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关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8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4-24 13:20阅读数:0

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8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主要介绍怎样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怎样实施课题研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八篇】,欢迎品鉴!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此可见,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已刻不容缓。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自主学习方法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把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

  2、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课堂上实现学生高效自学的方法;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八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自学情况及对自学方法的想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自学方法。

  实践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活动设计的策略。

  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5-6月)

  1、确立课题。阅读相关书籍,学习掌握相关理论,认真选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7月-2020年4月)

  1、分析现状,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

  2、采用实践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材施教,开展问卷调查与调查汇报,耐心细致地进行问题分析,撰写总结报告。

  3、进行课例研究,总结经验,然后进行实践教学,总结并撰写教学随笔。

  4、撰写相关论文,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5-6月)

  1、对课题全面总结、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申报课题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自学指导方法的研究”,从2019年5月立项至2020年6月,历时一年多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自主预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都含有“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连接”、“拓展空间”等。其中,“运用你的经验”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版块的内容,了解每课内容的线索。然后,“探究与分享”可以对本节课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看“相关连接”和“拓展空间”里面的知识对本科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二、课堂师生互动

  1.培养学生主动上台讲知识点的习惯。

  站上讲台讲课,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紧张的,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记忆。《道德与法治》课,让一位学生讲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对讲的内容进行筛选,那些简单的、好理解、好把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的课,让学生上讲台自己进行讲解,最后,教师作更深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补充。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节《诚实守信》教学时,因为该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学生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例子也比较好举。所以,上这课时,我就通过让学生讲亲身实例,来对本课的知识进行理解。

  2. 优化课堂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因此,教师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需要优化问题的形式,问题的内容要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有关,而且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运用,最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问题的内容要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是把双刃剑”,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所见所闻分析网络的利弊,最后,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再结合有关课本的知识进行总结。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看,都比较好,因为这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而且问题更具体,更符合现实生活。最后,教师结合教材的观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达到教与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自主复习

  1.播放相关视频。为了让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枯燥的课本,而是更好的生动的道德与法治的事实,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加强记忆,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记住课本的知识点,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做题方法的训练。做题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训练,但是,道德与法治的做题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掌握自己训练的方法。道德与法治更加注重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多多训练,从材料中找找关键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长期的配合,形成自主练习的习惯。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善用法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做题练习的训练。如针对“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时,我采用三、四个具体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理解了有勇有谋是有前提的,以及应对违法犯罪的的措施。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要自觉远离各种不法侵害,但当侵害已经不可避免时,应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通过这样的做题训练,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对问题的进行彻底的分析、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好的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做题方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与学互助,效果会更加明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至关重要。教师的教的方式的改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具体分析案例,达到学习效果提高的目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

  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纸艺特色活动的研究

  通过体验教育促进幼儿班级共同生活的实践研究

  深化混龄教育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以亲子活动促进家园合作的研究

  军营文化渗透于幼儿园领域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中国画教学活动主题化的实践研究

  基于儿童生命完整的幼儿整合教育研究

  本土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发展研究

  童画童说--通过儿童画解析幼儿的内心世界

  教幼儿折纸的实践研究

  从材料入手探索提高小班娃娃家游戏水平的方法

  家园共有 有效互助--在教学实施中共享家长资源研究

  幼儿数学智能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

  对小班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探索

  家园共育 助教活动的研究

  动画片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索

  城乡互动-促进乡镇园保教质量的实践与探究

  中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区材料投放及指导的实践

  幼儿绘画和语言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浅析影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大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中大班个别幼儿行为研究

  "化人式"园本课程研究

  开展传统文学经典阅读构建儿童本位的“和美”文化研究

  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绘本阅读与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比较研究

  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有效性研究

  幼儿绿色生活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农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特殊家庭幼儿教育的个案研究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大班版画材料挖掘及表现形式开发的实践研究

  3--6岁幼儿在阅读中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在手工制作中培养农村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

  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初步探索

  幼儿园开展剪纸艺术特色活动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幼儿园开展乒乓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节日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融合民间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研究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传承扬州民歌实践研究

  家园合作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

  优秀民俗文化在早期教育中的传承教育研究

  优秀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教育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名画欣赏中幼儿审美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水粉画教学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实践与研究

  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

  构建幼儿园适宜性人生教育课程

  幼儿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教育的研究

  通过刺绣活动培养幼儿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园本化探索与实践研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园本课程建设中田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研究

  幼儿经典图画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生活礼仪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教师眼中的法律世界

  绘本阅读教学中 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利用研究

  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依托地方资源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的研究

  在幼儿园“主题教学”背景下的班级主题墙创设的研究

  乡镇留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

  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家园合作拓宽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

  农村幼儿园教师艺术技能培训的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大班留守儿童口语交际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的问题与对策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幼儿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在添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利用农村教学资源引导幼儿玩数学游戏的行动研究

  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大班幼儿体商的实践与研究

  启蒙冶情 快乐成长 培养幼儿"童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一日生活中发展幼儿潜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方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安全工作实效性研究

  幼儿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

  幼儿彩泥画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与教学方式研究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心理调适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民间童谣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行为有效性的研究

  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幼儿优良品质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民俗文化在早期教育中的传承教育研究

  幼儿园大班音乐综合活动课教学

  协同农村的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的经验

  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电视广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利与弊

  探析0-3岁婴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环境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浅谈小年龄段幼儿的安全意识-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托班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的探讨

  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

  如何通过幼儿看图说话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探究优化幼儿-日生活活动细节的过渡

  0-3岁婴幼儿教育机构环境的融合与优化

  如何加强区域性体育游戏情境化的研究

  早期阅读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创造数学区促进幼儿操作能力发展的研究

  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

  实施科学的早期阅读培养,让孩子自主快乐成长

  幼儿礼仪园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

  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

  家庭礼仪教育的培养与研究

  公共礼仪教育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中班行为规范的培养与研究

  大班文明礼仪的培养与研究

  家长良好礼仪习惯对幼儿的影响与研究

  教师良好礼仪习惯对幼儿的影响与研究

  尊重平等理念下家园联系制度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幼儿品格园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责任感的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品格的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节俭品格的研究

  3—6岁幼儿尊重他人品格培养的研究

  感恩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与运用的研究

  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研究

  艺术教育中张扬幼儿个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研究

  幼儿角色游戏交往缺失的研究

  教师良好品格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家长良好品格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中对幼儿情感溺爱表现的方式、成因的研究

  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培养幼儿创造潜能的研究

  构建陶艺园本课程,陶冶幼儿个性品格研究

  探究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与幼儿学习方式的研究

  礼仪、品格、素质一体化育人方法的研究

  礼仪、品格、素质多元智能训练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美育对幼儿人格形成培养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

  幼儿园“趣智”教育的案例研究

  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研究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

  民间文学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开发利用农村活教材,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研究

  传统文化节日与幼儿道德教育的研究

  音乐、美术感受力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对幼儿人格形成的研究

  “诗画”对提升幼儿素质的实践与研究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研究

  现代传媒手段对幼儿德育影响的研究

  城乡幼儿发展水平差异性的研究

  中、西方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差异性的研究

  提高保育员素质的研究

  反思型教师个性特征的研究

  幼儿园礼仪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幼儿园品格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幼儿园师幼发展评价工具和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

  1、在****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能力的研究

  2、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小班幼儿********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3、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班幼儿玩数学****的行动研究

  4、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实践探究

  5、矫正小班幼儿****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6、****合作培养小班幼儿****行为的研究

  7、小班留守儿童口语*******的成因及对策

  8、农村留守小班幼儿****习惯的问题与对策

  9、故事对小班幼儿行为****影响的研究

  10、小班幼儿******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11、幼儿园小班音乐综合****课教学

  12、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13、电视广告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利与弊****

  14、幼儿园开展经典****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4

  一、课题名称:培养兴趣增强自信

  二、课题研究背景:

  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养成爱学习,善思考的态度时,才难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态度”、“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而“情感与态度”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增强热爱学习的情感。

  3、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和评价策略,都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理念。但是,在我们的周围有一部分学生有厌倦的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的缘故,学习兴趣易于转移,稳定性差,所以,如何强化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稳定而持久的动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爱学乐学者,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成为当代教育一大问题,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切的一切说明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因素。兴趣来源于需要,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2、个别学生之所以成为班级里的“后进生”,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连连失败、挫折,对学生丧失兴趣,甚至于产生厌学的情绪。基于此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如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诱惑太多,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从而对学生也产生了厌倦,逃学、网络游戏成瘾早已屡见不鲜,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要想让学生进的来也留得住,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4、当代“望子成龙“的思想让父母给孩子太重的心理压力,各种学习班、补课班、提高班早已让年幼的孩子喘不过起来,让孩子对学校、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达到了”谈学色变“的程度,让孩子对老师、对家长产生了叛逆心理,迫切需要学校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并努力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了解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了解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做法;

  2、了解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原因,了解学生对学校、老师、家长的看法和建议,并分析学困生、网游成瘾、厌倦学习、逃学现象的成因;

  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新办法,好办法,吸引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学生安心学习,乐于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的集体之家。

  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与办学条件,积极创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外部环境,丰富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参加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课间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之中的快乐。

  2、让课堂成为学生愉悦的心灵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每一位教师以趣为题,采用巧导入、设情境、造悬念、谈历史、说轶事、多举例、做实验、常练习、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施,理论联系实际等各种方式方法让教学过程达到“课始,趣生;课行,趣浓;课尾,趣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悦的心灵体验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1、学校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构建和谐、愉悦的育人环境;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共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新举措。

  2、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七、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校园中一幅乐学爱学的氛围,学生中厌学、逃学的人寥寥无几,受到了预期的效果。

  2、每一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写出自己亲身感受,写出一篇篇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

  3、共同努力下推广一种好的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八、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

  1.课题组负责人:李萍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申报课题,制定相关课题管理职责、制度,进行课题工作总结。

  2.组内其他人员:

  刘顺平: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文件精神和《教研指南》,并进行督促检查;

  李华荣:负责课内研究,归纳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沙养正:走访学生家长,调查学生情况,汇报调查结果;

  九、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8月25-9月20日):确定好课题以后,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申报课题。召开课题研讨工作启动分工会议,颁布相关的课题管理职责、制度。

  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12月):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过程的改革和实践,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运用多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总结阶段(2015年元月):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课题工作总结,形成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2、寻求“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和谐发展的机会。

  3、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中明确指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4、提出“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研究”是提升我本人教改理念和教改能力的需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教学观,努力实现“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2、实行新课程以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仍然存在,历史教师要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来创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的和谐。

  3、旧的义务教育课程,片面强调知识授受,不注重分析、理解、动手等综合能力及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历史教师要尽量争取“从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的和谐。

  总之,我个人设想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选拔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等方面做理念性的变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关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思想。

  (2)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3)现代教学论、教育论、管理理论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强调内化的过程,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课题的研究目的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整体优化,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和谐。

  2、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

  3、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教师“引导助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4、研究历史课程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5、研究学生本人德、智、体、美、劳诸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当前我校历史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和研究。

  比较法:通过对历史教学中各研究对象及同一研究对象的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实验成效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七、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观念,立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化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习。建立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关系。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3、个性化原则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趣味性原则

  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求学生有趣更和谐,和谐更有趣。

  八、研究的具体策略及保障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思想素质。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探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创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活动。

  (三)力求历史学科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贴近现实生活,在教育教学上及时渗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与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技术、新动态。

  (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找准学科结合点和切入点。结合点是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结合点,抓住了这个点,互相独立的学科就成为了整体;切入点是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相渗透相融合的切入点,抓住了这一点,就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

  (五)改进评价方法。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六)及时对资料认真分析,对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争取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6

  一、研究的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追问

  二、问题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引发了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思索。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追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一个恰当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追问中得到发展。现在课堂中的追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的追问充满了整个课堂,而却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围绕课题的研究需要,我在学生中展开调查。当前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追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对学生的思考起不到促进作用;追问的频率过高,满堂都在问,突出不了重点;追问的方式和方法欠考虑,超出学生的水平,越问学生越糊涂等等。

  (二)分析问题,探求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和阅读有关文献,发现课堂追问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研究不够透彻,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

  2.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状态考虑不周。

  3.教师过于关注课堂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

  4.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理念比较落后。

  (三)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1.加大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当前的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新的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内心只有不断的输入新鲜的理论,课堂才能展现新鲜的面孔,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新的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2.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进行探究。

  在集备过程中研讨课堂设问,不断优化,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在听课以及外出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追问,揣摩追问的艺术。

  四、取得的效果

  课堂上无效提问有所减少,更多地关注了设问的有效性和深度,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思想,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框中,面对爱国者打砸日系车和日本店铺等激进行为,你赞成吗?追问: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有哪些?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更有力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最后,通过华为企业领先世界的5G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务实的态度来表达爱国热情、回报祖国。

  五、存在问题及下步计划

  追问是一门艺术,并非一日之功,在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学会在学生缺乏思考处追问、在欠缺深度处追问、在学生有异议处追问……今后的工作计划是在继续开展前面有效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打磨自己的课堂,加强对课堂的反思,加强追问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7

  摘要:道德法律教育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改革教学情境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初中道德和法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计划,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微课教学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加强微课程与传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整合的必要性,重點研究了微观课程与微观教学的融合。课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传统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律制度;微教学

  前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阶段,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蓬勃发展,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微观课程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新举措。它将综合教材融入教学活动中,极大的提高了初中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中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积极有效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水平,将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结合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基于简短的教学视频。在正常情况下,微课程的内容在十分钟内控制,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关键点和困难以动态和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动态,直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在微观教学过程中,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细,容量小,自主性和移动性等特点。短时间是微观教学的基本特征。由于微课程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容量相对较小,内容主要是精简细致,内容不复杂,但要求学生理解和理解。同时,微课程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传播途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2在初中道德和法律课程中应用微课程的必要性

  微课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落实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它是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初中的道德法律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基本出发点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它是中国初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深入实施。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阶段,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道德和法律教学的效率。它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很高的成就。优质的综合人才。

  3微课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律制度中的应用

  3.1积极转变道德和法律制度的教学理念。如果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要实现微课程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就必须积极转变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要思想。提高初中德育与法律教学质量的理念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全面提高道德和法律课程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例如,在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中掌握学生的道德基础情况和法律课程学习内容,科学设计微课程类型,合理安排教学困难,使学生能够加深道德。了解法律制度的知识点。

  3.2利用微课程深化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初中道德和法律课程教师应利用微课程深化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整合道德法律教学资源,实现微课程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在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科学整合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知识点,科学配置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律制度的教学结构。 ,按照一步一步的步骤,按照自己的能力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教学伦理和法律课程的有效性。

  例如,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说明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维护国家利益的信息,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澳门回归和香港回归的教学内容,为了维持学生。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道德法治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律制度教学中的应用是初中教育模式的新突破和大胆尝试。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与初中道德和法律制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初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课程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理解平台,通过精简视频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结合对传统教学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初中道德和法律课程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内容,创造教学情境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伦理和法律课程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用教材教”再出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解与课堂重构[J].中小学德育,2017(05):29.

  [2]郭丽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93.

  [3]钟晓琳,朱小蔓.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18-23.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8

  一、研究缘起

  1、体能发展的黄金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日之计在于晨,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黄金时间段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每天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有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2、现状呼唤效能课堂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能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故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

  3、游戏激发主动、愉快的学习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晨间户外活动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其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性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激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孩子以自发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研究定位

  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研究原则

  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

  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

  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理论基础

  皮亚杰活动理论对晨间活动游戏化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5、研究目标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研究内容

  (1)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性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v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 、平衡凳,梯子 ”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始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等,孩子们则活动兴趣更高。

  v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v自编游戏: 教师根据现有活动器材,根据孩子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器材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或灵活使用同样的器材,对器材进行一物多玩设计,避免器材的单一枯燥,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体验中享受成长。如托班玩大滚球

  (2)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竞赛性、趣味性等游戏的开展。

  v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孩子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孩子投入其中。更多的是针对小托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v竞赛性游戏:为了激发孩子们创造竞争意识,友谊竞赛是比不可少的#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一般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逐步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v自选性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孩子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托小段孩子喜欢群体追着大滚球跑,教师可以灵机推动大滚球,孩子追着球滚动的方向练习朝一个方向跑,这就是一种对跑的学习方式。

  (3)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孩子自由游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v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v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v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v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4)探索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

  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进程。

  v 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

  v 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平行班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同时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三轮车或脚踏车等。

  v 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揉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地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段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地跳绳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2)观察研究法: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有目有、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2、研究对象:全园648名幼儿

  3、研究时间: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4、研究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20--、9-----20--、10月)

  (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正式研究阶段:(20--、11月----20--、6月)

  (1)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网上主题论坛,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4)开展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常态课互听互评活动,并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课题汇报交流,相互调整游戏策略

  ?总结整理阶段:(20--、7月---20--、9月)

  (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

  (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4、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

  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

  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非常细化的研究思考,课题成果《纲要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旨在继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对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作系统的研究。

  2、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本人自--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科学历,区二层次骨干教师,--年至今一直承担分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领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协助园长共同承担负责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式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并获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负责的课题《幼儿园环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其他成员均为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她们都属幼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平时团结好学、开拓、创新,有较强课题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五、参考文献

  1、《幼儿游戏理论》 华爱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年4月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 范惠静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9

  4、《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年、10

标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