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摇篮曲》教案(精选12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简介】以下是网友“feian”收集的《摇篮曲》教案(精选12篇),供大家阅读。
《摇篮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学习;
3、感受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播放演奏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歌曲《摇篮曲》,然后随声心里体会歌曲《摇篮曲》。
4、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听这首歌曲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欣赏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A、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B、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六、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摇篮曲》教案 篇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舒伯特和莫扎特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体会哄宝宝睡觉时的美好情感,了解国外优秀《摇篮曲》作品。
2.通过欣赏轻音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描绘的各种钟表及钟表店里热闹的情景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会钟表匠劳动时的欢快心情,领略世界描绘性标题音乐的杰作。
3.指导学生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地唱好《我的小宝宝》;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情绪热烈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在集体表演中体会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感受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听、议议、玩玩、唱唱、演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形象,体会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多元文化。
2.通过创编《咪咪摇篮曲》,指导学生学会用各种动作创造编摇篮,并用d、r、m或d、m、s创编简单的摇篮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指导学生用《吉达巴》、《恰恰恰》、《迪斯科》等不同节奏,随音乐自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外国音乐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知“do”、“re”,并唱准上行、下行音阶的唱名。
2.通过音乐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律动《叮咚圆舞曲》等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与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三单元课时建议
第五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摇篮曲》;律动《多彩的摇篮》。
第二教时:玩《小猴造楼》,认识do 、re;日本儿童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
第三教是:唱《我的小宝宝》;巩固do 、re两音。
第四教时:创《咪咪摇篮曲》;拓展——《摇篮曲》。
第六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在钟表店里》;创编情景式表演。
第二教时:玩玩《小猴造楼》四;用《吉达巴》等节奏律动;《叮咚圆舞曲》。
第三教是:唱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巩固唱名;跳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四教时:创编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
音乐乐园建议用1-2教时
第三单元 外国小曲
第五课 听——摇篮曲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四四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这首欣赏曲旋律平稳、优美、抒情。歌词亲切、感人,形象地描绘了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情景。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实现音乐欣赏目标,必须遵从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从对《摇篮曲》形成初步印象——听出歌词大意、分清乐句——哼唱旋律与歌词——动一动表现乐曲——拓展。层层铺垫、步步加深,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 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2、 律动《多彩的摇篮》
3、 拓展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使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向往,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了解异国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听听、想想、议议、唱唱、玩玩的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用动作以及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通过拓展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着歌曲《摇啊摇》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导入
1、复习用上海方言朗读《摇啊摇》歌词
2、复习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谣《摇啊摇》
说明:
通过对上海童谣《摇啊摇》的复习,以旧带新。从回顾本土的《摇篮曲》自然地过渡到对外国《摇篮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三、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一)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说明: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姿势,闭上眼睛来静静地欣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2、说说感受
(二) 复听
1、 了解歌词内容
2、 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三)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学唱《摇篮曲》
说明:
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动一动
1、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 跟着音乐创设各种摇篮做做律动《多彩的摇篮》
3、 组合律动
说明:
在动的过程中,可创设情景:星星、月亮、晚风婆婆、花、草等,并结合《多彩的摇篮》自由创作各种摇篮造型,边哼唱边摇宝宝入睡,在身临其境中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四、拓展
1.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2.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书籍、传播媒体、音响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来收集中外有关《摇篮曲》的文字或音响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说明: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加深对《摇篮曲》题材的理解,丰富有关《摇篮曲》的音乐知识,最终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动觉切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来体会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和当时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动作或道具来搭建摇篮进行《多彩的摇篮》的律动;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行组合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摇篮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 顺利地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再现了月光下,慈爱的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动人情景。架起了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摇篮曲》教案 篇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舒伯特和莫扎特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体会哄宝宝睡觉时的美好情感,了解国外优秀《摇篮曲》作品。
2.通过欣赏轻音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描绘的各种钟表及钟表店里热闹的情景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会钟表匠劳动时的欢快心情,领略世界描绘性标题音乐的杰作。
3.指导学生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地唱好《我的小宝宝》;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情绪热烈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在集体表演中体会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感受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听、议议、玩玩、唱唱、演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形象,体会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多元文化。
2.通过创编《咪咪摇篮曲》,指导学生学会用各种动作创造编摇篮,并用d、r、m或d、m、s创编简单的摇篮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指导学生用《吉达巴》、《恰恰恰》、《迪斯科》等不同节奏,随音乐自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外国音乐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知“do”、“re”,并唱准上行、下行音阶的唱名。
2.通过音乐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律动《叮咚圆舞曲》等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与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三单元课时建议
第五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摇篮曲》;律动《多彩的摇篮》。
第二教时:玩《小猴造楼》,认识do 、re;日本儿童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
第三教是:唱《我的小宝宝》;巩固do 、re两音。
第四教时:创《咪咪摇篮曲》;拓展——《摇篮曲》。
第六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在钟表店里》;创编情景式表演。
第二教时:玩玩《小猴造楼》四;用《吉达巴》等节奏律动;《叮咚圆舞曲》。
第三教是:唱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巩固唱名;跳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四教时:创编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
音乐乐园建议用1-2教时
第三单元 外国小曲
第五课 听——摇篮曲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四四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这首欣赏曲旋律平稳、优美、抒情。歌词亲切、感人,形象地描绘了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情景。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实现音乐欣赏目标,必须遵从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从对《摇篮曲》形成初步印象——听出歌词大意、分清乐句——哼唱旋律与歌词——动一动表现乐曲——拓展。层层铺垫、步步加深,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 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2. 律动《多彩的摇篮》
3. 拓展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使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向往,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了解异国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听听、想想、议议、唱唱、玩玩的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用动作以及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通过拓展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着歌曲《摇啊摇》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导入
1.复习用上海方言朗读《摇啊摇》歌词
2.复习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谣《摇啊摇》
说明:
通过对上海童谣《摇啊摇》的复习,以旧带新。从回顾本土的《摇篮曲》自然地过渡到对外国《摇篮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三、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一)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说明: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姿势,闭上眼睛来静静地欣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2.说说感受
(二) 复听
1. 了解歌词内容
2. 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三)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学唱《摇篮曲》
说明:
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动一动
1.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 跟着音乐创设各种摇篮做做律动《多彩的摇篮》
3. 组合律动
说明:
在动的过程中,可创设情景:星星、月亮、晚风婆婆、花、草等,并结合《多彩的摇篮》自由创作各种摇篮造型,边哼唱边摇宝宝入睡,在身临其境中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四、拓展
1.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2.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书籍、传播媒体、音响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来收集中外有关《摇篮曲》的文字或音响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说明: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加深对《摇篮曲》题材的理解,丰富有关《摇篮曲》的音乐知识,最终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动觉切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来体会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和当时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动作或道具来搭建摇篮进行《多彩的摇篮》的律动;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行组合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摇篮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 顺利地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再现了月光下,慈爱的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动人情景。架起了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摇篮曲》教案 篇4
沙湾中学 商海青一、 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4册第四单元。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二、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摇篮曲》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各种手段查找知识的能力。2、 通过对《摇篮曲》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3、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轻柔声演唱《摇篮曲》2难点:分析综合中外《摇篮曲》的异同四、 教学流程程序 教师活动预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钢琴弹奏《摇篮曲》旋律和着音乐走进教室,找好位置坐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导 入 新 课打出幻灯片(母亲哄孩子入睡)问:通过图片你联想到什么?自由发言(妈妈、小时候、入睡、歌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聆 听 体 验1、播放《摇篮曲》幻灯片打出问题:《摇篮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幻灯片:为了表达《摇篮曲》的感情,用怎样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3、请用你想象的处理方法试一试。1、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唱的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2、讨论得出:速度徐缓,力度较弱。3、提出自己创作的歌曲方案,用自己的方法处理歌曲1、初步体验歌曲,为下面的歌曲学习打基础。为学习歌曲、总结歌曲特点做良好准备。通过亲自体验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歌曲教学范唱《摇篮曲》,要求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动作。边听范唱边做动作(有的模仿摇摇篮、有的模仿抱小孩……)启发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1、 弹钢琴,2、 播放录音3、 要求用轻柔声演唱歌曲1、模唱《摇篮曲》2、跟录音一起唱3、用轻柔声演唱改变以往一句一跟的歌曲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完整体验。演 绎 歌 曲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歌曲的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动作、歌唱、用节奏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综合阶段欣赏中外《摇篮曲》:(一)声乐曲:1舒伯特《摇篮曲》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二)器乐:莫扎特《摇篮曲》聆听两首《摇篮曲》1、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2、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3、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培养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歌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摇篮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学习;
3、感受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播放演奏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歌曲《摇篮曲》,然后随声心里体会歌曲《摇篮曲》。
4、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听这首歌曲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欣赏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A、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B、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六、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摇篮曲》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曲》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摇篮曲》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二、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摇篮曲》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二声部)(机动)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童年校园多姿多彩美好的生活,建立憧憬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在学习歌曲过程中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演唱(第一声部)。
3、在感知体验、聆听、模仿、游戏、自学、听唱结合、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的演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能唱准歌曲附点节奏、一字多音、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学习:
《童年的摇篮曲》
(一)、导入部分
1、初听歌曲范唱(提问:歌曲情绪?拍号)
2、介绍歌曲背景与歌名
3、学习引子部分(第一乐句)
(1)视唱歌曲旋律
(2)用lu哼鸣演唱旋律
(3)引导学生表达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绪(怀念)
(二)、学习旋律
1、教师出示歌谱并示范演唱五线谱(提问:几个乐句?)
2、学习第三乐句
3、师生合作演唱歌谱(五线谱)
4、完整用lu哼唱旋律
(三)、歌词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初步学唱第一声部歌词
3、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易错环节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处理歌曲
6、根据师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四)、低声部学习(机动)
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
2、学唱低声部旋律
3、演唱低声部的歌词
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
《摇篮曲》教案 篇11
一、设计意图
摇篮曲是颇具民族风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转、音乐形象亲切,且歌词见解移动。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将它列入歌曲教学的。如浙江版的教参中就有,但这些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机械的,新《纲要》颁布后三年的今天我们岂能再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反之以便?记得许卓娅教授在对音乐活动的创新中就强调幼儿自主的学,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活动中我将从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入手,以递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解除师生、生生间的音架。让幼儿充分自主体验音乐的存在以肢体动作图谱演示,配合语言的解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从而学会歌唱。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重点: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课前欣赏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如:进行曲、圆舞曲等等。
2、记号笔、大张白纸。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哼唱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嘘,……”(教师以轻柔的声音哼唱乐曲的旋律。)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1、听教师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样?你以前听过吗?”(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轻轻清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做动作。幼儿观察教师唱时的表情及肢体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幼儿欣赏过乐曲后讨论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2、集体边看图谱边唱歌曲2~3遍。
3、幼儿边做动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图谱,幼儿闭上眼睛做小宝宝睡觉状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儿做宝宝,一半幼儿做妈妈轮流长歌曲一次。
(四)结束。
教师模仿公鸡叫,“天亮了小宝宝们起床了去外面活动活动。”
《摇篮曲》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