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简易方程》说课稿8篇(解简易方程说课)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10-12 17:03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简易方程》说课稿8篇(解简易方程说课)》,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简易方程》说课稿8篇(解简易方程说课),以供参阅。

《简易方程》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解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

2.出示图片:示意图

3.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

上午下午一天

4.教师说明:这个式子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5.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

(1)表示4个,表示3个,一共是(4+3)个,也就是.(2)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个,.6.教师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教师板书:

=(4+3)=

答:这一天共运土吨.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运的吨数是多少?怎样列式?教师提示:1个,可以写成.“1”可以省略不写.8.教师小结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计算出结果.

9.练习

(二)教学例例6.解方程

1.教师提问

(1)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2)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解: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7×5+9×5=80,右边=80,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的解.

3.练习

解方程3.6-0.9=5.4(要写出检验过程)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解这类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表示()加(),一共是()个,得().2.表示()减(),是()个,得().3.().

(二)直接写得数.

(三)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

2.()

3.()

(四)用线段把下面每个方程与它的解连起来.+13=33=0

3-=80=10

1.8=54=20

6.7-60.3=6.7=9+=0=40

  五、布置作业

(一)解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简易方程》说课稿篇10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材第105一107页,练习二十六)。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具:

教学天平、小黑板。

学具:

自制的简易天平、定量方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2.求未知数X(并说说求下面各题X的依据)。(1)20十X=100(2)3X=69

(3)17—X=0.6(4)x÷5=1.5

  二、新授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介绍使用方法(演示)后,设问:在天平两边放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2)演示:在左边放两个重物各20克和30克,右边砝码也是50克,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20十30=50

指出: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并板书)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教学例2(课本105页)。

①教师继续演示,调整,在左盘放一20克的重物和一个未知重量的方块,右盘里放一个100克重的砖码。(如教材105页第二幅图)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指针正好指在刻度线中央,天平是平衡的),那么也就说明了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怎样用等式表示出来呢?

板书:20+?=100

②等式“20+?=100”中的?是未知数,通常我们用“X”来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写成(板书)20十X=100 ③比较:等式“20+X=100”与等式“20+30=50”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教师指出,“20+X=10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④想一想:X等于多少,才能使等式“20+X=100”左右两边相等?(未知方块重80克时才能使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即X=30)

(4)教学例3(课本106页)。

出示教材第106页上面的例图的放大图,并根据图意写出等式。设问:

①图中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多少元?(3x)

②依图示(看图)表明3个篮球的总价(3x)是多少元?(234元)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等式表示出来?

(板书)3X=234

③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含有未知数)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X=78)

(5)方程的意义:

综合观察以上三个等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20+30=50……一般的等式

20+X=2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X=234称之为方程

(板书)像20+x=100 3X=234 X—10=35 X÷12=5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方程就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6)练一练(指名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2.学习“解简易方程”。

(i)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设问:①看教材第107页,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X=80是方程20+X=100的解;

X=78是方程3X=234的解。

(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等于多少时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因此方程的解是解方程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教学例1:

解方程X一8=16

①教师指出:我们以前做过一些求未知数X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以前怎么解,现在仍然怎么解,只是在格式要求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

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想过程:题中的未知数X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怎么求被减数?(减数十差)

(板书)解方程X一8=16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X=16十8(与原来学过的求X的思路相同)X=24检验:把X=24代人原方程

左边=24一8=16,右边=16

左边=右边

所以X=24是原方程的解。

总结有关的格式要求:

①做题时要先写上“解”字。

②各行的等号要对齐,并且不能连等。 ③方框里的运算根据可以不写。

④验算以“检验”的形式出示,有固定的格式。解方程时,除了要求写检验以外,都要口算进行检验,防止走过场。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05一107页。

  三、巩固

1.教材107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2题。四、练习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3~5题。作业辅导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2)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3)检验方程的解,应当把求得的解代人原方程。()(4)36是方程X÷3=12的解。()

2.把下面的各关系式写完整。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除数=()○()

(6)被除数=()○()

3.解下列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10—X=0.42 4.5X=27 X十5.8=16.4

X÷28=76 2÷X=0.5 X—8.75=4.65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1解方程X-8=16

《简易方程》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过程与方法: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书的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用图来

形象直观地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从而深化学生对方程本质含义的把握,自然地渗透集合思想。

3、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讲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时,我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含义,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概念能力的培养。

4、范例讲解

讲解例1解方程时,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可以加深对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说出推想过程,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然后着重讲解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根据课本上的“注意”强调说明虽然不要求每题都写出检验,但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巩固练习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两次巩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后,我让学生完成第“做一做”,目的是通过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教学例1后,我让学生分组完成例1后面“做一做”,其目的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掌握好书写格式以及检验方法。

6、小结

小结的目的是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简易方程》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有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简易方程。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5557的内容,重点看图与文字,认真思考红点部分的问题。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第一题哪几个错了,错在哪里,说出原因。

(2)第二题看图列方程,看做得对不对,不对,说出错因。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简易方程》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解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有两种类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要求3ⅹ+4ⅹ=?这在初中代数中,叫做合并同类项,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出现同类项等属语。而是通过实例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根据运算意义,从直观上理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例6 、7X+9X=80的解法。这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题目,需要列出这样的方程。而且这种题型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及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智育目标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

(2)。会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准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来说说我设计这课时的

二、教学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法、比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尝试教学法、迁移法,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然后说说我的

三、教学流程

我将教学流程设依次设计为:精心设计 运用迁移、创设情景 激活课堂、重视指导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说第一步

精心设计 运用迁移

教学伊始,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景:班上准备开一次文艺晚会,派你去买些水果,你会怎样给营业员付钱?片刻沉默后,有的说:我会认认刻度,确定有几斤再付钱。因为方程本来就是等式,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中也学会生活。再出示本课准备阶段两种类型的练习题,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对例5、例6的学习具有迁移的作用,通过看看、比比、算算,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解题方法可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数学本身也是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因此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步

创设情景 激活课堂

“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的例题加以调整。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熟悉而喜欢呢?我不由想起了学生去中村桔园参观一事,我灵机一动,对呀!多好的题材,这样由原来的“工地运土”变为学生熟知的“中村运桔子”。(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皆数学。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复习题(3)中,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5×4+5×3和5×(4+3),观察两个算式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里的两种方法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复习题演变引出新课,在学生明确其异同点后,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充分进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但仍有少数基础差、能力弱的孩子难以明白。为照顾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励孩子们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看哪组最团结,愿意帮助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伴度过难关!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他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这样,在本组同学的带动下,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将例5的问题变成:上午比下午多运多少吨?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强调随机教学,学生答案出现偏差,有不适当之处,教师要适时点拔,及时纠正。教师提示:1ⅹ可以写成ⅹ,1可省略不写。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巩固题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这样为例6的学习解决了关键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题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会说。说清算理: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未知数ⅹ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未知数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ⅹ,算出结果。因为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只要求少数同学能归纳算理就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对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师强调检验,没要求检验的也要口算检验,这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学流程的第三步设计为:

重视指导 拓展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通过不同形式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创新题,1、编两个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只有一字只差,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选择后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又为学生的新知建构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最后,说说本节课的

四、教学反思

本课从复习题导入例5,由例5过渡到例6,一环一环,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找学生熟悉的教学题材,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充满活力;运用迁移法、尝试法、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既可帮助学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养学生学习中团结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简易方程》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和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和已具有初步的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并会应用等式性质解答简易方程。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辨析,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1)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二 、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 “ 直观教学法 ” 、 “ 演示操作法 ” 、 “ 观察法 ” 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纳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三 、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 “解方程” 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动手操作

针对 “解方程” 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上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天平,杯子,水,然后提问学生:利用这些工具,你能称出一杯水的重量吗?分组讨论后,点名让学生说说他的想法并展示操作的过程,我再借助课件出示学生说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列方程,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让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x的值是多少,然后我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件的演示引出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同时出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借助课件出示例1,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该怎么根据题意列方程,之后分组讨论,汇报求解的过程,我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强调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解方程的格式、要验算等等。我的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拓展延伸

课件显示:解方程 x—2=15, 提示学生这是一个减法的方程,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加法方程的步骤来解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做,然后我再点评,补充强调细节问题。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对解简易方程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4、归纳小结 解方程的步骤: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求出X的值。 (4)验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 、基础性练习: P57“做一做” 2 、综合练习: 练习十一第2题

安排这两层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以及解方程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给予当堂指导。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设计概括了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而且体现了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作好铺垫。 2、布置作业

用x 30 60 18自己设计一道方程,并且求方程的解。

布置这题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设计练习,进行再创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简易方程》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和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和已具有初步的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并会应用等式性质解答简易方程。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辨析,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1)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 “演示操作法” 、

“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纳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解方程”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动手操作

针对“解方程”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上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天平,杯子,水,然后提问学生:利用这些工具,你能称出一杯水的重量吗?分组讨论后,点名让学生说说他的想法并展示操作的过程,我再借助课件出示学生说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列方程,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让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x的值是多少,然后我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件的演示引出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同时出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借助课件出示例1,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该怎么根据题意列方程,之后分组讨论,汇报求解的过程,我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强调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解方程的格式、要验算等等。我的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拓展延伸

课件显示:解方程x—2=15,提示学生这是一个减法的方程,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加法方程的步骤来解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做,然后我再点评,补充强调细节问题。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对解简易方程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4、归纳小结解方程的步骤: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求出X的值。

(4)验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 、基础性练习:P57“做一做”

2 、综合练习:练习十一第2题

安排这两层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以及解方程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给予当堂指导。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设计概括了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而且体现了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作好铺垫。

2、布置作业

用x 30 60 18自己设计一道方程,并且求方程的解。

布置这题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设计练习,进行再创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简易方程》说课稿7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在小学阶段,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 、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

3 、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针对“方程的.意义”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我设计了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开始,我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天平,天平是平衡的,再引导学生看屏幕进行演示: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50克的物体,天平不平衡了。在天平的右边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又平衡了,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相等,用式子表示50+50=100,并点明这是一个等式。表示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这样,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在学生建立等式概念后,我把天平的左边换掉一个重x克的物体,天平发生了倾斜,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不相等,引导学生用算式50+x>100来表示,及时说明这是一个不等式,表示左边的重量大于右边。这时在往右盘增加砝码100克,天平又向右倾斜了,引导学生列出不等式:50+x<200。根据两个不等式的关系把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又出现平衡了,学生观察后得出:50+x=150。同学们在思考交流中明白:这也是一个等式,但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的等式。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还设计了这个例子:天平的左边放两个相同的未知重量的物体,右边入100克砝码,可以用式子表示2X=100 。通过天平称重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衡与不平衡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方程的概念(像50+X=150 、2X=100等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四人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创作“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我先设计了对方程概念理解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强化重点;再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等式与方程关系的理解,强化难点。

最后,我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小结,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受,谈一谈收获等,这样不但把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很好的对整节课进行了评价。

《简易方程》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书的'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用图来形象直观地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从而深化学生对方程本质含义的把握,自然地渗透集合思想。

3、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讲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时,我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含义,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概念能力的培养。

4、范例讲解

讲解例1解方程时,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可以加深对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说出推想过程,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然后着重讲解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根据课本上的“注意”强调说明虽然不要求每题都写出检验,但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巩固练习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两次巩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后,我让学生完成第“做一做”,目的是通过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教学例1后,我让学生分组完成例1后面“做一做”,其目的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掌握好书写格式以及检验方法。

6、小结

小结的目的是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标签: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