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高中政治鼎尖教案模板3篇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高中政治鼎尖教案模板3篇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供大家品鉴。
高中政治鼎尖教案模板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中国古代私塾
现代网络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课后小结
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课后习题
1.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在岳麓区-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申办2008年奥运会②参加-代表选举③参加元旦文艺晚会④买车购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5.(2008高考江苏卷)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7.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D.③⑤⑦⑨⑩
8.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9.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与生俱来的。
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④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10.蒙古族黑车白帐,逐水草而居;献哈达是藏族最庄重的待客礼仪;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苗族服饰反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壮族刚劲豪放的舞蹈体现了其民族性格。这表现出文化()
A.一种精神力量B.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人类特有的现象D.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百多年来,它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C.文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
D.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12.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战士器舞姿供他人欣赏;密封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的素养
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13.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4.《西游记》是我国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
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B.文化是神的恩赐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
15.对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6.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这说明()
①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形式是丰富多彩的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⑦园林雕塑
A.①②③④⑦B.②③④⑤⑦B.①②④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
20.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的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⑦D.①②④⑦⑧
参考答案:
1.A2.B3.C4.A5.D6.D7.C8.A9.D10.B
11.B12.A13.A14.C15.A16.C17.B18.D19.A20.C
板书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二)文化的内涵
1、含义
2、特点
(三)文化的力量
高中政治鼎尖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关于“当代国际社会”
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宗旨与原则、主要机构与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
能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的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联合国及其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观察、分析和解释国际重大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判断某国的对外活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是非曲直,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的观念,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
认清我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捍卫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建议
关于“当代国际社会”的教材分析
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共四个框题。
第一框题“当代国际社会概况”:是全节书的总论,它统率了全节书的内容,其他三个框题是对它的补充和深化。概括起来共讲述两个问题:
l、国际社会的形成和构成。
1)关于国际社会的形成,讲了两点:
①国际社会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需要。教材用了一段楷体字,扼要讲述了国际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突出“国际社会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这一观点。
②当代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讲述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程度问题,说明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于国际社会之外。
2)关于国际社会的构成,讲了国际社会成员的两大主要类型:一是主权国家(至1995年共193个),二是国际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课文讲了四点:
①国际关系的含义:课文是从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即行为主体的角度解释这一基本概念的。
②国际关系的内容:课文指出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等。
③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课文指出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矛盾的不同性质和激化程度。
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课文指出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之间共同的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国家之间不同的利益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课文还指出,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力量则是主权国家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
在这里,教材引用了邓小平语录:“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这一观点的理解。
课文指出,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教材在这里安排了“议一议”的设问小栏目,要求学生“用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两个方面去分析说明。教材还有一段楷体字,内容是关于美国是给予还是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这一材料,主要是说明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决定是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出发的,并不是对中国的厚爱,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认识。
高中政治鼎尖教案模板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典范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与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三观”;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运用“八荣八耻”评价有关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图片导入,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营救落水少年,3人溺亡。通过大学生对落水儿童营救牺牲所引发的思考,从而提出问题:“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值得吗?!”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①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1、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坚持中国共产党引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坚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三、怎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家: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个人: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主动感悟先进文化的熏陶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5、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活动3【活动】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比较不同时期历史人物,从而得出道德模范人物的共同特征,为更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道德理念,进行传统美德格言比赛。
探究活动二:从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出发,引发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得出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探究活动三:通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了解,以张丽丽为榜样。说明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探究活动四:通过对歌曲视频《好人就在身边》的播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
头脑风暴:加强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
活动4【练习】教学过程
1、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精神文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
2、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原因是()
A遵守社会公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D依德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
B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4、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具体求包括()
①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①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②加强诚信建设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③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缺点,会导致信用缺失现象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活动5【测试】教学过程
1、2009年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震惊全国。张海超的遭遇中,首先是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出具相关证明,张所在单位迟迟不给其开具证明;其次是,他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终于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医技科主任王晓光等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并非众多医院确诊的“尘肺”职业病。事后,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受到了相关处罚。这个事件启示我们()
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可能危害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宣布: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代的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模范的道德楷模力量来推动。这是因为()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②道德楷模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③道德楷模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④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08年度,江苏首批免费开放174家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说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应该()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4、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宣布: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我们要选择完全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
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为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有利于()
①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知识文化修养②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④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江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省政府在2009年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年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江苏作出相关决策的意义。
活动6【作业】教学过程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形成知识网路。加强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