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文(优质6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8-13 11:22阅读数:0

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文(优质6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院感就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诊所全体员工

  培训内容: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诊所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流程。

  3、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处置相关知识。

  4、无菌操作规程,六步洗手法。

【篇2】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答:洗手啊,2、何为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总称;3、一般手卫生设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动水、洗手池、清洁剂、手消毒剂、水龙头开关、干手纸巾、干手机或毛巾。4、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答: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

  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5、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②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6、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答: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③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⑤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7、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8、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答: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和其他方式。10、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包括:

  答:

【篇3】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五、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篇4】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一).概念

  (二).职业暴露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四)特殊感染处理

  (一).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已属医院感染。

  (二).职业暴露

  1.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2..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针刺: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护士占80%。

  针刺发生于:

  注射

  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

  锐器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

  外科手术缝合

  2..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所有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疾病、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隔离。既要防止经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①洗手、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医务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洗手则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②戴手套、当预料要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物品前后,接触无污染物品前以及下一个患者之前,应立即脱手套。

  ③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和其他粘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④预防针刺伤、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锐器盒不能装满且无针头突出、使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耐刺的锐器盒中、杜绝回套针尖、如需回套应借助镊子或单手操作。

  3.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首先保持镇静,立即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碘伏消毒,包扎伤口。

  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暴露源及伤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1.器械的清洗:

  2.干燥:

  3.器械的检查与保养:

  4.包装基本要求:

  1.器械的清洗:

  清洗时指除去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附着的污物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有效的清洗操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①冲洗、是用流动水进行清洗、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②洗涤、是指使用清洗剂、乳化分解和分离器械表面污物的过程。

  ③漂洗、是用流动水冲去被清洗剂分散脱离的污染物和化学清洗剂残留的过程。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证器材洁净度。

  ④终末漂洗、是最后一次清洗的步骤、应选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漂洗,可进一步提高器材洁净度。

  2.干燥:

  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残留水的过程。水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立即干燥处理避免消毒后的器械二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长和生锈。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以保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机械干燥方法。不具备机械干燥条件或处理不耐热器材时可采用手工干燥处理。手工干燥处理应使用低纤维檫布,不宜使用容易脱落棉纤维的棉布如纱布、易造成微粒污染。管腔类器械应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处理、亦可用专用棉条进行干燥。禁止采用晾干等自然干燥方法,避免由于干燥时间过长使消毒后器材重新滋生细菌或被环境污染。

  3.器械的检查与保养:

  器械清洗合格的标准应达到表面以及关节齿牙出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污渍和锈斑。功能完好、器械保养禁止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润滑器械,因为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可阻碍灭菌蒸汽充分接触器械表面、影响灭菌效果。应使用医用的器械润滑剂。

  4.包装基本要求:

  包装操作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包装与手术衣、手术单敷料类包装应分室操作、避免棉絮微粒

  污染器械。器械应摆放有序、平整、不应将多件器械捆绑包装。盘、盆、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不能单独包装时应在两个容器之间加垫布巾等吸湿的材料,贵重精密器械宜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可使用U形架。精锐器械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通常情况灭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器械和敷料包装过重和较密集需要较长的灭菌周期和干燥时间、当超过灭菌参数标准时将影响灭菌重量,延长灭菌时间会加快器材氧化耗损,减短器械使用寿命。开放式的储槽不具备无菌屏障性,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需要使用储槽灭菌物品时应在储槽内或外部使用包装材料包装。

  (四)特殊感染处理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气性坏疽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0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安照先消毒后清洗操作步骤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地方应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关闭门窗消毒。

【篇5】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主讲人:XXX

  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

  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

  (一)外源性感染

  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三)环境储源

  感染源来自污染的环境,如手术室或产房的环境或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化脓菌,接受手术的病人、分娩的产妇及婴儿可能会受到感染而发病就属此类。

  三、传播途径

  (一)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医院内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传给其他人的最常见方式,常在感染源周围发生。

  1.直接传播:在医院内,当病人与病人之间,医护人员与病人相接触时,如握手、查体或进行其它操作时可将传染性物质(如排泄物、分泌物等)传给对方,而引起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方式是:从病人传播出的病原微生物→湖沼医护人员的手、医护用品或诊疗器械、病人用过的物品→感染其他病人。

  (二)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病原体通过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飞沫核与微粒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传播方式。通常有三种方式:经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三)共同媒介传播

  在医院内的水、食物、血液及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等,是全院或某一专科的病人共同或常用的,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常可在短期内或同时引起多人感染。这种传播称为共同媒介传播,或共同途径传播,常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

  (四)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医院住院病人中有许多人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老年病人的要体免疫力已经衰退、刚出生的新生儿是免疫功能降低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病人、放疗与化疗、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也使病人免疫力下降。此外,长时间住院、手术病人及其他行插入性操作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我们把这些人视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对于这些病人,我们要进一步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和养活近视及陪护,同时更应该做好环境消毒,减少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包括

  在医院中有些部门的工作性质、病人的体质、环境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门的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ICU病房、产房、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等。上述科室一般都有门关、鞋关等,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要限制人员进入;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时不能进入;安排传染病人住院或手术时要注明;在布局上要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要有各自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六)传染病的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中一般非特异性感染较为多见,然而,传染病的病原体赞成的特异性感染也不能忽视,如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都可在医院内发生扩散或爆发流行,另外,如艾滋病病毒感染、乙肝、丙肝、梅毒等经血传播疾病也是可以发生医院感染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控制

  医院感染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二)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为了减少医护人中在工作中发生医院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医护办公室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区或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需做好必要的防护。

  4.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三)手卫生

  在下列情况下应当及时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篇6】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一、职业暴露

  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肤。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丙肝(HCV):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二、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器刺伤的发生。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三、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

  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

  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标签: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