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2篇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2篇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同学们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盛维维的身高1.584米精确到分米、厘米。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4、重点比较,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保留整数1的取值范围在0.5~1.4,保留一位小数的1.0的取值范围在0.95~1.04,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更精确。
不足之处:
1、 练习时间有点少。
2、 个别辅导不够。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2
在数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
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然后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3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数,[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后感。下面,把书本打开,看看书本上是怎样介绍另外一种数的。
生看书自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看到的数叫什么,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数吗?举例说一说。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另一种数叫近似数,它表示大概有多少。
生:我知道近似数就是不是很准确的,只要接近这个数,大约是多少。比如说,我身高大约1米30。
生:我来说,我家离学校骑车大约要10分钟。
……
师:那我们怎样求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呢?再来看书本例5例6和下面的那段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桌交流。
学生再次看书自学。
生:我知道用四舍五入法可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人小组讨论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汇报,请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讲一讲。请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给学生听,数学论文《[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后感》。
生:我说101约等于100,我看十位上的数是0,它不满5,直接把尾数舍去。
生:我说289约等于300,我是看十位上的8,它比5大,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约等于300。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再来讨论一下,你认为979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919呢?4919呢?4499呢?
生依次回答,对4499出现的错误较多,认为应该约等于5000。
师:再来把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法齐读一遍,想一想,它到底应该等于几。
生:哦,我看明白了,4499的最高位是千位,我们要看尾数左起第一位,它是百位上的4,4不满5,所以直接把尾数舍去。4499约等于4000,而不是5000。
师:弄懂了四舍五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学生做练习第一题。
师: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对我们的数学有什么好处呢?再次自学书本例7。
生: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可以进行估算。有时,可以帮我们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
师:一起来估算一下328×4约等于多少?
生:我把328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300,300×4=1200,所以328×4的结果跟1200接近。
课后反思
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我对数学书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教应用题时,把例题写在小黑板上讲解;教式题、计算题时,有时干脆直接把题目写在大黑板上进行讲解。只有在让学生做练习题时,才叫学生把书本打开。所以有时候,我
上到第几页,学生都没处找。在本节课中,我没有按照惯例出示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充分利用教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4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保留整数就是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但对于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整数的逆向理解有些困难。
2.对于典型题中形如9.956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还是存在不知如何进位的问题。
再教设计:
1.加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的逆向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2.加强典型易错题的练习,消除学习中易出错、易混淆的问题。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6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7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菜市场买菜时,总价是8.53元,而售货员只收8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8.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再出题让学生说出把7.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664≈0.66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7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8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但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课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的位数,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34562 38460 50074 10274
让一位学生说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546≈ 47()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掌握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图。
他们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板书:0.984≈0.98 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因为第三位小数小于5,所以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师板书:0.984≈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写:0.984≈0.9,0.984≈1,0.984≈1.0.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着让做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小数上的数字8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
师板书:0.98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想法。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2、课件显示填空题。
3、课本练习十二第一题。
4、课件显示判断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练习十二第2、5、6题。
课后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 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 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 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 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 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 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 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但在“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都出现以后,没有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来,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要求太多记不住的麻烦。如果让 学生明白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也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审题后就会自然地归到精确什么位,看什么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思维模 式,这样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维。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1
教材解读:
本节课教学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材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为素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先通过例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496精确到十分位,再通过例2,引导学生用同样大方法把1.496精确到百分位,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面求出的两个近似数,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近似数越精确。教材安排“试一试”与例题不同的是,这里取近似数的过程中需要把百分位舍去。并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通过探究、互动、总结、归纳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求小数近似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近似值越精确。
目标预设: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整数近似数的知识,为本节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听见一位老爷爷和储蓄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储蓄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硬要9.6元,你觉得付多少比较合理?
学生回答后,问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之后,你就会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
二、复习铺垫
1.把下面的叙述换一种说法:
(1)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45371600人。也可以说:1999年全国大约有小学生(万)人。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299800千米。也可以说: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万)千米。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47□05≈47万
(1)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
(3)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板书:求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接着明确要求: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整数是多少亿千米?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精确到十分位
思考: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满5,进一。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讲解: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2、精确到百分位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百分位就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6,省略尾数后向百分位进1。百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
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问: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为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不能去掉,去掉就不符合要求了。
教师总结: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3、比较精确度。
问:1.5和1.50哪个更精确?
学生讨论后汇报想法。
想法1: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比1.5更精确。所以1.50末尾的0不能去掉。
想法2:近似值是1.5的两位小数在1.45-1.54之间,而近似值是1.50的三位小数在1.495-1.504的范围更大,所以1.50比1.5更精确。
4、精确到整数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整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4,
省略小数点后的尾数。
5、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比较与刚才例题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什么时候应四舍,什么时候应五入。
(二)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小数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
如果要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教学“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电评时引导学生在两方面进行比较:
(1)按不同精确要求求近似数的比较。
(2)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与把一个数改写
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的比较。
第二小题练习完毕后,再要求学生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近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到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四、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填空:
①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②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或“×”)
①3.97精确到十分位是4.0。()
②把9.996精确到百分位是10.00。()
③8和8.0的大小相等,它们的精确度也相同。()
④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应该去掉。()
3.“练习七”第五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反馈。
说明:把王强身高精确到百分位,体重精确到个位,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近似数的精确程度。
4、“练习七”第6题。
(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哪组的两个数是等值。哪组的两个数是近似。
(2)独立填写后再组织汇报交流。
5、“练习七”第7~8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6、解决前面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9.547元≈()元
5.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什么地方有了小数近似数,下节课来大家交流。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4题。
六、收获提炼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七、课后反思
1、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课始,先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课中,引导学生从求整数的近似数迁移至小数,使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认为在特定的课堂时空中,要让没有多少探索经验和能力贮备的学生完全自主地“找”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适度地加以引导,做到了放得“开”,收得“拢”;放得适度,收得自然。
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授的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举例说明了具体做法,让学生明确了整数的尾数是改写成“0”。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也是这节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比较了小数与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新知的同时,对学过的知识也做了较好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