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好范文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
时间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苦岁月和辉煌的历史,感慨万千。
1921年7月23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开拓天地的大事。这一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次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会议召开标志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分推进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将革命推向全国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建立革命军队,开始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之路,第五次反包围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导,抗日战争开始后,积级提倡国共同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抵抗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为了和平建立国家,为了危险的国家,向中国中国解放了新的民族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开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全面恢复和发展全国人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大规模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进行的三大改造在1956年基本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变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共产党创造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实施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建国以来党历史上有着深远意义的转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多年来,我国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开展,部分高新技术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政策,初步建立了中国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中国逐渐走向依法治国道路。对外加强共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颠覆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外交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的和平共处5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标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寻求同存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恢复了中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设,两国关系正常化。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召开亚太经济组织会议的2008年奥运会胜利,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才能真正释放国家,才能真正引领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呼吁力,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作为初中生的心理常常感叹共产党的不懈精神,感叹共产党的好,我要努力学习,跟着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而奋斗。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2011年,90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挫折,有错误,但谁也不能否认,成就巨大,业绩辉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危机、社会各阶层探索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革命正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被侵略奴役的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在国力强劲的同时,中国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共产党艰苦岁月的辉煌历史的伟大意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爱党,跟进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增添砖块。
本文回顾了党的建立、发展、成长,总结了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使人民富裕,国家逐渐成为强大的历史。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新中国只有围绕共产党领导的核心才能繁荣。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策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记住使命的鲜明表现,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整合创新。在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全面深入把握其内涵,从知向行,促进其全面实践。
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和思考中逐渐形成和完善。在新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为我党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取得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在开展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支持不支持,人民赞成不支持,人民不高兴,人民不答应,是全党考虑工作,工作不好的基本尺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唯一GDP主义、看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出其核心以人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指导。2014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致力于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政党、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把握思想理论的精神本质和内在逻辑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作为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和实践策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和治党方法的有机统一。作为历史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基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命题,作为价值观,明确了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基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党为公务,执政为民,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入探索。这一关键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还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核心内容、总体要求。
在经济建设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新的发展理念将人民作为发展的起点和立足点,也将发展作为符合起点和立足点的首要任务。通过创新发展,以人才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更好的发展成果给人民带来利益。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打下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通过绿色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开放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为人民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奠定基础。通过共享发展,使全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使全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主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以制度体系保证人民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执行民主选举、民主协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社会主义协判民主的重要作用,推动谈判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因此,应着重于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大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由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各种文化产品供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正确的时代文艺创作。以人民为文艺表达的主体,以人民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人民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保障、可持续。因此,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牢牢抓住民生保障网。要坚决战胜消除贫困的战斗,确保到202年。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军队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厘清几组重要的关系: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个政治论断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从根本上来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想基础,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科学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这样一种立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基础,当然就不会注意到人民这个维度、不会作出这样的正确判断。与此同时,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然人民提出了多方面的需要,既然我们各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同时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确把握好这几个“中心”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比较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必须贯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部实践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根本价值导向。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重点。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大关口,就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可见,三个“中心”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重大区别,需要科学对待。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辩证理解和处理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就其相互关系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是一致的、统一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党要想领导好一切工作,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不断奋进,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