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范文6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范文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集聚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领域。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对建设高素质、有活力的事业单位队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正值党史学习教育之年,全局上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始终把立足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人民群众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强化工作措施、精简工作流程,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积极部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稳就业、保就业总体部署,为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在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作为政府支持就业的有效举措,超前谋划。根据《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天水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20xx年,通过用人单位上报岗位需求计划、编制部门核批、政府常务会研究、面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等程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56名工作人员,其中:市直36名,县区307名,选拔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优秀运动员13名,有效地改善了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保障了全市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
二是认真实施“三支一扶”等民生实事就业项目。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选拔招募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印发《天水市20xx年选拔招募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我市目标任务、选拔对象、报考条件、报名程序等,并强化工作责任,经过笔试、资格审核、体检公示、上报审批等各项工作,20xx年确定招募163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在助力乡村振兴、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培养扎根基层青年人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实施特岗教师基层服务项目,20xx年全市共招聘“特岗计划”教师629名(含20xx年已签约农村学校教育硕士12名),协同市卫健委落实订单定向医学生安置工作,20xx年来我市报到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共34名,进一步加强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
三是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为深入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省上相关政策要求,在原有下放七级及以下岗位等级认定权限到县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市直主管部门(单位)的基础上,将所有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认定权限全面下放到事业单位,由用人单位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自主认定岗位等级、自主择优聘用工作人员,办理人员聘用结果备案,市级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不再审核人员任职资格、取得业绩等。同时,召开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业务培训会,传达岗位管理工作新政策、新举措、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我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及聘任备案有关工作程序,督促指导事业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制定内部岗位等级晋升任职条件(标准)等。20xx年,通过简化工作程序,共办理了市直事业单位890名工作人员的聘任备案手续,切实落实了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持续提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效率,充分调动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是畅通高层次人才聘用“绿色通道”。为进一步健全用人机制,对持有“陇原人才服务卡”的A类、B类和兼岗的C类人才,以及甘肃省特殊人才专业技术岗位单列管理,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等条件限制直接聘用。20xx年,共单列A类人才1人,B类人才7人,在管理岗位兼任专业技术岗位的C类人才214人,实现高层次人才“零障碍”聘用,进一步激发人才动力,释放人才活力。另外,对长期扎根基层,工作20年以上评聘中级、30年以上评聘高级的乡村教师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单列管理,全年共单列基层20年以上中级专业技术岗位731个,基层30年以上高级专业技术岗位784个,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给予支持保障。
第二篇: 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
自从我国十八大成功召开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的关注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干部专业能力、奉献精神的培养,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为核心的工作力量,建设高素质的干部人才团队,可以促进单位工作竞争力的提升,在新形势之下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提升。
中央组织部在《2010--20xx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人才发展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主要是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体制的改革,落实聘用制、岗位管理等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从而可以为党和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极具奉献、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人才认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一)让人才符合战略发展,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
科学人才观将人力资源放在工作的首位,人才优势则是最大的优势。是否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对于宏伟事业的开展和实施有着必然的影响,所以需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体现出科学人才论点和观念。
(二)以辩证思维看人才,树立人人都可成为人才的理念
科学人才观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树立人人都可成为人才的观念,这是唯物主义人才理论的核心,也是人才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的人才管理工作理念,考虑到人人成才观念的需要,鼓励和实现这一人才理念,重点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科学合理的掌握人才标准,这是开展人才工作的基础。人才标高制定的过高,会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容易放弃成才的观念。科学人才观需要秉承科学、全面、辩证的理念看待人才,认为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或者技能,可以开展创造性的劳动,为工作的单位创造价值、做出贡献,就是单位需要的人才。
第二,制定出完善的人才评价制度。科学人才观在识别与评价人才的过程中,重视德才方面的考量,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考核的标准,不是只从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方面出发,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对于人才的评价要从才能出发,更加重视品德,德才兼备是最低的标准。要有效的处理好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把德始终作为考察人才的第一标准,德在首位,德比才更加的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准则。在以“德”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基础之下,还要根据能力高低、业绩大小来评价人才的价值,给予相应的职位和待遇。将能力与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符合客观标准要求,这是因为能力与业绩是人才内涵,同时也是人才外在形式,能力和业绩是互为表里,形成统一体,而能力是根本,业绩则是标志,通过能力也能够反映出业绩。
第三,构建具备活力与生机的人才工作机制。虽然创建优秀人才机制可以达到人才培养要求,但是要更加重视制度、机制的环境创建,应该将转变人才观念与创新人才机制融合到一起。建立与健全人才机制具体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的进行人才评价,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实现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形成更加公平的人才激励工作氛围,保障人才的合理的使用。只有从体制建设入手,给人才发展提供平台,为人才的进步奠定基础,更好的发挥出人才的潜能,也就能够让每一位员工实现价值,让人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以发展的眼光看人才,自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科学人才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将人才作为首要工作开展,鼓励人才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给人才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基础,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以人为本是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也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重要理念,为人才的发展、单位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加强制度创新,以机制为基础促进人才成长
(一)设立科学合理岗位责任制,逐步实现人事制度改革与完善
事业单位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这是实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礎条件,也是深化人事制度的基础条件,能够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也能够落实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要转换用人机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改变,充分发挥出人才的创造性,使其工作积极性更高,投身于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要根据比例、标准、规格等方面设定好本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与工勤岗位数量,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与期限,保证各级岗位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给事业单位人员绩效管理提供良好基础。
(二)加快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落实
积极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省人力、社保厅等对于事业单位分配的管理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结合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工作业绩以及贡献、成果等形成的社会效益进行利益分配,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情况寻求更加公平的劳务分配制度,将一些有突出成绩、重要贡献的人才尽量安排到关键岗位中,可以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让人才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对单位的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三)创新干部考核方式
客观、公正的开展干部评价工作,对于干部队伍建设起到牵引、导向的作用。因此,干部考核环节,应该从下述几点出发进行:一是改进考核,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比如某单位的工作点多线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要选择不同的考核标准,要重视考核成绩,但是也不能仅仅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法进行干部考核,要重点观察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党的建设、公益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跟踪性考核。二是科学的使用考核结果。保证考核结果具备真实性、可靠性,能够真正的反映出干部队伍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做出调整。但是也要避免存在唯成绩论,不能仅通过考核成绩的高低对干部进行任免,这样也有失公平性,应该着重分析干部政绩、群众基础、工作能力等多个方面,以科学发展观来评价、分析干部。三是建设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高水平的干部是培养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只有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形成完善的考核监督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监督管理有效的进行,使得干部考核更具公平与公正性。
三、创新人才教育方式,促进专业人才总体素质的提升
(一)突出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科学合理的利用当前中央、省委、省政府的优秀人才培养与引入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政策,通过加强交流、推选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选择省市级学科后备人选、推出省市级杰出专业人才的渠道与方式,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单位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促进人才综合实力的提升,为事业单位提供充足的人才供应,满足单位发展需要。
(二)加强培训,提升科研团队总体水平
综合考虑本单位发展情况以及主要技术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提升技术人才的素质水平。进行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规范化人才管理和控制,严格落实人才管理制度,促进技术能力的提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可以顺利的进行。
(三)适当提高专业人才的收入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大都是通过专业人才来完成的,所以事业单位需要给这些专业技术人才支付工资报酬。各个单位需要建立以岗位目标为考核核心的绩效考核分配管理制度。如果考核制度过于形式化,就会让分配制度变得不科学、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对于专业技术人才要实施公平、科学、合理的人才分配管理制度,切实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促进人才收入的提高。技术人才劳动报酬的确定,根据其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方面确定,在一定程度上要尽量的提升人才的待遇水平,解除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创新用人机制,发挥出人才的价值
因人而用。任何人才都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但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会尽可能的发挥出人才的价值。对于人才使用方面,不能存在大材小用、小材大用以及专才他用等情况,还要摈弃传统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不良方式,应该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人才使用原则,要坚持标准和原则,但是也应该别具一格,重视人才资历、经验的审核,同时也要重视特殊人才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人才的作用,形成全新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更好的为单位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择优而用。选择优秀人才,必须要反对和去除当前少數人选人以及少数人中选人的缺陷,应该将人才资源作为单位的第一重要资源,通过三项保障机制选择符合单位发展需要的人才,制定出公平、科学、合理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并且及时进行人才制度的创新与更新。选人任用时,不能只看学历,要重视人才的能力与经验,不能只看关系,应该选择会干的、能干的,可以在岗位中发挥作用的。
择长而用。管理者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各种人才放在最为合理的位置上,发挥出人才的特长,只有放在正确位置才能激发出人才的潜能,促进总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容其短,用人所长但是也不能过度关注其缺陷,应该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二是从专业、特长等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完善的人才信息库,为单位选人任用提供基础;三是择长选人、择长用人,保证人才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团队意识教育机制
俗话讲:“一个篱笆三个桩”,说明团队精神是非常有用的。团队精神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方式。进行团队建设,在某种程度之上也是在进行人才建设,经过团队教育可以集众家之所长,发挥出每一个人的长处,群力群策才能提高总体水平。
第三篇: 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
“人才问题”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众多企业为之头疼的问题,如何选人、育人、留人及引人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工程公司的特点及其他各方面综合原因,下面就公司现状,结合我自身的认识对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重“育人”,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前瞻性,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一是要加强公司教育培训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培训意识,提高全员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二是提高育人的“高度”,项目部的人才培养要贴合公司整体规划,形成合力,从公司的整体战略出发。三是适当增加培训机会,做到施教与需求相结合。每一项培训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实现供求一致。四是针对工程单位“受培”人员分散、时间紧等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发挥好网上大学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五是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各项工程施工生产各环节技术要求较严,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整体现代化管理程度较高,人才岗位深度专业化是其鲜明的特点,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因此,要鼓励和引导那些在关键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起技术带头人重担,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并激励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创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资源与岗位专业需要的最佳配置。
二、重“留人”,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改善待遇、给予发展机会、给予职工关心等多方式留人,保证了人才队伍的基本稳定。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个人意愿、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和人才进行交流,多方面了解人才所想、所需、所求,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增强员工归属感。二是通过提高待遇、委以重任、政策制度等多措并举,提高职工的成就感。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部分人员的收入待遇,主要是易于流失的关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从而减少公司人才流失,保证人才队伍的基本稳定。三是要建立公平的竞争用人机制,使人才有锻炼的机会及发挥才华的空间,使之实现自己的价值。四是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多样化福利,如假期、住房、工作环境、给予嘉奖和鼓励等,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三、重“引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多层次激励吸引人才。
一是加强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是吸引人才的根本措施,经济效益提高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引进我们需要的”,“留住我们优秀的”。二是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营造好的文化氛围。好的企业文化和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三是多层次激励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不断强化待遇引人、事业引人和感情引人,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四是为员工创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营造公正、公平、公开,尽职、尽责、尽才的氛围,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使得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总之,人才队伍建设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近年来,公司制定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希望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各尽其力做到物能尽其用,人能尽其才,开创出企业因人才而蓬勃发展,人才因企业而发挥才干的良好局面。谢谢大家!
第四篇: 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
一、切实提升思想认识
大力提升辅警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完成各项工作的思想保证。各用人单位要把辅警队伍政治思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每年开展核心价值观、宗旨意识等主题教育,对辅警进行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宗旨意识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提高辅警廉洁自律、勤政敬业意识和道德觉悟,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确保全体辅警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严格规范职务行为辅警人员
是指由县局及各单位招录并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辅警人员不具备执法资格,不得独自进行执法活动。各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用人单位是辅警人员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用人单位要切实加强
第五篇: 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6〕15号)、《江苏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苏政办发〔2017〕81号)等文件精神,立足精细化队伍管理体系建设,针对当前公安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和困扰,根据上级“五统一”警辅管理模式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机制,推动警务辅助人员充分履职尽责。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所称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是指依法招聘并由公安机关管理使用,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员。警务辅助人员统称“辅警”,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分为文职辅警和勤务辅警,依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公安机关招聘不涉及警务工作的从事膳食、保安、保洁等工勤服务人员不适用本意见。
三、具体内容
(一)统一招录。由县公安局负责建立警务辅助人员统一招录制度,着力解决各用人单位招录力量薄弱、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各用人单位确定警务辅助人员招录计划、职位、标准、待遇等条件后,及时上报县公安局,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统一招录(特殊情形可另行安排),招录工作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一般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和考核政审等程序。由县公安局统一牵头组织,用人部门密切配合,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录,形成协调联动、密切配合、规范运作的招录格局,从源头保证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素质。各用人单位不再自行组织招聘。
(二)统一考核。县公安局负责制订目标考评办法及警务辅助人员综合目标中的共性目标,对各用人单位的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公示;各用人单位负责制订警务辅助人员综合考核目标中的个性目标、对综合目标进行实际考核、向县公安局政治处报送考核结果,形成与经济利益直接挂勾的动态考核奖励机制。同时,考核结果作为警务辅助人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依法续签或解除合同的主要依据,从而充分调动警务辅助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统一培训。建立警务辅助人员不少于5天的岗前必训和以警种岗位练兵为主的年度定期轮训制度,各用人单位年底前向县公安局报送培训计划,县公安局视情集中组织专题培训。培训情况作为警务辅助人员职务晋升、岗位交流、依法续签或解除合同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统一着装。按照公安部要求,警务辅助人员配发全市统一的工作证件,统一着装、持证上岗。统一着装后,警务辅助人员的行为、语言、仪表应当符合公安机关和本岗位的要求,做到举止端庄、仪表严整、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履职规范、工作高效。
(五)统一调度。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总原则,结合警务辅助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适岗能力,各用人单位适时在本单位内部进行统一调度,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做到“能进能出”,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四、相关要求
各用人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对本单位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压实管理责任,加强教育管理,充分履行好管理、监督职责,将管辅、用辅工作统一起来,推动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工作机制,努力在全县范围形成既各司其责又密切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六篇: 单位如何加强人员管理
为了加大我公司重点信访问题的督办处理力度,全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特制定我公司。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组织机构
(一)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维稳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维护稳定,公司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维稳工作力度,成立相应的组织工作机构,并根据本单位实际,对机构适时进行调整和充实,明确职责,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稳定工作。
(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对公司信访工作分片包干,负责所联系单位的信访维稳工作。各单位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合理诉求,着力解决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管领导要对重点案件包案处理,落实领导包案制度。
二、加大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力度
强化信访预警机制,加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把开展大排查、大化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排查,及时1
化解和消除公司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针对公司信访存在的以下突出问题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一)上世纪80、90年代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被企业除名人员的群访和个访。
(二)企业下岗职工、企业遗留问题引发的群访和个访。
(三)与企业有劳资纠纷的人员个访或闹访。
(四)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群访。
(五)企业军转干部待遇问题引发的个访。
(六)60年代精减下方人员的群访、个访和闹访。各单位要着力做好以上信访问题的分析研判,制定处理办法。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定期对存在的上访苗头和隐患进行排查化解,坚持预警通报,加强跟踪督办,努力把苗头隐患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重要会议、重大节日活动期间等重要时段的信访维稳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稳控、处置有效,以避免造成不良政治影响。
三、维护公司稳定应急处置办法
为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维护公司稳定,确保正常工作2
秩序,结合公司实际,就维护公司稳定,处置应急群访事件,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处置原则
1、统一领导,协调各方。在公司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从稳定大局出发,共同协调处置信访维稳问题。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要求,明确分工,区分责任,协调配合,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坚决防止因推诿扯皮、各自为政而贻误时机。
3、重在疏导,防止激化。按照“可散不可聚、可聚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要求,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恢复秩序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做好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升级或形成对峙。
4、反应快捷、依法处置。始终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法制尊严、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原则,慎重选择处置时机,综合考虑事发原因、地点、参与人员等情况,因事、因地、因人施策,灵活快速依法处置。
3
(二)职责分工
1、对越级集体上访事件和个访事件,责任主体要随时到场、随时处置。一旦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各单位信访主要负责人要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组织人员迅速将上访群众带离。凡发生5人以上群体性上访事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积极组织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在坚持“明确责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妥善处置”的原则,对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原则上谁主管、谁负责。
2、有关上访事件处置责任主体的确定和稳控化解工作责任:
(1)凡因企业改制引发的上访案件,由分管企业改制的部门负责接待,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2)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被企业除名人员、与企业有劳资纠纷及60年代精减下放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待遇问题引发的上访案件,由分管劳动人事的部门负责接待,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3)工程结算及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上访案件,由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负责接待,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4)工程质量投诉案件,由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和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处理。
(5)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由分管合同和招投标部门负责处理。
(6)家属院有关问题投诉及纠纷、上访,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
(三)工作要求
1、认真处理部分利益群体上访问题。对于部分利益群体上访问题,相关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掌握政策、了解情况、摸清底数,随时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处理进展情况。凡发生群众集体上访,公司相关科室负责人及责任单位要及时派人到场,组织协调、妥善处置,全力做好上访人员的现场处置和稳控工作。
2、进一步落实有关群体上访问题处置责任主体的责任。处置有关群体性上访问题的责任单位,要对群体性上访问题主动介入,积极协调,提出处理意见。
(四)善后处置制度
群体性事件平息后,要跟踪落实善后工作,向群众做出的承诺要尽快兑现;对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应该讲清楚相关
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问题解决后,要及时将处理结果上报公司,并向地方信访部门予以通报;同时,要及时向群众了解情况,摸清思想动向,及时发现新苗头、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四、信访维稳工作的目标任务
各单位的信访突出问题和重点案件,必须在一定时限内基本实现案结事了,息诉息访;对未能实现息诉息访的,必须把人员稳控在本单位,确保不发生群体性进京和到省、来市事件。具体任务是:
(一)对信访人反映问题属于合理诉求的,要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加快进度,在规定时限内予以解决,使信访人员息诉息访。
(二)对信访人员反映问题基本属实,且有一定道理但无处理的政策依据,信访人生活确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其实际情况,可通过社会救济、低保补助和扶贫帮困的方式进行化解。
(三)对信访人诉求不合理,要求过高,不服处理意见,在认真审查处理意见是否到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澄清事实、解疑答惑、教育引导和沟通协调工作,或通过上级
有关部门举行信访协调会的方式,共同做好信访人的疏导教育工作,劝其息诉息访。
(四)对信访人员反映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工作措施到位,信访人仍有上访苗头的,要明确稳控责任人,制定严格的稳控措施,确保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信访人不再进京、到省、来市上访。
(五)对缠访、进京、到省、来市滋事、封门堵路、串联聚集上访等违法人员,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固定证据,讲究策略,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依法处置。
五、建立信访维稳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各责任单位要全力抓好稳定工作,切实加强处理群体性上访问题工作的领导,做好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要以集中处理赴省进京非正常信访案件为重点,深入开展重信重访工作,强化日常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新的问题发生。要按照“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要求,成立专门工作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全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
(二)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的工作制度。各
单位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接访、下访、约访群众,要做到每月最少1个工作日开展接访、下访、约访活动,重点协调解决本单位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等疑难信访问题。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要做到随访随接,就地处理,并回访处理结果。对职权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安排人员陪同信访人到上一级有关部门反映诉求。
(三)建立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公司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安排一次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调研,建立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制度,公司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公司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听取各相关单位开展各种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对信访案件处理进展情况的汇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四)建立维护稳定信访信息工作制度。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工作档案,对各类案件进行分类并登记造册。重点对信访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原因、事件当事人的身份、单位等及采取的处置办法和措施等重点进行记录。每季度对信访档案进行梳理,防止案件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