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三顾茅庐》教学设计7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7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欢迎参阅。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学习思路: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学习准备:
课件、《练习纸》等。
预设过程:
(一)启迪,方言逗乐暖诚意(课前)
1.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说我叫肖绍国)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从大屏幕上看到的)(你真善于观察)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学生说肖老师)是朋友就应该直呼其名,我叫——(肖绍国)谁来叫我的名字?(如果没人叫,教师说一句谚语:老虎赶车——没人敢)(指名学生叫肖绍国)(教师接——哦,在这儿,我给大家上课来了;到!并作立正状)
2.同学们,知道我来自哪儿吗?(湖州)想不想听听湖州话?(想)好!我说一句,你先猜猜是什么意思?再学着我说一说,好不好?
教师说——今天跟大家一起合作,我真快乐!(纯正的湖州腔)(学生猜、学)
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快乐吗?(学生发话)(跟这么多朋友相聚在一起,特别是看到你们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当然是件快乐的事)
好了,你们能不能说一句衢州话,让我也来猜猜、学学?(学生说衢州话,教师学猜、学)
3.看来说好普通话可真重要,大家都说普通话,五湖四海的人们才好沟通。同学们,我们大家都互相认识了,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你们真可爱!)
(二)感觉,第一印象落诚意
同学们,上节课在你们语文老师的帮助下,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像?
(学生说话: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真心诚意、一片真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等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到不了“诚心诚意”上去,教师导:这个词语用得好,文绉绉的,你从哪儿找到的?我怎么没有发现,你真会读书!——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刘备?——“诚心诚意”)
(方案二: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诚心诚意”,教师先板书“诚”,继续让学生说其它的词语,总结:是呀!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
(板书:诚)
(三)锁定,揣摩对话悟诚意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最能体现刘备诚意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
3.多平台交流——
a.师生对读——预热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大屏幕出示)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方案一:
◇若学生一上来把“胡说!”一词读得不错,教师则启:你这个“胡说!”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我要读出斥责的口气)——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其:“求贤心切,一片诚心”,(学生接话,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就是非得——刘备出马,(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学生接话),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若学生把“大贤”一词读得不错,导——我觉得你“大贤”一词也读得不错,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说话)是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那份诚心、那份敬仰(齐读刘备的的话)——在刘备眼中诸葛亮是“大贤”,而在张飞眼中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学生接话)谁来读读张飞的话(指名一学生读)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猛张飞”的感觉?(再指名一学生读——真不愧为“猛张飞”!)——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话。(分角色对读)。
方案二:
◇若学生一上来把“大贤”一词读得不错,教师则启:“大贤”这儿读得特棒,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说话)是呀!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那份诚心、那份敬仰(指名一学生读)若学生把“胡说!”一词读得不错,导——你除了“大贤”这个词语读得不错外,“胡说!”这儿也读得很棒,你为何要这样读?(我要读出斥责的口气)——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可见其:“求贤心切,一片诚心”,(学生接话)谁来读出斥责的口气,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就是非得——刘备出马,(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感受感受。(齐读刘备的的话)在刘备眼中诸葛亮是“大贤”,而在张飞眼中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谁来读读张飞的话(指名一学生读)他哪里读得好?(学生说话)你们了解张飞的性格吗?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猛张飞”的感觉?(再指名一学生读——真不愧为“猛张飞”!)——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话。(分角色对读)。
方案三:
◇若学生一上来读得很一般,教师则导:能说说你对这组对话的体会吗?(为了请诸葛亮,刘备斥责自己的弟弟,可见他的诚意)那谁能读出刘备斥责的口气呢?——下面按“方案一、方案二”走。
(2)教师导:刘备怒斥张飞的背后是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啊!(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b.自由对读——亲历
这个同学是抓住刘、张二人的对话来体会刘备的诚意的,真好!还有哪些同学也是通过刘、张二人的其他对话来体会的,你来读——(随学生朗读完,大屏幕逐个出示)(第一句暂时隐蔽)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1)你们同桌,或者前后同学,你读张飞,我读刘备,选择三
组对话中对你们触动最大的一组,先自由读读,等会儿,请你们展示。(学生合作分角色读)
(2)好,哪两个同学先来?有人说,听话听音,你可要认真
听,看看你能听出些什么?
a.当学生读到第二读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话中之意)教师启:你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埋怨,刘备的诚意、气愤)是呀!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谁不会埋怨呢!谁也来埋怨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张飞的话)面对着张飞的埋怨,谁来教训他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刘备的话)教师接:刘备真可真是用心良苦呀!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齐读刘备的话)
b.当学生读到第三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弦外之音)教师启:你们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不耐烦,刘备愤怒)你注意到刘备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吗?(大声斥责)大声斥责的口气是怎样的?谁来读?(指名一学生读),谁跟他读得不一样?(指名一学生读——你给自己的朗读打几分?——推荐一个同学再读)教师导:刘备越大声斥责,越可见其拜访孔明的诚心!(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c.当学生读到第四组对话时,教师启:你们又听出了什么?(学生说话——导:他就怕张飞失去了礼节)
c.集体引读——升华
(1)来,让我们连起来,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吧。(大屏幕上四组对集中出示)我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行吗?谢谢!一、二组读刘备,三、四组读张飞,准备——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滚烫
(1)导: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这张飞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2)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怎么样地说呢?
(大屏幕出示)
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刘备 说:“ !”
(3)同桌之间先说说——交流。
(教师评价点:抓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怒不可遏”,
◇ 你们真是刘备的知音啊!
◇ 嗨!还真跟刘皇叔真心有灵犀呢!
◇ 如果我是刘备,我会对你说:知我者,非×××莫属也!)
(3)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中悟出了
刘备的一片诚心。(板书:诚)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文章中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中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分为三段。即:第一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二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三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设计思路: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进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鲜明的对比;精妙的比喻。接着精读课文,赏析品味最精彩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加深领会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刻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感知刘备渴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感悟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出“文眼”。
1、指名读课题
2、“顾”是什么意思?(拜访)“茅庐”指的是什么地方?谁“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怎样去拜访诸葛亮的?(引导生说说议议,学生点出“诚心诚意”)
师:孩子,你真棒,一眼就看出刘备的心思,也把我们文章的眼睛找到了。为了奖励你,第一自然段由你来读。
3、让生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理念:“借题直入”法让学生既能温故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引出本文的文眼“诚心诚意”一词,还能在简单的问答中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可谓是“一石三鸟”。〗
师: 第一次,刘备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到了寒冬腊月,刘备又决定第二次去拜访诸葛亮,仍然亲自前去,但仍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隆中有着怎样的景色呢?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多媒体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二、赏景入境,巧喻“卧龙”。
1、作者除了写隆中的山冈,还有写了什么?
2、写山冈用了什么词?(蜿蜒)是什么意思?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
3、等待谁让他腾飞?
4、“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景色“秀丽宜人?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为卧龙。这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多媒体出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齐读。
〖设计理念: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 的烘托值得品味,秀丽的环境描写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诸葛亮的名言,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性格。〗
三、精讲点拨,“品味诚意”。
师:诸葛亮隐居在卧龙岗,人们都知道他有雄才大略,神机妙算。在那个群雄纷争的年代,很多人都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都不肯出山,而刘备却能让他走出茅庐,你知道诸葛亮到底被刘备的什么感动了?(生回答:诚心诚意)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他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里呢?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
(一)对比中的“诚心诚意”
1、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指名读(评价:嚷、生气)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生朗读。(如果读得不到位可说:张飞是个脾气急躁之人,此时你这个张飞太温柔了,再帮张飞嚷一次)
〖设计理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嚷”字传神的再现了张飞的粗鲁,一个“生气”同时刻画了刘备不顾结拜生死情义,在刘备对生死之交的“气”中,对比反衬出他对诸葛亮的多么敬重,在指导感情朗读中有了对比,情感便有了升华。〗
4、自从“桃园三结义”后,刘备、张飞、关羽则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此时,刘备却为诸葛亮而与兄弟生气,可以看出刘备是多么的尊重人才,求贤如渴呀!他的诚心诚意还表现在那些地方?请读出来。
(二)细节中的“诚心诚意”。
1、 多媒体出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去轻轻敲门,……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2、学生默读,用笔在书上圈出词语。
3、指名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词语师生进行探究)
〖设计理念:俗话说:“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在这刘备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与虔诚。〗
(1)“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有多远?他为什么不直接骑到门前呢?读
(2)“轻轻地敲门”、“轻轻地走出去”,从“轻轻”你读出了什么?刘备为何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恭恭敬敬”站着,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谁来表演一下?
(3)(弯腰低头)更恭敬了,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看看书上刘备这样一站就站了多久?
(4)(半晌工夫:一个时辰)孩子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此时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们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
(5)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身,又等啊等啊,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想见诸葛亮)既然这么迫切相见诸葛亮又为何在他睡觉的时候,而是恭恭敬敬地慢慢等啊等啊?
〖设计理念:透过“快步”品味出诸葛亮醒来时刘备的“急”与刘备先前的“不急”的等待对比中,更加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四、课内外延伸,感知“雄才”。
1、刘备真是太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到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去请呢?读第4自然段
2、“茅塞顿开”意思是什么?(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3、此时的刘备听诸葛亮的分析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此时他心中的疑团终于云霄雾散了。可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你知道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了那些胜仗吗?
多媒体出示: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图文资料,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的重要!
5、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中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故事又有何作用?(待人诚恳、谦虚、尊重)
五、迁移运用,走近“三国”。
课后作业:
1、读一读下面这些词都跟什么故事有关?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苦肉计
夜走麦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生读词。
(2)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吗?关羽又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又讲的是谁的故事?等等,你们想知道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吗?(生:想)
(3)师:欲知下回故事如何?请读《三国演义》。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对课外的延伸中,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孩子的好奇中,我以“讲书”的结尾形式戛然而止,将阅读的主动权推向了学生。〗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部分生字,理解三顾茅庐、恭恭敬敬等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才若渴、虔诚的心情。初步感知诸葛亮有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深切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图片,说说你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相机板书刘备、诸葛亮,读准字音诸葛,复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发生在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之间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顾”是什么意思?(提供选择:①转过头看;②拜访;③注意,照看。)我们除了通过查字典来了理解“顾”的意思,还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有个词就表示“顾”的意思,哪个词?
茅庐指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字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生字词: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时辰
茅塞顿开 策略 辅助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1)指名读词语,提醒字音。
(2)指名读语段,读通顺。
①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回答)
三、略读“两顾茅庐”,初步感知“诚心诚意”。
1、刘备为什么要去三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两次都没有见到,决定第三次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刘备的态度怎样?
出示:诚心诚意,理解,指导读。
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细读“三顾茅庐”,深入体会“诚心诚意”。
两次都没有见着,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这一部分课文写得很具体,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学要求:划出刘备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2、交流感受。
重点语段a: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它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业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生谁的气?(张飞)生张飞什么气?(嚷着要捆诸葛亮。)
(2)读一读张飞的话,从中你能感受到张飞是个怎样的人?从那些词中感受到的?
(3)刘备还说——“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一想,他们桃园三结义,感情多深哪,为了请诸葛亮,刘备还不带兄弟去了,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对比读他们俩截然不同的态度。
3、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上路前,刘备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诚心诚意。继续交流,第三自然段通过写刘备的什么,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他的诚呢?
重点语段b: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刘备的诚意?怎么体会出来的?
①还有半里多路,为什么下马步行?(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多细心,想得多周到呀?
②轻轻敲门,很有礼貌。
③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在门口休息、轻轻走进去。
④理解“恭恭敬敬”,指名表演,指导读这个词。
⑤站在、等候,怎样等候?(恭恭敬敬、站)此时诸葛亮是睡着的,这一站一睡,衬托出什么?
⑥半晌,理解,一个时辰是多久。说明等的时间长。
补充资料:刘备当时是一方首领,统帅着千军,而且,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诸葛亮那时才27岁。
(2)抓住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一段话主要写了来到隆中后,刘备的耐心等候诸葛亮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一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
五、补充简点,转化角色体会“诚心诚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从“快步”中你能感觉到刘备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想象:刘备见到诸葛亮会怎么说,怎么做?
句式:刘备快步走进草堂,连忙 。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上路前,刘备责备张飞,来到隆中后,刘备耐心等候诸葛亮这部分内容,学习了课文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他的诚心诚意。见面后,他们谈了些什么,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在哪儿呢,人们为什么称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根据提示练习背诵部分内容。
3、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进一步了解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设计理念】
1、感悟体验与学习语言相结合。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2、朗读与探究相结合。围绕"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着,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三个重点词语。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学习思路: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读诗句:回忆《三国演义》中的有名人物性格。重点谈论刘、张、关、诸葛四人。引出《三顾茅庐》直接学习生字、词语。
仰慕 大贤 谒见
老师把它们故事的经过编在一组句子中,谁能读一读? 《求贤》
卧龙冈未见大贤,风雪中轻扣柴门。步行久等识先生,三顾茅庐成大业。
二、整体感知文本,一读课文。
同学们,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诚)
理解课题:刘备三次去草屋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大业。
三、推敲张、刘对话,个性感悟人物形象。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向重点推敲对话靠拢。
(1)抓对话品读(幻灯2)
a、品读刘备、张飞第一次对话
重点品悟:胡说、大贤及反问句。
b、自由对读后三次对话
同桌对读——推选同学读(听出了什么)
c、集体引读四次对话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
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
同桌说——全班交流
(2)抓行动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抓住什么来感受刘备的一片诚心的?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刘备的诚意呢?全班交流(幻灯3)
四、总结升华(幻灯4)
1、给课文中的每个生字组词,摘抄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2、找到课文中的问句,意思不变前提下,能改成陈述句的都把它改过来。
3、根据例子写词。例:伟大的事业叫(大业),隆重的典礼叫(大典),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利叫(),事情发展的总趋势叫(),很有钱的人叫(),很用名的明星叫(),主要的内容叫(),很胖的人叫()
4、把故事讲给3—5年级的同学听,并且把这个故事缩写成200百字的短文,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写一首诗。
板书: 三 顾 茅 庐
刘备 →仰慕→ 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
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
3、默读第二节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4、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这一节中,作者把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对比着来写,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2)学习第三节后面部分课文,其他同学画出描写刘备邀请诸葛亮时“诚心诚意”的词句。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抓住“恭恭敬敬”一词)?
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
四、作业布置:
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
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课后请把原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用意。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片,介绍刘备资料)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庐》。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说清人物、地点、事件)
二、初读课文
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我们?(指名读第一小节)
三、聚焦刘备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
a:“我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导: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师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
师导:我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d: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b、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c、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d、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小节)
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学生读刘备的话。)
e、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e、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a、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表现处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b、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c、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三、探究张飞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
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读来告诉我。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
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斥责——大声斥责”?
四、拓展延伸
1、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2、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
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