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大班教学设计19篇(大班教学规划)》,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大班教学设计19篇(大班教学规划),以供参考。
大班教学设计1
出示灯笼,讨论:什么时候你看到灯笼?为什么大家喜欢挂灯笼?
小结:在中国的.许多喜庆的节日里,例如马上就要来到的国庆节。大家都喜欢挂灯笼,因为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看上去特别的热闹。
大班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色彩和花纹,感受白底青花的艺术美。
2、尝试运用典型图案花纹来绘制青花瓷瓶。(重点)
3、能大胆动手装饰瓶子,并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瓷器,对瓷器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线描画慕础。
2、物质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页(花瓶外轮廓图),蓝色水彩笔;背景音乐《青花瓷》。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感受青花瓷独特的艺术美。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图片上的瓷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只有蓝,白两色)你喜欢吗?喜欢哪一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2、教师小结:这是我们国家的青花瓷。古人用一种含有钴(gu)的材料来制作瓷器,因为钻经高温烧制后会变成蓝色,而在古代,人们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就叫它“青花瓷”青花瓷只有蓝、白两色,白底青花很有特点,给人感觉很高雅,非常美。
二、仔细观看青花瓷图片,感受青花瓷的纹样美。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青花瓷瓶上的图案。
教师:大家再仔细看看,说说这两个青花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花纹)你看到的青花瓷花纹和图案有哪些?瓶身中间的图案看起来像什么?它的周围还有什么形状的图案?
2、教师小结: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如花瓣、枝条、叶子、云朵、鱼鳞等;也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如山水风景、花卉动物、传说故事等。
3、引导幼儿观察青花瓷上图案的排列方式,发现瓷瓶上不同区域使用了不同的花纹,相同花纹
4出示操作材料页,鼓励幼儿设计青花瓷瓶的花纹和图察。
教师:如果你是名青花瓷的设计师,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来装饰这个花瓶?三、幼儿装饰青花瓷瓶,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者乐)
1、幼儿使用蓝色水彩笔在画纸上进行自由创作。
2、提示幼儿可以将自己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图案或花纹画在合适的位置;装饰图案的列要有疏密,花纹排列要有规律。
3、提配幼儿注重构图,线条要流畅,保持画面的整洁美观。
四、欣赏与展示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谁息意来介绍一下你设计的青花瓷瓶?你的.青花瓷瓶上有什么?你使用了什么图案和花纹?有没有什么代表意义呢?
2、请幼儿分组进行作品分享。
活动延伸:
收集幼儿的作品及青花瓷实物举办“青花瓷展”,请家长参观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大班美工活动旨在让孩子欣赏中国古典之美及青花瓷独特的工艺性,了解一些常见的青花瓷纹样并能大胆动手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先以感知欣赏为先,让动儿通过多媒体、挂图多种形式对青花瓷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感知,慨纳出其展主要的艺术特征(蓝白两种颜色、运用各种花纹进行装饰)、接着对青花瓷几种典型纹样进行了介绍(云纹、水纹、回纹),并让幼儿自由尝试绘画。最后环节出示一个花瓶轮廓,讲请要求后,让动儿自主操作。整个过程环节清晰,幼儿参与度很高。
就幼儿最后呈现出的作品而言,都能大胆有想法地进行创作。画作中体现出幼儿的不同个性以及不同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个别幼儿对于画面元素点线面都有涉足,对于画面的构图疏密也设计得很合理。总体而言,本次的绘画活动还是很成功的。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教师师过于要求幼儿对典型纹样的运用与绘画,对幼儿自我设计纹样的关注不够,未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讲述还可以使用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便于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开阔幼儿思路,这样创作的艺术形式会更多样!以后我们会多加强。
大班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体的控制和平衡能力;
2、提高合作能力、具有团队意识;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平衡木四条,椅子四张,球、纸圈每人一份(用硬纸板做,大小适合幼儿)。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
谜语:水里游,岸上走,瞧它演杂技,鼻子顶彩球、(海狮)
(2)师:海狮喜欢玩什么杂技?(顶球)你们学学它的技艺。
2、海狮玩球。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顶球方法。将纸圈放在头上,再把球放入纸圈内,双手张开,保持平衡。
(2)幼儿四散练习,教师重点指导头部的平衡控制。
3、顶球比赛。
(1)布置场地,如上图。
(2)比赛方法①:幼儿分成四队,听指令依次从起点出发,走过曲线,绕过椅子原路返回,把球交给下一位幼儿,下一个接着走,先走完的队获胜。
(3)比赛方法②:幼儿分成四队,听指令依次从起点出发,走过平衡木,绕过椅子原路返回,把球交给下一位幼儿,下一个接着走,先走完的.队获胜。
活动延伸
1、学习各种传球的方法。
2、学习滚球与抛接球。
大班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学习色彩的渐变知识。
2、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3、感受色彩渐变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活动难点:感受色彩渐变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绘画纸、课件、彩笔、勾线笔、水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引导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彩虹呢?有没有发现彩虹有渐变效果的呢?
2、引出主题:什么是渐变色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说明渐变色。
教师:渐变色是指某个物体的颜色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缓慢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的颜色。
2、认识材料
依次认识操作材料:蜡笔、水彩笔、勾线笔、水粉、画笔
3、选择色彩
教师:小朋友会选择哪些颜色来完成渐变效果呢?怎样涂色会让渐变效果更好呢?
4、完成构图和涂色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渐变色完成一幅美丽的画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还可以创作出怎样的渐变画呢?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大班的一节艺术活动,本次录制微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各种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渐变色,知道渐变色的使用方法。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知道什么是微课?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微课能传达出什么样的信息?通过微课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如何利用微课有限的时间,给孩子们传递出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应该利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来制作?等等一系列的疑问在我们心中围绕,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我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断的进行努力,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后来我们三位老师坐在一起,把这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和分析,经过我们不断的研究,也查找了很多关于微课的.资料以及相关视频,在不断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和目标也不断的清晰,并在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确定了本次微课的选题《神奇的渐变色》,以及活动的教案,活动目的明确,主题鲜明,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渐变色,并能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大胆的运用和使用渐变色。
通过本次微课的制作,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提升了我们的业务能力,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微课制作中,一定会制作的越来越好,一次比一次优秀。此时,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其实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上美好的风景,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坚持,选择努力,选择相信,当我们在次回放自己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时,感觉自己真的很优秀,很棒,我相信,无论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学习中,我们一定会不断的超越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还有机会参加下一次的微课制作,我们一定会借鉴更多优秀的作品,让自己制作出来的微课,更加适合孩子们的学习。
大班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为朋友遇到的困难想办法。
2、了解写信常识,尝试给朋友写信。
【活动准备】
1、《寄给蛤蟆的信》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2、汉字卡片:快乐、难过、高兴、伤心。
3、一个大信封(上面写好收件人邮编、地址、姓名和发件人姓名、地址、邮编)一封信(大一点,可以图夹文的方式)。
4、空信封、各式信纸人手一份,水笔。
5、各种常见汉字卡片若干,如我、你、朋友、幼儿园,等等(可以方便孩子选择、粘贴到自己的信上)。
【活动过程】
一、认识信封,故事导入。
(出示大信封)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你收到过信吗?谁写给你的?写的什么内容?
师:有一只蛤蟆,他从来没收到过信,所以他并不快乐。(出示第2面)
二、欣赏理解,学学对话。
1、出示第3~5面:
一谁来了?他们说了什么?蛤蟆是怎么说的?青蛙又是怎么回答的?
一(出示汉字卡片“难过”)你有难过的时候吗?当碰到不开心的事时,我们会难过,这是一种心情。你还有不一样的心情吗?(根据孩子的回答,分别出示汉字卡片“高兴、伤心”等)
一当看到蛤蟆难过时,青蛙采用了陪伴他的`办法。当你的朋友不快乐时,你们会用什么办法?
2、出示第6面:
一青蛙回家了,他是把蛤蟆扔下不管了吗?猜猜他会去干什么?
一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才能让蛤蟆快乐起来呢?
3、出示第7~11面:
一青蛙做了一件什么事?
一猜猜他会写些什么?
一(出示信)这就是青蛙写给蛤蟆的信,你能看得懂吗?
一青蛙对蛤蟆说了什么?收到这样的信,蛤蟆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当朋友不快乐时,写信跟他说些开心的事情、好听的话,他就不会难过了。
三、尝试写信,大胆表现。
一你最想写信给谁?
一信怎么写呢?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写什么?(结合信上的内容,了解信的基本结构)
一信写在哪里?这就是信纸,有各种各样的信纸,你可以选择自己和收信的朋友都喜欢的信纸。(欣赏各种信纸)
一给你的朋友写封信吧。你可以像青蛙写给蛤蟆的信一样,里还有好多字,你可以选择合适的字粘贴到你的信上。
一信写好了,可以将信封也写好。如果不知道朋友的地址,朋友;也可以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完成。
四、欣赏故事,想象表达。
出示第12面~结尾:
一蛤蟆会收到青蛙的信吗?
一蛤蟆收到信后,感觉怎么样?
一猜猜朋友收到你的信,会感觉怎样?
小结:经常在一起或不在一起的朋友、家人,互相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可以让大家都快乐起来!写信真好!
【活动反思】
故事里的青蛙看到好朋友为等不到信而难过时,及时地坐在了他的身旁,一起陪朋友等信。除此外,青蛙还回家写了一封信,准备寄给蛤蟆,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虽然信比预期的时间来得晚,但是,当看到蛤蟆欢乐的笑颜时,青蛙自己也乐开了花。从中我们也感受到写信对友情的重要性。
大班教学设计6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不得而知。而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体会音乐所传达的如欢快、悲伤等情感,于是,我选择了《静夜思》这样一个活动,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及舞台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又让幼儿通过音乐的形式进行表演,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了自我的认识与想像。《静夜思》这首歌曲是d小调4/4拍结构,人带来一种忧伤的感觉,将作者李白思念家乡的情愫娓娓道来。全曲共8小节,节奏型是x,xx,x—,旋律的起伏是按诗歌的平仄音进行的:如第一小节最后一拍到第二小节的几个音是sol~m~la,这是为“月(仄声)光(平声)”两个字特意进行的安排,s01~m是下行小三度,1a又回到了主音,正好符合仄声到平声的过渡,旋律的变化和语言的规律较为接近,符合大班孩子能力发展水平,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配乐吟诵、歌唱及表演。
二、教学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道具制作、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体验合作表演中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在美工课上幼儿练习画黑夜和月亮,并且会用纸来折帽子;给孩子播放古装片,使孩子了解古代人的着装。
2、材料准备:《静夜思》图片,音乐,纸,颜料,小乐器,古代服饰、配饰、幼儿用书、放大的图片等。
四、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利用音乐的形式,多声部练习训练孩子的听力,帮助幼儿理解声部间的关系,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分配、持续等多方面的能力。
2、让幼儿通过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并综合表演是整个活动的展示环节、使他们更有兴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静夜思》
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通过看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教师: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
2、按节奏吟诵《静夜思》
(1)教师朗诵《静夜思》,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床前”,幼儿接“明月光”,以此类推。
(5)幼儿完整地朗诵歌词。
3、尝试用音乐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教师请配班老师一起给幼儿做示范、幼儿做稳定拍配合。
A老师:“床前明月光。”
B老师:“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复4遍)
分组进行音乐吟诵练习、两名老师各带一组幼儿分声部教学。
尝试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古诗词。
4、共同表演
在活动室各角落设置绘画、道具、表演、配乐区。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根据古诗和音乐的意境进行绘画、制作和表演等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与古诗词。将幼儿的画作为背景,同时穿戴自己亲手制作的简单服饰、道具,进行《静夜思》的吟诵和演唱。
大班教学设计7
1.出示式题卡及其挂着的灯笼。
讨论:2+3=5,这根绳子上挂了几个灯笼?为什么挂5个?2个红灯笼表示哪个数字?3个黄灯笼表示哪个数字?
小结:2了红灯笼加上3个黄灯笼,一共是5个灯笼。可以用算式2+3=5表示。
讨论:2+3=5,1+4=5。这根绳子上挂了几个灯笼?为什么挂5个?
小结:原来同样5盏灯笼可以用不同的算式题表示。
2.个别幼儿操作。
按照画面上的式题,在绳子上挂灯笼,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操作。
看!城墙上的灯笼要挂起来,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师巡回指导: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的`加法题目找到相应答案的灯笼,将它挂起来。
大班教学设计8
语言活动:菜地里的歌
活动目标:
1.区别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习用对歌的方式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
PPT《菜地里的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论。
1、观察图片,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提问:图片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黄瓜、南瓜、茄子,绿绿的、圆圆的、长长的)小结:豆角是青色的,又细又长;萝卜白白胖胖的;黄瓜绿绿的,像穿了一件绿衣裳; 茄子紫紫的,表面很光滑;辣椒红红的',下面尖尖的像是一个长着尖尖的嘴;南瓜的皮越老越黄。
2、猜测:这些蔬菜生长在什么地方?
小结:可能在泥土里,可能在水里。
3、请幼儿仔细观察,说出每种蔬菜的生长地点。
小结:豆角、黄瓜都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也有腾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
1、联系画面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2、播放PPT图片,请幼儿欣赏并找出答案。
过渡:你们都猜对了,那请你们记住答案哦,我们现在来一起念一念。
3、师幼问答。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幼:豆角青青细又长。
4、完整欣赏儿歌,请幼儿一起完整地念儿歌。
三、大家来对歌
1、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分男女两队,一队问一队答,用对歌的形式念儿歌。
教师:你们都很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现在我们来换个方式,用对歌的方法来念儿歌。就像刚刚那样我问一句你们答一句,这就是对歌了。我请女生来问,男生来回答,看看哪个组更厉害。
女:什么青青细又长?男:豆角青青细又长。
2、两队互换问答。
3、分成太阳组和月亮组,采取两句一问两句一答的方式进行对歌。完成一次后互换问答。太阳队:什么青青细又长?什么地下捉迷藏?
月亮队:豆角青青细又长,萝卜地下捉迷藏。
4、按照“(个人)什么青青细又长,(众)嘿~细又长?”的方式念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每念一句儿歌,就在后面重复最后三个字,并加上“嘿”,比如我说“什么青青细又长”。你们说“嘿,细又长”。
数学活动:比一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
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较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
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较的?
4、引导幼儿观察刚才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来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
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较橡皮泥的多少
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相互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较的?
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较的?
3、请幼儿演示比较、并表述比较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思考: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
我会变规则:教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
大班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纽扣,并能进行多角度分类。
2、通过小组讨论,表述纽扣的各种缝制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活动准备:
1、提前做好纽扣的收集工作,泡沫球,安全针,线,无纺布,剪刀,画笔,针线包。
2、提前检查钮扣的数量,安全针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幼儿使用。
3、纽扣图片、“缝”的字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针对各种纽扣进行多角度分类,初步掌握穿针引线的方法。
难点:学会在线尾打结,并能陈述打结的方法。
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
讲述《一颗神奇的纽扣》故事
附故事:吃过午饭,小狼路路和小狐狸莱茉在校园里四处溜达。“快看,那是什么?”眼尖的小狐狸慕莱指羞不远处灌木丛里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说。“我去捡!”小狼路路虽然眼神不如小狐狸茉茉,但动作却更快,转眼间就把那个东西捡了回来。原来是枚银色的扣子,圆圆的大大的挺漂亮。就在小狼路路和小狐狸茉茉仔细端详那枚扣子的功夫,一个小小的声音忽然响起来:“小狼路路!你的嘴巴上有饭粒!”
小狼路路却小狐狸茉茉都愣住了,竟然是那枚扣子在说话!小狼路路下意识地摸摸嘴角,那里果然有粒小小的饭粒。大概是他刚刚吃完晚饭忘了擦嘴巴。“哇,我们捡到一粒魔法扣子”小狐狸茉茉兴奋地大叫起来,可她的话音还没落呢,扣子又说话了:“你们说的没错,我确实是一颗神奇的钮扣,但是我迷路了,我找不到我的家了,你们能帮我找到我的家吗?”。“你的家在哪儿呢?”小狐狸茉茉轻声的问。“我的家在一块无纺布做成的花朵上,我就是被缝在上面当做花蕊的,可漂亮啦,可是线头松了我就掉下来了”。小扣子说着说着都要哭了。“小扣子你别哭,我们一定帮你找到你的家的”于是小狼路路和小狐狸茉茉帮小钮扣找到了它的家。
2、集体活动:
(老师出示无纺布的花朵图片,帮助幼儿自然找到纽扣的家)
S:找到了,找到了(幼儿指着图片)
T:原来神奇的纽扣宝宝的家在这里,小朋友怎么把纽扣送回家呢?
——引导幼儿讨论纽扣的粘贴方式,自然过渡到缝制的方法上。
T:今天老师要用缝制的方法,把纽扣送回家,怎么缝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每颗纽扣宝宝都是一样的吗?——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多角度分类是一带而过,耗时不要太长。
S:不一样
T:哪里不一样?
S:有大有小、有红有绿、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纽扣的孔不一样………………
T:小朋友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请小朋友来帮纽扣分类。——幼儿分类后,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分类的方法进行标记总结。
(如:大小分类的.可以♀,颜色可以用=,形状可以用□,针孔可以就用文字“孔”标记)
T:小朋友们刚刚已经学会了钮扣的多角度分类,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很多用无纺布做成的小花朵,但是它们没有花蕊,我们要把钮扣送给它们做花蕊,那么应该怎样把钮扣送回家呢?
S:可以粘上去,可以缝上去……
T: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办法,非常善于动脑筋,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们学会用“缝”的方法送纽扣回家。——出示“缝”的字卡
T:缝制要用到什么样的工具呢?
S:用针和线
(老师出示针和线,介绍针线包,演示穿针引线的方法,提示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1、针尖处向下,可以用手握住。2、针尖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不要戳到别人;3、穿针引线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将针线戳到泡沫球上,注意下次再用。
每根线都有两个线头,我们选好一个线头,另一个线头就变成了线尾,将线头对好针孔,将线头从针孔中间穿过,然后将线头和线尾并到一起,然后打结。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尝试各种方法在线尾打结。
幼儿进行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并拍照。
2、通过小组讨论,表述钮扣的各种缝制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分两小组进行讨论钮扣花的缝制方法和注意事项,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安全注意事项。
T:小朋友们说的缝制方法都很好,但是注意事项没有说的很清楚。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老师把注意事项编成了儿歌的形式,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儿歌:小小针线包,家家离不了。缝制物品前,线头结打牢。
一针接一针,节奏把握好。拿针要小心,不可戳到手。
教师带领幼儿读完儿歌以后,再次强调在缝制钮扣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戳到手指头和伤到别人。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尝试穿针引线和打线头。
4、总结活动:
今天的课我们认识了各种钮扣,进行了多角度分类,并且进行了穿针引线,有些小朋友甚至还学会了线尾打结。下次我们再一起来探索应该怎样缝制一颗漂亮的钮扣花吧。
5、延伸活动:
请宝贝们回家后邀请爸爸妈妈带着你们一起进行穿针引线,练习一下线尾打结,怎么样才能打出漂亮的结,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大班教学设计10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是就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但是我发现每天小朋友们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情而时而开心快乐,时而懊恼生气. 结合本课,引导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一讲曾经遇到过的伤心的、害怕的、生气的、高兴的事情,与幼儿讨论伤心、生气的害处、让幼儿知道快乐、高兴的好处,从而做一个开心娃娃。
活动目标
1、能分辨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基本表情
2、理解人物不同的情绪,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依据自身理解事件、心情与表情之间关系的经验,辨认、判断别人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分辨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基本表情
难点: 依据自身理解事件、心情与表情之间关系的经验,辨认、判断别人的情绪。
活动准备
电子课件: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表情及故事情节的动画
物质准备:空白头像及各种表情的五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相应的表情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面部表情。一天,小刚和小华在楼下踢球,俩个人互相追逐、抢球,玩的非常高兴(出示高兴的表情)。忽然,小华用力一踢,球踢偏了,踢到了玻璃窗上,只听“哗啦”一声,玻璃碎了。紧接着,从楼里冲出来一位叔叔,他怒气冲冲地问:“是谁把我的玻璃打碎了?”(出示生气的表情)小华和小刚十分害怕(出示害怕的表情),都连忙说:“不是我,不是我。”这时,小华的妈妈走了过来,轻声说: “做错了事要勇敢的承认,就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小华听了难过的低下了头(出示伤心的表情),说:“玻璃是我打碎的,对不起!”叔叔听了,表示理解和原谅,并且说:“下次踢球注意点!”
二、 基本环节:
1、学习看表情图,识别、理解人的情绪。
教师用课件出示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等四种表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判断:哪幅图说明小刚和小华很高兴?哪幅图表达的是生气的`情绪?哪幅图是害怕的表情?哪幅图是伤心的表情?归纳幼儿的答案,教师引导幼儿重复表示心情的词,同时将相应的文字(高兴、生气、害怕 、伤心)贴在表情图旁,以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情绪,感受文字的意义。 进一步讨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使幼儿知道通过看人的眉毛、眼睛、嘴等的状态和变化来判断人的情绪。鼓励幼儿做出这几种表情,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奖励。
帮助幼儿归纳: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高兴的、生气的、害怕的、伤心的事情,在这些时候,脸上的表情就会表现出来,我们通过别人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2、解决问题,做“开心娃娃”。
请幼儿看课件上的各种表情图,说说太阳宝宝们是什么表情。教师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一讲曾经遇到过的高兴、伤心或生气、害怕的事情。与幼儿共同讨论伤心、生气的害处,使幼儿知道快乐、高兴能让人心情愉快,吃的香,睡得稳,有益于身体健康。
三、结束环节:
课件展示各种人物表情,请幼儿猜出表情所代表的的心情,并鼓励幼儿根据
情绪配音。
四、延伸环节:
1、分发给幼儿空白头像和剪好的各种表情的五官图纸,让幼儿粘贴出各种表
情,并展示给小朋友们看。
2、播放《幸福拍手歌》,请幼儿随老师一起律动。
活动反思:本节课中幼儿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准确的做出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等情绪,个别幼儿还能够维妙维肖的给表情配音。但在“解决问题,做开心娃娃”这一环节时用时稍长,导致后面粘贴各种表情图时几名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没能完成任务!
大班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
放屁是一件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由于它的特性,幼儿每次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都会很害羞,而且还会因为这件事觉得很不开心。为让孩子正确对待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件很正常的事,理解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且学习用正确态度对待对待这件事,我利用《每个人都噗》这本图画书,把放弃这件羞于启齿的事情搬上了集体教学的舞台。让幼儿从此能够很坦荡的面对这个事情,学习如何在公众场合避免这件事情带来的尴尬。用时也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我也力求通过这个活动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较好的融合在一起。活动中主要利用倾听法、观察法、讨论法来开展。
活动目标:
1、了解“噗”的一些知识,知道“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在阅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和了解身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噗,屁字符、屁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每一个人都会噗
难点:噗的形成。关于特殊食物、淀粉类的食物和高蛋白食物吃多了,对噗的影响。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激发兴趣,教师播放的鼓掌声、笑声、亲嘴声。
2、教师播放放屁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先出示屁字符(我们都是文雅的人一节课上都在说屁,显得我们很不文雅,我就用噗来代替它)。
3、请幼儿把自己对噗的感受大胆的表述出来。
教师小结:耳朵听到难听的声音,鼻子闻到臭味,心里觉得难为情。
二、讲述故事,理解噗的形成及噗的`排量次数。(教师播放PTT课件4—9页)讲述故事:
他叫小强,他每天都有要噗,他和你们一样每天都要上学。这天他在教室里噗了一下,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他觉得很难为情。为了不让大家笑话他,于是他就想拼命的忍住。忍着忍着他的脸涨的通红,忍着忍着他肚子有点疼,忍着忍着他打了一个隔,最后他还是没有忍住噗的更响了,同学们笑得更大声了。小强难过极了于是很难为情的回家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强路过动物园,他听到很响的一声“噗”,一看,原来的大象在噗。走到马路上,他闻到一股臭味,仔细一找,原来是小老鼠在噗,回到家里,发现爸爸妈妈和小狗都要噗。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的人类朋友和动物朋友都会噗。提问:你在生活中,你的家里都有谁在噗(幼儿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你听过有什么小动物会噗的吗?(猫、狗、猪等),教师提问幼儿,你们都会噗吗?(有的幼儿说会噗,有的幼儿说不会噗)提问:不会的噗的请举手我们看看有谁?(你们觉得自己不会噗,那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故事,小强是个爱动脑经的小孩,他觉得这么多的人都噗,他要了解关于噗的更多秘密)教师小结:(播放PPT第10张)原来只要有肠和肛门的动物都会噗。(那就不存在有谁不会噗的了)
2、(播放PPT课件第11张)幼儿观看并理解图画中噗形成的过程,并请幼儿大胆表达出来。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吃东西时吞入的一部分空气进入了我们的肠胃,气体从肠道到肛门排出来,就形成了我们都觉得很难为情的“噗”。 ——噗的次数和噗的排量。
3、(播放PPT课件第12张)幼儿通过图画了解人类平均每天噗的次数和排量。
教师小结————原来我个人每天平均要噗十多次,噗出来的气体有500毫升这么多。
三、幼儿独立探索环节,讨论不同的噗形成的原因。
1、让幼儿带着好奇和兴趣自己去解读图画中噗的秘密(桌面上摆放好PPT课件第13—15这三张图片)。(教师给幼儿一手一张图片仔细的观察,如果看懂了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进行交换)
2、请幼儿主动大胆的把自己看到的秘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和食物有关的噗——特殊的蔬菜吃到肚子里,会有特殊的噗的味道;吃了很多高蛋白的食物噗出的味道就会很臭的;吃了淀粉很高的食物噗就会很多。
3、教师与幼儿分享自己发现的秘密。
和身体有关的噗——噗也可能是要大便前兆;也可能是我们的身体不舒服了,我们的肠胃出问题了的表现。
教师小结: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引导幼儿正确面对这件事情。
四、讨论如何避免噗给我们带来的尴尬。
噗虽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还是会因为它的气味和它的声音觉得不够文雅。讨论如何避免让很多人知道自己做了这件不文雅的事情(躲起来、去厕所、开窗户、去操场上等)。
活动反思:
以“噗”字的替代,文雅地将我们平时羞于启齿的事情表述地坦坦荡荡、清清楚楚。在多次试教后,我们组内对原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和调整。第一调整,重组内容,明确定位。原本这是一个综合活动,我们经过商讨后决定把这个内容定为健康活动,并对原内容进行取舍。我们舍弃了一些比较纠结、难以深入的内容,同时在设计每一环节的重点,都紧紧围绕健康活动的要求,这样整个活动重点就更突出了。第二调整,给予孩子的更多自主研究的机会,在原活动中“噗的形成”是老师直接语言表述告知孩子,那根据大班下学期孩子的发展情况,我们决定还是借助图片,让孩子研究“噗的形成”。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几经商讨,最后把着眼点放在了组成噗的气体有哪些,是怎样产生的,这样孩子们研究起来就更有针对性。第三调整,重新组合,理清脉络。比如原活动中,分组自主阅读时,只选取了两幅与食物有关的图片。其余一幅与食物有关,一幅与身体有关的图片是老师直接介绍。那为了让整个活动的脉络更清晰,我们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重新组合,让孩子分组自主阅读三幅与食物有关的图片,说说食物与噗之间的关系,再集体讨论与身体的关系,这样活动层次更清晰。
大班教学设计12
教学意图
孩子的攀爬能力一般很容易被大人忽视,攀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攀爬活动需要孩子调动全身的各个部分协调运作,需耍手、脚、眼及身体的综合配合。为了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使他们身体更灵活,反应更敏捷。开展此次活动,进行幼儿能力地训练,使幼儿的柔韧性与攀爬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会会攀爬技能。
2、攀爬墙上悬挂或贴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椅子排成小桥。
3、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引出主题。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戴上头饰,一起去捉害虫。
2、热身活动,做准备操。
3、动作练习。
小昆虫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个别幼儿示范练习(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幼儿自由练习。(重点)
4、游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爬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取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幼儿练习。
(2)游戏比赛若干次。
教学结束
1、幼儿跟着老师做放松运动操。
2、收拾场地,回教室休息。
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个活动,使我懂得怎样对待难以引导的孩子:
1、耐心引导,以鼓励为主;
2、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帮助;
3、单独训练,慢慢教,使他们跟上全班节奏。
大班教学设计13
1.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挂灯笼的。
1)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2)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2.找找有没有挂错的灯笼?错在哪里?怎么挂?
3.拓展:想一想,一道算式题中,将5个灯笼怎么样排列才会好看。例如:aabaa或ababa等,并将它们布置成不同的样式。
大班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通过明暗两条线索,初步理解绘本内容。
2、通过观察画面,猜测情节,集体阅读,自主阅读等方式进行阅读,体会獾的心理变化过程。
3、在体味绘本的诙谐幽默中明白道理: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活动准备:
《獾的美餐》PPT,音乐,《獾的美餐》绘本24本。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封面上有什么?獾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呢?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三只小动物有什么表情?他们在担心害怕什么呢?
二、师幼共同阅读,初步了解绘本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第1—3页
(1)獾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师幼共同阅读第4—9页
(1)獾出门觅食遇到了谁?它想干什么?结果怎样呢?
(2)獾还会遇到谁呢?能找到它的美餐吗?
三、幼儿自主阅读,理解内容,体会獾的心理变化过程。
1、自主阅读第10—19页
(1)獾又遇到了谁?它心里是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
(2)獾失去了三顿美餐后,心情怎么样?请幼儿学一学他的样子。
(3)獾真的遇到了一匹马,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呢?獾能吃到美餐吗?
2、自主阅读22—32页
(1)倒霉的獾遇到了马,发生了什么事呢?獾被踢飞到哪儿了?被踢回家后它的心情怎么样呢?
(2)獾在洞里发现了什么?是谁给它写的信呢?信里会写些什么呢?读完信,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四、完整阅读,体会道理: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1、介绍绘本名,作者,卷页。
2、揭示封底:“直到失去了,你才会知道曾经拥有过。”我们要善于发现,懂得珍惜,不要像獾一样,失去了才知道。
大班教学设计15
目标
1、理解什么是长大,体验成长的快乐。
2、能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小动物们成长的喜悦心情。
准备
1、挂图。
2、请四个幼儿排练情景表演(内容同故事前四段,角色为小熊、小马、小兔或小象)。
过程
1、观看情景表演。
――认识小熊、小马、小兔和小象,从他们的自我介绍中了解他们是通过哪些变化来感受自己在长大的。
――小熊究竟长大了吗?听听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2、欣赏故事。
――结合挂图欣赏故事一遍。
――小熊的朋友是谁?
――小动物们为什么都说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对话来表达动物成长的快乐心情)
――小熊长大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小熊已经长大了,它的衣服、鞋子、帽子都变小了,连原来跳不过去的`小河也能轻而易举地跳过了,小动物们是幼儿园中最大的孩子了。
3、讨论:你长大了吗?
――我们幼儿园最大的孩子是谁呢?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
――幼儿讲述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可引导幼儿从身体的长高、升班、弟弟妹妹的到来等方面来讲述。
建议
1、活动区中投放木偶、头饰,供幼儿玩玩讲讲,进一步理解故事。
2、活动中,应对幼儿的任何一种表达方式,如动作、表情等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幼儿大胆表达的愿望。
大班教学设计16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大胆猜测并表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内容。
2、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3、理解词语:宠物、稀奇。
活动准备: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师:这段视频的名字你们都知道吧,(爱宠大机密)那爱宠在这里指什么呢?那你知道什么是宠物吗?
宠物:家庭饲养的,用来观赏玩耍的,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喜欢养宠物的小朋友,看到图片,图片上都有什么?他的名字叫“嘟嘟”(出示图片)在嘟嘟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师幼集体观看PPT,讨论、理解故事。
1、(观看PPT第1页)嘟嘟有一个什么爱好呀?到宠物店想要买一个什么样的宠物?
你觉得什么样的宠物才是稀奇的呢?稀奇:我们平时很少见的,稀少,新奇,不同一般。
2、(观看PPT第2、3页)老板拿出哪些稀奇的宠物给嘟嘟挑选?(大象、猴子、蟑螂、兔子、毛怪)他们稀奇么?那我们看一看他们稀奇在哪里吧(请幼儿当老板,介绍画面上的宠物,突出宠物的颜色,大胆夸张的想像)
师:如果让你来选你想要哪一个?嘟嘟满意吗?为什么?
3、(观看PPT第4、5页)宠物店老板对嘟嘟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拉他)你觉得是个什么稀奇的宠物?(出示熊的声音请幼儿听)师:为什么老板说大白熊是个最稀奇的宠物的?
4、(观看PPT第6、9页)嘟嘟不小心碰了大白熊的鼻子,你觉得这个时候大白熊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是嘟嘟你会怎么想呢?现在该怎么办呢?
5、师:嘟嘟摔倒时,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是嘟嘟,这时你怎么办?
6、(观看PPT第10、11页)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7、现在你觉得嘟嘟的`大白熊稀奇吗?为什么呢?
三、观看图画,完整讲述故事,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师:现在我们跟着图画,一起来完整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吧。
师:你认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如果你是嘟嘟,接下来你会怎么做?那你觉得嘟嘟还会买到什么稀奇的宠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四、延伸活动
师:听完嘟嘟小朋友的故事之后,那你们有没有养过宠物?那你都和你的小宠物之间发什么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大班教学设计1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应逐渐培养起珍惜时间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才能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而时间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观念淡薄,所以做事拖拉的现象随时可见,整理玩具时边玩边整理,作业时东看看西摸摸,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急急忙忙地拖着孩子上学,而孩子呢?却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边吃早点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在教学中,我们也何尝不是因为幼儿的拖拉现象而影响了下一环节的开展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仅停留在"认识时钟"的层面上,时间概念在幼儿的脑海中还是模糊的、抽象的。因此,本活动设计是以体验和激发情感为主的社会活动,同时借助于《小猴上学》这一绘本故事的启发,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与人们生活、自身努力的关系,真正感受到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从而达到做事不拖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标:
1、在故事的情境中,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述表达。
3、在体验中,养成珍惜时间、抓紧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PPT、床铺、画笔、纸、橡皮泥、带鞋带的鞋板、定时器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活动。
1、出示钟面质疑: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2、引出故事: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小猴上学》。
(二)、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时间的重要。
1、教师根据图片有感情地讲故事。
2、质疑:小朋友你们说小猴子为什么觉得自己今天过得最糟糕呢?
3、那么你们说小猴子乐乐应该怎么做?
4、教师小结:
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可不能拖延时间,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它一旦流逝再也不能挽回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时间
引导幼儿感知一分钟的重要性:
(1)一个人一分钟大约游泳(50)米。
(2)一个人一分钟大约能跑(200)米。
(3)一个人一分钟大约骑车(700)米。
(4)一辆汽车一分钟大约行驶(1500)米。
(5)医生早到一分钟就能挽回一个生命。
(6)消防员早到一分钟就能阻止火势蔓延,减少损失。
(7)运动员快一秒就能夺的冠军。
(四)、和时间做游戏,感知理解时间。
三组幼儿在同一分钟内完成不同活动,感知一分钟的时值,争做珍惜时间小卫士。
(五)在歌曲《时间歌》中产生共鸣。
活动反思:
本次微课活动突破传统社会活动"以教师讲述、灌输为主,幼儿主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以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幼儿能感知的趣味故事入手,以幼儿真切的操作体验为活动主线,环环扣进。从而引导幼儿思考、感悟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复返性、流逝性,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领悟到只有珍惜时间、抓紧时间,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自觉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不拖拉、不浪费,学习做事讲效率的良好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环节三、四感知生活中的时间体验一分钟,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是本次社会活动最大的亮点,这一环节是真实地让孩子感受了生活中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图片有了珍惜时间的意识了。一次操作,不需要说教,幼儿自然就感悟出了生活的道理。儿童的发展是社会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让社会教育"活"起来,需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教育原野上的劳作者,在思与行之间,耕耘、栖居!
大班教学设计1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日贺卡的用途,尝试创造性的设计、制作贺卡。
2、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3、培养基本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精美的盒子里放有各种贺卡;
2、各种颜色彩纸、马克笔、剪刀、固体胶等辅助材料;
3、背景音乐《生日快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贺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漂亮的'礼物,猜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精美盒子)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提升,如孩子回答:是糖果。老师提升:你猜是甜甜的糖果。
3、师:看看到底是什么礼物?(出示各种贺卡)
4、师:知道这些贺卡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孩子观察贺卡上的字‘生日快乐’)
5、小结:原来这些漂亮的贺卡都是生日贺卡,这个贺卡是过生日的时候用来祝福亲人或朋友生日快乐的。
二、制作贺卡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最好的朋友?贺卡应该怎么做呢?
三、互赠贺卡
将贺卡送给朋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祝福的话。(放背景音乐)
大班教学设计19
出示不同的灯笼:
提问:这些灯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颜色、大小、花纹等)
小结:在我们中国,人们制作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灯笼在节日里装扮着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