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8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4-01-12 17:20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语文《搭石》教学设计8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通过“我”感到的,看到的,讲浪花涌来退去的样子,声音和它给“我”带来的欢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一类生字,12个二类生字。掌握“走”字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海边玩耍时愉快的心情。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所学的一、二类生字。学习四个一类字,掌握“走”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些小朋友去过大海,你觉得海边怎么样?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去海边玩了,她还和浪花成为了好朋友呢!请同学把书翻到第7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泛读课文,请同学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为自然段标序号,画出一、二类生字。指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认识一、二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反复认读。

2、同桌互相认读。

四、学习四个一类字

1、学习“走、贝”

(1)根据图片猜字。

(2)演示“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它的字理。

(3)学习它的笔顺。

(4)扩词:走路、行走、走马观花、走南闯北。

(5)“贝”字的学法同“走”,可以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自己讲。可以实物演示。

(6)“贝”字的扩词;贝壳、宝贝。

2、学习“丫”。

(1)教师用手势做“丫”字请同学猜。

(2)书空。

(3)扩词:脚丫、丫头。

3、学习“泪”。

(1)怎样记住这个字呢?(眼睛里流出的水就是泪)

(2)扩词:泪水、眼泪、泪珠。

(3)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流泪呢?

五、复习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两个一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文。

2、认读所学生字。

二、学习两个一类生字。

1、学习“才”“去”两字。

(1)书空,注意“去”的笔画。

(2)扩词:刚才、才华、回去、去年、去世。

2、复习巩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觉得这个小朋友在玩耍时心情怎么样?

2、带着愉快的心情分段来读课文。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浪花送给了小女孩什么礼物?(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注意雪白和青青都是表示颜色的词。

四、处理书后习题:

1、读一读:开火车读。

2、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注意先领读一下这些短语,在让学生说一些如( )的苹果,xx的香蕉……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填,如红红的苹果,好吃的苹果,大大的苹果,甜甜的苹果等。

3、提问题:读完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快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吧!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课上,也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查找资料解决。

《浪花》教学设计

浪花 教学设计(共8篇)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语文一年级拼音教学设计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2

一、文本解读:

《尊严》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是以“诚实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要求学生潜心会文,在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尊严》是一篇故事内容简单却具有极强哲理性的文章。本文对哈默有骨气、有毅力、有自尊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展现的。而对尔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长者风范却暗含在他对主人翁哈默维护自尊的请求中。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生的理解都是在浅表层次,口号式、标签式的答案居多,还有的孩子不理解哈默为什么不先吃饭,后干活?我想,教学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先吃饭还是先干活都是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的,都是一种尊严,而哈默的固执,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人格。它是一种坚守问题,是哈默在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它体现了哈默的自尊严和责任,体现了自尊自立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让他得到了杰克逊的赏识与尊重,同时,这也是他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尊严、逃难、款待、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3.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理解“尊严”一词的意思;读熟课文,预习课后生字。

2.教师准备:

查找和“尊严”有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3

第1课时

一、一锤定音。(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吞噬 咆哮

钹 招徕

二、变来变去。(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组词)

——( ) ——( )

——( ) ——( )

三、小小变色龙。(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四、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五、找朋友,拉拉手。(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俊俏—— 鼻祖——

吞噬—— 恐怖——

敦厚—— 吉祥——

六、变化多端。(用“歉”字组成词,恰当地填在句子里)

1.小华踩了明明的脚,赶紧( )说:“真( ),我不小心踩了你的脚,请原谅。”

2.由于气候突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今年的粮食 ( )了。一想起这件事,村长老李内心就充满 ( )。

七、画龙点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有一点点错误,我们( )不能放过它。

2.( )战士们渴得嗓子都冒烟了,( )谁也不去摘老乡的苹果吃。

3.( )老人真诚的鼓励,( )我的技艺有了提高。

4.( )没有他们的帮助,我( )来不了北京。

八、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你知道下面表示年龄的词语吗?

十三岁称为( ) 二十岁称为( )

三十岁称为( ) 四十岁称为( )

五十岁称为( ) 六十岁称为( )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一、shì xiào bó lái

二、疆(边疆) 晾(晾晒)

缰(缰绳) 琼(琼剧)

俏(俊俏) 嘹(嘹亮)

峭(峭立) 獠(獠牙)

三、zàng(藏族) nà(蒙娜丽莎)

cáng(隐藏) nuó(婀娜)

四、略

五、美丽 祖先 吞没 恐惧 诚实 如意

六、1.道歉 抱歉 2.歉收 歉疚

七、1.即使……也…… 2.虽然……但是…… 3.因为……所以…… 4.如果……就……

八、豆蔻年华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花甲之年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俺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发明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俺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方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俺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2、今天怎么不见俺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身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同学留意自身不会读的字。

(3)同学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同学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同学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五、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身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同学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同学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5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辨析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感受顶针句表达效果。

3、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4、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5、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同座合作读,指明读,教师及时正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四人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

3、思考:从这些成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齐读成语,分男女生读成语,对答成语。

5、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尝试运用。

6、交流拓展:还有哪些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顶针的句式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全班齐读,进行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点拨引导。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句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朴素的感情最美;句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苗儿的变化;句三:环环相扣,环递式的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连锁。

5、齐读,感受语言紧凑琅琅上口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顶针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

2、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礼记.曲礼上》。

3、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

4、自己再读一读,默背。

5、同桌背诵,齐背。

6、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7、师生共同小结。

四、指导阅读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通读短文。

2、学生简单描述: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认真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4、全班相互交流评议。(双方在争执中两败俱伤,让第三方获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5、学生尝试独立讲这个故事。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就得制定一个寒假活动计划。这次习作就是学写寒假活动计划。

二、明确要求。

1、有目的地阅读范文。思考提示:

(1)寒假活动计划的格式;

(2)写作注意事项;

(3)范文的内容分别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点拨。

格式:标题“寒假活动计划”写中间;正文计划要写清楚寒假计划的目的;计划内容分条款写,后面的日期署名在右下角。

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内容:丰富,结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性。

三、交流拓展。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寒假的打算。

2、选取典型,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一、学生制定自己的寒假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学生习作,集体评改,教师评讲。

三、学生修改誊写。

四、教师小结。

习作讲评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6

一、什么是“主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是以问答形式展开的活动, 因此教师总是在教学设计中围绕重难点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而琐碎、细小缺乏思维含量的问题造成了课堂上教师“碎问”、“串问”、“追问”,学生或疲于应答或懒得思考,渐渐丧失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那么什么是“主问题”?余老师给出了答案“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可见,主问题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更是把课堂的更多时间留给了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去活动探究,而老师则退到学生后面为他们提供支架和舞台,给予点评和小结。这不正和我们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学讲计划”不谋而合吗?

二、如何设计“主问题”?

余映潮老师从“主问题”的运用方式、设计要求和设计角度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日常教学中的探究“主问题”设计的方向。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主问题”的运用方式。在课文教学的初读、进行和深化阶段,不同的“主问题”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情、根据综合设计出几个主问题再布局、删减。刘春老师也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实施》一文中提出将课堂中的主问题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学习目标问题化。

三、我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在我看来,余老师提出的“主问题”阅读教学和“板块式”教学结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上的几个主问题其实就是构成了几个教学活动板块。而部编版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的结构体系,使“主问题”和“板块式”教学如鱼得水。正如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编版教材的“主问题”意识,很多课后问题便可以作为主问题来设计教学板块进行突破。如《树和喜鹊》课后题“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及《要下雨了》课后题“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这些是着眼于整体理解感知课文的主问题;《端午粽》课后题“你知道关于端午粽或粽子的故事吗?”这是拓展与运用板块的主问题;《动物王国开大会》课后的写通知练习则可以转化为语用方面的主问题。课文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课文的题材特点,

那天我翻到了余映潮老师《语文教学设计技法八十讲》第七十六讲——长文短教,妙在选点,这不是我一直想要找的吗?长文也是难文,我感受很深,又是一篇长课文,一讲就是两三节,讲的是很好,很透彻,但学生掌握好了吗?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有哪些收获呢?是啊,我们总担心自己内容分析不到位,想要面面俱到,但这真的是学生喜欢的吗?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走的很吃力、很辛苦,但没明白老师到底要他们掌握什么。假如我们能在课堂伊始就告诉他们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找到重点,那他们就会摘到属于自己的大桃子。

当然要想做好这些并不容易,于老师对老师长文短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老师要用心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多角度研读课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取、进行组合、进行提炼、进行选择。第二、课堂开始应有一个整体把握才能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第三、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点有关内容的讲析,以求更好地对整篇课文进行覆盖。第四、对内容的检查与选择也有讲究。可以完成一两个教学的重点,可以讲透一两个难点,也可以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等等。

总之,“选点扭打,深入品读”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还可以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阅读探究的空间。让一节课的目标能够达成,让学生学有所得,真的,余老师的这本书,我接下来一定会细细品读,争取提高一下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理解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难点:

1、理解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说教法: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我采用引导和启发法。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说学法:

我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环节和设计意图:

本课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抓住重点。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欣赏图片,学生深深的陶醉在如此缤纷神奇的世界之中,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刻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让我们一同走进富饶的西沙群岛吧!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边读边做标记,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地理位置,总的特点——海水——海底——海滩——海鸟——保卫建设海岛的人们”这几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3、指导阅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导。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段落的指导上。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含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从三个层次入手:a 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想象海水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我采用填空的形式加深这部分的理解就比较具体的理解了“五光十色“的意思了。b 再弄明白哪儿水深,哪儿水浅,与地形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出海水给人带来的神奇之感。c 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理清第1句与第2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我设计了这个练习题。因为海底有( ),有( ),有( ),海水( ),所以从海面看( )。

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水的深浅息息相关,感受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3)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读-划-理解-读的方法”)这一段。然后设计练习题检测自学情况{出示课件:导读海底的岩石上长着( )的珊瑚,有的像( ),有的像( ),( )到处都是,大龙虾的样子很( )}

[小学生的抽象能力不强,在这一段学习中,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的情绪特别高。运用电教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的教,学生轻松的学,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统一,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4)默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说明鱼多的词。

通过理解成群结队等词语,体会出鱼的种类多。在此基础上提问:“这段除了写鱼多还看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鱼的动态美。

在指导朗读描写鱼这一段时,里边有个较长的排比句,我将引导学生学会断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层次感。这段最后一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赞叹之情。体会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是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而是进一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的数量之多,从而体会到这里物产丰富。

(5)分组学习第4、5自然段。

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反馈质疑,体会富饶,对结尾段加以理解。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后问:为什么西沙群岛必将更加美丽、富饶呢?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

4、升华主题。

(1)整体回顾:当学生对课文有清晰的认识后,我提出问题:你喜欢西沙群岛吗?你能用上一个词概括你对西沙群岛的感受吗?

(2)总结拓展:把自己在这节课中有关西沙群岛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再静静地读一读书,上网找找有关西沙群岛你感兴趣的资料,下节课与大家一起交流。

标签: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