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趣味拼搭教案3篇 大班《趣味拼搭》教案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7-29 17:48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趣味拼搭教案3篇 大班《趣味拼搭》教案》,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趣味拼搭教案3篇 大班《趣味拼搭》教案,欢迎参阅。

趣味拼搭教案1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趣味拼搭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趣味拼搭教案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塑料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看,(教师出示塑料棒),这是什么?(塑料棒)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变个魔术,仔细看哦!

(二)教师讲解“公用边”

1、那请小朋友来看看,黑板上有几个三角形呀?(两个)

2、两个三角形由几根塑料棒拼搭而成的?(6根)6根塑料棒拼搭成两个三角形,一共六条边。

3、那我准备要变魔术了,我拿掉一根塑料棒还剩几根?(5根)那你们相不相信我用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仔细了!(教师操作移动)

4、成功了吗?我用5根塑料棒也拼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六根塑料棒而现在我就用了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呢?为什么?谁已经看出来了?(两个三角形共用一条边)个别幼儿上来指认。

5、原来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不是这样呀!原来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把这条边叫“公用边”,小朋友一起来念一念!

6、小结: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一条公用边,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启发幼儿用塑料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这个魔法来变魔术,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用六根塑料棒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老师在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塑料棒,请小朋友拿出六根塑料棒在桌子上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听清楚了吗?开始

2.刚才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搭成功了,那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你的三角形在哪里?正方形在哪里?他搭的对吗?

3、请你告诉小朋友哪条边是两个图形的公用边?他找对了吗?

4、谁和他搭的不一样?请你也来介绍一下!你来找找哪条边是它们的公用边?

5、小结:原来六根塑料棒能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公用边。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你们想不想再变一个?(想)瞧,现在有几根塑料棒了?(7根)老师请小朋友用7根塑料棒来搭一搭,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听清楚了吗?那先请小朋友把桌子上的塑料棒收一收,再拿出一根塑料棒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那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吧!

2、好了吗?有没有搭成功?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幼儿操作后,提问:两个正方形在哪里?一个长方形在哪里?对吗?

3、那你知道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幼儿画出)那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原来它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它们共同组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4、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竖着或横着)正方形在哪里?长方形在哪里?那谁知道(竖着或横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你有没有找到?

(五)幼儿第三次操作:

1、你们真能干,那你们想不想再来挑战一次?

2、要求: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的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3、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五个正方形在哪里?你用了几根塑料棒?请一位幼儿演示。有没有人和他不一样?是不是五个正方形?他搭的对吗?

(六)幼儿第四次操作:

小朋友真厉害,现在我们在挑战最后一个,请你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三角形,你们能行吗?那小朋友回家试试吧!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