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司马光》教学设计12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12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以供借鉴。
《司马光》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司马光》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司马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 、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 二 课 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
五、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