加减法,学生极易出现计算错误,特此规定每位学生每天早上到校坚持练习100题计算,由小组长检查批改。除此之外,在审、读题时要求学生用铅笔指着题目读题并给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培养学生审、读题习惯。为了激励学生坚持练习计算和养成读题、解题习惯,采用男女、小组比赛的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质量有所提高。
3.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
4.培优补差刻不容缓。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有针对性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优等生严抓计算、审题和解题思维训练,根据薄弱增加题量,教学中多进行优化方法的练习。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先化解他们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计算开始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感受学习的自信,使他们萌发学习的兴趣。
教材教学总结5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现在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的视角出发,着眼于日常备课时,拿到文章怎样研读才能深入、到位、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文中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谈具体实用的操作步骤。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研读教材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更是决定教师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可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教参里、各种教师用书中非常方便的找到篇教案、一个个课件。久而久之,很多语文教师渐渐淡忘了如何独立研读教材,成了依靠“拿来主义”的教书匠。
要找回这缺失的一环,必须不断苦练教材研读能力。对此,余映潮老师有如下阐述:“语文教师要学会把玩教材,要别出心裁读课文。”“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除此之外,余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钻研教材的方法——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可以看的更高更远,但是当自己脚踏实地时又觉得困难重重。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力求把余老师的宝贵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高人指点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拿到陌生课文,不再惴惴不安了,对教材渐渐有了独到的认识,有时甚至敢于挑战难文教学。回顾自己的教材研读之路渐有起色,不禁欣喜,于是结合自身研读教材的经历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步骤:
第一步——从模仿做起,修炼内功
当我们惊叹于名家大师们字字珠玑的教材分析,一针见血的文章点评时,可曾想到,这正是他们长期内功修炼的结果。当内力深厚时,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对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来说,内功的锤炼是一条漫漫修远之路。除了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勤奋的写作外,模仿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其实,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是人类生物特征的一部分。模仿是社会学习重要形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教材研读也是一门艺术。在听其他老师,尤其是老教师评课时,笔者最喜欢也最留心他们的教材分析部分,看他们是从什么角度着手分析文章的,每一次都会有新启发。遇到类似课文,再试试是否可以遵循这个角度分析文章。一开始自然只能仿其“形”,渐渐也就能抓住点“神”了。
第二步——反复读教材,寻找火花
叶圣陶先生谈到文本研读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潜心、反复读教材是研读文本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与教材的一次次“碰撞”中,作者的心思、语言的魅力、甚至独到的发现都会浮现出来。我认为,相比于默读,放声朗读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总是容易与作者贴的更近,也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台阶》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当读到父亲脚踏黄泥的细节:“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挑”“晃破”“滚”这几个词就让我十分叹服。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就让学生就这一段进行研读,着重分析这几个传神的动词。在这番研读后,学生对于父亲沉重命运的认识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第三步——由“趣”字入手,巧妙引导
中学生年龄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关注到有趣的东西,教师在备课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点,很容易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余映潮老师就相当善于发现教材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因此,那些看似枯燥乏味、难读难教的课文,他也能上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他读《羚羊木雕》,饶有趣味地将目光投入到文中表示人物如何“说”的摇曳生姿的写法上。又如读《爱莲说》,他欣然发现文中许多有趣有味的“三”:文章有“精粹的语言、精妙的形象、隽永的意境”三美;文章写了三种花,象征三种人,渗透了三种情;文章有三次衬托;文章第二段写的是三种花、三种评价和比较、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文章句式有三美,即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偶句、骈句与散句;文章“噫”后的排比句为一陈述二设问三感叹……这些趣味点,让学生耳目一新,更加乐于深入课文,也让老师在课堂中更加挥洒自如。
现在比较多见的,也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趣味点就是文章中的对比。仔细看看,中学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藏着奇妙的对比,我在读《俗世奇人——好嘴杨巴》时,就抓住了杨七和杨巴的对比,教学设计中也突出了这一点。冯骥才的《好嘴杨巴》开头先介绍了杨七杨巴的外貌、姓名、关系。前四段都以介绍杨七为主,后面才开始写杨巴。既然题目是《好嘴杨巴》,为何最重要的开头部分却写杨七呢?细细阅读下来,发现一些细节很值得推敲。
第一段写杨八本名杨巴,因为看上去比杨七小,再加上“巴”与“八”音同,所以被当成杨七的兄弟,名字被错念为杨八。这与文章最后一段中“‘杨家茶汤’被改作‘杨巴茶汤’,杨七渐渐被埋没”可谓形成鲜明而有趣的对比。杨巴先因没有手艺而被忽略,连名字都被错念,后来却因为一张巧嘴而名声大噪,反而手艺好的杨七渐渐无人知晓。杨七的绝活在手上,而杨巴的绝活在嘴上,以最后结果来看,似乎能说会道的人更加容易成功,作者设置的巧妙对比很值得玩味。
第四步——寻“美点”探秘,集美找茬
余映潮老师说过:“中学语文教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着重对文章的语言之美进行积累、赏析,之后再引领学生感知、积累、提炼、赏析这些美点。语文课的语言魅力得到真正体现。学生通过这样的熏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会留意、模仿、创造美丽的语言。
除了语言美,教材中的感情之美、意境之美、写作技法之美……都可以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的着眼点。用“集美”的方法读文章,常常会被作者感动,理解自然就更深刻了。
与之相对,有的文章也可以从弱点入手,流行的“找茬”也可以成为教学设计中的亮色。
第五步——增文章内涵,读厚教材
“把教材读厚,把课本教薄。”这是余映潮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如何读厚教材?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有意识的丰富文章内涵。文章背后的故事,往往值得我们细细追寻。对文章的认识深厚了,教学设计自然就有质量了。
笔者在备《信客》一课时,就再次细读了《文化苦旅》,还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余秋雨家乡浙江余姚的风土人情。其实《信客》中的剪红绸故事是确有其人,但是余秋雨先生进行了加工改编,把好几个内容整合一起。但是当校长那节几乎可以肯定是他自编的了。为什么要加这么一节,尤其为什么把顺便修一修老信客墓作为结尾,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有了引导学生对文章结尾的思考——“同样一个人,作为校长被永远记住了,作为信客却被淡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原本学生只是理解到文章赞美提倡诚信,这样一来,他们开始明白作者其实在借故事谈对诚信缺失的思考。
第六步——开发延伸点,升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我们要通过教材这一小点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自己在研读教材时,就必须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课文可以向一个单元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拓展。也可以向生活中延伸,向阅读中延伸,向写作中延伸。
比如:在《纸船》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余映潮老师总结了这首诗写法上的特点:写物抒情、展开想象和变换人称。他增加了洪源的《驶去了,港口的船》和沙鸥的《新月》这两首诗进行比读,它们在写法上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比读,不仅使课文学习容量增加,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写法的理解和体会。
以上六部曲,仅是笔者个人在平时教学中总结的初步经验,并非一个固定模式。“教无定法”,对教材的研读也不可能有不变的套路。具体操作时,还要根据个人教学风格、文本、学生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调整。只要静心研习,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研读方式。总而言之,教材研读是一条艰深却又绮丽的路,“辛”字多加一横就是“幸”,笔者相信在这条路上多一点付出就会有多一点幸福。
教材教学总结6
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行“器乐进课堂”以来,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课堂乐器”[竖笛(含六孔、八孔)、口琴、口风琴、电子琴等等,在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竖笛以其结构简洁、排孔科学、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易教易学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通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专家论证,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课标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选择八孔竖笛为“课堂乐器”。教材中竖笛的技能学习和乐曲的选择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具有以下特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乐曲的选择注重与单元主题的结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师生互动、重视音乐实践。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标准》中规定,“课堂乐器”的学习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但在初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初中阶段起始年级(七年级)的“课堂乐器(八孔竖笛)”选择了零起点,进度较小学稍快一些。
在八孔竖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是:身体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也称高音孔或零孔。竖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称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坚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竖笛的上方,不要置于竖笛的下侧以免影响左手二、三、四指的灵活性),右手的大指置于竖笛的下侧来稳固竖笛,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竖奋剩下的几个音孔。在用手指封堵竖笛音孔时,应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处封堵音孔,以便于音孔关闭严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
呼吸方法:学生在初学竖笛时,气息应作为一个难点。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为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气息吹奏竖管所产生效果的不同。比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的组感受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能吹灭;有的组体验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有的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组感受用力把大气球吹起来等等。通过听辨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学生对坚笛气息的运用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坚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
基本演奏技法: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用气息轻轻地把舌尖冲开,待声音发出后舌尖有弹性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舌尖就像一个通气阀门,如果我们让它发出声音就像发“嘟”音的感觉。在有连线的地方只有第一个音采用单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发出“呜”音,整个连城里面的音就像“嘟鸣”的感觉。
从学生对竖笛各直的认知规律来看,在音阶1234567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各音顺序是7654321。在中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学习竖笛,首先介绍的是567i四个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从“7”音入手,这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向后依次为“6”“5”。在学会了这三个音的指法后,为了避免单调枯燥的指法练习,可为学生适当安排小乐曲的练习《小宝宝要睡觉》,使学生感觉到竖笛并不是很难的,用简单的三个音就可协吹奏小乐曲了,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坚衡的兴趣。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了使我们的教材适应每一名学生。体观音乐*质教育的思想,教材在选择坚笛乐曲时,难度稍大一点的曲子都编配了旋律简化谱。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北京的金山上》,学生在演奏时如果按原歌曲的'节奏演奏下来,可能对于有的同学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吹奏,所以教材中编配了旋律简化谱,降低了演奏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对简化港也感到困难,教材中还为他们准备了只有356i四个音构成的第三声部,这样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演奏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乐曲的选择注重了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在这首乐曲中,第一声都可以由教师吹奏竖笛,也可以用其他乐器演奏,也可以请几名吹奏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吹奏第一声部,这样既使有能力演奏的同学得到了发挥,又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参与了活动,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合奏时教师应注意坚笛与其他演奏乐器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分配应由学生自由选择。
乐曲的选择注重与单元主题相结合。教材中的坚笛乐曲的选择并不是孤立的、随意的,也不是单纯从竖笛技能的角度去编排的,而是既注重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技能体系,又考虑到与单元主题的结合。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虽然只是坚笛学习的第一课,只学习了基本指法,但是在选择乐曲时考虑到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而选择了《秋声》和《秋收》,使得竖奋教学成为本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独立于唱歌、欣赏之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思想。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竖奋曲选择的《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歌,是对单元内容的补充。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表现音乐,通过演唱《牧歌》,欣赏《牧歌》(无伴奏合唱)《辽阔的草原》《我们的新毡房》《北方水草茂密的家乡》《万马奔腾》《金色的阿勒泰》,演奏《北京的金山上》等多种形式去感受和表现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材中的坚笛合奏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坚盲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了解和熟悉民族的和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教材教学总结7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百度”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六年的孩子们学会了浏览与搜集,对于与“美丽的家园”相关的资源,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他们会针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美丽的晋祠》、《我的故乡在北京》、《可爱的地球》,选取合适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的孩子是在自己的书上书写自己手的资料,三言两语,五六十个字,;有的孩子根据家里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资料打印一份文稿,用小四的字号,估计也会有两三百个字。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课时的时间里,他们会在交流的环节,各自拿出属于自己的资料或者见解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说的`同学落落大方,谈吐自如,或许内心里还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听的同学,也是受益匪浅,或许他们在分享同学们的资料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内心里悄悄的对自己说,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二、整合单元的教材,课堂上节省时间,引导学生不再担心作业的完成。
给孩子们减负,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如此这般的口号已经被无数的人呐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厌倦了无休止的考试测试排名,他们烦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业。看到孩子们脸上时常表露出的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时候,我也感觉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让很多的孩子快乐的学习,我只是尽力的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
在我们学校,每一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课堂作业》,这一份课堂作业是与教材同步的作业练习与拓展,分为夯实基础、阅读训练两个部分。
《课堂作业》上的基础夯实部分,一般都是汉字的注音,文中的重点词语,以及一些相关的句子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基础夯实部分的。为了不让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有压力,我一般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夯实基础”部分,如果孩子们完成不了,我绝对不会批评或者指责他们,只会表扬那一些能够自己主动去完成练习的同学,因为,班上学习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几个孩子只做一道题目,甚至有两三个孩子因为懒惰或者能力等的问题,他们一道题目都不会去做。
这样,整合单元教材后,先是预习要整个单元读画圈,然后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检查他们的预习,整体把握每一篇课文后,就开始引导学生完成“夯实基础”,在每一次进行第一课时的授课以后,我基本上都会安排十分钟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解、落实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的“基础夯实部分”,特别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训练,有的练习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甚至会留到第二课时的训练中去。
课堂上留时间给孩子们讲解作业、练习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做作业的困难,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更多的是老师可以的监督能够提高写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质量高,孩子们也乐意接受老师的这样一种训练作业的方式与方法。
特别是在每一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学习的时候,我都会在备课的时候将《课堂作业》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重点的段落预设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他们在第二课时进行作业练习的时候,就有一种很是熟悉的感觉,对于那一些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我依然还是会根据作业的要求,引导他们再一次温习巩固刚刚所学习的内容,来完善《课堂作业》上的内容。
这样,无论是那一个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那一两个能力很示弱的学生。虽然很多人不赞成有作业给孩子,但是必要的作业还是必须要有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在我这样的训练下,作业已经不再是他们困难。
三、整合单元教材,节省了许多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深以为然。面对新生,教师感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多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拉开了距离。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不仅鼓励学生看课外书,也给他们时间看课外书,引导他们如何看课外书。
六年级的他们较之以前长大了,懂事了,看书的内容也比之以前难懂一些,但是也存在能力弱一些的同学,这样的同学我一般鼓励他们将以前看过的书再看,或者是看一些有文字,但是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的课外书籍,但是拒绝动漫之类娱乐书刊走进我的教室。
记得六年级开学初,是别的班级假期看过的《瓦尔登湖》和《猎人日记》两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很是舍不得就这样将成捆成捆的课外书处理掉。我和那个班级的老师商量:能不将这一些书籍借给我们班级的学生看,看完后再还给他们。
没有想到,这个老师就这样将这两本书送了我们班的学生,或许是得到的太容易了,也或许是这两本书也确实有一些深度难度,对于阅读量还不是很高的小学生来说,缺乏一点点的趣味性。
根据班级的现状,我鼓励他们根据每一本书的目录,列出看出的计划,每一天一两面,或者两三面,也或者是一个章节,计划不可以太大或者是太多。
单元整合教材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根据传统的安排,一个单元的三篇课文要六节课,整合后呢,需要四节课,无形当中就节省了两节课的时间。再加上每一周,学校都会安排每一天班级一节语文活动课。我也是从来不浪费他们的宝贵光阴,利用节省的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时间,给他们看课外书。因为有我的督促,那一些认真的孩子确确实实是受益,对于那一些浮躁的孩子,虽然没有静下心来沉静去看课外书,但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他们也在那里装张扬子看看课外书。看到兴头上,他们也会静下心来看一会儿。
还是先前那样说的,我做不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但是我可以尽力让我班上的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不一定就是苦差事。
时光飞逝如烟,我的整合单元教材的研究已经默默地研究了两年,其中,我收获了快乐,但是也确确实实存在着一定的困扰:懒惰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基本上无法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查阅与本单元相关的主题资料,他们是基本上没有;课中,他们也不能够当堂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或许更是如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一堂课一堂课的反反复复滚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哪怕是简单的字词的书写,句子的理解也要老是不听的反复的讲解,再让他们背诵,或许他们才会记住一星半点。如此这般光景,导致了学生的层次越往高年级走,越是分明。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就展现了出来。
教材教学总结8
我有幸参加了二年级语文新教材网络培训会。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专家老师们对新教材的分析及具体指导,自己对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老师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写话等几方面的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课程标准》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我们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专家指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把本期工作开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