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2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4-08-12 17:55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2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整理的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2篇,以供参考。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

今天进行了不退位减法教学,自己也是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但是,看了同组周老师的教学反思,深受促动,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模式课上真的是意识不强,需要加油学习了。

我今天的备课最大的不足还是体现在没有有系统的安排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牵引着学生学。

开课我也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问题都是东一个西一个,不能把全部问题说出,而且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不高,懒得提问题。我也是脑海中想到该是给学生讲一下有序思维提问题,又觉得孩子们年龄小,不需要,否则给孩子们加重负担。反思到自己挖掘教材还是不够深入。

与周老师不同的是,学生提问题后出的算式,我没有挑出不退位减法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把算式分类,让学生观察“个位够不够减”进行分类,学生果然能很好地分类。我意图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一开始就对100以内减法有个清楚系统的认识。

接下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主要就是学习“个位够减的减法,叫不退位减法。”但是,我的方法不如周老师的好,让学生自己尝试做题。我还是带着学生说了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才让学生练习巩固。就这样下课时间就到了,我也没有进行更好地不同类型练习。

上完课后,我也总感觉我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但是我却糊涂地认为是星期一学生刚休息的过。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没有给学生设计主动学习的平台。今后的教学,一定要以导学模式为基点尝试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2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计算中的特殊情况,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好让学生应用一般的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方法。

“0乘一个数得0”是计算数中间有0乘法的基础和前提。我通过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乘法意义入手自主探索“一个数与0相乘得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在感情层面上获得对这个知识的.初步理解。后通过让学生计算场景中体育馆的一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在此基础由要求算出这个体育馆的座位数,让学生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独立探索数中间有0的法笔算方法。在例题教学时,我看不少学生计算积极性很高,且说得挺顺的:0乘任何数都得0。我认为这节课的内容学生掌握得挺好的。可没想到,在后面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计算中,有学生只记住0乘一个数得0,而把进位的数忘记加到这个数位了。如105×5应等于525,而有学生在计算中算成505了。看到这个现象,才知道自己这节课教学中疏忽这一点,我认为学生以前学过进位了,这个不需要再说了。只强调0乘一个数得0,我根据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及时和学生交流了一下,让他们一定要记0乘一个数得0,但不能把进位的数忘记加了。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3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尝试练习用竖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去碰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难点引发思考,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自的好方法。

在课堂上。我采用孩子们喜欢的美羊羊图片激励他们,制作新颖的课件吸引他们。这样的方式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师的提问,只要孩子敢于回答问题哪怕算理正确得数错误,我就会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更加自信。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与赞赏,就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欣慰自己本堂课的亮点之时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其一、本节课我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寻求更多的计算方法,漫无边际的进行拓展演示,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板书设计出乎我的课堂预设之内。

其二、在讲解难点“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时,让学生边看屏幕演示边进行摆小棒操作时照顾个体不够。对部分学困生没有进行个别的指导,没有板书重点的竖式计算,板书没有突破难点的内容。

其三、讲解中对其各环节的'内容讲解时间上把握不够准确,导致上课出现拖堂现象。

针对以上出现的失误之处我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严谨自己的教学方式,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严格把握自己的课堂时间。在追求完美的课堂中努力改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还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出更好的计算方法。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退位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10与本位相加再减。

4、千万不要忘了先点点,退1后再减。在笔算中,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一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复杂,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到以下几点:

1、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变为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本节课的内容我认为学生根据已有的旧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可以尝试解决。因此,教学中我在这部分内容安排时给的时间较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结论。

3、练习中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学生不仅对新课内容进行了巩固,也对以往的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使所学知识具有连贯性。

但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后面的练习时间过短,汇报的有些仓促。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体会到,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5

“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难点。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摆小棒来理解算理,再来教学竖式的计算。在突破难点时,学生还是能够根据一年级学的知识不够减可以拆开一捆小棒,拆开一捆就是10根。所以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学的`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练习中,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个位借了十位的一捆也就是10根,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最后个位是多少了,只记得借了十根来,如51-36,以为个位算10-6。应该是个位本来有1,借来10就是11,所以是11-6.这是有些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

第二、十位借给个位1个以后,学生也打了退位点,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还是容易漏掉减去1。如51-36,十位是本来是5-3,实际上5已经借掉了一个应该是4-3,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计算是个难点,应该让学生多说算理,多练习,只有真正理解意思才能正确计算。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6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45-5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6-4、45-5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2、师:个位6不够减8怎样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从学生的疑问中反映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和关键,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法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学生上台展示并说算理

生1、算法一:从10根小棒时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全起来是28根,即10-8=2,26+2=28(当我想问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不同的算理接着回答。)

生2、算法二:把36根分成20根和16根,即16——8=8,20+8=28。

生3、算法三:从30根拿出8根剩下22根,即22+6=28元。

本节课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之前,先出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等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2、体现了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数学一题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7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该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专门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如果是那样的话层次会非常清晰,课堂会非常完美。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研究设计,用专家指点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十分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字母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一些计算公式,这些都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对于以后学习方程等知识做铺垫。应该说,本节课的内容看似浅显,实际上却不易。

在课前,我深入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了能让学生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以便于学生有效学习。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的内容,这是一节计算课。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在教学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具体方法,并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首先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情景创设际问题入手:让帮忙解决小猴子吃桃子的问题引出例4,问学生:现在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呢?你会列算式吗?学生一下就看出来了,现在一个桃子也没有,没有就用0来表示,也就是0×7=0或7×0=0。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轻松地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

在学生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后,接着进行练习让学生计算0×3=和9×0=的得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从而再次巩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接着再出示:0×0=?,让学生思考:得数是多少?为什么?紧接着小组讨论:0和一个数相加与0和一个数相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最后练习环节,我设置了游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于是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直接写得数、学生板演和自编自算相结合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当“小老师”,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计算是否认真细心,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真计算习惯。

反思这节课,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自我感觉非常成功。但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对学生的评价有些单一,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另外我还思考一点,就是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意外生成的东西?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中,当我们给学生创设了相当的自主空间,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时,再精心的'备课也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更何况我是一个新老师。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堂才变得绚丽多彩。当课堂教学不再按照教学预设展开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动态的数学课堂,使每一个意外都转化为课堂上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只有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才能灵活驾驭数学课堂。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9

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呈现数学知识。呈现一些玩具,让孩子选择一种最喜欢的,给你8元钱,还剩多少钱,列出算式,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24—8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思考24—8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方法:

生:先把24分成10和14,用14—8=6,再用6+10=16。

生:先把24分成14和10,用10—8=2,再用14+2=16。

生:我把24分成20和4,用20—8=12,再用12+4=16。

这几种方法在备课时都已考虑到,也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常规计算方法,但学生以下的汇报我真的没有想到。

生:我用8减6等于2,30减2等于28。

他们的想法理解起来并不难,计算也容易的.多。以后真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多种方法计算,有时采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对这些算法不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

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来减,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1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的孩子都能兼顾到。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0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1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是学生学习减法计算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了几道以前学过的一般连续退位减法,利用猫头鹰捉老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条件,提出思考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如果0上面有退位点怎么办?”引出课题《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我采取小组讨论、尝试计算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小组讨论:中间有0的退位减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个0?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借不了就直接向百位借1;也有人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没有,十位就向百位借,百位借得100十位再借10给个位,十位借得一百来后又借十给个位,这时十位还剩90,;我赞成第二种说法,对于第一种说法,我提出计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只会说不要忘记减退位1,没有说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而不能隔位借1。

这一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减的过程,理解0被借1后的变化原因,特别训练差生叙述计算过程。这节课教学很缓慢,可效果却好。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退位的原理,所以在这堂课里让学生自主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最难的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掌握连续退位的方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效果更好。由于幽默的语言,使枯燥的连续退位减法变成了有趣的游戏,以“穷光蛋”喻0,以“慷慨”喻连续由前一位退位且本位上留9,形象地说明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原理,学生在生动的比喻中牢牢记住了“带退位点的0”要看成9再计算,从而突破了知识的难点。

虽然是讲解清楚明了,但也还有个别学生在计算过程出现失误,这就需要加强计算练习,每天课前五道竖式计算题,边说计算过程边计算,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强化,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2

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

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

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

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

十位:9-4=5修正后:10-1-4

百位:4-3=1

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标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