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6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篇1
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社区党建工作全面提升计划的意见》(鄂组通〔20xx〕39号)、《关于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意见》(鄂组通〔20xx〕5号)和《中共英山县委、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英发〔20xx〕9号)精神,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区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治理社区的能力,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突出社区党组织政治属性,优化服务功能,深化“五个基本”建设,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服务群众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民主管理体系、和谐稳定体系,在条件具备的社区建立社区“大党委”,统筹区域组织资源和工作力量,紧紧围绕居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社会管理途径,推动共驻共建,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规范严密、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群众满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努力实现党的领导、政府行政指导、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共性互动。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把居民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进社区,带动社区力量共促共建,形成社区建设强大活力。
4.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着力解决困扰和阻碍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使社区建设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三、合理设置
社区“大党委”是由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组织、居民群众共同组建的区域性、以协调议事为主的党建组织,通过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保障联筹等形式,整合利用区域内各种资源,推动社区党建从封闭运行、自我服务向开放运行、共同服务转变,逐步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1.组织设置。社区“大党委”由社区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设书记1名,副书记2-3名,委员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书记由社区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由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任专职副书记,其他副书记从委员中推荐产生,委员由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物业公司及小区业主委员会中的党员、驻社区的党代表等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属于兼职,采取协商推荐方式产生,由温泉镇党委、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区物业公司及小区业主委员会协商推荐,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审核批准,任期同社区党组织任期一致,出现空缺及时补充配备。
2.工作职责。社区“大党委”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党委”成员讨论决定区域内社会管理、党建工作、社区建设以及居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等。二是搭建社区工作的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源,统筹协调各类基层党组织,策划并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三是加快区域化党的建设。研究讨论区域内党员教育管理等事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亮明身份、发挥作用;探索推进商务楼宇、商业市场等党建工作,弘扬培育先进典型,增强社区党组织创先争优动力。四是打造社区品牌特色。学习借鉴百步亭社区党建经验,按照“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路径,推进社区服务进网格、进小区、进楼栋,以“缔结邻里亲情,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围绕“邻里亲”、“邻里学”、“邻里帮”、“邻里美”、“邻里安”和“邻里乐”等方面,开展群众性“邻里节”等活动,构建“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和谐邻里文化。提炼社区精神,铸造社区品牌,大力提高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提升社区美誉度、知名度和星级指数。
四、工作机制
1.书记轮值机制。社区“大党委”书记采取协商推荐方式,由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轮流兼任,实行一年一任的轮换机制。
2.协调议事机制。按照工作职责,围绕区域内需要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社区“大党委”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工作会议,共同研究确定工作要点、实施项目、推进措施等,共同协商解决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并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年终向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
3.共驻共建机制。坚持“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保障联筹”原则,社区“大党委”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等方式,加强与辖区单位的沟通联系,整合辖区各种资源,联合开展设岗创星、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驻区单位也要主动加强与所在社区的联系,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各项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认领公益项目,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由社区“大党委”组织号召,驻区单位全体党员参与,每年集中开展2次“社区党员奉献日”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双百分”考核机制,将驻区单位和承担社区建设职能部门履职履责情况,由社区“大党委”会同县委组织部对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工作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折算计入各单位年度基层党建考评总分。
5.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社区“大党委”多元化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一是社区各成员单位共同筹集,由社区“大党委”会议商定出资比例;二是财政支持,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予以经费保障;三是费随事转,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和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按有关规定为社区提供必要经费和工作条件;四是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社区内提供的服务,在开展福利服务的同时,拓展有偿和低偿服务;五是社会赞助,鼓励共驻共建单位和辖区个人捐款支持社区活动。
五、实施步骤
1.广泛宣传,统一思想。(2-3月份)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信息平台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大党委”的意义和作用,统一思想认识,引导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参与热情。
2.调查摸底,打好基础。(3月份)
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走访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辖区内各类单位区域分布、行业情况、党组织建设等基本信息,分类建立信息台账和资料库,为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奠定扎实的基础。
3.制定方案,征求意见。(4月份)
在全面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主动沟通协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保工作方案切实可行。
4.试点先行,总结推广。(4-11月份)
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思路,在陵园社区先行试点,其他社区适时推进,为全面建立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积累经验。
5.建章立制,强化管理。(12月份)
根据社区“大党委”试点运行情况,进一步明确“大党委”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例会、议事规则、管理考评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大党委”管理到位、职责清晰、运转高效。
六、组织保障
1.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破解传统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系不紧密等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县委成立工作专班,社区党组织及辖区单位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紧扣群众需要探索多种服务模式,广泛开展符合区域实际的服务活动,扎实为党员和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2.统筹推进,务求实效。在推进社区“大党委”过程中,要注重统筹推进、整体提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目标,加强指导和引领,形成区域内党建工作共同体,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要根据党员数量和工作要求,合理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要注重在新建小区、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片区、楼院等划分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要积极探索在职党员进社区为群众服务及党员志愿服务的有效做法,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力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大胆探索社区“大党委”运行方式,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党员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要及时分析总结、改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长效机制。要及时发现、提炼、上报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挖掘典型、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篇2
按照《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大党委”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合理设置
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就是由社区党组织分别与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组织、居民群众共同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整合利用区域内各种资源,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等形式,推动街道社区党建从封闭运行、自我服务向开放运行、共同服务转变,逐步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1、组织设置
社区“大党委”由社区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设党委书记1名,原则上由驻区单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把手”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常务副书记职责),或由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专、兼职副书记2-3名,其中设专职副书记1名,由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兼职副书记和委员由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担任;委员人数不限,原则上辖区内的党组织均应有1名以上同志进入社区“大党委”任委员,以确保社区“大党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
社区“大党委”的产生实行“推荐任命”的方式,即由选举产生的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直接进入,其他委员由党员代表大会在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员民警、非公企业党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中推选产生,报街道党工委审批、市委组织部备案。委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是热心街道、社区事务;二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能够正常参加“大党委”的相关活动。 社区“大党委”委员属于兼职,不占现有编制和职数,其任期同街道、社区党组织任期一致,出现空缺及时补充配备。
2、主要职责
社区“大党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委员讨论决定区域内社会管理、党建工作、社区建设以及居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等;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源,统筹协调各类基层党组织,策划并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研究讨论区域内党员教育管理等事项,引导在职党员在居住地亮明身份、发挥作用。
二、稳步实施
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周密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进行,及时开展组建和建章立制等工作。
1、广泛宣传,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寄送《致辖区单位党组织的一封信》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大党委”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统一各级党组织思想认识,引导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参与热情。
2、调查摸底,打好基础。组织工作人员逐单位逐门店逐户走访,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辖区内各类单位区域分布、行业情况、党组织建设等基本信息,分类建立信息台账和资料库,为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奠定扎实的基础。
3、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明确“大党委”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议事规则、管理考评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大党委”管理到位、职责清晰、运转高效。
三、健全机制
1、建立协调议事机制。社区“大党委”要按照工作职责,围绕区域内需要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采取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的议事规则,每季度召开1次党建联席会议(协商议事会议),共同研究确定工作要点、实施项目、推进措施等,共同协商解决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并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年终向党员代表会议或党建联席会议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
2、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原则,整合辖区各种资源,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明确社区和辖区各类单位的权力、义务、合作内容及目标任务等,并联合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等活动,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在街道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双向沟通服务机制。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沟通,了解辖区单位需求及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辖区单位也要主动加强与所在街道、社区的联系,积极参与支持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认领公益项目,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4、建立考核评议机制。采取定期自我检查等方式,把社区“大党委”运行情况、工作成效纳入党建考核、领导班子建设、文明单位创建考核内容,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并以不同形式通报评议结果。同时,将各部门、各单位参与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共建情况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四、加强组织领导
1、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破解传统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系不紧密等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2、统筹推进,务求实效。在推进社区“大党委”过程中,注重统筹推进、整体提升。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目标,加强指导和引领,形成区域内党建工作共同体,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要根据党员数量和工作需要,合理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加大区域内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力度,加快在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注重在新建小区、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片区、楼院等划分网格,组建网格党组织,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有效做法,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力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篇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结合我乡工作实际,为认真做好基层党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构建美丽瑶乡”的要求,着眼于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二、创建工作目标
(一)领导班子好
1、领导班子成员能自觉学习牢记“两个务必”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领导班子健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奋发有为,顾全大局,决策民主,作风优良,廉洁勤政,实绩突出,班子有一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党支部书记及委员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干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二)党员队伍好
1、党员党性强,作风正,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能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党员干部能带头钻研业务,增强本领;
3、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监督管理有效;
4、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5、按党费收缴标准,及时足额做好党费的收缴工作。
(三)工作机制好
1、党支部议事、决策和工作等各项制度完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2、有一套好的党建工作制度,争取建一间标准较高的党员活动室,有完整的档案资料和规范的办事程序;
3、党内监督的有关制度健全,党支部对党员特别是党员负责干部监督的职责和措施落实较好,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党员负责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
4、有一支业务熟悉、务实细心的党务干部队伍,重视党务干部的选配、培训;
(四)工作业绩好
1、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业绩突出;
2、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评价好;
3、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
(五)、干群反映好
1、党员干部依法办事,求真务实,廉政勤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争取满意率在90以上,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
2、党组织注重了解、反映群众的意见,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群众中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共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创建要求
党支部将按照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创造特色,务求实效。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政班子成员要自觉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研究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2、加强队伍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党员干部素质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党员的学习培训制度,召开高标准民主生活会,搞好党员民主评议;积极探索党员设岗定责的新举措,实施党建、党员电子管理。按程序和要求做好党员组织发展工作,不断优化班子、党员、中层干部队伍的结构。
3、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党支部将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建设好标准较高,管理规范的支部活动室,搞好室内布置,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
4、总结验收
党支部将对照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细则和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认真加以总结,搞好档案、资料归档立卷,认真写好创建工作总结材料,迎接验收考评检查。
四、创建工作的组织-
创建工作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党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刘华中任组长,唐荷花、杨敏、肖江平(常务)为副组长,各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肖江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篇4
为扎实推进我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凝心聚力促发展。根据县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县开展“三进三认”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委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践特色,通过到一线体察民情,与群众“面对面”了解民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强大力量,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和中国有机茶第一县提供坚强保证。
二、活动内容
由委(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所有党员干部参与,进村(居)、进组、进户,“认人”(干部与村民相互熟悉,使干部成为村民的‘自家人’)、“认情”(熟悉村情、户情、民情,使干部成为村民的‘贴心人’)、“认事”(积极听取和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使干部成为村民的‘责任人’),访民情,解民忧。
三、具体措施
机关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身入心入,带着感情,下到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问民计、解民忧,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化矛盾、护稳定、促和谐,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营造党群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着重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宣讲政策,宣传教育群众。通过与群众交谈、开座谈会、上党课等多种方式,大力宣讲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大政方针。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意见;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群众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县委对活动的部署安排;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宣传党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围绕的发展大局,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一个最美、打造两个第一”的发展战略、发展内容和发展举措等。通过宣传,使群众了解政策、支持发展、参与活动。
2.掌握民情,体察民情民意。机关党员干部要按照分工安排,深入每家每户,掌握了解群众户籍、家庭收入等各方面基本信息,并认真填写“三认”工作手册,掌握了解所联系群众家庭的基本情况。要通过到“一线”体察民情,与群众“面对面”了解民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口信息采集,形成电子文档汇总后,于4月25日前返还原乡镇。
3.问计于民,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一个最美、打造两个第一”的目标,按照“三个全覆盖”的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查问卷等方式,问计于民,问策于基层,广泛征求群众对发展尤其是生态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征求群众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坚持边查边改边整,把下基层征求意见作为开展好民主生活会的前奏,认真查摆“四风”问题,研究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凝聚群众和基层的智慧、力量,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4.帮困解难,夯实基层基础。机关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从夯实基层基础的高度出发,主动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帮助基层组织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选好发展项目,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群众,要帮助其与县工业园区企业联系寻找适合岗位。积极与群众交朋友,主动攀“穷亲”,与贫困村、困难户结帮扶对子,记好“三认”工作手册,建立民情台账,力所能及地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党组织为民利民富民的情怀,感觉到党的关心和温暖,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5.下访接访,促进基层和谐。坚持带案下访、现场接访、领导包案制度。集中开展信访排查梳理,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主动介入,逐一与信访人面对面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信访人诉求。对信访人的合理诉求,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按政策、法规及时解决到位;对不合理的诉求,要把政策、法规宣传解释到位;对生活困难的信访群众要进行帮扶。尤其是对一些重复访、越级访的疑难信访案件,加大工作力度,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和办法,下决心予以解决,使上访者息访息诉。
6.听取意见,促进整改落实。要针对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办事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民生工程等问题,带着整改意见和整改措施,上门听取服务对象、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的需要、群众利益的角度,完善整改措施,提高整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推进问题整改到位。
四、有关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最终要由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程度,实际问题解决的力度来体现。下基层不是扰基层、闹基层,而是去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不好,将难以立足于基层,难以取信于基层。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委(局)领导干部要把“三进三认”活动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带头进村、进组、进户。按照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20户,其他党员和干部每人至少联系10户的要求,统筹安排到户,做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2.摆正位置,做好服务。下到基层,摆正位置,放低姿态,当学生不当先生,尽快熟悉基层工作环境,掌握基层工作方法,话说到点子上,忙帮到关键处。要尊重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感情,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转变作风,不做前呼后拥的“贵客”,不做眼高手低的“说客”,不做走马观花的“看客”,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尊重实际不求大,脚踏实地不求名,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3.建章立制,保证成效。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民情日记》制度,记好“三认”工作手册,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落实情况,便于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要将“三认”工作手册中记录的问题、意见、建议及时梳理报单位“活动办”统筹处理。
4.严明纪律,树好形象。机关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和基层的规章制度,主动接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不准参与不正当娱乐活动,不准打牌,不准让基层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土特产,不准干扰基层正常工作,不准增加群众负担,确保在基层做好事、不出事。对损坏党员干部形象、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肃追究本人及领导责任。
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阜阳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三联四建”活动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三抓一增强”工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建社区、驻区单位、联建单位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格局,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群众工作水平,现就建立社区“大党委”制,制定如下试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突出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完善体制机制,整合服务资源,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各单位、各领域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联盟,打造社区、驻区单位、联建单位“一核多元”“互联互动互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新模式,推进社区党建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功能定位
(一)社区“大党委”是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以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社区辖区范围内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党组织融入社区,城市各领域党建与社区党建双向进入、全面融合、联动发展的区域化党建综合体。
(二)社区 “大党委” 是在社区现有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基础上,由乡镇(开发区)党(工)委牵头,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起的联建单位、辖区单位党组织相互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的议事决策平台、服务平台,形成驻区单位、联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共同参与、利益共存、资源共享、联动共建的大党建格局。
(三)社区 “大党委”隶属于乡镇(开发区)党(工)委(专指城市社区所在的乡镇党委、开发区党工委,以下同),接受其党建工作的领导与指导;社区辖区内的每个党组织(联建单位除外)都是社区“大党委”的成员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是联建社区“大党委”的成员单位。
三、主要内容
(一)规范组织设置
1.人员组成。组建社区“大党委”以原有党组织设置、党组织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单位身份、社区干部核定职数不变为前提,采用“现有社区党总支委员+X”模式进行委员配备,即由现有社区党总支委员和聘任的兼职委员组成,兼职委员一般从辖区和联建单位内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聘任,也可从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中的党员负责人、辖区派出所党员民警中聘任。原则上委员总数为奇数,一般为9-11 名,辖区单位数量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社区可增至15名,其中设书记1 名,副书记3名( 1 名为专职副书记,2 名为兼职副书记)。
2.产生程序
(1) 社区 “大党委” 书记的产生
社区“大党委”书记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
(2) 专兼职委员的产生
社区党组织会同辖区单位、联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成立社区“大党委”筹备组。专职委员由现任社区党总支委员直接担任,兼职委员由社区党组织从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辖区派出所党员民警、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中的党员负责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中提名,社区“大党委”筹备组协商推荐产生,报乡镇(开发区)党(工)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3) 社区“大党委”专职副书记、兼职副书记的产生
社区“大党委”专职副书记由社区专职副书记直接担任,同时兼任社区 “大党委” 办公室主任。兼职副书记由辖区单位、联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由乡镇(开发区)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联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会商后提名推荐,召开社区“大党委”全体委员会议协商推选产生。报乡镇(开发区)党(工)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社区召开“大党委”成立大会,兼职副书记、兼职委员公开聘任。兼职副书记、兼职委员与社区不具有劳动聘用关系,不享受对应职务职级待遇,以志愿服务、义务工作为主。
(4)退出和增补
因工作调动等其他原因不便继续履职的社区“大党委”兼职副书记、委员,经所在单位党组织书面通告乡镇(开发区)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后,由社区“大党委”全体委员会议研究,报乡镇(开发区)党(工)委审定,县委组织部备案后,解除其兼职副书记、委员职务。
因不认真履行职责、不遵守相关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经社区“大党委”全体委员会议研究,乡镇(开发区)党(工)委审定,县委组织部备案后,免去其兼职副书记、委员职务。
社区“大党委”专兼职委员任期届满,且不再担任下届委员的自行解聘。兼职副书记、兼职委员任期同社区党组织任期一致,出现空缺及时通过推荐聘任补充配备。
(二)明确工作职责
1.“大党委”职责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各项活动;(2)以党建为引领,参与讨论解决社区内党的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民生事务、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3)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内各类党建资源,谋划、组织共建活动,形成党建合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4)协助社区党组织领导辖区范围内居民自治和各类群团、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志愿队伍的服务功能,保证辖区内居民自治和各类群团、社会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5)抓好“大党委”自身建设,创新载体,树立典型,打造社区特色品牌,示范带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2.委员职责
(1)提出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2)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区域内的贯彻落实情况实行监督和评价;(3)按时参加社区“大党委”组织的会议,共同讨论决定区域性重大事务,带头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4)定期开展调研,及时收集区域范围内干部职工或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踊跃建言献策;(5)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共驻共建。
(三)稳步推进实施
1.广泛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信息平台宣传、寄送《致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大党委”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统一各级党组织思想认识,引导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和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参与热情。
2.调查摸底。组织工作人员逐单位逐门店逐户走访,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社区内各类单位区域分布、行业情况、党组织建设等基本信息,分类建立信息台账和资料库,为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奠定扎实的基础。
3.制定方案。在全面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大党委制”方案,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主动沟通协调,广泛征求辖区单位、联建单位意见建议,确保工作方案切实可行。
4.严格程序。按照“摸底调查提出初步建议人选,与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协商推荐,将初步人选进行公示,上报乡镇(开发区)党(工)委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充分酝酿、严格选聘兼职委员。选出的委员要热心社区事务,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正常参加“大党委”的相关活动。
5.强化管理。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明确“大党委”职责和委员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议事规则、考核激励机制等相关制度,确保“大党委”管理到位、职责清晰、运转高效。
(四)健全工作机制
1.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大党委”牵头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党建联席会议由“大党委”委员参加,可召集联建单位和其他驻区单位参加。原则上,党建联席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点领导每年至少参与指导两次党建联席会议。要规范记录,建立会议纪要,推动党建联席会议常态化、实质化运作,共同研究讨论解决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及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争取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五事联办”的良好局面。
2.建立“双报到”制度。由县直机关工委和县委组织部统筹安排,积极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兴领域等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认领服务岗位,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大党委”每年应将在职党员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情况及时反馈至其单位党组织。
3.建立共驻共建制度。每年年初,由“大党委”牵头,根据驻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提供的资源、服务,明确共建项目,由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及辖区各类组织,结合自身优势认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对照城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清单、“三联四建”任务清单,重点推进9大项目建设,努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和联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4.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每年年初,社区党组织召开由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和本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参加的评议会,分别对驻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予以综合评价。原则上,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少于4次的,不得评为“优秀”;“优秀”比例一般不超过在职党员报到数的30%,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驻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本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驻区单位、联建单位评先评优、荣誉申报以及公共服务单位、物业公司等开展的评价和年检年审中,应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建议,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其参考依据。单位党组织要把社区党组织反馈情况纳入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和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对于部分在职党员参与活动不积极,效果不明显的,党组织要及时督促其整改。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行社区“大党委”是社区党组织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对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乡镇(开发区)党(工)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稳步组织实施。20xx年10月底前,将社区“大党委”全部组建完毕。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社区“大党委”建设。
(二)强化共驻共建。社区党组织每年要与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明确共建项目、完成时限等,并采取适当形式在社区公示,引导督促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自觉履行共建职责;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党组织要共同推进9大项目建设,教育引导本单位党员、群众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要为社区兼职委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好工作职责,同时将他们在“大党委”中履职情况纳入其岗位目标职责。
(三)加强督促检查。县委组织部将定期不定期对社区“大党委”制推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结合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评。有关单位、乡镇(开发区)要对照城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清单、“三联四建”任务清单,逐级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有关乡镇(开发区)应将社区“大党委”制落实作为考核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
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篇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党员构成和组织类型日趋多样,社区与驻区单位联系日趋紧密。然而党的领导体系垂直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下的属地管理体制,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难以突破的瓶颈。面对发展中的机遇,站北社区党委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拓展党建工作领域,为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实现文化站北、实力站北、和谐站北的目标,现制定组建站北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立对区域内党群工作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领导体系总要求,必须立足形势,统筹全局,以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为依托,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共建协作机制为关键,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快速有序发展,实现“利益共存,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双向服务,共赢共进”的目的。
(二)工作任务
1.建立大党委的领导小组并确定组织成员。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根据上级授权,在社区辖盖范围内围绕“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发挥作用。其具体职责是: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市委、区委的决议、决定,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保证党和政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政令畅通。
(2)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民主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3)领导和指导社区行政党委、综合党委和党建协调委员会开展工作,负责抓好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促进廉政建设;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选拔、考察、推荐任免干部,发展党员。
(5)负责辖区内的思想、宣传、统战、信访、保密、武装、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工作。
(6)领导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协调其党政群各组织的关系,支持其按照各自章程独立地开展工作。
(7)支持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依法行使各项行政管理职权,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和改革措施在本辖区的贯彻落实。
(8)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其它任务。
3.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平台,规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有牌子、有阵地、有专人、有电脑、有电话、有窗口、有专栏、有制度”。
三、主要举措
(一)创新组织设置
在社区党工委基础上,将规模较大、影响力大的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社区党工委委员,共同讨论研究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等重大事项。
1、组织体系。“1+X”模式,其中“1”是指以社区为主体,“X”是指吸纳驻街单位派驻党员作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兼职委员。
2、委员构成及产生方式。社区“1+X”大党委委员经区组织部门、社区下派,社区党组织推荐,社区党工委审核、任命产生。书记由社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委员在社区党工委委员的基础上,增设兼职委员。
3、委员职责。委员按时参加“大党委”会议,共同讨论决定区域性重大事务,并积极做好落实工作。工作重点是将党建资源整合到联系服务群众上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百姓诉求;指导辖区新经济组织和新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为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等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其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二)明确议事规则
社区大党委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委员讨论决定辖区重大事务,共同参与和服务区域建设和发展。
1、议事制度。社区大党委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根据议题内容确定出席委员。
2、议事范围。区域性的党建、精神文明、社会管理、社会稳定等需要共同参与协商配合的事项;评选文明先进单位、行风政风评议等涉及评先奖优的事项;和谐社区建设、民生诉求、开展各类区域性活动的事项;其它事项等。3、议事程序
(1)确定议题。会议议题由社区党工委书记确定。
(2)预先告知。一般提前2天预告会议议题、时间、地点等。
(3)讨论决定。召开社区大党委会议,各位委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发表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讨论表决。
(4)形成纪要。经社区大党委会议议定的事项,应规范记录、形成决议,并及时抓好执行落实。
(三)完善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进一步调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区域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工作例会制度。半年召开一次例会,遇到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2、群众工作制度。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项机制,在“1+X”大党委成员单位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集中走访服务、承诺办实事等活动。
3、评议监督制度。每年底组织党员、人大代表以及群众代表,对兼职委员、列席人员履职情况及参加社区共建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
满意度测评。对不能正常履职的委员及时进行调整。考核结果反馈给驻区单位党组织及其上级党组织。
(四)形成工作纪要
经社区“大党委”会议议定的事项,应规范记录、形成决议,并及时抓好执行落实。
五.实施步骤
(一)调研摸底,制定方案。
通过召集地区单位座谈会,走访驻街单位,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征集成员单位对实施“大党委”制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充实完善工作方案,并报区委组织部。
(二)精心部署,组织实施。
按照工作任务,形成点面结合的效应。一是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搭建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二是成立行政党委、综合党委,将驻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两新党组织联在一起来,发挥优势,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召开社区“大党委”成立大会,组建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搭建区域党建的基本框架,进入实质性运作。
(三)总结经验,巩固提高。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区域“大党委”工作长效机制,总结回顾社区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化对“大党委”制的认识,整理一套实践成果,汇编相关资料,并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查验收。
社区成立大党委实施方案 建立社区大党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