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8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8篇,以供参考。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
阅读理念: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看似简单的图画书,但是充满了童真童趣。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
故事有趣特别的名字,足以吸引所有的孩子们。月亮可以吃吗?是软的,还是脆的?它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饱含智慧的名字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就仅仅围绕这一目的,通过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引出故事,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很自然的走到孩子们的身边。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长长地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此时,童趣便在这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美好的愿望实现了,所以的小动物们都依偎在一起,幸福的享受着。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这正是本书智慧之处。
阅读准备:
电子书、图画书、桔子、糖、薯片等
阅读目标:
1.借助图画书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真切的感受童真童趣。
2.在理解故事的情节,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阅读过程:
一、导入: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想不想尝一尝?桔子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薯片吃起来是什么感觉的?(脆脆的)
过渡语:有这么一群小动物,它们不喜欢吃桔子、糖果、薯片,它们不喜欢吃小朋友们常吃的东西。它们很好玩、很可爱,充满了好奇心。它们喜欢吃什么呢?你猜猜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展开:
1.自主阅读,感受乐趣
指导语:其实啊,它们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吗?月亮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怎样能吃到月亮呢?你们想知道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带来的这本图画书里,《月亮的味道》,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梗概)
2.细致读图,深入理解
图一:黑暗中是什么在窥视着月亮?有几对眼睛?它们是谁?(期待的、好奇的、充满等待的眼睛、发着光亮的眼睛)
图二:所有的小动物这样叠罗汉时,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所有小动物的眼睛都使劲的向上看着,为什么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它们都在期待着上面的小伙伴够到月亮,还是为了那个美好的共同心愿。)
图三:小老鼠吃到了月亮,月亮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和先前有什么不同?
3.完整讲述,升华情感
(1)教师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尝到月亮的味道?它们尝到月亮的味道后心情会怎样?
(3)小结:乌龟是第一个有这么大胆想法的小动物,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它有着探索精神。动物们迎合了它的想法,一起去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小老鼠最终勾到了月亮,将月亮又依次传递给了朋友,大家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幸福的依偎在一起,享受着幸福,在静静地夜里甜蜜的睡着。
三、结束:
(1)指导语:还记得那第九对眼睛吗?它没有参与够月亮的过程中,但它一直在关注着大家,它是谁呢?
(2)教师讲述图画书最后一页。
(3)结束语:小鱼是不是也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呢?水里的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它和天上的月亮味道有什么不一样吗?说不定第二天的夜里,小鱼会和更多的小动物一起去尝一尝水里月亮的味道。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2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月亮船,知道受水的吸附力可以使船体旋转。
2、发现大小不同的月亮船向下滑时,速度不一样。
3、对月亮船转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泥工板,喷壶,月亮船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月亮船,激发幼儿兴趣。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那个姐姐在干什么?跳什么舞?跳的怎么样?
2、出示月亮船。
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朋友,看它像什么?又像什么?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
二、初步探索使月亮船东起来的方法。
1、月亮船说它也要像刚刚的那个姐姐一样,在舞台上跳旋转舞,你来帮一帮它吧。
2、想一想这么才能让月亮船在舞台上跳舞呢?
请两到三名幼儿尝试
3、小结:刚刚我们班的小朋友用嘴吹,用手弹和拨让月亮船动起来了。可是月亮船还是不满意,它想跟刚刚的那个姐姐一样转的又快又稳,时间还长。
三、第二次尝试,感受旋转的现象。
1、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老师要借助一样东西,这是什么?里面装了什么?我把这些水喷到这个光滑的`舞台上会怎么样?那能像姐姐那样转的那么优美吗?
2、老师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要用什么办法让它旋转,去试一试吧
3、幼儿操作
(1.你用的什么办法?2.月亮船有什么变化?3.中间的图案这么样了?)
4.月亮船转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会吧,现在回到你的座位上,把不的好办法分享一下吧
5、你用的什么办法?小舞台要怎么样?(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我的小舞台变成了什么一样啊?
6.那你的月亮船旋转起来以后有什么变化啊?船中间的团原来是什么,转起来一后变成了什么?
7、小结:原来在光滑的挡泥板上喷上水,这些水就有了神奇的吸附力,月亮船放到舞台上就这个水就能把月亮船牢牢的拉住,月亮船就可以跳旋转舞了。
四、竞赛游戏,发现大小不同的月亮船转速不一样。
1、哇,这个事情真神奇,这么神奇的事情引来了另外一个好朋友。看!它和刚刚的月亮船有什么不一样?
(仔细观察外形)一个胖一个瘦,那我们就叫他胖胖和瘦瘦吧。
2、胖胖想和瘦瘦在舞台上比赛谁开的快?那怎么样比赛才公平呢?(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3、猜测结果。你觉得他们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4、幼儿操作。到底谁会赢呢?去比一下就知道了。去刚刚你做实验的地方喔。
5、交流分享。你发现了什么?谁快谁慢?
6、小结:因为胖胖的身体比较重,水拉不住它,而瘦瘦比较轻,泥工班上的水能拉住它,所以它就旋转的慢了
五、比赛结束
小朋友今天的活动有趣吗?带上你的月亮船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运用挂图和课件,初步理解并形成“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3、萌发对月相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半个月里月亮形状变化的过程。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和小兔玩偶、课件、单月的日历一张。
2、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
3、《望着月亮吃大饼》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玩偶)“打个招呼吧!”“兔公公家盖房子,兔妈妈要去帮忙,小兔只能在家里等妈妈,它会怎么等妈妈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讲述)“平时,你的`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等妈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初步了解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小兔子怎样等妈妈呢?请听故事《望着月亮吃大饼》。”
教师:“兔妈妈要多长时间才回来呢?你们知道半个月时间有多长呢?”(教师出示日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日历,就知道半个月有多长了)除了用数日历的方法,兔妈妈还告诉小兔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3、出示挂图,进一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好,我们一起来听听兔妈妈的好办法吧!”(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提问:
(1)兔妈妈走后头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演示挂图中的月亮变化)
(2)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小兔把圆圆的大饼吃掉了多少?
(3)又有几天过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小兔的饼也变成了什么?
(4)最后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5)小兔是照着谁的样子等回了妈妈呢?原来圆圆的月亮会变呢!
4、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好,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讲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好吗?”
5、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结束活动。
“小朋友,月亮不仅会变样子,它还会和我们做唱歌做游戏呢!”(教师弹琴,幼儿做律动)
活动反思
《望着月亮吃大饼》是一个童话故事欣赏。一开始利用头饰兔妈妈和小兔来导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让幼儿跟兔妈妈和小兔打招呼问好。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讲述故事时,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当我故事讲完开始提问:半个月到底是多久的时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我用数一数和故事中兔妈妈教给小兔观察月亮变化的方法告诉小朋友半个月到底是多久。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在于幼儿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在活动中准备了月亮变化的图片,幼儿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半个月中月亮变化的过程,孩子们也可以轻松的说出故事情节,比如老师提问:兔妈妈走后刚开始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积极地说:“月亮缺了一些”。老师问:“小兔把月饼吃成什么样?”孩子们说:“吃掉了一点点”。老师问:“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孩子们说:“变成了半圆”。老师问:“小兔把大饼吃成了什么样”?孩子们说“吃掉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演示和提问的方式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了,这样幼儿既理解了故事内容,也明白了月相变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1、教师在讲述月象的原因时,语言可更简洁。
2、在活动中应发挥幼儿主体,让他们多说,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4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理解故事中比喻句地运用,学说并进行仿编。
3、知道月亮的不同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准备:
《月亮姑娘做衣裳》课件及图片,幼儿观察记录卡。
过程:
一、师讲述故事第一遍,引起学习兴趣。
1、“今天邵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看,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2)、“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那月亮姑娘到底有没有做好衣裳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
二、播放课件ppt分段讲述故事第二遍。
1、讲述故事“夜晚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提问:
(1)“月亮姑娘长的什么样子?”(弯弯的、细细的)
(2)“她为什么要找裁缝师傅做衣裳啊?”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成功了吗?”
2、讲述故事“裁缝师傅给它凉了尺寸至让她再过五天来取。”
提问:
(1)“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的衣裳合适吗?月亮姑娘能穿上吗?”
(2)“为什么?长胖的`月亮姑娘像什么呢?”
教师:“裁缝师傅决定再为月亮姑娘做一件衣裳,我们看看这回合适了吗?”
3、讲述故事“五天又过去了至我只好重做了。”
提问:
(1)“谁能告诉大家,裁缝师傅这回做的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
(2)“为什么,这回她的样子像什么?”
(3)“裁缝师傅张宏了脸对月亮姑娘怎么说啊?”
4、讲述故事“又是五天过去了至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提问:
(1)“五天过后,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为什么吃了一惊?
(2)“这回月亮姑娘像什么了?”
(3)“裁缝师傅对月亮姑娘叹了一口气,谁来学学裁缝师傅是怎么对月亮姑娘说的。”
5、讲述故事至最后。
教师小结:原来月亮她每天都在变化的,所以裁缝师傅老是量不准她的尺寸,月亮姑娘没法穿上合适的衣裳。
6、教师出示月亮变化图,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三、学习比喻句式,并进行仿编。
1、“刚才你们在故事中听到的月亮都分别像什么呢?”
2、“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什么呢?”边出示相应图片。“除了像小姑娘的眉毛,还像什么啊?”幼儿进行仿编。
3、“那过了五天之后,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像什么呢?”边出示相应图片。“除了像弯弯的镰刀,你觉的还像什么?”幼儿进行仿编。(注意形容词,“好像弯弯的)
4、“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这时像什么了?”边出示相应图片。“你觉得这时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呢?”幼儿进行仿编。
5、“又是五天过去了,这时月亮姑娘变得怎么样了?好像什么呢?”边出示相应图片。“你觉得圆圆的月亮还像什么呢?”幼儿进行仿编。
6、教师小结:你们看,像这样细细的月亮和细细的眉毛,他们都有一样的特征,我们就可以用比喻的句式来描述,把细细的月亮比喻小姑娘的眉毛,在生活中你们也可以用这样比喻的句式来说这样就会很好听。
四、师幼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第三遍。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好吗?”
2、结合课件一起讲述故事。
五、延伸活动。
教师出示一张观察记录表:“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再去观察每天月亮的变化,并把你所看到的月亮记录在这张卡片上,看看月亮每天的变化过程。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5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相对于小班幼儿,好奇心增强,更喜欢探索。故事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幼儿通过不断猜测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结局,以满足探究的渴望,从而促进语言发展。《指南》语言目标指出: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本次活动根据幼儿喜欢品尝食物的特点开展语言活动。孩子们愿意尝试很多食物,而挂在天空上的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们却没有尝试过。幽默的故事,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尝到月亮的'味道,引导幼儿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和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猜测、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能力目标:能大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内容。
情感目标:体验合作分享的乐趣。
课程准备
绘本PPT、小动物图片、月亮图片、展板、绘本视频
课程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设置疑问:宝贝们你们都吃过哪些食物?他们是什么味道?
2.出示图片,幼儿根据以往经验来说一说蛋糕什么味道?饼干什么味道?
3.引出话题
(1)宝贝们你们来猜猜月亮会是什么的味道呢?
(2)有一些小动物,也想去尝一尝月亮的味道,他们用什么方法去够到月亮?最后他们尝到月亮了吗?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一看。
二、播放《月亮的味道》绘本PPT、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1.黑夜中,有一轮圆圆的月亮,下面有几双眼睛在偷偷看着月亮?他们在想什么呢?
2.这是谁?它也想要吃月亮,吃到了吗?怎么办?
3.大象用什么去够月亮?它够不着,叫来了谁?长劲鹿还是够不着,它叫来哪些小动物呢?
4.小动物在想办法够月亮的时候,月亮在干什么呢?
5.最后大家通过什么方式够到月亮了?
6.小老鼠“咔嚓”一声,咬下一片月亮,怎么做的?请你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它是一个人吃的吗?其他小动物有没有尝到月亮的味道?它们觉得月亮是什么味道呢?
7.小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提升幼儿的经验。
三、幼儿参与游戏“够月亮”。
1.请小朋友想一想,绘本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
2.请小朋友来讨论一下,动物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够月亮的?
四、播放绘本视频,让幼儿完整欣赏。你喜欢绘本当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想来尝尝月亮的味道呢?我们去问问隔壁的小朋友。
课程反思
本次活动《月亮的味道》,故事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从幼儿以往的经验出发,设置问题,围绕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人物情感,描述人物特点,将幼儿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指南》语言领域指出“认真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且能表达清楚,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本次活动不足之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意注意的时间约10分钟。但是活动某些环节时间过长,幼儿失去兴趣,无法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将精简某些环节,分清主次。在面对所有幼儿时,注重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积极参与其中。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6
本次活动目的:
1、在感知、摆放图片的过程中理解童谣内容,学习朗诵童谣《月亮月亮巴巴》。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童谣诙谐、有趣的风格,培养朗诵的兴趣。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镶嵌式图片(妈妈、奶奶、小鸟、乌龟、娃娃等)、接龙图卡。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镶嵌式图片的轮廓,结合已有的经验,猜想儿歌中的角色。
1、这是谁?它是月亮巴巴。巴巴让小朋友猜猜都有谁住在月亮里面。
2、请你把它送回月亮里面。小鸟喜欢干什么?请你学小鸟飞回座位。
3、师手指乌龟,提问:这是谁?请你把它送回月亮里面。乌龟喜欢干什么?
4、师逐一出示奶奶、妈妈、宝宝图片:大家看还有谁?他们都住在月亮上。
二、学习新知识。
师:妈妈、奶奶、小鸟、乌龟、娃娃都住在月亮上,他们喜欢干什么呢?听一首好听的儿歌。
1、幼儿完整倾听欣赏,教师抽、摆图片朗诵童谣。提问:谁出去干什么呢?
2、幼儿再次倾听,教师指图朗诵,利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童谣中对应关系。
3、幼儿尝试完整说出童谣内容,教师镶嵌图片帮助幼儿记忆。
4、师生接龙朗诵童谣。
5、部分幼儿选角色操作图片,尝试接龙朗诵童谣。
二、巩固新知识
1、幼儿以小组形式,分角色操作图片练习朗诵儿歌。
师:小朋友到小月亮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片,贴一贴,念一念。请附近的幼儿来听一听。
2、幼儿看轮廓朗诵儿歌。
3、欣赏大班幼儿用方言朗诵儿歌。儿歌:
月亮月亮巴巴,里面住着妈妈。
妈妈出去买菜,里面住着奶奶。
奶奶出去洗脚,里面住着小鸟。
小鸟出去飞飞,里面住着乌龟。
乌龟出去爬爬,里面住着娃娃。
娃娃爱吃鸡蛋,变、变、变,变出一个大鸡蛋。
教学反思:
《月亮月亮巴巴》是一首诙谐、幽默,琅琅上口的`儿歌。 “连环式”结构体式是这首儿歌最大的特点。虽然儿歌的篇幅有些长,但儿歌中的形象“妈妈、奶奶、娃娃”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描述的各个角色典型的动作也是接近孩子生活的,因此比较适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有动作、表情、声音也比较好听。但在后面朗诵时,王紫嫣、来昊阳、乔静荣兴趣并不浓,而且互相交流,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私下让他们朗诵了一下诗歌,都过关了,我分析:首先是时间有些长了,个别孩子的坚持性较短,应关注个别孩子。其次:这几个孩子坐在后面,前面的孩子做动作回挡住他们,由于没有老师的关注会逐渐失去兴趣,所以上课的位置也应安排好。
所以,在每次活动之前,教师应将孩子备好,关注到每个孩子,才能让他们参与积极。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7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起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好奇心。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船、月亮)
活动过程:
1、今天,范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大家欢迎吗?(欢迎)它是谁呀?(出示图片:船)
2、让幼儿学习一首儿歌:〈小小的船〉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
(1)教师先念一遍儿歌
(2)接着让幼儿轻轻跟念
(3)让幼儿自己念儿歌
3、理解儿歌里的内容
(1)儿歌里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吗?(不是)
(2)那指的是什么呢?(月亮)
(3)出示图片(月亮),小朋友什么时候能看见月亮,都看见过它吗?(夜晚,看见过)那月儿是什么样子的呢?(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4、做游戏:“你问我答”(师问——生答)
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
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
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歌词: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8
活动目标:
动力系统: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和语句,体验愉快的节日气氛。
能力系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知识系统:学习词组“又大又亮又圆”,理解字词“钻”、“挤”、“团圆”、“欢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中秋节的月亮》(PPT)
2.字卡(中秋节 月亮 镜子 团圆 欢乐 钻 挤 月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什么时候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和谁一起过中秋节?都做什么?
二、进行: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
(1)图片上有什么?(月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朋友、房子)
(2)月亮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用“又……又……”的方式)
(3)大家都在做什么?(吃月饼、喝饮料、做游戏)
(4)每个人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快乐)
(5)图片上说的是什么节日?(字卡:中秋节)
(二)教师借助PPT图片朗诵散文,幼儿欣赏,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
(1)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又……又……”的方式回答)
(2)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字卡:镜子)
(3)中秋节是什么样的节日?(字卡:团圆)
(4)团圆的时候家家户户心情怎么样?传出了什么样的笑声?(字卡:欢乐)
(5)谁从窗户进来了?怎么进来的'?(字卡:钻,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6)月亮还从哪进来了?怎么进来的?(字卡:挤,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7)月亮还洒到哪了?(字卡:月饼)月饼变成了什么?(字卡:月亮)
(三)教师带领幼儿借助字卡、图片一起跟读散文。
讨论:
(1)听完散文想想你过中秋节时是什么心情?
(2)你喜欢中秋节的月亮吗?为什么?
(四)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三、结束
鼓励幼儿将散文说给爸爸妈妈听。
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绘画月相,了解月亮渐变的过程。
附散文:
中秋节的月亮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像一面银色的镜子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上。
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传出欢乐的笑声。月亮也从窗户钻进来,从门里挤进来,凑个热闹。
啊!月光洒到月饼上,月饼也变成了月亮。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9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有感情地学念诗歌,理解诗歌中呈现的意境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中月亮和树梢、池塘的关系,运用角色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3.能注意倾听同伴发言,并大胆地说出自己仿编的诗句。
活动重点:
欣赏并学念诗歌,理解诗歌中月亮和树梢、池塘的关系。
活动难点:
用角色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并大胆地说出自己仿编的诗句。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家长在有月亮的晚上带幼儿外出散步,从树间、楼放下、河边、小桥边等不同地方观看月亮。
2.月亮图片,背景音乐。
3.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亮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意境。
师: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好朋友是谁呀?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月亮,圆圆的,黄黄的)
二、集体欣赏教师富有感情的配乐诗朗诵。
1.师:小朋友都喜欢月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吧!(师朗诵)
2.师朗诵诗歌后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月亮和谁好?和谁是好朋友呢?
三、出示背景图画面,同时播放诗歌录音。
1.集体倾听诗歌录音,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的美。
2.师:诗歌中有谁?(根据回答出示图片)小鸟、青蛙和宝宝分别是在哪里看到月亮的?他们说什么?
(1)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的?(树上)小鸟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挂着树上的)那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
(2)青蛙在哪里看到月亮的?(池塘里)为什么青蛙会在池塘里看到月亮呢?(因为青蛙生活在池塘里)青蛙在池塘里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漂在池塘里)用一句好听的话就是“每一个池塘,漂一个月亮”
(3)宝宝也在什么地方看到月亮了啊(脸盆里)宝宝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呢?(盛在脸盆里的)用一句好听的话就是“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3.师幼跟随录音完整跟念诗歌。
四、尝试仿编诗歌。
1.替换动物仿编。
师:每一颗树梢,挂一个月亮,除了小鸟说“月亮和我好”,还有谁也会说“月亮和我好”?(引导说出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
师: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除了青蛙说“月亮和我好”,池塘里还有谁也会说“月亮和我好”?
2.将幼儿编的诗歌整理,大家一起朗诵。
延伸:指导幼儿大胆想象并仿编。
师:除了树梢、池塘,还会有什么地方接近月亮,还会有谁说“月亮和我好”呢?
例如:每一条小河,有一个月亮。小鱼说:月亮和我好。每一座小山,顶一个月亮。猫头鹰说:月亮和我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中月亮和树梢、池塘的位置关系,通过图片展示,孩子们很容易理解,活动重点的突破较为简单。但是活动的难点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让孩子独立进行创编实属不易,因此在创编第一幅图片的时候我念前两句,孩子创编的部分仅仅是替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第二幅图片的创编我先请个别幼儿自由说一说,孩子们并不能顺利地按照诗歌结构进行创编,此时教师总结孩子的发现,引导幼儿创编,接下去几幅也如此,在幼儿创编困难的时候老师进行总结性创编。在难点创编环节,有些幼儿还有点来不及反应,因此我觉得活动的设计可做适当调整,可以这样设计:在学习诗歌内容的时候不仅提供图片,再提供关于诗歌的图谱,让孩子们在图片的视觉提示下理解图谱并能根据图谱念诗歌。这样在创编的时候,可以在图谱上作适当替换,这样可以相应地降低创编的难度,保证大多数幼儿都能跟着念出。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0
活动目标
1、发展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会朗诵。
3、感受民间童谣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月亮下来吧》。
2、仿编儿歌纸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入:回忆月亮形状变化。
提问:月亮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请个别幼儿发言)
播放PPT2,:每个月的初一,月亮又弯又小,然后慢慢变大变圆,到十五时月亮又大又圆,然后又慢变弯变小。
(二)师生谈话:圆圆(弯弯)月亮像什么?
1、点击进入PPT3提问: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幼儿自由发言)。继续点击PPT2,师生一起边看边说。然后教师:圆圆的月亮像皮球、西瓜、车轮……,还像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东西。
2、播PPT4提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幼儿自由发言)。继续点击PPT4,师生一起边看边说。然后教师:圆圆的月亮像香蕉、眉毛……,还像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东西。
(三)学习朗诵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1)初次欣赏。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儿歌,一起来欣赏吧。
(点击进入PPT5)介绍儿歌的名字《月亮下来吧》。(点击儿歌名字启动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点击PPT5进入自动播放到PPT15,画面切换可结合点击控制)
提问:儿歌名字叫什么?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学习词“优美”。
(2)带着问题再次欣赏。
提出要求:请仔细听,儿歌里讲了什么?把月亮当成什么?谁想把它怎么样?(点按钮回到PPT5,点击方法同上,教师再次朗诵)
2、逐段回忆儿歌内容,结合图谱分段学习朗诵。
(点击进入PPT16)教师提问:你在儿歌里最先(或接下来)听到什么?把月亮当成什么?谁想把它怎么样?(教师点击PPT16,依次逐段出示图谱后,引导幼儿逐段朗诵二遍。)
3、整首朗诵。(根据教学需要点播PPT16、17声音“掌声”,鼓励幼儿,增加气氛)
(1)结合PPT16的图谱,提醒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将儿歌完整朗诵二遍。
(2)点击进入PP17,引导幼儿脱离图谱配乐朗诵若干遍。
(3)师生共同讨论为儿歌配上合适的动作,视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朗诵儿歌若干遍。
(五)活动延伸:仿编儿歌。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1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月亮掉进烟囱后发生的相关情节,并愿意大胆地用语言较完整地表述。
2、通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的乐趣。
【活动重点】
根据图书画面阅读理解月亮掉进烟囱里的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小图书每人一本
2、幼儿事先知道取暖的方法、理解烟囱、灶膛、风箱、烤火。
【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指南》指出中班幼儿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的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童话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本故事就是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从月亮入手,设计出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通过分段理解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月亮在烟囱上取暖发生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画面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感受到故事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
第一环节,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出月亮取暖的方法,将原有的经验再次得到巩固。
第二环节,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为后续发生的趣事做铺垫。
第三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小图书,自己找出故事中的答案,再次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知道月亮和老奶奶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的乐趣。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完整讲述故事,引出故事名字《月亮掉进烟囱里》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取暖的方法
谜语:一只大雪球,夜晚挂天空。园又圆,亮又亮,晚上把路照。(谜底:月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关于月亮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播放ppt第一幅图片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风呼呼地吹,天空一片漆黑,只有月亮呆在天空里,你们看它怎么啦?(引导幼儿观察月亮冷的表情、动作)
2、“我好冷啊,小朋友们你们快帮我想想办法呀,让我也暖和一点吧!”(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取暖的方法)
3、师: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月亮她是怎么取暖的呢?
(设计意图: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出月亮取暖的方法,将原有的经验再次得到巩固。)
二、观看ppt第二幅—第四幅图片,理解故事的起因
1、播放ppt:宝宝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2、现在月亮暖和多了,心里会怎么想呢?
3、师:“我终于找到了这么好的.地方取暖,呵呵真舒服啊。”正当月亮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们猜猜是什么事情发生呢?(幼儿自由猜想)
4、播放ppt3: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月亮掉进烟囱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5、播放ppt4:月亮掉进了灶膛里把正在取暖的老奶奶吓了一跳,老奶奶会说什么呢?月亮和老奶奶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设计意图: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为后续发生的趣事做铺垫。)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
1、师:月亮和老奶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说)
2、播放ppt5—8幼儿集体讨论并理解故事的发展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怎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情?
3、播放ppt5:老奶奶把月亮当成雪球后做了什么事情?(幼儿集体学拉风箱)
4、这时候在灶膛里的月亮会怎么样呢?(情景表演老奶奶拉风箱、月亮从掉落到升到烟囱外的过程。)
5、教师讲述6—8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小图书,自己找出故事中的答案,再次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知道月亮和老奶奶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的乐趣。)
四、师生共同完整讲述故事
师:这是一个有趣又好笑的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月亮掉进烟囱里》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完整讲述故事,引出故事名字《月亮掉进烟囱里》)
五、延伸活动:
下次月亮还会想什么取暖的方法呢?还会不会引出好笑的事情呢?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2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感受民间童谣的意境美和节奏美。
2、对月亮的变化感兴趣,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向往。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幼儿通过观察、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了解月亮。
2、物质准备:美丽的.月景图、童谣PPT、图谱等。
活动指导:
一、美丽月景图引入,引导幼儿感受不同形状月亮的美。
“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你觉得它像什么?”
二、感受、理解童谣、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一)首次欣赏,初步感受童谣的节奏美和意境美。
提问:
1、“这首童谣的名称是什么?”
2、“你觉得这首童谣听起来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二)借助PPT再次欣赏,理解童谣的内容。
1、提问:“小弟弟小妹妹是怎样请月亮下来的?他们说月亮是什么?”
2、鼓励幼儿有节奏地回答,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感受月亮“圆—弯”的变化。(学习量词:面、只)
(三)学习朗诵、尝试表现。
1、看图谱朗诵童谣,提醒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2、分角色朗诵,并鼓励幼儿配上动作,加强童谣的节奏。
3、师幼共同有感情地朗诵,提醒幼儿“呀、吧”等语气助词念得轻又短,增加童谣的韵律美。
4、启发思考:“为什么小弟弟小妹妹希望月亮是皮球、镜子、小船呢?”激发幼儿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
三、拓展想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启发幼儿想象:“你还希望月亮是什么?”
2、游戏“摸箱”:“箱子里藏着各种不同的月亮,请你摸一个和它交朋友,和它说说悄悄话。”鼓励幼儿仿编童谣里的句子。
3、延伸:“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它到底什么时候是圆的,什么时候是弯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并把你了解到的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附:月亮下来吧(儿歌)
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个皮球呀。
小弟弟,要把你,拿在手中玩。
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面镜子呀。
小妹妹,要把你,拿在手中照。
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只小船呀。
小弟弟,小妹妹,坐船到天上!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3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儿歌中的意境美和拟人化的风格。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3、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朗诵儿歌。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幼儿用书中班《语言》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自己洗过手绢吗?自己洗过澡吗?
(2)讨论:说一说,你是怎么洗手绢,怎么洗澡的?
(3)今天月亮也要来洗澡,想知道是怎么洗澡的吗?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月亮在哪里洗澡?月亮在洗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看挂图,教师朗诵。
讨论:最后月亮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这个月亮既调皮又可爱,你们喜欢她吗?
(2)教师和幼儿已互动的方式学念儿歌。
1、教师说儿歌前半句,幼儿填上后半句,接句说儿歌。
2、教师说第一句,幼儿说第二句。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儿歌。
三、结束部分
表演朗诵儿歌《洗月亮》,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有感情的大声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还可以通过欣赏“月夜”的短篇录像或月夜的`景物图片,帮助幼儿幼儿感受月夜的意境美,使活动开始幼儿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儿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4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猜测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尝试用连贯的语句讲述动物们的活动与对话。
3、重点认读字词:味道、动物、伸、够不着、袋鼠、肯定。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大图书、大字卡、大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你见过月亮么?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月亮是有变化的) 你知道月亮的味道么?
师:很多小动物也非常喜欢月亮,你们猜猜它们是为什么喜欢月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出示大图书阅读观察理解
师: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本书的名称叫“月亮的味道”(出示大字卡“味道”,并讲述故事) 观看图书P1—P3。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想干什么?(出示字卡“动物”)是谁想要去尝一尝月亮?(出示大头饰“乌龟)小乌龟遇到了什么麻烦?(出示字卡“够不着”) 乌龟叫来了谁?(出示头饰“大象”,并按顺序摆好)教师翻阅图书,适时出示大字卡“袋鼠”
师:最后谁咬下了一片月亮?月亮这一次为什么不轻轻往上一条呢?(出示字卡“肯定”)
师:有哪些动物尝到了月亮? 它们有什么感觉?
你们吃到最好的东西时会怎么说?
小鱼看到大家费那么大的;力气摸到月亮。它是怎么想的?
你们同意小鱼的想法么?
三、 看大图书完整讲述故事,结束。
师:故事听完了,小动物们品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它们是怎样够到月亮的?
师小结:叠在一起就够到了,团结起来力量大。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课后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月亮的味道》这个语言活动,非常富有趣味性,故事轻快幽默,富有想象力。《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的发展就是要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味道是我们这个活动的目标。
月亮挂的高高的,小动物们怎样才能尝到月亮的味道呢?他们会怎么做呢?在集体活动前,我通过问题“ 你们知道月亮的味道吗?”让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孩子们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争着发表自己想法 ,大家的想法意见都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说月亮的味道是甜的,有的小朋友说是咸的,有的说是酸的`。我以讲故事内容,让幼儿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奇妙为突破口,边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的调整动物图像的叠加顺序与月亮图像的变化,体会小动物们一起分享月亮味道的愉悦,最后根据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味道。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够,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也了解不够。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的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5
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富有童趣的书。对于幼儿来说,吃,是最感兴趣的事了。香蕉,吃过。苹果,吃过。可是,夜晚高高地挂在天上的月亮,却没有吃过。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圆圆的、黄黄的月亮,是像饼干一样脆脆香香的,还是像橘子一样甜甜酸酸的呢?书中小动物一个叠一个的场面,而且越叠越高会让幼儿们很感兴趣。故事中通过小动物们同心协力的吃月亮,一起品尝月亮的味道让幼儿感受团结的力量。故事不但有趣,还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目标:
(一)喜欢阅读,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三)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绘本PPT、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引题: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
(评析:活动的环节前面的导入比较平常,可以把最后“小老鼠吃到月亮”的图片放到前面,让幼儿猜猜小老鼠在地上是怎么吃到月亮的,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观察画面,利用想象猜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评析: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是先分段再完整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通过故事传达一个信息“团结起来力量大”。在活动中教师很重视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想想猜测,各环节很清晰,教态自然,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1.导入部分:欣赏第一张画面
教师:“天黑了,你看,天上有什么?月亮下面藏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眼睛?有几双眼睛?会是谁的眼睛?他们在想什么呢?
2.教师讲故事:“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下口啊!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提问:(1)小动物望着月亮想干吗?--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2)那你觉得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呢?---幼儿猜测
(3)小动物够的着月亮吗?我们来帮小动物想想办法,怎么才可以够到月亮呢?——引导幼儿举手回答。你们真聪明,帮小动物想了那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办的,继续讲述故事。
3.画面切到第二张(出现小海龟)
教师:“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他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提问:小海龟想了个什么办法啊?——爬到最高的山上。恩,这也算个好办法,你觉得小海龟能够的着月亮吗?为什么?)
4.画面切到小海龟爬到最山顶的那一张,教师:“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1)为什么小海龟够不着?
(2)用什么办法能够摸到月亮呢?(幼儿发挥想象)
5.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切换至出现大象画面)“海龟叫来了大象。”“小乌龟说,大象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能够得着呢?”(重点:幼儿学说此句语速较慢)幼儿说说看。
“月亮想,这是和我在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的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
6.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幼儿发挥想象)(切换至出现长颈鹿画面)“他叫来了长颈鹿。”大象说:“长颈鹿,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着呢?
提问(1)大象是怎么说的?(学说句型)
(2)长颈鹿够摸到月亮了吗?(没有)长颈鹿使劲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幼儿学做长颈鹿够月亮的动作伸伸脖子)该怎么办呢?
7.切换到出现斑马的画面:谁来了?(斑马),长颈鹿找来了斑马,长颈鹿怎么说的?谁愿意来说说!“斑马,你跳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
8.切换到出现斑马和大家共同够月亮的画面,你们看,这里有几只小动物在摸月亮拉?(四只)那四只小动物能够地着月亮吗?(幼儿猜想)月亮一看到斑马,又轻轻得往上一跳。“他们离月亮越来越近了,有摸到月亮吗?怎么办?斑马叫来了谁?
9.切换到狮子的画面)斑马是怎么说的?说:“狮子,你跳到我背上,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往上一跳。动物们还是够不找月亮,叫来了狐狸。
10.(切换到狐狸的.画面)月亮太高了,小动物们还是够不到,狮子又叫来了狐狸,狮子说:“狐狸,你跳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的跳高了一点。他们现在够高了吧!有几只小动物啊?数一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帮忙应该可以摸到月亮了吧(猜想)
11.切换到猴子出现的画面?咿,你们这里有只小猴子啊?他来干什么啊?(猜想)狐狸会怎么说的?“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得往上一跳。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拉,可还是够不着。猴子叫来了小老鼠。
12.你觉得小老鼠来,会摸到月亮吗?为什么?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月亮为什么会这么想?
13.(切换到小老鼠咬了一片)想不到,“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它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提问:(1)小老鼠成功了吗?
(2)为什么大家觉的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只有通过努力才得到的东西才会显得特别珍贵。)
14.切换到睡觉的一张“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可是切换到初始的画面(9双眼睛)还有一只会是谁呢?去哪里了呢?切换到最后一张“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吗?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啊!
提问:奇怪,怎么水里有月亮呢?是怎么回事?(倒影)
(三)配乐完整欣赏故事,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评析:配上音乐完整欣赏一遍故事,给孩子视听觉上的共同享受,让孩子深深得沉浸在绘本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力量。)
1.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我们一起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
2.提问:
(1)小动物摸不到月亮的时候,有没有放弃?
(2)最后小动物们摸到月亮了吗?是谁摸到的吗?
(3)是不是小老鼠的功劳最大?(不是)小老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们是怎么做的?(一个一个叠得高高的)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大家能摘到月亮并不是小老鼠的功劳,而是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才能成功,看来团结合作的力量真的大啊。
(四)想象迁移:月亮真的能吃吗?(这就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如果月亮能吃,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评析:想象的迁移提升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让整个活动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教师示范: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五、活动延伸:
(评析:活动的延伸是幼儿对作品想象的延续。)
(一)观看动画片《月亮的味道》。
(二)把月亮的味道画出来。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6
设计背景
《月亮船》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四个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了解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准备
1、幼儿图画书《月亮船》;
2、哭泣的蒲公英图片一张;
3、四个世界之最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蒲公英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他怎么了?蒲公英为什么哭呢?教师引导幼儿自主猜测。
2、那让我们一起听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问题: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儿回答后教师归纳,然后集体学说: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
3、仙女告诉蒲公英什么了?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最长的城墙是长城。(教师相应贴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图片)。
4、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鼓励幼儿跟学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部分,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三、感受祖国真伟大
1、问题: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中国)
2、我们的祖国出来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幼儿自由发言加深幼儿对祖国美丽风景的印象,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把幼儿图画书《月亮船》分给幼儿,幼儿看着书本,跟着故事录音学讲故事。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活动反思: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一科学道理。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18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诗歌《月亮》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
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
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宝宝说:月亮河我好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