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内容页

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整理19篇)

分类:观后感发表于 2024-04-15 13:32阅读数:0

想写好观后感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整理19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篇1: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前天和朋友去看了刚上映的《人生大事》,浅谈一下观后感。

买票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简介,误以为剧情是围绕入殓师这一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职业,深入剖析讲解这一行业内不为人知的事情。

看完之后,我对该影片的概括是:

主角莫三妹(剧中人称三哥)作为市井胡同里丧葬行“上天堂”的接班人,以及入殓师这一身份背景作为推动剧情的工具,和被他“服务”的老人家的外孙女小文之间的感情,由互相看不顺眼到情深如父女的变化过程。

电影开场,三哥和兄弟建仁为小文外婆的尸体进行软化和化妆。

小文对这两个“带走外婆的人”记忆深刻,为找回外婆,她通过手表拍下的面包车图片一路找到了上天堂。

此时失去了外婆庇佑的小文,在没有家庭话语权的舅舅的家里,成了拖油瓶。

小文舅舅家为了小表哥的前途,举家前往北京陪考,小文舅舅在妻子的催促下丢下执着于在上天堂找到外婆的小文。

临走前舅舅给了建仁一沓钞票嘱托他代为照顾小文,小文就这样阴差阳错留在了上天堂。

众所周知,我在电影院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不知道也没关系,关注我们,你很快就会知道。

影片中多处体现亲情的剧情都能使我动容落泪,但很快出现喜剧剧情让我没办法保持情绪。

诚然煽情和搞笑的搭配可以让一部电影不那么单调沉闷,但剧情气氛转变太快,会让人的情绪还未达到顶点就强行搞笑,我是不能享受这种情绪的大起大落。

我关注到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前后呼应的剧情,我印象较深的是这三个:

1.莫三妹从父亲手中获得上天堂的房本后,急着告诉女友这个好消息,在试图和女友亲热时,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六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后来莫三妹想收养小文,但由于未婚异性之间的收养,需双方相差40岁。

于是三妹去同为上天堂合伙人的白雪家中,商量为了收养小文而结婚的事情,这时又恰巧三个合伙人之一的建仁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2.莫三妹得知被绿后从前女友的店里回到上天堂,胡乱把房本塞到上铺的床铺里。

这时给了一个特写,我当时就猜到后面会有后续。

小文被寄养在上天堂的那几天睡在上铺,晚上尿床,三哥半夜极其烦躁地把被单一股脑胡乱塞进洗衣机里,自然也包括被他塞进去的房本。

当剧情进展到莫爸让莫三妹去办理过户手续时,即使没有如我般敏锐的洞察力,也会对“三哥被绿”这一作为本片中较为经典的桥段,以及紧接着的藏房本的特写有较深的印象。

3.莫爸快不行的时候在医院讲了莫三妹二哥为了打捞掉进长江的一具尸体而丧命的故事。

剧情还是莫三妹和小文互不顺眼的时候,三哥和小文吵架的时候说她外婆被烧成烟不见了,在建仁和白雪的暗示下,三哥将话锋转至烧成烟就会飞到天上变成星星。

莫爸的遗书中写道去世后想让自己的骨灰有个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我根据莫二哥“活人换死人”的故事猜测三妹可能会将父亲的骨灰沉至长江。

我猜对了一半,相比剧中莫三妹的方案,我的猜测确实不够特别,想知道的可以去电影院一探究竟,虽然我已经剧透很多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哥接下一单因病去世的小女孩的葬礼,死者父母要求定制一个粉红色骨灰盒,让我立刻想到了我前段时间的文章谁不想要粉红色骨灰盒?

谁见了不夸我一句营销鬼才!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桥段是,小文外婆生前的公园舞伴,拜托三哥给他办一场生前的婚礼,我觉得超酷,虽然理由并不是很酷。

关于这部电影大量使用前后呼应的处理手法,我是比较喜欢的,能让我在剧情上找到前因后果,逻辑上的吐槽点会少很多。

就连那段最硬的广告:三哥答应帮小文恢复手表中外婆的语音信息,最后找了一家专业公司才得以完成,都在前面做了铺垫。

电影的布景和镜头效果也得到了与我同行的学过相关专业课程的朋友的赞赏,他很喜欢上天堂丧葬行和婚庆店拐角相邻的场景安排。

结婚和死亡是人生两大事,既能暗示电影名,也在严肃中透露着些许玩笑。

除此之外,还有两段关于小文去留的情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小文被舅舅托付在上天堂的那段时间让她与三妹的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当舅舅一家从北京回来,没有家庭地位的舅舅依旧没办法把小文接到家中。

他也正是看出了小文和莫三妹之间的感情变化,于是委婉地询问小文的意愿,小文自然是选择了更能带给她亲情的三哥。

但是当小文的亲生母亲去找三哥表示想带走小文时,没人询问小文的意见。

小文的亲生母亲认为以自己一颗绝对全心全意爱女儿的心,怎样都要带走小文。

三妹或许也这样认为,觉得这样一位母亲可以给小文更好的生活,反观自己的职业可能带给小文畸形的童年。

于是趁小文睡着,将她抱给了从未见过的生母。

没人询问当事人怎样更能感到幸福,都在自以为是地“为了她好”。

这两位真正爱着小文的人,反倒不如和小文没什么感情的舅舅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两段情节的对比也体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或许会有观影的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进行一下反思可能会对自己当前的家庭形势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篇2: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篇3: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篇4: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篇5: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活一辈子,疾病和意外像一辆庞大沉重而失控的马车,横冲直撞,冲向人群。令人无不忌惮。唯有来自家人和亲友的关怀、温暖和爱,才会给予一个人坚强活下去的信心。面对身边人的逝去,重新鼓舞起斗志,才会有笑声。

近期,大学生的一段毕业感言深深触动了我。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生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博士研究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北大医学部胡传揆院长生前遗愿,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留给医学教学与研究。这件事充分诠释了老人家对医学的热爱与责任。生命是有限的,能够永存的却是人的精神力和品质。跨越生死,凝聚永恒,就像那群星闪耀又静寂有声的空中繁星。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感人至深的事例未必所有人都会效仿的,但是,伟大就是这么平凡,除了敬佩,就是敬畏。

医学是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它包含躯体的异常(physiological diseases)、心理的不适(psychological illness)以及社会角色和功能的失调和部分丧失(sociological sickness)。但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对疾病和死亡的认知,目前我国还一定程度停留在生物学角度的认识和对待。对于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还有很多忽视和未知。比如死亡这个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社会缺乏针对个体从小到大的全程教育。死亡是不是只是生物学特征的全部消失呢?生命的终止会不会带来对生者的心理影响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呢?

该片用若干故事嘗試回答上述问题,虽不能覆盖,至少很用心,也试图用喜剧方式轻松这个话题。片中“三妹儿”的老父亲突然去世后,留下的临终嘱托:“你个伢啊,我走了以后,丧事一切从简。但要用一个真正体面的方式,把我的骨灰磕到它该去的地方。”观影当时,我只猜测,“三妹儿”会把父亲的骨灰撒到长江里,因为“三妹儿”的二哥是为了别人,在长江里殉难的。但是,一句大姐的埋怨,激活了“三妹儿”的直觉。对于他的选择,我惊喜的泪目(只是内心层面,生物学层面我忍住了),此处不剧透。挽歌或是哀乐,或许有诸多意义,在我看来,它是逝者爱的回声,该有的美好和缅怀,必须有!

篇6: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周末去看了热门电影《人生大事》。从电影名字来看,感觉这是一部故事题材的电影,既然影片受关注度如此之高,想必情节一定有感人之处。果不其然,虽然电影没有叙述宏大的题材,而是从身边平凡的生活出发,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却能直抵人心,引人深思。

故事的男主角莫三哥,一副地痞模样的男青年,为女友打架进监狱,身为一名殡葬师,玩世不恭,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直到,他遇到小女孩小文,他从被抛弃的小文身上看到自己受人冷落的影子。小文时时把外婆挂在嘴边,他从一个孩童的身上感受到了纯真,那被成人世界里所丢弃的真挚情感。故事里的莫三哥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细腻敏感,与人为善,是一名热血男儿。他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底层让他形成了做事横冲直撞的性格,但他的底色是温暖的,他碰触到了这种温暖的情感,就会为之动容,比如他会倾尽全力修理小文坏掉了的手表,因为那里存储着外婆的声音。他的地痞形象,他做事横冲直撞的性格,他温暖的情怀,这个复杂的人物性格,被演员朱一龙演绎得很好。一部题材好的故事,故事情节里透露出平凡的人事物所闪烁的光芒,故事看似离得远却又接地气,再加之好演员诠释,就很感动人了吧。

故事里的殡葬师,在现实世界里是一个看似离人很远,同时又让人觉得晦气的职业,他总是需要与逝去的人打交道。在大众眼里,这不是一个好的职业,但它的出现自是合理的,世人需要它。职业不分贵贱,每一份职业都有着不被旁人所理解的心酸,还有强大的心理定力。它缺一不可,值得尊重。我想这就是电影所传达的。

还有故事里从始至终贯穿的小文与她外婆的情感线。一个稚嫩的孩童,一个逝去的老人。在小文的世界里,她的外婆就是她最亲的人,如今她不见了,化作了天上的星星,在遥望着她。莫三哥用星星比作外婆,点缀了这个情节,外婆的逝去似乎也不再可怕。从此以后,莫三哥成为了守护她的那个人。

篇7: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前天和朋友去看了刚上映的《人生大事》,浅谈一下观后感。

买票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简介,误以为剧情是围绕入殓师这一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职业,深入剖析讲解这一行业内不为人知的事情。

看完之后,我对该影片的概括是:

主角莫三妹(剧中人称三哥)作为市井胡同里丧葬行“上天堂”的接班人,以及入殓师这一身份背景作为推动剧情的工具,和被他“服务”的老人家的外孙女小文之间的感情,由互相看不顺眼到情深如父女的变化过程。

电影开场,三哥和兄弟建仁为小文外婆的尸体进行软化和化妆。

小文对这两个“带走外婆的人”记忆深刻,为找回外婆,她通过手表拍下的面包车图片一路找到了上天堂。

此时失去了外婆庇佑的小文,在没有家庭话语权的舅舅的家里,成了拖油瓶。

小文舅舅家为了小表哥的前途,举家前往北京陪考,小文舅舅在妻子的催促下丢下执着于在上天堂找到外婆的小文。

临走前舅舅给了建仁一沓钞票嘱托他代为照顾小文,小文就这样阴差阳错留在了上天堂。

众所周知,我在电影院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不知道也没关系,关注我们,你很快就会知道。

影片中多处体现亲情的剧情都能使我动容落泪,但很快出现喜剧剧情让我没办法保持情绪。

篇8: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篇9: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篇10: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篇11: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电影里的情节,突然意识到电影里另外一条线索,原来还是自己肤浅了。

电影一开场,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出狱不久、莫得感情的丧葬师。邻居跟他开句玩笑,也要认认真真回怼过去的恶人。连跟自己的老父亲也是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对待痛失相依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一副铁石心肠,分分钟把孩子吓得惊慌失措。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在收到女友发来的分手短信时,瞬间就会方寸大乱。发现实情后,也只会默默地对着照片流泪。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时,又不加考虑的想要承担起责任。

他究竟是恶人还是好人哪?,背着主角光环的朱一龙当然是好人。那是什么导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为哪?

是他的童年。

父亲说丧葬这一行“没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几代人经营着这家叫“上天堂”的丧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场渡过的,五岁就开始帮死人穿衣服,而严厉的父亲对他却总是打骂从没有给过一句肯定。

直到父亲离世,父子之间才达成和解。他像发了疯一样,拼着命去完成父亲的遗愿。

明白了这一层,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绝情、任性、洒脱都只是他的保护色。他还只是一个害怕受伤的善良的孩子。

何谓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努力弥补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谢谢你,温暖我。

篇12: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行业歧视,亲情淡薄】

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大学专业和工作岗位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老不正经了,因为我是男的,我还是一秘书。大家听最多的就是“女秘书”,我这一男秘书是怎么会事儿?

行业歧视在这个社会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千年不变。电影中男主角是殡葬行业,在现如今,这个行业依然像一盏冥灯,让几乎所有的人听到就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距离。

男主角年纪轻轻就做这个,当然不受人待见。小女孩孤苦伶仃跟着外婆生活,无依无靠无能为力,当然不受舅舅舅妈的待见。常言道后妈难当,可又有谁知道这孤儿的亲戚更是难上加难。

看到小女孩被舅舅家如此对待的时候,我又泪奔了。

第三次流泪【抬头看星星是故事,低头讨生活是人生】

电影里好多次提到星星,还有一句台词是“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小姑娘告诉老师说爸妈是“种星星的人”,男主角告诉小女孩,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关于星星,我们小时候在院子里躺在竹席子上乘凉看星星听故事的场景,应该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记忆吧,那种日子还有吗?那种快乐悠闲还有吗?那时候的那些人还在吗?

太让人泪奔了。

我们为了生活,为了活着,已经多久没有抬头看星空了,我们一头扎进生活的土壤里,巴不得可以立刻发芽开花结果,可当我们有朝一日抬头看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一切都来不及了,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欢、曾经想要的样子了。

而这一切,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就是最普通的人生啊。

第四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篇13: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

人生大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武小文在一起葬礼当中险些被送进火炉,惊险之下她被年轻的殡葬师莫三妹所救,两人因此产生了一段纠缠不清的特殊父女关系。片中的莫三妹由演员朱一龙饰演,女孩武小文则由杨恩又饰演。

莫三妹是一位殡葬师,他生活也是并不如意,救回了女孩武小文之后,虽然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但是因为依然生活得捉襟见肘,有些落魄不堪。所以他决定将小文送走,他不想让她跟着自己受苦,也是出于爱。

然而,聪明又暖心的小文却因为舍不得这个爸爸,所以自己又找了回来,这一段相当感人。两个人继续着父女的生活,莫三妹学着当爸爸,小文可爱调皮,故事最后还是很完美的,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篇14: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

昨天看了人生大事这部电影。

从头到尾,主人公是以一个市井小民,没钱确又有骨气,做事不计后果的一个人物形象,给我的感触可能没有那么那么鲜明。

整体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的成熟,冷静,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无论什么样的糟糕与惊喜,日子都要一天天的过。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成长,如果是一个听人劝,又有人劝的人,那么成长的过程可能少了很多的错路与荆棘。

青少年的冲动哪有那么容易平复,不过是有人担着,没人就自己担着。

“人生,除了生死,没有大事。”

可能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所以电影了虽然有很鲜明显露生活的卑微,在穷人间的挣扎,很狼狈,确又那么现实。

除了生死,好像一切都能过去。

下地狱,在人间,上天堂。

篇15: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

电影开篇就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静地去世了,这在小文的世界里是人生大事,随之出场的是专门帮人料理后事的莫三妹殡葬师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离开了她,只是固执地认为谁最后碰了外婆,就找谁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气势汹汹地追赶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过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实是一个听话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给她讲过的话都记得,给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带着,还有她的哪吒发型和红缨枪一直都保留着。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烧成烟消失在天空中,不再天天吵着要外婆了。她懂得三哥是真的关心照顾她,她心目中的依靠慢慢从外婆转到三哥身上,甚至已经把三哥当成了爸爸。为了帮助三哥,小文几次好心办坏事,但是那份用心终于让三妹意识到小文不是他的克星,而是他的福星。一大一小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心贴心,让人感动得泪流不止。

整个剧情是以几场丧葬大事串联起来的,开篇小文外婆去世,接着就是一个十岁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间还有一个闹剧帮活人办丧事,后来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车祸去世,紧接着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后还出现了莫三妹他们一行人帮其他人办丧事的镜头。莫三妹他们办的每一场丧葬大事都让逝者体面,让生者温暖,妥妥办出了大事的格局。

其实,在这些人生大事发生前后,莫三妹过得很不顺:从小就跟父亲从事丧葬工作;被小文天天追着要外婆;女朋友跟别人跑了;因为房产被“压五指山下”;因为没结婚不能领养小文;想跟同事处对象结婚,却发现对方已跟别人领证了;跟小文有了父女情深,小文的妈妈来要孩子了……故事情节很曲折,这些生活中的一桩桩不顺心事都一笔带过,毕竟人生除死无大事。所以那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烦心事都是小事,小事化了,最终都被化解了。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大事,平凡生活中每一天经历的都是小事。只要大事没有,哪怕小事不断,也要鼓足生活的勇气,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风雨之后必有彩虹”嘛!

影片的结尾部分与开头形成了呼应,莫三妹的爸爸留下遗嘱后平静地去世了。他老一生为别人操办后事,自己的后事留给儿子三妹从简创新操办。莫三妹终于领悟怎样完成父亲的心愿,一个大礼花把他父亲的骨灰送到了天空,绚烂的礼花照亮了夜空,宛若满天的星星闪闪烁烁。种星星的人上天堂成为星星了。故事的结局不再是小文怒气冲冲地追赶三妹,而是小文和三妹惊喜激动地相向奔跑拥抱,最终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看完影片终于知道了何谓人生大事。人生在世都是小事,所以遇事不要太计较不能太冲动,只要健康平安快乐地生活就是无大事,万一有那也是身后事,谁又能管得着呢?

篇16: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一个人去看电影,《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很精彩。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人生大事是死,其他的都不是事”,让我深感,生活中,我们所遭遇的失恋时的难过、伤心,家人之间拌嘴的烦恼,亦或是生活压力带来的恐惧,和“死”相比,都不是事儿。

电影的开始情节是这样的,莫三妹(朱一龙饰演),他的职责是一份特殊的事业,开灵柩车,给火化场的死人穿衣、化妆,他的家庭条件很不好,父亲对他严格,谈一场恋爱,因为女朋友瞧不上他,没钱还干着这样一份职业,结果给他戴绿帽子。

面临种种的压力,直接快要崩溃了,他有点牛氓,有点耍无奈。

其实,后来他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所遭遇的这一切,与“死”相比,不值得一提。

篇17: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

何冰说:我们来人间是来经历的,不是来扮演完美的。

你可能觉得《人生大事》最吸引的人是莫三妹与小文之间的半路父女缘,但实际上这部电影最能引发人们共鸣的是与现实生活零距离贴近的真实感和烟火气。

逼仄闷热又杂乱无章的房子,有犯罪前科的两个底层青年,他们虽然是入殓师,但所从事的事业却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殡葬店紧挨着婚庆店,人世间的悲喜真的只隔着一堵墙。

这部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不完美,甚至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代入感。

满嘴脏话不修边幅的男主角莫三妹,固执又脾气火爆的莫父,叛逆味道十足的小哪吒小文,当过小偷的男主朋友,怯懦又自私的小文舅舅,更别说那个自私又冷漠的舅妈了,就连最后出场的小文妈妈也曾经是一个小太妹……。

中国电影如果能着眼于底层人们的生活,这本身就值得赞美,我们看多了粉饰所有的富丽堂皇,看多了没有穷人的中国电影,像《药神》、《无名之辈》这样描绘小人物的电影,总会使我们有一种被社会关注的亲切感,有人说我的生活压力本来就够大了,我不想在休闲时间重温小人物的不易。

如果逃避能使你获得幸福感,那你还奋斗什么?真的勇士是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只有直视问题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并解决问题。

当你在感叹当下价值观偏离人情冷漠时,你如果依旧拒绝感知《人生大事》里来自底层人的人性的温暖,那你的心只能逐渐荒漠化,因为你拒绝甘泉和雨露,你正变成你谴责的那部分人。

莫三妹是社会最底层人的代表,然而他却表现出了平凡人的伟大,他的善良使他整个人发光,一个内心充满善念的人,他的感染力是无穷的,这对我们时下早已被资本带歪了的价值观起到了修正的作用。

《人生大事》没有完美化影片中的人物,这部电影更像是我们在旁观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泪中带笑,笑过哭过之后又不由得会沉思:我们来这世上到底要活成什么样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在生死面前,名利得失都变得不值一提。

生命若值得敬畏,那死亡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你可能会在某一刻听到某个人意外离世而庆幸自己还活着,你也可能在亲眼目睹了亲人的生命被病魔或者意外夺走而感叹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可是当你回归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时,你又会为名利得失所累,你会嫉妒,你会愤怒,你会计较,你甚至会报复,你会因为受到的伤害太多而逐渐变得凉薄起来,你会后悔自己曾经是个无比善良的人,你甚至会认为如果你在一开始的时候降低道德标准,或许你的人生会从此起飞……,你困惑过,你怀疑过,你纠结过,你在现实与信念和原则之间挣扎过,你为曾经无谓的付出而懊悔过,可为什么你会有如此深重的撕裂感?因为你的内心没有一个众始至终都坚信不移的信念,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大事》贯穿始终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不论生命在哪一站结束,入殓师都会给死者以最大的尊重。而这份尊重里,承载着发自内心的善意。

男主莫三妹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没有享受过母爱,从小跟着父亲从事殡葬服务,见惯了不该让一个孩子见的场景,长大后找了个女朋友还嫌他穷,好朋友还是小偷,自己因为女友打架坐牢,但最后遭遇女友劈腿,尽管被女友背叛,当情敌遇车祸身亡面目全非时,莫三妹却能放下恩怨去为死者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帮他进行遗容的恢复,自己尚且四处飘荡,却看不得小文无人庇护,莫三妹身上的光环皆因他的善良,这是人性的光辉散发的力量。

当我们习惯于将道德放在一边只以成败论英雄时,莫三妹这样的人在很多人的价值观里就是傻缺,当你不以利己为权衡利弊的准则时,你就是那个不合时宜不识时务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

可是如果人人都以利己为人生准则,那这个世界将会变成寒冬,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温情,没有了善意,人类社会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

万一那个被吃掉的人是你呢?你怎么就能保证那个人不会是你呢?总会有比你强的人,我们难道不是更应该抱团取暖吗?

《人生大事》一点观后感,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

篇18: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

电影《人生大事》是由演员朱一龙、杨恩又主演的一部以死亡为题材的电影,也许这两个演员你并不知道,但是《人生大事》你一定要看。《人生大事》讲的是市井生活、小人物生活,更加贴切现实的生活,语言用的是方言。

《人生大事》我是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一个人去看的,也许是为了沉重的心情做铺垫,去电影院的路上是下着暴雨的,本来打算走路过去,最后无奈选择了坐公交车。一路上是抱着十分期待的心理去看《人生大事》的,因为我的朋友一直铺垫,说评分很高,很值得一看,最后也是她请我看的,不过是请我一个人看的。这大概是有趣的一次体验,如今她在备考,写到这里先祝福她考上。言归正传,看电影的时候周围全是情侣,前面有一对情侣还在卿卿我我,狗粮吃得饱饱的。

但是在影片开始以后我便投入到了电影之中,影片开头便是以小文外婆去世开头,小文外婆死得很安静,在睡梦中死去。当小文醒来的时候,发现外婆死在了自己的身旁,无论她怎么用力喊,她外婆不会醒来。

她外婆的后事是交给开丧葬店的莫三妹料理,也就是影片的主角。这里要重点说一下,小文的舅舅是一个软蛋,母亲去世也要被媳妇逼着带孩子去北京,晚一天都不行。本来舅舅是有心照顾小文的,但是舅舅的老婆不愿意,而且说小文的外婆什么都没有留下,凭什么养着这个拖油瓶。当然小文是不愿意跟着舅舅的,她愿意跟着那个冥冥中注定的“爸爸”莫三妹。

她认识莫三妹是因为找外婆,她一直以为外婆没有离开她。外婆去世被装进棺材拉进殡仪馆的时候,舅舅的孩子告诉她:“你的外婆被装在了那个大盒子里面”。她就记住了棺材,和把外婆装进棺材里的莫三妹。

为了找外婆,她闯进了莫三妹的丧葬店,赖着就不走了,非要找外婆,以至于舅舅去北京都被带上她,把她安排在了莫三妹的店里。晚上的时候,因为害怕,小文将屎尿拉在了床上,莫三妹将被子床单全部丢进洗衣机里面,连同丢进的是父亲给他过户的房产证。

这房产证是他为了女朋友熬了一年熬来的,本来准备拿到手之后改换门庭的,但是他接过房产证兴冲冲地去找女朋友,准确来说前女友。但是他冲进去的时候发现女朋友和人家睡了,而且已经有了身孕。女朋友告诉他说:“我只是想有一个家,但是我看不到你成熟,看不到你有责任的一面。”其实,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物质满足不了现实。

从这开始他的生活变得很惨,其实好像也没好起来过,但是现在更惨了。店面没拿到手,还捡来一个活哪吒,大闹殡仪馆,活活地将他压在五指山下。但是小文的到来,也让他的生活有了色彩,他终于有一件上心的事情了,终于意识到了责任。

当小文要回到舅舅家的时候,他是不舍的,直接骂着她的舅舅。但是舅妈并不想养着小文,舅舅就让莫三妹领养下来。由于他没有结婚,没有领养权,最后只能靠着两个朋友领养小文。

小文正式进入了他的生活,他是欢喜的。矫正了小文外婆带给小文的坏习惯,让小文上了幼儿园,给小文修枪,修手表,缝布娃娃,当上了父亲的角色。在别人都看不起他职业的时候,小文画了一幅画告诉说:“我的爸爸是种星星的人”。大家都知道,人死后最大的谎言就是变成星星,但也是这样我们的心里才会得到安慰,种星星的人也就是丧葬行业的人。莫三妹喜欢这一种美化的称谓,也很感动。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死之前没有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出彩。莫三妹的父亲让莫三妹明白一个道理,做一行就要热爱一行,哪怕是丧葬行业,也要保持热爱,你都没有敬畏心了,那别人又怎么会尊敬你呢?莫三妹一直误会父亲喜欢死去的二哥,但是他不知道他二哥是为了下河捞尸体去世的。老莫说:“用一个活人去救一个尸体,我知道不值得,但是我们这一行是为死人服务的,没有办法的。”

父亲死之前让他做的一件大事就是给前女友出车祸的丈夫拼接尸体,最后莫三妹忍下了反感与恶心拼出了完整的尸体。父亲也因为身体原因住进了医院里面,他正是在医院里面知道了二哥的事情,渐渐地他也热爱了这一行。

正所谓人只有瞧得上自己,别人才会瞧得上你,做任何行业都一样。

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小文的父母去哪里了?

小文是父亲是不知道是谁的,小文的母亲在开始的时候是找不到的,所以只有一个死亡证明。后来,小文的母亲出现了。小文的母亲是一个人跑到城市里面,出国,后来入狱。以至于小文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小文也对父母没有感情,只认莫三妹这个父亲。但是莫三妹觉得自己不能自私,把小文还给了她的母亲。在送走的时候他告诉了小文的妈妈小文的生活习惯,看得出他很爱小文。

影片接近结束的时候,老莫去世了,给莫三妹留下了一个难题,希望莫三妹能给他一个特别的葬礼。最后莫三妹把老莫的骨灰放进烟花里,将老莫送上了天空,和他的店名一样“上天堂”了。

也正是这个时候,小文失踪了,他们满城的找,最后小文出现在了店门口,她清楚地记住了地址,她不喜欢和母亲生活,喜欢和莫三妹生活。后来,莫三妹留下了小文,也留下了小文的母亲。影片结束时,他们几人坐在店门口看天空的星星,看他们种下的星星。

《人生大事》无非就是死亡的事情,但是人在出生到死亡的时候,其中的精彩故事是要靠我们努力去书写,热爱我们自己的行业,热爱生活。哪怕我们是小人物,我们也有小人物的生活。没有一种苦难不会结束,幸福总会到来,加油!

我也会依旧热爱我的自媒体行业,相信坚持到最后总会有收获。

篇19: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标签: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