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供大家阅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属于回忆文的体裁。
上课伊始,以肖复兴的一段话导入,引出一个偶然的故事。然后直接导出,课文一共讲了两件事,说说分别是什么。学生在预习中已经了解,所以能够迅速找到,但是概括语言不够简练。接下来,通过事情联系感受,画出“我”在这两件事情发生后的感受。学生汇报后,任选一件事情读一读,哪些词句让你的心头有暖暖的感觉,圈画下来。
学生汇报第3段,找到密密麻麻,链接课后修改后的作文,体会第六段中心句。学生汇报第五段,体会中心句。教师讲述课外资料,学生体会中心句。
此时出现本文的学习方法,通过事情,借助资料,体会感受。然后利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件事情。学生汇报第九段,抓住“融洽”“融化”来学习体会叶老先生的平易近人,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动。最后齐读第九段,第十段。出入有关叶圣陶老先生的资料,体会感受。
整体分析后,要关注事情是怎么来写的,它和感受之间有什么顺序。学生在这里似乎没有明白问题,所以反映并没有那么快。其实就是想渗透写作手法:事情在前,感受在中;事情在前,感受在后;感受在前,事情在后。
最后,质疑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学生汇报3次。一起来看这三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在这里出现了问题。教师引导,结合事情和作者的感受来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其实,课后我觉得在开始提问题时就可以这么提。学生汇报感受,再次理解课文,理解题目。“那”字有什么作用?与这相对,告诉了我们这是一篇回忆文。出示并介绍这篇文章的副标题,升华主题。
接下来,引出同类写法的毕淑敏的《对我最重要的人》,通过事情,体会感受。进行了好书推荐。然后我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写一写对你影响最深刻的人或事。
把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用一节课来讲解,对老师来说有难度,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受益匪浅。把学到的方法立刻运用到写作中,学生们才能学以致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2.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教学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文章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教学时可采取如下策略:
1.运用长文短讲的教学理念,紧紧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突破学习难点。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虽然重在叙事,但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领学生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资料引入、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这些句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补充课外资料、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
2.作者肖复兴在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两个故事?(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3.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4.学生交流。
5.是什么让你们有这些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1963年,再现当年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读文后的初步感受,了解学生的原始认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感悟文品,学习习作之道
1.叶老是怎样给“我”修改作文的?请你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2.学生读书,圈画语句。
3.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预设学生说到第3自然段。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假如你就是肖复兴,你有怎样的感受?(叶老改得认真)哪些字词给你的感触最深?
(2)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3)出示插图: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作文原稿。
在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地方多达140余处。而在这些修改中,每个标点、每个字,叶老都关注到了,像这样的修改,几页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呢?(叶老对待文章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4)带着这种崇敬,谁来再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5)你知道吗,当时叶老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他的工作该是多么繁忙!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如此认真、细致地为“我”这样一位15岁的初中生修改作文,此时的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带着你的想法,再读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入课外资料,通过图片、数字的说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叶老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4.预设学生说到第4自然的内容。
(1)大家再默默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从叶老的批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学生交流。
用字准确;长句断成短句;删除多余的字词,使句子干净、规范;用词确切……
(3)再次出示插图,寻找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老师总结:此时此刻,我们又想到了叶老在百忙之中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5)这千般感受化为一句话,谁来读读?
出示课件: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6)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温暖、舒服)带着你的感觉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利用课外资料学习,使课外资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在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时,不仅让学生收获了方法,更让他们对叶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产生了崇敬之情。
5.预设学生说到第5自然的内容,出示叶老给“我”的评语。
(1)从这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对一个中学生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2)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6.刚才,我们和15岁的肖复兴一起仔细地翻看、感悟了叶老修改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按照“为什么修改、怎么修改、我的感受”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把叶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前5段的学习,让学生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三)感悟人品,学习做人之道
1.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走进了叶老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请大家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学生读书,圈画语句。
3.读书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第9段内容。
出示课件: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亲切、认真、质朴)
(2)本文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减,原文还有这样一些描写,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3)读完,你又有什么收获?(平易近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与叶老见面的真实感受。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4)请继续读课文,作者看到了什么?(一墙的爬山虎)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5)在课文中,作者还写了一处爬山虎,请读一读这两段话,想想爬山虎给了你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6)学生读书,交流。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爬山虎美、有生机)
(7)这确实是一幅幅很美的画面,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种美的意境。可这美的意境仅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吗?(不是)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你看,作者这里描写景物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品行啊!
【设计意图】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线,课文中几次描写了爬山虎,内涵深刻,有丰富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去想,有了感情的沉淀,形成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后,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写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义,缓缓地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加深对叶老人品的认识并产生敬意。最后通过写景与写人的写法关联,让学生学习这种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
4.叶老与“我”的故事讲完了,作者的感触更深了,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1)作者为什么说“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课件:作者资料。
(3)正因为有了叶老的帮助,肖复兴才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了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出示课件: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4)这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作为当时年仅15岁的肖复兴,在30年后回忆起这两件事,仍然觉得──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5)所以,每每回忆往事,肖复兴总有这种感觉。
出示课件: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非凡”的意义,感悟“绿”的意义,在引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幸运来自于叶老的影响,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叶老为文为人的品行,永远陪伴、鼓励着我们。
(四)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练习用本课学过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3
一、谈话激趣,初步解题。
板书“虎”,指导书写“虎”,师生交流爬山虎的特点,板书“攀登”。区别 “绿的”和“绿绿的”,感悟叠词的妙用。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测生词。用举例子的方法理解“动词”,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推荐”,指导书写“荐”。读准多音字“模”。
(三)略读课文,理清脉络。
略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随机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知道这两件事和叶圣陶的关系。
三、品读6—10自然段,感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句子。
(一)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到叶老先生家做客的句子读一读。
(二)细读品味:“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悟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描写爬山虎的意义。
1、画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利用想象画面法、走进作者心里的学习方法,指导朗读,渗透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突出爬山虎不畏艰险,不断攀登的特点。
2、再谈爬山虎的“绿”,引导学生感悟“绿”的深刻含义。
3、引发疑问:在作者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1)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爬山虎的含义。
(2)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质疑:为何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整体感悟,教师引读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次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当我看到叶老先生给我批改的作文,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充满欢快与激动,一进他家的院子,看到──(学生读)“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叶老先生的亲切、认真,叶老先生对我的殷切期望充满了我幼小的心,将要离开时我看到──(学生读)“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先生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想起叶老先生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说──(学生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5、指导学生背诵喜欢的句子。
8.课堂练习
四、再读课题,感悟题目的含义。
9.作业安排
五、布置作业
(一)阅读课后资料袋中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同学修改的作文,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推荐阅读叶圣陶和肖复兴的书籍。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①气象情况;②比喻动向或情势;③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
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
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
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
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3、难点感悟,诗意解读:
⑴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却如“春风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看着这两个词语,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哪些景象?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看着这样的修改,仅仅是脸上的感觉吗?冬天的冰融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变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让你想到了什么?)
⑵ 指导有感情朗读,引读课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
4、比较阅读,写法解读:
课文在第二件事的记叙中两次描写了院中那一墙爬山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⑴ 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去掉这些描写是否通顺?有何不同?
⑵ 联系作者两次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想想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⑶ 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去诵读。
(师生合作,有感情配乐诵读。)
三、悟读课题,升华情感
1、补充阅读,感受“非凡”:
叶老的批改,如春风拂面,叶老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心里充满无限的憧憬与期待。那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我们看看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你对这“意义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纸的生命》、《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2、深情回忆,诵读课题:
⑴ 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是仅仅在眼前吗?
⑵ 1988年,著名作家叶圣陶逝世。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回忆发生于30年前少年时代的故事。同学们,在肖复兴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
(联系全文抒发情感。)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⑶ 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着感情读课题)。
四、读物推荐,课外拓展
同学们,有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著名诗人舒婷也用相似的命题描写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这里呈现的只是文章的结尾,如果有兴趣,就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这一篇《在那颗星子下》。
……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