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教学设计示范3篇(《教学设计》)》,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示范3篇(《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教学设计示范1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
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会用
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
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
具准备学生:三种形状的三角形各2个。
教师:多媒体课件。
程序学生活动教 师 活 动设计意图
(1)思考并计算。
(2)同桌讨论
汇报。
生1:平均分成了两个小平行四边形。
生2: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1、出示课件:
2、同学们,学校新建校门口有块平行四边形绿地。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把这块绿地平均分成二块,(课件出示),一块种红枫,一块种桂花。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
谈话:学校最终决定把花坛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你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上课伊始,复习旧知用平分绿地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给探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开启思路。
程序学生活动教 师 活 动设计意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
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书写: S=ah÷23﹑出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分小组合作,互相探讨。有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4.把你交流的结果汇报一下。
5.从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我们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程序学 生 活 动教 师 活 动设计意图
三评价矫正,拓展延伸
1.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题。
独立自评。
2.在作业本上完成★★题
同桌互评。
3.同桌讨论并汇报。
4.自由畅谈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
★题。
1、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1)在三角形中,已知底是6厘米,高是厘米,求它的面积
(2)已知三角形的高
是7厘米,高是厘米,求它的面积
★★题
2、一块三角形它的底是分米,高是分米,每平方米玻璃的价钱是68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题
3、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图略)
4、谈话: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分层次设计,第一层基本练习,旨在巩固、熟练公式;第二个层次,主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通过变题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对三角形求积公式的认识。
板
书
设
计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u 课后加油站
1、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5厘米
7厘米
厘米
高
8 厘 米
2、判断并改正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教学设计示范2
高楼中学典型示范课教学设计
(2011—2012)第一学期
教师:李咏梅
学科:化学
班级:
时间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
2.以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难点:
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方法:回忆?探究?辨一辨?小结?再探?再小结与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中的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联系起来,应当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教材中还给出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示范,在练习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运算要准确,以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及其含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安排的,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同时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及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列比例式及其比例式的计算等计算错误。另外,学生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重视数学运算的结果,蒋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过程:
回
忆??
师: 请你以化学方程式:2H
2+ O2 点燃 2H2O为例说一说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生:回忆后回答。师:课件展示。
师追问:若有2g的H2参加反应,则需要O2多少?生成多少的H2O? 生:思考后回答。
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小结,作出说明,课件展示。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即系数)的乘积之比。
导入新课 :
出示课题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新课 :
师: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生:阅读。
师:课件出示
活动探究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一个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该化学反应的事实,还表示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请你思考: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生:思考。
师生一起完成解题过程。
师:课件出示【例题1】及其解题过程和书写格式。生:看书,体会。
师:课件出示:看一看,辨一辨
例:通电分解18克水可得多少克的氧气? 辨一辨:以下同学的解题哪一个正确? 方法一: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 x
H2O 通电 H2 ?+ O
1118
18g
x
18g?16x??16g1816
?
1818gx生:试着找出其中的错误。
师:引导学生得出: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接着辨一辨:
方法二: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 x
2H2O 通电 2H2?+ O2?
18g
x
2032?
x?18g?32? 18gx20同样道理得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即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要正确!再看一看
方法三: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 x
2H2O 通电 2H2?+ O2?
18g
x
18g??16g ?
x?3618gx
答:可得氧气的质量为 16g。师生共同小结(课件出示)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错误:
①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没配平。
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导致质量比错误。
④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⑤同一种物质不用相同的单位或单位不统一。
⑥张冠李戴,物质的质量代错。
??
给学生提个醒(课件出示):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正确解题步骤 师生接着再探究: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学生自学本例题(P100)。生:进行讨论练习(P101)板演
师:巡视、指导,点评,最后出示解题过程及答案。师生发现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三个关键”。课件展示练习——随堂评价
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谈收获,后是课件出示总结反思。作业:课件出示:思考一和思考二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一、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错误:①②③④⑤⑥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正确解题步骤 【解】:⑴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⑵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⑶写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和已知量、未知量(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先写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再写质量;质量单位要写,且要统一。)
⑷列出比例式,求解(计算结果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除不尽,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⑸简明地写出答案
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三个关键”。 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示范3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示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
语文·第十册)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兼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雪中送炭、情谊、代价”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在探究、体悟中感受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伟大友谊,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 二、教学重点:
1、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研读巍巍的作品,了解其作品风格。收集有关抗美援朝背景的文字材料、音像资料或图片。
2、学生准备:阅读《罗盛教的故事》、《烈火中的邱少云》等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上讲台放下东西,写(课题+板书“亲人”、“志愿军”)。
(转向评委,稍停)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28号选手,今天我讲的是小学语文第十册14课《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再见了,亲人》!老师:大家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老师也读)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学习同学们知道主要讲什么?(眼 睛转向台下)A同学:这位同学?(稍停,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好!看来你上节课学习得很认真!”
二、细读课文,强化感知(品词析句,把握形象)
(一)、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8页。1、叫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首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这位同学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想想: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并没有血缘关系,作者却深情地称他们是“亲人”,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再仔仔细细读读课文,找出最打动你的地方用下划线“__”划出,说说在你眼里,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亲人。(朝向评委席)B同学:这位同学!(手指)(板书:黑板右侧用彩笔竖写:读、找、想)(转身朝向评委席)好,非常棒!2、(下讲台)找出最打动你的地方
老师:C同学:你找出的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呢?(稍停)3、想想为什么
老师(1):嗯,好!那你为什么要选它呢?谈谈自己想法。(稍停)好,很有自己思想呀!大家还有什么想法/补充吗?/谁有不同意见?(稍停)请坐!刚才有同学说了一个词“雪中送炭”,不错!(板书:雪中送炭)大娘对应的关键词就是——“雪中送炭”。那么老师要问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雪中送炭”的本义是什么呢?(看评委)D同学:这位同学!好,请坐!结合上下文,“雪中送炭”又包含什么意思呢?E同学:这位同学?(稍停)不错!它表现了大娘的什么行为?——手指板书“亲人”下划“~~”。对,大娘和志愿军虽不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却胜似亲人!
老师(2):下面老师接着问:这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个句子是个什么句呢?(面向评委席)(稍停)对,是设问句!那么谁能把这个设问句变成陈述句呢?好,F同学:这位同学?好,非常聪明!那么如果把陈述句和设问句放在一起比较(用手指),这两个句子哪个语气更强烈呢?(稍停)同学们说得对,是设问句——它使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色彩更强烈!(面对评委席微笑)
(二)、老师:好,学习完了第一自然段,按照上面老师我们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看板书“读”、“找”、“想”)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2、划出你认为最打动你的地方(板书:情谊)3、想想为什么 4、师生互动交流
(三)、学完第二自然段,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看板书“读”、“找”、“想”)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划出你认为最打动你的地方(板书:代价)3、想想为什么 4、师生互动交流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注意:引读)(一)、组织讨论
老师:通过上边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娘、大嫂、小金花送别志愿军的情景一定深深地映入了我们每个学生的脑海,是吧?老师有个疑问:当志愿军离别回国的时候,只有大娘、大嫂、小金花来送别吗?(朝向评委席,稍停)对,当然不是!来送别的人很多,但作者重点选取了大娘、大嫂、小金花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她们身上浓缩了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二)、汽笛轰鸣,列车在走,车窗内外一双双手还紧紧地握在一起;心却已留。(教师范读(引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老师:列车就要开动了,彼此心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大娘、大嫂、小金花,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几句向志愿军告别的话。(朝向评委席,稍停)
老师:G同学:这位同学,你选择的是谁?为什么选择她?……好,不错!你呢?(朝向评委席,稍停)不错,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板书:依依惜别(注意:“﹛﹜”不可开始写)
(四)、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话——齐读“再见了,亲人”;登上了列车,依依不舍的倾诉(指板书:再见了,亲人);列车已慢慢开动,志愿军向朝鲜的亲人,向这片热爱的土地深情呼唤——读“再见了,亲人”!(要有感情)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中朝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四、作业
(一)、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二)、收集有关资料说明,课文讲的是“亲人”。文章中讲到了朝鲜人民对于中国志愿军是亲人,那么中国志愿军对于朝鲜人民是“亲人”么?同学们把作业写在本上,看谁答得最好!写得字最漂亮!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向评委鞠躬)五、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大
娘:雪中送炭
↓
→小金花:情谊
↓
→大
嫂:代价
↓ →→→
依依惜别
←←←↓志 愿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