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2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简介】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中,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有趣而互动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基础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热心网友“qiaonalangyanhao”分享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共12篇),供大家参阅。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第18页。.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怎么算?(生列出56—18)
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
我会列竖式。聪聪遇到难题呢?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
二、 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预测:(摆小棒、学具)
派代表发言。
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1个十后,是几减几;
十位退位后,是几减几。
强调竖式的格式。
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50—24=
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
师: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
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师: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 实践应用
1、 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
3、 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
4、 帮小鸡找妈妈。
四、 课后寄语。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篇2
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4的乘法口诀”
知识与技能: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诀。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
3.太阴到学生用口诀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课前准备:挂图、小红旗
方法:谈论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创设谈话:小熊家的红果树丰收了,他要做成糖葫芦,一串4个,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小熊怎么也想不出来?谁能帮帮他?板书课题倾听问题探究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 能列出乘法算式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 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谈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独立列式,编制口诀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实践应用“说一说” “连一连” 完成其他练习和数学游戏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时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1980—20xx的年历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喜欢金田一吗?喜欢柯南吗?那你们肯定很喜欢侦探故事对不对?老师这边有一个,想不想听?
故事发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刚刚大家猜了很多,到底对不对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年、月、日”就知道了。
2、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1)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说明过去了(一天),(一天就是一日)
(2)当我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一个月)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的最后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了?(一年)
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年历,认识大小月
思考: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的天数一样多?
师:我们把31天的那个月称为大月,把30天的那个月称为小月,28天或29天的2月我们称他为平月。那家看看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一年中有12个月,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谁能想个方法把他们很好的记住?
(1)介绍“拳记法”
师:这个我们把它成为拳记法,来,我们一起来数一遍,一月大,二月平,……
现在数给你的同桌听听。
(2)儿歌记忆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来,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记住他。
对于这首儿歌你有什么疑问吗?由儿歌引入平年、闰年
2、认识平年、闰年
(1)如果现在让你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先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然后选择你认为的好方法,最后自己算)
汇报: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师: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2)老师不用看你们手中的年历,只要你说出你拿的是几几年的年历,我就可以说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不要考考老师?
学生考老师。
你们还想试?告诉你吧,不管你们怎么考,我都能回答出来,因为我掌握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看黑板)——闰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
你能按照规律在再几个闰年吗?你们发现了每几年有一个闰年?
(3)不如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拿你们手中的年份除以4,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汇报:平年的年份除以4,结果有余数,而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他能不能被4整除,如果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闰年,如果不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平年。
那192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4)现在把书翻到第82页,把倒数第2段话看一遍,有没有什么要问的?
“通常”、“一般”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1900年,1990/4=490,没有余数,但他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因为1990是整百数,当年份是整百年时,要能被400年整除,才能是闰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还有一段来源呢?听历史。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四年一润,百年不润,四百年再润。
到现在为止,你能回答出那个侦探故事了吗?(因为1979年是平年,平年2月没有29日。)
三、练习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 )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小芳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和( )月
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天。
判断:每年都有365天。 ( )
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
1997年是平年。( ) (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是我们祖国母亲迎回她失去儿子的重要一天,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一天)
20xx年是平年。( )(20xx年我们祖国有什么大事呀?[北京奥运],看,这个特殊的日子在20xx年,是闰年,那时你们已经上了初中,因此为了我们祖国更美好,现在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时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掌握了什么?
现在把书翻到第81页,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看一遍,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现在老师把这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每一天都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板书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年、月、日
【知识点】:
1 认识大月和小月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并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月份的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2 认识平年和闰年
让学生观察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2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点:只有28天和29天两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年份中出现28天、29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
3 练一练
在练习中继续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第3题则是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
第2课时 看日历
【知识点】:
1、说一说 是让学生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独自观察的基础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找一找 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历中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练一练 学习推算时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
第3课时 猜生日
【知识点】:
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这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的能力。
填一填
第2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第4课时 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1 看一看 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告”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30、19:00、19:33、19:38、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知道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深入引导学生学会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的方法。
2 练一练 在练习题中出现的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解答。
第五课时 时间与数学(一)
【知识点】:
1、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具体休息的时间和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可以是:
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围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2 练一练 习题中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规律,完成问题。
第六课时 时间与数学(二)
【知识点】:
第1题先让学生看居民身份证,说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再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第2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
第3题解决“至少需要分干完这些事”这个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
第4题是一个研究性学习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
第八单元 可能性
【知识点】: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直观感知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②能结合具体情境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性描述;并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工作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业务职能的作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六年级的质量检测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英语教研组教研工作水平。
二.主要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为教学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每周组织一次全组人员共同学习的活动,从各类杂志和书籍中找出有价值的文章,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进步。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开学初教研组就要积极开展组内听课。通过评课、研讨,促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上课时要求教师精神饱满,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充分运用实物,图片,直观教具等,生动活泼地进行英语教学。
2)抓集体备课。
本学期将加强集体备课,为提高教师研讨课的质量做准备。备课时通过民主讨论,深刻分析,相互比较,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翔实,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抓作业批改。
进一步完善作业批改制度,控制作业总量,规范作业批改,按照“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总要求,使作业质量更上一层楼,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4)抓教学质量。
关心潜能生,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认真分析试卷,及时总结和反思,力求在教学中对薄弱处加以改进。
3.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各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英语竞赛。
教学计划篇五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计划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数学吧]“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计划篇七
一、学情分析:
本期新接任二(1)班,二(2)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二(1)班共有学生45人,二(2)班45人。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同学们学到了不少基础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同学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从而为下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也存在有个别差异。有少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有的对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能一口说出得数,还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想出来,而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还需要要用数小棒或数手指节的方法来辅助完成,对应用题的理解非常困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通顺连贯地叙述题的要求和意思。除了识字量的原因外,还有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的能力。因而本期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辅导和提高。
通过一年的培养、训练和理解,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上的事情。但还是存在有少部分的小朋友,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愿意正确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仍然不能完全控制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从而造成学习中更多的困难。因而在本学期还要加强习惯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6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在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进行上课。
10、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经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45名,他们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8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篇9
数一数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总1节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杨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a)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一年级教材第一课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比一比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总2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
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
3 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
5 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
34○9
3○3
5○8
10○1 B:2>□ 6>□
6=□
□=8
□<9(学生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教学反思:
比长短、高矮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总3节 教学内容:(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
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总4节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1-3每题 4分, 4-7每题 5分, 8-9每题 6分, 共 44分)1.在○里填"="、">"、"<".
4○
4 5?2○4
7?2○7+2
7○9 +()>8
5>2+()4+()+2=8
7?()<3 +()=10
()?7=3
()?6=2
2+()=9 4.在○里填上>、<或=.
6+3○
5 6+0○6?0
8○3
0○6?6
8?8○9?8 5.(1)8?()=4(2)5?()?1=2(3)()+3<9
(4)()?5=2(5)3+3+()=10 6.把数用">"排列起来
539
7.()+5=9
?()?3=3()+6=8 7?()=3()+5=10 8.按数的顺序填空?
9.
()比()多
()比()多()比()少
()比()少()>()()<()
二、口算题(1-2每题 6分, 第3小题 8分, 第4小题 12分, 共 32分)?3+6=
4+6?5=
10?2?2=
8+2?4=
8?4?4=
7+3?4= ?2+1=
2+7?9=
4?3+9=
8?6+7=
3+5?6=
9?3+4= ?2=
10?5=
2+8=
8?0=
4+5=
5+3=
10?9=
3+7= ?4=
10?6=
8?4=
9?6= 8?1=
7?5=
10?7=
4+4= 2+6=
3+4=
9?5=
10?8=
三、应用题(1-3每题 4分, 4-5每题 6分, 共 24分)1.?赐剂惺郊扑悖
△△△△△△△▲▲▲
□+□=□
□?□=□
□+□=□
□?□=□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3.看图写算式,并计算.
□+□=□
□?□=□
□+□=□
□?□=□ 4.看图列式计算.
5.看图列式计算.
(1)□○□○□=□
?(2)□○□○□=□
1――5的认识及书写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总5节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
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
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比大小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总6节
教学内容:(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43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
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教学反思:
第几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总7节
教学内容:(第18页的教学内容)
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教学反思:
几和几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总8节 教学内容:
(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1
4 2 3 3 2 4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
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篇10
数学教案-小学生节奏的训练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器演示与《牧童》教学(99年秋冬)
【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 6 │5 1 5-│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五、结束。
附: 《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 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调和C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
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
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2、箫 3、笛子
笛子,管乐器。笛子吹奏的一般发音孔位,如下图示: 吹 膜 4 3 2 1 7 6 5 孔 孔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六 食 中 无 食 中 无 指 指 指 名 指 指 名 全 指 指 按 4、打击乐器
A、体鸣乐器。如锣、钹(bo)、拍板、三角铁等。钹,古称“铜盘”,铜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B、膜鸣乐器。
学校上课时打铃,有电铃,有手摇的铃,有敲击的铃。如果我们把敲击的铃,称为体鸣乐器的话,如果不考虑其敲击节奏的轻重、强弱,而只考虑间隔的时值的话,那么,学校敲铃的节奏可设计为:
预备铃:X - │X - │X - │X - │X - ‖
上课铃:X XX │X XX │X XX │X XX │X XX ‖
下课铃: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
集合铃: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
在简谱中,“‖”表示乐曲结束。END
教学目标
(一)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二)培养正确计算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能力。(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算理,明白要借的数位上是0,怎样退1。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订正板演
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3.总结并引入新课
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这两道题是对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的检查,老师知道大家掌握得很好。
师问:在退位减法的竖式中,带退位点的“4”你可以看作几?(生:可以看作3)带退位点的“7”可以看作几?(生:可以看作6)带退位点的“1”呢?(生:可以看作0)……
师说:在退位减法的竖式中,带退位点的数,我们都要少看1,那么如果遇到0带退位点,应该看作几呢?(师将黑板上的第二题被减数十位上的“1”改为“0”)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该怎样退“1”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板书课题: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7(1)指名读例7
师问:个位上2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零表示这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那该怎么办呢?“零”可是一个热心帮助人的好孩子,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好办法,谁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好办法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计数器进行演示:
师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是0,该怎么办呢?(生:可以从百位退1)百位上的“1”表示多少呢?(生:1个百或10个十)师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从百位上退1后百位少1,而十位上变成了10。师问:现在能不能从十位上退1了?教师继续用计数器进行演示:
请学生看着计数器说说计算过程。(十位退1剩9,个位加10是12,12减9等于3)(3)对照计数器,学生互相说计算过程,并直观地看到结果是143。(4)脱离计数器,看着竖式完整地讲出计算过程。
生说:个位2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再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作10,然后从十位退1到个位是作10,个位上12-9=3,十位上剩9,9-5=4,百位上剩2,2-1=1。教师根据学生口述的计算过程,板书:
(5)小结
师说:这道例7是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笔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从百位退1,所以带退位点的“0”少看1时,要看作“9”。(6)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计算过程。强调0上有退位点,作9再减,前一位上不要忘记少1。2.学习例8(1)出示例8。请同学独立完成例8。3000-628=
(2)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提问:这道题的被减数有什么特点?(生:被减数末尾有3个零)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会的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出示竖式教具:
师问:个位上0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十位上、百位上都是0,该怎么退1?退位后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师问:被减数原是3000,退位后变成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生:退位后变成2个千、9个百、9个十、10个一)
师说:对,千位上的“1”分成9个百,9个十,10个一。(3)订正自己在练习本上的竖式。(4)改一改
将3000改成3010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并与例8进行比较。(三)巩固反馈
1.被减数上的□里应填几?为什么?
2.完成P119“做一做”。
3.下面这些小蜜蜂应飞到哪朵花上?
4.下面新生产的电视机合格吗?把不合格的产品检修合格,然后装进包装箱里。
5.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从不是零的那一位上退1,0上有退位点的,作9再减。这样的题比较容易出错,计算时要特别细心、认真,做完后一定要进行验算。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的一个难点,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应把重点放在讲清算理上,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练习,还是能掌握这部分知识的。
在复习准备中,出示了两道连续退位的减法,通过复习提问,学生明白带退位点的数都要少看1。接着追问:如果0上带退位点,怎么少看1呢?引出新课。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先通过演示计数器,学生明白0上带退位点时,要看作是9,然后脱离教具,直接看竖式说计算过程,最后通过两道练一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学习例8时,出示一个竖式教具,放手让学生说十位、百位怎样退1,扶助学生完成例8,再将例8的被减数改成3010,让学生想想应该怎样做,使知识活学活用。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坡度,先安排了一个被减数上的□中填几,再独立完成“做一做”。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两道趣味练习;蜜蜂采蜜和检修电视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正确、熟练地分析、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1)补充问题训练:
①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
②花瓶里要插10朵花,已经插了4朵,?
(答案如下:①全班共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②还有几朵花要插?)
(2)补充条件训练:
①,大米比面粉多5袋,面粉有多少袋?
②小红家养了4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答案如下:①食堂运来25袋大米。②5只黑兔。)
(3)解题训练:
①班里买来30张彩纸,比白纸少12张,白纸买了多少张?
②商店有红气球18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5个,黄气球有多少个?
(答案如下:①30+12=42张 口答:白纸买42张。
②18+5=23(个)口答:黄气球23个。)
教学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复习,为下一步练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好知识上与心理上的准备。
2.练习。
(1)解题训练:
①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0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让学生读题,试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可做如下分析:菠菜比芹菜多30筐,就是比45筐多30筐,菠菜的数量是较大数,芹菜是较小数,求菠菜多少筐就是求较大数,用较小数加上差,即用45+30=75(筐)。又知道卖出50筐,求还剩多少筐就是求从整体中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应该用减法:75-50=25(筐)。
教师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
答案:45+30=75(筐)75-50=25(筐)
口答:运来75筐菠菜。口答:还剩25筐菠菜。
②操场上跑步的比打球的多6人,打球的有28人,跑步的有多少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14人,跳远的有多少人?
学生分析解答,教师订正:
28+6=34(人)34-14=20(人)
口答:跑步的有34人。口答:跳远的有20人。
③幼儿园买了64件玩具,分给小班35件,剩下多少件?又分给大班18件,现在还剩多少件?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64件玩具是整体,分给小班35件是一部分,求剩下多少是求另一部分;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再当做整体,又分给大班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列式是:
64-35=29(件)29-18=11(件)
口答:剩下29件。口答:现在还剩11件。
④妈妈昨天上午织袜子47双,下午织袜子46双。昨天一共织了多少双?今天织了98双,比昨天多织多少双?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订正如下:
47+46=93(双)98-93=5(双)
口答:昨天一共织了93双。口答:比昨天多织5双。
(2)补充中间问题训练:
①商店有毛巾25包,又运进20包,?卖出45包,还剩多少包?
②小明做了15道练习题,比小丽多做2道,?小丽比小华少做7道,小华做了几道?
③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比小汽车多12辆,?又开来小汽车18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答案:①商店现在有毛巾多少包?②小丽做了多少道练习题?③小汽车有多少辆?
教学意图: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审题与分析能力。
3.提高练习。
(1)儿童商店有红气球30个,黄气球25个,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可做如下分析: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就是也有25个,求三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就是把红气球、黄气球和花气球这三部分数量相加。
答案是: 30+25+25=80(个)
口答: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80个。
(2)商店上午售出洗衣机12台,比下午少售出3台,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
此题可以做为思考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做如下提示:求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到哪里去找?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道提高练习,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习两步应用题进行渗透,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理解。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1)54-8-22(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8.小结。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设计】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54-8-22=24(个)
54-(8+22)=24(个)3、跷跷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 篇1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2)根据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怎样进行分类?出示书中的两个统计表。
(3)让学生独立分类,并填写。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如画“○”或画“正”字等。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看第张统计表。
(5):同样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分类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清楚地反映相关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题。
(1)根据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
(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第97页上的统计表。
3、“想想做做”第5题。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图片颜色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类,可以按图片上动物的只数分为1只、2只和3只三类,也可以按拍摄照片的方式分为横拍和竖拍两类。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正确算出相应的“合计数”。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分类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格,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