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0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因此,在《0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个猜硬币的游戏让孩子们去发现“0”,接着通过说0的故事,让他们体验到“0”作为一个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离不开0。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找尺上的“0”,由于0是起点这一意义学生平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安排了百米赛跑和跳远比赛图片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0可以作为起点。接下来通过学生说生活中的0,穿插讲讲0的其它作用。在讲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时,我认为教材所呈现的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起的图画不够直观,于是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吃枣子这样一个情境:我准备了3盘枣,分别让学生亲自吃掉1个枣、2个枣、3个枣,列出相应的算式3-1=2、3-2=1、3-3=0,从而导出得数是0的减法,这个环节学生特别感兴趣,既经历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体验了知识的连贯性。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 我大胆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原本在0的计算教学之前的0的书写提到了计算教学之后,有效的保证了学生学习0的有关计算的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的练习部分,注意了层次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轻松运用所学知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虽然课前我做了充分的预设,很多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没处理好的生成问题。
在教学0表示起点时,我让学生拿出尺子来观察,结果学生拿出尺子来后敲的敲,玩的玩,根本就没理我了。为了不耽误时间,我提了几个问题匆匆结束了这一活动,因而这一环节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此,我想到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每一次活动都要事先交代清楚活动要求再行动,一旦他们动手了就静不下来了,另外光提供活动素材还不行,还应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还有在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0时,我提问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数字“0”,而不是列举什么像0,生1的回答脱离了问题,我及时地进行了纠正,但是接下来还是有几个学生起来说足球像0、鸭蛋像0、西瓜像0等等,这说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上,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在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对关键词要进行重点强调。
《0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孩子们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这是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没有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力求从学生熟悉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入,寻找“0”。反思这节课,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课堂上,学生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景很感兴趣,0的第一个含义便在学生灿烂的笑容中完成。
2、注重习惯养成,提高教学质量。一年级学生好动,所以组织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但在这节课中做的较好。如:课前准备好。学生能将数学书等学习用品整齐的放在桌子的一角;能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学具用好能及时收回。好的习惯能够为当前学习提高质量,为后续学习提供良好基础。不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竟都还是刚上一年级,评价学生语言不够丰富。语速太够。以后可以多看少儿节目,多学习儿童语言,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多穿插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0时,我没有强调说完整,导致大部分学生说得不够好。
3、对于学生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是一个难点,而自己没有深入了解学情,只是几句话带过。
4、在教学生书写0不够细致,老师应该在下面多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在展示0时,可以先展示之前写的0,通过反复练习后再展示写得棒的,让他们感受学习后的进步,明白只要认真学习,一定会有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0的认识》教学反思3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0的认识》教学反思4
从经历备课到磨课再到讲课,评课虽然不到两个周,自己所得到的收获真的很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耐心的给我指点迷津。当我反复斟酌自己所上的这一节课,认真思考诸位老师们给我的意见后,深刻认识到自身很多方面的不足。对此,反思有如下几各方面:
1.我对于学情分析的不透彻,不全面。由于以前接触的都是高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明显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我都不熟悉,如孩子的兴趣爱好,最近发展区等等都了解的不够,很多时候我没有做到换位思考,总是在以自己的陈旧观念来判断孩子的认知与领悟性。整节课给学生放的空间不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一直在动和说,反倒是学生本应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却变成了旁观者,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解放。孩子被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思维得不到发散。所以整节课的课堂氛围不活跃,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导致课上的越来越乏味。
2.对教材剖析的深度不够。以致在讲解部分内容时含糊不清,表达的不明确。对于一年级的课本,表面看着内容很简单,但要将简单的内容授予学生,对自己来讲真的是眼高手低。尤其是第一次接触一年级教材,以后我更要去反复斟酌每一细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授予方式。
3.要学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是脱离与实际,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在“0的认识”这节课中,本应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切身的实际操作,感知生活中的0。可我却并没有给孩子自主性,而总是拽着他们,没有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4.课堂的组织能力有待大大提高。如何将整个课堂组织的井然有序,按照自己预设好的路线进行,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内容。课堂的组织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要多多借鉴,多多思考和学习。
我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以后我会虚心请教,深刻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每段路,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0的认识》教学反思5
讲授了《0的认识》这一内容之后,感受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主要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并且教学情景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打破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热衷于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
2、就是在教学0的第二个含义是表示开始时,当让学生拿出尺子时,学生们中有的拿的是钢尺,上面没有0,这对孩子们来说,并不能理解0作为开始的含义。这是我教学的失利,是我想的不够周全,所以才在这个地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3、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观察小猴的表情,然后再采用帮小动物排队的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其二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交流(谈谈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它东西表示“0”吗等想一想,动一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0的认识》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起点的理解中,老师反复让两个学生在同一起点、不同起点进行跑步比赛,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门、黑板等来了解“起点”,加深“0”的两种含义,在体验中学习这一内容(0的意义)的必要性。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但是在整堂课中,一直能够跟随我,这也是教学中的一大进步。但是还需继续努力。
留下遗憾:就是教学0的第二含义时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在家学0的书写上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写。还有,数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学习就是为了能学会运用。在这儿的时间也比较欠缺,还需在教学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0的认识》教学反思6
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安排为:认识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0,会做与0有关的加减法题。
在教学安排上,我先复习旧知,口算5道加减法题,目的是提高学生5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接着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出示小兔拔萝卜的课件。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小兔,拔萝卜。
师:第一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一个,还剩3个
……
(出示空地)师:第四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四个,一个也没有了。
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数字2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生1:是硬币
生2:是色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我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
我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这时板书课题:0的认识。
3、说一说,做一做
(1)出示教科书上第29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一只也没有了。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1个3表示原来的3只小鸟,第2个3表示飞走了3只小鸟,0表示一只也没有。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
生:妈妈给我买了3个苹果,我全吃光了,就是0个了。
生:妈妈给我买了5块手表,都坏掉了,就是0块了。
师: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呀?
引起争论,同桌互相讨论,说对的占多数,这时,老师就要指正错误了,分析为什么不对。5块手表都坏了,但是手表还在那,只是不能用了,所以还是5,如果说手表都掉了,那就是0块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举例说:桌上有3只苍蝇,老师用拍子打死了3只,桌上有几只苍蝇?
生1:0只
生2:3只
师:还是3只,
苍蝇死在桌子上,并没有飞跑呀。
二、学习和0有关的加减法
1、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它自己;
2、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3、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三、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起点、开始
本环节,学生在做为尺子标数字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第一个刻度容易写成"1",这是由于前面学习数数的时候,都是从1开始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固势。我出示课件--长尺子,告诉学生,第1个刻度数字是0而不是1;运动员跑步比赛的起跑线也是从"0"开始计算距离的。
四、教学生正确书写"0"
0不能写成字母"o",在这里我先教笔划顺序,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汇合,要圆滑,不能有棱角。为使学生形象记忆,可以教学生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0的认识》教学反思7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 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 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0的认识》教学反思8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 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认识》教学反思9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已经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观察猴子吃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审视0的认识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较成功,但离预设的目标还差些。课后总结了一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故事导入法导入新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基本上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2、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0,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是学生真正的理解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这堂课不足之处有:
1、用手提电脑播放课件,画面太小后面的学生不容易看清楚。
2、对于“起点”这个0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还不是很明白。所举的事例:运动会上的起跑,和跳远的起点这个事例,因为学生年龄小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所以教学在这块有缺陷,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0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本文是我在“0的认识”中的一个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勉。
案例描述:
一、游戏引入,激活学习兴趣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认识了1 2 3 4 5)
2.出示5幅图片,图后藏着相应数量的数字。
提问: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
3.出示第六幅图,图中什么都没有。
师: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4.揭示题目:“0”的认识。
二、寻找生活中的0,追寻数学的足迹
1.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
三、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义
1.媒体出现画面(小兔采蘑菇)。
讲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到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两意,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自从那以后,四弟再也不敢贪玩了。
师问:“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问:“我们学习能不能像四弟那样贪玩呀?好,看今天哪个同学学习最认真。”(在生活的情景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学习和做事一样,如果三心两意就学不好、做不好了。)
2.看图写数。(多媒体出示一幅画面:小猴子吃桃。)
小猴子的桃吃完了,你还能用前面学过的5以内的数来表示吗?怎么办呢?
像刚才兔子采蘑菇、猴子吃桃,0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3.认识直尺上的“0”。
(1)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用左手的食指指着,再找到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它,0到1是一段,用1表示;
(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
(3)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
(4)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
(5)师:这里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这里的“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
四、写一写,评一评,指导书写0
1.提问:”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
2.师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
3.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先书空练习,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在练本上,评奖“谁是写字能手”。
五、探究有关0的计算
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四弟不再偷懒了,它在辛勤地拔萝卜了。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2.出示青蛙图。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3.下面不看图,你们会算吗?思考:5-0。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计算过程。
六、练习、提高
1.书29页做一做。完成后自己说说想法。
2.游戏:小猫钓鱼。
七、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0表示)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个,因为0表示起点)
2.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最深刻?为什么?
3.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
反思:
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0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课件演示,用尺子量铅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2、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3、对教材的处理不太恰当。教材是先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青蛙图,让学生先学习有关0的减法,学生先是直观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过渡到三只小鸟都飞走了,用3—3=0表示,再学习有关0的加法。这节课我却让孩子先学习了有关0的加法,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0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 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认识》教学反思13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0”的两种含义:一是“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二是“0”也可以表示起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0”的书写,以及与“0”有关的一些简单计算。
在这节课中,我分别通过创设童话、生活、游戏情景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童话情景
低年级的小朋友极具想象力,好奇心总是引导着他们不断地求知。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课堂伊始,我把小朋友喜爱的小猴子请到了课堂中。通过猴子吃桃来认识“0”、感知“0”。接着,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个“摘桃子”的游戏:小猴种了一棵桃树,谁能正确的算出桃子上算式的得数,小猴就把这个桃送给他。
这样的童话情景使小朋友们兴趣昂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创设生活情景
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课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认识“0”之后,我拿出装有一支粉笔的小铁盒,摇一摇、听一听,再让小朋友猜一猜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当我悄悄地把粉笔拿出来后,再让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又能用数字几表示。在学习有关“0”的减法时,我拿出两张积分卡,分别奖励给表现最好的两个小朋友,再让小朋友说一说老师手上还有几张积分卡,可以怎样列式?
小朋友们身临其境,带着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创设游戏情景
一年级的小朋友出入学堂,对学习的目的尚未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给数字宝宝排队”和“摘桃子”的游戏。这样一来,人人参与,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我认为这节课的闪光点在于抓住了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当然整堂课下来,也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一开始小朋友们都听得比较认真,可是渐渐地一些没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显得有点浮躁。他们或是争先恐后地喊着“我,我,我”,或是迫不及待地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导致离得比较远的学生,根本听不到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
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作为学生,既要懂得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逐步培养小朋友的倾听习惯。让他们在倾听中尊重他人,收获知识。
《0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从学生们兴奋的表现中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喜欢这样轻松而且生动的课堂。本节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将小猴子吃桃子的经过播放出来,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捕捉到了故事中的数学信息,从而掌握了0的数学意义,很直观,而且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本节课另一个亮点是能够通过让学生找出身边的“0”,教师给予及时肯定,鼓励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的精神,也许学生也就从此刻开始拥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然而,这一节课并不是一节完美的精品课。审视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效果上看还不是很有效;手段比较单一;教育机制并不很及时、适时,我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课堂常规管理不足
那个时候,我是一名刚刚踏入低段教学的数学教师,面对处于幼小过度时期的一年级孩子,我甚至有些束手无测,而且没有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使得我这节课在开始初期用了将近3分钟的时间在维持秩序,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
2.课前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动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学生的主体性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教师仍然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例如:在讲授“0的起点的含义”时,学生说0可以表示开始,而教师硬是要强调应该用“起点”二字,这样,部分学生在一节课下来仍然不改往常的叫“开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被教师强调的不知道改如何说是好,此时,我也没有给这部分学生做个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得最后总结的环节出现脱节的现象。
小学一年级刚开始,不仅是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也是我转入低年级教学的适应期,同时也是我从教道路是上的一个巨大挑战期。总之,我要感谢这段时间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与同事们,是他们教给了我好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更感谢与我朝夕相对的孩子们,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给了我成长和锻炼的天地,今后我还继续在孩子们的帮助之下丰满自己的教学羽翼, 这几年来的蜕变让我成一个青涩的执教者成为一个助学者,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见证教学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