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观后感写作的机会,想写好观后感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
第一次接触这类探索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书籍,光看书名,就觉得不可思议,两种极端似的,天才与疯子,就像南极与北极,彼此都是极端。
书中介绍的是每一位精神病人情况的例子,通过作者去拜访,录音笔记录,谈话,沟通,精神病人口述,形成访谈式记录。读每一章节的文字,仿佛在看天文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很深奥不能更深入的理解内容。每一种思想都值得被尊重,阅读中,常常使我跳出惯常的思维,偶尔也会产生共鸣,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偶尔是同类人。比如,有一篇印象深刻,讲述的是主人公常常把人看成动物,可能是月球引力,磁场的作用,我也有类似经验,不过,迄今为止,也就两次,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问题了,哈哈,想想也是给自己思想一次造反的机会吧!
当你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时,“精神病人”也在审视着我们“正常人”这个群体。
花了较长时间断断续续阅读,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并思考自己关心的一切—世界本身的面貌以及生命的意义。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事物更迭不息,不管是生命的尽头还是时间的尽头,其实对终究离去的我们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正像纳兰容若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永恒的记忆。珍惜每一段记忆,每一种想法,它有它出现的道理,只要不是有伤害性即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歌德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是我认为看得最有感觉的一本书。当初每每见到朋友都会向其推荐此书,但是我在疯狂拜读此书时,种种不安侵袭而来,如同黑云压城般将我压抑得无法呼吸,几近窒息,使我望而生畏,无奈选取辍读。然而最近我重拾此书,心境大变,大脑如醍醐灌顶般茅塞顿开。思绪在我指尖流转,一页页纸张在翩翩起舞,或快或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讲述作者与一些精神患者之间的对话,从根本上了解所谓的精神患者的所思所想。作者期望透过此书让读者揭开表象,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思维虫子》一章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提出了一种绝对四维虫子的生物,让很多量子物理学者觉得费解。因为世界很多的量子物理学者研究都无法企及其深度,但是少年却是感受到绝对四维虫子的存在。但是少年在量子物理的考试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作者对其的评价是,如果这个十七岁少年真的是天才,那肯定是未来的天才,但是却不属于这个时代。天才是有时代性的,而时代的变迁是有过程的,在变迁时总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此章其实十分发人深省,历史发展中,多少不合时宜的人在为了建造心中的城堡付出毕生的努力。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有其所处位置,看似不合时宜的人都有其历史定位。
读罢,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性格。或许不贴合大众的审美,或许不贴合世俗的眼光,又或许不贴合约定俗成的标准。但是我们都是单独的个体,我们都是历史的选取,所以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遗世独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3
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便试着读了,读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我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们不知道的就不代表没有或不正确,只是我们的'见识达不到而已,就像书中说的:蜡烛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记录国内精神病人访谈的手记,这本书中开篇就写了作者以精神病人为主题探讨世界观,也许你想说为什么要找精神病人来探讨世界观呢?大概是因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其实,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从没有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时间和精神病人接触,并在最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中写了不同的精神病人对世界不同的认识,在《四维虫子》中,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的死亡,再看到我们的出生,没有前因后果,其实我很早就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但是不仅如此,我认为这本书中还写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写的就是一个女孩在不带黑色眼镜架的时候,在外面能够看到每天的颜色,她说∶“灰色就是这天很平淡;黄色就是这天会有意外的事发生,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蓝色就是这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而红色则是最不好的颜色。她的判断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不过在现在,也存在许多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
其实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假如你看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时,也许同样会有很深的感触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5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女神)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很多次理所应当的瞬间我们真的很难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实),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
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在看报纸,另外两个人不停地在做撒网、收网、把网里的捕获物择出来的动作。一看就知道那两个是精神病人,于是周围很多人指指点点地议论。有个警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后,问那两个“撒网”的人在干吗。那两位说:“没看到我们在捕鱼啊?”警察转过头问看报纸的那个人:“你认识他们?”看报纸的'人说:“对啊,我带他们出来散心的。”警察说:“他们精神有问题吧?在公共场合这样,会吓到别人,你赶紧带他们回去吧。”看报纸的人回头看了一眼说:“对不起,我这就带他们回去。”说完放下报纸做拼命划船的动作。
门萨俱乐部门萨的英文名称是“MENSA”,是拉丁语中“圆桌”的意思。门萨取自圆桌的意思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平等的坐在一起,当然前提是智商相近。门萨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名称,于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罗兰德·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兰斯·韦林。当时,这两位自认聪明异常的人突发奇想,编制出一些高难试题以测试智商,受到广泛追捧。兴奋之余,贝里尔和韦林干脆成立一个俱乐部,号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他们有意为聪明者建立一个社团, 通过充满挑战性的社团活动而使参加者的高智商获得承认、肯定和不断提高,并分享彼此的成功。门萨多年来坚持中立和非政治、非营利的原则,至今不变。门萨国际总部和各俱乐部也组织一些收费的活动,以及一些出版活动,但收入全部用于俱乐部的拓展和完善。所有参与者个人不获利。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7
读了这本书,多了一些书里观点。以后看到疯子,也许能有一种包容的心态,而不是同情,恐惧,远离。
精神病人的世界,他们也有性格,有人沉默寡言,有人喜欢说个不停,有人直来直去,有人喜欢拐弯抹角,跟大家眼中的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会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儿。而他们做这些事儿的根源就在于:跟“正常人”的世界观不同。他们的世界观与众不同,甚至令人匪夷所思,让人难以理解。
各种各样的病历,印象最深是苏萨克氏症候群,她的'记忆似乎只能保持24小时,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一天。不要以为失忆只是不记得一些人、一些事那么简单,他们同时会遗忘了一些技能,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出现障碍,他们会变得暴躁、迟钝,而且合作能力也会大大降低。他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混沌的,画面、色泽、美感,好像都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甚至有时候,连看对面的人,也会恍惚,脑海中会浮现出“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这样是一个人”的可笑概念。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们的世界,就像如果他们得不到有效的康复,就永远不可能再回到正常人的世界中一样。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在他们那断篇的,无法拼凑完全的记忆世界里,悲伤和抱怨存在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他们的快乐程度也会远远高于正常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记录国内精神病人访谈的手记,这本书中开篇就写了作者以精神病人为主题探讨世界观,也许你想说为什么要找精神病人来探讨世界观呢?大概是因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其实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从没有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时间和精神病人接触,并在最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中写了不同精神病人对世界不同的认识,在《四维虫子》中,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的死亡,再看到我们的出生,没有前因后果,其实我很早就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但是不仅如此,我认为这本书中还写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写的就是一个女孩在不带黑色眼镜架的时候,在外面能够看到每天的颜色,不是天气,而是每天的颜色,她说∶“灰色就是这天很平淡;黄色就是这天会有意外的事发生,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蓝色这色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而红色则是最不好的颜色,且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不过在现在,也存在许多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
其实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假如你看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时,也许同样会有很深的感触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9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的答案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你可以在你自己眼中可以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或许在这一类人中,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就是精神病人。这个就是这本书主要新颖的地方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此书是高铭老师所著,里面的文字通俗易懂,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读者大多可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随着作者投入到书的情景里面去,大多数看这本书的人都会废寝忘食,并且还可以看好几遍。在作者的描述中,让我知道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超乎了平常人的思维逻辑,他们的推理方式实在是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让我刷新了对他们的认知。
他们的眼中,我们是那么的的无知、渺小、愚蠢,我很惊讶他们的想法,是那么的独特,创造了不一样的世界感知,他们能够通过很小的东西联想出更大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头脑无止境的思考下去。
里面有提到一个精神病医生,他说道:如果这个精神病人是快乐的,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打断他。是的,我们不要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如果你觉得他傻的话,然后在他的眼中,你或许什么都不是,根本就瞧不起你。
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思考下去,生活下去。有时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他们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
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在我们眼中,那些言行不正常的人便被冠上疯子的称号。我们以一个所谓正常人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殊不知,那些被我们冠上疯子称号的人们或许也正在用一种另类的眼光观察着我们。谁能说清到底谁才是不正常的疯子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疯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专心致志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所谓疯子的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颇深,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理论依据充足,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疯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书!
反观我们教育领域里的孩子,有些孩子总是与众不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一度成为让我们头疼的坏孩子。对于这些“坏孩子”,我们斥责,惩罚,叫家长。但若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弄清楚他们各种令人恼火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也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他们。深入了解孩子并加以引导,才能让“疯子”成为“天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我们这些开发者要找准他们的路线及结构,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们成为最闪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遗弃的废墟。孩子的美好未来,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1
书已经结束了,不过不得不说,过程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书中,每一个所谓的精神病人,在我的角度,却反而比正常人,更加执着,更加坚定着某些事物,大概也是如此,有些才会被正常人视作病人。
本书一开始,从对世界的看法,来渐渐导入,最后却不知不觉中升华到了人的存在,时空,存在的原因的探讨。
影响深刻的有很多,挑几个简单描述一下吧,那个说作者是书中角色的,至今仍觉得他真的很聪明,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构筑自己的梦想,虽然做法甚是不当。那些四维生物,泡沫世界,时空理论的病人,不得不敬佩他们的逻辑,层次,还有那个内心默默守护着,三只小猪的故事的患者,那个深刻体会,前生前世之境,如同无法逃脱的束缚的囚犯的,让人惋惜的病人,还有对妻子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或许,我们真的太过于,去否定,去质疑,去不屑一顾,不相信,不去接受新事物。狼孩的事件,以及对其的思考,真的`惊醒了我,原本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想要枉自去希望他回归社会,却没能发现他身上,已经发生着重大变化,而他却因此接受各种检测,被当作了实验对象。意识真的很强大,甚至可以决定你身边的一切,当然前提是你足够渴望,不对以及屈服!
最后要说的就是作者了,不太想去质疑,或者挑刺什么的,毕竟出版成一本读物,肯定是要经过处理,编排的,也正因如此,小说,故事,不是才会有高潮,以及那旁人期待,或是令人扼腕的结局吗?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意志力,想到什么就去付诸于行动,其渊博的知识面,以及朝生暮死的那种活法,才最大限度上让我们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世界吗?
今生只若、初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
全书以对话的方式叙述作者与一个个“精神病人”的交流故事。每翻起书本,自己就仿佛变成了作者,对面坐着“精神病人”,我们在沟通,在对话。
书中曾多次谈到角度的问题,每个人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仅仅是自己的那个世界。更多更多的世界需要我们去看,去探索。
我在你眼中是疯子,你在我眼中也是疯子,到底谁才是疯子?
书读一半,里面介绍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实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偏执和痴迷,类似于“走火入魔”。他们都有着一堵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且不可攻破的墙。
花了两天空闲时间急切地将这本书看完了,好像有很多感觉,也不知从何表达。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未知,我们都无法理解、相信,就像古代的人无法理解现代的生活。
类似一个没有边际的容器囊括着所有,我们称之为世界,我们也在这个容器里以某种方式一直存在着。人类幻想着永生,永生之后呢,可能就是毁灭。
人生总要有点乐趣或执着,不然,人生不就太没有意义了吗?
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或许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会突然想到死亡,会想到死了之后。没有感觉、没有记忆、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的。那个时候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与悲哀,会怀疑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从死亡那一刻起,世界上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没有关系,反正你也感觉不到。
幸好,这种恐惧和虚无只是暂时的,我依然会想到我的亲友、类似我的每一个人、会感受到世界给予的美好。
每一个人都会死去,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但是又怎样,我们的存在只限于当下的一刻,过去的你不存在,未来的你也不存在,你的思维,想象,一切也只存在于此刻。活在当下或许就是人生哲理,隐忍和低调或许就应该是人生的处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