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有关说课稿范文6篇(说课稿范文大全)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7-08 17:06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有关说课稿范文6篇(说课稿范文大全)》,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有关说课稿范文6篇(说课稿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

有关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数学中获取数学经验。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及作平行线的问题,而对课本中垂直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画长方形等知识留在后面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了解互相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垂足;认识平行线。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

思维与发展目标: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学 重 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认识两线平行、垂直。

教 学 难 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和两线垂直。

根据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索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设疑激情:在导课中让学生随意摆俩根小棒,将其位置情况收集,让学生分类。

引导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平行两种,垂直属于相交中的特殊情况。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作一组平行线的方法。

应用提高: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体会平行线在生活中的作用。

交流评价: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学生随意摆两根小棒,并用直线表示小棒画出小棒的位置情况。(学生画的都是两条直线不同位置情况,突出教学目标:研究的是两条直线,

3、出示两根小棒:质疑: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鼓励学生摆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再问:这两条直线还在同一平面内吗?

4、联系生活: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吗?

5、明确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索

1、 认识垂直

(1) 分类:课件出示9组两条直线的情况,请根据直线的位置特点分类,并说说分类的原因。引出垂直、平行。

(2)识记:怎样的两条相交的线叫互相垂直?什么是垂足?什么是垂线?

2、 认识平行

(1)引出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补充板书并引出课题:垂直与平行〉。

让学生说说1-4组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并说出谁是谁的平行线。

(2)(课件出示):说出各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线段?

(3)(课件出示):生活中你见过互相平行的线吗?找一找?

(4)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你见过互相平行的线吗?

(三)应用提高

1、作一组平行线。请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作一组平行线。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2、集体交流:

摆:利用两根小棒摆出一组平行线。

a.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摆。

b. 出示一张画有几组平行线的纸,让学生在纸上摆小棒。

c.利用这张纸上的平行线:你能找出几组平行线,你能有次序的找吗?

折:将纸对折形成平行线。

画:在有条纹的数学本上画出一组平行线。

看:出示生活中的相关图例,并要求找出其平行与垂直。

(四)交流评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有关说课稿范文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操场上》,下面我将从教学设想、说教材、学情分析、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学设想】

本课的重点是认字写字,能根据生字的偏旁进行归类。本课生字在同学口语中频繁出现,教学中可借助拼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在识记生字时,可按偏旁归类认识词语中的生字,也可通过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同学喜欢的方法激发同学兴趣,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以新带旧,逐步扩展。为了让同学学的有兴趣,突破难点,可利用课件展示有趣的课外活动,使同学能在兴趣盎然中学的快乐、学的扎实。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热闹非凡的图画,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经常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着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是足字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这一课的教学安排是两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缓解坡度”的原则,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会认十五个生字(我多加了一个“踢”), 在自主拼读中学会汉字。

2、认识“王字旁”、“足字旁”和“提手旁”,会写“天”。并能正确、流

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4、体会汉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游戏法、引导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小组讨论法、比赛朗读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以出示实物篮球,板书“球”字,让学生给生字加拼音,交流识字方法,并说出自己所认识的其他球类。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环节2、让学生伴随音乐走入操场——出示课题,指导朗读课题。接着教师借助课件中的图让学生说出操场上小朋友的活动,出示词语卡片,认识词语,识记生字。这一环节我重视学生反复读的训练。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形式上,有小老师领读,有同桌合作读,有开火车读,有齐读,有男女生赛读等,在多样的朗读中不忘巩固拼音知识,不断强化字音,有利于汉字的识记,而且培养了语感。

环节3、通过三个层次的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一是看着书上的图进行,二是另外给了一幅图片进行,三是让孩子自己根据生活实际进行,这样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语文文字训练过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4、归类识字,认识提手旁和足字旁。游戏与动手操作是学生最喜欢的而且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培养他们浓厚的识字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一环节首先我通过“什么字不见了”的游戏,让黑板上只剩下六个表示动作的词:打、拍、踢、拔、跳、跑。新课程讲究活动中学,学中体会。孩子们经过 30多分钟的学习,此时也属于课堂中的疲倦期,接着在这里我设计了师生互动游戏“我做你找”“我指你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有效的巩固了前面借助拼音和图片认记的字,最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生字进行归类,这样学生记住“足字旁”和“提手旁”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个环节的游戏、师生的互动表演让学生学的有趣又开心。

环节5、课堂插入课中操。我设计的意图是:40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坚持住的,在课中适当的加了课中操放松一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活动,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环节6、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教师板画:小男孩、小女孩,以此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男女生赛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的情况。

环节7、指导书写。

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从一年级抓起,而写字习惯的培养,更要扎扎实实地贯彻在每节课当中,本节课中就充分体现出来。教师范写“天”字后,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安安静静的书写,然后教师检查学生书写的情况,并及时予以指导。

环节8、再读儿歌,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小型的精致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这节大容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课上,我力争让大家看到一种更积极有效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力争在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接受,消化更多的知识点,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更大提高。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谢谢大家!

有关说课稿范文3

《雨点儿》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在教学时我合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有计划地播放教学光盘,与电视老师互相合作,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的缺陷。特别是课改后的语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远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光盘,出示谜语,学生立即就会融入电视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动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继续播放光盘,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做游戏、跟学习伙伴比赛学习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调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使语文课充满了情趣。

  二、读想说写,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在教学光盘的作用下,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教师适时引导,锻炼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读”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观看光盘听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我马上让学生交流重复电视老师提出的要求。这样做既能养成学生爱倾听的习惯,又避免了学生出现盲目读书的现象。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包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认读,出示卡片领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反馈检查时,让学生做“戴帽子”游戏。在引导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时,我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比一比,去发现句子,理解词义。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在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当中,安排了学生挑选喜欢的自然段轮读课文以及和学习伙伴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景,读中悟情,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想象,抒发感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想对它说什么?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播放光盘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教学重难点也迎刃而解。同时我还重视语言文字的练习,引导学生用“……从……”的句式说话。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光盘领悟写法,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三、转变观念,凸现教师角色

在教学《雨点儿》时,我播放光盘十三分钟,在不同环节有选择地进行了暂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播放谜语先请学生猜,继续播放听电视老师明确读书写字的要求,看电视老师演示领悟“飘落”,观察电视屏幕的图画理解文意,跟学习伙伴同步学习、比赛学习等,这一系列操作步骤都是教师对教学光盘这一载体的科学利用,是教师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可见,利用光盘教学,并不等于说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光盘播放员,带着光盘直接去上课就可以了。与传统教学相比,它需要教师做好更为细致的准备工作。播放光盘不是盲目的,教师要选择看的方式、看的时机和看的次数。光盘中的哪些地方应该以看为主,哪些内容应与电视里的师生互动,哪些内容需要粗看或细看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清楚,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形成光盘、学生、老师三方互动的新课型。毋庸置疑,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与传统教师角色所不同的是,现场教师与电视老师共同执教,融合教学。

由于本人的经验和水平有限,对课堂上利用光盘教学也是初次尝试,在教学当中一定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同时也在此向给我这次锻炼机会的宋校长和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向对我这节课进行精心指导的凌主任和各位老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有关说课稿范文4

说课内容:1.跨越式跳高,2.游戏“打鸭脚”自选.

设计思想: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结合教学器材、设施来设计,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跨越式跳高”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健身能力。做到以强身育人为宗旨,始终贯彻“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跨越式跳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教版)第二册跳跃单元内容之一。“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运用跨越跳过一定高度物的自然动作,更是许多孩子用来展示自己跳跃能力的方法。跨越式跳高因简单易行,并具有发展弹跳力,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锻炼身体的作用而深受师生喜爱。“跨越式”跳高的学习不仅是深入学习“俯卧式”、“背越式”跳高的奠基石,也是其它跳跃运动项目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重点难点:跨越式跳高技术并不复杂,学生基本有了些跳高技术,但都比较自然随意。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这节课我确定重点与难点为:

1.重点 起跳技术,过杆与落地技术。

理论依据:跳高过程是人体运动由动能(冲力)快速转化成势能(高度)连续过程,主要通过起跳来转化;而过杆姿势方法决定跳高的水平。

2.难点 助跑、起跳、过杆及落地用力协调性、连贯性。

理论依据:因跳高技术是一个需要完整动作过程,如果跑、起跳、过杆、落地不连贯,不能协调完成,那么整个跳高技术就不能掌握,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定它为难点。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学生的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练习时间无法长时间集中弱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的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弱势群体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跳跃基础,结合教材的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水平四《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的。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运动技能、技巧,运用所学跳跃各种障碍。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熟练运用所学的跳跃技术安全的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依据学龄特点,结合学生原有基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法优势基础上。主要运用:

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火花。2. 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提高学习的信心。3.游戏法,用游戏活动的方法开展教学。 学法:自主尝试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讨论,观察、练习等方式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即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的过程,结合学生的运动基础,本课教学流程为:准备部分、游戏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分,约2分钟

常规工作后把准备好的挂图,分解动作图解,完整动作图片,跳高各技术组成部分要领及一些跳高运动员比赛图片发放、挂起让全班同学观摩学习。

意图:让学生认识所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方向。

(二)游戏“打鸭脚” (约7分钟)

玩法1、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用单脚支撑,在指定的圆池内跳动(直径5米),一人蒙眼在圈中间,用胶皮杆在地面划圈平扫,由慢到快,灵活扫动,扫到哪里,学生必须采用单脚跳躲的方法躲闪。

玩法2、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四人先在圈外用小沙包打池内鸭子的脚,。其它同学在圈子内跑动,被打到的换打的。

作用:这个游戏通过躲、跳、跨、跑活动,发展学生弹跳及灵活性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克服了心理的紧张气氛。

意图:一是热身,放松肌肉、关节、神经为更强练习做好准备。二是激活课堂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为学习跳远打下基础。

(三)基本部分 约27分钟

1.游戏“猴子摘桃” 3分钟

①你能找出让自己摘到更高的桃子的办法吗?把桃(球)挂在不同高度,让猴子(学生)跳起摸球。

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单或双脚起跳摸吊着的不同高度的球。 ②你的脚能踢到多少个桃子(球)?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用脚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的球。

目的:用游戏活动发展弹跳力,提高练习兴趣,练习不同起跳、摆腿技术。 意图:让学生通过要摘桃就得跳起来,要踢高就得把腿摆起来,将本能的跳跃能力发挥出来。达到起跳、腾空、落地、身体平衡素质练习。

2.讨论:2分钟,出示讨论提纲(1)跳高由那几部分组成?(2)跑得快就跳得高吗?让同学之间讨论学习内容、通过对图片、概念、动作要领学习从理论认识跳高是什么。

意图:利用恢复些体力时间设问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尝试“鲤鱼跃龙门” 约4分钟

用“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发起尝试跳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选择小组,尝试着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练习3到4次。部分弱势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任务。

老师巡回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别人练习情况。

目的:了解学生基础,发现问题,①助跑与起跳不能连贯;②起跳方法不合理;③腾空不过杆;④心理紧张;⑤女生中出现双脚起跳等问题。

收获:初步认识跳高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环节组成,体会到并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意图:用游戏方法复习跨越式跳高技术,用“成功”激发热情,用鼓励增强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为下一步教学准备。

4.讲解、示范,针对主要问题,交流改进方法:约5分钟

①请两到三位跳高“高手”给同学们表演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分析大的问题。

②老师做分步动作与完整动作示范,并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目的:使学生在大脑里快速形成正确动作表象,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能针对性的练习与改进。

③技术引导:(口诀)助跑自然轻松要快,后步小;起跳先脚跟后前掌,迅蹬伸;身过杆,落摆腿,屈缓冲。

5. 分组学习 约9分钟

根据学生的水平基础重新分组,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① 学困生练习

这部分学生多为女生和独生子,身体素质差些,运动能力低。

从自己弱势出发,分步掌握到整体配合至基本掌握跳高技术,同时还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心理紧张状况。

方法:进行分解强化训练为主,降低技术要求,用助跳器帮助起跳,从过斜杆起步,用橡皮筋做杆,用海棉垫保护,减轻心理压力。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各环节技术,达到可以完成助跑起跳过杆完成跳高动作。

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

②一般生练习

这类学生有一定基础,自己通过认真观察和图片资料自学,在经过同学帮助和教师的点拨,很快掌握新知识。

通过多次反复完整动作练习,熟练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方法:根据自己存在“问题”通过不断次练习与改进;观摩其他同学跳高动作;与他人讨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纠正错误、多余动作,寻找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跳高方法。

目的:熟练中巩固提高自己的跳高技术。

③优秀生练习

发挥骨干作用,帮助弱生,并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强调安全问题。

对部分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高,掌握动作快,大胆鼓励他们自己根据获得信息,自己确定高度目标,并进一步探索其它跳高方法,如剪式、卧式、背式跳高,鼓励大胆创新,向更高的高度发起挑战。

目的: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老师巡回参与小组练习,全面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重点放在学困生和一般群体上。 意图: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动作水平的高低,按其不同级别,要求不同,练习方法不同,满足其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自得其乐。

6.创造记录 约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不断提高跳越高度,并找到自己最好和跳高成绩。 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对自己与他人点评、互评,用掌声鼓励同学。小组长记录情况。

老师参与技术薄弱组的活动,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目的:让学生将所学展现出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我能行。

意图: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放松练习 2分钟

在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荡漾着美丽的白塔……。”《让我们荡起双浆》歌曲音乐伴奏下,让同学们根着老师用些节奏轻快,难度小的动作放松机体,缓和情绪,恢复体力。

(四)学习总结 2分钟

把同学集中起来,认真听取每个小组长的简单汇报,用提问方法帮助同学复习所学知识内容,明确“要想跳得高,必须弹跳好和必须要的助跑速度与起跳的合理结合,此外不同的跳高姿势,在腾空中身体重心高度与横杆间有着不同的距离,因此,选择过杆技术是跳高的又一个条件。”大家知道今后努力方向。回收器材,下课

六、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学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完成率在85%左右。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场地器材:

跳高架8付、橡皮筋4条、录音机1台、海绵垫12张、小黑板2块、跨越式跳高挂图一套、各阶段动作练习图片、动作分解图片(多张)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二盒。

有关说课稿范文5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与老师们交流探讨这节课。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原本有两个主要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引出重力的概念。2.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一定的基础。但从教具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容量来考虑,我删减了安装小缆车这部分内容,简单明确了重力的概念,重点放在重力与拉力的转化和实验的设计、实验操作的指导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上。

对运动和力,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有着许多自己的感性经验。但他们并没有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实验手段来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我始终把握一条主线,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提出问题,继而设计实验,知道如何去研究,最后在研究活动中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发现。只有把这条主线把握住了,我们才能避免上出跑环节、跑流程,以完成实验为教学为目的.的科学课。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验。

实验课老师们普遍感觉不好上,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实验器材麻烦,二是课堂秩序难管。我们这个实验的器材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实验小车是学校原有的,但是车轮和车身分离,不方便我们做这个实验,所以我们用封口胶在这下面粘了一下,做了个加固。我们区梁艳老师自制了一种牙膏盒小车,这个是我仿做的,也可以做这个实验。跑道可以直接使用学生的课桌面,量出相应的起跑位置用粉笔做个记号,就行了。只是配置重物时就需要老师多次预作,像这个牙膏盒小车,由于自重小,静摩擦小,可以选择在里面放钩码,搭配较厚的铁垫圈,也可以直接使用回形针做重物,拉动空车。老师们看到我们这个跑道是用地板来充当的,它的正面和背面光滑程度不同,所以除了本课,在后面研究摩擦力时也可以使用,六年级研究斜面时它也可以作为斜面,使用范围很广,所以学校领导非常爽快就同意了这项投资。老师们平行班多,画表格很麻烦,可以直接用折的方法,这是我们试讲时所用的表格。大家看,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管理是科学老师重要的课题。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弱项。像今天这样安静、有序的课堂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非常难得的。我的体会是:想要学生按照老师的设计进入学习,关键就看老师的设计是不是精准,是不是到位,能给学生下这个套,让他跳进去而不自觉,还跳得非常开心、非常迫不及待。在极具逻辑性的课堂脉络下,注意教学细节,设问精准,语言简洁,学生很容易进入研究情景,自然就比较遵守纪律了。我们最开始是一次出示所有实验器材,都放在材料筐里。前2次上课都没有问题,第3次试讲的时候,那个班的孩子对秒表特别感兴趣,在实验一最少几个垫圈就能拉动小车时就拿出来用,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就是玩,于是我只有停下全班的实验,讲纪律要求,又重复实验一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这样不仅干扰了学生正常的研究活动,也极大地影响课堂秩序,浪费教学时间。所以最后选择分步发放器材,去掉这些隐藏的干扰。

尊重实验数据是我们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一环。刚开始研究最少几个垫圈就能拉动小车时,有的小组结果不一样,是2个才能拉动,有孩子直接否定别人的数据,我就会问他:为什么你认为他们肯定做错了?慢慢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影响实验数据的这些因素。这样在后面出现不同寻常的数据时,学生才不会一口咬定自己是对的,别人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而是认真思考有没有导致实验数据差异的原因,这种差异会有多大,进而选择是否采纳这组数据,或是重复实验。这其实就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求真的科学品质。

上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实验课老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多做,老师原来也可以很轻松。因为功夫在课前。

今天这节课:

就学生参与情况来看,本课学生全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很积极地思考、动手,但可能是因为场合的关系,很多孩子还是过于拘谨了,分组实验时都不敢离开自己的座位,扭着身子展开实验,课堂氛围也不是特别活跃。

就研究活动的成效来看,学生的研究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都比较强,最后都从探究中有了自己的体验和发现,还是很有成效的。不过个人比较遗憾没有出现“特殊数据”,导致准备的很多“台词”都没用上。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 板书的规范性和书写都需要再加强。

2、 书写班级数据大表时,时间还是用得比较多,具体改进措施还要继续思考!

3、 实物演示和投影时不能只是笼统地问一句“能看见吗”,自己要好好看看大屏幕,确定学生是不是能看得见。注意教学细节。

有关说课稿范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蒲公英》,为把这篇课文的教学说明白,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会蒲公英》是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片精读课文,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共14个自然段,采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山里的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年级的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按照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把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采取“自学互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法,运用媒体辅助,引读激趣,适时点拨,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品读探究,圈点画注,读写结合等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蒲公英》是一篇优美的精读课文,属阅读教学课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对本课教学我坚持”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运用”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升华延伸“的教学模式,抓住”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进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好的板书设计是作者文本的思路,教师引导的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的浓缩,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做到简洁美观,既能概括课文的结构与脉络,又能揭示课文的中心,同时还体现了我教学过程的重点思路。

以上是我的教学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十分注意学生生成性的状况,做到以学定教,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谢谢!

标签: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