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观后感写作的机会,想写好观后感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林徽因传读后感7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7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以供参考。
林徽因传读后感1
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曾经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那些无处安放的曾经,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应该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可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而应该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可是回头看,仍然觉得还是她。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对他来说,花开了,他就画花。花谢了,他就画自己。你来了,他当然画你。你走了,他就画一画回忆。。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忧愁。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若无缘,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唯独于汝相见?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发白,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林徽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
他如此深刻地爱着她,终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确切的理由:纵使有再出色的女子,与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徽因墓仅仅一箭之遥。终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直到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记住生命,记住爱,记住温暖。
林徽因传读后感2
有你是最好的时光。走进林徽因,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在美丽背后触摸一丝温润,在聪慧之中品味一缕幽思,陪着你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四月天。
时至今日,才读完这本本该早就拜读的书。从前,对于林徽因的传奇,只是有所耳闻,而今自己通过阅读她的传记,才对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位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奇女子,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众不同。虽为妾之女,然而却是林家的长女,无疑出生就成了整个大家族的掌上明珠。饱读诗书的林老太爷(光绪己年进士)亲自为其取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后来改为“徽因”纯粹是因为发表诗作与别人同名。林徽因的父亲曾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后一心报效祖国,却不得志。而在家中,唯一能够懂父亲的人也只有林徽因了。所以,在幼年时候,她在父亲的眼中已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而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己。在她十六岁时,跟随父亲欧洲留学。
这一年里,她游历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和柏林等地,心中萌生了对建筑的热爱之情,并且初遇此生对她念念不忘的大才子——徐志摩,两人之间,产生了暧昧的情愫。然而徐志摩是有妇之夫,他的求婚遭遇林父的反对——必须离婚才能再娶。而当徐志摩为爱“抛妻弃子”后,事情又发生了变化。梁家与林家早有婚约,而梁启超也已把林徽因当作儿媳来看。在那个年代,梁启超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他赞成自由恋爱,并没有即刻让他们成亲,建议他们先去宾大完成学业,相处之后再行成婚。而成婚之后,又为两位新人安排好了欧洲的蜜月旅行,一切安排紧密周到。也正是因为这本自传,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闭关锁国的清代还有这样一位主张创新,思想前卫的学者和官员。对梁启超的认识,可能大多数人都只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维新变法”运动,而对于他的为人,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那个社会的贡献,我们都是知之甚少。
留学归国后的一对新人,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并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建筑事业。本以为从此过上了幸福舒适的生活,无需辗转奔波,然而生于动乱年代的人儿,哪会有所谓的现世安稳?被肺病缠身的林徽因,身体每况日下,最后不得不去香山静养。而在静养期间,她也不会闲着自己,时常作诗,先后也发表好些诗作和小说。天生一颗文人心,怎得偷闲弃文去?病好后的林徽因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进一步为中国建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既可以当得了风姿绰约,才学兼备的“太太客厅”的女主人,也能做得了不怕风吹日晒,攀岩走壁的野外勘察建筑家。最让我钦佩的是,在李庄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她始终坚持着,为了家人,为了国家,更是为了心中那一直从未放弃的建筑梦想。尽管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读后感.被肺病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她,眼神里依旧流露出对文学,对建筑的热爱。她白天可以和学生热烈地探讨学术问题,和老友畅快淋漓地谈天说地,而在漆黑的夜里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她的热诚和坚韧,是常人不能及的。她短暂一生的每分每秒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热烈地追逐自己的建筑梦,怀着赤子之心坚持创作。她浑身充满着魅力,让无数人为之着迷。有为她放弃婚姻的徐志摩,最后也是因为去听一场她的讲座而英年早逝;也有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一代哲学家,甘愿一生寄人屋檐下,只为更好地呵护她。而她最后选择了梁思成,也是理性与睿智的体现。她和他有着共同的建筑梦,尽管他少了几分文人的浪漫,但是他是爱她的,开明的爱,包容的爱。他们一起留学,一起学习建筑,一起为中国的古建筑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和他,成了中国最伟大的建筑学家,他们设计过梁启超的墓碑,设计过东北大学校徽,也设计过新中国国徽,而他们唯一为自己设计的却仅仅只有战乱时在昆明的一幢房子。最后,他为她设计了唯一的专属作品——她的墓碑!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即使佳人不在,但时光里却依旧有她的倩影。
林徽因传读后感3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知道是何许的感觉,只知道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美好的感觉…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知道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应该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起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
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可以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可以再续。但是谁又能知道,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可以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择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后来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爱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后来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
金岳霖,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林徽因传读后感4
最完整地了解林徽因的故事,来自白落梅优美的散文《林徽因传》。
这个女子从来没有因为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而被人们遗忘,她的名字总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放在一起,和徐志摩、粱思成、金岳霖这三个大名鼎鼎的才子紧密相连,她是永远停留在西子湖畔的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存在。
她有着建筑学者的理性与诗人敏感的洞察力。谁又曾知道,她的心头停驻最久远的就是那种不甘心、不畏难、不退缩的情感,这种情感最有张力的表达便是化为执念。就是依靠这种兼容着学者和诗人的复杂情愫注定她会成为一个永远的传奇。
她曾经在北方经历过抗战的烽火,也曾经为了生活颠沛流离辗转到了南方。每到一个地方,她会忘记自己是个漂泊的人,而是将为国倾心的高贵情感化为日常生活的平淡与琐碎中去。她在当地进行古建筑考察,随遇而安,也是她那一代学者的特殊处事原则。逆境并没有毁灭她的从容与娴雅,而是将她的文字带入了一个更加通灵净化的世界。那些映射着小楼与茶铺的街景,在她的眼中,正是整个建筑史上最诗意的画卷。
她曾经被医生宣告不久于人世,但这些并没有摧毁她拼搏的意志。她经历过多次修改与论证,历经三个多月,终于和大家共同完成了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为了拯救濒临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她抱病深入工厂参与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献礼。她在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与助手一起,再次经过反复推敲与研究,圆满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她深知自己对徐志摩情感的影响,在临终前面对张幼仪曾经心怀愧疚。但是,那触动灵魂的相逢既然是必然,便无须逃避。就如白落梅说的:“其实,人生原本就没有相欠。别人对你的付出,是因为别人喜欢;你对别人付出,是因为自己甘愿。”这就是林徽因,一个从骨头里要尊严要人格要专爱的女子。她最愧对的是人不是丈夫粱思成,而是在她身边默默相守,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她不能辜负宠她信任她的丈夫,也对执意守侯她的金岳霖不忍转身,直到有一天,看到红尘中飘荡的云烟终于豁然醒悟,真爱无悔,无论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感情,都是美好。就如你在四月天,高高仰望云空,烟雾过去,仍是原来,何必执着呢?
她的浪漫与多情在那个渐渐转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坚持下去的信念。这个美丽的精灵,无论是因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还是源自于和平年代的融入,仿佛唯有将心头的执念化为一朵朵绽放的白莲花,融入到国家和个人的历史使命中去,才是真正的归宿。
洞悉了世事无常,便会有了风轻云淡的豁达。她的一生,不能不说是完美。理想、事业和她所爱的家,都给予了她最忠实的回馈。寻常女子所仰望的就是她所拥有的,在经历过凡尘最繁华的一段过后,她也和别人一样,在最后的日子里,以茶、清风、明月和回忆相伴。所有的人最后的结局,都会被打回原点。“所有的女子都有自己的花期,花开时,占尽人间春色,无限芳菲;花落时,不堪入目的凋零让人叹息。”
她在卧病的生涯中,从来不肯放下自己的事业与文字,无论是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还是形销骨瘦的林徽因,都让众多爱她的人难以割舍。想必那些灵逸的文字,能将她在生命中的遗憾悄悄弥补,在那些倾情绽放的文字中我们能够读出一个女子从来不曾消极的精神世界和从来不知疲倦的坚持,这些对她来说,已然足够。
她写过,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般的 堪破,已算是至情至性!所谓她的风情万种,她的才华横溢,以至于她的至死不渝,都是内心永不放弃的坚持,明明知道,却割舍不了。那种女人所带来的震撼,势必不可抵挡。你若愿意潜心去读,自然也会随她追梦。
林徽因传读后感5
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早已传为千古佳话。但当我读了作家林杉先生写的《林徽因传》后,上述的那些印记都已显得微不足道,即而代之的林徽因则是一位气质超俗,风姿迷人,思维敏捷,洞察锐利,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的鲜活风范。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丽如诗的文字,运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详细的记录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灵历程。开篇从风姿绰约的少女——林徽因与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相识康桥写起,止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和另一个哲人联手共同为其题写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间。”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们一路艰辛、治学的坎坷动人的画面。
首先是从林徽因的情感世界谈起吧:我认为理智与明智的林徽因与充满幻想、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挚友、诗友的关系;而她与梁思成则必是志同道合的一对。从书中的记述,我非常的欣赏梁思成的幽默。比如,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图书馆内约会读书,徐志摩有时会凑趣过来聊天,而梁思成便在门上贴张纸条,大书Lovers、Want、to、be、left、alone。(情人不愿干扰)又比如,梁思成在学生时代,做个仿制古董铜镜,让研究东方美术史的老师鉴定,最后被骗的外国籍老师不得笑说:“Hey!mischievousimp!”(淘气包)而金岳霖对待林徽因的情感更接近柏拉图的那句名言:“理性是灵魂的最高贵的因素。”
然后,在谈谈林徽因的才学。林徽因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而她还是挽救频临灭绝景泰蓝的第一人;她是诗人,她的诗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她的小说,比如《窘》、《九十九度》等以辛辣的手法尖锐的揭露、抨击黑暗的旧社会;她写的话剧《梅真同她们》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由于所处的地位、追求的思想迥异而导致的悲剧。读了她的这些文学作品,会令人无限回味深省的。此外,她还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美学专业的中国人。
其次,就是她那严谨、执着的治学态度。林徽因患有肺结核病,可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带病治学、考察、调研。由其是在艰苦的抗战八年间,虽然深受疾病的缠绕,但仍能与梁思成(疾病缠身)共同的栖息在恶劣的环境里,记录、编写一部部建筑专业的论著。当他们的美国好友,邀请他们离开这苦难的环境时,他们却婉言拒绝,仍留守国土继续治学的精神,真是令当今知识分子借鉴与学习的榜样!
最后,再谈谈林徽因在建筑方面成就给我留下的深刻回味。从他们夫妇早年游历欧洲,再到回国后考察大半个中国古建筑止,那种锲而不舍、竭尽余力保护古物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敬佩感动!同时,我也能全方位、透彻的了解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从而也感知了异域的文化及乡土风情,给东西方建筑代来深刻影响。就像书中介绍的英国的圣保罗大家教堂,海德公园的水晶宫,爱因斯坦天文台,到法国的卢浮宫,枫丹白露,古罗马角斗场等等欧洲典型的建筑,你会不自主的陶醉于建筑艺术的魅力中!你又能从侧面了解道,人物与建筑相互之间的历史关系,从而懂得建筑是艺术的灵魂,是人类心灵的契约。同时又通过建筑知道了如:拿破仑,拉斐尔,门德尔松,大卫、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世界名人轶事,简直又像阅读世界人物史。
《林徽因传》这部传记小说是集欣赏价值、珍藏价值、参考价值为一体的书籍;当你掀开它品读时,你会如痴如醉随着文字海洋,遨游在世界的文化艺术殿堂里;同时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古今中外,东西方学者那艰辛、严谨、执著、探索的治学态度与崇高精神,是多么令后人钦佩与学习的!
林徽因传读后感6
几段梅风,几星荷雨,小院湿了青苔,记忆,她不是玫瑰,不是牡丹,不是暗香黄昏黑夜,她是一朵离天堂最近的白莲,是迎着黎明与春天定下的誓言。
她有个好听的名字,林徽因,她出现在多少人的梦中,她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她却早已化身成燕,在无数人的回忆中流转。
这便是她,哪怕是用一整个日月,也道不尽的女子,哪怕是用一生,也忘不掉的女子,她似乎拥有了所有祝福的言语,她似乎夺取了所有注视的目光,甘愿做她的叶,甘愿做她的伞,在这本小小的《林徽因传》中,给了我们一片温柔黑白,清亮如空的世界。
书里的她,才华横溢,吟诗作赋,研究建筑,参与国徽的设计,拯救传统工艺……诗里的她,清秀温婉,人间的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生活中的她,优雅却又义无反顾,面对心动,停留时美好,离开时决然……会不禁赞叹,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令世人用如此仰慕的神情去张望,去追寻,不知从何时起,这成了放不下的执念,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算来,差不多已经一生了。
我与她的出生相隔了近一个世纪,是历史的沉淀,让我隔着一个世纪的光阴一点一点描摹起她的模样,她的眼睛,她的鼻尖,还有她的嘴角,然后,再从她的欢身笑语中,感悟到这唯一的女子。她选择在人间的四月挥手告别,你看,连上天都如此眷念你,让你如此幸运,许诺了曾经的相濡以沐。
我羡慕她的聪慧,羡慕她的冷静,羡慕她的执着,羡慕的太多太多。
我能想象,我能有所感触,望着窗前一目红枫,期待着不久的春天,看着桌上简单的几行小诗,回味着忙碌却又充实的生活,她难得的宁静,她难得的空隙。
不知道有没有与我相像的人,不了解自己,有时也无法充分的了解某些人和某些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不是真实的那个自己,再或者,眼前的生活,是不是就是适合自己并且希望的,我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放空,看看天发发呆,喝点什么,吃些什么,眼神,却会更迷茫些。
作者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一起相伴雨季,度过年华的人,终究会在某个路口离散,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此时,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只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我说,如果时光的齿轮停止转动,她依旧会是一朵开在磐石上的白莲,静静的观赏着我们这些疲于奔波的人,静静守护着她心里,那一处应该名为康桥的角落,没有留给任何一个人涉足,让其长着漫天的草,下着无声的雨,这不是无奈,不是怀念,更像是一种寄托,将想要说的话,装订在诗里。
今天的人们,会在一生中遇到多少的人和事,又会在多少的努力和现实中明白,人生需要惊涛骇浪,更需要惊涛骇浪后的平静。
诗人潦倒的一生,今人忙碌的一生,茫然之下,寄托之上,又是多少岁月在悄然婉转,成歌成诗。我曾天真的以为,真的有勇气可以不顾一切,我曾稚嫩的觉得,三尺宽的肩膀可以扛下所有,在冰棱的反射下,透过无边的黑暗,照耀出万丈的光芒无惧刺眼。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经经过了好几个春天,好几次花开茶靡。
时间消磨了少年眼角的光,打散了花上,拥挤的蜂蝶,她终究为人妻为人母,过着热烈后平淡的生活,依旧带着某一缕褪不去的光华。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到那些与生活抗争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选择屈服或者坚持。
她的存在,本就是一个奇妙的邂逅,宛若一首没有终点的小诗,在每个会到来的春天,延续着每只蝴蝶的梦,天上地下,铺满了星星点点的美好。这是四月的风,又似睡梦中,唇间淡淡的轻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7
最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明白是何许的感觉,只明白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完美的感觉…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明白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就应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齐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能够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能够再续。但是谁又能明白,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能够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样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取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明白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之后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能够理解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明白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感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取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之后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明白怎样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取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明白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此刻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