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集合6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集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
2020 年某水利系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工作方案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结合水利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
(二)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引导干部职工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引导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引导干部职工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引导干部职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二、重点任务(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WZ 头脑、指导工作,引导干部职工深刻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进认知认同、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干部职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各方面,贯穿到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各领域。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成为干部职工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教育,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干部职工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五)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持续弘扬、努力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深化认知认同、注重实践养成、强化导向引领、坚持文化熏陶,使新时代水利精神成为水利行业和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成为干部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三、具体措施(一)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围绕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社会交往、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规范。提倡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
(二)加强水利职业道德建设。以“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水利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经常性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推进水利职业道德和岗位行为规范建设,水利系统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面开展,倡导水利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促进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实践养成。
(三)加强水利诚信建设。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水利建设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加强事中事后动态监管,促进水利建设市场有序发展。
(四)深入推进水利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巩固“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品牌,推进“人人节水?志愿先行”节水护水志愿服务行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鼓励水利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五)广泛开展节水护水宣传教育。加强水情教育、知识普及和政策解读,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组织节水护水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增强社会公众节水护水意识。引导干部职工积极践行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从自身做起,带头调整用水行为,纠正浪费水的错误行为,弘扬节水护水文明风尚。
(六)强化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廉洁齐家,在家风建设中做表率。积极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以家庭“小环境”温润行业“大气候”。
(七)注重礼仪礼节。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公务员宪法宣誓等仪式,运用重温入党誓词、志愿书及“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增强干部职工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
(八)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水机关、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行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习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消费模式,引导干部职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监督者。
(九)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道德要求,充实道德内容,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充分发挥水利文明单位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龙头作用,把公民道德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立足水利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突出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以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推动干部职工道德素质提升。
(十)发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最美水利人”主题实践活动,精心选树“最美水利人”等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水利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美德善行,使广大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形成见贤思齐、争当最美的行业风尚。推动各地各单位积极参与所在地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推荐活动,营造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十一)营造良好道德环境。水利各类宣传媒体要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推出专栏专题、专项出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激浊扬清、弘扬正气。
(十二)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培养干部职工文明自律网络行为,积极参与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加强网上涉水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十三)发挥法治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水法治建设全过程,落实到水利立法、执法、普法各环节。在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河湖管控、水生态保护等立法工作中体现道德要求。严格水行政执法,加大涉水领域的执法力度,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推进水利普法工作,营造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引导干部职工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科学制定水利政策,防止出现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的现象。
四、组织实施(一)强化党的领导责任。水利系统各单位要担负起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责任,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办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各级文明委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组织职能,高度重视、精心实施、加强督查。及时了解掌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形成公民道德建设蓬勃开展、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发挥重点群体作用。发挥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水利系统各单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第二篇: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努力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始终站在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前沿,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二)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构建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覆盖党的各级组织的全方位学习体系,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等群众性学习组织。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为尖兵,建设一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马克思主义研究传播中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用好“学习强国”平台,编写推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读本,强化人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三)提升理论宣传实效。推动《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前线》等理论宣传主阵地提档升级,打造现象级理论宣传融媒体产品。完善多层次宣讲体系,通过市委讲师团和各类宣讲队伍广泛开展宣讲活动,整合平台资源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五)广泛开展国情市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通过通俗理论读物、形势政策报告会、网上访谈等多种形式,把国情市情讲明白,把形势政策讲透彻,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六)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首都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广泛运用新闻宣传、文艺作品、百姓宣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把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象化的载体,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七)坚持德法兼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中,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营造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氛围。
(八)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道德底蕴,用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厚植首都公民道德建设的沃土。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使之成为全市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九)深入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理念方法,开展民俗展示、经典诵读、文化体验、“文化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市民在广泛参与中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观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十一)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用好首都红色文化资源,着力保护利用以北大红楼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为代表的建党文化资源,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代表的抗战文化资源,以香山革命纪念地为代表的创建新中国文化资源,挖掘展示精神内涵,赓续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
(十二)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聚焦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北斗精神,开展“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传教育,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使首都干部群众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三、具体措施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立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实施好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的大中小学道德教育,推动公民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
2.加强社会实践育人,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组织中学生“四个一”活动,开展北京高校“双百行动计划”、大学生文化育人“六个一”计划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在服务国家和首都的实践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将师德列入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的必修课,通过师德榜样评选、师德模范宣讲、教师风采展示等活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
4.建设优良校风,将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打造成育人课堂,举办文化节、体育节、音乐节、艺术节等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挖掘校史校训校歌的教育功能,开展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修身立德的良好氛围。
(二)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
5.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推进“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探索将其纳入基层治理一体部署,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6.实施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强化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和家长学校等阵地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力度,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年度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科学的家教育儿观念。
(三)以先进榜样引领道德风尚
7.不断完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做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北京榜样等先进典型的推荐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发挥“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示范带头作用,构建先进典型多元化发现挖掘、动态管理储备、梯次选树培育、分级宣传推广和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8.加强对健康卫士、国企楷模、最美警察、最美职工、青年榜样等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不断壮大北京榜样子品牌队伍,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9.广泛深入开展“学榜样、我行动”活动,推动榜样人物个体行为转化为群体效应,发扬首都市民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良好传统,展现新时代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10.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尊崇褒扬、关爱礼遇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维护他们的荣誉和形象,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四)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
11.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贯穿于日常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网络宣传中,体现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报道和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栏目中。
12.关注道德领域热点问题,全媒体打造品牌节目栏目,以事说理、以案明德,曝光、批评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引领社会正气,树立道德风尚。
13.加强传媒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强化道德自律,履行社会责任。
14.通过百姓宣讲、主题演讲、展览展示等社会宣传形式,深入挖掘和宣传好故事好典型,讲好首都道德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
(五)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
1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推进文化精品工程,加强反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类文艺作品的题材规划,推出一批弘扬崇高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的精品力作,体现中国气派、首都水准、北京特色。
16.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管理,整治低俗演出、低俗文学作品,清理网络视听节目和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的不良内容,监管不良广告,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
17.坚持把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艺评论、评介、评奖的重要标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品推介,组织好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评选工作,引导文艺创作生产坚守正道、弘扬正气。
18.建立完善全市文艺人才培训体系,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引导首都文艺工作者崇德尚艺、引领风尚。
(六)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功能
19.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统筹整合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健身服务等资源,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容,推动与区级融媒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贯通发展,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价值占领基层阵地。
20.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北京云”为龙头,打造市级移动平台,建好用好区级融媒体中心,不断完善新型主流媒体格局,推动基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实践。
2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充实展陈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教育功能,组织讲解员培训,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
22.推动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
23.用好标语横幅、道旗、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移动电视等户外媒介做好宣传环境布置,提档升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社区等宣传阵地,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
(七)抓好重点群体教育引导
24.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常态学习机制和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好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道德建设中作表率,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25.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学习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
26.加强对社会公众人物的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完善社会和舆论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公众人物注重道德自律、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八)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27.推动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一米线”“文明旅游我最美”等专项行动,促进市民遵守文明行为规范,恪守文明出行、文明交往、文明旅游、文明观赏、文明上网、文明就医、文明用餐等行为准则,积极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安全秩序,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加强文明行为的组织推动和监督保障,建立完善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文明行为记录、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道德典型礼遇、文明行为白皮书发布等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联合惩戒、对重点领域不文明行为的治理,维护公序良俗、弘扬时代新风。
28.完善社会治理、规范社会秩序,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馆等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服务水平,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和主题宣教活动,增强公民的公共意识、安全意识、规则意识,为涵育美德善行营造良好环境。
(九)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9.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充实道德内容,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为民惠民利民。
30.发挥文明城区创建龙头作用,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建设崇德向上、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以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探索建立大型社区治理新模式等专项创建为突破口,融入首都治理体系,补齐城市文明短板,提升文明城区创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31.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突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32.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立足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突出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职业规范,树立行业新风,引导推动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33.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推进家庭低碳减排、志愿服务等建设,弘扬优良家风。
34.深化文明校园创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实施“中华礼仪教育普及工程”,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机制、拓宽创建活动范围、完善考核评价细则,推动中小学校和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落地落实。
(十)持续推进诚信建设
35.加快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学术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推进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加强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论、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打造“诚信北京”。
36.建立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奖惩措施清单制度、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持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推动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37.深入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质量月、安全生产月、诚信兴商宣传月、征信知识宣传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诚信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信用北京行”“诚实做人守信做事”“诚信文化进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诚信文化建设。
(十一)扎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38.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继续开展“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示范站(岗)”命名活动,深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首都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39.宣传和落实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表彰激励和志愿者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共享和整合利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健全完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扩大志愿服务站点覆盖面,统筹首都志愿者、公共文明引导员和“西城大妈”“东城社工”“朝阳群众”“海淀网友”等社会群体力量,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十二)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40.积极传播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挖掘创新乡土文化,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41.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的规范约束作用,破除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开展“理性追思、文明祭扫”引导行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摒弃祭祀陋习,培育理性追思习惯。
42.提倡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十三)充分发挥礼仪礼节教化作用
43.按照国旗法、国歌法等有关规定,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组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4.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国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等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宣传普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
(十四)推动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首都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6.推动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共建和谐宜居之都,围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全国节能宣传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47.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深化“V蓝北京”“空调调高一度”等环保公益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行动,改善生活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倡导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推动“光盘行动”常态化,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
(十五)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养
48.实施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开展各类文明旅游宣传活动,推动出入境管理机构、海关、旅行社、网络旅游平台等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旅游、求学、经商、探亲中,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展现中华美德,展示首都良好形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49.培育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在各种场合和交流交往中,树立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十六)把好网络空间正确导向
50.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服务、网络文化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创作生产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音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
51.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打造首都网评品牌,发挥品牌影响力,主动设置议题,开展主题引导,将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贯穿舆论引导全过程、各方面,引导网民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十七)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
52.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主流价值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倡导文明办网,推动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经营。完善互联网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行为,依法规范管理传播渠道。
53.倡导文明上网,深入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开展“网络中国节”等网络文化活动,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增强网民自律意识,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十八)丰富网络道德实践
54.积极培育和引导互联网公益力量,引导和规范各级各类网络社会组织,壮大网络公益队伍,形成线上线下踊跃参与公益事业的生动局面,推动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55.组织开展网络公益工程,拓展“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模式,组织开展网上志愿服务、文化交流、道德培育等活动,引导人们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激发全社会热心公益、参与慈善的热情。加强网络公益规范化运行和管理,完善相关制度,促进网络公益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网络成为传播文明的重要阵地。
(十九)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56.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网络治理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综合治网格局,加强首都互联网协会等相关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
57.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社交平台、各类公众账号等管理,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建立完善新技术新应用道德评估制度,维护网络道德秩序。深入开展“清朗”“剑网”“清网”“网上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欺诈、造谣诽谤、网络黄赌毒、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二十)强化法律法规保障
58.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首都法治建设全过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规规范,推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生态保护等理念融入立法内容。
59.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裁判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功能,定期发布宣传道德领域参考性案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60.推进全民守法普法,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法治宣传周等节点,精心组织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宣传宪法和法律法规知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
(二十一)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61.设计制定、实施执行各项公共政策制度时充分体现道德要求,坚持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科学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改革举措,在涉及就业、就学、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62.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和纠偏机制,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及时纠正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的突出问题,促进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形成有利于弘扬主流价值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
(二十二)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
63.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厂规企训等行为准则,突出体现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更好发挥规范、调节、评价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
64.发挥各类群众性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动落实各项社会规范,共建共享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文明。
(二十三)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
65.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66.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特别是对于损害国家尊严、出卖国家利益的媚外分子,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发挥警示教育作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一进行整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四、组织保障
(一)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责任,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统战、政法、网信、发展改革、财政、外事、教育、科技、卫生健康、交通、民政、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党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履行公民道德建设责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各区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力量、精心实施、加强督查,抓好工作任务落实。要注重分析评估公民道德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强道德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动形成公民道德建设蓬勃开展、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今年9月20日是第20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区委文明办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的通知》,具体相关事项如下:
一、充分认识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的目的意义
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的目的是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要围绕“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突出重点,运用多种措施和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1.与迎国庆系列活动相结合
要结合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积极发动广大市民群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公民道德文化,依据市民文化需求,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和载体,形成各自特色,例如:通过悬挂国旗、海报、宣传栏等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爱国热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
2.与创城和精神文明系列相结合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志愿者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挂钩联系户开展入户走访;积极推广文明餐桌礼仪和文明用语,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等。
3.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
要以抗击疫情为契机,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广泛宣传新冠肺炎防护科普知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增强群众自身免疫抵抗能力,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引导群众科学预防、及时诊疗、平稳应对。
4.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各学校要在开学初,组织全体学生上一次公民道德宣传主题课。通过宣传道德模范,宣传公民道德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遵循,学习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增强遵德守礼意识,让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
5.与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要把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融入到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组织发动各单位、村镇、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一次中秋帮扶道德典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有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道德典型。通过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道德典型,给他们送去真情关怀,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全社会倡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同时,要逐步完善帮扶礼遇道德典型的措施,发掘宣传帮扶礼遇道德典型的生动事例。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
“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是一项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各镇(街)、单位必须结合各自实际,充分认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并且利用各种宣传地,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活动引向深入。
2.强化宣传
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楼宇视频终端、LED显示屏、单位网站和公众号、公益广告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福建省志愿服务条例》等,要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宣传。要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溪南广场特色点,以公民道德模范广场为宣传阵地,充分发挥道德教化、制度规范、示范引领和环境净化的作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3.做好总结汇报
为便于宣传工作的开展,请各镇(街)、单位将活动开展情况以书面形式做好总结,并及时上报。
第四篇: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教育引导,营造见贤思齐、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
1.巩固壮大学校德育阵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推进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注重融入贯穿,将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建设优良校风,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养成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立德修身的良好氛围。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引导学生参加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在劳动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道德教育手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华经典诵写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读家乡、爱祖国、乐成长”主题读书教育等活动,有计划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展馆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党日团日队日、研学、春游秋游等主题实践,在校园活动和校外实践中体现价值导向和道德追求。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
2.注重家庭文明和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加大家教家风宣传引导力度,收集挖掘传统治家名篇、红色家风传统、现代家教故事,通过媒体专题专栏和通俗读物进行推介,用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教育人、感染人。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评选和“湖湘好家风好家训”“潇湘家书”征集展示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通过学习效仿先进典型的美德善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加快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3.选树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以推荐宣传各行各业先进人物为着力点,推动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榜样成为社会风尚。健全完善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制度,发动基层群众分层推选各类先进典型,使评选推荐的过程成为宣传教育的过程,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融合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各类载体,广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突出事迹和时代精神,实现“选树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大力尊崇褒扬先进模范人物,建立健全关爱礼遇制度,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4.创造崇德向善道德环境。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新闻媒体和出版机构要将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全面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开设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解疑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监督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现象的专题专栏,加大道德主题内容创作出版,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夯实基层德育阵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通贯通。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水平,更好实现育人功能。用好景观、灯箱、宣传栏、文化墙、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户外媒介,制作刊播优秀公益广告,开展与整体环境协调的常态化宣传。
5.抓好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突出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将其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规划指导,深入交流互鉴,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打造体现道德追求、引领时代风气、富有湖湘标志的文艺精品。实施优秀湖湘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湖南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三湘文化惠民工程,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6.聚焦重点群体教育引导。加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理想信念教育和政德修养,督促他们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品格,在道德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主动走近青少年、倾听青少年,真情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悉心教育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对文化文艺名家、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各领域社会公众人物进行思想政治引领,鼓励他们承担社会责任,注重道德自律,树立良好道德榜样。引导传媒、网络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加强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自觉弘扬正能量。做好产业工人、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等群体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推动实践养成,打造立德树人、久久为功的平台载体
7.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交往、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规范。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方法手段,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面貌,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持续深化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破除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提倡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和非法宗教势力渗透。持续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美丽乡村、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拒食野生动物、全民健身、全面控烟等行动,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鼓励人们投身美丽湖南建设,参与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保护好“一江一湖四水”,守护绿色家园。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8.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道德要求,充实道德内容,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要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突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群众文明素质。文明单位创建要立足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突出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树立行业新风,引导从业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文明家庭创建要聚焦涵育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文明校园创建要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开展湖南省文明社区(小区)、文明窗口单位、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集市、文明餐饮示范店创建活动。加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动态管理。
9.深入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入法入规,修订完善《湖南省志愿服务条例》,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开展。将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要内容,以“亲情季”“成长季”“丰收季”“诚信季”为主题,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内容,组织开展“绿色卫士”“关爱山川河流”“法润三湘”“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智惠湖南”“笑满三湘”等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健全激励褒奖机制,完善志愿者公益保险赠送制度,命名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选树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先进典型。
10.充分发挥礼仪礼节教化作用。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落实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出入境管理机构、海关、旅行社、网络旅游平台等要引导居民在境外旅游、求学、经商、探亲中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重礼节、讲礼貌,展现中华美德、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11.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切实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社会环境。加快我省社会信用立法进程,完善湖南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进信用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用好网络和媒体平台,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开展创建诚信单位、诚信行业、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主题活动,深化“政府守信践诺行动”“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和“诚信之星”评选发布等活动,宣传推介诚信先进集体,激励人们更好地讲诚实、守信用、履承诺。
三、优化内容渠道,建设健康向上、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
12.建设健康网络内容。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以“学习强国”湖南平台、新湖南、华声在线、芒果TV、红网(时刻)等为骨干,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传播体系的优势,以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涵育公民道德。加大网络内容作品扶持奖励力度,发挥湖南文化产业优势,着力创作生产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音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优化各级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矩阵建设能力,积极稳妥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友在思想碰撞交流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凝聚共识,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13.培养网络文明自律。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责任,监督互联网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履行网络运营主体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规范管理传播渠道。倡导文明上网、绿色上网,面向全体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广泛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等活动,在中小学组织开展预防沉迷网络教育活动,引导网民远离不良网站和不法行为,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14.丰富网络道德实践。加强网络公益宣传,壮大网络公益队伍,引导人们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创新网络公益形式,加强线上线下联合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活动,鼓励网络“大V”、普通网民争当志愿者,培育“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新风尚。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完善公益行为积分制度、记录制度、激励制度,引导网络公益活动健康规范开展。
15.净化网络道德环境。大力推进“清朗工程”,持续开展“净网”“剑网”“清源”等专项行动,整治网上突出问题,加大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力度,维护网络道德秩序。深入开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清理网络欺诈、造谣、诽谤、谩骂、歧视、色情、低俗内容,严厉打击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大力整治渲染青少年校园暴力、网络霸凌、自杀自残等有害信息传播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四、完善法治保障,鲜明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制度导向
16.强化法规规章保障。坚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立法,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湖南建设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成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尊崇英雄、志愿服务、孝老爱亲、网络文明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及配套制度。加强和规范法律法规适用和案例引导,鼓励在司法案件的释法说理中适当引入道德评价,建立定期发布对司法办案有普遍指导意义、对道德建设有示范作用案例的制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性法治活动,推进全民守法普法,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17.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充分运用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道德建设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利益引导机制。在涉及就业、就学、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完善公共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 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防止具体政策措施与道德建设要求相背离,促进公共政策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
18.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健全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准则,用制度规范净化社会风气,有效治理陈规陋习。在规制社会行为、化解社会冲突、平衡利益关系、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日常管理活动中体现道德建设导向,推动落实各项社会规范,共建共享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文明。
19.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涉黄涉赌、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扫黄打非”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严格执行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依规严肃惩戒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五、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20.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领导责任,将公民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谋划推进。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力量、精心实施、加强督查,抓好工作任务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统战、政法、网信、经济、外事、教育、科技、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民政、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广播电视等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履行公民道德建设责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高校、科研院所和智库机构,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第五篇: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党的十x大和十x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以及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互联共建”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村于与县教育局党支部结对共建,现结合我村实际,20xx年党支部共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发展为根本任务,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固本强基为根本要求,深入开展“互联共建”活动,推动双方党组织按照“五个好”要求,不断改进组织生活、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实效,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双方向间党的基层组织融合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推进黟县大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开展各类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坚持继承创新、整合力量;
3、坚持发挥优势、扶贫帮困;
4、坚持双向互动、共同提高;
5、坚持尽力而为、扩大范围。
二、共建形式和内容
以党(总)支部为单位,采取“机关+农村”的方式,开展互联共建活动。
(一)、基层组织活动共建
双方党支部每年双向互动开展两次组织生活,根据双方的生产、生活和党员的年龄、文化、行业构成及思想实际,以讲党课、党员思想交流、互通支部工作情况、共同探讨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方式开展活动。
(二)、科学发展共赢
双方党支部相互帮助理清思路,做好近期、中长期的组织发展规划,并帮助组织实施,我村将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每半年相互通报一次工作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双方在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党员队伍共管、干部人才共育
双方党组织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工作侧重点,共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每年到共建单位参加组织生活2次。双方党组织共同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针对“空巢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帮助解决流动党员家庭日常生产生活具体困难。
根据形式任务需要,今年为结对党员上一堂党课。与共建单位进行一次座谈,帮助实施好为民全程代理制、“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等载体。
协调有关方面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农民工中开展党的工作。形成城乡互通、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四)、共同认岗领责、党建资源共享
每年年初,由双方共同召开一次党员认岗领责会,以岗位结对子,明确履岗责任,并将岗位责任向社会公示。积极参加和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共同发挥本单位的优势,资源共享。
(五)、困难群众共帮
我村每年协助县教育局党员深入到结对党员家中两次以上,对结对党员给予物资或经济上的帮助,让群众感受到互联共建的成果。通过认真落实帮扶责任,两支部达到携手共进、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通过开展“互联共建”一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党员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的内动力,增强我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党在基层农村中的向心力,促进农村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
第六篇: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
为切实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我校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涵养和实践培育作为着力点,促进全校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推动师生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机制,引导全校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各方面,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象化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重庆特色文化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校师生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化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和重庆地方党史教育,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和学校发展及师生成长故事,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斗争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使全校师生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夯实学校德育基础工作,系统设计德育目标内容,积极开展“德育工作规范化学校”创建。加快劳动教育课程、平台资源体系建设,促进劳动教育形成常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面实施“旗帜计划”,把红色资源转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化共青团改革。(责任单位:党委学工部、校团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基建后勤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注重先进模范选树宣传。做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校园学习宣传活动,精心组织“十佳学子”“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示范岗”“管理育人示范岗”“服务育人示范岗”等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广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营造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工会、人事处)
(三)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成风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把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校园日常宣传中。对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及时进行批评、驳斥和处理,引领校园正气,树立道德风尚,积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各二级学院)
(四)以优秀文化作品传递道德正能量。加强反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类文化艺术作品的策划创作和宣传推广,推动红岩文化进校园,经常性组织开展摄影、书画、绘画、短视频等多形式的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打造好“五月南山”“金秋云梦”和“奋斗人生”系列校园精品活动,使之系列化、精品化、常态化,加强校园文创产品的开发、应用和管理,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产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各二级学院)
(五)加强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橱窗、广播台、LED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及各类讲坛等阵地,通过主题党团日、党团校、青马工程、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明德守礼浓厚氛围。积极探索各类校园媒体融合建设,提升校园舆论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好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不断提升师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
(六)实施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就餐、文明用网等主题活动,积极参与“文明礼仪我带头·争做重庆好公民”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光盘行动”,积极推广文明餐桌礼仪和文明用语,推动践行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开展校园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推动学校场地设施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优化服务水平,为师生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和涵养美德善行创造良好环境。(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教务处、信息中心、基建后勤处)
(七)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新风,优化校园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立足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示范岗评选。利用植树节、校园美食节、二师有“李”等活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文明校园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校园,持续做好文明公寓、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强化校训校歌校风的育人功能,打造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校工会、人事处、基建后勤处)
(八)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推进个人诚信、科研诚信、学业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着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制度环境。完善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推进学术道德与诚信建设,开展学科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科研诚信教育,引导科研人员恪守科学道德准则,践行科研诚信要求。(责任单位: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校工会)
(九)扎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坚持开展“学雷锋月”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理论宣传、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文化支教等经常化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品牌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引导师生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形成生活习惯。(责任单位:校工会、校团委、各二级学院)
(十)注重礼仪礼节教化作用。大力加强仪式文化开发利用,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宣誓仪式、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活动,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1.27”烈士殉难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期间,组织师生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仪式,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结合元旦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开展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实践体验,增进道德情感。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贤、阖家团圆、孝老敬老中弘扬优良传统倡树文明新风。(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基建后勤处、各二级学院)
(十一)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围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生态文明纳入学生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引导师生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等宣传教育或培育创建活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习惯。(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基建后勤处、各二级单位)
(十二)强化网络道德正确导向。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深入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积极开展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积极开发反映校园文明生活的网络作品,以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传递积极人生追求和高尚道德情操,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加强师生安全、文明用网教育,引导全校师生争做中国好网民。加强对网络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让正确道德导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网络工作部、校团委、信息中心、各二级学院)
(十三)加强家教家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校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加强廉洁家庭宣传教育,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带好头、作表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组织优秀家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责任单位:纪检监察室、校工会、各二级单位)
(十四)强化道德建设的法治宣传。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八五”普法、宪法宣传周等,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营造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注重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和载体,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五)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常态学习机制和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党员干部法治德治培训课程,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理念,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在道德建设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持续做好“以案四说”“以案四改”“纪律夜校”等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政治规矩不可违反、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触碰。(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纪检监察室、各基层党组织)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师生公民道德建设的责任,把师生公民道德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各二级单位要把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养成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各方面,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大担当、更好作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落细落实。
(二)加强氛围营造。各二级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成果转化。注重发挥好校园“网微报台屏窗”平台作用,加大对师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师生公民道德建设蓬勃开展、深入推进、全面倡行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评价机制。将师生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校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作为人才培养及意识形态、师德师风、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完善科学评价和政策保障,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见到成效。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及总结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