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必备15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7-15 15:26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必备15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热心网友“huanbaici”整理的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共15篇),供大家品鉴。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4、积累写月的诗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5、小练笔:月的畅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味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

搜集写月亮的诗句、片段。

朗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夜图,你觉得这一幅月夜图怎么样?是的,太美了,坐在月光下,陶醉在月色里,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词语或诗句,谁能说一说。

2、揭题:月亮悄悄地升上天空,它静静地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万物如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柔柔的,滑滑的,多美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20、21自然段)

2、课前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结合板书:赏景、吟诗、幻想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跟随作者一道去欣赏江上的月色,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这幅画面。

2、谈话:读了这段话,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图,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出示:()的江上月色

(优美、柔和、朦胧、宁静、安详……)的月光。

用心读课文,去发现月色美在哪里?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适时引导: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情,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月亮仿佛也像母亲一样让人亲切,温暖!)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指导朗读:月光下的江景是幽静而迷人的,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不已,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小声地练习练习。

(1)谁愿意试试看?指名配乐朗读。齐读享受如水的月色

(2)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地练习背诵。指名朗诵其中最喜欢的句子。

四、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江上月色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出示:

片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段二: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2、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比谁读得有韵味。

3、学生配乐朗读。

五、学习课文三至十三自然段。

1、师:月夜,江上的景色是美的,偶然回头时,我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请读课文第4节,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他聪明、爱幻想、很可爱)是的,你能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他的聪明、可爱吗?

出示,比较: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我看见月色很美,就走出来了。我想看看美丽的月色,所以我走出来了。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2、过渡: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3、分角色朗读五至十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评议:你觉得像我们这样读行吗?

②老师认为我们必须弄懂原诗的内容和诗句的意思。

交流(童真、豪放、思乡、清幽乡愁、乡愁、温和)

引出这一段: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描述:我们置身在江轮的甲板上,眼前是一片开阔,远远看去,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江面,清幽旷远。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你觉得怎样?(美,很有意境,其本身就有一种诗的韵味)所以,作者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③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至十三自然段。自由练习。师生同诵(老师先诵读赵丽宏的,学生先诵读外甥的,然后女生男生配合齐读)

4、积累写月亮的诗句。师:同学们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

六、学习课文十四至二十一自然段。

1、过渡:月夜吟诗,让我深深地陶醉在诗与月的境界里,这时,小外甥又轻轻地展开了他想象的`翅膀。让我们来读读他的话吧!你一定对小外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怎样聪明可爱的一个小外甥啊!

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2、“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小外甥把自然规律想象成天的眼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男孩想象的奇特。

3、小练笔——月的畅想。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于幻想。你觉得美丽的月亮像什么呢?学了本文,你也许受到了启发,又产生了新的想象,那就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

(像脸蛋,像小孩子的脸蛋。这是富于变化的脸,它和小孩子一样,有喜有忧,所以它常常把那圆圆的脸蛋笑盈盈地呈现给我们,有时又悄悄地偷偷进云层,似乎害羞似的,似乎要悄悄地向云姑娘诉说自己的忧伤。而最终,它总会开心起来,一次次用圆圆地脸蛋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夜晚,甜蜜的心情……小船、镰刀、眉毛)

4、交流,配乐朗诵月的畅想。

七、总结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师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提问:你觉得作者会想些什么呢?(思念家乡、亲人、妻子、同学)

2、我或许会想到那美丽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我或许会想到几千年前,与我同站在月下的大诗人李白吧;我或许还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吧!总之,月夜已经美美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了!这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可以给我们多少遐思啊!让我们把这美妙的月色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吧!

八、作业:

1、课后搜集写山或水的诗、文章阅读积累。

2、观察月,感受月,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设计者:李筱静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进行迁移练习:还可以将月亮比作什么?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吟诵月亮,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让我们也喜欢去品赏玩味。我们喜欢从小就熟背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喜欢在苏东坡的诗句中追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喜欢在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体会乡愁的味道;我们喜欢清幽旷远的江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们喜欢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品析张继的孤独;我们更喜欢用——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表达离别时对亲人的思念。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同人望月(板书课题),会有不同的体会。唐人张若虚写得好——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古人眼中的月,我们只能从诗歌中体会了。板书:诗中月。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著名作家赵丽宏的笔下,一起去体会现代人的望月之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1、同学们,这篇散文中,写的是谁望月?板书:舅舅、外甥。

2、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对于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的月亮,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同时,对文章进行批注。

请同学来说说怎样作批注?

3、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4、讨论。

(1)讨论品析作者眼中的月亮

1)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结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美的词语。反复读。个读,齐读。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对啊,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词语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这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3:朦胧,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生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蒙)

同学们,你们觉得是镀字好,还是其他字好呢?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不能,人情味,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谁能将这种传递出来,谁来读一读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真清幽,真安详。真美丽。真灵动。)

2)太精彩了,让我感受到了那宁静旷远的美丽。你们想将这优美动人的月色记在心里面吗?请同学们小声自由背诵课文。指名背。配乐。配乐齐背。

(2)品析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1)生5:“像眼睛,天的眼睛。”

a)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同学们,你们真有一颗可爱的童心,请问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从不假思索你体会出了什么?真好,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指导朗读。注意指导朗读一定要指出孩子的不足,要引导孩子去读。

2)生6:“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是啊,引读,小外甥和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小外甥充满幻想的描述,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指名读。齐读。(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能平淡无奇)

4)同学们,从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多么的调皮可爱啊,他们对话是多么有趣啊。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文章的14-20段,女同学读小外甥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老师来读叙述部分。

(二)我们刚才一起品味了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都很美丽,他们眼中的月亮一样吗?

(三)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答。相对客观。童话的,拟人的。

四)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月为什么不同呢?板书:成人(现实的态度)、孩子(诗意的态度)

(五)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美丽,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的有趣,让人充满了幻想,每个人眼中的月亮是不一样的。此时,我们再这来读那些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相信大家肯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引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三、迁移仿写,升华感受

1、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在诗和月光的沐浴下,在小外甥充满童趣的想象的启发下,引读——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2、板书:心中月。此时,作者的心中月是什么样的?是和开头眼中的月的景致是一样的吗?

3、幻想,是成年人早就忘却的。小外甥给一个成年人插上了幻想。所以,亚圣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板书:赤子之心。连舅舅都受到影响了,何况我们呢。同学们,请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到的月亮的景象,想象一下还可以将月亮比做什么?指名说。

完成评价手册上的仿写。

像什么?交流。

四、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同学们,我们在清幽旷远的月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千古传诵的的诗句当中感受到对诗的乐趣,我们还在无尽地想象中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快乐,写出了我们的心中月。

五、布置作业。

拓展李白关于月亮的诗。

在古代大诗人中,李白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而坠入水中。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同学们,将来你们也会像老师像父母亲一天天的长大,你们一定记住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赏月的快乐、我们对诗的快乐、我们写诗编故事的快乐;不管我们长得多大,只要我们像大诗人李白一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就一定会永远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的小孩!

搜集并背诵有关月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2. 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角字头)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区别“木”和“目”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在识字王国里,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今天,有一些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想和大家见见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耳 耳 目》,认识一下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生字,读准字音。

2、看图读字,想一想字义。

3、(出示注音字卡)读字卡。

师:你们知道这些字是怎么变化来的吗?

三、学习生字“口”和“目”

1、学习生字“口”

(1)(出示图)图上画着什么?(嘴巴)

(2)(出示生字卡片“口”)看着字读两边。

(3)谁知道“口”指的是什么?

(4)(出示古文字)这是什么?(古文字)

师:古人一般根据物体的形状来画图做记号,他们所画的图就是最早的文字,叫古文字。这个“”字就是古人根据嘴的形形状写出来的古文字,后来为了好认好写变成了现在的“口“字。

(5)比字形。

比一比:图、古文字、现代字的形状(很像)

(6)组词。

(7)引导学生总结学法:看图——读字——比形状——组词

2.教师引导学生用上述学法集体学习“目”。

3.自学其余生字。(运用上述方法)

4.检查自学情况。

读去掉拼音的字卡并组词、说话。

注: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撇要看清)。

兔(认识“ ”,点就像兔子的短尾巴)。

竹(左右两部分很像,有何不同)

禾(木加上一笔撇变成禾)

5、 介绍文中分类情况。

四、分组比赛认字。(认对奖励智慧星一颗)

日月云 山田土

马牛羊 鸡鱼兔

爸哥弟 木禾竹

你我他 口耳目

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心里一定很高兴,用一句话写出来。

例:我认识了很多生字,心里非常高兴。

教学反思

《口耳目》这篇课文,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初步了解和学习识记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口耳目是识字的第二课,处于识字的入门阶段,这些字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如果是单纯的说教他们肯定不感兴趣,因此在这节课上我把那些象形字和事物制作成了卡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扶——放”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状—组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究、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然后在反馈学习情况的时候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给生字组词、说话。

另外在记忆字形时,我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学“鸟”时,编儿歌帮助记忆(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撇要看清);“禾”(木字头上加一撇)熟字加一笔的方法识记;“竹”用比较法(比较左右两部分异同)等,使学生牢固地记住文中的字。

最后,我将学过的24个字词分类排列,通过两组同认字比赛奖励智慧星的游戏激起学生认字的兴趣,既巩固了生字又渗透了思维训练,效果很好。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有两点不足之处:1.有两个“mù”即“木”和“目”字音相同,容易混淆,课堂上我应该让学生注意区分,两字音同义不同。2.学生汇报识字情况这一环节时间长了点,导致后面巩固识字时间仓促,若能给学生留下自读、互读一遍的时间字会掌握得更牢固。

一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出、见”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课:

1、 导入课题:复习导入,将上节课认识的生字、词语通过大屏幕出示,先开火车读,后齐读。

2、 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2个任务,去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并学会一个道理。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努力表现一定会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迅速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 民主导学:

任务一: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任务呈现: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想到办法的?它想到了什么办法?

展示交流:1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想喝水找不到水,找到水喝不着水)

2、他是怎么想到办法的?(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爱观察、细心)

4、他想到了什么办法?(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5、从这儿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有耐心,爱思考,聪明)

6、如果你像小乌鸦一样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

7、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帮小乌鸦?

【设计意图】通过大胆猜测找到矛盾焦点,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任务二:正确书写生字

任务呈现:正确书写生字

自主学习:1、出示生字

2、思考自己如何才能记住这个生字,想一想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展示交流:1、交流观察结果,并说明自己如何识记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描红,仿写,口头组词。

5、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比较枯燥,而且这节课的识字比较大,所以图文结合,增加识字趣味,并且让孩子能够把字和实物相结合,不仅识了字还能了解其含义。

  三、检测导结:

1、我会讲

根据老师给的图片提示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3、 我会说

说一说如果你面对困难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是否掌握。

小结:今天小朋友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今天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种办法最好呢?明天与同学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板书 14 乌鸦喝水

爱观察,爱思考

细心 耐心

聪明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4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一年级在学习中最先接触的是拼音,拼音学习的枯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学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趣味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拼音王国里快乐的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一:《a》教学案例:

教具准备:一家人图画、写有儿歌的小黑板、字母及音节卡片。老师在在大黑板上写好“一家人→儿歌→卡片→海边”的路线图 。

[一]师:今天天气好极了,阳光明媚,拼音王国里的拼音宝宝们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到海边玩,你们想去吗?

想去!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请同学们坐上开往黄金海岸的汽车,由老师当司机,我们出发吧!(老师作驾车状,播放音乐)

师:嘟嘟嘟,到站了,让我们下车吧。哇,这里的空气真新鲜,景色真美呀!师:(老师出示路线图)看,我们现在到达这里了(指一家人图画),想到海边还要经过三次闯关游戏,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

师:看,我们语文书里的一家朋友也想陪我们一起去海边,那我们首先认识一下图片上的朋友吧!

生:有爸爸、妈妈。

生:有女儿

[二]师:他们一家不仅要给我们当导游,而且可爱的小姑娘还说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呢。(出示儿歌)

师:那我们就快快来读一读吧,读完,我们就离海边更近了!生:好。(师生反复朗读儿歌《家》)

[三]师:小朋友们,海边附近正在举行答对有奖活动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生:太好了(拼读卡片上的音节词和韵母四声卡片)

[四]师:我们完成了这么多闯关大比拼,终于可以到达海边了(教师小节),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生:开心!(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师:让我们和拼音宝宝a说再见吧:

生:(挥手)再见!

师:小朋友们请坐好,老师就要开车了。

这是我在执教汉语拼音《a》一课中的几个片断,对小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极其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拼音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爱玩是孩子的共性,也是孩子最感兴

趣的活动。片断

(一)是导入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去海边并结实一家新朋友的情境,为整节课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拼音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片断

(二)中运用小女孩的儿歌这一情境引出儿歌的唱读,孩子们在闯关获胜这一强烈的感官刺激下拼读得更认真,更开心了。片断

(三)运用答对有奖游戏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看图拼读音节和四声韵母的环节,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有所收获,并且调动了全体同学小组合作、讨论的积极性。片断

(四)是对整体情境设置的一个收笔,对此来总结收获,畅谈乐趣。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使枯燥单调乏味的拼音教学更有趣味性。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生动的互动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着并快乐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轻松,练得扎实。

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点想法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1、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我们的作业本上不再像以前一样整齐划一的作业,而是有的多,有的少。写的字,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有的可能是“入、八、大、??”作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但所有的孩子在写字方面的发展却是一样的。

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 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 能听听同学生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

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不再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许多孩子的幼小的心里已经立下当书法家的愿望。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看到他们的成绩,心中便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 给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分辨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

3、读词读句,巩固识字和积累词句。

4、读背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学古诗《画鸡》。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以及字的偏旁归类。

(一)我会连

1、观察本题,讲要求,自己先做,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结:要区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3、做“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来巩固本题。

八名学生手拿声母卡扮成青蛙,18名学生手拿生字卡片扮成小蝌蚪去找妈妈。

(二)读读比比

1、看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上下两组形近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一差,下面三组字都是独体字加偏旁。)

2、选一组进行音形义的比较,突出字形的比较,然后口头组词。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几组形近字的比较,并组词。

4、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来交流。

(三)我会找

1、创设情景:瞧,苹果园到了!谁在干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再贴上几个没写字的苹果,让学生在苹果里填上在生活中认识的带有“”的字,想想该放进哪个篮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一)我会读

1、谈话: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展示独木桥,桥上有许多“拦路虎(词语)。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桥夺旗”。

2、把词语分成几部分,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个人“过桥”。(一个读一排词语)

(2)四人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过了“独木桥”,我们又到了“我会读读说说”的游览区,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4、指导学生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

”画出来,用“——”把“有什么”画出来。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小组赛读

3、背诵古诗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七小节

2、复习生字注意“英”“定”读准后鼻音强调“为”的笔顺组、祖区分

3、读词语:英国一位科学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动

4、用“谁是什么”造句

36、数星星的孩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一小节

2、复习生字区分:祖、组注意“指”“楚”读准巧舌音多音字“斗”组词

3、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题、提

古诗七步诗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渴、喝;朝、潮“精”换部首积累士字旁的字书空“止”

39、花木兰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战”换部首“常”一字开花

3、词语搭配: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读词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

40、责任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书空“必”

3、读句子: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有出息的。

七、快乐宫7

1、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

2、复习查字典

3、书空:善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篇8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板书

14 * 大瀑布的葬礼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2)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板课题,读课题

3、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现在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

(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个)(3)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

(4)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

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板书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4.引读2.3自然段。

二、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

(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 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 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⑸ 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 节约每一张纸。

② 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 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 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三课时 指导习作

二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篇9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陈国帅(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精读、略读、默读及背诵等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提高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败本质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重点

以古诗知识为指导,结合课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学习精练的语言和一些修辞手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本单元古诗的意境。

四、单元教学构想

本单元六篇文章虽都具有古诗的共性,但个性明显,所以宜采用“短文引路式”和“求同比异”式相结合的单元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总览:1课时

导读:(2课时)

仿读:(1课时)

自读:(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写评:2课时

评价:单元检测(1课时)

查缺补漏:1课时

共计10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例文 篇10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入关心与爱的世界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学习3个新偏旁,“夕字旁”“双耳”“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教学重点:

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体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

1、课件出示:雨中,一只小鸟飞来飞去,羽毛全湿了,最后停在一家阳台上。

2、提问: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只小鸟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3、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阳台上的小鸟。

4、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注意读好生字“台”。

二、带着问题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识字。

2、说说遇到不认识的字,你用了什么办法?

3、再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三、结合课文,认读生字词。

1、出示自做的生字卡,小组开火车读。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认读生字的方法,学会认记新的生字。结合学习新偏旁:阝(阳)女(妈)夕(外)

3、同桌互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正音。

4、做“摘果子”的游戏。(在黑析上贴上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带有序号的果子,每个果子的背面是生字词,让学生摘一个读一个。)

5、分组做“找朋友”的游戏。(让每个学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学生运用这个生字,写一个词,另一位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对了——就找到了朋友)。

6、重点指导书写:身、家、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见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在雨丝里飞来飞去,最后停在一家阳台上。现在,你们想知道主人是怎样对待小鸟的吗?老师和你们一同到主人家去看看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了解主人是怎样对待小鸟的。

三、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1、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鸟的样子的句子。

2、我看见这只鸟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悄悄地瞧)

3、谁能读读第二自然段。

“啊,可怜的小鸟!”这句应该怎样读?谁来试试?

4、指名一生到讲台上,边读边做出同情、关爱的动作和表情。

5、读后同学评议,全班齐读。

妈妈发现下雨了,要去收衣裳时,我是怎样做的?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在书上找出我关爱小鸟的动词,用“”画出。

引导感悟“连忙拉住”、“轻声说”。

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说说从这两个词语中,你明白什么?

板书:连忙拉

轻声说

雨停了。我是怎样做的?

五、进入情境,再次感悟。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画出我高兴时说的话。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高兴地说。

3、同自己喜欢的动作,边读边演示此时高兴的心情。

4、指名演读,读后评议。

5、全班感情齐读全文。

6、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说说理由。

7、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想的和说的句子。

六、课后延伸,拓展生活。

假如在生活中,也遇到小动物,你会怎样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案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一、活动目的:

在儿童行为危险期,儿童对周围世界尚在逐步摸索、认识之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树立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含义。

掌握一定的自护知识,让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从容对待,不急躁,不慌张

二:活动人员:

一(2)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准备:

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件,向学生宣传自护的重要性。

每天给学生将一则关于自护的小常识,以积累经验。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男):同2、学们,3、你们知道什么对于人来说,4、是最重要的吗?对,5、就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6、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在日常生活中,7、有时会遇到危险。我们要遇事不8、慌张,9、学会保护自己,10、防止受到伤害。(女):没错,11、珍爱生命,12、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13、对于我们小学生非常重要。前不14、久,15、一所小学课间休息时,16、因为同17、学们互相追赶,18、造成在楼梯口处,19、一些同20、学拥挤致伤亡。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男):看来,21、我们真应该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了。是不22、是,同23、学们?

24、[放录音:一阵铃声---全体同25、学注意,26、紧急通知,27、地震28、局预报北京东南地区发生地震,29、将要危及到我们地区。师:同30、学们,31、你会怎样做?表演出你的反应。(全体行动。)10秒之后吹哨停止。察看同32、学们的做法。(学生静止动作)师:(选取不同33、做法的同34、学说理由)。师:同35、学们的做法都对,36、但是,37、还应注意一个问题,38、当遇到这种情况时,39、大家的心情都很着急、害怕,40、肯定会有很多人往外涌,41、这时,42、应注意不43、要推挤,44、以免造成其他伤害。主持人(男):周老师提醒的对,45、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镇静,46、不47、要慌。采取正确的方法以保住生命。

48、[短剧:陌生人来敲门]你一个人在家时,49、忽然有人敲响了大门。你走到门口透过门镜一看,50、敲门的人你并不51、认识,52、这是你该怎么办?家长扮演陌生人:①我是你爸爸的同53、事,54、请你开门。(学生没开门)②我是煤气公司修煤气的,55、请你开门。(学生开门)主持人请同56、学评价。主持人:电话号码要记牢,57、下面就请同58、学们看看这些号码,59、你知道吗?

电话号码:110---我是110,遇到坏人报告我,除害公正没的说。120---我是120,生病急救报告我,救死扶伤没得说。119---我是119,遇到火灾报告我,灭火救人没得说。我们三个,要牢记,随打随到帮助你

60、马路应走。3、红灯,61、绿灯。4、乘车时,62、不63、要把头或胳膊伸出。5、手湿时动电器开关。6、火警电话号码是。7、匪警电话号码是。8、外出遇到意外情况或迷路时应找。9、自己一人在家时,64、应注意:电;火;煤气;不65、给陌生人。

主持人:同学们,请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吧,从小学会自护方法,将受益一生。最后,让我们在这四句话中结束今天的班会吧:

交通标志会识别,防火用电有方法,

父母单位和电话,有事联系不害怕,

游戏场所选择好,安全第一最重要。

自护常识要掌握,自护能力要提高。

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1课 《称象》(板书课题),注意“称”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称象。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2自然段段,今天我们学习第3、4、5自然段。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讲读第3自然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

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非常想知道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办法?曹操是怎么反映的?

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早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可惜。)

板书: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称 宰象 直摇头

3、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再读一读,体会曹操的态度。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

2、 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思:曹冲说的五句话里,哪几句是写他说的称象的过程?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划出),齐读2——4句

4、师:曹冲的5句话,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曹冲说的第1句:告诉我们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二层就是第2、3、4句:告诉我们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

第三层是曹冲说的第5句话:告诉我们曹冲的办法产生的结果。

5、曹冲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站出来说?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很小。

6、重点学习第二层。

(1) 默读,思: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引读: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2)画出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交流——齐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边说边演示称象过程。观看电脑演示。

(4) 出示四个小问题,想一想曹冲当时:

①为什么把大象赶上船后,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②为什么要到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船上的石头?

③为什么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④为什么要往船上放石头,而不放别的?

(5)讨论: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比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6)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

(7)刚才我们所说的都是曹冲称象中的问题,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明、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

四、讲读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诉我们?(果然)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3、讨论: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想一想。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讨论宰大象称象块的办法后又可能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  

(1)学习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五、扩展学习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动脑筋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办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3、回答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随堂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练习造句。  

议论:   

果然:   

先……然后……:   

有的……有的……也有的……:   

2、读一读,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想法非常不同意。)

(2)曹操的儿子7岁。

曹操的儿子才7岁。(“才”,说明曹冲刚刚7岁,强调年纪很小。)

(3)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说明大家都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3、按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 )赶象上岸 ( )称石重量 ( )船舷画线 ( )赶象上船 ( )船上装石

七、板书设计

板书:

11 称象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秤 宰象 直摇头

曹冲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点头微笑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书写姿势。

2.掌握书写姿势、执笔姿势,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拼音内容。

3.培养学生对汉语拼音的书写兴趣。

  教学重点:

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内容。

  教学难点:

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写字姿势:要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再次提醒学生要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新授教学:

1.教学“in”:拼音“in”在书写时占拼音格子的中格,由两个字母组合而成,写的时候要紧凑。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按照“in”的写法,完成“un”这些拼音的书写,这些拼音的书写都是在中格书写,具体书写笔顺仔细观察书中提示。

4.学生认真观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学“ang”:

4.教学:“y”:“ang”由三个字母组成,前两个字母占中格,最后一个字母占中下格,三个字母在书写时要按照书写要领来书写,因为这是一个字母组合,在书写时要注意紧凑。

5.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按照“ang”的写法,完成“engonging”的书写,这些拼音的组合和“ang”相同,具体写法参照书中提示。(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在书写这一课的拼音里,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他们的书写工整干净,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更正。

周节次:5——1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直、呀”等13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与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如“坡、伸腰、潮湿”等。

2.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和感叹句,体会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片断(一)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一、理解“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

1.出示句子,读句子: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观察课文插图,结合图片的天气和兔子的动作,说一说什么是“阴沉沉的”?“腰”在哪里?怎么做“伸腰”的动作?

(天上没有阳光,有很多乌云)(学生指出图片中腰的位置,并做动作“弯腰”和“伸腰”两个动作,理解“伸”的意思。)

3.出示山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坡,理解山坡的意思,结合“上坡”“下坡”进行读词。

4.学生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二、理解“潮湿”

1.老师出示“潮湿”一词。引导发现都是“三点水旁”。

2.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空气湿度大、地面湿滑、室外物体表面有水珠,室内部分家具上有水珠等)

3.说一说,联系生活,哪些地方容易“潮湿”?(洗手间、池水边、厨房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潮湿、伸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情感;同时积累词语,拓展运用,学以致用。

教学片断(二)读好对话中的问句与感叹句

1.以两个标点符号为导入点,介绍问哈和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带来的语言效果。

2.读好问句

引导学生体会读问句的`技巧:

(1)要读出疑问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

(2)词与词之间要注意做好停顿。

(3)表示疑问的地方要读重音,如“为什么”“怎么”等。

老师范读: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问句为例,学生认真听并模仿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

学生练习,联系生活,以五个问句进行练习,学生尝试读好问句。

3.读好感叹句

介绍感叹句的作用,学生体会感叹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读好感叹句的技巧(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再听老师范读,最后尝试自己模仿来读好感叹句。

(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读出捉虫子的着急之情)

(2)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读出要下雨的兴奋之情)

(3)你瞧,夏夜多美呀!(读出对夏夜的赞美之情)

4.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小结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要点。

以两组练习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把握好读问句和感叹句的技巧来读好句子。

小练习

第一组:

(1)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我们一起去爬山好吗?

第二组:

(3)阿姨做的饭真好吃啊!

(4)阿姨做的饭好吃吗

【设计意图】介绍问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读感叹句和问句的不同语气,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并通过生活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片断(三)学写句子: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比较句子

(1) 小白兔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干什么?)

(2)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哪割草?)

(3)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句子是:谁干什么。一个完整具体的句子要写出: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学生读好长句: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3.学写句子,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我看书。(师问:我干什么?)

我在房间看书。(师问:我在哪看书?)

我认真地在房间看书。(师问:我怎样地在房间看书?)

学生小组练习,尝试自己说句子。全班分享,互评。

【设计意图】一个具体的长句子进行分解,分成三步进行修饰,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生动的句子。同时,也从扶到放,引导学生有意识去思考怎么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从而记住格式: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界,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教学准备:

1、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磁带。

2、课前带领学生寻找秋天。

3、秋姑娘、大雁、青蛙、松鼠头饰各一个,用枫叶图形做成的“信”每人一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次老师带领你们到野外去寻找秋天,秋天在田野上,秋天在小河边,秋天在我们小朋友的眼睛里,你能把你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吗?

2、朋友说得真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秋姑娘给我们写信来了,一起读——(出示课题)秋姑娘的信。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

3、指名读。(评)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秋姑娘摘下了一片又一片的枫叶。

4、齐读。

5、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吗?

(1)根据回答,板书:谁?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

(2)过渡:小朋友问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秋姑娘给谁写信了。

三。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一)探究问题:写给谁?

1、多媒体出示课文录音。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出图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小动物。

3、姑娘在信上写了些什么呢?先读一读课文,再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4、读课文,同桌讨论。

(二)探究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扶学其中一段。

现在你最想读秋姑娘给谁的信?

举例:我想读大雁的信。

快准备好,秋姑娘给大雁送信来了。(教师戴上枫叶头饰扮演秋姑娘给学生送“信”)

1、指名读信。如:亲爱的大雁,你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啊!

2、你们知道秋姑娘为什么要给大雁写信吗?

(因为天空中有老鹰、飞机……)

3、看,秋姑娘多关心大雁啊?我们读这封信的时候可要读好啊!

4、范读。

5、指名读。(评)

6、让我们一起来学着秋姑娘告诉大雁路上要小心。——齐读第二自然段。

7、大雁收到秋姑娘的信,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你看,大雁在路上飞得多小心啊!现在秋姑娘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山村的孩子写信,你们愿意吗?快拿出枫叶,看看秋姑娘请你给谁写信的?给谁写信就读课文中的那封信,读完后,再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信上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坐在边上的同学也可以对听课的老师说说。

△交流:

1、你们写好了吗?你是给哪位好朋友的?

生:我是写给(青蛙)的,青蛙弟弟。

还有谁写给青蛙的?谁跟它们写得不一样?

我们一起响亮地告诉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2、还有谁写给其他好朋友的?

生:我是写给(松鼠)的,松鼠妹妹。

还有谁也是写给松鼠的?

让我们一起响亮地告诉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3、有谁写给山村孩子了?

生:我是写给山村孩子的,山村孩子们,。

还有谁写给山村孩子的?

让我们一起响亮地告诉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注:这里的顺序可随机调整)

△朗读课文。

秋姑娘想得真周到啊!那怎样朗读才最能表达出秋姑娘对小朋友的关心呢?先来听老师读一读这封信。

1、范读。

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像秋姑娘吗?

我相信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会读得比老师更像秋姑娘。

先自己试一试,你最喜欢谁,就读球姑娘写给谁的信。

2、自由读。

3、指名读。

如:我喜欢青蛙,我把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读给大家听。还有谁也喜欢读这封信?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青蛙。(教师激励:听了你们的朗读,青蛙把被子裹得紧紧的呢!)

又如:我喜欢松鼠,我把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教师激励:听了你们这么说,松鼠还正忙着采松果回家呢?)

再如:我喜欢山村孩子。指名读。我还邀请了……和我一起读。

齐读。(教师激励:山村的孩子已经行动起来了,你们看,他们正在给小树裹上冬衣呢?秋姑娘看到了一定很高兴的!)

过渡:秋姑娘还摘下一片一片的枫叶呢。咦-----那么多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引读)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四、学习最后两句话。

1、教师范读问句。

2、谁也能像老师这样问一问。

3、指名读,一齐读。

4、拓展:那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

五、表演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秋姑娘和她的好朋友吗?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六、作业

标签: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