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2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4-08-12 16:22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2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整理的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2篇,供大家阅读。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

新学期伊始,在津南区“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下,我校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课堂教育改革实践活动,推行“三六”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富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对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起初我并非完全接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说明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心态的变化:在迟疑中不断尝试,在尝试中发现变化,在变化中反思提高。

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起初对“学案”总有几分顾虑。学案该怎样写?复习课的学案该怎样写?在紧张的复习中学案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多疑惑存于心中。听过几堂课后,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尝试。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学方法的斟酌到反馈练习的'筛选,在设计学案、实施学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和学生都有了新的变化。

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从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多了,分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的机会多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分享学习的过程,在主动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我心里对学案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学案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

当然,对于语文教学我主张教学模式因文而定,因课而变,因时而改。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学案”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2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怪圈,教师指导累,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学生写作写了多年,提笔仍需千钧之力,艰难异常。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话可说。

  一、自由作文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以前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这学期在重点班就尝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外作文

我始终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利用学校阅读课的时间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同时利用周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

  三、对话式讲评

对话式讲评,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给大家写作得失的启发。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我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我应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我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我们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结合学生情况,尤其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显然更为重要和实际。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终极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相关的目标任务。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3

莎士比亚曾说:“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知”“乐知”才会有无穷的学习劲头,才能激发无穷的学习潜力。这样的学习才充满快乐,这样的学习能更有效率。翻开《教育心理学》,里面赫然写道: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可是,“激发学习兴趣”让我经常陷入困境。

做为一个语文老师,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老师,很容易被同学们忽略。语文虽然在高考中,甚至工作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越久,对语文的热情就越低。到了高三,语文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了,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作业布置了就写,不布置从来不主动;写日记是“我的一天”,写作文是“我的老天”,临考试了才背几句古诗。同学抱这样的心理,往往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兴趣。为此,我在两年的高三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浅薄的经验。

一、学生认为语文是常用的学科,自己对语文已经非常了解,于是,我专找他们的知识漏洞详讲。

例如在复习索然无味的字词基础时,我专挑同学们平时说错却不自觉的点。如:血、削、供、穴等字的读音。我采取的方法是自己讲一句话,让同学们挑读错的音。结果,一些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误读出现了,这样的方式,让一些同学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基础知识,也让他们乐于做题,乐于翻字典,敢于质疑。对于似是而非的读音,也开始有了明确的答案。同时,在题目讲解时,我尽量不讲,让同学们自己来公布答案。

二、古文可能是同学们比较头痛的练习了。

同时,在高考中,也是一个必考题和高分题,它所占的分数有二十一分。可是,同学们平时学古文已经很头痛了,而且大家也知道高考时一定不考书上的,于是乎,很多同学认为这样的复习对高考做题无用。实际上,平时的古文只是一个典范,一百二十个实词和十八虚词可能都包括在课文中,但实际运用时又是另一回事,可大家认为现代人应该说现代话,古文过时了,怎样让同学们觉得古文有用,学好古文有用呢。我教的'是文科班,我发现同学们在做政治尤其是历史的时候,经常有一大段的历史材料,而这些材料往往都以简单的古文翻译,曾经有同学拿着历史题来问我材料,为使同学有兴趣,我在课堂上特意挑了一篇历史材料来讲,将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实用词都挑出来一一解释,字的问题突破了,那么文章的内容也懂了,因为材料题往往占十几分,有时看懂一个材料便可提高分数。这样,让同学认为学好古文不仅仅是应对语文考试,在应对别的科目中同样重要,对于古文,也渐渐生出了兴趣。

三、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中。

作文体现了同学们运用语文的能力,也是在考试中占分数最多的题目,可是要让同学们对作文充满热情,那实在是太难了。一篇大作文,如果笼统的讲,同学们往往一头雾水,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决定将作文分段讲,先给段,再写篇,先审是,再给作文的结构。一这样的方式虽然有点繁琐,但是对于写作水平不佳的同学来说很有用,一节课给一个知识点,将作文分解成几个小块,最起码,大家开关会点题,结尾有照应,中间的段落会安排了,虽不敢说时时出现佳作,但是对于写作水平中上的同学来讲,确实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两年过去了,我也带了两届高三,对于复习课,要让同学们充满热情的来学,着实有些困难,虽然曾用过一点点的小方法,但这远远不够,还不敢说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可是“学海无涯 ”“教学相长”,我将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徐行。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4

优点:

1、课前开始播《月满西楼》flash,营造诗词气氛,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学习情境创设得较为成功。

2、课前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得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阅读了大量关于李清照的事迹及诗词,了解她的经历,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让学生准确把握愁的诸多内涵。同时在阅读中知道作者前后期的经历不同,词作的风格也不同。

3、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质疑是主线。本节课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的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品读意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让学生个体直接与文本对话。老师的点拨也十分到位。

4、课堂上讨论落到了实处,使学生明确具体任务,时间充分,老师在巡堂过程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切实掌握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作业的处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

5、导入太长,意象品读拓展不足。也许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去讨论,所以对意象的品读显得不十分到位,有点浅。

6、解决“如何入愁”问题时,我非常在意时间,显得过于急躁,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处理的不够从容,给学生时间不够充分,整个课堂感觉很“赶”。

7、课堂上老师的反应不够灵敏,应对学生的回答语言显贫乏,单一,对学生的个性品读,不能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泛泛而谈,做不到一针见血。同时对回答好的同学没能给予及时的表扬。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5

上初唐诗的部分,比之之前的现代诗歌,感觉更加有内容可讲,针对的高考能力要求也比较显著,所以备课时内容更加充实。但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发现设置的问题并不是完全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时候问题太深,或者问题方式不对,容易造成学生的思考瓶颈,课堂气氛也冷场。授课是提问的艺术,如何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到达老师所期待的彼岸,这是每一个新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所谓备学生大概就是指这方面。

另外还有关乎教授内容方面的思考。我们老师很多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比较多地停留在文学史,古代汉语等比较专业的层面上,所以在授课时,不免会陷入学院化的囹圄。比如在《劝学》一篇的讲授过程中,我对于文言句式,词语结构的'讲解可能过于深刻,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语法层面,但是学生的语法知识不系统,也比较混乱,初中阶段的语法学习大多停留在听听而已,用不到也懒得深刻学习的程度,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听懂,讲解文言的倒装,在学生眼里,也只是难懂的文言知识,自己仿佛感觉到这些内容只是讲给自己听的,为了讲而讲,或许说到底还是对于学生的程度有不完全的认知,所以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并不能把握好尺度。

最后,我很想说,虽然这些日子以来,自己精神上,身体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但是与学生的交流也使自己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创造的快乐。学无止境真的不是说说而已,经过课堂的种种,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这或许也是幸运之所在。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6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

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

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教学设计落在鉴赏语言和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上。

回顾课堂效果,我反思如下: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

阅读文化经典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即欣赏美进而创造美,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应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本着这样的思想设计本堂课,出发点是可取,但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我理想的要求,这点引起了我进一步的思考: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效果更好?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情感诵读,激发审美情感

诵读教学是早已被几千年的教育史验证了的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它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心灵熏陶感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情感诵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推动情感体验、促使情感升华,课堂阅读教学就不会再气氛沉闷,而是进入到声情并茂、起伏跌宕的趣味性境界。

情感诵读,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其次,诵读不仅要用声去读,更要用心去读。将优美的语言转化为形象、转化为意境,这样就会达到在诵读中生情、在诵读中传情的阅读境界,这样的诵读才称得上“美读”。再次,诵读不仅需要老师范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读,而且诵读方式应当多样化。老师的范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感情的把握;学生的自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不一的诵读可以使他们在与作者、教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生发独特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

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赏读、品味回读等形式的诵读,首先感觉还是读的不够,尤其是赏析第二部分时读的甚少;其次缺少齐读形式的设计,冲淡了学生的激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课堂的'活跃氛围。

2、莫让方法限制学生的审美思维空间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其清新的语言、灵巧的构思、写景状物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于是我想在赏析“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的美景中让学生领略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魅力和动词的精心妙用。带着这样的功利心态,我先引导学生赏析一处优美的写景句子,让学生领悟到赏析句子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赏析自己所喜欢的写景句子。受我讲的方法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对句子的理解上,而非对美景的欣赏上,所以他们也没发现美,更不用说读出美来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把学生框住,他才能生长出思想的花朵。

  二、学生的学情决定教师的教学设计

在最初设计这堂课时,我设计的面较广、知识点相对较多,经组内讨论,面对我校普通班层次的学生,面面俱到就等于走马观花,并不会有实际效果。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在修辞与动词的妙用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这两个方面上。经过课堂检验,少而精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合作学习应注重实效而非流于形式

在新课改下,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自主学习难以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才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因此对于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讨论的价值。由于本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座位的安排和教室有所不同,打乱了合作小组,有一组成员由于缺少领导组织者而未能参与讨论,使得本堂课的合作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这都是教师的疏忽,像这样的情况可以按照小组来安排座次。

  四、教师的素养决定课堂的效果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评价是否合理性以及课堂生成的驾驭力、师生活动的融洽度无不是教师素养的体现,而语文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往往在教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对语文内容的感受、领悟、解读,深深打上了其精神世界独一无二的烙印,所以,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引领者、呵护者,是学生干渴心田的浇灌者。他应该借助文章去完成一次又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碰撞、激荡。我深感自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课堂语言的凝练度、课堂点评的精当度、课堂时间的掌控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我会虚心向组内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无止境,每次公开课都是助我成长的阶梯,我会以此自我鞭策,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7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学亦然也。一味的教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学相长,反思必不可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了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一学期来的工作,引发了不少的思绪。

高二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高三,尽管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投入十分积极的,毕竟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选择。而这届高二学生是从高一升到高二,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似乎是个负担,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1.活化课堂关键是教师引导灵活。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首先,教师的教法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的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再有让学生在课堂短剧表演,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语文课堂教学中。

2.活化课堂核心是学生思维鲜活。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3.活化课堂特征是课堂气氛活跃。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能自作主张;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或探究讨论,或静听欣赏,或即兴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定良好。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三是要处理好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最后还要老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也许下学期教师得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尽可能降低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点兴趣和成就感,也许才可能逐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热情。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8

复习《项脊轩志》一文,主要想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识记、理解、运用文言字词;二是分析和借鉴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叙述事情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所有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目标展开。

整个教学过程推进的比较良好,感觉还是很好的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其中有两个环节我感觉较为满意:第一个是课内重点文言字词的迁移运用,第二个是鉴赏细节描写手法之前选取《老屋》歌词所做的铺垫。

第一个环节中,我选取的是XX年江苏卷高考题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中的一段文字,语段几乎包含了本节课所强调的所有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课堂上及时地拿来让学生翻译,既突出了检测的针对性,又较好地强化了知识迁移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了文言文复习和高考之间的必然联系,让他们意识到了平时复习中积累文言知识的重要性,而课堂上学生头脑中这种意识的产生比老师平日里凭空的说教要强百倍千倍。

《项脊轩志》是作者归有光在经历了无数的人生变故、世事沧桑之后写作的文章,文章虽然感情真挚细腻,细节描写的手法运用的不露痕迹,但是因为语言朴素,叙述平淡,以学生现在的年龄和人生体验,很难提起深入阅读的精神和兴趣,更不要说体会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进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截取了水木清华《老屋》中的一段歌词作为之前的铺垫。这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歌曲,作者在表达对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时候,选取了很多寻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镜头和画面,这种方法和《项脊轩志》中采用的叙事抒情的方法极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们对这样的歌曲也非常喜欢,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分析起来更是兴趣盎然,极好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致和课堂的气氛。

尽管如此,一堂课讲下来,感觉还是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手法赏析环节中,因为设计的题目难度偏大,之前的知识补偿做的不够,使得学生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点子上,浪费了一些时间,以至于后面的链接阅读无法充分展开,写作方法的引导也仅仅是点到为止;还有,在驾驭课堂、随时随地调动学生情绪,以使他们时时刻刻专注于课堂内容上,做的也还不够,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努力。

虽然不是什么教学能手的选拔,优质课的评选,甚至因为有懒惰和畏难心理,在刚开始“听将令”,“奉旨”讲课的时候还有点不情愿,但是,当真正面对这件事的时候,我却以十二分的认真投入进去了它。因为,学校不仅提供给了我们展示的舞台,也给予了我学习的机会,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尽所能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这,应该也正是进步之所在。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9

回顾一学期的高一语文教学,我觉得有几点做法让我颇感欣慰。

1、从文史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大胆创新。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规定,新课程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据这样的一条理念,我尽管是在复习课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语文的审美教育,无论是讲《论语》等古典文化,还是讲中外名著;无论是上作文课,还是在做语言文字的训练,我都会力求从语言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从比较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们在本学期开设的公开课《氓》,这是一篇诗经作品。《诗经》的出现不仅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在篇目数量上,选入课文的《诗经》作品仅《氓》与《采薇》两篇。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篇的诗歌,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对《诗经》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源头也有一个线索性的认识,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自学鉴赏《诗经》能力的目的。为此,我教学《诗经》两首总的教学目标是:以《氓》和《采薇》为教材例子来解读《诗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及其巨大的影响,让学生对《诗经》的认识不是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体的感知,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三维目标”的制定上,我是这样设定的——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我将结合中国文学史讲授《诗经》的产生、内容、艺术手法等知识,努力提高自学《诗经》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立足于《氓》与《采薇》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立足于品味具体的诗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并结合文学史作适当大拓展,达到“点、面”认识的目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重在从古代婚姻制度及妇女特殊的社会地位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对女性的尊重上来。适时联系现代社会的婚姻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的好男人。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话外音”,即把现代流行音乐中关于爱情主题的歌词作摘要引用,以浅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讲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我就引用流行歌词——“爱你没商量”。同时,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我把课文内容的解读设计为五个“乐章”,即“婚姻的第一乐章:我的美丽的追忆”;“婚姻的第二乐章:我的伤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乐章:我的难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乐章:我的痛苦的呐喊”;“婚姻的第五乐章:我的'毅然的决绝”。

2、带学生去“写景”,是本学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

由于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平时时间大多被数理化等占据,对语文接触较少,多数学生仅仅在语文课上与语文“见面”。因此,每周一篇作文,除了让学生练笔与练思维之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去寻找相关的作文材料,从中积累写作素材。讲评作文最好是与范文相结合。因为范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每次作文之后,能获得更深一点的体会,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时,如果就拿本班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对作文写作的指导,最好是每次讲一种写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学生尝试着用上这种写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单元是学习写景散文,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在写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观色彩而异,因此,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描写自然、抒发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学生到自然里去。不过,在写作前教师一定要结合第一单元课本的写作特色先与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在亲身体会下再结合学过的写作方法来作文学生是不怕的,而是他们都觉得很有内容可写,也明白写景文章该怎么写。

3、对文言文的复习,我觉得多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重要篇目更能让学生产生文言语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浅易的知识。

比单纯讲解古代汉语知识效果显著。另外,我觉得复习文言最好是贯穿于每天语文课里,让学生天天接触古文,天天培养文言阅读的语感,有助于今后独立阅读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师要有一颗钻研的心,要博览书籍。

教师钻研不仅指要钻研教材,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模快要形成一个系统,而不必拘泥于现成的参考书、辅导书或参考答案。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复习。例如,我教《兰亭集序》与《赤壁赋》时,我就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指导学生理解课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认识也深入了一些。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0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即使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有的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只是应付老师,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大搞题海战术,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增加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呢?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从教师教学实践中,找出弊端。

1.语文培养模式单一。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陷入了纯知识的记忆。学生在学了许多年语文后,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2.课堂活动空洞热闹

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学生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

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把教材的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静态的。“填鸭式”明显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忽视了学生主体经验和个体感悟。为了改变“填鸭式”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事实上,这种“牧羊式”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往,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

3.大语文化现象严重

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但同时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连基本的语言问题都过不了关,语文教学更是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使用多媒体不当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许多语文课上,幻灯片、动画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看看录象、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而不是相反。脱离了语言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

由此看来,不当的课堂教学挫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认为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最后,找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月满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如在讲写作人物描写时,引入《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具体的动作,肖像等描写就会让文章生动。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读的书,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吧。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能对于今天没有挨过饿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理解了。看看高考的满分作文,多少在用旧的材料,所谓新瓶装老酒。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巧妇有米不会“炊”,这不是找饿吗?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状元,留下了几篇让你记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学的时候特别羡慕文章语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个。可以写写带有哲理性的话语啊,这个对现在的学生很简单了,谁没有个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沟”,现在叫“愤青”,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优点”啊,正如,恰同学少年。可不要贪玩啊,呵呵,狗尾续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练练,也会熟能生巧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言甚之。那个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而且一般语文好的同学都有点才,其实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了什么。到底思考一下,学到了什么?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没有啊,其实在语文老师当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语文好的同学不是教出来的。虽然这句话值得商榷,但是也说明了语文的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过多的依赖老师,可是当我们会过头来看看的时候,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别忘记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话。水平再凹(音wa,山东方言,低的意思),也有比你高的地方。最起码他能给你一个指导啊。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老师几乎都特别喜欢好问的学生,而这恰恰是一些同学的“坏习惯”啊,不要担心你给他难堪。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1

在教育领域,最热闹的就是语文教学,最容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好的是语文。领略教坛风骚的是语文教师,误尽苍桑的也是语文教师。我仅就本月语文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共同借鉴,互通有无,彼此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

本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古文的基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等。一是古文翻译、文章赏析,名篇佳句的背诵。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如下:

1、改变以往教师主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用填鸭的方式教给学生。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唱独角戏。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己疏通文义,提出疑问,老师给予解决。当然,有些固定的`知识,老师还要传道指点。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2、采用师生同台的教学方法,老师充当主持的角色。

具体做法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个组有一名主管学习的组长。帮助讲课的学生组织材料,每次讲课随机抽出几人讲解课文。学生事先知道讲哪篇文章,有准备的时间。在讲一篇课文的时候,他们几人可以分工。比如有的讲情节,有的讲人物形象,也可以讲全部内容。学生讲完后,他们会给我意外的惊喜,同样的话题,几个人以不同的角度阐述。是多元的思辩,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3、讲练结合法对文言文教学很有帮助。

讲完每课后,学生稍做总结,进行习题练习,从做题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纠正问题。

4、总结归纳法:学习了两单元的文言文,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类,可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字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句式,疑难句子翻译,名句默写等。

学生用心做了,效果很好。这样,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的是整体的系统的而非零散的知识。

5、落实是文言文知识得以扎实的重要的途径,可以利用自习或课上十几分种抽查,一次不会,两次,三次,直到彻底掌握。

用心实践,真心体会,认真反思,尽快成长。语文如海,博大精深。语文如宇宙,浩瀚无穷。真正把语文教好,真的不容易,能做的该做的只有继续努力。

实用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任高二(276)(277)班语文教师,期末考试即将到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进行下学期的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二,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1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二,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语文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回顾近一个学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自己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之处。在教育学教学改革一日千里的新形势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还需要一步地更新和改善,以便适应新教材、新要求、新高考。还需要与同科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着意改正的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求更好的成绩。

标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