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6-02 10:12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供大家赏析。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5页主题图、96页例3、第9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考点分析

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必须把握教学规律、用活教材。故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课采用主导-主 体 相 结 合为 特 征 的 探 究 性 教 学 模 式 ,让 学生 在 观 察 、猜 想 、验 证 、归 纳 、交 流 中 获得新知并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认识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 对 前 面 所学 的长方 形 、正方 形 、平 行 四 边 形 和 三角 形 面 积 知 识 的 发 展 、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为后面的组合图形的求积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做好铺垫。学习梯形的面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思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动手剪拼中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初步掌握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到了转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学习过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学生对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已学过的图形的计算方法已初步掌握,这为本课学习求梯形面积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放手指导学生根据旧知识自己发现规律,在掌握运用规律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专家建议

五年级的学生已对图形有力基本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能力与归纳理解能力都是在实物的表象层次上,所以讲授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本章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

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

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新知探究

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

生: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

小学数学教案2

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

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板书:配 记 品)

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

类型 数量 品评

第一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

师记录: 苹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

(7)30 20

选一个研究一下:

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

(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

(两个30合为一个60)

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

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

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

生4:告诉他,水占汁的1/2

生5:告诉他,汁的量比水的量多1倍。

生6:水量是汁的百分之五十。(板书到生4边)

生7:水量比汁的量少一倍

生8:汁是总量的2/3。水是总量的1/3。

师:汁的量是水量的2倍,你怎么看出来的?

……

师:都在变,就是倍数关系没变

再问:2/3、1/2是怎么来的?

再问:汁量和水量的比是2:1,是什么意思?

汁量是2份,水量就是1份。

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具体怎么变?

把10看作1份,20就是2份。………………

60和40的配法是不是按刚刚的方法配的?为什么?

变的`过程中关系不能变。

那么60和40按生3的写法就是几比几啊?

3:2 怎么想的?

把这些叫配方。

2比1通常写成2:1,这个号和冒号不一样,叫比号。前面叫前项,后面叫后项。

比可以用多种写法写,可以写成2/1。指着说各项。

写3:2,再改写,再说各项。

把自己配方写成几比几。再按这个配方去配。

走出自己的位置,去品尝一下其它组的饮料,猜猜他们的苹果汁与蜜糖水的量的比是几比几?

了解生活中的比

出示(有图):

(1)桌子与椅子的数量比是1:4

(2)婴儿头长与身高的比是1:4

(3)这种棉麻混纺布中棉与麻的重量比是1:4

选一个比向同伴解释它的意思。

(1)生用倍数关系、份数、分率去解释,师即时理出头绪,小结方法。

(2)假如婴儿的头长是…………厘米,身高多少厘米?

如果是4米呢?生疑,师指出不切合实际

再请一个学生上台,看看是不是1:4

又指出1:4不能随便用。

出示划船图:

看划船图你能写出哪些比?

1:6 1只船,6个人

1:1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1:1

1:1 西湖与船的比是1:1

1:2 划船的人与坐船的人的比1:2

4:6 划船浆的支数与人数

1:1 左右两边划船人的比

1:4 让同学猜一猜 1 船与船浆的关系 船与坐船人的比

所写学生揭示答案

在生活中有哪些(比如衣食住行、家里、学校里……)地方有比?

手与头 2:1

衣与裤 1:1

砌房时水与泥土 1:2

爸爸与妈妈 1:1

手与脚 1:1

师引:黑板长与宽的比大概是多少?(2:1、3:2)

倒底哪个对,量一量看。

拉一学生,你们看我和这个同学体重的比是多少?

(3:1、4:1、)

哪个对呢?我是60千克,生是25千克,几比几?

晚上睡觉时,床和我的比是1:1

……

生活中的比是无所不在的。

出示:我国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记》记载了各种器物铸造的器物——

火药 ——配制黑色火药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它们重量的比是15:2:3。

看看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生活中的比

有什么感受。

(好几个学生提到比例,师问:你们头脑中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意思?指出生活中的比例和数学中的比例不一样)

还想了解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3

学习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习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学具准备:学具盒

学习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2、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把合数10、24和63分别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0=2×524=2×2×2×363=3×3×7

(1)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2)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

(3)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区别几个概念

(1)质数,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质因数要求因数本身必须是质数。

3、教学例3

把15、42、60分解质因数

(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什么是短除法

(3)练习

(4)注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除数一定要用质数,看被除数能被哪个质数,整除,就用这个质数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的是:

1、让学生理解短除法的意思。

2、分解质因数的时候,因数必须是质数。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练习五第10~14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口算和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体会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具准备:第13题问题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应用题练习

二、基本题练习

1、小黑板出示应用题,要求口头列式计算。

(1)白兔17只,灰兔8只,白兔比灰兔多几只?

(2)羽毛球30个,乒乓球85个,羽毛球比乒乓球少几个?

学生口答算式、得数,老师板书。同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结:两个数比较,从多的数里去掉少的一个数,剩下的就是多多少,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少的一个数少多少。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请小朋友一起做第10题,3分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变式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说明题目中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求哪几个问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说说。

这三个问题为什么都用减法?

2、完成练习五第12题。

四、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3题。

(1)口头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再算出来。口头列式。

(2)口头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再算出来。

让学生先提一个问题,老师按学生提的问题用纸条贴出。

用减法算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学生换多或者少的说法后,老师进一步强调:美术组比科技组多几人,就是科技组比美术组少几人,计算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30减去20。

(3)让学生用其他不同的说法提问题。(如:科技组再增加多少人就和美术组同样多等)

2、做练习五第14题。

弄清题意。

口答第(1)题的结果。

口答第(2)题,要联系具体张数,利用生活经验,必要时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说明小娟要给小林多少张。

五、全课小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题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P63—P64例1、例2,P65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1、2、 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将你最感兴趣的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3、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买东西的经历。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演示彭远小朋友的自我介绍。

师:让我们看看彭远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演示:他用10元钱到超市买了1支钢笔,用了3元4角,一本笔记 本用了1元8角)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彭远一共用了多少钱?

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多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多少倍?

……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我 们会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 索怎样解决像问题3那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⑴师:彭远小朋友用10元钱买了一支3元4角的钢笔和一本1元8角的笔记 本,还剩多少钱呢?你能帮助彭远算算吗?可以自己独立想办法 解决,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解决,如果遇到困难,也 可以请老师参加讨论。

⑵学生独立探究或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交流探究成果

师板书:第一种: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种: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种: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 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 是多种多样的!

  三、内化加深,学会应用

师:彭远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和 敬佩小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帮助彭远解决了问题。那么,这两个问 题你能解决吗?

㈠、学习例2

1、生独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结余。(指导理解“结余”的意思)

2、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学生上台板算。再集体订正。

㈡观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活动:

P65第1、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1、2、3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12>>>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标签: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