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5-01 14:05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会员“taoyidaoxie”收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10篇),以供借鉴。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1

课题:15 青海高原一株柳(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望而生畏、广袤”。(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与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三、学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板书“一株柳树”,问:看到这两个字,你马上联想到了什么?(描写柳树的美词佳句或古诗,引导背诵贺知章的咏柳。) 2.板书“青海高原”,指读课题,问: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简介作者。陈忠实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塬》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 4.质疑:学这篇文章,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与我们校门外的柳树有什么不同?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你理解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4、整体把握,建立印象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学生背诵贺知章的《咏柳》 (课文描写的这棵柳树是生长在青海高原) 学生听介绍 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望而生畏 广袤无垠起死回生 青石嶙峋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课文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1、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营造氛围,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指导写字,培养学生写字习惯 进一步巩固熟悉课文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15 青海高原一株柳(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重点与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出示) 过渡:这一株柳树就伫立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 1、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 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2)默读课文6、7两节,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为什么说这是奇迹? (学生读题)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生读,(边想象画面,边读)后齐读。 (1)默读课文一、二两节。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注意朗读到位。 a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体会作者的感情,在荒凉的高原,能看到一株绿树,为之兴奋不已。 c联系前面,与高原的苍茫形成强烈的对比,感受这棵高原柳树经历的不同寻常。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 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红柳的兴趣 抓住“平常、神奇”引导学生感受高原红柳的令人敬佩之处

三、学习课文第八九节 四、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指导朗读这两节 。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2、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棵树,更读懂了一种精神,我们衷心祝愿这株柳树能永远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老师更希望这株柳树坚强不屈、顽强……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高原上。 海高原一株柳的 (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自由读课文第八节 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讨论交流。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2)齐读这节。 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深思,领悟作者的感慨。 由高原红柳联系到人,深化了主题。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课题: 16、草原(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重点与难点:体会第1自然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布置学生初读全文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2. 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布置学生初读全文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词语交流: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3.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1、学生介绍草原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1)课文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情景,写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写了蒙汉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2)第一自然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激发学生去认识草原的兴趣 鼓励学生能借助工具,进行自学,在交流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 初入草原,老舍被深深吸引,此时深深吸引你的是什么?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2、理解词语。

词语交流: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2.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1)读第一自然段,说体会。(2)“骏马”

在交流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理清脉络,为下一课时感受草原的美,体会民族深情打下基础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17 麋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并能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了解事件梗概)2.读通课文。掌握文中7个生字,理解意思(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3.知道于麋鹿相关的知识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重点与难点:1、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活用2、能知道课文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等方面来写麋鹿并划分段落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学习第一段。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XX年前。相传有一天,《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等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知道他选了什么当坐骑吗?同学们对这“四不像”感兴趣吗? 2、点题: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读题) 1. 初读课文,要求(1)整理汇报预习收获(2)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2. 组织交流 1、 再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麋鹿的? 2.讨论分段 1、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这里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1) 学生回答 (2) 理解土地广阔、林丰草茂、气候温和 (3) 导说:你看,天刚亮,麋鹿就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进发了。可能是好奇的游客打扰了麋鹿的进食,它们遁入草丛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在大丰出现的一幕,这里还可能出现哪些情景呢? (4) 像这种让麋鹿自由觅食、自由活动的喂养方式就叫——放养 2、.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6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 3、麋鹿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学生听介绍 (“四不像”) 读题 初读后交流预习情况(1)分节朗读课文,读准生字音,记住字型,并结合课文理解字词的意思(2)交流对课文的了解提出疑惑 全班讨论 1.外形和生活习性, 2.自然繁殖力很低, 3.传奇经历一 4.传奇经历二 5. 传奇经历一 自由读课文(1)分节朗读课文(2)讨论分段 从外形、生活、传奇方面来划分

学生回答 理解土地广阔、林丰草茂、气候温和 指名读第一段 借助神话故事,激起学生兴趣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认识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适合麋鹿生活,知道“放养”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这三篇文章都属于“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写此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确,读者才能领会你的写作意图。同时,写这类文章还应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文笔流畅。它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认真观察,二、抓住特点,三、注重顺序,四、静动结合。

单元目标要求

1、 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境 3、朗读课文,背诵《青海高原一株柳》最后一段何《草原》第一、二自然段。默读《麋鹿》,讲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4、练习口语交际,说说“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完成介绍家乡一种产品的习作。

单元设计意图

《青海高原一株柳》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 《草原》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情景交融,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教学时,可以紧抓以下三条线索:一、空间线索:初见草原——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二、事件线索:欣赏草原美景——远迎客人——相见问候——敬酒联欢——夕阳话别。三、情感线索:愉快——欢快——热情——亲热——深情。 《麋鹿》这是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性短文。文本的主角是麋鹿。为了更好地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作者煞费苦心通过巧妙的编排把原本枯燥的科学性的小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语言传递给了我们。就像一幕略带神秘色彩的科幻电影,连续不断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作为科普性的说明文章,文章中的语言科学性也很强。文中出现的数字,都经得起考验。关于麋鹿的生活习性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让人信服。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练习 5(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重点与难点: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 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棵特殊的“树”。(出示"风成偏形树"图片)生活中有这样一些树,在没有风的时候也是全部歪向一边,而且方向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到练习五,读读小芳与爸爸的对话。

现在你了解这种树了吗?从爸爸的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1)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从这种树朝哪个方向偏斜就可以判断出风向) 2)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1)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2)给出恰当的答案,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诵读风速歌。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认识风成偏形树。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文的语言体会到诗人笔下的秋是美丽的:湖是湛蓝清澈的,平静的湖面在微风里泛着细细的涟漪,而一片鲜红、纤巧的红叶正由枝头落下,飘飘悠悠的,在空中曼舞,静静悄悄地落在湖面,随波轻轻飘荡,如同一只轻巧的小舟。而诗人就是抓住秋湖、红叶来描绘秋天的美丽的。 欣赏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1、诵读学生回答学生自由朗读个别读《秋》 集体读背诵《秋》 2、欣赏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通过诵读这首表现秋的神韵的小诗,感知小诗的韵味,引导学生说说眼中的秋。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习作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重点与难点: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2、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二、指导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三、指导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1、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组织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1、再读例文,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指导交流讨论。

观察挂图,说说图意读例文,思考划出有关句子交流再读例文,思考写法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通过观察,确定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并做好记录。 阅读例文,弄明白作者是怎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习作的。 进一步感知习作写法,了解银杏的特点后才能写好作文。

四、指导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五、指导交流习作、修改

3、指导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1)指导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1、指导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巡视指导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根据提示要点交流起草习作

读习作、评议、修改提示学生整理好材料,并且要注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提出修改意见,进行点评。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小学教学统编语文七上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2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识字5是一篇词串识字的韵文,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表现了冬天的气候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介绍了在动里过冬的动物,第四组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的活动。“识字6”看起来是一串词语,其实这些词语都是典型的事像,其间是留有空白的。儿童借助这几个典型的事像加以想象、补充,就能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祖孙夏夜乘凉的画面。《识字7》这是一篇看图会意识字,利用看图体会字的形式班组学生识字。课文配有了5副形象的文字图画,通过形象的图画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而字的后面附有一首清丽的小诗,小诗的下面又有一幅插图,形象地在现了诗的意境。《识字8》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这组字就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课文插图来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看图,学会“雪、蜡”等22个生字,诵读、理解“骄阳 蜡梅”等词语,掌握“羽字旁”。

2、学生能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3、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4、学会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单元设计意图

1、词串识字,怎样不仅突出识字功能,还突出了审美、认识事物功能及为连词成篇打基础,这些应成为老师研究的重点。

2、揭示汉字构字规律 1).看图会意明字理 这主要是就象形字、会意字讲的。课文类型是“看图会意识字”。即让学生通过看图来体会构字的原理。2).转盘识字辨形声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他们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教学课题:识字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雪、蜡、翠”等8个生字,认识羽字旁1个偏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教师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野外怎么样? 看图自由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看图说话学字词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3)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 2、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识吗?(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蟒蛇、蚂蚁、刺猬。(3)“蟒蛇”你了解吗? 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 新课标第一网 ,认读。 看图练习说话 齐读蟒蛇、蚂蚁、刺猬。 自由说。 通过学习能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

三、根据词义归类学韵文四学写生字 3、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教师介绍:腊梅、翠竹、苍松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4、小朋友也不怕冷,他们在干什么?(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1、小朋友,看这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 2、分组讨论。请四个大组推选一人来取词卡,并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贴后以组为单位读一读。 看图练习说话。 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认读 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相互读。齐读。说哪些词语分别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体育锻炼活动的? 3、练读韵文。(1)按要求归类读词语。(2)多种形式练读。 4、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 5、背诵韵文。看图背诵,边背边想象画面。学写雪、蜡、翠,在习字册上描红。 初步懂得了冬季里蜡梅花、松和竹不怕寒冷,依然苍翠挺立,蟒蛇、蚂蚁和刺猬躲进洞里生活,小朋友不怕冷。掌握羽字旁。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雪、蜡、翠”等8个生字,认识羽字旁1个偏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字词,出示韵文。

二、巩固韵文,指导背诵三、小组合作,知识竞赛

自主识字,完成练习 1、 出示生字词:寒流、北风、蜡梅、翠竹、苍松、蟒蛇、刺猬滑雪、溜冰、跳绳 2、 出示韵文 3、 把韵文的顺序打乱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根据刚才出现的画面说一段话。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词分类吗? 1、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吗? 2、 你能说出几个表示冬天寒冷的词语吗?冬天可开展哪些有益的体育活动?鼓励小朋友提出学习中有困难的生字集体交流。 指名读齐读自由朗读韵文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根据刚才出现的画面说一段话。分分类齐读韵文按一定顺序练习背诵学生分成4大组,共同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1、在小组中学习生字,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补充、帮助。 2、完成习字册 会熟读词语卡片,有感情的朗读韵文。能连贯的说几句话,并能将意思表达清楚。通过交流,增长见识。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细观察图画,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生字,初步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学习本课生字,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词语的音,会写本课“骄岛、塞”3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指导看图导入。

二、初读词语,理解字词。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语: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上而下的观察图画。

2、让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把词语读正确,把话说具体。

1、让学生打开书本,借助拼音读词语和词串。要求:读准字音,词语注意要连读。

2、以一行一行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注意“骏马、塞北、杏花、椰书、牦牛、冰雪”的读音。

3、出示整篇课文,让学生整体练读。

4、小组学习,让学生结合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讨论。 5、再组织练读课文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去拼音后让学生认读。

3、让学生认读“骄、塞、岛”,组织学生为这些生字组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再集体指导,相机板书

4、让学生在书上描红,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布置作业: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巡视学生写字,纠正写字姿势及字的笔顺。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认真地观察图画。

一边看图一边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词语读准确。并尽量把话说具体。

学生先借助拼音读词串,读准字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每个字每个词语的音。并注意词语连读。

练习读好整篇课文,注意行与行的关系。练习读出韵味。

说说自己学懂了哪些词语,哪些词语还不懂。

再练读课文。

学生认读带拼音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如“塞”平舌音,要注意读好。

认读“骄、塞、岛”,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在书上描红,写字姿势要正确。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能有顺序的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韵文,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巩固生字“骄、塞、岛”,深入解本课词语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读课文

1、结合看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说说图上的景物是怎么样的?

2、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词语与景物联系起来)。

3、在学生充分的看说后,教师可以范读,放光盘,也可以让学生指名读一读。

4、让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5、评议各组的情况。

6、男女读课文,一起读课文。

7、你能说说你学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去拼音)

2、让学生认读“骄、岛”,学习新偏旁“山”。组织学生为这些生字组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再集体指导,相机板书。

3、让学生在书上描红,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布置作业: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巡视学生写字,纠正写字姿势及字的笔顺。

读生字卡片,并说说词语。

读课文,注意词语和行的读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先仔细地观察图画,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喜欢的事物,把它说具体。并说说自己看了以后的感受。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四幅画面。(一群膘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白色和粉红色的杏花,沐浴着潇潇春雨,把锦绣江南装点得更加美丽;海岛高大的揶树挺立在骄阳下,海风拂过……)

听教师范读、听光盘读或听同学读,在评议中学会读出语气来。

小组讨论后发言

学生认读去拼音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在书上描红,写字姿势要正确。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复习巩固‘

通过引导诵读,读中感悟出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亭、停”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小亭‘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特点。(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能看图体会字义。(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正确规范地按结构书写生字。 区别:停 亭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揭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二、看图领会字义,主动识字。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7,要和许多有趣的字娃娃们交朋友,怎么样,想和他们见见面吗? 1、 出示教学挂图。 2、 指导看图,图字联系,了解“亭”字由图中的画演变而来,从而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3、 有一个人来到了小亭边,突然停下来,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停)从而体会字的特点。 4、 说说闻表示什么意思。 5、 这只鸟在干什么?(叫) 6、 前面我们还学过这样的字吗?我们把这些字叫会意字。教师示范写:亭,闻,鸣。 齐读课题 1、学生观察图画,说图意。(1) 图上画的是一座亭子。(2) 停表示一个人靠在亭子上休息。所以是停。(3) 闻表示打开门用耳朵听。(4) 鸣表示鸟儿叫。(5) 学过的字有:尖、看、灶、尾。齐读生字,个别读生字。 学生在描红本上描红,仿影写字。亭,闻,鸣,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注意生字的写法。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7

第二课时

学目标:1、学会本课“但、深、”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最后一句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理解小诗最后一句的意思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片、习字册。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巩固

二、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亭,闻,鸣,耳。 1、出示小诗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小诗,边读边想诗的意思。 2、指导反馈讨论:(1) 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干什么?(2) 为什么他只听见叫声而看不见鸟儿呢? 3、背诵诗歌。给生字找朋友。师示范书写生字:但 深。 学生认读,并说说生字的意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小诗。 2、指名朗读,检查是否读准。 3、(1)个别读第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2)个别读第二句,说说这句的意思。(3)个别读第三句,说说这句的意思。(1) 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 4、由练习背诵,集体背。个别背。 5、生练读生字,并组词。 6、说说生字的笔顺。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复习巩固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能模仿识字8的方法,拼学生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练习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3读背《蜡梅花》(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卡片、插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用字词句

二、写好铅笔字三、读读背背

四、作业 1、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就用已学会的本领来学一组字。(拿出卡片) 3、投影出示用“江、红、空、虹”这组字编的儿歌。 4、引导想象

1、卡片示生字:另 苍 家 2、根据学生所说,在黑板上板演。走下台去,给好的字加上“苹果”。 1、出示相应的图片。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滴水成冰 雪窖冰天鹅毛大雪 学兆丰年收集、阅读与严寒天气有关的成语、诗句。

1、谈收获。 2、拿出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拼一拼,学一学。小组汇报,认读生字。 3、读一读用“江、红、空、虹”这组字编的儿歌。 4、展开联想与想象,试着用彩笔在书上为儿歌配上一幅画。 5、谈谈你用今天的办法还能学哪些字? 1、读读生字,说说今天要写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找出最难写的一个,“开火车”说说每笔放在什么位置,应当注意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前来板演,其他人在书上描一个。 4、评析板演的生字,再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1、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自由再指名朗读成语或古诗。 3、大体理解其意思。 4、试着背一背,练习用成语说话。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学生能积累四个与严寒天气有关的词语。增长知识。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做做写写:认识蔬菜。学会说、写几句语气通顺、意思完整的话。(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口语交际:我长大了。(有表达的自信心)重点与难点:在生活中识字、说话,并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课前准备:插图、蔬菜图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做做写写

二、口语交际

三、作业设计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说有关蔬菜的谜语。提示:抓住蔬菜的特征。(2)再做游戏“你说我猜” (3)、开展活动,互动互学引导:可以从蔬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多方面进行介绍。(4)要求:认一认蔬菜的名称,记一记不认识的字,遇到问题可以请教他人。

1、出示插图 3、反馈交流示(1)我长大了想当(做) 。(2)因为 ,所以我喜欢当(做) 1、统计一周内哪种蔬菜在家里的餐桌上出现的次数最多。 2、尝试与妈妈合作做一回“营养配餐师”。

(1)、做游戏“你说我猜” 猜一猜老师出的谜语。(2)、说说跟妈妈去菜场买菜,看到了菜市场有哪些蔬菜?(3)、将自己收集到的蔬菜图片及名称向大家展示,说说自己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蔬菜名称的?(4)每组选一名学生上台猜,另选一名学生抽取蔬菜名称,其他学生进行描绘。(1)说说妈妈买了哪几样蔬菜?(2)小组合作,将小组收集的图片、名称及蔬菜的知识等材料加以整合,制作成“蔬菜展板” (3)每组准备一名或两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蔬菜展板”。(4)每人参加“蔬菜展览会”。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联系自己,展开想象,说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联系自己,展开想象,说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并说说为什么。增长见识。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8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包、饱“等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生字

三、巩固生字

四、教学生字

小朋友,双胞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时候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分辨不出哪是老大,哪是老二?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对四胞胎,想认识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先能认清这对四胞胎。

1.这就是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四胞胎。(出示:炮、苞、饱、泡)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是老大,他(她)叫什么呢?谁来喊喊他的名字? 这是老二,他(她)叫什么呢? 这是老三,他(她)叫什么呢? 这是老四,他(她)叫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字上面注上拼音

3.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四胞胎,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1).读音方面。 对,这四胞胎啊,两个是男孩,两个是女孩。为了区分男孩和女孩,他们的爸爸妈妈帮他们取了不同的名字。男孩的名字中声母都是p,女孩的名字里声母都是b. 我们一起再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可别叫错啊。 (2).字形方面。 再看看他们的长相吧。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原来这四胞胎长得都像他们的妈妈——“包”。板书:包。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火字旁、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 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啊,他们都是形声字家族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四胞胎长得像,难分辨。但是我们有好办法来分辨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猜猜看,他是谁? 1.火字旁边站,一声火炮响。他是谁? 2.草帽头上戴,像朵荷花苞。他是谁?见过花苞吗?(简笔画释义) 3.加点白米饭,肚子撑得饱。他是谁?看看谁的精神最饱满,最神气! 4.左边加三点,爱把水泡冒。他是谁? 1.填一填: 瞧!这回四胞胎要到排到队伍中去了,可不知该排哪?你能为他指路吗? 你能说说为什么选这个字吗? 教师适当补充并小结:这就是形声字的形旁表义。 2.读儿歌。让男女生对比读。3.喜欢这首儿歌吗?把它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好吗? 4.读一读 记住今天新认识的四胞胎的名字和长相了吗?让我们到课文里去认认他们。1认识了四胞胎,我们不能忘记辛勤养育他们的妈妈呀!教学“包”、 “饱” 教师巡视。 打开课本自己去读一读。读准他们的名字。 (炮),把名字的读音拼一拼(苞)拼一拼。(饱)(泡)(生回答)(小组读、齐读)读准“包”的字音,书空“包”的笔顺。他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指出不同点。一起来记住他们的名字。(齐读)(炮)读准它。(火炮)(苞)读准它。(花苞)没开放的花朵,正要开放的花朵。(饱)帮他找个朋友——饱满,个别读词。1.荷塘里有几朵粉红的荷花( )。2.鱼儿在水里一边游一边吐( )( )。 3.小花猫吃( )后在墙角边晒太阳。 4.这种灯( )发出来的光是白色的。帮他找找朋友。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大概能说出:炮,跟火和光有关;苞,和花朵有关;饱,和食物有关;泡,和水有关。(学生练习背诵儿歌)读识字8。自学“泡”。 学生描红,临写,揭示课题,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把生字形象化,加深记忆。通过猜一猜,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生字。完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及时巩固。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课题:识字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包、饱“等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儿歌

三、练习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1、给“包”字找朋友。 2、把“食字旁、三点水”和“包”字写成卡片, 2、 教师范读, 3、 出示图画,引导看图,说说看到的景色。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和古诗? 4、练习读儿歌,看谁读得有感情? 1、 指导观察“吐”字。 2、 范写。 1、 扩词 包 吐 2、 加偏旁组词 包——( ) ——( )找朋友变成形声字。1、 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指名读。练习读给小组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流利。按顺序连起来说几句话。学生汇报 练习读儿歌,看谁读得有感情? 学习“吐”字。描红完成练习。复习巩固引出新学。通过看图指导说话。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

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点:

掌握古典概型这一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实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合作学习、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则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有多大?

二、学生活动

1.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用“抽到红心”这一事件的频率估计概率,发现工作量较大且不够准确;

2.(1)共有“抽到红心1”“抽到红心2”“抽到红心3”“抽到黑桃4”“抽到黑桃5”5种情况,由于是任意抽取的,可以认为出现这5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

(2)6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这6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

三、建构数学

1.介绍基本事件的概念,等可能基本事件的概念;

2.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

3.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

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2张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用枚举法,列举时要有序,要注意“不重不漏”)

探究(1):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该实验为古典概型吗?(为什么对球进行编号?)

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反)、(正,正)、(反,反)3个基本事件,对吗?

学生活动:

探究(1)如果不对球进行编号,一次摸出2只球可能有两白、一黑一白、两黑三种情况,“摸到两黑”与“摸到两白”的可能性相同;而事实上“摸到两白”的机会要比“摸到两黑”的机会大.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通过枚举法发现有10个基本事件,而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四个基本事件。

例2

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则摸到的两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在运用古典概型计算事件的概率时应当注意什么?

①判断概率模型是否为古典概型。

②找出随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师示范并总结用古典概型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步骤。

例3

同时抛两颗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问:

(1)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可能结果?

(2)点数之和是6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

(3)点数之和是6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如何准确的写出“同时抛两颗骰子”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

问题:点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

例4

甲、乙两人作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

(1)平局的概率;

(2)甲赢的概率;

(3)乙赢的概率.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的能力。

2.练习.

(1)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

(2)在20瓶饮料中,有3瓶已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为。

(3)第103页练习1,2。

(4)从1,2,3,…,9这9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

①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

②2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基本事件,古典概型的概念和特点;

2.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以及注意事项、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53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认真,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鲜明的中心。

二、本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28篇主体课文,安排了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7单元为开放单元。这些单元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结合,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师生深入开掘。

本册教材重视围绕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除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引导学生积累、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还在“语文天地”中设有专门的习作练习题――“笔下生花”,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机部分。本册教材在交际能力、交际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①做重点发言人;②做讨论主持人;③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等;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对方意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一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早读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五、教学专题研究:激活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心得体会 篇5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配乐磁带。

2、走入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走入自然去观察身边的景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文读文的热情,同时也为 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二、基本策略

1、初读感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悟读思考,做到文通字顺,读得正确、流利。

2、精读品析。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观察方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句段。

三、各有侧重

1、《燕子》:

这篇课文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⑴ 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⑵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2、《古诗两首》: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

⑴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⑵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学习时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3、《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⑴ 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⑵ 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⑶ 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4、《珍珠泉》: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目的是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叙述的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本课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四、拓展活动

本组教材的拓展活动应与语文园地的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搜集列举中外名家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并鼓励学生经常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引导学生在说说写写中提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习作的内容暗含了写作方法的指引,如抓住特点写,按顺序写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在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6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下是有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可以说,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统编教材几大亮点之一。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其次,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再次,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可以用这简单的五句话来概括: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它的活动相对单纯,主要是学科内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作为单元教学例子的功用也就尤为凸显。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分成这样四个部分来完成:导入激趣活动准备演讲比赛活动反馈。

【导入激趣】用时一课时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活动准备】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恰当的运用这些手法,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试着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2.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说说本文举了哪些例子?除了举例之外,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举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这句话中,眼光、勇气和毅力三个词语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演讲比赛】(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活动反馈】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刘维刚

:太和教研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

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视频,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单元整体设计教案模板 篇8

自然奇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备课思考

一、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有很多与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学生会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会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注意事项。从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知识点提醒 1预习课文

导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2理解内容

四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象,都可以“奇”字为突破口,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找出描写神奇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并交流体会。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鸟的天堂》景观之奇可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势各异,非常热闹。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

《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划出相关语句,让学生朗读体会,但是不能把朗读指导的重点只放在这些句子上,要放在课文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理解了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朗读。

3领悟表达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我们要想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地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评价: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二)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列数字,作比较。

2.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三)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1.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2.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

(四)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1.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2.“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3.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变化,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形态奇妙多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

4知识点提醒

A生字:音:称 屹 应接不暇 秘鲁 树干 兴奋 不禁

红彤彤

形:薄 规律 蒙

耀 隙 暇

B词语:特殊格式的词语:AABC AABB ABB近义,反义。

C关于鸟的天堂的引号的用法,设疑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鸟的天堂》的结尾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教学用书》上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有的资料上说:?第一个加引号是指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指榕树上自由自在生活的鸟儿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是它们的乐园。?(令怡按:这是个病句)以上两种说法哪个正确? 作者(巴金)以赞叹之笔?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文章的结尾,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给这棵大榕树的特定的称号,故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没有加引号。其实教参和别的资料上的说法并没有发生矛盾,特定的称号也是当地人和游客给予的,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引用别人的话也并没有错,只是没有第二种说法来得确切。(令 怡)

(四整本书阅读──《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安徽人民出版社

本套图书包括十五册,分别是《1.宇宙探索》《2.地球万象》《3.气象万千》《4.人类探险》《5.生命微观》《6.植物世界》《7.动物天地》《8.动物与人》《9.自然生态》《10.环境保护》《11.江河博览》《12.湖泊风光》《13.飞瀑涌泉》《14.名山异洞》《15.海洋奥秘》。

搜集资料──交流资料──积累成语──创办手抄报 附:

1.带“绿”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千山一碧碧波荡漾翠绿欲滴绿草如茵

2.描写景色: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翠色欲滴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3.带“春”: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春山如笑

4.天气:风和日丽烈日炎炎和风细雨彤云密布晴空万里万里无云狂风暴雨倾盆大雨天昏地暗绵绵细雨

5.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团锦簇含苞欲放花红柳绿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万紫千红鸟语花香

6.草: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草如茵草长莺飞奇花异草 7.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红叶似火枯木逢春苍翠欲滴

8.山:危峰兀立崇山峻岭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山明水秀蜿蜒盘旋山光水色冰消雪融

9.水:水平如镜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微波粼粼浩浩荡荡水花四溅波涛汹涌 10.天空:碧空如洗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六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说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思考如何写──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板块一: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课前观察、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2.启发谈话: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3.小组交流: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一说。

5.教师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6.延伸拓展:把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板块二: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作前指导: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旅游。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也可以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还可以联系“我的发现”,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词句。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作文讲评

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描写夏天的古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集锦 篇9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的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的生活等。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的欲望。

二、教学建议

(一)《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两篇课文都是讲的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可以整合起来上成一个专题《战争中的小英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小英雄。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很长,但是很通俗易懂。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两篇课文都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夜莺的歌声》中有写句子含义比较深,需要学生读进去,联系全文才能理解,可让学生把这类句子都找出来一起体会。这一课开头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这个问题不可讲得过深过细,让学生对比着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特点。

接下来的学习就更具有个性特点,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推荐文章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感受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不同的中、外“钟声”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维也纳的音乐钟。

1、导入:出示钟,说说钟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首与钟有关的音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A、用你们的表情来告诉老师音乐的情绪?

B、聆听。

C、回答。

2、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师:这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管弦乐组曲的一部分。

(课件展示)这就是美丽的维也纳,那里每年都要举行许多的音乐会,来自世界各地喜欢音乐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欣赏音乐。像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斯特老斯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也曾在这里生活和创作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如果谁能在这开演唱会或演奏会那将是件很了不起与自豪的事。如果想观看演出必须提前数个月才能买到坐票,旅游者想看演出那就要提前几天买站票,能买到站票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所以我国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和谭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演唱会是令中国人骄傲的事。

A、观看维也纳的风光图片。

B、观看音乐家的图片。

C、观看金色大厅的图片

D、观看我国音乐家的演唱会图片。

3、故事到入,聆听主题。

师:次音乐描写的是一个爱吹牛的老兵,他逢人就说大话,说他一个人曾单枪匹马战胜拿破仑,把七个头的长龙打翻在地等等,但当他从这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他到维也纳皇宫做客时,他却却被皇宫里叮叮当当的声响吸引住了。

A、聆听主题

B、学生模唱。

C、课件展示---主题音乐

D、学生跟唱主旋律。(一边用手画旋律线,一边用dang轻声跳跃地哼唱主题音乐两边)

3、复听音乐

师:你能感受到皇宫里的情景吗?仔细地听音乐,当你听到我们熟悉的音乐时,请你拍拍手,其他音乐可以摇头、拍肩、晃晃脑袋等。并用你的小脑袋记一记这个熟悉的音乐出现了几次,然后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帮老师来帖一帖这几张纸。

A、听、记。

B、帖纸、(A+B+A+C+A+D+A)

师:这首音乐中藏着一个奇怪的规律,你们能找到吗。相同的音乐主题多次间隔着重复出现的,我们称之为回旋曲。

(二)学习《灵隐钟声》

1、导入;刚才同学们听了维也纳的钟声,现在我们来听听杭州灵隐寺的钟声。

A、学生初听《灵隐钟声》

B、谈感受。(害怕、恐怖~~~~)

C、介绍灵隐寺。

师:同学们听的不错,这正是作者要衬托出寺庙是神秘而宁静的地方的意图。寺庙同学们都去过吧?(学生谈感受、人多、菩萨、烧香~~~)寺庙里很热闹,那你刚才听到的为什么那么宁静呢?生:早上、晚上。师:一般什么时候寺庙里的钟声会响起来呢?生:早上。师:对,这正是早上寺庙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

D、看相关图片,介绍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旁,是杭州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蝉宗十大古刹(庙)之一,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

2、复听。听听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

A、讨论,不是,是电子琴。

B、演奏。师:电子琴的音色非常丰富,它可以模仿许多许多的声音,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来弹奏这几句音乐,会哼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哼唱。

C、在寺庙里出了能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乐器)生:~~木鱼。

D、出示木鱼,并师范演奏。(老师只有一个木鱼,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能发出像木鱼一样声音的乐器呢)讨论。

教师可提示用自己身上的器官来模仿。弹舌。

4、老师弹琴学生随音乐弹舌,模仿木鱼为音乐伴奏。

三、总结,欣赏全曲。

今天我们欣赏两国的钟声,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你能说说吗?我们中国寺庙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许多人都前往寺庙聆听,因为它会给人带来吉祥和好运。而生活中的钟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方便,如上课,下课,起床,吃饭等,都离不开他,所以同学们在学校也要抓紧课堂上的钟,好好学习。下面我们在《灵隐钟声》中结束我们的课。

标签: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