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汉族民间舞说课稿2篇 民族民间舞说课稿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7-08 17:07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汉族民间舞说课稿2篇 民族民间舞说课稿》,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汉族民间舞说课稿2篇 民族民间舞说课稿,欢迎参阅。

汉族民间舞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东北秧歌——踢步绕花组合》这一节舞蹈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舞蹈》全一册第四章中的汉族民间舞部分。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流放到塞北的徒囚中艺人文士,将内地的戏曲歌舞带到东北。到了乾嘉时期,这种歌舞活动与东北人民的热情浪漫结合在一起,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历史悠久东北秧歌渊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信息和民俗特色,东北秧歌的那股艮劲儿、稳劲儿、美劲儿正是东北大平原粗狂质朴的人民精神素质、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艺术概括和美的表现。东北秧歌形式谐趣,它的风格与东北人民的稳、艮、俏密切相关,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是跳东北秧歌九字诀。东北秧歌很讲究艮劲儿、扭劲儿,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它是一种群众自娱民间舞蹈活动,以其红火热烈的场面和情趣盎然的风采深得历代人民的喜爱。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所面向的是我校幼师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大千世界的万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流行音乐通过各大新闻媒体不断的冲击着青少年的视觉和听觉,也已逐渐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最爱,尽管流行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民族音乐文化更是魅力无限,为了让青少年学生发觉民族艺术、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点,对民族舞蹈产生兴趣,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所以特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我们东北的典型舞蹈文化艺术东北秧歌作为教材向学生传授,以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定位

舞蹈课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鼓励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东北民间艺术;

2、能够简单了解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动作特点及主体风格;

3、能与他人合作利用所学内容创编简单的秧歌动作。

四、重点

通过学习《东北秧歌——踢步绕花组合》这一节舞蹈课,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舞蹈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典型曲调、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

  五、难点

每个学生对音乐、对喜爱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本节课中可能会在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创编中以及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有一定难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与突破

重点: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

2、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映的协调性,以及脚下的踏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充分体现东北秧歌的韵味“艮劲儿”和内在美的表现力。

确立与突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的前提,当代中学生对身边的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虽然很熟悉,但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东北秧歌的传统道具和基本动作及步伐,同学们并不陌生,作为最基本的内容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在课上体验到东北秧歌的快乐,扭秧歌的质量可以在今后慢慢地提高。而这节课学生却能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突破方法主要是以欣赏教师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舞蹈视频。

难点:

1、手巾花与上身动律及脚下动作的协调配合;

2、秧歌的创编。

确立及突破: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练习,可利于动作协调性的提高。初步尝试秧歌,创编动作对他们来说可能是稍有难度,针对于此,我先播放一段秧歌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并给他们提供几个创编主题,学生创编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七、说教法

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时间和体验的原则采用以下教法:

1、示范法——教师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表演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产生相应的学习情绪。

2、练习法——学生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活动之中,去反复欣赏、学习、体验、掌握、再现舞蹈的方法。

3、观察模仿法——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演,自己进行模仿、再现舞蹈的方法。

4、分解组合法——舞蹈教学过程中,将完整的舞蹈作品或某一难点、基本动作,进行科学的分解,变成若干局部或单一动作进行教练,、学生基本掌握后,再恢复组合为原作品或原动作的整体教学。

5、鼓励评价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适当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升华。

1、讨论探究法:教师说出授课内容后,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内容,探究想知道的内容。

2、模仿体验法:模仿体验东北秧歌的步伐、上身动律及手巾的绕法。

3、合作创编法:与小组人员合作创编主题舞蹈。

  九、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舞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依据包括:

1、“以舞蹈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舞蹈艺术魅力,通过教师的优美舞姿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民族民间艺术“东北秧歌”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音乐、舞蹈、艺术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小组竞技赛”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舞蹈课是学生进行共同探究舞蹈知识,尽展才华的地方。所以本节舞蹈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把全体学生的普通参与与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及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在以“东北秧歌”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中尽显他们的才华。

3、“重视舞蹈实践,鼓励舞蹈创造”,只有实践才能找到真理,只有创造才能飞跃发展。为此,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练习等各项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进行舞蹈实践的兴趣,同时教师经常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验证自己的不同想法。以增强学生的舞蹈实践、合作、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意识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

4、“弘扬民族音乐,倡学科整合,完善评价机制”。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了解和热爱汉族民间艺术,将地方性的民族艺术加以弘扬,我选择了“东北秧歌”作为乡土教材的教学内容,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音乐、舞蹈、影视、等相关的学科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中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以舞蹈课程价值和基础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尤其是在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创造的作品,对他人的作品给予一定的评价,学生真正的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管理。

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礼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舞蹈《小看戏》,提出问题:

1、东北秧歌的流行地区、风格特点是什么?

2、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是什么?并请学生示范基本持巾法。

(三)进行新授:

1、东北秧歌基本体态动律简介

①带艮劲儿的“步”

②带动腰肢的“扭”

③手腕的“花”

带艮劲儿的“步”——前踢步、压脚跟、走场步

带动腰肢的“扭”——划圆动律、摆身动律

手腕的“花”——里绕花、双臂花、交替花、外片花、蝴蝶花

2、组合顺序教学

3、配乐练习组合

4、乐曲分析

(四)拓展与延伸:

1、欣赏舞蹈《东北那旮答》

将学生分成三组,提出三个主题:

A喜庆丰收

B插秧、耕田、种地等

C逛灯会

各小组根据主题自由创编4个8拍的动作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创编成果

4、讲评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东北秧歌踢步绕花组合。

2、根据儿歌《小看戏》,进行东北秧歌幼儿舞蹈创编。

(六) 小结下课: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期望与要求。

汉族民间舞说课稿2

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汉族民间舞》第二课时。

幼师舞蹈课是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是培养合格幼儿师资不可缺少的技能课、工具课。由于我校采用小组分班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共性可寻。据此,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几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教材《汉族民间舞》中篇第二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本学科集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特点。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根据…...而成的,全曲结构短小,只有16小节。但,本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举足轻重,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具体表现为:

1、从技术上看,它是前面所学常用在上的集中体现。

2、就教材体系而言,它为后续学习《娃娃舞》等舞蹈储备知识和技能。

3、就能力培养来看,它是培养学生左右手协调配合能力和舞蹈表现力的良好。

  二、学情分析

(一)本课学习背景

本课教学对象是:幼师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培养初步的舞蹈表现力以及具有初步为儿童舞编排的能力。

本课是第二课时。我们在第一课时中重点解决动作、节奏等基本问题,初步掌握了本曲常用指法类型、动作的正确。学生经过一周的练习,基本上都能完整跳下来,但还不能把乐曲轻快活泼、热情洋溢的风格表现出来,大都存在动作不流畅、左右手奏法上配合不协调以及整体缺乏音乐表现力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掌握动作中所运用的五种常用基本手型。

②明确元素动作对舞蹈表现风格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①提高左、右手协调配合能力。

②通过力度上的强弱对比提高动作表现力。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引导学生树立舞蹈技能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应用的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决元素的流畅性以及左、右手协调配合问题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动作的强弱对比提高舞蹈表现力为教学难点。

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还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

  三、教学方法

我尝试采用比较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付诸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四、学法指导

本堂课,在学法方面,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以及擂台展示法,学生通过眼观、耳听、脑想、嘴说、动手,全方位、立体化展开自主学习,以提高舞蹈技能,培养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在指导学生舞蹈练习方面,采用“归类法”、” “双人分手配练习”等具体方法,化难为易,以解决具体的弹奏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下面,详细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本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首先——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布置任务(约用2分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舞蹈学习而言,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本堂课一开始,我首先创设情景,并以任务的形式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我校优秀毕业生正在兴致勃勃参加毕业公演的演出

通过播放这段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相密切相关的视频,一来,可以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来,通过我激励式的问话——“你们想不想像她们一样富有表现力?”,很自然地便引出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富有表现力地完成舞蹈教学”。

紧接着,我们就要对这一任务加以分析,找出学生动作存在的问题。

第二环节:发现问题,分析任务(约用3分钟)

首先,对比播放学生与教师动作的视频,引发师生共同探讨学生的动作有那些不足?

通过梳理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出完成学习任务要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即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屏幕播放动作的的放大特写,这样做,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充分注意,并保证所有同学都能看清楚;二来,通过师生对比练习,能产生强烈的视听刺激,使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一目了然,为后面我们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向。

接下来——

第三环节:互动探究,实施任务(我用时较长,30分钟)

这一环节是针对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分析,并通过理论指导练习来解决问题。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解决右手动作不到位问题。

动作完成得流畅不流畅,主要取决于动作运用的'是否合理和规范。常用的指法类型有六种(顺、扩、缩、穿、跨、换),而在《汉族民间舞》中就集出现了五种,这在以往所学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学生对本曲所运用的常用指法类型的熟练掌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我首先提问,复习出现的常用指法类型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哪几种较难掌握。

接下来,请组长辅助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用“归类法”练习。“归类法”就是把动作中多次出现的缩指、括指、跨指、换指等指法类型,分门别类提炼出来,集中训练。

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组内合作的形式,我先检查和纠正组长的弹奏,组长再检查纠正组员。这样做,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了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第二步——解决左、右手配合不协调问题。

这一问题是由于《汉族民间舞》在上要求左手、右手协调配合,而右手旋律在、上都难于左手,所以,多数学生会在左手向右手投降。

为此,我首先请两名同学示范弹奏,对比左手不同的效果,让大家分析比较,说出哪种更能彰显动作轻快活泼的风格?答案是,这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请较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流解决这一问题的心得体会。接着我来总结介绍两种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练习。

一是:双人互助练习

学生一人跳、在保证自己动作精准的前提下,

二是:单人模拟

让学生,先忽略,把注意力集中到双手不同的动作上。找到协调配合的感觉后,再回到,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学生左、右手配合不协调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有了以上学生问题的解决和铺垫,使下一步——教学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

第三步-—通过力度强弱对比提高舞蹈表现力。

对于好的舞蹈演员来说,仅仅解决了动作方面的问题是不够的。舞蹈的作品能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更为重要。

在这里,我先按课本上规定的力度示范弹奏,让学生感受舞蹈效果。

然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组探讨出多种力度处理方案。可分为:

同动作之间的不同力度对比,以及不动作之间的力度对比。(答案是开放式的)

接下来,每组选定一种方案,进一步实施练习。教师针对各组不同方案进行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最佳力度效果。

在这种启发、互动、对比、体验的氛围中,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开拓了思维,解决了动作表现力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

经过以上层层深入解决问题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时候我又我设计了——

第四环节:擂台展示,评价提高(本环节约6分钟)

我将展示过程设计为组间打擂的形式,先由组长上台表演进行打擂,再由组长推荐组员展示表演。同时,采用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评价,以此来验证任务的实施情况。在评价时,学生填写组间互评评价表,从动作、节奏、表情、以及整体表现力等方面为表演者打分;教师则以鼓励赏识为主,多做正面、积极的评价。最后,评出本堂课最佳表演、最佳团队等多种奖项。

利用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一来,可以使我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充分调动她们的学习热情,把课堂气氛进一步推向高潮。

为了使学生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我最后设计了——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拓展提升(本环节约4分钟)

首先,播放舞蹈《欢天喜地》,向学生展示民族舞蹈的演出图片,讲解民族舞蹈走向了世界舞台,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小节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常用动作类型、解决左、右手动作配合不协调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的表现力。意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考虑到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我在布置作业环节增添了《欢天喜地》的自学环节,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最后,谈谈我的设计理念,主要有3点

(一)富有音乐表现力的动作,是舞蹈学习的本质要求。

(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促进。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

在本堂课中,我坚持精讲多练,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课,围绕任务练习,引导他们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标签: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