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案》,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案,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
(3)线段CD长5cm。( )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通过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视频、圆规、绳子、圆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情景引入
同学们,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会形成怎样的波纹呢?(圆形的波纹)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发现圆,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
2.欣赏生活中的圆
(媒体展示)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素材,请大家欣赏。
3.学生交流对圆形物体的感受和对圆的认识
4.揭示课题
看来,生活中圆真是无处不在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尝试探究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1.交流画法
①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②利用细绳、图钉画圆。(机动)
2.介绍生活中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①展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师:体育老师经常在操场上画圆,他是怎样画圆的呢?(媒体演示)
②老师演示用绳画圆。
师:那老师也试试看,在黑板上画圆。
(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细绳扎上粉笔,拉直绕一圈。)
师:借助绳子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板书:固定一点,确定绳长。)
③认识圆心和半径。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给它取个名字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根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板书“圆心O,半径r”)
3.引出圆规:生活中除了用这些工具来画圆,聪明的数学家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圆
1.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一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是用来旋转的。)
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
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画圆?画一个圆不成功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会的同学可在小组内传授经验,互相交流学一学。(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巡视指导。)
3.老师示范用圆规画圆
师:请看老师是怎样规范画圆的?边看边思考你刚才的画法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
4.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画在作业单上),并交流画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5.师生边交流画法,边尝试第三次画圆。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画一个“×”,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上,握住圆规的把手,把带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交流总结:画圆三步骤: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
6.学生第四次画圆
请大家再一次拿出圆规画一个最漂亮的圆,画完后标上圆心“O”和半径“r”。
学生展示,纠错
师:画圆还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如果手捏住圆规的两个脚来画,会怎么样?画圆会成功吗?
师生小结:就像体育老师用的绳子要拉直,不能改变绳子的长度一样。在画圆时,应保持圆规的两脚距离不变,即半径不变。
(三)探究圆的半径的特征
1.小游戏:比一比:在同一个圆上,谁在30秒内画的半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
(圆有无数条半径。)
2.师:请你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
(四)问题解决
师:小胖他们小队正准备做夺宝游戏呢!
出示游戏图:×××××××××(队员)
(宝藏)
①对于这样的队形,你觉得怎么样?
②要使这个游戏公平,你能设计出一个好队形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业单“我是数学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设计师”中的任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谈话: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
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 限时5分钟)
1、请打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
所以用( )法计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因为8÷2=( ) 所以80÷20=( )
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①
②
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知识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 )÷( )=( ) ,所以80÷19≈(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很简单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老师的一样吗?
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号学案:(请你按照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
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打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
1、理解题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为 所以 。
⑵利用( )计算
因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师生汇报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计算122÷30≈ 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我选择( ),我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 )
比较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⑴
⑵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现有人数为40人,大多数学生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臵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 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 )×32=256 1430÷( )=13 ( )÷109=109 128+( )=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习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角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2.在独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揭示课题:角的计算。
新课探索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书写格式。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
练习:书P73/1练习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 ∠ 1+ ∠ 2, ∠ 1=180,∠2=72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 ∠1=30度, 求∠2=?
(1)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 ,∠1=700,求:∠2 =?
已知
已知∠3= ∠ 1+ ∠ 2, ∠3=800 ,∠2=500,求∠ 1 =?
课内练习
1、练习一 填空
(1)若∠AOB+600 =平角,则∠AOB=( )度;若周角-∠1=600 ,则∠1=( ) 度。
(2)从12时10分到12时20分,分针转了( )度。
2、练习二 下面都是用两块三角板组成的角,算一算它们各是多少度?
3、练习三 计算下列角的度数。
如下图,已知∠1=650 ,求∠2的度数。
如上右图,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角的计算
解:∠
解:∠AOB= ∠1+ ∠2
=450+ 900
=1350
解:∠2 =∠AOB- ∠1
=630-300
=3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难点:体会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线)
生活中,到处有线存在,你能否说说在哪里看到线的存在。
(多媒体演示:各种线,引出有限和无限)
创设情境,感知直线、射线、线段
认识线段
演示:将红外线手电筒的光线射到墙壁上。
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大约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请你们画一画这条线大约的长度。
这个长度是固定的吗?如何来表示这条线长度的固定性呢?
小结:科学家想到要把这条线堵住,截住,就用两个端点,把它固定住。像这样的线就是我们已学过的线段。谁来说说线段的特点.
认识射线
演示: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你看到线了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线?
请你再一次画一画这条线。
怎样表示这条线是向一边无限延长的呢?
为什么不在另一边画端点?
师:像这样的线叫射线。
射线有什么特点?
练习:把线段怎样改变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引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的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
能否在射线上找到一条线段?
线段与射线有什么关系?
认识直线
刚才把一条线段额一端无限延长,可得到一条射线。如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结果是什么?
(引出将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直线)
1.说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练习:能否在直线上找到一条线段和射线?
说说射线、线段和直线的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他们有什么区别?
长度(无限或有限)端点度量与直线的关系
线段
射线
直线
巩固练习
下面哪些线是线段、射线、直线
2、判断
一条直线长5厘米。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黑板的边长是一条射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没有端点。
射线比直线短。
数一数,下列共有几条线段
总结:今天学习后,对线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
长度(无限或有限)端点度量与直线的关系
线段
不可延长两个端点可以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
一端可无限延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直线
两端可无限延长无端点不可度量是一条直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x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xB=Bx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x5)x2=25x(5x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