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5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7-31 11:41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绿色蝈蝈》优秀教案(5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会员“eccbg4”整理的《绿色蝈蝈》优秀教案(5篇),以供借鉴。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18、绿色蝈蝈

学习过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达标检测

(一)D

(二)课内阅读

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告诉读者,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6、(1)拟人(2)设问(3)比喻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4、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7、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 篇2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二、整体感知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 ) 狩猎( ) 哀号( ) 喧嚣( ) 喑哑( )

莴苣( ) 静谧( ) 篡夺( ) 劫掠( ) 酷爱( )

妒忌( ) 窸窣作响( ) 吮取( ) 惊慌失措( )

津津有味( ) 毫不犹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窃窃私语( ) 更胜一筹( ) 嗉( ) 囊(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思路提示: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通常会写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会从(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写。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

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4.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二)语言品味

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四、积累迁移

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

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怎样看呢?学习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昆虫之父”的法布尔,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了巨著《昆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篇的《绿色蝈蝈》。出示课题

一、速读课文,圈点批注

1.用“”划出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特征和习性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2.用波浪线划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

二、自主交流

1.特征和习性:形体特征、声音特征、食性

2.语言欣赏:有感情地朗读你选择的精彩语句,并把你的独特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合作研讨

作者对绿色蝈蝈在本文中用过哪些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共同探究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五、学法小结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生动传神的形象描写,又有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无处不体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拟人手法。这使文章语言自然、亲切,生动感人,增强了可读性。

3.比较衬托。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吃甜食时,用英国人吃牛排来衬托;这样写不仅突出了蝈蝈的习性,还给读者带来了真切的体验和美好的享受。

六、作业

1、连词成段:任意选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10个左右的词语,写一段话,要求有几处运用了拟人手法。

2、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昆虫记》。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 篇4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

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教师相机加以点拨。

三、学生评出本次活动的最佳小组。

四、学生写一篇学习本文的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课前布置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进行扩展阅读。

  教学步骤:

一、提前两周布置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二、课前任选某一章节写一篇读书笔记。

三、课堂交流读书笔记,评出最佳读者。

四、老师出示《绿色蝈蝈》的有关问题,学生作答。

五、布置作业:细心观察某一小动物并写成文。

[资料整合平台]

1.法布尔与《昆虫记》

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见《中华读书报》20xx年5月8日)

2.扩读材料

大肚子蝈蝈

大肚子蝈蝈趴在倭瓜花上唧唧地叫着。他在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大肚子:“瞧,我这大肚子,谁比得了,这里面全是智慧呀。”

小蚂蚁过来了,他拦住不放,非要和人家比比肚子不可。小蚂蚁说:“我不比肚子,我还要劳动呢。”大肚子蝈蝈并不介意,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小蚂蚁的肚子没有他大,便得意地说:“哼,我就知道你不敢比。”

大肚子蝈蝈一边啃着倭瓜花,一边喝着露水,他完全不用劳动就可以得到食物,因此,他整天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肚子。小蜜蜂过来了,他要和小蜜蜂比肚子;小蜻蜓过来了,他要和小蜻蜓比肚子。小蜜蜂和小蜻蜓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屑一顾地飞走了。

大肚子蝈蝈气坏了,肚子一鼓一鼓的,恨透了小蜜蜂和小蜻蜓。忽然一只水牛从那儿路过,嗬,水牛的肚子好大呀,浑身的腱子肉,圆圆的肚子,大肚子蝈蝈可没法相比。可大肚子蝈蝈天生比别人要强,水牛的肚子比他大,那还行?大肚子蝈蝈要跟水牛比试比试,他一口气一口气地往肚子里运气,要用气儿把肚子充实起来。那肚子果然一下一下地鼓起来了。肚子已经好大好大了,可他看看水牛的肚子,不行,还没赶上。于是又继续吸气,一口,一口,那肚子像气球一样又圆又鼓了。突然,“砰”的一下,大肚子蝈蝈的大肚子爆炸了,成了一个烂菜花。

水牛一步一步地走了,他不知道大肚子蝈蝈在和他比肚子,更不知道因为和他比肚子,大肚子蝈蝈撑破了肚皮。他有事情,他要耕田的。后来,还是小蚂蚁帮忙,一针一线地帮大肚子蝈蝈把肚子缝起来。大肚子蝈蝈接受教训了没有呢?那还得看他的行动。

最能使人意会到“立秋”已过的是那叫蝈蝈儿挑子。那一大担鼓鼓囊囊、数以千百的小笼里发出来的共鸣声,使城里人耳目一新,似乎给炎热捎来一丝清爽和喜悦。路人投之以目,微微一笑。孩子们可来精神了,嚷着,笑着,兴冲冲地捧着回家去。

乡里人摸准了城里人的脾性,不化本钱,只跑跑腿儿,就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来。捧回去傻瞅着,心里直纳闷:小小篾编笼儿,掉头转身都难,可它却闲舒安然,还不时地振翼歌吟,难道它忘却了与生俱来的那一片篷勃青翠,那湿润的泥土芳香,而满足于投饲的毛豆瓜皮以及笼中的自吟自唱!

然而,几天之后,叫蝈蝈死了。原因是家人对它那没日没夜地劲歌产生了厌烦,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进食,活活给饿死了。

夜半醒来,我于沉寂之中颇有一种失落之感,淡淡而又无奈。于辗转反侧之际,忽然省悟:倘它不如此地善叫,虽无进城之荣幸,怕也不至于有笼毙之命运吧?

以上两篇短文同是写蝈蝈,可将二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从不同侧面描写同一事物的方法。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 篇5

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猜几个谜语。(PPT)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蜘蛛

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蜈蚣

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蚊子

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能够根据它们的特征来猜。那么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要为蝈蝈写一则谜语,要怎么写。(PPT)

好,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有了这个作业后呢,同学们就更应该认真听课,留心蝈蝈有什么突出特点了。

整体感知

首先,我们将来共同了走进法国作家法布尔,来了解他的《绿色蝈蝈》。(PPT)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我们在了解到法布尔对科学的执着和谦逊的态度后,接下来我将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喧嚣xiāo劫掠jié静谧mì酷kù爱吮shǔn取气氛fēn满载zài而归

喑yīn哑yǎ狩shóu猎cuàn篡夺rǎo扰乱更胜一筹chóu 篝gōu火

螽zhōng斯窸xī窣sū作响莴wō苣jù 轻盈yíng津津jīn有味

同学们把绿色“哥哥”叫得如此亲热,你们了解他吗?老师考考你们,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关于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的信息。

外形: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声音:喑哑、尖锐、清脆、急促、动听

饮食习性:吃蝉、甜食、吃同类、吃水果

居住:和睦相处

文本分析

同学们读得很细致,找得都很正确。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蝈蝈的外表、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者对蝈蝈的称呼也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对绿色蝈蝈的不同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标签: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