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课题申报书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4-21 12:42阅读数:0

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课题申报书》,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课题申报书

  课题申报书(一):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第一、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越来越注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用心性的调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潜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新的课程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方向与实效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及家长的文化素质差别越来越大.随着中学生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现象越来越突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寻找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能得以提高。我们认为,校园的现实要求我们做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第三、目前,一些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实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和实效策略,很有必要。

  第四、任何教科研都就应为教学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阵地是教学的第一线,也就是说,要透过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我们就应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新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和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讨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从教学模式优化研究;教学设计、资料优化研究;教学环节优化研究;教学手段优化研究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

  2.研究优效课堂教学的实效策略:备课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反馈策略的研究;培养合作学习品质和潜力的研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中过程评价的研究。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概况

  在国内,学术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大规模研究有效教学相关理论,是从21世纪初才展开的。大部分学者从有效教学的涵义与价值、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师行为、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成果都是围绕“有效”来,而“教学优化的方向和实效高效策略”的研究成果则少,大都处于研究过程中,或是半成品。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有必须的空间和基础。

  2.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教学十分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的对话法。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成为了奠基。而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主要代表为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20世纪90年代由斯宾塞基金资助的零点项目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开发出了“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简称“UFT”。1999年,美国课程研究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透过创设“透过设计促进理解”理论。而关于高效的着重阐述,外国研究则少。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①从课题性质上看,本课题既不是纯理论的研究,也不是政策性的研究,而是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实践应用性研究。

  ②从课题资料上看,本课题包括校园课堂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因此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特点。

  ③从课题组人员上看,本课题是本校同教研组人员都参与。

  ④从课题研究作用上看,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改革实践(个性是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的,因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改革实践和在其中理解检验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3.课题研究的实践好处、理论价值和创新之处

  (1)实践好处

  本课题研究是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实践应用性研究。它是与教育改革实践(个性是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的,因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改革实践和在其中理解检验的过程。

  (2)理论价值

  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本学科的学科特点,便于本学科教师更深层次的准确把握本学科的本位定位,以便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心探讨高效课堂的策略模式。

  (3)创新之处

  ①研究资料上:比同类课题研究的资料范围广、深、新。表此刻不仅仅要研究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新精神、新经验以及新问题,从而考量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问题。那里涉及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在大小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以及从教学资料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检测评价方式的全过程的相关问题。既要思考到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又要注意到两者最终的实效性的问题。

  ②研究思路方法上:本研究采用实证归纳的方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自下而上、从操作层面筛选、验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模式等。区别与以往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采用主观思辨和逻辑推论的方法,自上而下地探讨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模式的宏观结构。本研究将对超多的典型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量化的观察分析,突破以往凭主观印象评价课堂教学的评课模式,从而提高评价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在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还将探究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师生的言语行为,人际关系,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等与实效性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揭示课堂教学的本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③从中学一线教师的特点出发,本课题的研究以实践应用主要特征,能够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受到校园领导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使本项课题在校园的调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组织上的保证以及专业上的指导。

  2.本课题由多名教学和教研潜力强的老师组成,任教年级有梯度,使课题研究能兼顾横向性与纵向性。本人具有20年物理教学经验、苏州大学物理学士学位,太仓市教学能手,曾参与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子课题《物理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于2009年结题。工作之余也能用心反思,先后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和教学实效策略方面已有所研究,并积累了必须的经验和研究资料。课题组夏坚老师为本校物理教研组长,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很强的科研潜力;管秀明老师和钱敏芳老师为备课组长,参与市级课改评优课竞赛并获奖;丁志强老师和许敏芳老师为太仓市物理教坛新秀,论文多篇获奖;刘水清老师、项向华老师、张萍老师、李静老师,他们也潜心专研,撰写论文,都有着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教科研潜力。

  3.课题组在制定本课题方案时,透过对本校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并参阅了国内外超多的关于“课堂教学优化和实效策略研究”教学的理论和案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和实效策略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4.本校有完善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安排,定期召集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为本课题的实施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带给了时间上的保证。同时,太仓市教育局在2004年组建了规模初中教育集团,定期举行校校之间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带给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5.本校有一流的教学设备,拥有足够的藏书和电子图书,教师阅览室每年订阅各种教学类参考杂志100多种供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计算机,能满足教师上网搜索资料的需求,确保教师能及时掌握国内外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进展,每个教室也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使该课题在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好的硬件方面的支撑。

  6.经费保障:由校园划拨专门的科研经费以保障课题研究要支付的各种费用。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对“课堂教学优化”的界定

  此课题中的课堂教学优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透过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料和设计,优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每堂课都有一个最优化的结构安排,使课堂教学结构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性特长发展,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各种潜力都能有机协调发展。

  (2)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界定

  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透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此刻: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透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好处上的发展。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在学习者的用心反思、大胆批判和时间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好处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决定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用心地情感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2.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的提出的理论基础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克服“普洛克洛斯威斯之床”(又名“魔鬼之床”)现象。“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据此,我们提出“有效教学”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这一课题的提出的理论依据是著名教育家的理论阐述。

  (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务必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务必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务必用心建构好处,透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5)现代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也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潜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许多教育家的著作为我们的实践与研究带给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学价值论,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进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3.研究目标与研究资料设计(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目标

  (1)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构筑具有既贴合时代要求又带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型的优效课堂教学方式。

  (3)带给一系列解决初中物理优效教学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方案和实效策略

  (4)透过教育科研带出一支成熟的教科研队伍,真正提高教师的素质。

  (2)研究资料

  探讨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

  1.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2.教学设计、资料优化研究

  3.教学环节优化研究

  4.教学手段优化研究

  教学实效策略

  1.备课策略的研究

  2.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3.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

  4.反馈策略的研究

  5.培养合作学习品质和潜力的研究

  6.“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中过程评价的研究

  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资料、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研究思路

  课题的准备——课题调研

  课堂教学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反思

  作用于课堂教学要素的分析——课题实施

  实验校园案例收集——课题研究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新课堂教学策略与模式的成果与推广。

  (2)研究方法

  1.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资料,有分有合。

  2.调查法:透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物理实效性的症结所在。

  3.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和教育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带给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

  4.培训学习: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新教材培训与观摩课学习;然后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资料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5.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用心参加市级教研活动,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在校内开展公开课观摩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5.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一)启动阶段:申报、开题。(2014年12月—2015年2月)

  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对象,完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步骤的工作计划,建立课题学习和交流制度。负责人:课题组长

  (二)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

  制订各阶段研究工作计划,按课题方案的要点目标等开展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负责人:课题组长

  工作:①搜集、查找、下载相关资料;②举办讲座;③有关问卷调查;④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⑤撰写个人、小组、课题组阶段小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12月)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负责人:课题组长

  工作:学生学习成果汇编;整理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个人、小组课题总结报告;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受到校园领导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使本项课题在校园的调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组织上的保证以及专业上的指导。

  2.本课题由多名教学和教研潜力强的老师组成,任教年级有梯度,使课题研究能兼顾横向性与纵向性。本人具有20年物理教学经验、苏州大学物理学士学位,太仓市教学能手,曾参与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子课题《物理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于2009年结题。工作之余也能用心反思,先后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和教学实效策略方面已有所研究,并积累了必须的经验和研究资料。课题组夏坚老师为本校物理教研组长,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很强的科研潜力;管秀明老师和钱敏芳老师为备课组长,参与市级课改评优课竞赛并获奖;丁志强老师和许敏芳老师为太仓市物理教坛新秀,论文多篇获奖;刘水清老师、项向华老师、张萍老师、李静老师,他们也潜心专研,撰写论文,都有着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教科研潜力。

  3.课题组在制定本课题方案时,透过对本校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并参阅了国内外超多的关于“课堂教学优化和实效策略研究”教学的理论和案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和实效策略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4.本校有完善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安排,定期召集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为本课题的实施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带给了时间上的保证。同时,太仓市教育局在2004年组建了规模初中教育集团,定期举行校校之间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带给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5.本校有一流的教学设备,拥有足够的藏书和电子图书,教师阅览室每年订阅各种教学类参考杂志100多种供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计算机,能满足教师上网搜索资料的需求,确保教师能及时掌握国内外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进展,每个教室也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使该课题在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好的硬件方面的支撑。

  6.经费保障:由校园划拨专门的科研经费以保障课题研究要支付的各种费用。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论文集;

  3.学生活动资料展示;

  4.优秀教案集与课例。

  三、评审意见

  ⒈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开展本课题实验的研究。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⒉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⒊专家组评审意见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⒋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5.市课题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课题组总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课题申报书(二):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⒈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在中小校园,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的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赶上这一具有历史好处的步伐,《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学科教育任务和学生动手动脑潜力优化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从“教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变为此刻注重对学生主动学的启发,更多的用启发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循循善诱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使课堂教学再不是过去传统模式的单调复合,而是模式多样、教学灵活、充满灵感的活动。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模式的探讨丰富多样。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育学习环境,不仅仅为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带给了可能、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主体性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这一些误区。

  主要是片面认为上公开课就必须用多媒体、片面把多媒体当作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⑴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引导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将会有力推动校园教育思想、教学目标、资料、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改革。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国家课程并将其整合于学科课程的国家,在1995年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标准,2000年又提出了新要求,现已构成良好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及评价体制。日本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位居世界首位,并于1995年在全国多省联合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于1998年将信息技术纳入形式多样的必修课程。

  尽管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已经很多,但是缺乏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期望我们对如何在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给更为充分的机会,能为当前初中综合社会课程改革的深化带给一些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⑵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预计会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方面,不断探究,不断丰富,促进学生各方面潜力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⒊课题研究的实践好处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项目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行探讨,其实践好处主要体此刻两个方面:

  (1)提高效益。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全程、全面、全方位地调控的小学学科课程教育,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均衡发展。凭借语文、数学已有的信息技术整合经验,在其他课程中成功迅速推广,真正使处于不同群体参与教学的教师都能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快乐。

  理论价值:

  (1)可为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抓住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关键问题带给感性积累、经验方式,不断丰富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在超多个案及经验筛选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运用在此课程中运用的内在规定性、实施路径等多方面进行理论思维,进一步丰富其内涵。

  ⒋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校园教育教学实际,立足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上发挥网络环境优势,体现课程的“即时性”和“双向交流性”;与校园综合教改和课程改革相结合,在课改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理论实际相结合,总结提炼,构成试验结果,以课例、论文集、课件库、教学资源库等形式结题。

  校园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教研室,由教务处、科研处督导,负责校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硬件设施的规划、采购和管理,以及网络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并配有专职网管员两名和一名兼职维护人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在行政管理和组织上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带给了保障,将研究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为课题研究带给了组织和时间的保障。

  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能够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校园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教师可透过因特网了解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动态,透过局域网进行网上资源传递,使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潜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和条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验研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进行《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的课题探讨,是有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的。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⒈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促进此课程学习最优化的新教育。

  2、透过多种有效手段进行变革,充分调动研究课题管理研究人员与一线课题管理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其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开发培育,以全面加快信息化进程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活动。

  支撑性理论:

  1.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用心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

  2.教学模式理论: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

  4.问题教学理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⒉研究目标

  1、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基本掌握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规律以及创新思维潜力的培养途径。

  2、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目的任务与学科教学的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4、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促进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潜力,以及优秀教育软件的运用与研制。

  5、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⒊研究资料(研究资料的分解与具体化)

  (一)本课题设计和指导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1)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4)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5)以电教媒体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过程、认识规律的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

  (6)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生中开展同步思维训练;

  (7)优秀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8)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其中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透过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途径,促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步实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摸索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二是探讨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给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是透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探索建立贴合实施整合的资源库。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资料、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王校长、孙爱华负责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4月——2009年7月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1、2006年4月——2006年8月组织开题与培训: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培训,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资料,制定实施方案、计划。

  2、2006年9月——2007年9月课题开展研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对本课题组研究状况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3、2007年10月——2008年2月中期评估阶段:理解总课题组中期评估。

  4、2008年3月——2009年8月本阶段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校园特点和新教材重点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进行研究、补充和完善,广泛交流、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全面推进。理解总课题组的指导、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申请结题,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⒌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资料、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为主,辅助以文献法和调研法。透过教学研究、测试、比较等方式综合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整合的“学与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完整过程,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小学应用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⒍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硬件保障: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能够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校园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

  2时间保证:从此刻到2010年底的时间段内,每月有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学期有一次课题研究状况分析会和一次面向全体教职工的教科研理论学习或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带给对外学习交流的时间。3人员保证有一批业务潜力强、热心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组成的课题组。4制度保证:在课题主持人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5经费保证: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经费的投人,努力带给研究设施、设各、资料及排出活动经费等物质条件。

  ⒎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总结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实验报告(光盘汇报);

  2、实验中期:发表一批论文,构成论文集;

  3、实验中期:实施“整合”教学的典型课例等;

  4、实验初期:研制、开发为实施“整合”教学课题实验的教学资源库。

  三、评审意见

  ⒈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开展本课题实验的研究。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⒉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⒊专家组评审意见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⒋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5.市课题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课题组总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课题申报书(三):

  课题申报书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

  xxx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即身体的构造、神经的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决定了认识世界的方式、思维风格,塑造了看世界的方式。在学生习作过程,具身认知强调个体运用身体及其生理环境,参与听、看、触摸等实践活动,塑造个体的认知、感觉、思考和行动的力量,促进个体运用语言规律合理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示,“写作”包括分为第一学段的“写话”和第二、第三学段的“习作”。本课题的“写作”主要包括第一学段教材练习中设计的“写话”,第二、三学段教材中每个单元后设置的“习作”,其中第二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4次左右。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验活动,是培养小学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的活动。包括作文特色活动的组织,指导审题酝酿,写作成文,评议修改等。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具身认知的研究现状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其核心要义是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Lakoff和Johnson认为认知与身体是密切相关的,正是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身体塑造了我们的认知。A.Clark(1999)认为,“我们使用具身认知这一术语的目的是要强调两个观点:第一,认知依靠各种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拥有各种感觉运动技能的身体;第二,个体的感觉运动技能是他们内在的,包含生物的、心理的和文化背景。”综合看来,具身认知观主张的思维和认知是依靠于身体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的。

  说认知是具身的,那么身体怎样影响认知过程的呢?首先,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等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身体的构造,神经的结构以及感官和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等塑造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另外,Anderson认为身体属性和认知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甚至存在着联合进化。其次,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在认知的构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身认知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三者构成了一体的认知系统。

  国内外的认知心理学家、认知语言学家等开始从具身的角度看待认知过程,并开始探索一些应用研究。国内还有学者将具身认知的部分资料同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研究。

  2.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围绕着写作教学指导的创新与研究,全国各地开展了各具特色、卓越成效的探索研究。选取与“具身认知”有必须联系的比较突出的课题实验有:

  吴立岗的作文素描教学:它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四年级,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以白描为主,把描述和叙述结合起来。这种训练的优点是:①训练资料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重在打好基础;②简单易行,有利于课堂教学和减轻师生的负担;③有利于帮忙学生逐步积累知识和常用词汇。这种训练的缺点是:从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列提纲→写作,容易构成框框,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同时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李白坚的新体验作文:也称之为“快乐作文”,是以学生快乐写作为原则,以“前”作文教学理念为宗旨,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之后写出

  发自学生内心的原汁原味的作文。快乐作文的特色在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及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它使小学生不仅仅把写作文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并且在写作文过程中,还能使小学生的观察潜力、口语表达潜力、交际潜力等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其教学教材《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为活动、游戏、情境的创设带给了一些经验,但重活动,轻“规范表达”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言语交际作文训练:中央教科所潘自由研究员和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等老师针对小学作文教学领域普遍存在“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倾向”进行“按言语交际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探索,强调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会写种种实用文章。从所学的资料来看:它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以及读书笔记,常用的应用文、说明文等。从学习的方法来看,既然学的是实用性文章,那么有效的方法似乎就应是在实际应用中来学习,即在用(一种假设的用)中学。

  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训练系统》:无论是“心灵力”“描述力”还是“架构力”,管老师都是基于生活故事、生活情境或小活动、小游戏展开训练的,让学生在各种言语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发展作文潜力,尤其是习作评价系统具有游戏精神,培养学生自觉修改,自主评价的潜力。此书为我们带给发展语言智能、迁移言语规律的一些优秀案例,但是与语文教材结合不够密切,忽视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作文体系。

  沈惠芳的《来玩写作的游戏》:身为台湾语文教科书修改委员和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语文科编撰顾问的沈惠芳编著了《来玩写作的游戏》,此系列著作适合小学到初中的写作教学。沈专家顺应着孩子爱嬉戏、爱幻想的思路来设计、来编写,先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写出自己的心声。她写作对孩子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训练,需要成人的协助。最重要的是一套三册的《来玩写作的游戏》就融合了生活、创意和写作等元素。传递“生活就是文章”的理念。只要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再用手去实行,精彩的文章就不难写出来。还强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透过游戏来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先把写作和游戏结合,再配合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写出自己的心声,然后创作童诗童文,逐步迈向写作之路。

  以上论著和理念均能从生活实践出发,强调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等对写作带来的影响,充分关注了写作特色活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影响,为作文教学的研究带给了方向和参考,为本课题研究注入合力、助力、动力。然而,我们也发现有些研究没有思考到一线教师和学生务必应对的语文教材,缺乏合理的写作教学目标序列,各种指导策略比较零碎,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不怕写作”,更没揭示“作文特色活动”与写作潜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让一线教师敞敞亮亮指导学生写作。

  2.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作文教学。20世纪以来,日本作文教学理念的变革,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写实作文——日常生活作文——社会需求作文。日本在作文训练上重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有写作的动机,想写;第二,要有写作的生活素材,有东西可写;第三,要有表达潜力,能够写出来。日本课程目标中有关“写作”的资料有许多重点项目与“听说”一致。日本语文教育界认为作文训练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作文和阅读联结、作文和生活联结。作文和阅读联结: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作文和生活联结:指导学生观察和调查是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重要的问题是把学生放到一种能激发写作动机的情景中。日本的生活文、记录文、报告文、感想文种种文体名称就反映着作文和生活的必然联系。日本的写作教材主要以活动形式来呈现。从讲故事、自我介绍,到制作年历、相册、图画书、图书腰带、报纸,到相互介绍、调查、参观、阅读分析等,每一个单元是以活动为线索来组织资料,安排学生学习。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带给了鲜活的范例和坚实的基础。

  美国作文教学。20世纪以来,美国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新三艺”重视听而轻视写作,到存在主义的自我表现,再到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并重。美国当代写作教学的基本方向是: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使其对写作不再恐惧,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他国家的写作教学理念。英国的母语教育中一向有重视文学性的传统,鼓励学生写虚构性的作文。英国文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注重学生与作家、作品的交流,强调表达个人反应、自我感受;表达自己感到的和想象出的东西。

  德国的写作教学注重人的素质、修养、潜力的全面发展。在写作指导方面,一是给学生带给的写作材料或范文均是清楚的、易懂的,不给学生在学习和模仿上造成困难;二是注重学生从阅读中借鉴文章、章法,从阅读中去借鉴、去模仿、去创造;三是十分强调弄清每一篇文章的读者和对象,从而决定写作的资料和语言,使文章写得得体;四是强调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善于用多种媒体(电影、录音、录像、网络等等)、多种技术手段(简图、模型、资料等等)进行作文指导。德国中小学越来越重视电脑写作教学。

  前苏联的作文教学经历了一个由“文体中心”向“潜力与文体并行”的转变。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主要抓住了两个环节:一是创设诱人的作文情境,设计具有刺激性的作文题目,激发写作的动机和欲望;二是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用心性,从而激活写作思维,让学生写好作文。

  外国的作文教学也经历着改革的过程,共同点是:(1)从外而内注重学生的写作需要,把写作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结合起来。(2)更加注重实用作文的教学。(3)注重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指导。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关注作前作中作后指导一体化,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激发兴趣,“身心联动”,从规范表达走向灵活表达。

  3.研究价值

  (1)提升我校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教材内的写作教学的展开研究,这是我校进行国家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个疑难点,也是一个生长点:具身认知视野下,探索写作教学的策略。

  (2)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题将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展开的各种学习活动和生活小游戏,指导学生学会表达,透过研究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研究目标

  1.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组织指导水平和研究水平;

  2.养成学生用心的写作情感,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3.提升校园国家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水平,初步构成写作教学的特色。

  (四)研究资料(或子课题设计)

  1.我校小学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基于学生习作问题与需求的调查分析。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对四至六学生的习作兴趣、问题等作出调客观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阐明学生习作的主要问题和内在需求,以明确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2)基于教师习作教学经验的调查分析。设计教师调查问卷,对本校全体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方法、手段等作出调查分析,对照本课题研究方向,为参与实验的教师确立新的成长点

  2.具身认知视野下写作教学的理论思考

  (1)具身认知的文献学习与研究。透过收集资料、研读文献,对“具身认知”的一般主张、理论基础、研究视域和应用研究加以梳理。

  (2)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的内涵、资料与基本特征研究。透过收集材料、学习理论、问题研讨,深入研究具身认知视野下写作教学的内涵好处、目标资料、基本特征和路径方法等。

  3.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资料与目标的研究

  (1)写作教学的总目标与分段目标研究。基于2011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以本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习作实际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分学段梳理写作教学目标、教学推荐和评价推荐。

  (2)小学写作教材的解读与序列建构研究。根据本课题研究思路,以现行教材为“基本依托”,对教材设置的“写作”进行梳理,从“资料、要求、活动设计、语用知识”等解读写作教材,基于教材合理建构小学写作教学的序列。

  4.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1)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特色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具身认知视野下,写作作教学特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的基本原则、方法。

  (2)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的方法总结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索具身认知视野下,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等,构成相应的实际操作策略。

  (3)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的案例研究。超多积累教学实践,开发、总结、提炼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的典型案例。

  5.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评价研究。深入研究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评价的指标、主体和方式,对相关案例进行评价研究,优化小学写作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写作教学”“具身认知”等进行深入的主题式理论研究,对其内涵好处、目标资料、方式方法等有相应的认识,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本校写作教学的成果与经验、问题与困难,以及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2.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组为核心,带动全校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研究的行动研究,对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内作文的教学目标序列、指导策略、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写作教学的方法,包括作文特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

  3.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法对本校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对实施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分析,以及时总结成果与经验,发现问题与困难。

  (六)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的目标和研究资料,本课题研究拟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4月—5月)

  (1)课题申报和论证。(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3)课题组成员培训,组织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的调查,为研究做准备。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6年6月—2016年9月

  阅读相关文献,在相关理论和成功案例中理解研究动向,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资料。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6年10月——2018年11月)

  (1)召开各种形式的教研沙龙活动。(2)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3)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1)课题组召开研究研讨会,对研究从计划、实施和研究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研究工作报告。(2)各种成果材料收集、整理。(3)对本课题进行成果鉴定。(4)结题。(5)对外宣传研究成果,推广课题成功经验。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具身认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更理性,更搞笑。具身认知强调把身体活动和方式和写作的观察、认知、思维等之间的关联。把写作的方法、技巧的运用和写作思维、习惯等培养揉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使得习作过程更讲究方法,深入浅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2)分析苏教版教材的写作编排意图,结合课程标准,架构写作教学目标和资料序列。

  2.可能的创新之处

  具身认知视野下的写作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它具有以下创新之处:(1)理论创新:以具身认知原理,优化写作教学,深入研究,总结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的策略,架构序列,扩充现有的“生活作文”“游戏作文”“情景作文”等理论体系,试图得到完整的认知。

  (2)实践创新:具身认知视野下特色教学活动设计与方法指导的研究,将真正改变“教师不会教作文”,“学生不愿写作文”的现状。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职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关于东安实验校园随文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2016.12

  《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和序列微探》论文2016.12

  《“具身认知”:小学写作教学的新视野》论文2017.1

  《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的指导策略》论文2017.3

  中期研究报告科研论文2017.6

  最终成果(限3项)《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典型案例》案例集2018.11

  “具身认知”:小学写作教学的应有视野论文集2018.12

  “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报告2018.12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潜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成员基础:两位课题主持人从教经历均超过15年,一位是校园分管语文的负责人,长期组织校园作文兴趣小组的学习与训练;以为是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分管校园教科研工作,在“十二五”期间,以核心成员的身份参与过省教研室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研究》和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小学生语文气质的策略研究》。核心成员是自主用心申报产生的,对习作教学有浓烈的兴趣和研究愿望,或为校园语文备课组长或为区市级五类教师,大多参与过区级课题研究。

  研究基础:

  首先是阅读文献对我国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文教学性质与任务的改革、作文教学改革实践和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理论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其次是对课题中核心概念“具身认知”“写作教学”内涵和好处的初步认识。

  最后是对阶段研究方案的制定,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和资料。

  保障条件:(1)凭借校园教科研考核制度和教科研条例,引导教师认真扎实参与过程性研究;(2)自主申报,选取有研究兴趣、研究潜力的老师成为课题组核心成员;(3)与名师携手,邀请在作文教学方面有建树的特级教师和区领导进行网络或现场引领;(4)以自主探索为主,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用心申请区级作文教研活动,为研究教师带给展示平台。

  课题申报书(四):

  一、立项背景和依据

  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过剩资本(包括有形的货币资本和无形的知识资本)需要找到出路,贫困地区是这些过剩资本的理想归属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贫困地区消化吸收这些过剩资本不仅仅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必然要求。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关于《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贫困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的专题研究成果,也没有类似“提高贫困地区消化吸收科技成果功能有效方法”的专著。

  从2003年沈阳黎明航发公司建立全国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到2010年9月14日印发《中国科协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全国就已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28个,到2014年底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到数千个。这些院士专家工作站绝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贫困地区分布很少。

  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不仅仅贫困,而且对于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及发达地区。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能够提高贫困地区消化吸收科技成果功能的药方,让院士专家工作站最大限度地为贫困地区带给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的有效路径,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资料、预期目标以及主要考核指标

  研究的主要资料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全省29个贫困县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运行状况。

  (2)、全省29个贫困县市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与供给状况的调查。

  (3)、提高贫困地区对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4)、贫困地区对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症结研究。

  (5)、贫困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条件及其准备工作。

  (6)、贫困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程序及其职责。

  (7)、贫困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考核方法及其指标体系。

  (8)、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行业领域创新发展联盟的大本营。

  研究的预期目标以及主要考核指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构成一个结题报告和七个分题报告。

  (2)、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到达国内领先水平。

  (3)、研究成果对贫困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具有决策参考价值;提出的技术方案、方法途径具有前瞻性,实际可操作性,经得起可行性研究论证。

  2、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取以下三种:

  (1)、实地调查法。就是采取问卷和统计调查的方法对全省29个贫困县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

  (2)、比较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找出贫困地区对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原因和症结所在。

  (3)、行为研究法。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对象主体包括:院士专家、企业、地方党委政府、科技团队等,就是要对这些对象主体的行为进行研究,寻求统一协调配合的行为。

  实现研究课题目标的技术路线:(1)文献查询——》(2)设计问卷和调查研究提纲——》(3)现场调查和统计——》(4)对实地调查的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5)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方案——》(6)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方案反馈给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对象主体广泛征求意见——》(7)根据征求的意见对技术方案进行修改——》(8)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课题的创新之处表此刻以下三个方面:

  (1)、发达地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以规模企业为背景,而本课题是以贫困地区的小微企业为背景,在先进科技成果的引领下,建成各自行业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联盟。

  (2)、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放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进行通盘研究,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创新驱动作用。

  (3)、发展、巩固并培养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各自行业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盟的盟主,为院士专家成为企业家带给便利和通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带给便捷的通道。

  3、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

  (1)、1月份完成课题申报和技术路线的(1)(2)步骤

  (2)、2月份开始进行技术路线的(3)步骤

  (3)、3月份进行技术路线的(3)(4)步骤

  (4)、4月份进行技术路线的(4)步骤,并向省科协中期报告

  (5)、5月份进行技术路线的(5)步骤,完成3个分题报告

  (6)、6月份进行技术路线的(5)步骤,完成3个分题报告

  (7)、7月份进行技术路线的(6)步骤,完成1个分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8)、8月份进行技术路线的(7)(8)步骤,并向省科协报送结题报告,包括总报告和7个专题报告。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学技术水平

  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科研成果沉睡在档案馆和实验室,如果本课题能够打通开发这些科研成果万分之一的转化通道,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将数以千亿计。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为这个课题还没有人研究,所以我们在国内是领先的。

  5、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略)

  三、研究基础与条件

  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就(包括近期发表的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论著、获得学术奖励的状况、正在承担的有关研究项目等)

  省科协已经批准我们巴东成立了三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巴东科协对于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课题负责人由中国地质大学派遣的科技副县长担任,年富力强、学识渊博;课题组成员有担任乡镇主要领导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有独到深刻的认识;课题组成员有从事扶贫开发工作二十多年的经历,并发表了超多的理论研究文章。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有农业特产、工业经济、农经管理等专业。

  近期发表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论著:

  (略)

  近期论文获奖状况:

  (略)

  四、课题负责人

  (略)

  五、主要研究人员

  (略)

  六、经费预算

  (略)

  课题申报书(五):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

  (一)研究背景

  物理知识的构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教材也个性强调现实和生活的联系。《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思想核心便是“生活教育”,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务必冲破传统的“象牙塔”式的教学,把校园的一切伸展到生活中,伸展到大自然中。但是此刻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物理学习潜力上的缺陷,既普遍又严重。这一状况,与学科之间对学习潜力要求的差别有关,与学科特点有关,也与此刻的教师的观念、学生的升学压力有关。个性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限于在学习物理基本知识、理论规律之后,作为巩固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或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知识作为常识性知识进行介绍,对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关注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将体现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的部分相结合。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引入日常生活现象并确定适宜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而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起着基石和入门的作用。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索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很有必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生活”是一个熟悉却又复杂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生活的解释是人或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状况。本研究对“生活”概念的诊释来源于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透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透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所带给的生活素材,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理解规律的生活背景,选取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事例进行教学。还可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必须现实好处的物理问题,把学生生活与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对新的问题情境做出描述、解释和探究,并尝试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首席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点。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论。陈鹤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并开展了活教育实验,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它是对“教学合一”和“做中学”的深化和提高。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论,并主持开展《“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该课题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最主要弊端在于缺乏生命活力,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研究。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教授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指出: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主要是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并分析了课堂教学日益脱离现实生活的原因,认为在教学理念上需要从科学认识论转向生活认识论,在教学资料上需要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在教学过程上需要从授受到体验,在师生关系上则需要从“我-他”型到“我-你”型。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料改革方面,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资料‘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资料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开始了第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期3年,第二轮课改已从2009年开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渐渐引起了教育界同仁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但总的来看,这些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而具体到物理这一学科来说,其生活化教学的现时研究还十分匮乏。

  国外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借鉴好处的观点和理论。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校园即社会”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好处。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和谐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透过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个人的潜能和天赋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培养有高尚情操的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好处。

  以上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而具体到物理这一学科来说,其生活化教学的现时研究还十分匮乏。本课题是专门有关力学教学生活化的专门研究。目前相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四)理论依据

  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校园即社会”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和谐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透过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个人的潜能和天赋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培养有高尚情操的人。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好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必须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能够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好处。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首席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点。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论。陈鹤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并开展了活教育实验,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论。

  (五)研究的目标、资料(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转变教师的观念,唤起他们对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命活动的关注,并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尝试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新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高中物理教师尽快走进和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必须的示范作用,同时对其他理科教学也有必须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研究资料:(1)“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包括“生活化”的定义,“教学生活化”的定义以及“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定义。(2)“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谐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方法包括组织生活化的教学资料、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3)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研究:包括力学知识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力学各章节教学的重难点梳理;高中物理教材中和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力学知识;高考中力学知识考试状况。(4)高中物理力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包括高中力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有运用生活化的素材,开发力学教学资源、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彰显物理活力、提出生活化的力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将力学实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在力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资料;高中力学课后延伸生活化的策略有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布置生活化的物理作业。(5)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包括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实施及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效果。

  研究重点:(1)高中物理力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包括高中力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有运用生活化的素材,开发力学教学资源、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彰显物理活力、提出生活化的力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将力学实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在力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资料;高中力学课后延伸生活化的策略有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布置生活化的物理作业;(2)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包括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实施及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效果。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透过查阅“中国知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学教育网”、“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与学》、“走进新课程丛书”等相关资源,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动向,探究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价值。

  透过对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对力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学习心理的动态,使在高一年级中开展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实践活动。

  应用行动研究法,着眼于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在《新课程标准》相关理论指导下,在任教的高一年级3班和4班展开了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并结合自己近十来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操作方法。

  各级管理部门意见

  (略)

  [相关阅读]

  如何写好科研课题申报书?

  科研课题的申报是广大教职工从事科研课题工作的一项重要前奏曲。为了使课题申报成功立项,提高中标率,研究人员要重视课题申报书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题能否申报成功,是与研究人员的写作潜力及格式书写是否正确有密切关系的。

  1.课题申报书写作格式

  课题申报书的写作一般用表格形式,包括:①封面(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电话、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者的承诺等);②数据表或基本信息(课题组人员简历及专长);③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其它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⑤课题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对研究课题的论证:项目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重点和难点、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好处和实践好处;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潜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⑥预期研究成果;⑦经费预算;⑧推荐人意见(主要是针对不具备高级职称的研究生);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⑩资格审查意见、学科组评审意见、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2.课题申报书写作特点

  课题申报书写作最大的特点是目的性十分明确—课题申报成功立项。围绕这个目标具体阐述为以下几点:

  2.1全面性:全面占有资料是课题申报写作的基础。较大的攻关、招标课题(尤其是国家级别的课题)都要求研究生就申报课题的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和评价,中小型或地域性较强的课题至少也要了解国内或省内外的研究现状。

  2.2创新性:无论什么科研课题务必要有创新性,这是申报书最突出的特点。申报课题的创新都是要求在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就应是前人所不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它能够是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提出的新观点、新发现、新设想、新见解,也能够是透过研究建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或开拓的新领域,还能够是某个学科领域、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突破。

  2.3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贴合客观规律,要有必须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即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论证。

  2.4前瞻性:课题资料应充分地预测到它的创新之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

  2.5选取性:除了招标课题外,各类课题指南都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准适宜的科研项目。选题可基本反映出申报者对某一学科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技术与操作潜力的熟练程度,科学思维和分析潜力的强弱程度,知识结构和知识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生务必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潜力和工作环境条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课题。

  2.6针对性:为了避免重复,所选的课题不宜过泛、过大,应集中在解决某一领域的某一问题上,命题务必确切。

  2.7可行性:从课题拟研究的资料到方法都应具有可行性,要思考本课题承担单位所具备的各项条件和因素,根据实际状况选取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课题。

  3.课题申报书写作方法

  申报书从格式到资料的写作都是有必须的方法、技巧和要求的,掌握好的方法有助于研究生课题申报成功。即:

  3.1写作的定位:课题拟研究的资料和范围不是写得越多、越大就越好,必须要善于抓住重点并把握拟研究资料的深度以及与自身的条件和潜力的关系等。课题的构成和选取是科研工作中比较艰苦的一个阶段,选取课题就是将自己的主攻方向正确定位,定位正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一半。

  3.2写作前要调研:动笔前的调研工作很重要,能够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因此,一是要与科技主管部门密切联系,要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的状况和本单位科研的服务方向;二是务必加强申报前的文献资料查阅和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技术现状、动态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加以分析,根据自己的优势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三是申报者要了解各种渠道的科研课题的性质特点、资助方式、资助强度及对象,从而选取适宜本人特点的对口课题。

  3.3在“新”字上下功夫:课题申报突出自己拟研究资料的新颖性,透过检索了解有关的科研项目是否已经有人做过,研究的程度如何,是否有和该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报道等。如果有密切相关的文献报道,就要努力查找原始文献,弄清其科研思路、课题设计、科研方法、技术手段、实验材料等方面与本人的科研项目的不同点,以及本人的科研方法、技术手段等是否更合理、更有科学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更大等,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因素。同时在课题目标、研究的思路、资料设计、科研方法、技术路线或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等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是他人没有做过的或获得的。这是打动专家评委的关键所在。

  3.4依据要充分:在查阅超多国内外文献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申报课题的好处、特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充分表达出来。要清楚、客观、全面地说明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状况,如己研究的程度、所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发展趋势,要个性指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没有解决的原因,提出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及要到达的目的等。

  3.5设计要周密:课题研究方法的设计,牵涉的主要问题是申请的经费和时间能否做到较合理的使用,它是课题研究条件的基本保证,是课题研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拟申报课题的完成和经费审批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须用最科学、最简便、最清晰的思路设计科研步骤,以最佳的组合、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得到最理想的科研效果。

  3.6注重过程化:阶段性成果是完成最终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拟研究过程中所需解决的具体科学技术问题,包括拟研究的范围、资料和具体指标等,写作时应力求资料具体、完整、切题,目标集中、明确突出阶段性成果。

  3.7专家指导好:国家为了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各类课题都有青年项目,这个性适合初次搞研究的人。但初次搞研究的人在申报课题时,由于经验不足、知识面不宽、资历浅等原因,往往需要有关专家的指导,才有可能使课题申报成功立项。要取得专家的有效指导,一是根据课题的目标、资料和性质选准专家。二是根据研究的需要来选取导师指导的方式。专家的指导一般能够分为个别咨询、群众讨论和集中培训等几种形式。不同形式适用于不同课题。个别咨询的特点是灵活性、针对性强,获得指导的效率高,而且能够就某些问题与专家进行比较长时间的深人探讨。群众讨论能够发挥各专家的专长和智慧,克服个人条件的局限性,构成互补效应,而且专家们在一齐能够互相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展开思想碰撞、问题辨析,使问题具体化、明晰化,从而为课题组带给多方面的修改、完善意见。但是要将一些专家集中到一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慎重取舍。三是及时总结教育专家指导的意见和推荐。四是带着问题向专家请教。课题组事先有准备,有自己的研究思路,能够提出问题,那么专家能够有的放矢,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带给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课题组在专家的点拨下,很快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自己的研究思路与导师的

  想法不相契合,那么能够及时请教专家,对双方的思路进行讨论、辨析,最后构成正确的研究路径。

  3.8持续性关注:任何课题指南范围内的选题,都是各学科比较关注的前沿科学研究空白点,具有持续性,每年都要进行招标,若你不计较一时申报的成败,确定研究目标,持之以恒探究,终有申报成功的一天。

  4.课题申报书写作技巧及要求

  申报书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写作技巧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4.1题名要直观反映出拟要研究的资料,资料要客观,对关键资料或技术不能含糊其词,以免造成误解,不要只讲优点,少谈或不说缺点,视申报课题的级别选取适当的研究深度。

  4.2科研条件和技术力量雄厚的课题组,能够把某一项大的科研课题全部申请下来开展研究;而在某一项具体科研领域有条件和经验的单位,申请某一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较适宜。

  4.3初次申报课题的研究生,能够申请自选课题、专项任务项目和不在资助范围内的课题等,如此课题成功立项的把握大些,还可为以后申报招标课题打下基础。但这些课题最好有前期研究成果。

  4.4课题申报资料的重点部分用粗黑字体显示,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字体不要太小(老专家一般视力不好)。

  4.5课题申报相关的参考文献的引用必须要得当,要注意引用文献发表的时间、页码及杂志的权威性。

  4.6在申报项目名称中,就应准确地使用关键词。否则会影响查新检索中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进而影响检索效果和查新结论。

  4.7课题申报书中,对项目名称的字数有必须的要求。字数太少,难以清楚表达研究的主题;字数过多,有累赘之感,而且会重复表达主题好处。

  4.8要如实报告本单位的研究工作基础、条件装备、技术力量状况,以及工作进度安排,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条件装备包括现有仪器、实验室的状况、及有利条件等。同时要说明完成课题需要补充的仪器设备,不可夸大,以免被误认为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影响评估质量。技术力量包括课题负责人的状况,如从事本专业研究的时间和已发表的主要学术著作,获奖状况;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状况,也要简明地说明。工作进度安排要有具体的表格说明完成任务的进度和所需经费等。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可拖得太长,否则将失去时效性,也不宜太短,要适当留有余地。

  4.9经费预算要合理、详细,要视主管部门能给予的经费支持强度而定,不要因此而丧失机会。预算一般来说超出15%-25%为好,不要超出太多,否则评审专家会误认为经费是用来购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

  4.10课题组成员应是梯队式的组合,既有高级职称者(最好有导师参加,既能够借助导师的名气,也能够指导自己的申报工作),也要有中低级职称人员,最好各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都要有,很多优秀成果都是交叉学科共同研究获得的,同时创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都需要团队合作,所以人员结构要合理。

标签: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