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说课稿》,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课题来源于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的第一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本节的第二课时。我特别欣赏新课程教材按专题兼顾文体的编排方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按专题编排。有利于学生面对同样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培养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承接了了上节课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这十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同时,政治战线的斗争和经济战线上的成就与失误相互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发展。但是,总趋势是前进的。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学习理解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严重的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引导全面人民终于克服了困难,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了解xxx使中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xxx”长时间的社会xxx,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从而铭记历史给我们的沉痛教训。因此应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xxx”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省属重点中学。但当地中考突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地位,加上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抚州市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把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精心设计活动,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提问权和评价权。
四、说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在讲本节课内容前,我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引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上来。
2、授课过程
(一)、曲折发展的十年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
正确:《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的制定。
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想想看,根据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所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就基本解决了。
那么国内的主要矛盾又将是什么呢?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八大。
⒈中共八大(1956年)
⑴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⑵内容: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必然决定主要任务,中共八大规定了怎样的任务?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请你给中共八大作个评价。
答:分析形势正确,故而主要矛盾抓得准,从而主要任务明确而准确。——这次会议表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是符合国情的,因而是正确的会议。
教师例举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数据。
从数据上看,1956年后的二年里,工农业生产总值呈迅速发展趋势,印证了这次会议的正确性。
⑶意义: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果
那么为什么58年到6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呢?那是因为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⒉“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是什么原因使党中央犯这样的错误呢?
答:①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②人们急于求成思想指导,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③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问:1961年以后为什么经济出现上升趋势?
明确:经济的破坏终于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这样,我国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就由全面“大·跃进”,转向了调整,使失调的国民经济得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问:总结十年来的建设,可以看出,尽管在探索中出现曲折和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在发展。
这次调整有没有彻底清算党内的“左倾”·错误,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后来又发生了十年“xxx”。
(二)、“xxx”的十年(1966—1976年)
学生阅读课本。
问:文中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问:面对国民经济出现的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了如何的调整?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周恩来的整顿措施。
邓小平的调整:重点是对铁路的整顿。
3、拓展延伸
综观50—70年代的经济建设,你得到什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经验教训:⒈关注国情;⒉实事求是;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⒋保持社会安定团结;⒌抓住发展机遇;……
4、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当然,这只是教学设计,只是一个弹性化的方案,具体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生成的变化。谢谢!
五、板书设计
(一)、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
1、正确:《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内容:明确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八字方针的制定。
2、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二)、“xxx”的十年(1966—1976年)
1、xxx对经济的破坏表现: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沿。
2、邓小平的调整:重点是对铁路的整顿。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牵涉到一些复杂的政治理论,学生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可以略过不讲的理论问题,授课时尽量回避,同时多通过展示图片、漫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谢历史组的李毅老师对于一些无法回避的历史理论给出了简明扼要的解释。查找xxx资料时,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跟“停产闹革命”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导致xxx部分的讲解稍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