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7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一切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宗教的世界观无一例外都是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7篇】,欢迎品鉴!
【篇一】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民族宗教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最重要的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能力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发展、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的重要能力之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对加强党的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宗教和睦,实现社会和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做好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创新理念,抓住抓准民族宗教工作的关节点
一是强化与少数民族代表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动关系。积极推荐少数民族代表和民族宗教界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民族宗教界人士定期谈话和交流制度,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节日组织慰问少数民族代表和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活动,把教育引导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通过交朋友、办实事,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入耳、入脑,切实改变纠纷产生后,才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不稳定事件发生后,才重视与民族宗教界人士加强联系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是树立以积极心态看待民族宗教的理念,推动民族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同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我们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许它就会一直朝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并产生消极的作用;如果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就会推动它朝着积极而有益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因此,要扬弃过去消极看待民族宗教社会作用的片面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辩证地看待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宗教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支持民族宗教界对民族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帮助他们用民族宗教伦理道德中的积极成份去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用民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去服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挥民族宗教特有优势,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作出更多的好事、善事。
三是树立社会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县上下齐抓民族宗教工作的合力。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和特殊复杂性,单靠民族宗教部门一家之力,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民族宗教工作,变民族宗教工作“风雨一肩挑”为“千钧重担众人挑”。建立统一、高效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制,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职能;建立快捷、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互联的纵向网络和由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互联的横向信息网络,各个乡镇均明确分管领导和兼职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各村明确一名信息联络员,做到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在解决突出问题时,各级党政组织和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同步到位、协调行动;建立民族宗教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坚持办实事,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发展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能局限于“不出事”而消极的去当“灭火队”,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正确导向,找准工作抓手,把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抓经济促发展上来。切实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凝聚民心民力,求得支持理解。
一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必须长期坚持,并根据民族自治地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权利的基本法律,是我国民族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必须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的合法权益。
二是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制定的“十二五”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帮助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认真做好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将规划具体到项目,具体到农户,做到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同时,把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扶持民族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争取把民族经济纳入全县扶贫开发范围,帮助论证、筛选适应村级经济发展的项目,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重点扶持,为民族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协调相关部门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方面给予其重点扶持,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私营企业和信教群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四是推进民族社会全面发展。这是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组织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抓紧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把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盘
一是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教育,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为县委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和县委党校的教学内容,通过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和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有效解决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不去管“四不”问题,提高干部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
二是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使信教群众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是搞好少数民族代表和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联系与沟通。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少数民族代表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参加。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发现问题,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达到沟通思想,增强信任,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是定期组织少数民族代表、民族宗教场所的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学习。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把信教群众的意志力和力量集中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五是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积极开展争创爱国爱教好、遵纪守法好、民主管理好、团结互助好、环境美化好的“五好”民族宗教场所活动,积极引导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气候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保证。要加大硬、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民族宗教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的内部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多向领导建议,请领导支持,邀领导出场,加强交流,增进共识,争取位置,使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中央、省、市精神,保证办公用房和工作经费,切实做到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好事。不断壮大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队伍,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做好民族工作的特殊优势和作用,是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组织保证。应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改善民族干部队伍结构,加强民族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帮助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民族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培养民族地区建设事业需要的初级和中级实用人才。
三是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建设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的“五型”领导班子,培养“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作风,以“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造就服务、亲和、务实的干部队伍,努力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篇二】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开展工作评议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本次人大常委会将对市民委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下面,我代表市民委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请予评议。
市民委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协助县(市)区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努力维护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宗教和睦。目前全市有47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3.6万人,其中回族约12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90%;有一个民族区和一个民族乡,即管城回族区和荥阳市金寨回族乡;有民族中小学22所。全市五教俱全,有宗教活动场所454个,分布在全市16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信教群众39.34万人,宗教教职人员990人,市县两级宗教团体31个,民族宗教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市民委坚持邓小平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三级民族工作会议和宗教工作座谈会精神,突出两个主题(团结进步、发展繁荣)。贯穿两条主线(以贯彻落实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宗教事务条例为主线),抓好三个载体(“两创一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创建标准化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民族宗教工作进入社区),加强两种意识(提高法律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工作,开拓创新,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郑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市民族宗教工作总体形势良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日益深入人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市民族宗教工作总体形势良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日益深入人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事业进一步发展。虽然个别地方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存在一些小事矛盾和纠纷,但民族团结、友谊、和谐、共同进步、维护稳定是主流,已成为各民族和信徒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
一、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一)采取得力措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近两年来,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加大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并取得切实成效。一是20xx年在全市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相对集中5个月时间,重点在70多个民族村展开,带动周边汉族村,覆盖人口达100多万人,效果很好。荥阳市探索实践的“三比三争”活动经验,得到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充分肯定,并批示在全省推广。根据领导指示精神,我市召开了民族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全省各级干部共1300多人到荥阳参观学习。二是宣传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每两年把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轮训一遍,采取专职专训、基层普训、以会代训、以案说法、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培训效果。去年市县两级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16期,培训人员5000人次。20xx年对《条例》的宣传贯彻着重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同时注重运用《条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夯实工作基础,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推出新举措。近两年来,针对我市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在基层的特点,我们狠下功夫加强基层工作,夯实了维护稳定的基础。第一,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网络建设,建立完善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五项长效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培训教育机制、表彰惩戒机制、不安定因素排查上报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第二,创新工作载体,开展“两创一进”活动。去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和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两项创建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力争三年内把全市少数民族500口人以上的30多个民族村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按照《宗教事务条例》把全市4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成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经依照标准严格检查验收,20xx年首批完成了1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和100个“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创建任务,有效地促进了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解决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无人管的突出问题,我们20xx年又启动“民族宗教工作进社区”活动,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夯实了基础。第三,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方面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深入基层指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把一大批涉及少数民族的纠纷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中牟、新郑等地因经济纠纷、治安事件等小事引发的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的突发事件,我们均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工作,对平息事态、解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我市民族宗教领域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落实优惠政策,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市民委高度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工作。为贯彻中央、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郑发〔20xx〕1号),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市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县两级认真贯彻落实三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共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0万元,民族宗教部门队伍得到了加强,办公条件有所改善。近两年来我委始终把发展民族经济、为少数民族办实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多渠道争取扶持项目和资金。20xx年以来,市、县两级民族部门共协调资金439万元(其中市民委协调386万元),扶持了一批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民族企业协调贷款2724万元,帮助769户少数民族农户协调贷款1890万元,为他们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资金支持。为少数民族群众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6期,培训5800多人次。帮助全市80%少数民族养殖和种植专业户与科研部门签订技术指导合同,引导他们走科技致富之路。筹集资金203万元改善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使全市22所民族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为荥阳金寨回族乡争取资金45万元建设敬老院和卫生院,这些都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
(四)坚持依法行政,民族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迈出新步伐。各级民族宗教部门依照国务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有关规定以及省、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依法实施对清真食品的管理。依照《宗教事务条例》开展宗教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的治理,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了澳门基督教“迦南圣经学院”对我市的渗透活动,取缔了韩国人在我市非法设立的“黄河神学校”,制止了非法宗教活动和乱建寺庙、乱塑宗教造像行为。做好有计划有组织的朝觐工作,遏制了零散朝觐活动。加强了宗教团体组织建设,圆满完成了市基督教“两会”、伊斯兰教协会和天主教“两会”的换届工作。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和《行政许可法》,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严格依法实施审批。
(五)注重培养推荐,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市民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抓基础、抓培养、抓选拔、抓配备,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20xx年,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市民委联合举办了郑州市少数民族优秀科级干部培训班。今年,协助市委组织部推荐10名少数民族优秀科级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党政干部培训班,推荐县处级干部参加国家民委举办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壮大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配合做好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工作。目前,全市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5个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已全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4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已有41个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同时,注重加强民委机关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党员保先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理论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在用人上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以人为本,因才施用,注重年轻同志的选拔使用,促进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在全系统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实完善了机关工作制度,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转变作风,目前班子团结,工作环境宽松和谐,出现了风气正、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
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我委注重加强与人大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协同人大做好《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积极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制度,明确了责任。办理过程中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反复征询代表意见,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20xx年,我委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件,其中袁经先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少数民族村及周边汉族村开展创建“民族团结村”活动的议案》被评为优秀议案,结合落实该议案,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睦。20xx年我委被评为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在普及和深入上还有待加强;二是贯彻落实“属地管理”力度还不够大,个别地方对民族宗教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因经济纠纷等小事引发的一些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的矛盾和纠纷仍有发生,有的造成了较大影响;三是引导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够开阔,扶持力度不够大,目前仍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差,民族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差,发展缓慢;四是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民族宗教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宗教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民族宗教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宗教工作全局。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与基层党委、政府沟通,进一步发挥各县(市)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大局稳定。
(二)强化责任,妥善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采取得力措施,督导基层进一步建立完善县乡村民族宗教工作网络组织,为确保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在全系统坚持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对于民族宗教方面出现的问题,坚持“归口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人,谁失职谁负责。市民委要积极协同并督导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把握重点,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郑发〔20xx〕1号),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纳入当地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发挥郑州市民委委员单位的作用,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促成各委员单位对民族村实行对口帮扶,促进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改进作风,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基层,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广大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倡导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采取新举措;严以律己,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增强紧迫感,开展工作雷厉风行、不拖拖拉拉;对待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要饱含深情,对民族宗教工作要有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多为群众着想,提高服务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把这次评议当作对我委工作的一次检验,虚心接受评议,自觉接受监督,仔细查找不足,认真整改提高,并以此为动力,努力开创我市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三】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宗教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之一,是贯彻党中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保障。特别是做好基层宗教工作对于社会稳定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引导好教育好信教群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党在宗教工作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应该说当前宗教工作的形势总的是好的,宗教领域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基层宗教工作的难点问题依然存在:
一、少数的基层宗教工作人员思想认识难到位。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然而少数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致使工作推进缓慢、成效难以凸显。二、宗教领域的一些违规违法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治理。宗教活动场所在建设过程中缺少监管,一些场所甚至未经审批。三、宗教活动监管不到位。部分宗教活动向校园及未成年人传教现象仍然存在。四、宗教教职人员素质偏低,宗教团体作用发挥薄弱。对宗教界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的规划性、针对性不强。有些教职人员不同意甚至抵抗基层工作人员的宗教日常巡查工作和平常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对当地的宗教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定阻力。
解决当前基层宗教工作难点问题,重点在于如何面对新问题,研究新措施,采取新对策,正视困难,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当前基层宗教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应当是加大宗教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教职人员、信教群众的对我们宗教工作相关政策的学习和认识,并提高宗教人士、信教群众、教职人员的政治意识,更加自觉地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其次,要不断规范化宗教聚会场所,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检查、处置聚会场所,依法取缔、拆除违法违规聚会场所,促使宗教活动在法治下进行。而且要建立抵御境外渗透工作机制,防范校园传教活动,坚决取缔校园周边非法宗教活动点,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消除影响。
宗教工作影响着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步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宗教团体作用,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四】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确把握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总要求,依法加强和改进宗教事务管理,取缔了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部分农村基层宗教活动仍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主观思想存在误区,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存在偏差;二是基层阵地建设滞后,农村信教群体和信教群众发展较快;三是属地管理存在盲点,宗教活动私设聚会点现象突出;四是教育引导职责缺位,基层干部不善于利用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宣讲主阵地。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强化各级党员干部抓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宗教管理责任落实考核力度,并开展经常性督查、指导和专项整治工作。把宗教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党建考核和年度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做到责任压实到位,考核奖惩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阵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规划,加大乡镇、村(社区)文化广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力度,经常性开展积极健康、群众欢迎的送戏下乡、健康讲座、道德讲坛等,建立镇、村(社区)文体协会,组织广场舞、太极拳、戏迷等专业协会,用丰富文化生活占领群众业余时间。
三、落实属地管理,着力提升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事务的能力。充分利用党校举办乡镇公务员、村干部宗教管理法律法规培训班和宗教场所负责人专题培训班,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宗教工作的理念。
四、开展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主动和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交朋友,切实帮助宗教界人士和困难信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善于利用教会讲台,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政府宗教方针政策、宗教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民生工程,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把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部署,让每位信教群众了解知晓,促进宗教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开展。
【篇五】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蜀山区三届人大代表、井岗镇人大主席李远桥通过调研反映,近年来,基层乡镇的宗教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内部关系复杂。基层基督教派别严重,有内地会和地方教会两大派别;基督教徒良莠混杂,内部互相倾轧,教会内部或为教义见解不同而唇枪舌战,或为教务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或为争夺教堂负责人而拉帮结派。
二是教职人员身份复杂。尽管基层乡镇已按要求对教职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登记备案,但不管是已登记备案还是未登记备案的教职人员都有不守教规现象,有的入教动机不纯,还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则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有的甚至从未接受过宗教教育,依法管理难度很大。
三是民间信仰场所关系复杂。民间信仰是相对于佛、道、天、基、伊等五大宗教之外的各类信仰,目前还不属于宗教范畴,但民间信仰有广泛的基础,而且民间信仰场所产权主体不明晰,财务管理不规范,信众关系极为复杂。
为此,建议:
一要加大宗教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基层党委政府必须从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加强宗教工作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要下大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宗教工作机构势单力薄问题,为宗教部门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经费等条件。建立乡镇宗教工作管理网络,把宗教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健全网络,强化责任,形成上下左右联动、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要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强化宗教执法工作。要顺应形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宗教政策法规。加强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充实政策法规内容,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对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扰乱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和从事非法违法宗教活动以及干扰政府公务等行为,要加大惩治的力度,体现法律的权威。
四要抓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宗教学识修养,促使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懂政策、讲法律。乡镇人民政府要开拓创新、与时惧进,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教内规章制度,促进教规和法规的衔接、协调。切实帮助宗教团体和场所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宗教界的自养能力,抵御境外宗教组织的渗透。
【篇六】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严重。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宗教极端主义回潮,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渗透严重。一是个别地方出现排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排斥伊斯兰教本土化传统活动和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言行,曲解“清真”含义等。有的地方已经严重干预世俗生活。二是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值得重视。从基础教育情况看,很多少数民族青少年到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屡见不鲜,参加非法宗教活动的也不在少数。学生戴黑头巾现象比较多,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不戴头巾,但出了校门就戴上。有些在内地就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据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以前不信教,上了大学以后就变成一个虔诚的教徒,每天做礼拜,如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不信教就会受到排挤和孤立。三是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宣传形式多、渠道广,通过网络、手机、电脑、电子出版物等载体进行渗透,宗教氛围浓厚,从源头上治理,根本上消除难度较大。
(二)非法宗教活动频发。从近年情况看,女性和未成年人参与学经的问题比较突出,活动形式从集中转向分散、固定转向流动、本地转向异地和上门送经、音像制品教经、网络教经、打工学经等新特点。学经内容从当初单一的教学经向集学经、宣扬“圣战”、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为一体的方式发展。“三股势力”以宗教极端为思想基础,他们往往从营造宗教异常氛围做起,然后制造宗教狂热、宗教极端进行“圣战”洗脑,进而实施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宗教极端思想及其活动已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
(三)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一是缺乏宗教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尤其是维吾尔文辅导资料和教材。二是宣传形式不够新、针对性不够准,吸引力不够强,存在“有病的人不吃药,没病的人常吃药”的情况。三是新编《卧尔兹》内容范围较窄,不能满足信教群众的正常需求。四是全疆各地在对蒙面女、大胡子人员进行具体的教育转化上标准不同、要求不一,很多受教对象依然我行我素、效果欠佳。加之,教育转化力量未经过系统培训,缺乏基本政策、制度扶持,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转化效果。
(四)对“三非”治理尚未做到全国一盘棋。从非法宗教宣传品的来源渠道上看,新疆查得紧、管得严,内地部分省区管得松、查得松,没有形成一盘棋,查禁工作形不成联动,构不成合力,成效不理想,令人担忧。
(五)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统战民宗工作任务繁重,人少量大,干部思想有波动。二是现有爱国宗教人士的学识水平再提升有难度,年轻爱国宗教人士接不上茬,宗教人士队伍的作用发挥不够。三是一些干部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把握不准,不善做群众工作,对非法宗教活动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
【篇七】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日,宁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全县的宗教工作开展了一次督查,检查中发现,目前基层宗教工作存在五大难题亟待解决: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难。一些乡村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认识模糊,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对宗教方面出现的问题处理方式简单粗暴,自觉不自觉地损害了信教群众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有的干部不清楚宗教“属地管理”原则,认为宗教工作只是宗教部门的事,乡镇经济工作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宗教事务,存在“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管不好”的现象。
二是基层网络健全难。虽然已建立了县乡村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但仍然存在分管领导变动快、业务人员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等现象,致使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乡镇、村委会没有相应的宗教工作机构,大多数没有专职的宗教工作分管领导和宗教干部,兼职人员只是在有宗教工作任务时,临时应付,加之宗教活动一般都在节假日或星期天进行,给经常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只要不出大的问题也不愿多管。
三是行政执法实施难。目前,要真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是县上宗教部门虽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但长期以来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无编制和经费,人员配备少,达不到正常执法的条件;个别乡镇对“两乱一私设”现象的调查取证、处罚取缔上,还缺乏强制性措施,对打着宗教的旗号搞非法渗透活动的制止上,也缺乏一定的力度。
四、矛盾纠纷解决难。基层的宗教活动存在不少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宗教房地产政策遗留问题;宗教界内部不团结、同派性、搞纷争问题;非法建造寺观庙宇问题等方面。基层宗教工作部门在处理这些宗教矛盾纠纷时,存在慢不得、重不得、轻不得、硬不得、软不得的情况,很难把握好火候、尺度和时机,处置不当或被人利用,容易引发和酿成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协调解决难度大。
五、工作合力形成难。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宗教部门孤军作战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相关部门因民族宗教问题比较复杂敏感而尽量回避、推诿,生怕引火烧身和承担责任,致使一些本该其它部门处理的事也推到势单力薄的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身上,一些本可通过几个部门齐抓共管的事也久拖不决,导致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不满情绪。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多数群众都信教,必须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管住“三非”比打掉几个暴力恐怖团伙更重要、更管用。新疆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事关社会稳定和XXX久安全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区宗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把握宗教规律,坚持法治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动摇,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努力促进宗教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