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6篇 说课说幼儿大班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3-05-13 14:03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幼儿园说课稿大班6篇 说课说幼儿大班》,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6篇 说课说幼儿大班,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1

说活动教材: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关于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2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幼儿的一个以眼睛为主题的活动,题目叫《我会保护眼睛》。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眼睛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窗口。然而,许多幼儿都没有深刻意识到眼睛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今由于各种原因戴眼镜的幼儿越来越多。为了让幼儿能了解眼睛,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保护眼睛的意识和方法,我设计了此次《我会保护眼睛》活动。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称。(认知)

2、创编"眼保健操",体验大胆表达的成功感。(技能)

3、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情感)

活动重点:指导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难点:创编眼保健操。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物质准备:每人一面小镜子、一副自制的太阳镜,眼睛的结构图、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挂图《眼睛生病了》,上面贴满胶带:幼儿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

四、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谈话法

②操作法

③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相结合。

五、说学法

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观察法②游戏法③讨论评议法④感知体验法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五个环节:

(1)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3)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4)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5)创编"眼保健操"

(一)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体验看不见东西时的感受。认识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1、谈谈眼睛被蒙住的感受。

师:在捉迷藏的时候,眼睛被蒙住你有什么感受?

2、师: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些东西?(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小结:我们的眼睛真了不起,能让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可是你们了解自己的眼睛吗?

(三)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1、先让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眼睛里面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最中间的小黑点是什么?

2、出示眼睛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

小结:眼睫毛对眼睛有保护作用,能遮住眼睛不被强光照射,也可防止尘土落入眼内。眼睛里面像黑葡萄的是眼珠,眼珠最中间的小黑点叫瞳孔。

(四)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1、师:认识了眼睛,知道了眼睛的用处,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来保护眼睛,应该怎样保护呢?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眼睛会生什么病呢?(近视眼、红眼病、沙眼等。)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如用脏手揉眼睛,看书或看电视时间太长等。)

4、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眼睛?

(1)举例:看电视时,距离电视2米以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看书时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书,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或向远处看或看绿颜色的植物;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治疗等。

(2)出示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如胡萝卜、虾、大豆、猪肝等,引导幼儿每样菜都要吃,食品应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这样对我们的眼睛、身体有好处。

(五)创编"眼保健操"

1、教师请幼儿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黑猫警长,将指偶呈现在眼前,眼珠随着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动,不让老鼠逃跑。这一过程,轻松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2、教师鼓励幼儿随音乐节拍设计、创编运动眼球、放松眼睛的方法。

3、幼儿分组设计、创编眼保健操。

5、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眼睛的秘密。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现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好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延伸

1、将眼保健操作为一日活动中的常规活动。

2、进一步开展有关如何保护眼睛的讨论。

七、活动特色

这次活动的特色在于首先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眼睛的作用,这个游戏很直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幼儿自己发现眼睛的主要作用。接着让幼儿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知道怎样保护眼睛。最后运用小动物的形象,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3

认识球体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活动的难点是: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和幼儿小结:能向不同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操作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充分体验自由、快乐的情绪,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4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重点: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 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 科学就在身边”。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活动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幼儿学会往瓶子上套气球

四、教学环节与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鉴于此,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

“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它不注重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乐中学”五类教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下面我结合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具体介绍一下。

1、以疑激趣——抛出问题,怎样用瓶子玩吹气球的游戏?(玩中学)

气球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过各种各样的玩法,今天我们要怎样玩?玩出什么新花样?

活动一开始,教师巧妙的将“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通过吹起瓶口气球的形式再现出来。游戏的形式让科学现象变得直观、生动、趣味,使科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变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有的只是创造与快乐。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想中学、做中学)

师:瓶子里装的什么材料这么神奇?我们来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

这个过程中幼儿要通过观察杯子上的标记来判断杯子中的材料,要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间说议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在与别人的讨论中扩展思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猜想、验证,孩子会体会到猜想有时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亲自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用中学)

师: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这一步是活动的重点,孩子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会碰到问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集体玩的时候会发生纠纷需要协商解决,这就发展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间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上学和走上社会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4、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乐中学)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幼儿在总结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会做的'更投入、更认真、更成功。教师可借机对幼儿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反复实践,任何事情都会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这样的情感渗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今天实验中产生的这些气体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老师告诉孩子,这些气体不仅广泛应用在我们特别喜欢喝的汽水饮料中,医生可以用它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消防员叔叔可以用它来灭火,多么神奇啊!我自然喜欢继续去探索它的奥秘!到这里,幼儿探索的欲望被再一次点燃,我相信,参与这节活动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这节课的内容带回家,会继续去探索。

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建议。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5

首先,我对教材做如下分析:这节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上册中的《玉米真好吃》。正是金秋时节,对于孩子们来说,玉米一定不会陌生,但是他们受年龄限制,不能更全面的了解玉米的特征。新《纲要》中说:5-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些浅显的规律。在提倡教改的今天,我尝试让孩子自主学习,和家长、老师一起共同找寻、搜集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找寻答案,同“学”同“教”,获得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增强家长、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感。

其次,针对以上的教学材料分析,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认知上:感知玉米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长过程。

2、能力上:了解玉米制品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3、情感上:通过和家长共同收集,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乐于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根据目标,和幼儿自身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把感知玉米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长过程设为教学重点,把知道玉米好吃又有营养,乐于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设为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教材内容,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丰收的学习环境,在孩子们周围摆放了各种秋天的水果和蔬菜、农作物。在这样的情境中,向孩子们说:你们看,丰收的玉米在向你们招手呢!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玉米长大了》发展孩子的观察力,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种类、相关制品。

3、提问法:在教学中,我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与他们一起共同探索,所以我将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例如,看了视频,你都了解了什么?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达到解决教学难点的目的。

4、交流讨论法:《纲要》指出: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看法,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所以这是本次教学我将采用的重要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在活动前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的准备

我精心的布置了活动室的玉米丰收的环境,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玉米长大了》,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生活中的玉米制品、未剥皮的玉米若干、课件、录音机、微波炉、实物玉米植株一棵。

2.知识的准备

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有关玉米的各种资料并了解相关知识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我通过情景引导幼儿直接进入了活动主题: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还有许多农作物也在这个季节收获。你们看,丰收的玉米在向你们招手呢!

  二、情景展示,交流讨论:

《纲要》提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这一环节我主要要引导孩子们积极讨论和交流。这一部分又分两个环节:

1、孩子们带着自己课前和爸爸妈妈搜集的玉米图片资料和老师、同伴自由交流自己已掌握的有关知识。

2.师生共同布置丰收的展牌,将手中的玉米资料粘贴后和同伴交流。

  三、观察比较,感知特点:

引出植株“玉米”,让孩子们通过触摸、观看、讨论了解它的外形和有关知识。“孩子们,快看,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株玉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摸一摸,他长得什么样?”培养幼儿爱观察思考、爱提问和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观看课件,深入了解:

组织幼儿观看课件,通过精美有趣的动画使幼儿巩固和加深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种类、相关制品,

  五、做做吃吃,体验乐趣:

通过观看课件孩子们了解了一些玉米制品,所以这一环节,我把搜集来的玉米制品展示给幼儿,并与他们共同制作好吃的食品,在做做吃吃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感受玉米又好吃又有营养。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六、活动延伸: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因此继续围绕玉米的主题我设计了在美工区让幼儿利用玉米皮、骨、叶进行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在自然角师幼一起用玉米进行种植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6

一、说教材

1、教材《乌鸦喝水》这个题材原本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孩子们对这个故事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因为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强,故事又源于幼儿的生活,整个活动又有利于幼儿的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几方面的结合让我觉得选择本次主题教学活动内容比较有意义。同时《纲要》中还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认为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指向性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活动中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取向。

具体目标体现为:

(1)喜欢实践探索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帮助乌鸦想办法,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了解豆子的大小与水位上升快慢之间的关系。

(2)引发扩散性思维,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3)萌发乐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探索如何让水位升高以及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运用猜测、讲述、动手操作、分类、记录等方法,让幼儿在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等自主、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中突破来重难点。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材料准备:小石子,废旧报纸,棉花,玻璃球,毛巾,即时贴标记若干。每位幼儿多个装有相同多水的 瓶子(贴上黄色胶带),乌鸦图片,记录纸、笔。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常见的豆子(黄豆、云豆、蚕豆等)。

(3)教具准备:小乌鸦喝水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既要充分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也要体现幼儿个体的主动性,还要体现各领域的综合性,为此我采用了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幼儿通过活动共同学习与成长。我采用的教法有:

1、 情景创设法:运用动画片的故事形象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将幼儿自然地引入到活动中来,并以此来极大地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2、 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幼儿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操作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3、 观察指导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有幼儿讲述的部分,也有幼儿的操作实践,还有幼儿通过数数进行记录的形式体现,整个过程以科学活动为主线,同时整合了语言、数学等其他领域的活动内容,实现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教育观念,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幼儿具体学法有:

1、尝试活动法:它是建构幼儿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活动有几次尝试,第一次是对“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这个话题的探究,幼儿边做标记边运用老师为其准备的玻璃瓶若干,石子,废旧报纸,棉花,玻璃球等材料进行操作实践,尝试使瓶子里的水升高的方法,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会发现棉花,报纸扔瓶子后,水反而会变少,知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水都会涨的道理。第二次操作是以“如何让小乌鸦能快速喝到水?”为关键点进行尝试,让幼儿在操作、数数、记录中发现豆子的大小与水位升高快慢之间的关系。

2、多通道参与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玩玩、做做、试试、想一想等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幼儿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体验交流法:苏霍姆林曾说过“幼儿的智慧是从指尖流出来的”。在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择材料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同时注重幼儿个体与小组之间,个体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交流,体现生生互动、师幼互动。

四、说活动流程

在活动中我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整合,使师、幼能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

活动流程为:导入课题(以课件引出)→猜测能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第一次探索(探索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述操作结果(完整看课件)→第二次操作(探索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老师进行活动小结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呀,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看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

2、欣赏动画片第一段后,提问:

(1)刚才动画片里有谁?

(2)这只乌鸦口渴了,它在天空飞呀飞,发现了什么?

(3)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又高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它想个好办法吧。

二、幼儿猜测并讲述能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猜、讲讲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

我们小朋友积极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这些办法到底能不能帮助小乌鸦呢?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去试一试,看看怎样才能使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

2、提出探索要求:

①请每个小朋友先观察瓶子里的水位标记在哪里,等你操作完了再用即时贴做一个标记,看看瓶子里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②请小朋友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时候注意安全。

四、师生共同小结:你用了什么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1、小结:当我们把一个个小石子、小玻璃球放进玻璃瓶里的时候,小石子、玻璃球很霸道,抢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挤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可是当我们把棉花、报纸放进瓶里的时候,棉花、报纸和水娃娃很友好,做了好朋友,棉花、报纸抱住水娃娃,水娃娃也钻到它们的身体里一起做游戏。水面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乌鸦还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刚才呀,小朋友帮乌鸦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但我们小朋友都积极动脑筋,并大胆进行了尝试,你们都是最棒的。

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片里的小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教师播放动画,并完整欣赏。

五、第二次操作(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又飞来了很多的乌鸦,它们飞得又累又渴,真想马上就能喝到水呀,我们怎样能让水升得再快一些呢?(幼儿讨论、讲述)

1、出示豆子和水瓶组织幼儿玩投豆子的游戏。

(1)先请幼儿说说豆子的名称,再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这里有一些豆子,它们能让瓶子里的水升高吗?谁会让水升得更快一点呢?瓶子上有一个黄色标记,是小乌鸦能喝到水的记号,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两种豆子,分别放入两个瓶中,一边放,一边数,两种豆子各放多少颗才能让乌鸦喝到水呢?

提醒幼儿边放豆子边数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实验出现了两种结果,引出下一个游戏——豆子比赛:蚕豆和云豆比赛,看看到底哪种豆子能最先让小乌鸦喝到水?

游戏规则:一组投蚕豆,一组投云豆,每组每次投一个豆。两组同时投豆子,当有一种豆子达到水位线时,游戏结束。孩子们发现蚕豆能让小乌鸦最先喝到水。

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投了同样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让小乌鸦喝到水,而有的却没能让小乌鸦先喝到水呢?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

老师进行简单小结:原来豆子越大,水就升得越快,乌鸦也就越快能喝到水。

六、活动总结

我们帮助那么多小乌鸦喝到了水,你觉得快乐吗?对,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以后当我们小朋友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好办法来解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动脑,热心地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幼儿园大班主题说课稿:万里长城

一、说活动教材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 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 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关于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要激发孩子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必须先要认识它、了解它长城这一建筑的构造并不复杂,由烽火台和城墙连接而成,孩子们也基本熟知。但长城存在于古时和现今的作用却是离孩子们的生活较为遥远的,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因此,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由万里长城的学习,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需要幼儿情感的迁移。

而情感迁移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独生子女的盛行使这些孩子自主独立意识过于强烈,情感的激发较难,因此将其定位为活动的难点。

为解决重难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多媒体重现的手段,让孩子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让他们的鲜血在场景中沸腾起来,从而达到情感迁移的目的。

三、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四、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标签: 说课稿