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6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4-01-29 18:11阅读数:0

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6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领导干部,主要指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中的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干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篇1

近年来,我市按照“*”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5+1”文件和省里的5个配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勿庸置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状况与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借这次县(市、区)换届考察之机,专门就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力图通过调研,对如何切实加强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意见建议,为推进“三个温州”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近几年,我市着重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五项工作:

(一)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加大教育培养力度。

1、坚持用“*”重要思想武装领导干部头脑。长期以来,我市把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及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领导头脑,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短期培训班、专题研修班、读书会等多种载体,抓好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20*年9月开始的“三树一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通过认真实施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档案,把理论学习的考试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促进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20*年来,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理论学习考试1950人次;1196名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了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

2、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针对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提出相应学习要求,实行案例教学、实地调研、学工、学农和军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年以来,市委党校共举办县(处)级班、中青班、乡镇党政“一把手”班等培训班50期,培训干部达3252人次。二是打造“温州讲坛”品牌。从20*年开始,我市整合市属单位的各类讲座、论坛等学习资源,开辟“温州讲坛”,邀请省部级领导、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作专题报告。至今已举办17期,听众达1.3万多人次。三是充分利用高校培训基地。安排县(处)级班、中青班等学员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院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MPA主干课程和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理念。举办国外学历培训班,去年开始已经选派了40名干部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MPA硕士学位。四是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国(境)外培训。20*年以来,先后举办了10期赴欧、赴美出国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21名。五是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中央和省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年以来,参加省以上各类培训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有611人次。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3、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根据我市实际,研究制定《20*-20*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岗位锻炼部分)》。为确保取得实际效果,我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挂职锻炼活动。一是下派,丰富基层工作经验。针对机关一些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工作魄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差的现状,选派700余名市级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村(居),尤其是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地方挂职锻炼。二是上挂,增强宏观决策能力。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侧重加强机关工作的综合锻炼,选派到中直、省直机关挂职锻炼。三是外派,学习先进经验。选派干部到上海浦东、苏南等地挂职锻炼,让干部开阔视野,取长补短。20*年以来,已选派了100多名市管干部参加挂职锻炼。

(二)着眼于增强领导干部队伍活力,加大干部选拔交流力度。

1、全面推行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要求,在今年的县乡换届时,我市采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重点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评价,实际效果比较明显。

2、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一是培养性交流。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或机关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实行纵向交流,对经历单一的优秀干部实行横向交流,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交流中锻炼成长。二是需求性交流。把干部交流作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即在交流干部前,首先对领导班子的结构排队分析,找出各个班子结构的缺项,本着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通盘考虑,采取“内选、外调、下派”等方式,统一调配交流干部。三是回避性交流。为避免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犯经验主义错误和被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束缚住手脚,市委在《条例》规定的范围外,还对在同一班子中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20*年以来,有65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

3、推行和改进公开选拔方法。一是采取考选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考选是以组织推荐为主,由各级党组织把好报名关,推荐干部参加考试。这样,既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又做到高效、简便、实用。二是探索建立公开选拔有效期制度。对经过公开选拔笔试、面试后入围,且考察结果比较好的干部,在两年内开展的另一次公开选拔中,给予放宽报名条件或免予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等措施。同时,把这些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在平时干部提拔使用中,优先考虑。三是把公开选拔与后备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在设置公选职务的任职资格条件时,认真分析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尽可能为后备干部参与公开选拔创造条件,积极动员有潜力的后备干部报名参加考试,在讨论决定任用人选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后备干部。20*年以来,公开选拔4批,共选拔49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去年,还公开选调了14名机关中层干部,促进了干部的横向交流。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干部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4、加强领导班子配备建设。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为政、为事”三者统一,坚持凭实绩选拔使用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那些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注意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既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又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性别结构。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意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使班子分工合理、专业配套、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整体功能。

5、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要求,认真做好后备干部工作。在选拔方面,采取大规模选拔和日常滚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20*年,我市开展大规模后备干部选拔活动,共选拔出759名市管后备干部。其中:35岁以下263名,占34.7%,30岁以下75名,占9.9%;大学以上学历472名,占62.2%,其中研究生学历50名,占6.6%;女干部156名,占20.6%;党外干部64名,占8.4%;少数民族干部13名,占1.7%;还有一定数量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对后备干部进行滚动式管理,通过公开选拔、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专门人才定点推荐等渠道,及时将优秀人才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同时,及时将表现一般的干部调整出去。在培养方面,不仅注重理论素质培养,而且非常重视实践锻炼,提高后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年以来,共有406名后备干部参加了中青班学习;有200余名参加上挂、下派、外派、互派等挂职锻炼。在使用方面,要求提任的干部一般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否则要专门作出说明,到目前,已提拔使用54人。这次县(市、区)换届,拟提拔人选中有93名后备干部。

(三)着眼于领导干部队伍规范管理,畅通干部“下”的渠道。

1、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力度。在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规定了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下”的7条标准,即: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组织领导能力差,不能胜任现职领导岗位;在领导班子中闹无原则纠纷,严重影响班子团结或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以权谋私,存在不廉洁问题;工作不负责任,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较大的损失;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工作实绩差;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达到30%以上,无特殊原因的。*年以来,已有4名县(处)级干部因不胜任现职被降免职。

2、严格执行辞职的各项规定。对一些工作失职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干部,严格按规定实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特别是针对温州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干部群众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规范了干部辞职“下海”的行为,要求辞职的干部要书面说明辞职后的去向,并遵守“三年内两不准”的规定。据统计,中央“5+1”文件下发以来,共有19名市管干部辞去领导职务,其中辞去公职6名,辞职从事经营活动12名。

3、明确领导干部任职年龄上限。为了形成领导干部正常的新老更替,防止干部队伍老龄化,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我市及各县(市、区)都规定领导干部达到一定年龄都要改任非领导职务,如我市划定正县级为57岁、副县级为56岁。为加强对“改非”干部的管理,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对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意见》。

(四)着眼于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力度。

1、逐步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预警机制。以党政“一把手”、执纪执法和管人财物的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为监督的重点,立足于事前防范和监督,以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健全了干部监督预警工作机制。一是认真执行党政“一把手”年度总结报告制度。二是着力抓好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三是采取措施,抓好其它干部监督制度的落实。把县级领导干部的收入申报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责任制的内容,年终会同市纪委进行检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信息系统,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多渠道收集干部监督信息。

2、重视调查核实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注重把调查核实的成果运用到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考察、选拔任用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年3月,“12380”举报电话开通以来,市委组织部本级共受理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的举报电话196次,经调查核实后,宣布任免文件无效、取消干部任命决定的1名,诫勉谈话1名,暂缓任命4名。对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反映失实的,我们给予澄清。对举报中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对策并提出防范性措施,增强了干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的监督检查。2005年10月组织5个检查组对10个县(市、区)和25个市直综合部门进行了大规模检查,查问题找原因,并进行整改落实,进一步提高我市的选人用人水平。

(五)着眼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

1、干部任免票决制工作取得新进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干部任免表决方式等进行了探索。20*年,制定了《市委常委会干部任免表决办法(试行)》、《县(市、区)委常委会任免干部无记名表决办法》和《重要职务人选任用征求意见的办法(试行)》,规定凡任免干部都必须进行表决,重要职务任用还需征求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意见。20*年7月,市委全委会通过《全委会对重要职位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试行)》,规定需由市委全委会表决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市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表决,并把所表决范围扩大到部分党委部门副职。票决制的推进,扩大了党内用人的民主,有效提高了用人上的科学决策程度。

2、民主推荐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任用条例》对民主推荐作了专门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唯票论”倾向,即简单地以票取人;另一种是“少数人说了算”,即不能体现群众公认原则。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份出台了《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暂行办法》,建立了定期民主推荐制度,规定一般每年组织一次推荐,推荐结果一年有效;建立了第二轮民主推荐制度,如遇最高得票率在30%以下,或组织上认为得票情况与平时表现差距较大等情况,可进行二轮推荐;实行了民主推荐综合评价制度,规定综合评价为好或较好的,方可确定为考察对象,评价情况差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等。较好地解决了民主推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强了干部工作约束力,提高了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体现了群众公认的原则。

3、用人初始提名权逐步得到规范。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提名环节的规范化、民主化,是监督“一把手”用人权的关键。从20*年开始,在全面推行了市、县(市、区)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使“一把手”的用人权既得到充分保障,又受到合理制约,为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质量,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4、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的探索。从今年4月份开始,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在瓯海区和乐清市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调研试点。该制度主要通过写实的手法,以干部工作文书和有关记录表为载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的办法,对干部提拔任用和平级调整担任重要职位的过程进行全程记实。在记录过程中,突出了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影响干部使用的重要情况的记录,详细记载具体的过程和原因,对干部任免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这次换届,中央和省委对县(市、区)领导班子配备、县(市、区)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中央、省委的要求相比,我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部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水平与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不相适应。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也是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总体要求。有的领导班子没有遵循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的“一把手”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主观武断;而有的“一把手”则比较软弱,不敢大胆指出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缺乏统揽全局和凝聚“一班人”的能力,班子内形不成核心;还有的班子中,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部分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班子缺乏团结和谐的氛围,班子成员缺乏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心胸狭窄,互不体谅,意气用事,甚至相互拆台。出现这些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一是认识上有差距。认为民主集中制会给工作设置障碍,束缚手脚。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这几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执行却存在打折扣和不到位的现象。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的监督,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督,重集中监督、轻日常管理。

(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与“三个温州”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温州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四个多样化”表现得尤为突出,影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也不断增加,不仅有内部的,还有外部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而且各方面交错互动,造成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一是理论修养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忙于应酬,出现了“重业务学习,轻理论学习”,“重文凭升级,轻思想提高”。二是宗旨观念淡化。一些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心情浮躁,群众观念淡薄;有的上进欲望过强、服务意识太弱,主观上怨天尤人,自认为怀才不遇,自我陶醉、感觉良好。三是自律意识不强。有的干部纪律松懈、自以为是、放松自我要求和约束,有的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四是能力水平滞后。与市委提出的在“三个温州”建设中干部必须“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要求相差甚远;干部当中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现象突出,特别是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依法行政的水平较低,处理棘手问题、驾驭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争先意识不强,思想趋于保守,开拓创新不够。

(三)干部队伍的总体结构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要求不相适应。在每次重大人事调整中,市委都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要求,但是干部队伍的总体结构与“四化”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领导干部年龄总体偏高。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8.29岁。其中:46岁以上的452人,占67.06%;36至40岁的45人,占6.68%;35岁以下的15人,仅为2.3%。与省内其他市比较有一定差距:如市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正职仅1人(且为团市委书记),而台州为4人,衢州为3人,丽水为2人;35岁以下的副职仅3人(其中2人为团市委副书记),而台州市为9人,衢州为5人,丽水为5人。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偏低,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90人(占13.35%),少数民族干部11人(占1.63%)。二是知识和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仍有52名干部为高中学历,占7.71%;大学以上学历419人,占62.17%,且第一学历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的为数不多,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领导干部更少,仅60人,占8.9%。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环保、园林设计、外经贸及法律业务的干部较为紧缺。三是结构性班子能力偏弱。有些按结构要求配备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能力偏弱,削弱了班子总体功能。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干部的考核办法有待改进。古人讲:“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刚实施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考核内容过于笼统,程序多而繁琐,实绩分析难以有效运用,特别是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考核缺乏有效的方法。二是干部培养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对干部队伍和人才发展战略的中长期规划不够,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深度和层次性,干部实践锻炼缺乏系统性,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计划性不够。三是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存在备用脱节。一些经长期培养的后备干部备而不用,不仅浪费了后备干部队伍资源和培养成本,也影响了领导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

三、对策和建议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今后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制定新一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规划是先导,是努力目标和方向。抓紧编制《2007-2*1年温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对于加强新时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划》要注意近期、中期与远期结合。要通过对现有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状况的分析,预测今后五至十年我市对领导人才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领导干部人才培养方向和年度目标。通过五年努力,使我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和专业结构以及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更趋合理;领导班子更加团结、和谐、富有活力。为此,要求到2*1年,县(处)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要达到7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5%;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应配备2名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市直机关部门配备1名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年龄上,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要保持50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40岁以下的干部要各有2名,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至少各有1名;县(市)区党政正职中,要有1-2名35岁左右的干部。市直机关部门领导班子要保持50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各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名,并积极选配35岁左右的领导干部;市直机关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中应有10%以上的干部在40岁左右。此外,妇女干部要达到领导干部总数的15%;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要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其中要有2个以上县(市、区)的党政班子配备正职女干部;市直机关部门中,50%以上的领导班子应配备女干部。同时,党外干部要达到领导干部总数的10%;少数民族干部要达到领导干部总数的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成员中应当有少数民族干部,市直机关部门也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

据统计分析,到2*1年,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将有256人年龄到杠(其中妇女干部33人,党外干部25人,少数民族干部3人),约占领导干部总数的37.98%。为此,要结合这次换届,按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目标要求,及早考虑,对后备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以便能够及时地、平稳地接好班,而不会对正常的工作秩序产生较大影响。

(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灵魂,是一个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当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和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团结、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1、以开展“六观教育”为抓手,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通过开展“六观教育”活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人为本的和谐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地以科学发展为己任,统筹兼顾,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明确“为谁发展”的问题,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上,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避免急功近利。坚持正确的权力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服务,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八荣八耻”教育,引导干部树立知荣辱的社会道德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观,要求领导干部增强和谐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六观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

2、强化理论学习,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组织干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战略思想。要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心组织好每次理论中心组学习,做到每次学习有主题、有专题辅导、有重点发言,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要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踏实苦干,又要扎实苦学,科学地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把功夫下在学习上,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要健全完善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学习自觉性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实际水平作为考察、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着力转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作风。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倡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高度,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人民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提倡忠诚磊落,廉洁自律。引导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操,时刻注意克勤克俭,以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保持清正廉洁,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社会、带动群众。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养成理论思维的习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困难。

(三)以和谐顺畅为目标,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握方向、整合力量、团结和谐、步调一致,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和领导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领导制度和政治纪律,所有党员干部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遵照执行,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组织无纪律现象,确保政令畅通。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党组)工作中的具体化,就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十六字方针既有原则和纪律,又有方法和程序。要强化民主集中制教育,提倡“群言堂”,坚决反对“一言堂”,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要扩大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严肃组织纪律,增进班子团结。“一把手”要按照“坚持原则、把握全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的要求,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维护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权威,带头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协调各方,敢于集中、善于集中,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步调一致地做好工作。班子其它成员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处理各种矛盾,积极支持和配合“一把手”搞好工作,在讨论问题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建议,以求决策更加科学有效。要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倡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班子中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良好环境,使民主生活会真正成为班子成员增进沟通和了解,促进团结,形成合力的重要载体。要建立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制度,让谈心交心活动成为加强班子之间和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效手段,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提醒,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局面,使领导班子更加和谐、更加顺畅,以班子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班子内部既要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又要分工负责。凡涉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要工作的布置,干部的任免、调动、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集体决定的问题,都必须集体讨论,决定问题要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得个人专断。要按照党内分工和政府分工相统一的原则,落实好分工负责制,避免多头领导和出现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位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要求,注重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搞好协调指导,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把手”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办事公道,把握全局,注意协调发挥副职的作用,支持副职的工作;副职则应明确角色定位,摆正位置,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从而使领导班子成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有机整体。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这次换届之后,市县及乡镇党委班子要减少副书记职数,同时适当增加政府班子成员与党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因此,要研究探索建立更好发挥常委会、全委会作用,合理分工负责的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班子运作更加和谐、顺畅、高效。

3、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要紧紧围绕提高执政的效能,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当代经济、文化、社会思潮等最前沿的新思路、新成果,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全局意识和跨越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干部安于现状、盲目排外、视野狭窄的问题,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建立开放型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继续鼓励支持优秀人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批40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好外语基础的中青年干部到境外、国外培训,培养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制定领导干部挂职锻炼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以干部挂职为平台加强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根据岗位需要和干部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上挂、下派和外派工作,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努力使领导干部实现“四个提升”:一是决策能力得到提升,能正确把握发展机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当地实际作出科学决策;二是识别能力得到提升,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明辨是非,分清主次,迅速抓住主要矛盾;三是应变能力得到提升,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动态,及时做出科学的分析预测,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四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善于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善闯新路,敢为天下先。从而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以和谐的能力处理和谐社会的关系。

(四)以公平正义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硬起来。

同志深刻指出:掌握住选贤任能的原则和标准,把人选准用好,是一个重大政策问题。选拔一个人,就体现一种政策、一种导向。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在用人上就要以公平正义、公道正派为导向,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公论。

1、突出凭实绩评价干部,改进考核方式方法。一要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制定并实施岗位职责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标准,才能引导和激励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明确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重要工作目标及完成任务的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人。二要推行政绩公示制度。在换届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时,要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公示,让群众知情、监督,以防止政绩虚假、一绩多用等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干部考核考察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三要运用综合考核手段,防止考核考察失真失实。要设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指标、综合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综合发展指标、自然与环境指标等,实现从定性考核为主向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转变,从领导评价为主向领导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转变,从主观结果型考核向过程型考核与结果型考核并重转变。四要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把实绩考核工作贯穿于干部工作的日常管理当中,融合到组织部门干部考核的各项工作中去,与经常性的干部考察工作紧密衔接。要注重换届考核与平时经常性考核的结合,建立组织部门和审计、统计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运用审计、统计结果,发挥审计、统计等部门在干部考核考察方面的独特作用。要拓宽考核渠道,尝试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定期走访单位、阶段性工作考核、干部约谈,以及建立“干部情况动态台帐”、“干部实绩档案”等等,及时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动态。要探索引进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开发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测试软件,建立“温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素质考评系统”,真正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让群众说话,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硬起来。

2、突出凭实绩使用干部,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一个地方的发展,尤其需要那些解放思想敢干的人、心系群众愿干的人、脚踏实地实干的人、学以致用会干的人、深入基层苦干的人。要运用良好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那些善于在问题面前突破重围的人、勇于在困难面前冲锋陷阵的人、敢于在危险面前不畏不缩的人、擅于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攻得下来的人。选拔任用干部,就要追求“为人、为政、为事”三者的统一,注重提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具体来讲,要倡导选拔使用一心为人民,一门心思干事业,不“东跑西走”的人;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扑下身子抓落实,不是只说不干的人;高标准、严要求,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工作不拖拉的人;认真负责,干不好工作睡不好觉、敢于承担责任,不回避矛盾的人;坚持原则,组织纪律性强,不搞自由主义的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胸怀坦荡,平等待人,搞“五湖四海”,不打“小算盘”的人;善于思考,能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工作上有思路,不是操作缺办法的人;坚决执行上级指示,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不简单照搬的人。要改进选拔方式方法,既要选拔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表现突出的干部,也要选拔在定期民主推荐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同时,要逐步实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学习借鉴国外在人才培养、使用和人才资源开发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其他高层次人才。

3、突出凭实绩辨别干部,拓宽干部“下”的渠道。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要求。能上,就要能下;能下,才能上。要引进激励机制,以干部“能下”,来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要采取有效措施,让犯错误的下,混日子的下,群众不公认的下,不称职的下。一要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的成果。对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达不到一定比例、经组织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干部,要坚决下。二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正确区分领导责任的机制,对确属领导干部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一律下。三要严明组织纪律。对诫勉期满而存在的突出问题无明显改进,或诫勉期间出现新的问题的;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明显偏差,或违抗上级命令,后果比较严重的;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职位的;对拒不服从组织安排,长期不在工作岗位的,也要坚决下。四是探索建立末位淘汰制。在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排队,排出名次,在届中、届末考核和连续两年年度考核排在末位的,要视情况予以调整。另外,还要健全完善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进一步疏通“下”的渠道。

4、突出以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今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完成后,原有市管后备干部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必须开展新一轮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根据以往经验,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上岗率与实际存量不宜低于1:2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今后5年,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总量应保持在500名左右。市管后备干部队伍应以35岁至40岁的干部为主体,35岁以下的不少于30%,其中30岁以下的不少于10%;女干部应不少于20%,党外干部应不少于10%;一般应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要采取切实措施,打破干部的地域、部门和身份的限制,建立广泛的人才储备。要按照管现职干部和管后备干部相统一的原则,集中掌握,定期考察,动态管理,统一调配。要改进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充分运用定期民主推荐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成果,条件成熟时,可尝试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引入激励机制,及时淘汰不适合的人选。要根据后备干部的不同经历、特长、气质、潜能及不足等素质状况,制订计划,分类培养。对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承担艰巨任务的锻炼。对那些基本素质好,实绩突出,有培养前途,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放到重要岗位上使用。尤其对那些发展潜力较大而又急需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看准后实行定人定向培养,采取“小步快跑”的做法,使其提前走上领导岗位。要实施“精兵工程”。今后五年,要择优确定100名左右的年轻后备干部作为“精兵工程”培养对象,重点制定培养目标,分级落实培养措施,实施跟踪培养,促使快速成长。

(五)完善监督制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在用人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要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1、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坚持从严管理,实行有效监督,严格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的重要措施。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充分认识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认清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的表率。在用人问题上,要注重从源头上把关,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要继续推行市、县(市、区)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初始提名权制度和干部任免票决制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提名和任免环节的规范化、民主化,合理制约和监督“一把手”的用人权,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质量,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严肃干部人事纪律。认真抓好《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及《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重点防止和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突击提拔干部、“拉票贿选”等问题以及干部“带病提拔”现象,切实防止和杜绝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要加大对举报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力度,发挥举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对反映领导干部和选人用人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出现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要及时谈话、告诫提醒。对凡是一门心思经营自己,因不好好工作,导致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问题而影响大局的人;凡是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问题又拖着不解决造成大局被动的人;凡是“东跑西走”,伸手跑官要官的人等,都不能提拔。

3、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暂行办法》,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行为,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同时,要完善、落实干部署名推荐责任制和干部考核责任制。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失职渎职、违反规定,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要根据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篇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作为国有企业,培养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中层十部队伍,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当务之急。

一、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结构偏大。年龄结构问题可能是当前所有传统国有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每个企业的干部队伍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式,干部层级越高职数就越少,干部晋升的空间和机会就越少,有些干部在同一职级上可能工作五年、十年甚至以上,长此以往,最终出现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

2.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国有企业中层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呈现不合理态势,普遍偏重管理类,技术带头人才匮乏,各岗位专业不对口问题较为突出。

3.后备干部储备不足。中层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滞后,干部队伍未形成梯队化,后备干部队伍尚未达到有用有备状态,难以为企业持续经营发展,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4.干部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缺乏干部培养锻炼、挂职交流、监督管理、容错纠错、考核激励等机制,干部能上能下通道仍未畅通、容错纠错机制仍未健全、考核激励措施仍需改进、培训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川制度管理干部、约束干部、培养干部、激励干部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二、解决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强化培养锻炼,提高干部能力素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增强干部信心,增进干部自觉,鼓舞干部斗志,不断加强中层干部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

2.注重提高专业能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需要,制定干部个人素质提升目标,通过函授教育、职称评审、专项培训、考察交流等形式,强化干部培养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3.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尤其是缺乏基层一线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到基层生产一线和管理难度大的单位去挂职锻炼,安排一批基层后备干部到职能机关跟班学习。同时注重平级交流锻炼,建立管理部门与基层一线、基层一线之间、党政干部间平级交流制度,努力打破干部部门化、专业化壁垒,大力推动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交流任职。严格干部实践锻炼过程管理,建立完善实践锻炼管理考核机制,及时掌握锻炼人员工作表现,提升锻炼质效。

(二)识准用好人才,选优配强管理干部

1.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企好十部“二十字”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树立重品德、重实绩、重能力的选人导向,深入考察干部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严格落实公司的各项决策、是否忠诚干净担当,对政治品行和道德表现有瑕疵的干部,一律不予使用。始终把工作实绩作为重要依据,大力选拔使用工作经历相对丰富、实绩明显的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突出人岗匹配,选拔任用干部应具备相关职位经历或素质能力。

2.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修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综合考核评价、交流挂职锻炼、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退出机制等制度,严格执行干部动议、提名、酝酿、民主推荐、考察、党委讨论决定、任职谈话等必备环节。从程序上突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对符合条件人选较多的岗位采用竞聘上岗形式选拔。

3.选优配强管理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部定员编制,选优配齐管理干部。强化基层单位班子建设,注重选拔政治上强、能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干部担任基层单位党政正职。综合考虑年龄、经历、性格等因素,合理配置党政干部,实现优势互补。

4.加大年轻干部、后備干部培养力度。注重看德才、看潜力,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逐步改善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加强后备干部储备,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队伍。

(三)坚持从严管理,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1.严肃纪律规矩。加强干部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遵守廉洁从业规矩,执行违规违纪处理办法,使干部熟知规矩、敬畏规则,时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建立健全警示教育制度,提醒干部不断强化底线思维,牢记底线意识,自觉坚守从业底线、权力底线、法纪底线和廉洁底线。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分类制定完善中层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更加注重考核干部工作实绩。不断丰富考核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注重通过民主测评、考察调研等深入了解干部,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职务晋升、评先选优、兑现奖励的重要依据。

3.严格日常监督管理。注重通过任职谈话、日常了解、述职述廉、组织考察等方式,主动了解掌握干部情况,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作用,及时收集整理研判各类信息,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

4.完善干部关爱保障制度。主动关心爱护干部,特别是基层生产一线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加强沟通交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探索落实容错纠错机制,鼓励管理干部敢于担当、踏实做事。

总之,中层干部队伍是企业的发展的顶梁柱,是企业人才队伍的核心,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发现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做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企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x月8日以来,我局深入开展了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历时三个多月,能突出重点,抓住要害,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主要针对学习氛围不够浓、创新意识不够强、工作效率不够高、协调配合不够畅、制度落实不够硬、遵章守纪不够严、服务基层不够实等问题。集中进行了干部职工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切实解决了一些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教育活动抓得及时,抓得扎实,干部职工受到了教育,促进了各项工作。

现在我将这项工作作个简要总结,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领导重视,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局党组对这次教育活动非常重视,成立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等工作。做到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为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立了牵头局领导负责制,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牵头局领导参加牵头单位全程的教育整顿活动,先后多次到联系点指导教育活动。通过他们的督查指导,各联系点教育活动得以紧张有序、积极顺利地进行。领导干部带头抓好整改,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到,为下级党组织作表率,为下级作表率,为党员作表率,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各阶段工作措施的落实。

1、宣传动员气氛“浓”。为整个活动开好头,起好步。5月8日召开全局动员会议后,各单位马上进行了动员部署,做到了内容要求人人皆知。

2、征求意见取法“广”。为了找准单位存在的问题,本着“心诚面广”的原则和“不怕亮丑、敢于揭短”的精神,分层次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意见。XX不仅在分局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还分层次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开门纳谏。XX、XX以支部、科室为单位认真收集职工意见。

3、开展谈心把握“诚”。领导班子把谈心活动作为进一步征求意见、找准问题的重要渠道,作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重要途经,作为交流思想、增进了解的难得契机,积极主动开展了谈心活动,实现了交流思想、消除误解、征求意见、查找问题、明确方向、帮助提高的目的。XX分局将班子整改意见整理后发给每一个职工,征求职工意见。

4、剖析材料注重“实”。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和本人个性特点,在“真(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准(找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像(符合自己的个性和工作实际)”上下功夫,认真撰写了个人剖析材料。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XX书记亲自检查学习笔记、剖析材料,不认真的要求返工。

5、专题组织生活会突出“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点,会议真正达到了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的效果,消除了班子成员的隔阂,增进了团结,促进了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提高,实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监察支队严格按照要求认真举行了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每次班子成员均能畅所欲言。

6、责任纪律要求“严”,这次整顿主体是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均按照局里的部署,把整顿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亲自负责,具体组织,认真抓好本单位的作风整顿,努力实现整顿工作目标。各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联络员,落实责任,教育整顿活动分阶段验收,经验收合格后转段,凡明查暗访发现问题或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转段,要进行补课,限期整改。

三、保证质量,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1、明确学习内容。每个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xx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新《党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学习读本》、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委有关思想作风建设的讲话精神等必学文件材料,并结合自身实际选学部分篇目,丰富学习内容。市局将组织两次专题辅导学习。同时每人人手一本笔记本,每人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学习内容都有学习笔记。各单位集中学习不少于三个工作日,集中教育不少于两次,确保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XX特别增加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意识的专题学习。

2、认真进行整改。市局开展明查暗访,征求行风评议员意见,发放作风整顿征求意见卡,启动行风举报热线,基层党组织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等形式主动征求意见。

在动员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查摆问题,所有干部职工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回顾自身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要对照xx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不良作风,并就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要求每人写出了一份书面剖析材料,剖析材料分级把关,分级审查,班子成员的材料由牵头局领导审查,并上交了整顿办公室,各单位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逐人进行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各自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单位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有关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职工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制计了有针对性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整改意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XX分局针对职工提出的中餐问题、XX分局针对项目审批方面的问题都及时进行了研究解决。

3、效果明显。在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期间,各单位、各科室精心谋划,把整顿活动与落实全年的目标任务结合,做到“两促进、两不误”。整顿过程中,每个人思想都有触动,上自由班的少了,反映在工作上,服务意识和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在市委两次抽查和明察暗访中,我局没有发现问题。作风呈现出了四个喜人的转变:一是玩耍的人少了,学习的人多了,办公秩序明显改善,据有一位领导讲,他到基层办事,该单位有一位女同志正好在上网玩游戏,发现后领导,急忙关掉电脑,紧张得不得了。不少干部一改以前上班时间高谈阔论“侃大山”、吹牛打牌玩游戏的不良风气,现在工作轻闲的时候,不是捧起业务书籍学习就是在补习电脑、练习打字。二是坐在办公室的人少了,下基层的人多了。以前个别干部那种坐在机关里“遥控指挥”的不良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和纠正。三是“吃拿卡要”的人少了,“承诺服务”的人多了。四是“我行我素,有禁不止”的人少了,“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的人多了。全局上下政令畅通,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和衷共事,下级服从上级,上级帮助下级,真正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机关工作氛围。。尤其是XX分局、XX支队、XX、XX都严格了考勤制度,特别是XX分局的行风建设一跃成为天元区的前列。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局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学习深度还不够、讨论质量不够高、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大胆创新不够、有的甚至连规定动作都没有完成等等问题,特别是发展不平衡,总的情况分局好于局机关大院,XX好于局机关大院各单位,机关最差。另外,XX扎扎实实走过场,有些班子成员的材料基本相同。尽管这次教育活动已基本结束,但思想作风建设是个永恒的课题,应该说,思想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应该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为期三个月的思想作风教育整顿工作结束了,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通过强化教育、加强管理。结合市委作风建设的要求,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会议精神的学习。迅速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全市会议精神,做到人人皆知。按照会议要求,切实增强不断改进作风的意识,对照讲话中提出的问题,自觉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二是对局系统作风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各单位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评,全面回顾三个多月的教育整顿活动,结合贯彻全市会议精神,在前段抓作风建设的基础上,继续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各科室工作作风进行查访。对查摆出来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并抓紧抓好。建立长效机制并常抓不懈。

三是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因此,机关干部职工要自觉遵守纪律,用铁的纪律约束自己,要认真组织一次规章制度的学习,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工作纪律,树立工作高标准,破除平庸,力求上进,努力提高机关执行力。将对违反工作纪律,出现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的人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篇4

红网祁东分站4月22日讯:21日,全县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在洪桥街道达孝社区召开,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邹文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洪桥街道、金桥镇、达孝社区、风石堰镇紫冲村负责人等与会人员汇报了各自辖区内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好的意见建议,县财政局、民政局等县直有关部门就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邹文胜要求,要精准分析,直面问题,提前谋划明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要多措并举,打组合拳,在保障激励上让村社区干部有奔头,在选优配强上让村社区干部有来头,在教育管理上让村社区干部有想头;要明晰政策,便于操作,确保来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篇5

 一、村干部队伍现状

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在文化程度构成上,初中、高中多,小学和大专少。从年龄结构上来看40岁以下的中青年少,整体上年龄偏大。某镇第九届村“两委”干部共135人,其中35岁以下3人,46岁至55岁62人,56岁以上41人,大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58人,初中74人。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不学理论,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情。

2、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3、缺乏引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

4、有的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不知道山外有山,对外地、外村、外乡镇的新经验、新做法漠然视之,开拓创新精神不强。

5、有的工作被动,精众神状态不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习惯于按上级指示想事,按行政命令办事,不善于动脑筋、想点子,找信息、跑路子,对新形势下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的办法不多。

6、有些村干部“霸气、痞气、油气”思想严重。

7、有些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唯我至上,对镇委强调不准违反的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8、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尚在调整时期还末真正进入正规,为此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导致村干部空缺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存在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能力强的干部人才的余地越来越小。

二是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主要是面子问题,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回乡。即使有些回到农村,也不愿长期呆在村里甘当村干部。

三是部分仍留在村里办企业或搞其它副业的能人,怕当村干部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或怕得罪人,不愿当村干部。由于村庄精英阶层和青年人才的流失,或不愿当村干部,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9、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存在严重脱节,缺乏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和措施,如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问题,对民选村官的监督制约和罢免问题。

10、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

村干部每届三年,时间太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稳定。村干部在这三年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干工作,第三年又要准备选举。村干部的身份是农民,有的村干部因此产生悲观情绪,说是:“村干部真没干头,三年一到就发愁。谁晓得走还是留,不如回家放老牛。”新形势下农村情况非常复杂,村里的工作难度大,村干部在三年中有两年忙着选举,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作,带领村民致富难以做到。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1拓宽选人视野,改善队伍结构

一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要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

二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目前,选拔村干部眼光只局限留在农村里的人。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青年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也可以由机关干部兼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的是用其先进的理念、广博的知识、科学的管理,引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开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新局面。

三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认真做好在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双培”工作,发展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按照村干部职数1:1的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和乡镇班子成员结对制度,积极为他们学习培训、锻炼提高创造条件,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要实行资格认证培训。对新上任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由县组织任职资格培训和岗位素质培训。

二是加强经常性培训。镇组织办要会同涉农、经济等部门,以惠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优势产业,加快村干部培训基地建设。镇委要根据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学习、电教片播放收看、定期检查等制度,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三是要推行“菜单式”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干部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实现按需培训,大力培养实用性、技能性的人才。

3扩大基层民主,转变工作方式

一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味走调的现象。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二是要加强民主监督。要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

4妥善处理好“两委”的关系

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解决“两委”之间不协调的问题。村级班子是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核心,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班子只有团结好,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5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村“两委”班子及班子主要领导每年要进行一次述职,由镇党委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老干部的代表听取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

二是建议延长村干部每届任期。目前,上至中央下到基层政府,每届任期都是五年,到村一级每届任期是三年。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是五年,三年就换村干部,五年的奋斗目标还没有完成就换人,不利于工作开展。建议村里的主要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每届任期五年,其他的村干部每届任期可以是三年。

三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作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

四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6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

一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制度,对业绩突出的不仅要大力宣传表彰,而且在经济上给予重奖,适当拉开档次,坚决破除“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二是政策保障机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当出台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切实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逐步提高收入水平。根据了解村干部对要求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呼声很高。离职村干部面临的既有身份转变,也有经济窘迫。“村官”离岗后,他又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啥收入也没有。用村里人话来说,“台上十年功,下台一场空”;“辛辛苦苦几十年,还得回家去种田”;“干的是硬任务,端的是泥饭碗”;“在职没奔头,离职没靠头”。我们要设法建立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健全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矫正权利运行轨迹。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篇6

摘要: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干部队伍人数短缺、工作任务负担较重、经济政治待遇偏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不足。对此,应加强顶层设计,拓宽来源渠道,强化激励保障,畅通交流渠道,加强教育培训,坚持从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干部队伍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当前繁重的任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笔者对河南省中部某县的调查,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的年龄结构应当是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作用发挥良好,可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以该县为例,据统计,在行政编制中,35岁及以下干部31名,占11.5%;36岁及以上干部239名,占88.5%。在事业编制中,35岁及以下干部9名,占2.4%;36岁及以上干部368名,占97.6%。可以看出,35岁及以下的年轻乡镇干部已属凤毛麟角,大部分乡镇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上,乡镇干部后继无人,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若干年后,乡镇会面临干部大面积退休的情况,即使有新招录人员作为补充,但也面临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

从该县实际情况来看,除早期招聘的合同制干部之外,乡镇干部队伍的补充主要以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为主,同时有少数军人转业分配。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取消,这个乡镇干部队伍主要的补充渠道彻底被堵死,只剩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在2005年的机构改革中,每个乡镇的编制人数被确定为70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各占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退休、调动等因素,目前乡镇的干部人数普遍在45—60人之间。自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由于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名额极其有限,多数乡镇事业单位从未进行过招考,人员只出不进,行政编制人员的进入渠道主要为接收省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考录乡镇公务员、村干部考录公务员三种。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共接收由大学生村官考录的乡镇公务员40余人,其中仍在乡镇工作的30余人。自2008年以来,从支部书记、村主任中招录的乡镇公务员不到10人。这几类人员数量有限,且流失严重,特别是省选调生,大部分在服务期满后以遴选、考录、调整交流等途径到中央、省、市、县级机关工作,目前服务基层期限已满仍在乡镇工作的寥寥无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信访稳定等工作,常常压得乡镇干部喘不过气来。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干部数量大量减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有限的干部人数之间矛盾突出,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为完成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周末及节假日得不到休息,年休假更是难以落实。乡镇干部经常被搞得疲惫不堪,同时还面临责任追究的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乡镇干部的身心健康,挫伤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县以下党政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已得到落实,部分拥有公务员身份的乡镇干部已经享受到相应的职级待遇。乡镇干部补贴人均200—300元已经落实到位,对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也发放了车补。但是,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200—300元的乡镇干部补贴和乡镇干部所承担的繁重的任务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和劳动付出远远不成正比。虽然《公务员法》规定了相应的加班补助条款,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人或者部门敢于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干部发放补助。其次,从事同样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水平和行政编制人员有不小差距,加上没有车补,和行政编制人员工资相差1000多元,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行政编制人员年龄往往偏大,待遇较好,提拔机会较多,即使提拔不了,有的也可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的待遇,所以部分人员有看摊守业思想,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足。事业编制人员大部分年龄也已超过35岁,他们熟悉农村工作,具有一套农村工作经验,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重大项目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身份和政策限制,他们的经济待遇相对差一些。同时,由于政策限制,除了换届时有极个别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平时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再出色也难以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即使政策允许提拔到县直事业单位任副科级领导干部,但在实际中,由于面临县直事业单位人员提拔的压力,也难以行得通,所以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当前,乡镇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收入水平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不匹配,导致该休息的休息不了、该补偿的难以补偿,于是产生得过且过思想。有部分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散漫,作风不实;有的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导致出勤不出力、人到心不到,更有甚者,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政、怠政。加上权限限制,乡镇政府很难自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难以调动起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由上一级组织部门管理,交流往往不存在问题。而一般乡镇干部由于政策的限制,无论是横向乡镇之间,还是纵向乡镇与县直之间,交流渠道均不顺畅,难以实现正常流动。由于每个乡镇的编制数量一样,人员相对固定,建设任务相对较少的乡镇干部相对轻松,建设任务较重的乡镇人员严重不足。这种政策壁垒造成难以根据各个乡镇建设任务的轻重统筹使用全县的干部资源,造成新的不公平。

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针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的培训较多,但往往参加培训的是分工相对较少、可以走得开的班子成员,其他班子成员则由于工作忙而难以走开。针对普通干部组织的培训较少,影响了其能力素质的提高。

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考虑到由于农业税的废除使得乡镇政府工作量大大减轻,乡镇政府的职能由原来的管理转变为服务,但没有考虑到随着形势的变化,乡镇政府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当时所确定的乡镇编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要,亟须随着形势的变化予以调整完善。因此,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强调研,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适度增加乡镇编制,合理调整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比例和收入水平,确定一个规模合理的乡镇干部队伍和收入水平,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根据乡镇工作需要按编制员额配备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全县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面临很多政策壁垒,难以贯彻实行。因此,建议省、市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政策,对原有的不合时宜的政策进行修改完善,为配备乡镇干部扫清障碍。针对缺编现象,有计划地向上级部门争取分批次逐步增加乡镇工作人员招录数量。同时,将县直单位想干事、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下派基层锻炼变为常态。对于新招录的公务员和省选调生,规定最低服务年限应为5年。对于工作人员年龄、性别、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乡镇,通过交流和培训逐步改善其队伍结构,有效解决乡镇干部后继乏人、人才断层等问题。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修改完善配套政策,打通事业编制人员晋升通道,调动事业编制人员的积极性。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的选拔力度,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是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特别优秀的,要大胆提拔重用。经济上,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保障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等权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丰富乡镇干部的业余生活,提升乡镇干部生活质量。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拓宽其视野,使其增长见识。

出台相关政策,让乡镇干部在同一工作地域、同一岗位满一定工作年限后,必须进行异地交流,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选派乡镇干部到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到发达地区或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同时,着力解决乡镇和县直单位之间干部交流不畅的问题,引导县直单位年轻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精准培训,确保乡镇干部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达到《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乡镇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累计一般不少于12天”的要求。在培训内容上,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乡镇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基地,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进行专题培训。同时,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乡镇政府对干部学习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乡镇干部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乡镇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对失职干部严肃问责。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怎么写 中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意见

标签: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