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分层教学3篇(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分层教学怎么写)》,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分层教学3篇(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分层教学怎么写),供大家品鉴。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分层教学1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佚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受到该标准的启发,笔者于04春开始对所教的03级4班数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设凝,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经过近2个月的实践,已初露端倪,有一定效果。
1、理论上的分层探究。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大部分的数学问题是答案唯一,不可更改的。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给学生以经典、神圣、庄严甚至显得“神秘莫测“的感觉;给人以至臻完美、无一缺陷的姿态,对只有少量数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它显得高深。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层度,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中等生,后进生,所谓优良、中等,后进生是相对的,可以改变的,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良生,也可以全部变为后进生,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教学的目标是:减少后进生数量,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全体学生学有所获,人人有进步。
2、分层要保证尊重学生,合服学生心理。这里的“分层”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后进的班级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优良、中等,后进三部分,分的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由教师自己掌握。如果向学生公布那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更有圣者认为老师歧视他们,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不赞成分好、差班进行教学,分好、差班一般是按学生的各科的总成绩进行的分班。好班的教学从深度到广度都要进行拓展,好班中有因偏科数学成绩不好或不太好的,他们跟不上好班的节奏而变成了新的后进生,笔者经历过的三次以分好、差班进行的教学后进班的学生一半以上伤失学习积极性,少数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因为分到差班而更差,这是很多做班主任工作优秀的班主任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1、分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此分层不向学生公布,教师自己清楚就行了,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学生不但能模仿,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能模仿,有一定的解题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不能模仿,或只能模仿,谈不上有数学能力。
2、教学设计这种分层最难就是教学关,怎么教,三部分学生都要顾及是不易设计的。①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②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优先超越层次答题(如后进生优先答较难型题目等),给中等、后进生更多机会,更多的表扬,赞许落在他(她)们身上。③课堂练习题目分层: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考虑课堂容量有很多时候不设置探究类题目,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④合作学习:优良学生间相互参与,研讨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中等生,后进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技能要进行检查,其办法是由中等生检查后生,或后进生互相检查,不会的要讲解,到会为止,达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和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对后进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必须落到实处,检查时间既可以先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后进行。
3、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是一堂课的核心,数学教育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置,驾御、调节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问题设置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的积极投身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严格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
4、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昏昏沉沉,从而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5、课后辅导练习以落实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优良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6、张扬个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一位大学生在参加英语演讲时两次忘记了本以记熟的演讲稿评委没有给分数,他伤心之极,演讲完毕后,当评委的一位教授给了这位演讲者一次机会,他精彩的演讲获得听众喝彩,他虽然没有分数,但他战胜困难,获得了自信心,同样,老师要给学生增强自信心的机会。
投稿人:yyyld 来自:不详 时间:2006年1月17日
点
击:16
最后编辑:pjnj
加入收藏夹★发送到邮箱★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初中科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格式
初中数学教案 万能模板
免费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分层教学2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希望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着,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培养;或仅按中等生的程度施教,仅考虑大纲的基本要求,按中等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对学困生和优等生兼顾甚少,课堂上培优补差、分类分层推进的力度不够,这样的教学使学困生不易接受,学习信心随教学深入而下降,以至于讨厌学习数学;而优等生又因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优等生不尖,优等生和学困生都成了中等生的陪读者,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应做到注重全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提升。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递进教学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它的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现状
自从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以中考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各校教学成绩的优劣的观念,至今存在。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1 “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各校又以考试平均成绩来衡量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于是教师只能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连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学得好与差并非是他们智力的差异,而是由于他们基础的差异,使得在接受知识的速度不同,只要我们给予充足的时间,他们会掌握到同样的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充足的又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感情上的关怀,得到是师生的认可与接纳,而不是受到歧视和孤立,他们就会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才会愿意学习,才会有成就感。再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就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以及小组的合作互助,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分层施教、异步达标、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分层原则
分层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按照平时的考试成绩来划分。不要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互助合作的 2 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实行互助合作自愿帮扶的原则,动态分层。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他们的“脸面”,也不至于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具体实施
1、学生划分
通过一段教学观察与测试评定后,以及与学生的交谈,初步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习基础好,能独立学习,自我完成练习与作业,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指导B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解决C层学生的困惑,有创新力,能寻求新的学习方法;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不主动,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掌握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3 为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互助、交流、合作、提高,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但是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将会出现明显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以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坚持“三不离”原则,即不离大纲,不离教材,不脱离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和学习任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多种多样的的教与学的形式,以求妥善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在学习过程,适当加深加宽知识面,可不拘泥于大纲,适当提高难度,注重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B层:不降低大纲要求,不放慢速度,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C层:严格按大纲要求,特别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不高拔高题。
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4 B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C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做到:对 A层学生重视调动、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多点拨、引导发散性思维;B层学生多采用低层次小步走的方法,多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多模仿经验式的引导方法;C层学生多采用引导鼓励、低层次小步走的方法,教学重点放在最基本的问题上,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每位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我们应当及时、且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减少他们在学习上少走弯路。A层:自学教
5 材选学课外读物,做好笔记,找出前后知识的联系,模仿例题初步解决课后练习,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养成自学习惯。B层:从预习课本、听课、做笔记、记忆方法、利用公式做题、复习、练习、作业等方面进行指导;C层:着重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多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全面耐心指导学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测试分层
6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后续工作 分层动态管理
学生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初中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经过努力,有些学生会有较大的进步;同样原来较好的学生,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致使学习落后下来,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所有学生根据现实情况重新对他们进行分层,进行一次微调处理,进步的能调入A层的,调入A层??;不再适应A层的调到B层??,这种动 7 态管理,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鞭策,这就需要教师教育好学生正确对待这种“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而不是被这压力的负担。
提高对分层教育的再认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由陌生到熟知,由反对到理解,循环往复提高,对分层递进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试行一段后要进行简单的总结,找出问题及时解决,要是教师统一认识,提高觉悟,统一到新的起点,及时调整状态。学生也是如此,通过师生交谈,生生交流,找到这种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分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教师的更多帮助,因此,以往那种在课堂上听不懂,没事干的“陪读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能积极参与学习,尖子生能自我发展,“吃得饱”,中等生得到了能力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位学生都学得“痛快”,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整个课堂变得和谐而又活泼,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使得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总之,分层递进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
8 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得师生心心相印,课堂教学就会步入一个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的奇妙世界。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分层教学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首车职中 李冬艳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具备重视差异,区别对待,真正直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共性要求。随着免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如何使他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社会因素(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当前我国正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实施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取消重点初中等措施,这样各校、各班内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更显著了。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全“顾中间、丢两头”。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学生就成了陪读、陪考。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稍差的学生就可能变成了后进生。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家庭、社会、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我们的基础教育既要注意确保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进行分层教育确有必要。
二、怎样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施教是对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而实施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上,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流程,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分层策略
分层策略又分为分层建组策略、教学过程分层策略、课堂教学分层策略、作业设计层次化策略等等。组织分层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按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参考数学成绩,临时的、可变的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别组织。分层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接受老师及同学的帮助,做到好保优、差升优。科学分层、让学生明确分层目的,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为了减少显然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分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心里明白:分层是相对的,也是短暂的,优会落伍、差可创优。只要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能力和水平可以提高,成绩可以优保持、差上升。
而教学分层策略,首先要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及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及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目标分层要注意对于各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考虑其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后进生做x3+2x-24。让中等生做(y2+3y)+2(y2+3y)-24,让优等生做(x5+2x-2)(x6+3x+4)-16,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而课堂教学分层策略是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作业设计方面按学生的基础进行分类布置。
2、评价考核策略 评价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评价要着眼于过程、着眼于鼓励,更要着眼于发展,让各类学生在发展中感受成功的乐趣。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这里仅从常见的提问、练习、考核评价谈谈如何做到评价考核分层,让学生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